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期安排 (1)

三、资源配置计划 (2)

四.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3)

五、施工方案 (4)

1.施工工序 (4)

2.施工方案 (5)

2.1接地网施工 (5)

2.1.1施工顺序 (5)

2.1.2施工工艺 (6)

2.1.3施工说明及注意事项 (6)

2.2垫层施工 (6)

2.3防水施工 (7)

本明挖段结构防水体系如下表 (7)

2.3.1 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 (7)

2.3.2接缝防水 (7)

2.3.3 辅助防水层 (11)

2.4 底板、侧墙、中隔墙及顶板施工 (19)

2.4.1钢筋工程 (20)

2.4.2模板及支撑 (23)

2.5混凝土工程 (30)

2.5.1主体结构混凝土材料: (30)

2.5.2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30)

2.5.3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31)

2.5.4施工质量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 (31)

2.5.5混凝土浇注后养护 (32)

六、施工重难点 (32)

七、安全、环保措施 (34)

1、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4)

2、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35)

3、支架和脚手架工程安全措施 (35)

4、满堂支架搭设安全措施 (36)

5、支架和脚手架拆除安全措施 (37)

6、模板工程安全措施 (37)

7、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安全 (38)

八、施工监测 (39)

明挖主体结构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 编制依据

(1)《昆明轨道交通二号线工程》设计图纸及专家审查意见。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现行其他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标准,省、市有关建筑技术、质量、安全和文明的规定。

(8)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9)建设单位(业主)对工期、质量的有关要求;

(10)设备及其他资源投入情况;

(11)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业主的相关管理文件及本单位的投标承诺。

1.2 编制原则

(1)确保施工方案安全可靠,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设备选型合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确保工期、安全、质量等指标,确保全面履约。

2、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包括两站三区间,分别为司家营站、金安小区站、【羊肠村站~司家营站区间】、【司家营站~金安小区站区间】和【金安小区站~北辰小区站区间】,其中羊肠村站~司家营站区间包括一段约155m长的明挖段,其余区间均为盾构区间。

二、工期安排

计划开工时间:2010.8.23 计划竣工时间:2010.11.25

详见形象进度图2-1。

三、资源配置计划

为了更好完成工程目标,本项目投入以下施工设备、机具见表3-1《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表》;本项目投入的施工人员见表3-2《劳动力投入计划表》;本项目投入到主体结构的材料用量见3-3《周转材料数量表》

3-1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表

3-2 劳动力投入计划表

四.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组织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质量管理体系见图9.1.2。

组织保证 质量领导小组成员: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工程部长 物资部长 安质部长 试验工师 机电部长

质量组

进行日常质量管理,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综合各部门各级质量活动并进行质量

跟踪验证。 施工组

组织技术交底和落实,确保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计划,

组织隐检、预检和验收。 测量组 搞好工程控制测量和复测,保证施工测量精

度。

试验组

做好材料及半成品进场的验收和检验,负责

现场试验工作。

材料组

供合格材料、半成品并供质量证明,搞好材

料的发放管理,并作好标识。

设备组

实行以管好、用好、维修好机械设备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做好设备检查鉴定,填好运

行记录。确保过程能力。

核算组

依据质量状况,进行资金发放,有权不

发放不合格工程的有关资金。

宣教组

以“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中心开展宣传

教育活动。

开展QC 小组管理活动

质安部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

教育活动并组织考核 每月底组织工程质量检查评比

不定期进行质量评定分析会

工序质检保证

材料构件设备核验

工序质量检验

工 程 工 程 达 到 施工保证

制度保证

图9.1.2 质量管理体系框图

五、施工方案

1.施工工序

基坑土方开挖及内支撑分区段施工→布设接地网→施工底板垫层→铺设防水板→绑扎底板及部分侧墙钢筋→浇注底板及部分侧墙混凝土→待砼强度达到70%后拆除钢支撑→凿除腰梁→铺设防水板→绑扎侧墙及顶板梁钢筋→浇注侧墙、及顶板梁混凝土。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将一期主体结构划分为6个区段组织流水施工。以变形缝为界始发井为1#区(长14.7m);明挖段划分为2#~6#区共5个区段,施工缝留置在柱跨1/3~1/4处,每一个区段长约17~19m(总长93.5m)。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4-1。

4-1主要工程数量表

2.1接地网施工

本区间变电所接地装置采用变电所接地系统,接地网采用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桩组成,组成接地体的构件均应进行焊接,保证接地网在电气上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区间变电所接地引出端子为强电接地引出端子。

综合接地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变电所设备的工作接地、安全接地及其他需接地的设备对接地的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弱电接地母排通过电缆连接上、下行区间弱电电缆支架上的接地扁钢。

强电接地引出线为三根,其中一根为备用。接地引上线引出点位置应便于电缆接线,位于板下夹层内,电缆井附近或强电设备用房下电缆夹层内,避开轨结构墙及轨道等。(接地网具体布置见P19图1-5所示)

每施工完一段地板都要测试接地电阻率,合格后方可施工接地网。

2.1.1施工顺序

钻孔安装竖向接地体→灌注竖向接地体周边降阻剂→挖槽安装水平接地体→焊接连接竖向和水平接地体→灌注水平接地体周边降阻剂→测试接地电阻→回填沟槽

2.1.2施工工艺

(1)钻孔安装竖向接地体:采用地质钻机钻出¢150竖孔,及时放入PVC 套筒防止塌孔。随后放入铜管,令其悬空。最后在孔内注入降阻剂。

(2)挖槽安装水平接地体:在基坑内焊接接长扁铜;随后用人工开挖70cm 深沟槽,随挖随做沟壁挡撑;放入扁铜接地体,与铜管焊接牢固;灌注降阻剂,测量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合格后回填素土。

2.1.3施工说明及注意事项

(1)引出线在区间变电所结构板以上,引出高度不小于0.5m,与区间跟随式降压变电所结构板钢筋绝缘。

(2)接地引出线引出点(引出结构地板)位置:引出点位应避开轨底风道、结构墙及轨道等。

(3)接地网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接地效果,必须严格检查接地网各连接点,严防脱焊、虚焊,焊接质量需经监理核查,方可进行下一部工序。

(4)在阶段性施工结束后,应对完工部分接地网进行接地电阻测量,以此推算出整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如推算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在余下部分接地网敷设中应采取增设人工接地体等相应补救措施。

(5)接地引出线引出车站地板结构的位置须经相关专业确认,以保证相关专业可以使用。注意妥善保存接地引出线,不得丢失、断裂。

(6)接地引出线应采取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

2.2垫层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开始浇筑垫层混凝土,浇注垫层前对基底松软土进行换填压实。

1)垫层混凝土在浇筑前先埋设标高控制桩,测出控制桩钢筋顶端高程,以控制混凝土面标高。

2)施工垫层的同时施工集水井,将基坑内的水集中后抽走,具体位置按现场情况定。(积水井见P19图1-15所示)

2)垫层混凝土采用商品C15混凝土,泵车输送入基坑内,再用人工摊平,

平板振捣器捣固。垫层混凝土的厚度为15cm,允许偏差为+30~-20mm。

3)采取在坑内四周设盲沟(尺寸0.3m×0.4m)、把基坑水排向集水井抽干水的措施,避免积水侵泡基土,尽快施工垫层砼。(盲沟布置具体见P19图1-5所示)

2.3防水施工

正线区间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顶板不允许渗水,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明挖区间风机房、配电房的设备用房防水等级一级,结构不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明挖区间防水设计因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相济,多道设防、因地制宜、防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结构自防水为主。

本明挖段结构防水体系如下表

表4-2 明挖区间防水设计体系

2.3.1 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

(具体方案见P-28 混凝土工程)

2.3.2接缝防水

主体结构侧墙混凝土水平施工缝、结构分区施工竖向施工缝处均采用预埋钢板止水带方法防水。

(1) 施工缝

1)主体结构纵向按18m左右长度分为6个流水施工作业段,区间环向施工缝留置在柱间梁1/4~1/3跨范围。盾构始发井以变形缝为界自然分为一个

施工区段。

2)侧墙水平施工缝位置,第一道水平施工缝留置在底板表面以上1200mm 高墙体处;第二道水平施工缝留置在顶板梁以下500mm墙体处,始发井因顶板梁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为保证侧墙砼浇筑质量,侧墙必须分3次浇筑混凝土,即在已施工顶板梁墙底部向下1m再设置一道水平施工缝,为混凝土工捣固侧墙下部混凝土留下工作面。

3)施工缝在初凝后,应用钢丝刷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水平施工缝浇捣前,应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垂直或者环向施工浇捣前,先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4〕高渗透改性环氧防水与粘接双功能界面粘合剂技术要求:

a高渗透改性环氧与粘接双功能界面粘合剂应能渗入混凝土毛细管或微裂隙,固结后形成一定厚度(2mm以上)的不透水增强层。可在潮湿混凝土面上施工,固结后形成疏水层。

b要求喷涂或涂刷2遍,施工步骤:清洁基面→第一次喷涂或涂刷→待凝→第二次喷刷→铺自粘卷材。

c高渗透改性环氧与粘接双功能界面粘合剂涂刷两遍,用量:每平方米不小于0.5kg。

5)施工缝外侧在PVC板上设立背贴式止水带。

6)安装钢板止水带

a、环向和纵向施工逢均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钢板厚3mm,宽300mm。灌注下一段混凝土前,应将施工缝表面凿毛,镀锌钢板止水带贴合面四边满焊相连接。焊接点间距不宜超过5m。

b、镀锌钢板止水带燕尾朝向要求:顶、底板朝上,侧墙水平施工缝朝背水侧,侧墙竖向施工缝朝向迎水侧。

c、钢板止水带用细铅丝绑扎固定于结构钢筋上,纵向固定点间距不得大于25cm,固定点距止水带边缘不得大于5mm,固定点牢固可靠,浇注混凝土时应对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有利于止水带和混凝土密实粘贴。

d、钢板止水带的接头均采用焊接接头,止水带的位置必须定位准确,保证在施工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损坏止水带。

7)逆作法处施工缝处理

A.埋设注浆管

a、注浆管安装长度应不小于10米,其中包括PVC一头的长度。

b、两平行软管之间的间距应不少于大约5厘米,如果两注射软管之间由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关系而不得不交叉时,位于上面的那根软管在重叠部分需用PVC安装。管的混凝土的保护层必须达到10cm。

c、必须对注射软管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在每隔25厘米用特殊的夹子或导管夹固定以防止其滑动或左右晃动、弯曲,出口管要用封堵头将端口封紧。

d、为了避免混凝土里面管口的破裂,PVC软管端口必须有足够的长度。出口管沿着混凝土表面接入连接盒孔,连接盒使用金属托架固定在模板上,应方便查找混凝土里的盒子,模板拆除后应立即将盒子表面浮浆清理。

e、连接盒的位置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工程师规划,测量出所有盒子的确切位置,并在建筑图纸上面做好标志,作为竣工必须资料。

B.注浆工艺要求

a、在注浆前,先用水进行注浆,以便检测出泄露处(并以便估算注射浆使用量),对于大点的漏隙可以用快干水泥或环氧树脂进行表面堵漏后,才可以直接注射有漏的地方。

d、在准备注射工具和机器前,根据真空原理,可以用水冲刷软管和设备。通过进口管开始注射,让另一端的管口张开,直到出现了浆液,然后用钳子使它卷曲固定进行封住。继续注射直到泵能够维持每套设备的压力。要压力达到0.2~0.4MPa,取决与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缝的宽度。保持同样的压力3分钟(注射的压力无法准确指定)。关闭注射头的阀门,取掉一个管出口钳子。架起真空泵,用水管冲刷、清空软管管芯。用手指阻塞水管口几次,这样会彻底地封闭管阀门的氯丁橡胶条阀门。

c、采用间歇注浆手艺,如果注浆的压力在3分钟之内下降,在3个小时

之后重复注浆。

(2)变形缝

1)本明挖区间变形缝设置在盾构井与明挖段连接处,以及明挖终点和车站接口处;

2)变形缝处除辅助外防水层,另设置三道各自成环的止水措施;

3)侧墙、底板变形缝外侧设置外贴式止水带;

4)变形缝中部设置带注浆管的止水带(中心带气孔型),形成一道封闭的防水线。

5)变形缝顶部、侧墙范围设置1.2mm厚不锈钢接水槽,将少量渗水有组织地引入区间排水沟,底板内侧嵌填密封胶。

6)在顶板变形缝外侧,变形缝左右50mm宽度范围,防水涂料层与板间应设置塑料纸隔离层,并在变形缝左右850mm宽度范围增设一道自粘性改性沥青卷材加强带。

7)区间内连接通道,区间与车站接口,区间与通道接口等接头处,其辅助防水层应各自进行收口处理,并用与两侧相应的辅助材料连接过渡。

图(1-1)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图(1-2) 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图(1-3)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2.3.3 辅助防水层

本工程采用1.5mmPVC防水板做防水层。PVC防水卷材采用无钉铺设悬挂工艺施工(见图1-1《PVC防水板固定示意图》示),搭接采用自动爬行热合焊机进行双焊缝焊接,局部采用电烙铁、热风枪手工焊接。

2.3.3.1 PVC防水板基面的处理要求和敷设要求

1)防水板基面的处理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洁净、无疏松、空鼓、无裂隙,其平整度应满足D/L=1/10。 D—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面凹进去的深度;

L--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2)对穿出基层的金属构件,如钢筋头、锚杆头等构件应切除并用砂浆抹平,不能切除的金属构件如锚索头等,必须采用喷混凝土或砂浆将其覆盖,其圆弧半径R大于200mm。

3)基层表面只允许有少量偶见湿渍,并不得有滴水、漏水、淌水、线流或泥沙流出。敷设前应认真清扫基层上的所有杂物。

4)边墙防水板施工时先将无纺布沿环向铺设,用射钉枪射钉将PVC垫片和土工布固定在基层上,土工布搭接边用手动焊枪点焊连接。每副防水板布置两排垫片,每排距防水板边缘约400mm,矩形布置。垫片间距:边墙为800mm。

(1-4)PVC防水板固定示意图

2.3.3.2 PVC防水板施工

(1) 防水板铺设前,对基面采取堵水措施,做到无渗漏,并进行修凿找平。

(2) 顶面按要求提浆压光抹面、平整、干燥、干净,经验收合格后施工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对基面阴、阳角处采用砂浆抹成圆

角,阴角圆弧半径不大于50mm,阳角圆弧半径不大于10mm。

(3)基面处理符合要求后,铺设土工布基层,将土工布贴上热融衬垫,然后用射钉枪钉上水泥钉锚固,水泥钉长度不小于50mm,平均2~3点/m2。防水板固定点间不得绷紧,以保证二次模注砼浇注时不损坏防水板,转角及特殊地方增加1~2层加强防水层。

(4) 防水板接缝采用双焊缝,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焊缝宽不小于25mm,采用双缝焊接,中间有一空腔用于充气检查焊缝的严密性,检查时,一端封闭,另一端充气加压,充气压强0.2MPa稳定10min,不漏气为合格。

(5) 底板采用1.5mm厚PVC防水板,采用50mm厚C1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顶板采用高渗透性环氧防水涂料或者2.5mm厚聚氨脂防水涂料,采用70mm厚C15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侧墙部位在钢筋绑扎等后继工序施工中要小心谨慎,以免划破防水层。局部出现防水板损坏时,应立即进行修补,采用双层补丁补焊。

(6) 防水卷材施工注意事项

①防水卷材在施工中,表面粘有灰尘,影响到其粘贴效果。解决方法是:将相邻的两幅卷材表面的杂物处理干净,然后用热风焊的方法将两幅卷材重新粘贴在一起,并用胶锤轻锤接口,使其相互粘接牢靠,卷材搭接接口用密封胶封闭。

②防水卷材破损的修复:首先将有裂缝的卷材两侧500mm范围的杂物清除干净,然后用自粘改性沥青卷材进行修补,卷材搭接缝处均用密封胶封闭。

③防水卷材搭缝脱开的修复:将相邻的两端卷材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用热风焊的方法将两幅卷材重新粘贴在一起,并用胶锤轻锤接口,使其相互粘贴牢固,卷材搭接接缝处均用密封胶封闭。

④防水卷材鼓泡的修复:当鼓泡直径小于300mm时,应刺穿鼓泡并排出泡内气体,使之复平,再将卷材表面清理干净,用防水卷材进行修补,修补覆盖范围大于鼓泡周边150mm,卷材搭接缝处均用密封胶封闭;当鼓泡直径大于300mm时,应按斜十字形将鼓泡切割,翻开晾干,并将底部杂物清理干净,重

新粘贴并用密封胶封闭,再用防水卷材进行覆盖修补,修补范围大于鼓泡周边150mm,卷材搭接缝均用密封胶封闭。

2.3.3.3附加外防水层

顶板:顶板采用高渗透性环氧防水涂料或者2.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70mm厚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

侧墙:复合式结构侧墙采用1.5mm厚PVC防水板,采用土工布及临时保护板进行保护;分离式结构侧墙采用高渗透性环氧防水涂料或者2.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砖墙保护。本明挖段采用复合式结构防水。

底板:采用1.5mm厚PVC防水板,采用50mm厚细石混凝土进行保护;

收口处理:在防水板和涂料之间采用自粘改性沥青卷材、外贴式止水带或与其材料相容的其他材料进行收口处理。

(1)非焦油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

A、主体材料

a、甲组份:即聚氨酯预聚体,为黄褐色胶体,成品每桶18kg,用于涂膜,用量1kg/m2。

b、乙组份:即固化剂混合物,为黑色胶体,成品每桶24kg,用于涂膜,用量1.5kg/m2。

c、底涂乙料:用于配制底层涂料,为黑色胶体,成品每桶17kg,用量0.1~

0.2kg/m2。

B、辅助材料

a、磷酸或苯磺酰氯,规格:化学纯,作缓凝剂用;

b、二硅酸二丁基锡,规格:化学纯或工业纯,作促凝剂用;

c、二甲苯,规格:工业纯,清洗工具用;

d、乙酸乙酯,规格:工业纯,用于清洗手上凝胶;

e、107胶,用于修补基层;

f、水泥,规格:425号或325号,用于修补基层;

(2) 主要施工机具

a、电动搅拌器:用于搅拌甲、乙混合料,以选用功率大、转速不太大,且旋转力强的为宜,以避免卷入空气使涂膜起泡。

b、搅拌桶(容器):以选择塑料或铁制的圆底容器为宜,以利强力搅拌均匀。容器的容积应较甲、乙两组份混合料的体积大0.005~0.006m3。

c、小型油漆桶:用于装混合料。

d、橡皮刮板、塑料刮板:用于涂刮混合料。

e、铁皮小刮板:用在复杂部位涂刮混合料。

f、油漆刷、圆滚刷:用于涂刷底层涂料。

g、小抹子:用于修补基层。

h、油工铲刀、扫帚、拖布、高压吹风机:用于清理基层。

i、磅秤(规格50kg):用于称量配料。

(3) 施工准备

A、材料的保管与使用

a、按防水工程进度需要进料,妥善贮存保管。材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70度,应有防火措施。

b、材料贮存期不超过一年。要根据每日需用量开罐使用,最好当天尽快用完。每次开罐倒料后应及时加盖封严。

c、材料应有专门贮存地点,使之不受露水、雨淋、日晒的侵袭,并应远离火源。

B、施工机具的准备

施工机具经常维修保养,使用前进行检查,保证完好,否则应及时调拨补充备用。

C、基层要求及处理

a、涂膜防水的基层应坚实,具有一定强度;清洁干净,表面无浮土、砂粒等污物;

b、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对于残留的砂浆块或突起物应以铲刀削平,不允许有凹凸不平及起砂现象;

c、平面基层可用1:3水泥砂浆抹成1%~2%的坡度,阴阳角处基层应抹成圆弧形;

d、基层应干燥,含水率以小于9%为宜,可用厚为1.5~2.0mm的1m2橡胶板材覆盖基层表面,放置2~3h,若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且紧贴基层的橡胶板一侧也无凝结水痕,则基层的含水率不大于9%;

e、对于不同种基层衔接部位、施工缝处、以及基层因变形可能开裂或已开裂的部位,均应嵌补缝隙、铺贴绝缘胶条补强或用伸缩性很强的硫化橡胶条进行补强,若再增加涂膜的涂布遍数,则补强更佳。

(4) 涂膜防水施工

A、涂布底层涂料

a、配制

将聚氨酯甲组份料与底涂乙料按1:3~1:4(重量比)的比例,准确称量并混合搅拌均匀即成底层涂料。也可以用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和二甲苯进行配制,按甲组份料:乙组份料:二甲苯=1:1.5:2(重量比)的比例将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做底层涂料,

b、涂布

涂布底层涂料相当于沥青卷材防水层的涂刷冷底子油工序,目的是隔绝基层潮气,提高涂膜同基层的粘结力。

小面积施工可用油漆刷将配好的底层涂料细致均匀地涂刷在处理好的基层上。

大面积施工应先用油漆刷沾底层涂料将阴阳角、排水口、预埋件等细部均匀细致地涂布一遍,再用长把滚刷在大面积基层上均匀地涂布底层涂料。

要注意涂布均匀、厚簿一致,且不得漏涂。一般涂布用量以0.15~0.20kg/m2为宜。涂布后间隔4h以上(具体时间应根据施工温度测定),待底层涂料固化干燥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B、涂膜防水施工

a、配制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

甲组份料:乙组份料=1:1.5(重量比)

按比例准确称量好甲料和乙料,先将甲料置入搅拌容器内,再随之加入乙料,并立即开动电动搅拌器(转速100~500r/min)搅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匀即可使用。

要注意:甲乙料混合计量偏差不大于±5%;不得任意改变配比、加大甲料或乙料用量,固化剂用量的多少并不与硬化的快慢成正比,随便增加固化剂用量,会使涂膜的硬度、耐热强度等性能降低。

若甲乙料混合搅拌后粘度大,不易涂布施工,则可加入重量为搅拌液10%的甲苯或二甲苯稀释拌匀。禁止使用一般涂料所用的稀释剂或酮类稀释剂。

应掌握不同施工温度下混合料的适用时间,以配制在此时间内施工所用混合料的一次拌合量,特别是在施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甲、乙料在混合前液温已较高,混合后会较快硬化,应予注意。

b、涂膜防水施工顺序

基层处理→涂刷底层涂料(即聚氨酯底胶)→(增强涂抹或增补涂抹)→涂布第一道涂膜防水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增强涂抹或增补涂抹)→涂布第二道(或面层)涂膜防水层(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

涂布顺序应先垂直面、后水平面,先阴阳角及细部、后大面。每层涂抹方向应相互垂直。

增强涂抹或增补涂抹可在涂刷底层涂料后进行,也可以在涂布第一道涂膜防水层以后进行,还有将增强涂布夹在每相邻两层涂膜之间的作法。

c、增强涂布与增补涂布

在阴阳角、排水口、管道周围、预埋件及设备根部、施工缝或开裂处等需要增强防水层抗渗性的部位,应做增强或增补涂布。

增强涂布的作法,是在涂布增强涂膜中铺设玻璃纤维布紧密地粘贴在基层上,不得出现空鼓或折皱,这种做法一般为条形。

增补涂布为块状,做法同增强涂布,但可做多次涂抹。

增强、增补涂布与基层涂料是组成涂膜防水层的最初涂层,对防水层的抗

渗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涂布操作时要认真仔细,保证质量,不得有气孔、鼓泡、折皱、翘边,玻璃布应按设计规定搭接,且不得露出面层表面。

d、涂布第一道涂膜

在前一层涂料固化干燥后,应先检查其上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无,即可涂布施工;如有,则应用橡胶板刷将混合料用力压入气孔填实补平,然后再进行第一层涂膜施工。

涂布第一道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可用塑料或橡皮板刷均匀涂刮,力求厚薄一致,厚度约为1.5mm(即1.5kg/m2)。

平面或坡面施工后,在防水层未固化前不宜让人踩踏,涂抹施工过程中应留出施工退路,可以分区分片用后退法涂刷施工。

施工温度低或混合料搅拌液流动度低的情况下,涂层表面留有板刷或抹子涂后的刷纹,为此将预先在混合料搅拌液内适当加入二甲苯稀释,用板刷涂抹后,再用滚刷涂均匀,涂膜表面即可平滑。

e、涂布第二道涂膜

第一道涂膜固化后,即可在其上均匀涂刮第二道涂膜,方法与第一道相同,但涂刮方向应与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涂布第二道涂膜与第一道相间隔的时间应以第一道涂膜的固化程度(手感不粘)确定,一般不小于24h,亦不宜大于72h。

当24h后涂膜仍发粘,而又需涂刷下一道时,可先涂一些涂膜防水材料,就不会粘脚,可以让人操作,不影响施工质量。

C、细部做法

阳角做法在基层涂布底层涂料之后,应先进行增强涂布,同时将玻璃纤维布铺贴好,然后再涂布第一道、第二道涂膜。

(5) 施工技术措施

a、材料库房应设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涂膜防水未全部施工完以前,尽可能不搬迁。材料贮放应离地面30cm以上,堆放整齐,下部垫木要牢固。

b、施工机具专管专用,注意检查、维修、保管。用后的机具及时以溶剂

清洗干净。

c、涂料粘度大,不易施工时,可加入二甲苯稀释,但加入量不得大于涂料重量的10%:当甲、乙料混合后固化快而影响施工时,可加入磷酸或苯磺酰氯等缓凝剂,但加入量不得大于甲组份材料重量的0.5‰。

d、施工温度宜在5~35℃之间,温度低,使涂料粘度大,不易施工,而且容易涂厚,影响质量;温度过高,会加速固化,亦不便施工。

e、不宜在雾、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进行施工。

f、施工进行中或施工后,均应对已做好的涂膜防水层加以保护,勿使受到损坏。

g、注意安全。施工现场要通风,严禁烟火,要有防火措施;施工人员应着工作服、工作鞋,并戴手套和口罩;操作时若皮肤沾上涂膜材料,及时用沾有乙酸乙酯的棉纱擦除,再用肥皂和清水洗干净。

2.4 底板、侧墙、中隔墙及顶板施工

在垫层、防水及砼保护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底板施工。底板施工采用分段流水作业,分段长度应考虑结构受力,一次浇灌混凝土能力及混凝土徐变影响,每段长度为18m左右,跳槽施工。本主体结构分为6个流水作业段,施工顺序为:3#区→5#区→1#区→4#区→2#区→6#区。具体见分段图(1-5)

(1-5)底板施工分段图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地下矩形框架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下工程系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3) 1.1 课程设计目的 (3)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3) 1.3 课程设计方案 (3) 1.4 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5) 第二章平面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计算 (6) 2.1平面结构计算简图 (6) 2.2.荷载计算 (6) 2.3荷载组合 (7) 第三章结构内力计算 (11) 3.1建模与计算 (11) 本课程设计采用ANSYS进行建模与计算,结构模型如下图: (11) 3.2基本组合 (12) 3.2 标准组合 (16) 第四章结构(墙、板、柱)配筋计算 (21) 4.1 车站顶板上缘的配筋计算 (21) 4.2 负一层中柱配筋计算 (27) 4.3 顶纵梁上缘的配筋计算 (29) 4.4 顶纵梁上缘裂缝宽度验算 (31)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1.1 课程设计目的 初步掌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课程设计学习,熟悉地下工程“荷载—结构”法的有限元计算过程;掌握平面简化模型的计算简图、荷载分类及荷载的组合方式、弹性反力及其如何在计算中体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有限元建模、划分单元、施加约束、施加荷载的方法;掌握地下矩形框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并根据结构内力完成配筋工作。为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做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1.2 设计规范及参考书 1、《地铁设计规范》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地下铁道》(高波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5、《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 6、计算软件基本使用教程相关的参考书(推荐用ANSYS ) 1.3 课程设计方案 1.3.1方案概述 某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为矩形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参数详见表1-1。车站埋深3m ,地下水位距地面3m ,中柱截面的横向(即垂直于车站纵向)尺寸固定为0.8m (如图1-1标注),纵向柱间距8m 。为简化计算,围岩为均一土体,土体参数详见表1-2,采用水土分算。路面荷载为2/20m kN ,钢筋混凝土重度3/25m kN co =γ,中板人群与设备荷载分别取2/4m kN 、2/8m kN 。荷载组合按表1-3取用,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原则 (5)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围 (5) 2.1编制依据 (5) 2.2编制围 (6) 三、工程概况 (6) 3.1建筑概况 (6) 3.2周边环境 (7) 3.3结构概况 (7) 3.4主要工程数量表 (8) 3.5车站设计标准 (9) 3.6车站平面及剖面图 (9) 3.7主要材料及混凝土保护层 (9) 3.7.1 主要材料 (9) 3.7.2 保护层厚度 (10) 四、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10) 4.1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0) 4.2岗位职责 (11) 4.2.1 项目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11) 4.2.2 职能部门岗位职责 (14) 五、施工总体部署 (17) 5.1施工准备 (17) 5.2施工管理目标 (18) 5.2.1 工程质量目标 (18) 5.2.2 工期目标 (18) 5.2.3 安全生产目标 (19) 5.2.4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 (19) 5.3机械设备与劳动力投入计划 (19) 5.3.1管理人员配置 (19) 5.3.2作业人员配置 (19) 5.3.3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20) 5.3.4材料使用计划 (20) 5.4施工测量 (21) 5.4.1 平面控制测量 (22)

5.4.2高程控制测量 (22) 5.5主体结构施工单元划分 (22) 5.5.1 施工单元划分原则 (22) 5.5.2车站施工段划分 (23) 5.6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23) 5.7主体结构施工顺序 (24) 5.7.1 车站纵向分段施工顺序 (25) 5.7.2 车站竖向分层施工 (25) 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27) 6.1一期施工 (27) 6.1.1 施工围 (27) 6.1.2 场地平面布置及管理 (27) 6.2三期施工 (28) 6.2.1 施工围 (28) 6.2.2 场地平面布置及管理 (28) 6.3三期施工 (29) 七、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29) 7.1钢筋工程 (29) 7.1.1技术准备 (29) 7.1.2钢筋的进场验收 (30) 7.1.3钢筋加工 (30) 7.1.4钢筋接头 (33) 7.1.5钢筋的锚固 (36) 7.1.6钢筋安装 (37) 7.1.7钢筋绑扎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43) 7.1.8钢筋安装质量检查控制标准 (44) 7.2模板工程 (45) 7.2.1 模板设计的主要原则 (45) 7.2.2 模板方案 (45) 7.2.3 施工技术准备 (46) 7.2.4 模板支撑与安装 (46) 7.2.5 模板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48) 7.3混凝土工程 (49) 7.3.1底板垫层 (49) 7.3.2 底板砼施工 (50) 7.3.3 侧墙混凝土施工 (50) 7.3.4 板梁混凝土的浇筑 (51)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车站是旅客上、下车的集散地, 也是列车始发和折返的场所, 是地下铁道路网中的重要建筑。 在使用方面, 车站供旅客乘降, 是旅客集中处所, 故应保证使用方便、安全、迅速进出车站。为此, 要求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设备, 以提供旅客正常的清洁卫生环境。 地下铁道车站又是一种宏伟的建筑物, 它是城市建筑艺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 一条线路中各站在结构或建筑艺术上都应有独特的特点。 车站设计时, 首先要确定车站在现有城市路网中的确切位置, 这涉及到城市规范和现有地面建筑状况, 地下铁道车站不比地面建筑, 一但修建要改移位置则比较困难, 因此确定车站的位置时,必须详细调查研究, 作经济技术比较。车站位置确定后, 进行选型, 然后根据客流及其特点确定车站规模, 平面位置,断面结构形式等。然后进行车站构造设计, 内力计算, 配筋计算等等。 一、工程概况: 长沙市五一广场站设计为两层三跨岛式车站,车站全长134.6m,宽度为21.8m,上层为站厅层,下层为站台层。车站底板埋深16m,采用明挖法施工,用地下连续墙围护。 二、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地铁施工技术规范。 三、地铁车站结构设计 3.1 设计选用矩形框架结构。 设计为岛式车站,采用两层三跨结构。地铁车站采用明挖法。车站其矩形框架由底板、侧墙、顶板和楼板、梁、柱组合而成。顶板和楼板采用单向板,底板

按受力和功能要求,采用以纵梁和侧墙为支承的梁式板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钻孔桩护壁,采用钢管和钢板桩作基坑的临时支护。临时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下基础采用桩基,桩基采用灌注桩。 3.2 车站开挖围护结构 地铁车站围护结构采用0.8m厚、30m深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比为 =0.875,其中基坑开挖深度H 为16m,入土深度D为14m 。 四、侧压力计算: 土分层及土的钻孔柱状图如图4.1: 图4.1土分层及土的钻孔柱状图(单位,m)

(完整word版)2014年土木工程专业(地铁车站)毕业设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任务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二0一四年三月

××地铁车站初步设计 一、毕业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是按教学计划完成理论教学和相关实践教学之后的综合性教学,是对专业方向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拓宽,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阶段,其目的在于全面培养、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本专业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二、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1、按设计课题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交出各自的成果。 2、认真设计、准确计算、细致绘图、文字表达确切流畅。 3、树立科学态度,注重钻研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4、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图纸绘制要求:全部采用A3图纸(可加长);计算机出图必须有3张;图纸布局要协调,要紧凑而不拥挤;线条粗细要正确,位置要准确; 6、注重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设计完成后,设计成果应按如下要求装订成册:(1)《毕业设计计算书》A4一份;(2)《毕业设计图纸》A4一份。 7、图纸装订顺序:封面,目录,设计总说明,设计图纸、表格。 8、设计计算书装订顺序: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设计总说明、设计计算的全部内容、致谢(300字左右)。 三、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设计资料 1、车站地质勘察报告 2、预测客流(见附表) 3、车辆外形尺寸:A型车或B型车。 4、车辆编组:设计时采用远期列车6辆编组。 5、防水等级:一级;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6。 6、主要技术标准:执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有关技术标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概况 (2) 2.2地质概况 (2) 2.3车站结构设计概况 (3) 3施工准备 (5) 3.1施工场地准备 (5) 3.2技术准备 (6) 3.3施工组织 (6) 3.4物资设备计划 (8) 3.5物资材料吊装 (9) 4工期计划 (10) 4.1施工进度管理 (10) 4.2施工进度计划 (10) 4.3工期保证措施 (10) 5总体施工方案 (13) 5.1施工方案概述 (13) 5.2施工顺序安排 (15) 5.3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16) 6结构工程施工方法 (16) 6.1单段施工步序 (16) 6.2接地网施工 (18) 6.3垫层施工方法 (18) 6.4底板施工方法 (19) 6.5侧墙施工方法 (20) 6.6结构立柱施工方法 (22)

6.7顶板、梁施工方法 (22) 6.8盾构洞门环的安装方法 (23) 6.9部结构施工 (24) 7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5) 7.1模板工程施工 (25) 7.2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技术措施 (27) 7.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7) 7.4砼施工技术措施 (29) 7.5车站结构测量措施 (33) 7.6顶板回填及路面恢复 (34) 8质量保证措施 (35) 8.1质量保证体系 (35) 8.2检测试验方法及措施 (37) 8.3施工控制措施 (40) 9安全保证措施 (51) 9.1安全监管机构 (51) 9.2安全保证体系 (52) 9.4具体安全措施 (55) 10环境保护措施 (59) 10.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59) 10.2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保证措施 (60) 11施工应急预案 (62) 11.1应急原则 (62) 11.2应急组织及职责 (62) 11.3应急处理程序 (64) 11.4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66) 1编制依据 (1) 《施工图-第四篇-车站工程-第二十五册-三江口站-第二分册-结构与防水-第一部分车站围护结

地铁车站二次结构施工方案分解讲诉

关庄站二次结构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关庄站车站建筑(变更B版)》 2. 《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关庄站车站隔墙孔洞》 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 4.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88J系列 5.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 二、工程概况 关庄站为地下岛式车站,标准段为三层双跨箱形结构,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K11+416.000m,车站有效站台右线中心轨顶高程为16.3m。标准段宽度为20.9m,车站长为 144.1m,高为21.88m,车站标准段顶部覆土约3.65m,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5.53m,盾构井处深约26.77m。共有2个风道,3个出入口。车站主体和附属结构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2.1、车站建筑概况 车站主体建筑面积9255.87m2,附属建筑面积4609.38后(地下),地下总建筑面积13865.25 m2,地上总建筑面积673.37 m2。 ⑴设备层 车站地下一层为设备层,主要布臵有变电所、通信信号用房、通风用房等,布臵有部分管理用房,本层除1-4轴外均有电缆夹层,方便电缆在本层敷设,在两端的风道均布臵有安全疏散口,方便本层人员疏散。在本层西端有经站厅上到本层的出入口,需在本层出地面。 ⑵站厅层

车站地下二层为站厅层,由公共区、设备管理用房区两部分组成。站厅层的中部为公共区,主要的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设臵在车站公共区的东侧,少量的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设臵在车站公共区的西侧。公共区分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在付费区设臵有2组楼梯和4 部扶梯与站台联系,能够满足正常客流和紧急情况下疏散的需要;在付费区设臵一部垂直电梯与站台层联系。 公共区由栏杆和进出站闸机分隔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付费区内设通往站台的4 部自动扶梯和2部2.0m宽楼梯和1部垂直电梯。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近期设有3台入站闸机,8 台出站闸机,3 台双向闸机(宽通道)和4 台双向闸机,并设1 处售票问讯处;非付费区布臵8台自动售票机、2台自动查询机、2台半自动售补票机和2台便携式验票机。 ⑶站台层 车站的地下三层为站台层。12m 岛式站台,楼扶梯两侧为上车、下车站台。站台层由公共区、设备管理用房区两部分组成。中部为公共区,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布臵在东侧, 在东侧布臵有连接三层的防烟楼梯间,方便消防人员对车站各层人员实施救援,少量的设备管理用房布臵在西侧;设臵有2组楼梯、4部扶梯、1 部垂直电梯与站厅层联系。 2.2、防火设计 ⑴防火分区 本站共设九个防火分区。站台层和站厅层公共区为防火分区一,总面积约3269m2其中含 设备层公共区面积249m2,站厅层面积1718m2,站台层面积1302m2;站厅层和设备层东西两端风道分别为防火分区二和三,防火分区二总面积为1164m2,其中站厅层风道面积为569m2, 设备层风道面积为595m2;防火分区三总面积为1499m2,其中站厅层风道面积为819m2,设备层风道面积为680m2;车站设备层东西两端设备用房分别为防火分区四、防火分区五,面积分别为1252m2、 1158m2;站厅层东、西两端设备管理用房分为两个防火分区,分别为防火分区六和防火分区七,面积分别为为434m2、283m2;站台层东、西两端设备管理用房分别为防火分区八和防火分区九,面积分别为 269m2、132m2。除公共区防火分区外,每个防火分区的使用面积均小于1500m2。车站站台、站厅防火分区,其安全出口数量三个,并直通车站外部空间。其中防火分区二和三为无人值守区,设臵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除防火分区二和三外其余设备区防火分区均有2个安全出口,其中1个出口直通地面。 车站的综控室、变电所、配电室、通信机房、通讯及空调机房、消防泵房等重要设备用房,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管道穿过隔墙和楼板时采用不燃材料将缝隙填塞密实。 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4h 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采用C 类甲级防火玻璃。防火门上带有闭门器,所有防火门均向逃生方向开启。 ⑵防烟分区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

第一章主体结构施工 第1节主体施工准备 1、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前准备工作 (1)首先编制结构施工专项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方案中包括设备、机具、劳动力组织、混凝土供应方式、现场质量检查方法、混凝土浇筑流程、路线、工艺、混凝土的养护及防止混凝土开裂等的各项措施。 (2)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仔细进行测量、放样及验收,严禁超挖。 (3)结构施工前,对围护结构表面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确保围护结构表面不渗漏。 (4)在每一结构段施工前首先进行接地网施工,接地网施工结束后,再施做垫层。 (5)对侧墙、立柱、中楼板、顶板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设计、检算,并经安全专项论证、报审批准后,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安排进料。 (6)对结构施工顺序、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向工班及全体管理人员进行认真交底。 2、施工节段划分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遵循“纵向分段,竖向分层,从下至上”的原则,满足车站质量要求及工期里程碑节点安排,结构施工由车站两端向中间方向施作,竖向从车站底板开始自下而上施作。主体结构共划分为17个节段,每段20m左右,施工队伍分别分段同时展开流水作业,施工节段的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墙体纵向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cm的墙体上。 (2)明挖结构施工缝的间距宜为15~20m。

(3)环向施工缝应避开附属结构及一些设备房间的距离要求设置。 3、主体结构施工流程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4-1-1。

图4-4-1-1 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每施工段的施工流程见表4-4-1-1所示。 主体结构每施工段施工流程表4-4-1-1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编制原则 (6) 二、编制依据及编制围 (6) 2.1编制依据 (6) 2.2编制围 (7) 三、工程概况 (7) 3.1建筑概况 (7) 3.2周边环境 (8) 3.3结构概况 (9) 3.4主要工程数量表 (10) 3.5车站设计标准 (10) 3.6车站平面及剖面图 (11) 3.7主要材料及混凝土保护层 (12) 3.7.1 主要材料 (12) 3.7.2 保护层厚度 (13) 四、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13) 4.1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3) 4.2岗位职责 (14) 4.2.1 项目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14) 4.2.2 职能部门岗位职责 (17) 五、施工总体部署 (21) 5.1施工准备 (21) 5.2施工管理目标 (21) 5.2.1 工程质量目标 (21) 5.2.2 工期目标 (21) 5.2.3 安全生产目标 (22) 5.2.4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 (22) 5.3机械设备与劳动力投入计划 (22) 5.3.1管理人员配置 (22) 5.3.2作业人员配置 (23) 5.3.3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23) 5.3.4材料使用计划 (24) 5.4施工测量 (25) 5.4.1 平面控制测量 (25)

5.4.2高程控制测量 (25) 5.5主体结构施工单元划分 (26) 5.5.1 施工单元划分原则 (26) 5.5.2车站施工段划分 (26) 5.6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28) 5.7主体结构施工顺序 (29) 5.7.1 车站纵向分段施工顺序 (30) 5.7.2 车站竖向分层施工 (30) 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32) 6.1一期施工 (32) 6.1.1 施工围 (32) 6.1.2 场地平面布置及管理 (32) 6.2三期施工 (33) 6.2.1 施工围 (33) 6.2.2 场地平面布置及管理 (33) 6.3三期施工 (34) 七、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34) 7.1钢筋工程 (34) 7.1.1技术准备 (34) 7.1.2钢筋的进场验收 (35) 7.1.3钢筋加工 (35) 7.1.4钢筋接头 (38) 7.1.5钢筋的锚固 (41) 7.1.6钢筋安装 (42) 7.1.7钢筋绑扎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49) 7.1.8钢筋安装质量检查控制标准 (50) 7.2模板工程 (51) 7.2.1 模板设计的主要原则 (51) 7.2.2 模板方案 (51) 7.2.3 施工技术准备 (52) 7.2.4 模板支撑与安装 (52) 7.2.5 模板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57) 7.3混凝土工程 (58) 7.3.1底板垫层 (58) 7.3.2 底板砼施工 (58) 7.3.3 侧墙混凝土施工 (59) 7.3.4 板梁混凝土的浇筑 (59)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号线及同步实施工程总承包项目(第八项目部)槎头车辆段工程 槎头车辆段B区盖体结构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盖单位章) 年月日

目录 目录 (1)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4) 三、施工总体筹划 (4) 四、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5) 4.1测量方案 (6) 4.2钢筋工程 (8) 4.3 混凝土工程 (11) 4.4模板工程 (12) 五、质量保证措施 (13) 5.1钢筋质量保措施 (13) 5.2混凝土质量保措施 (15) 5.3质量针对性措施 (16) 六、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

一、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号线主体结构设计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00年版) (4)广州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2000年版)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TJ08-236-2006) (7)广州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99) (8)《地下工程防水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1)《钢筋机械接头施工验收规范》 JGJ107-2003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4) (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1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2003)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2006)

ansys课程设计-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 - 1 - GUI方式 ............................................................................................................................... - 3 - 一、打开ANSYS........................................................................................................... - 3 - 二、建立模型.............................................................................................................. - 3 - 1、定义单元类型.................................................................................................. - 3 - 2、定义单元实常数.............................................................................................. - 3 - 3、定义材料特性.................................................................................................. - 3 - 4、定义截面.......................................................................................................... - 3 - 5、建立几何模型.................................................................................................. - 3 - 6、划分网格.......................................................................................................... - 4 - 7、建立弹簧单元.................................................................................................. - 4 - 三、加载求解.............................................................................................................. - 5 - 1、施加位移约束.................................................................................................. - 5 - 2、施加荷载.......................................................................................................... - 6 - (1)计算结构所受荷载................................................................................ - 6 - (2)施加结构所受荷载................................................................................ - 6 - (3)施加重力场............................................................................................ - 7 - 3、求解.................................................................................................................. - 8 - 四、查看计算结果...................................................................................................... - 8 - 1、添加单元表...................................................................................................... - 8 - 2、查看变形图...................................................................................................... - 8 - 3、查看各内力图.................................................................................................. - 9 - 4、查看内力列表.................................................................................................. - 9 - 单元内力表........................................................................................................................ - 11 - APDL方式......................................................................................................................... - 17 -

地铁主体和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概况 (2) 第三章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组织安排 (6) 一、车站主体及附属附属结构施工方案概述 (6) 三、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7) 四、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进度安排 (8) 五、施工设备与劳动力安排 (9) 六、施工组织管理 (10) 第五章结构工程施工方法 (15) 一、单段施工步序 (15) 二、接地网施工 (18) 三、垫层施工方法 (19) 四、底板施工方法 (20) 五、侧墙、端墙施工方法 (20) 六、结构立柱施工方法 (21) 七、楼(顶)板、梁施工方法 (22) 八、抗浮压顶梁 (22) 九、内部结构施工 (23) 第六章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24) 一、模板工程施工 (24) 二、预埋件及预留孔施工技术措施 (33)

三、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4) 四、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38) 五、车站结构抗浮措施 (44) 六、车站结构测量措施 (44) 七、顶板回填及路面恢复 (45) 第七章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7) 一、施工控制 (47) 二、裂缝控制 (49) 三、防渗漏保证措施 (50) 四、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保证措施 (51) 五、结构模板与支架施工质量措施 (52) 六、结构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53) 第八章结构工程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55) 第九章结构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8) 一、施工现场规范要求 (58) 二、进入基坑要求 (58) 三、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59) 四、支架和支架工程安全措施 (59) 五、满堂支架搭设安全措施 (60) 六、支架和支架拆除安全措施 (60) 七、模板工程安全措施 (61) 八、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安全 (62)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58页)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58页)

目录 1 编制依据 0 2 工程概况 (1) 2.1工程概况 (1) 2.2地质概况 (1) 2.3车站结构设计概况 (2) 3 施工准备 (4) 3.1施工场地准备 (4) 3.2技术准备 (5) 3.3施工组织 (5) 3.4物资设备计划 (9) 3.5物资材料吊装 (13) 4 工期计划 (14) 4.1施工进度管理 (14) 4.2施工进度计划 (14) 4.3工期保证措施 (14) 5 总体施工方案 (17) 5.1施工方案概述 (17) 5.2施工顺序安排 (18) 5.3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19) 6 结构工程施工方法 (20)

6.1单段施工步序 (20) 6.2接地网施工 (23) 6.3垫层施工方法 (24) 6.4底板施工方法 (25) 6.5侧墙施工方法 (26) 6.6结构立柱施工方法 (27) 6.7顶板、梁施工方法 (28) 6.8盾构洞门环的安装方法 (29) 6.9内部结构施工 (29) 7 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0) 7.1模板工程施工 (30) 7.2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技术措施 (32) 7.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2) 7.4砼施工技术措施 (34) 7.5车站结构测量措施 (37) 7.6顶板回填及路面恢复 (38) 8质量保证措施 (39) 8.1质量保证体系 (39) 8.2检测试验方法及措施 (41) 8.3施工控制措施 (44) 9安全保证措施 (52) 9.1安全监管机构 (52)

9.2安全保证体系 (53) 9.4具体安全措施 (55) 10环境保护措施 (58) 10.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58) 10.2主要环境影响的控制保证措施 (59) 11施工应急预案 (61) 11.1应急原则 (61) 11.2应急组织及职责 (61) 11.3应急处理程序 (62) 11.4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64)

地铁车站施工方案

目录1、施工方案 1.1 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车站结构 1.2.2工程及水文地质与气候情况 1.2.3工程环境 1.2.4工程目标 1.2.5主要工程量 1.2.6工程特点与难点 1.3 工程施工组织与部署 1.3.1施工组织管理系统 1.3.2管线切改组织 1.3.3交通导行组织 1.3.4总体施工安排 1.3.5施工测量组织 1.4 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1基坑开挖原则 1.5.2开挖准备工作 1.5.3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及措施 1.5.4基坑开挖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5.5土方回填 1.6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7 防水 1.8 监测 1.9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0 冬季、雨季施工措施 1.11 工程风险分析对策 2、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3、机械计划 4、质量保证及措施 5、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6、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及措施 7、劳动力、材料计划 8、用款计划 9、分包计划和管理措施 10、与监理设计的配合措施 11、施工现场总平面

1、施工方案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山门西段工程招标文件的《专用技术规范》。 (2)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现场勘察和交底答疑。 (3)国家和部颁的有关施工、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及天津地方政府及业主颁布的有关法规性文件。 《地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等。 (4)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对天津市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山门西段工程【SZm标段】工程的招标设计图纸。 1.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地质资料及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 (2)总体考虑,全面协作,选择适宜本工程条件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发挥设备、人才优势,认真分析,充分比较、论证,合理规划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技术措施,减小施工干扰,加强各施工工序间的衔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选择可靠的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防噪、防尘方案,选择最有利于工程施工,同时又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布置方案。 (4)认真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政策,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优质、快速、高效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交给业主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天津市快速轨道的高速发展贡献力量。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培训考试试题

XX地铁XX号线XX标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培训考试 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 1、结构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 A.10天B.14天 C .28天 2、墙、柱(钢管柱除外)模板不需预留一下哪一项( )。 A.吹扫空B.振捣窗C.输料口 3、车站底板布料、柱和墙混凝土初始布料时,泵车布料口伸入到下部,保证混凝土下料高度()m。 A H≤1.5 B H≤2 C H≤1 4、止水带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或叠接 B、金属止水带应平整、尺寸准确,其表面的铁锈、油污应清除干净,不得有砂眼、钉孔 C、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涂料 5、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一般要求:抗渗等级≥S10,其余附属 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 )。A.S6 B.S8 C.S10 6、若车站防水等级为二级,即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结构不允许渗漏水,结构表面只允许有少量、 偶见的湿渍,但其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 )。 A.2‰B.4‰C.5‰ 7、地下工程主体结构设置诱导缝、施工缝,地下工程主体与出入 口通道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 )。A.诱导缝B.施工缝C.变形缝 8、地铁工程所用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二种颜色绝缘芯线。 A.绿/黄B.绿/红C.绿/蓝 9、砼结构工程拆模时间:不承重侧墙模板,在砼强度达到( )时即可拆除。 A.2.5MPa B.1MPa C.3MPa 10、结构墙体砼应左右对称、水平、分层连续灌注,至顶板交 接处间歇( ),然后再灌注顶板砼。A. 1.5~2h B. 1~1.5 h C. 2~2.5 h 11、地体车站出入口的数量一般不宜少于()个。A.2 B.3 C.4 12、车站站台形式主要有三类,不包括( )。 A.岛式站台B.桥式站台C.侧式站台 13、车间换乘按乘客换乘方式分为三种,不包括( )。 A.站台直接换乘B.混合换乘C.通道换乘 14、地铁车站施工原则上优先使用( )法。 A.浅埋暗挖B.盖挖C.明挖 15、每段结构的底板、中边墙及顶板混凝土应留置抗压强度试件,车站主体应留置4组区间,附属建筑 物结构应留置()。A、2组B、3组C、4组 16、模板支立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正负()。A、5mm B、10mm C、15mm 17、关于模板的架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顶板结构应先立架后铺设模板B.钢筋混凝土柱的模板应自下而上分层支立C.墙体结构应根据放线位置分层支立模板,外侧模板应在钢筋绑扎完前支立 18、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值为正负()mm。 A. 5 B. 10 C. 15 19、关于结构边顶后贴卷材防水层施工应符合的规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铺贴前应先将接茬部位各层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有局部损伤应修补 B.卷材应采用错茬相接,上层卷材盖过下层卷材不应小于80mm C. 卷材铺贴宜先顶板后边墙先大面,后转角 20、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停止基坑降水的时间是()。 A. 底板施工完成 B. 顶板施工完成 C . 顶板回填土完成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计算书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X线工程XXX站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 专业:结构 计算书 中铁XX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年 2 月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X线工程XXX站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 专业:结构 计算书 中铁XX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年 2 月

一.工程概况 XXX站位于XX路与XX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北侧,顺XX路呈南北向偏东布置。XX路规划宽43m,道路现已形成,路面车流量大,交通繁忙。十字路口东北象限为海雅百货、世博广场;东南象限为夏威夷阁住宅小区;西南象限为中惠华庭住宅小区、中国移动;西北象限为华润万家购物广场和XX老饭店。车站四周商业建筑多,较繁华,客流量大。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 1、《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XX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XXX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铁XX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月 2、业主、总体组及其它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3、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 02-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2006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国家及广东省、XX市的其它现行相关规范、规程。 三.计算原则及计算标准 1、车站主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按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结构重要性系数1.1。 2、车站主体结构可按底板支承在弹性地基上的平面框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时宜考虑所有构件的弯曲、剪切和压缩变形的影响。 3、车站主体结构裂缝控制: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背土面为0.3mm、迎土面为0.2mm。 4、车站人防设计按6级抗力,并严格按《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 02-2009)的规定进行设计。

地铁车站站附属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 市轨道交通21号线土建施工部分BT项目第一标段工程 黄浦新城站 附属主体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三局集团 市轨道交通21号线土建施工部分BT项目第一标段工程 第二项目部 二0一六年十月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第2章工程概况 (3) 2.1 工程简介 (3) 2.2 周边环境 (4) 2.3 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4) 2.4 附属主体设计概况 (5) 2.4.1 结构设计标准及参数 (5) 2.4.2 结构构件尺寸 (6) 第3章总体施工部署 (10) 3.1 施工组织 (10) 3.1.1 组织机构及职责 (10) 3.1.2 作业负责人及任务划分 (10) 3.2 施工段划分 (11) 3.2.1 施工段划分原则 (11) 3.2.2 2纵向施工段划分 (11) 3.2.3 竖向施工段划分 (12) 3.3 施工顺序及工期计划 (12) 3.3.1 施工顺序 (12)

3.4 资源配置 (14) 3.4.1 劳动力配置 (14) 3.4.2 机械配置 (15) 3.4.3 仪器仪表配置 (15) 3.4.4 材料投入 (16) 3.5 施工准备 (18) 3.5.1 场地布置 (18)

第4章钢筋工程 (21) 4.1 钢筋进场检查 (21) 4.2 钢筋的锚固与连接 (21) 4.3 钢筋加工 (22) 4.3.1 钢筋调直、切断 (22) 4.3.2 钢筋弯曲 (23) 4.3.3 钢筋丝头加工 (24) 4.4 钢筋绑扎与安装 (25) 4.4.1 钢筋放样 (25) 4.4.2 垫块的布置 (25) 4.4.3 马凳筋安装 (26) 4.4.4 钢筋安装控制标准 (26) 4.4.5 板、墙开洞构造措施 (27) 4.4.6 特殊部位钢筋安装要求 (27) 4.4.7 各部位钢筋绑扎具体步骤 (29) 第5章模板工程 (32) 5.1 施工准备 (32) 5.1.1 技术准备 (32) 5.2 模板、支撑体系 (33) 5.2.1 侧墙、顶板模板支设 (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