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走势与热点问题

恩施州教科院贾开忠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中,新课程标准试题占绝大多数。就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而论,新课程卷新的考试内容、新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浓烈,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我们立足于新课标试题,从命题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总体特点,并对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走势与热点问题作出有据可循的大胆预测,仅供参考。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分析

1、近几年高考历史(必修)分值分布情况: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2010 年专题考查内容分值专题考查内容分值专题考查内容分值一西周分封制 4 一明代宝钞 4 一明清思想 4 一郡县制 4 一

明清手工

8 二

亚里斯多

4 三

美国独立的

漫画

4 二

19世纪

英国工业

16 五

西学与日

本新词

4 五十月革命 4

恩格斯认

13 五

京师大学

4 四百团大战 4

七中苏关系 4

四甲午战争 4

2011年一

西周对秦汉

的影响

4 一

南北朝货

4 一

黄宗羲思

4 五

巴黎公社文

4 八

经济全球

4 二

苏格拉底

思想

4 四

洪秀全由反

孔到尊孔

4 四人民公社 4 四

近代三位

物理学家

4 四

公车上书与

五四运动

4 四国企改革 4

东南保护条

4

一、四古代选官制

度(秦唐清

末)演变

25 二

18世纪

西方的崛

12

2012年一

汉代监察制

4 一

明代工商

4 三

白娘子故

4 一

清内阁处理

公务案

4 三

张謇办实

4 一

王阳明心

4 一

梁启超论古

代专制政治

4 四

中国二五

计划

4

中共早期道

4 四下海潮 4

《十二铜表

法》

4 八

20世纪

世界贸易

4

西方对近代

中国的冲击

反应模式

12

二、

城市信号

灯的历

25

2013年一

战国墓葬的

变化

4 三

晚清近代

化趋向政

4 一

宋代儒学

的变化

4 二古雅典政体 4 六胡佛政策 4 四

近代科学

4 三

英国光荣革

4 八

二战后欧

洲联合

4

四中共六大 4 七

二战后苏

联经济

4

德国地图变

4

四、

新经济与

中国80

年代改革

4

汉唐历史地

图变化信息

12

一、

中国古

代到近代

海洋的利

25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高考考查的内容为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

(2)考查的教材内容比重分析。

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模块分布(选做题未统计)

高考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总分

年份选择题主观题选择题主观题选择题主观题

2009 5*4=20分0 5*4=20分37分4*2=8分0 85分2010 7*4=28分0 4*1=4分37分4*4=16分0 85分2011 4*5=20分25分4*4=16分12分4*3=12分0 85分2012 4*5=20分12分4*5=20分25分4*2=8分0 85分

2013 4*5=20分12分4*5=20分25分4*2=8分0 85分从模块内容分布角度分析可以知道,高考考查内容以必修一和必修二为主,占77分。必修1侧重出选择题;必修2所占分值较多,而且侧重出题;必修3所占分值较少,但2012年出现三大模块综合;另外文化常识考题逐渐淡化。

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各阶段分布(选做题未统计)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选择题非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

2010 题数 4 2 4 1 3 1 分值30 16 4 35

2011

题数 3 1 5 1 3 1 分值37 20 4 24

2012 题数 6 4 1 1 1 2 分值24 28 4 29

2013 题数 2 2 3 1 1 6

分值30 27 4 24

总分值121 91 16 112

比例35.6% 26.8% 4.7% 28% 从通史体系内容角度(必修):从通史体系看,中国史和世界史几乎是各占一半;中国史的中国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多,主要以选择为主,但也有大题出现(如2011年、2013年高考);中国现代史分值比例较小;近代史也主要以选择为主;世界现代史所占分值较大,且主要以大题为主。

2、选修试题情况

年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08 戊戌变法、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

2009 北宋初改革(租佃关系、青苗法)

2010 刘晏改革(榷盐法)

2011 盟旗制度

2012 王莽改制

2013 清末新政和戊戌变法(全国一卷)

2013 古代赋税制度改革:两税法(全国二卷)

近年来选修1基本不在考查教材上的内容,而且基本是考查古代

史文言的内容

3、近几年高考历史各题型变化分析。 (1)选择题题型的变化分析

年份 从材料获取信息

联系教材知识作答

其中图表题

合计 2009

24.27.29.30.31.34.35 计7题

25.26.28.32.33

计5题

1题

12题

2010

25.27.28.31.35 计5题

24.26.29.30.32.33

.34 计7题 2题

12题

2011

24.25.26.27.28.30.31.32

.34 计9题

29.

33.35

计3题 2题

12题

2012 24-35 计12题 无

1题 12题 2013

24.30.33 计3题

25、26、27、28、

32、34、35 计7题 1题

12题

近几年的高考经历了2009年—2012年从重视教材史实到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的变化,而2013年又经历了从材料获取信息回归到重视教材史实的运用的重大变化!此趋势一旦出现,将会延续几年;理解材料的难度有所下降。选择题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2)主观题变化分析

第40题与第41题的变化。由上图可知交替在必修一与必修二之间轮换出题;必修二出现40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我们必修二复习的重点以选择题为主。适当加强图表表格的主观题的训练。必修三做好出现第41题的复习准备。

(3)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的变化分析

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求从材料获取信息,主要考查学生的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特点

(一)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的共同特征 1、学科思维能力是考查的主要方向。

近年新课程历史试题以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为核心,稳步推进高考命题改革,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选择题为例,各地试题考查纯记忆能力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有所下降,而考查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调动等能力的试题数量和分值有所上升。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分值有所上升,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分值下降,反映了考查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

2、知识点考查相对集中。

近四年全国课标卷对模块一(必修Ⅰ)各课的考查频率单元课考查次数

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2 第2课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第3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

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2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

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1 第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 第13课辛亥革命 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2 第16课抗日战争 1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三单元第7课英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 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

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注:第一单元考过9次;第四单元考过7次;第八单元考过0次

近四年全国课标卷对模块二(必修Ⅱ)各课的考查频率

单元课考查次数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3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2

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 1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 1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3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2

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2 第10课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1

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六单元第17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第20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

注:第一单元考过6次;第二单元考过7次;第四单元考过5次;第5单元考过0次。

近四年全国课标卷对模块三(必修Ⅲ)各课的考查频率单元课考查次数

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3课宋明理学 3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

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戏曲艺术

第四单元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

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注:第一单元考过4次;第四单元考过2次;第六、七、八单元考过0次。

3、新颖的情境材料是主要的呈现方式。

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历史试题材料数量及来源

材料数量

材料来源

史书及著作

时人叙述

(日志)

图表

(漫画)

命题者

综合

2010 15

6 4 2 3

《封建论》《政治学》

《二十七八年海战史》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剑桥欧洲经济史》《反杜林论》

传单、报告、

条约、日志

表格、漫画

2011 15

6 7 2 2 《隋书》《明夷待访录》

《世界:一部历史》

《中国史纲要》《新唐书》

《为什么是欧洲?》

申辩、文告、懿旨、

条约、文件、通知、

奏章

地图

2012 14

1 8

2 4 《城市道路交通》

记述、书信、评估、

统计、案例

饼状图、

书写图示

2013 14

2 2 6 8

《中国通文》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决议、报告地图

4、跨模块综合试题渐趋成熟。

近四年全国课标卷历史试题中跨模块综合的选择题题号题目模块综合

2010 32 馆藏传单题政治、经济模块

2011 24 周汉政治题政治、思想模块

29 太平天国题政治、思想模块

30 爱国救亡题政治模块、选修模块

2012

24 刺史监察题政治、经济模块

25 传说故事题经济、思想模块

27 四民同道题经济、思想模块29 梁启超论述题政治、思想模块

31 俄国革命题政治、思想模块

32 二五计划题经济、政治模块

2013 24 墓葬差别题政治、经济模块

25 汉唐儒学题政治、思想模块

29 现代化题政治、经济、思想模块

32 欧洲联合题政治、经济模块

近四年全国课标卷历史非选择题的综合性

题号题目模块综合关联中外贯通古今

2010 40 经济发展题明清、英国中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

2011 40 人才选拔题政治、思想模块

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

晚清

41 西方崛起题

政治、经济、

思想模块

古希腊罗马—1500年—1850年

2012

40 交通信号题经济、思想模块1868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

41 冲击反应题

政治、经济、

思想模块

西方、中国

2013 40 海洋利用题

政治、经济、

思想模块

古代(春秋战国、汉、唐、

宋元、明清)——近代(晚清)41 历史地图题政治、经济模块

近四年全国课标卷选择题中的“关联中外、贯通古今”类题题号题目关联中外贯通古今

2012 29 梁启超论述题中国古代、近代

31 俄国革命题俄国、中国

32 二五计划题中、美、苏关系

2013 35 中国改革题俄国、中国

5、隐性介入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路始终未变。

2012年全国卷试题与社会现实问题密切相关

题号题目关联的现实问题

24题刺史监察题我国社会两级分化,追求社会公平的现实

25题流传故事题中国社会发展对中产阶层的呼唤

26题社会变动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阶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7题四民同道题

揭示了信仰对于重塑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迎合了当前中国社会国民思想信仰危机的现实

30题实业救国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中,提倡创新精神和科学发展观

33题下海经商题

影射当前就业中的“公务员热”,并与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有关

32题二五计划题涉及中美关系的中苏关系

34题葡萄案例题批驳现实法律中的某些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35题贸易份额题美国强化亚洲战略,重返亚太地区

40题交通信号题私人汽车猛增、城市交通问题、“限行”、“限牌”、酒驾刑事立法”等社会现实问题在2013年全国课标卷历史试题中的体现

社会现实问题在试题中的体现

中国梦

29题中国现代化、30题中国革命道路、35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道选择题形成了一个主线,即从近代以来,一直到今天,中华民族是如何探求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之路的。

45题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两次改革的不同结果。46题以洋务派和维新派办的报纸为命题点,引导学生思考报纸对近代中国民主的影响。

海洋权益

40题从考查中国古代的海洋利用的特点,到中国近代的海洋利用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利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影响。

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

24题墓葬差别体现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27题光荣革命反映英国政体的变更、29现代化趋向、30题六大决议案、31题胡佛的有限干预、35题中国改革、41题汉唐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

科教兴国28题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41题指南针的使用及洋务运动、

国家统一34题欧洲局部图映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近四年全国新课程卷历史试题中涉及的周年问题

年份周年事件

201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0周年、百团大战70周年、清废科举105周年、甲午战争115周年、恩格斯诞辰190周年、英国完成工业工业革命170周年

201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9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0周年、巴黎公社成立14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160周年、牛顿逝世285周年、黄宗羲诞生500周年

2012

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关贸总协定成立65周年、十月革命95周年、清帝退位100周年、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王阳明诞生540周年

2013

程颐诞辰980周年、光荣革命325周年、哥白尼诞辰540周年、戊戌变法115周年、中共六大召开85周年、斯大林逝世60周年、罗斯福新政开始80周年、欧盟成立20周年、越南停战40周年

6、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强调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

如全国Ⅰ卷29题: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典型作用。第25题考查了古代儒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如选修题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对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认识。所以,选修题目的答题也必须是在总体通史和文明史观的掌握基础上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全国Ⅱ卷29、33、34考查近代化史观,35、40、41涉及全球化史观,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和培养的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7、新题型的出现。

2013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第41题是今年历史考题的又一新变化(2013年全国一卷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示意图,2013年全国2卷太和殿和白金汉宫及唐宁街10号的比较图,改变往年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题型,而是以图片材料对比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概括信息,用史实加以说明,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从解答方式上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典型特点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表个人见解,提倡自主思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考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宏观来看近三年的考题,41题的变化最大,考查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比较明显。

(二)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的新变化

1、回归教材,回归知识本位的趋势十分明显。

(1)单纯性考查材料理解能力的试题大大减少。

(2)题干材料或者语言表述上,基本上都有课本的“影子”,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比较紧密,紧扣教材。

如:27题: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32题: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3)在答题上,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要求有所提高。

2、评论题改为说明题。

3、加强了历史时空的考查。

4、“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科内大跨度题有所减弱。

5、情景材料趋向于单一。

三、预测2014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走势

1、以教材为知识背景的试题多,直接依据教材表述的试题少;或难或易的试题多,难度适中的试题少。

2、历史基础知识是实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将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3、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能力,其采用的新材料和营造的新情境将更具人文色彩。考古发现、馆藏文物、影视片断、报纸通讯报道、图表数据、人物言论摘录、名著、图片漫画、票证、标语、口号、广告、路牌、印章、纪念章、纪念碑、餐具、服饰、谚语、儿歌、俚语、外来语、新词汇、网络语言、对联、建材、民俗、观念等鲜活素材,都将成为高考命题的载体。

4、将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时代主题,强调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以史为鉴”的社会功能。

5、将更具有开放性,把历史学科能力作为考查重点,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考查。

6、将进一步体现学术性,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和史学研究新成果会被大量引进高考命题。同时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或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历史小论文,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

7、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正在形成一种“三入”和“三近”的趋势。“三入”即邓小平理论进入试卷、宏观思考融入试卷、史学动态渗入试卷。“三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三入”和“三近”会在2014年的高考命题中进一步体现。

8、关注时政热点。

2014年高考备考的热点问题

高考命题追捧的新史观;

高考命题共识的主流价值观;

高考常考的国学常识;

中国梦;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崛起;

廉政建设与反腐败;

关注民生与社会保障问题;

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和谐世界;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欧光伏大战。

2014年高考备考的周年热点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70周年;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50周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120周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开始90周年;

1934年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

1944年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70周年………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北平和平解放、政协第一次会议、新中国成立)65周年;

1954年第一届人大、第一部宪法颁布60周年;

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5周年;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

1979年中美建交和《告台湾同胞书》35周年;

1984年《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城市体制改革、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20周年。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8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8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940 年 6 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打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 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 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 场的战斗中。 1941 年 9 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 1943 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 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 年 6 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 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国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 放了巴黎。 1944 年 10 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 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 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 1946 年 12 月 11 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 1950 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 一 ) 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 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 二 ) 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 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三 ) 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 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 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3.(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专题02资产阶级革命热点含解析20190506127

专题02 资产阶级革命热点 周年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1688年,光荣革命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3年,美独立战争终结 1848年,欧洲革命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8年,詹天佑考入耶鲁 1898年,戊戌变法 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 涉及考点: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权利法案》: 1、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意义:①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②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1)18 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特征:①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 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3)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发展完善:1832 议会改革; 2、《德意志宪法》主要内容: ①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 ②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大,其代表是任命的;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权力小。 3、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 4、评价:(1)积极意义: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②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消极影响:①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封建残余重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②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四、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内部: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2、外部:严重的民族危机 1842年,慑于中英战争的后果,日本开始对列强妥协。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率领军舰抵达江户湾(今东京湾),胁迫日本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这是日本近代对外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1858年,美日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3)继美国之后,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也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4)列强的侵略将日本推倒了半殖民地的边缘,使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 3、明治维新内容: ①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消除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②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整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③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④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⑤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 ⑥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2014高考历史备考资料 联系热点 切入情境

关注热点,情境切入 ————用好热点,提高备考效率对比2012和2013年我省高考《考试说明》,两年都强调“命题 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从近几年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卷看,命题人常会通过政治家、学者言论、图表漫画、社会“花絮”等多种形式,由现实进入历史,铺设新情境,让考生审准题意,凭借所学知识及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这有助于培养选拔创新型人才。因而,后期复习时,要关注“新材料”、“新情境”,以考纲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为载体,把握相关联系,为临界高考的考生增添正能量。以下是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对关于热点的运用方面积累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仁探讨,不知是否适当,恳请批评指正! 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范围广、内容多,要掌握和利用每一个时政热点是不可能的,特别在高三后期复习中,更要选准热点,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备考。 一、选准热点,有效备考 1、选择那些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三农”问题、台湾问题、和谐社会等。这些问题既是长效热点,又能很好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重视三维目标,也给考试测量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纲的题型示例中出现了一些将历史阶段特征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相结合的题目。非选择题例5选自去年的全国新课标卷,要求考生对“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的冲击和中国的反应”历史模式作出评析。此题不仅能考查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而且还对学生内心中的爱国主义和理性的观念进行了一次显性的考查,是一道将三维教学目标与历史主干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的成功范例。 2、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如创新精神、深化改革等。一些关于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精神等都要格外关注。新课改后,历史考试有一个基本原则:重视考一些“渐变式”的史实,而不是那些“突变式”的史实,因为这些渐变式的史实对人类的发展更有借鉴意义。

2019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A.① B.② C.③ 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4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2.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 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 A.主权在民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各州平等原则 3.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 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 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4.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 的陪审制 (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5.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二、综合题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伯利克里和艺术家们开始美化雅典时,他们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雅典卫城。在雅典城迂回曲折的街道两旁,雅典人简朴的住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多是一层或两层的平顶屋。市场是雅典人进行贸易和社交活动的中心,市场旁边是一些有名的门廊或回廊,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雅典公民大会在卫城西侧的普尼克斯山上召开,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那里的露天剧场上,我们仍能看到伯利克里向民众发表演讲时站的讲台,以及后面的主席团座位。 ——[英]J·C·斯托巴特《光荣属于雅典》 材料二紫禁城整体布局依据天文原理,全部按照南北轴线方向排列,以反映宇宙的无上权威。总的规划和所有细节设计,都是为了让走近或进入各道城墙和庭院的人心生敬畏并留下难忘印象。……它那壮观的庭院,它所有建筑物的屋顶轮廓之优雅和建筑学上之气势,还有大量使用的彩色釉瓦,使它无论在美学上还是在象征意义上都无与伦比。——[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雅典卫城与中国紫禁城的不同特点及分别体现的政治理念。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政治理念产生的根源。 三、选择题 7.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______________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______________ D.国共两党合作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4分)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例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2018高考历史三大热点论述题预测

热点一【民族主义】 1.梁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并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答案】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3分)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内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梁、孙接受近代西方启蒙思想,顺应民主潮流。 2.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答案】:既反对固守传统文化又反对完全西化;尊重传统文化;用西方的研究方法研究传统文化,取长补短;建立新文化系统并力求对人类产生有益影响。 3.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述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发展。【答案】发展之处:反思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广泛的阶级和阶层具有民族觉醒意识。评述要点: 分值背景影响 1—4分能写出下列要点中的3个及以上,给2分。 要点举例如:一战;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民族工业发展;新文化运动等。 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增强近代民族意识(或推动民族 文化的认同与振兴)。(2分) 5—7分能对上述要点进行阐释,只要涉及3个及以 上的点,给4分。如一战动摇了知识分子对 西方文化的信心;一战中国外交失败;一战 后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兴起;十月革命的精神 鼓舞;民主共和政体的困境;民族工业经历 了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片 面认识等。 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增强 近代民族意识(或推动民族文化 的认同与振兴);(2分)但也 有过高评价本民族文化价值的片 面化倾向。(1分) 4.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答案】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 影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5.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 A .全面复兴旧学 B .排斥西方新学 C .新学消解旧学 D .崇尚中体西用 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 A .1840—1894年 B .1895—1911年 C .1912—1945年 D .1946—1949年 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 --------------------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

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 一、必须关注核心素养和时代热点 从近些年的考题来看,除了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几乎到处都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体现,比如国家统一意识、文化认同感等。仔细分析去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到其紧贴现实,处处体现时代热点。此外,试题还比较注重对史观、史学理论以及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从考生来看,他们容易出现两大问题,首先对于记忆性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形成清晰的时空框架,而对于一些理解性的知识往往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弄懂弄通。 还有一部分考生审题意识不强,没看清题干就匆匆作答,而在读题过程中又往往在获取解读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方面比较弱,经常照材料摘抄原文。等到了答题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杂乱无章,缺少一些答题技巧和规范的语言。 二、备考建议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注重主干知识、必备知识的掌握,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记忆的精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轮复习可以打破现有教材模块的体例,建立清晰的历史框架。此外,全过卷大学建议多关注高频考点和时代热点,关于时代热点有几个建议,第一要关注体现社会战略性价值并且符合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热点,比如说“文明交流”“大国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第二就是要符合国家意识并且关注民生的热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体制改革”“社会公平”等。第三还可以从体现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国家统一”“公民意识”“人民的力量”等。再有一个就是周年热点,比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另外,史观和史学研究方法,也是高考近些年的一个考查趋势。 三、高考试卷整体概述 (一)选择题布局采取“4+4+4”的模式,排列顺序大致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排列,政治、经济、思想三模块不分彼此杂糅在一起。选择题的阶段布局大致如下:中国古代史4个,近现代史4个。西方古代史1个,近现代3个。就2018年的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选择分布情况如下:24题(先秦的文明与社会转型),25题(秦汉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26题(唐宋变革),27题(明清社会转型),28题(千年未有之变局),29题(觉醒与探索),30题(新民主主义革命),31题(共和国的年轮),32题(希腊罗马的辉煌),33题(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34题(20世纪前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35题(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1945以后) (二)主观题探讨(以2018年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卷为例),非选择题在选择材料上一般控制在1200—1300左右,体现出设问减少、设问质量提高,减少阅读量、提高思考深刻,减少单一标准、增加多项标准等特点,41题出题着眼于选拔有时代意识、有社会担当、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栋梁之材,一般立意宏大,与社会热点有所牵连,综合能力要求强;42题则是开放性试题,12分题年年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一般立意高远,充满学术味,意在为高校选拔学者型人才。考生可以运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

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1

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 【历史解读】 一、公元605年中外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 ★公元605年,隋朝营建东都洛阳。 ★公元605年,赵州桥建成。 ★公元605年起,英国设立了大法官(LordChancellor)一职,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 二、京杭大运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2019届全国高考复习综合热点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复习综合热点模拟(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1、据学者研究发现: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仲缩的社会分层系统,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英国()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变 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2、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表明代议制() A.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 B.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 C.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 D.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3、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这说明()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 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 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 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 4、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A.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致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 D.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5、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运动的开始。往此后的近代史阶段,法国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习题:高考热点第4练:社会转型 含解析

第4练社会转型 限时:60分钟总分:88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河北保定二模)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答案 D 四大专业产品产区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带有区域特色,故选D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产区的布局,不是反映流通,排除C项。 2.(2019重庆调研)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冬天着裘衣者百只二三。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 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 ) A.棉纺织业逐渐没落 B.社会消费行为趋同 C.社会风气由俭入奢 D.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答案 C 根据材料“康熙时期,江南地区乡绅阶层衣服冠履多用棉布,……到乾隆年间,无锡士绅‘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绅服饰消费变化,这体现出社会风气由俭入奢的情况,故选C项。清朝棉纺织业不断发展,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不是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非商业资本投资情况,排除D项。3.(2019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一模)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日升昌票号( ) 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 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 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9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09历史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 ( 关税 ) 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 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 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二、综合题 3.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 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 ~ 1563 年,英国人约翰· 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 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 ~ 1776 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 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 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 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 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 对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三、选择题 4. 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 A .奴隶贸易的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 B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 .内燃机的应用 D .垄断组织的形成 5. 历史总是多样的,但不同之中也偶有一致之处。 17 ~ 18 世纪,当欧洲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中国明清政府仍继续坚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 ) A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结果都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C .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 D .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四、综合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