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题2 Word版含答案]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题2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回銮.(jiàn)松篁.(huáng)

咫.(zhǐ)尺

B.靛.(dìng)染哏.(gén)声

掣.(chè)电

C.乖.(guāi)张愀.(qiǎo)然

谶.(chèn)语

D.把袂.(jué) 萎悴.(cuì)

复戕.(qiāng)

【答案】C(A銮:luán,B靛:diàn,D袂:mè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磨天碍日鬼魅妖邪卯酉星法

B.皈依佛果回瞋作喜附葛扳藤

C.三味真火石崖磷磷燧人钻木

D.熯天炽地璀璨似锦一涤此垢

【答案】D(A磨—摩,B瞋—嗔,C味—昧)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当为.卿一涤此垢

A.生以为.恨

B.此有定数,难为.君言

C.仆为.卿来,勿长使人孤寂

D.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答案】D(例句与D都当“替、给”讲,A当作,B对,C为了)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

A.我国的古典小说源于神话传说,历经笔记小说、传奇和话本,最后成熟并辉煌于章回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其中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B.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C.“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是说晋朝陆机和潘岳的。

D.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都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

【答案】D(三国演义的语言不是纯白话)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很多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苗头的。科学家最近发现,病魔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有明显的苗头,还有一种表面上看不到的“隐蔽苗头”。

科学家发现,病魔最早出现的苗头非常隐蔽,而且这种苗头能最先准确预告病魔的出现和动向。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血液中含有的数百种蛋白质中,其中就有能准确预告病魔即将肆虐的最初“苗头”。

这个发现最初是通过对老鼠的血液研究得到的。经过反复对比分析,科学家确认,生物体血液中大约有50种蛋白质为各种器官所独有,这些蛋白质就像是各种器官的“指纹”,独

具个性,因此被称为“蛋白质指纹”。这些特殊的蛋白质,会因病魔的出现和肆虐而发生变化。因此,它们就成了能够昭示病魔出现的“苗头”,而且它们出现的时间要比其他相关症状早许多。不过,这种“苗头”隐藏在生物体内的血液中,因此称它们为“隐蔽苗头”更为贴切。

在具体实验中,科学研究小组首先让小鼠感染上疯牛病,然后观测小鼠脑组织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如何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结果发现,小鼠在感染病毒后的第6周,“蛋白质指纹”就发生了变化;而在18周之后,小鼠才出现了疯牛病惯常出现的表面轻微症状;到22周后,小鼠的这些相关症状才非常明显。科学家认为,这个从血液中寻找病魔“隐蔽苗头”的方法,马上就可以应用于对一些哺乳类动物的疾病检测上面,但要应用到人类身上,还需要对人类血液“蛋白质指纹”进行一一确认,这还有一段路要走。对于人类血液蛋白质变化与疾病的关系问题,科学家目前也有新发现。如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如果人体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含量过高,就是心脏病出现的“隐蔽苗头”。这种蛋白质是由血液里的白细胞分泌出来的,它的任务原本是杀灭有害细菌,但含量过高就会造成动脉发炎,破坏血液里的保护性物质,随后,心脏病的各种表面症状就开始显现出来。

科学家认为,人类要想通过验血迅速锁定病魔即将肆虐的“隐蔽苗头”,还要在验血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而现在一次只能检查血液中数百种蛋白质中很少的一部分,要想把血液蛋白质的变化全部搞清楚,往往需要好多天的时间。凭这样的验血技术,即便最后发现了病魔的“隐蔽苗头”,在时间上也已经没有什么“提前预告”的优势了。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办法,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们按照音乐光盘的原理,发明了一种灵敏、快速的生物分子传感器——“生物光盘”,用它来迅速检测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的变化情况。在一次试验中,“生物光盘”的灵敏度已经可以达到一次能够同时检查1万多种物质,这已经完全实现了原来的设想。

科学家预计,未来10年以后,快速、准确的验血技术将会与病魔即将肆虐的“隐蔽苗头”的分辨技术完美结合。到那时,一种可以对身体任何部位疾病征兆进行早期检测的工具,有望进入普通医院,人们只需每年做两三次简单的血液测试,就可以知道身体里每个器官的健康状况,并可以早早检测出自己是否存在癌症、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各种疾病。到那时,人类医学史将翻开全新的一页。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5. 下列对“蛋白质指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蛋白质指纹”实际上是指生物体中独具个性、为各种器官所独有的某种蛋白质。

B.通过辨认“蛋白质指纹”,就可以把生物体内所有的蛋白质区分开来。

C.“蛋白质指纹”会因病魔的出现和肆虐而发生变化,这有助于人们及早发现疾病。

D.“蛋白质指纹”能预报病魔即将肆虐的消息,因为它发生变化比其他相关症状要早。

【答案】B(并非生物体内所有的蛋白质都为“指纹”,因为原文中说“生物体血液中大约有50种蛋白质为各种器官所独有”。所以,通过辨认“蛋白质指纹”,并不能区分所有的蛋白质,只能区分为“指纹”的蛋白质,故B项错)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血液中含有的数百种蛋白质能准确预告病魔即将肆虐的消息,这一结果是科学家最初通过对老鼠的血液研究得到的。

B.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从血液中寻找病魔“隐蔽苗头”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对一些哺乳类动物的疾病检测上面,而且准确性高。

C.对人类血液“蛋白质指纹”进行确认以及在验血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是人类想通过血液蛋白质变化发现疾病苗头的两大问题。

D.如果能把快速、准确的验血技术和病魔即将肆虐的“隐蔽苗头”的分辨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那么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答案】C(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说“血液中含有的数百种蛋白质中,其中就有能准确预告病魔即将肆虐的最初‘苗头’”;B项,未然变已然,原文只是说“马上就可以应用于”;D项,“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错,这两种技术的完美结合只是可以使人们及早发现疾病)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染上病毒的小鼠脑组织的蛋白质指纹图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B.一个人如果患有心脏病,那么这个人血液中的某种蛋白质含量就可能过高。

C.通过血液蛋白质变化检测疾病的方法和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时间早的优势。

D.美国科学家发明的灵敏、快速的生物分子传感器是人类验血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答案】B(B项中“可能”错,因为原文说“如果人体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含量过高,就是心脏病出现的‘隐蔽苗头’”,也即如果某人患有心脏病,那么他血液中的某种蛋白质含量就肯定过高,肯定变否定)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

..,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赐伎乐名倡,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常为裨将

..裨将:副将

B.责.以宝货责:索取

C.我但欲乞资用.去耳用:享用

D.转.领河南尹转:调动

【答案】C(用:资财)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夏侯惇“深受重用”的一组是()

①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②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③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④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⑤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⑥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②③⑥D.①④⑥

【答案】A(③表明的是夏侯惇受封赏的情况;④表明的是夏侯惇做事果断,身先士卒;

⑥表明魏太祖对夏侯惇的信任)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惇十四岁时就杀了侮辱他老师的人,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勇武与刚烈,因此受到魏太祖的赏识与重用。

B.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夏侯惇,并果断击杀那些劫持人质的人,他的做法后来得到了曹操的充分肯定。

C.在跟随魏太祖征讨吕布的战争中,夏侯惇被箭射伤了左眼,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出色表现通过这样一个细节表现出来了。

D.夏侯惇一生多次身兼数职,竭诚为魏太祖效力,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了魏太祖的识人之智。

【答案】A(魏太祖赏识重用夏侯惇,并不是因为他杀人表现出的勇武与刚烈,而是因

为他的勇敢和忠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用斜线“/”断句。(10分)

(1)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句。

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答案】(1)魏太祖任奋武将军,任命夏侯惇为司马,让他另外领兵驻扎在白马,后来升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

(2)邺城被攻破后,调夏侯惇做伏波将军,还像原来一样兼任河南尹,让他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事务,不受律令制度的限制。

(3)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参考译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地人,是夏侯婴的后代。十四岁从师学习,有人羞辱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他,从此因刚烈勇武而闻名。魏太祖曹操开始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常担任副将,跟随魏太祖征战。魏太祖任奋武将军,任命夏侯惇为司马,让他另外领兵驻扎在白马,后来升他为折冲校尉,兼任东郡太守。魏太祖曹操征讨陶谦,留夏侯惇驻守濮阳。张邈叛变投降吕布,魏太祖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军退回,于是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吕布又派将领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品,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韩浩于是前往夏侯惇的住所,斥责劫持人质的人说:“你们这些凶恶叛逆的家伙,竟敢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吗!况且我奉命讨伐逆贼,难道会因为一个将军的缘故而放纵你们吗?”于是他又流着泪对夏侯惇说:“国法怎么能容忍这种事!”于是他督促命令士兵攻打劫持人质的人。劫持人质的人惶恐不已,赶紧叩头,说“我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一些资财,然后就会离开”!韩浩多次斥责他们,并都杀了他们。夏侯惇幸免于难后,魏太祖听说了这件事,对韩浩说:“你的这种做法可以成为万代的法则。”于是写成律令,从今以后有敢劫持人质的人,都要一律击杀,不必顾忌人质。从此以后,劫持人质的人就没有了。

魏太祖从徐州回来以后,夏侯惇跟随着他去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中,伤了左眼。(夏侯惇)又兼任陈留太守、济阴太守,被加封建武将军,封为高安乡侯。当时正值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命令截断太寿河的水筑成池塘,他亲自背负土块,率领并鼓励将士种植水稻,百姓依赖此得到好处。又调任河南尹。魏太祖平定黄河以北,任命他为大将军后拒。邺城被攻破后,调夏侯惇做伏波将军,还像原来一样兼任河南尹,让他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事务,不受律令制度的限制。建安十二年,太祖记录夏侯惇前后的功劳,增封城邑一千八百户,连同以前的一共为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一年,他跟随魏太祖征讨孙权回来,被派督率二十六军,留守居巢。魏太祖赐给他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命令上说:“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建安二十四年,魏太祖的军队在摩陂打败吕布,太祖经常让夏侯惇与他同乘一辆车,特别表现亲近重视,(允许夏侯惇)平时出入太祖的内室,各位将官没有人能比得上。后任命夏侯惇为前将军,督率诸军回到寿春,迁徙驻扎召陵。魏文帝继承王位后,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就去世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和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中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歌不仅写了诗人收到信时的喜悦,还写了自己宦游的孤寂和家人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不仅仅表达了收到家书的喜悦,而且融合了家人与自己共同的心情,把家人对自己的思念和自己盼望早日还乡的迫切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2)诗歌运用口语化的质朴语言,用语简练,紧扣家书,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盼望早归的心情。(唐人的五言绝句佳作,往往自然真切,不加雕饰。后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并不多见。袁凯这一首诗,通篇紧扣家书,纯用白描,增减一字不得,恰到妙处)

(3)诗歌着重写了“思家”,但诗人不直接正面描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写寄来的家信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说的都是希望诗人早日还乡的话,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古诗有一种写法,如自己思亲,却不直接写自己,而写对方思念自己,这样转过一层,使意思加深,平添波折。本诗显然借鉴了这种写法,明明客愁无限,归心似箭,却写家书中亲人希望自己回家的急迫心情,寥寥数语,天然淳朴,所凝聚的情感却很浓郁)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元稹《离思》)

而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2)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早岁那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答案】(1)除却巫山不是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天涯共此时

(2)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下笔如有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扔石子的小女孩

刘国芳

去年秋天,我在一个叫山下的小村住了半年。我是因为拆迁才搬到这个地方来暂住的,村子很小,村里村外都是树,远一些,是青青的下马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景致,我在王维笔下见过。

一天,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沿着一条小路从另一个村走了过来,路两边都是树,早上的阳光金子般灿烂,阳光从那些树叶间穿过,一条小路便嵌着金子一样。小女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在那条嵌着金子般的小路上,小女孩走着跳着,像个快乐的天使。

不一会,小女孩走到了村口一棵大树下,我看见小女孩仰头看着那棵树。随后,小女孩捡了石子往树上扔起来。

我明白小女孩在砸树上的果子,我的住房离树并不远,但我视力不好,看不清楚那是一棵什么树,那是桃树李树或者板栗树柿子树都有可能。小女孩扔了好一会,走了,扔没扔到果子也不知道。第二天,也是这个时候,小女孩又踩着好些金子走了来。还和昨天一样,小女孩走到树下就不再走了,仰着头看了看树,小女孩又拿石子往树上扔起来。此后很多天,我都看见这个小女孩。她肯定不是这山下村的人,她总是从另一个村子走来,走到树下就不走了,然后不停地往树上扔石子,显然,这是个好吃的孩子,她天天来这儿扔果子吃。

但我错了,有一天我走到了树下,发现那一棵并不是果树,既不是桃树李树,也不是板栗树柿子树,而是一棵樟树,树上根本没有果子。那么,小女孩天天来,她扔什么呢?

一天我在树下时,小女孩来了,我在小女孩把石子往树上扔时问着她说:“你扔什么呀?”

小女孩看看我,问我说:“你认识胡妈吗?”

我摇摇头。

小女孩说:“胡妈的女儿外出打工后没回来,胡妈只有这一个女儿,她眼睛都哭瞎了。”

我说:“这跟你扔石子有什么关系呀?”

小女孩说:“我奶奶说樟树老了就很神,谁把石子扔到树上不掉下来,它就会满足谁的愿望,我希望胡妈的女儿快点回来,所以往树上扔石子。”

我看了看树上,枝枝桠桠间果然有很多石子,我于是问小女孩:“这树上的石子都是你扔的?”

“都是我扔的,可胡妈的女儿怎么还不回来呢?”小女孩看着我问。

“会回来的。”我竟然相信了小女孩的神话。

小女孩还是经常来,来了,就在树下扔石子。一天小女孩扔着时,我看见了小美。这是个很美的女孩,十八九岁的年纪。她跟我一样,也是拆迁户,在村里暂住。但她比我来得早,我搬来的那天,就看见了她,那时我们还不熟,但小美很大方地问着我说:“你也是拆迁户?”我说是。小美又说:“要我帮你吗?”一个并不熟的人这样热心,让我很感动,我当时就喜欢上这个小村了。后来,我知道小美也是拆迁户,在城里一家超市上班。

现在,小美走近了小女孩。

小美肯定是第一次看见小女孩往树上扔石子,她好奇了,也像我当时一样也问着小女孩说:“你扔什么呀?”

小女孩也那样问她:“你认识胡妈吗?”

接下来,他们几乎重复了我们那天的对话:

“胡妈的女儿外出打工后没回来,胡妈只有这一个女儿,她眼睛都哭瞎了。”

“这跟你扔石子有什么关系呀?”

“我奶奶说樟树老了就很神,谁把石子扔到树上不掉下来,它就会满足谁的愿望,我希望胡妈的女儿快点回来,所以往树上扔石子。”

“这树上的石子都是你扔的?”

“都是我扔的,可胡妈的女儿怎么还不回来呢?”

接下来,小美却没像我一样回答,她问道:“胡妈在哪儿呀?”

“在我村里。”小女孩说。

“能带我去看看她吗?”小美这样说。

小女孩当然会带小美去,于是那条嵌着金子的小路上,便有了两个走着跳着的人。

过后有人告诉我,邻村胡妈的女儿在外打工时被“非典”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有关部门其实告诉过胡妈,胡妈听后整天哭,把一双眼睛哭瞎了。后来,胡妈就神志不清了,整天说她女儿会回来,于是就有那小女孩来树下扔石子的故事。

但后来,小女孩再没来扔石子,我留心过,有好长时间,小女孩也没来。

我不知道小女孩做什么去了。

有一天,终于看见小女孩了,她蹦蹦跳跳从那条嵌着金子的路上走了来,但到了那棵老樟树下,小女孩没扔石子,而是在树下跟几个孩子玩。我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不扔石子了,便过去问她:“你为什么不往树上扔石子了?”

小女孩说:“我的愿望实现了。”

我说:“你实现了什么愿望?”

小女孩说:“胡妈女儿回来了。”

我不相信。胡妈的女儿不可能回来,但小女孩硬说这是真的,还拉着我去他们村看。我还真跟小女孩去了,到了,我看到了把眼睛哭瞎了的胡妈。她正从屋里出来,她边上,一个女孩儿,搀着她。

或许有人猜到女孩儿是谁了,她是小美。

不错,她就是小美。

以后不久我就搬走了,但那个小女孩,我一直记着。她很小,但却告诉了我一个道理,那就是许多美好的愿望,只要敢想,就有可能实现。

(摘自刘国芳小小说网) 14.通览全文,说说小女孩为什么总是捡石子往树上扔?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女孩扔石子是希望樟树能满足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让胡妈的女儿快点回来。(答成“想扔果子吃”,错)可见小女孩是有着美好心灵的阳光女孩。(意思对即可) 15.文中多次写到那条“嵌着金子的小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小路的描写属景物描写,反复强调“嵌着金子”则是用了比喻手法,写出小路的光亮。而故事的主人公——小女孩就是来往于这条闪着金光的小路的。可见这条小路对于刻画具有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小女孩形象起着衬托作用。同时,文中反复描写“嵌着金子的小路”,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和烘托主题的作用。(关键词: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烘托主题) 16.胡妈的女儿失而复得,对于这样的情节安排你认为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胡妈亲生的女儿虽然再也回不来了,但有着小女孩的好心,有着小美的照料,她又感到女儿回来了,重新获得希望和温暖。文中对于小美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前面是作了铺垫的,她刚与“我”相识时就说“要我帮你吗?”,可见她是一个古道热肠的好姑娘。

17.请结合现实,说说你对“许多美好的愿望,只要敢想,就有可能实现”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这句话既是对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小女孩的高度评价,又是对这个小说的主题的点拨。正因为有小女孩、小美这样心灵美好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才充满阳光,许多美好的愿望才有可能实现。(意思对即可)

六、(15分)

18.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分别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解释原因并加以改正。(4分)

①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

..其中。”

②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

..了。”

③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

19.

教师节那天,初一(1)班的吴小明同学中午在饭堂吃饭的时候不慎将一串钥匙丢失。共五把钥匙,其中三把铜钥匙,两把铝合金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史努比狗。小明非常着急,高三级的哥哥姐姐们忙安慰他,并准备帮他写一份寻物启事。小明表示对送来失物的人要当面感谢,还希望捡到失物的人能与他的班主任王老师联系。(王老师的电话:1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寻物启事

今天中午,本人在饭堂不慎遗失一串钥匙。钥匙共五把,其中三把铜钥匙,两把铝合金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史努比狗。捡到者请与初一(1)班班主任王老师联系,电话133********。面谢!

初一(1)班吴小明

9月10日

20.依照下面示例的写法,另选一种花卉,写一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6分)

例: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暗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要购买1元的行李货品票。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孩子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后,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本道作文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可从五个方面立意,分别是陈小姐的方面、司机的方面、警察的方面、乘客的方面和综合方面。

一、从陈小姐的方面:

从陈小姐与司机“对峙”的起因看,是陈小姐怕把孩子“弄醒”,“抱着孩子乘车不安全”。可见陈小姐把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和司机的“对峙”,就有可褒扬的一面了,因此可正面立意为:①母亲的天性;②母爱的力量。从影响和结果看,造成“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因此可立意为:①如何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②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二、从司机的方面:

司机要这1元的行李费,不是抠门,也不是故意和陈小姐过不去,而是遵照公司的相关规定,因此司机的行为其实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是坚持原则的表现。所以可正面立意为:①一元钱事小,原则事大;②处事不可无原则。也可反面立意为:①处事不可一味固执;②处事要灵活。

三、从警察的方面:

材料中写到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据此可立意为:①人民公仆为人民;②警察是最可爱的人。由此可联想到雪灾、春运里的感人事迹。如大雪封路,人民警察维护秩序、送水送粮的事迹;春运期间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团聚,在车站彻夜维护秩序的事迹;在火车上、人流里救助小孩、弱者,打击罪犯的事迹等。

四、从乘客的方面:

这个角度比较隐秘,材料中提到车上“没有空的座位”,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后,“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其间没有一个乘客出来调解,更没有一个乘客给陈小姐让座,足见乘客的冷漠与无动于衷。如果有一个乘客站出来,也许事情就可以得到解决了。据此可立意为:①构建和谐社会靠大家;②重提社会公德;③再谈助人为乐;④做人要懂得礼让;等等。

五、从综合的方面:

也就是从陈小姐与司机“对峙”的行为及影响角度来考虑。这是从材料的“中心”来立意作文,这是比较安全的做法,但角度不多,容易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从这个角度可立意为:①宽容;②大度;③和谐;④礼让;⑤法治与人情;⑥合“情”合“理”新解;⑦量小非君子;⑧无“度”不丈夫;等等。

能选取上面的其中一个方面的立意来写都可以认为是切合题意的。

【佳作赏读】

小议宽容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

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似火。

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燃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有两大优点:一、见解比较深刻。文章自始至终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行文不只是例证,而且注重分析,逐层递进地论证了“宽容是一种境界”这样一个抽象的命题,显示了小作者对“宽容”的透彻的认识。全文的分析,不仅富有生活的哲理,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二、论述生动形象。文章巧用比喻,从三个层面揭示“宽容”的本质,思路开阔,联想丰富,由此及彼,较好地把握了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文末的开掘,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又把“宽容”的精神融于生活的艺术和永恒的生命之中,让人产生深远的回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