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考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考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2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3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4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5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14532 B.53124 C.15423 D.5321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段是议论性文字,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排句序,1句提出问题如何保护经典,4承接前句“保护”进一步论述创作好作品的重要,53承接前句说如何创造,2句总结问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写这短短几行文字,靠的是相当长时间的观察而取得的。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今年运动会的百米比赛,竞争异常激烈,但他还是凭借实力和经验连续蝉联冠军。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重复赘余,把“靠的”或“而取得的”去掉其中一个;B.正确;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活动”;D.重复,把“连续”去掉。故选B。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二、名句名篇默写

3.默写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晨兴理荒秽,。(陶渊明《归园田居》),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2.枯藤老树昏鸦3.带月荷锄归4.敏而好学5.静影沉璧

【解析】

【详解】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霹雳”“籐”“璧”等字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灯祭

迟子建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

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

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

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我们就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捎)了些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就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他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周围都是雪,还有树,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鸟鸣。太阳极端明亮。我们一边召唤着父亲回家过年一边离开墓地。因为母亲住在姐姐家,所以我们都到姐姐家来了。我们都喜欢姐姐家的孩子小虎,他刚过周岁,已经会走路了,非常漂亮。一进门母亲就抱着小虎从里屋出来了。我点着小虎的脑门说:“把你姥爷领回来过年了。”小虎乐了,他一乐大家也乐了。

当夜小虎哭个不休。该到睡觉的时辰了,他就是不睡。母亲关了灯,千般万般地哄,他却仍然嘹亮地哭着。直到天亮时,他才稍稍老实起来。姐夫说:“可能咱爸跟到这儿来了,夜里稀罕小虎了。”说得跟真事似的,我们都信了。父亲没有看过他的外孙,而他生前又是极端喜欢孩子的。我们从墓地回来,纷纷到了姐姐家,他怎么会路过女儿的家门而不入呢?而他一进门就看见了小虎,当然更舍不得离开了。

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倣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奈,正月十五着一天,父来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顫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来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灰犹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木燉.(______)(2)怀揣.(______)(3)敛声屏.气(______)(4)屋脊.(______)

2.请概括出作者主要写了关于“灯”的那些事。

3.文章开篇说“那灯是不寻常的”,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父亲为“我”做灯的过程主要运用什么描写?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细致?

5.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文中画线语句。

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6.作者并没有仅仅通过叙说自己的感受来诠释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她还穿插了哪些内容呢?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7.“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作为结尾段,你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吗?

【答案】1.①dūn ②chuāi ③bǐng ④jǐ

2.童年时父亲亲手做灯送给我;父亲去世后我送给父亲一盏灯作为祭奠与怀念。

3.因为这是父亲亲手做的,是独一无二的;这盏灯里有父亲的爱。

4.文章描写父亲为我做灯时,用了捡回、擦、钻、扎入、扭结、固定等动词,属于动作描写,详细描写父亲怎么给我做灯,表现父亲对我的爱;我能把父亲做灯的过程回忆得如此详细,表现我对父亲的思念。5.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是作者所有快乐和幸福的源泉。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体现出作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无限依恋与挚爱。

6.通过穿插描写母亲、姐姐和弟弟的小故事来完成的;采用穿插的描写手法,增添了叙事的生动性,使文章更丰满而有韵味,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7.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希望它可以永远守护父亲。每当我看见灯就会想起父亲,他永远活在我和家人的心中。这盏灯不会熄灭,就如同我对爸爸的爱与思念永远不会停止一样。

【解析】

【分析】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燉”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再如“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读“bǐng”。注意据义定音。

2.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分别以“父亲”和“我”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父亲”在“我”童年时亲手做灯送给我;“我”在父亲去世后送给父亲一盏灯作为祭奠与怀念这两件事。

3.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文章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一下相关信息:父亲做灯很费工夫;“我”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受人夸赞,使“我”风光无限;灯使年妖娆迷人;灯凝聚着浓浓的父爱;灯寄托着“我”的感恩和思念。

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文章描写父亲为我做灯时,用了“捡回、擦、钻、扎入、扭结、固定”等动词,属于动作描写。作者写得如此细致,是在用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做灯的繁琐和不易,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和“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由此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一定要答出词语对抒发“我”的情感的意义。

5.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因为有了……就觉得……;因为有了……年也就……;如果又有……年则……”明显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

调了父亲对家庭的意义,对“我”成长的意义,且丰富了文章内容。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儿子对父亲的无限依恋与挚爱的情感。

6.考查文章在安排材料方面的特点。通读文章后得知,作者通过穿插描写母亲、姐姐和弟弟的小故事来完成对父亲的刻画。这种写法的好处:增添了家庭生活的丰富性,描写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人文性,使细节更真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大大增强了文学作品艺术的真实性。

7.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含意的能力。“虽灭犹燃”是比喻父亲虽去世,但他对我的爱却没有消失。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恩以及深深的依恋和怀念;父亲对“我”的爱,将永远温暖着“我”,伴随“我”的一生。此外,这句话用在结尾处,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

小题5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5.阅读陈峰的《不畏苦寒自得其芳》,完成小题。

①一位朋友对紫苏情有独钟,遂买了几盆回家,经常浇水、修枝。然而,待紫苏长成后,却始终不闻其香。朋友不禁感慨:看来有些“关心”实属多余。

②同为紫苏,置身野外,香味清爽而持久;放于室内,照顾有加,反而失去了芬芳。植物的这种特性,与人的职业发展规律颇有几分相通之处。俗话说,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从艰苦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人,经过反复摔打、磨炼,其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往往更胜一筹。并且,在这些人看来,困难既是挑战的同义词,也是成功的垫脚石;不回避眼前的苦,恰恰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③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惧艰险、不辞劳苦,情系百姓,为民服务,牢牢扎根基层一线,才能丰富阅历,增强本领,赢得群众的认可。当年兰考风沙最大的时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用心血浇灌出绿荫成片的焦桐树;海南乐东县委书记林北川,总是天不亮上班,天黑了还没下班,找最难的事去做、找硬骨头去啃,引领边陲贫苦山乡大变样。正是依靠无数党员干部带头“自讨苦吃”,一件件大事水到渠成,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干群间的距离也因此大大拉近。

④通向成功的道路不会平坦,在前进过程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总是难免的。但正如宝玉没有雕琢难以成器,火石不受摩擦不能产生火花,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番艰辛、不挑战一次苦难,也难以燃旺生命的火炬。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走遍西南山区上百个窝凼,最终找到“天眼”最适合的建造地点。一家国外天文台在他逝世后发文哀悼:“我们怀念他的勇往直前和对天文学的热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砥砺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地迈向目标,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

⑤事实上,苦难并不意味着阴郁的回忆;从某种角度看,它见证了过去的奋斗,具有别样的光彩。上山下乡的经历,就对习近平总书记影响相当深。苦难或逆境,磨砺着人的心智,能助人增长才干。学会与困难愉快相处,不因工作的受挫而消极颓废,也不因生活的磨难而丧失斗志,会涵养化压力为动力、理性看待事物的平和心态。

⑥“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教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世界上没有无解的挫折,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当我们习惯在逆境中积蓄前行的力量,或许就会发现,原来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1.理解文章题目“不畏苦寒自得其芳”的含义。

2.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1.那些不畏艰难险阻,从艰苦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人,其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往往更胜一筹,这样的人能从磨练中获取修养和教益,拥有坚韧的意志,因此才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

2.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人经受磨难比作宝玉经历雕琢和火石经受摩擦,生动形象地从反面论述经历磨难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历经磨难,才能收获更多精彩与自信(或“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

3.首先提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的观点;然后列举焦裕禄和林北川不辞劳苦、干出实绩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辞劳苦,情系百姓,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的道理;最后得出党员干部“自讨苦吃”才能成大事、解难题、拉近干群关系的结论。

【解析】

1.分析关键词语含义及作用。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结合关键句子“砥砺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地迈向目标,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精彩与自信”“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教益”来理解。

2.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人经受磨难比作宝玉经历雕琢和火石经受摩擦,生动形象地从反面论述经历磨难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3.概括作者思路。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此段首先提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的观点;然后列举焦裕禄和林北川不辞劳苦、

干出实绩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辞劳苦,情系百姓,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的道理;最后得出党员干部“自讨苦吃”才能成大事、解难题、拉近干群关系的结论。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粘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高低。于是,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主任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

我抱着一盒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

..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滞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眉宇舒展开来。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设了“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奖,可以通过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哪,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可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没有我。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

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溅落心底。原来,

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伏的笑,娇憨,无邪,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刹那间,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新闻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

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过多久,我接到一个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现在是个班主任,也在班里设了失败奖。原来他刚刚毕业时,曾在儿子的班里试讲。那天由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于是,低着头说:“这节课太失败了,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他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愣

住。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歌。那位失败者落泪了。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汇款单,附言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呵呵,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公布呢。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欢呼着。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厚赐。1.文章首段有什么作用?

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文中第⑧段插入珠海一位新老师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我”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本文内容作答。

5.读完本文后,你对失败有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1.文章首段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倔强”指性情刚强不屈,在这里指儿子因为自己写的文章并没有被录用而坚持不收母亲送他的礼物,这个词表现了儿子不服输的性格。

3.文中插入新老师的故事,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使“失败有奖”由自己的家庭扩展到其他人身上,说明这个做法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加深了其内涵。

4.“我”是一个关心孩子,善于和孩子沟通,教子有方的母亲。从文中儿子投稿失败后给儿子送梦寐以求的礼物中可以看出“我”对孩子的关心从儿子给“我”送礼物中可以看出,“我”平时与儿子有着良好的沟通:从设置“失败奖”可以看出“我”具有教育智慧

5.示例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正确面对失败,不要害怕失败,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成功做铺垫。【解析】

【分析】

1.考查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记叙文的开头一般有三种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此文以儿子蜘蛛似的整日粘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的表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要能根据语境写出语境义。“倔强”:意思是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这里是妈妈给儿子最喜欢漫画书,当做礼物送给儿子,儿子却不接受,表现儿子不服输的性格。

3.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第⑧段插如新老师试讲失败,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作为奖励的事: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得“失败有奖”的举动,从自身延伸到别人,具体广泛性,内涵加深了。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给儿子发失败奖,“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看出这是一个关心、鼓励孩子,善于和孩子沟通,教子有方的智慧母

亲。

5.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阐述对失败的看法,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有一颗勇敢的心,淡定从容,我们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的,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四、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丹阳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①,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②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

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美姿颜,能笑语,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③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④,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

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拔:攻取。②表:上表推荐某人。③部曲:部属。④除门户:免除全家赋税劳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岁余不克.(攻克)B.乃许.之(答应)

C.将.兵千余人(统率)D.不乐者不强.(强大)

2.与“乐为致死”中的“为”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为.动,改容式车B.酿泉为.酒

C.愿为.市鞍马D.或异二者之为.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

②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

5.孙策“威震江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案】1.D

2.C

3.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

4.①孙策渡江后辗转战斗,所到之处都被攻破(攻下),(敌军)没有敢抵拒(抵挡)他锋芒的。

②百姓就非常高兴,争先用牛肉和美酒慰劳军队。

5.①具有军事才能,招募士兵,集结五六千兵马,攻下横江、当利等城池;②军队管理有方,军士遵守命令,不掳掠,不犯民;③富有人格魅力,豁达亲民,能听从别人意见,善用人才,民心所向,百姓愿为他效力、献身;④奖罚分明,奖励将士,发恩布令,善待降者,兵马充足。

【解析】

1.D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改为:不乐者不强(勉强)。整句翻译:不愿再当兵的,也不勉强。

2.C“愿为市鞍马”与“乐为致死”中的“为”字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为了、替”之意。A被。B成为。D心理活动。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译为:百姓听到孙策将要到达,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件事情之间划开。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转斗”:辗转战斗。“破”:攻破。“当”:抵挡。“竞”:争着。“劳”:犒劳。

5.属于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可通过分析孙策“威震江东”的具体行为来分点概括。如可从具有军事才能、管理有方、富有人格魅力、奖罚分明等角度作答。

【点睛】

译文:

当初,丹阳人朱治曾经在孙坚部下担任过校尉,他看到袁术为政混乱,对待下属刻薄,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去占据江东。当时孙策的舅父吴景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未能取胜。孙策便向袁术请求说:“我家在江东地区对人民有旧恩,我愿意帮助舅父去进攻横江。攻陷横江后,我便回到家乡去召募兵马,可以集结起三万兵众,用来辅佐将军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扬州刺史刘繇占据曲阿,会稽郡太守王朗守在本郡,他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他为折冲校尉。孙策率领千余名步兵和数十名骑兵出发,一边走一边招兵,到达历阳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五六千人。这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为丹阳郡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援助他军费和粮草。孙策大喜,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孙策进攻横江、当利,全都攻克,樊能、张英战败逃走。

孙策渡江以后,辗转作战,战无不胜,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攻势,百姓听到孙策将要到达,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及至孙策到来,军队奉有命令,不敢进行掳掠,民间的一只鸡、一条狗、一棵蔬菜,都不能触动。于是民心大为欢悦,争先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相貌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