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前提,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基础力量,对学校能否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其范式也已从“技术熟练者”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更多强调青年教师通过“参与”“反思”,获得专业成长。[1]

校长,要认识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实践—反思”取向的重要性,不断引导青年教师要关注日常实际的教学过程;同时,也要重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取向”,从更为宏观的视野,在学校制度层面推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2],从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来持续推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下笔者根据长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城乡接合部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作一探讨。

一、持之以恒的观摩学习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学校在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校本教研,不仅要推动他们与理论对话,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与专家对话。

(一)驱动型学习

驱动型学习就是学校以设定学习任务为目标,驱动青年教师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围绕个人成长计划,青年教师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并为完成学习任务,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我校为青年教师提供必备的条件,根据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程度与岗位任务,每年为他们挑选1~2本教育类书籍,如《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倡导教师通过阅读专业理论和经典,与教育家对话,并通过读书、研讨和交流,形成专业阅读记录。这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源头,也是奠定教师精神的学术根基。

(二)结对式研修

这是强调青年教师在实践上进行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让青年教师有一个较快的成长过程,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并指派或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结对导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主要采用“一人多对”的形式:既有校内结对,跟校内骨干教师结对;又有跨校结对,跟校外名师结对。通过跟结对名师的交流,青年教师定期跟班听名师的课,促使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形态有一个比较深的思考,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学校通过“名师工作室”,邀请学科名师、科研专家定期讲学、讲课、听课和评课,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师徒结对,让青年教师吸取了不同名师的教育教学风格。

(三)对话式观摩

学校为每个青年教师制订了每学期观摩活动的任务与要求,并创设多种途径和条件,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带着任务驱动的观摩活动,实践效果是明显的。青年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等交流活动,会积极主动地跟名师、大师对话,拓展教学视野,丰富教学手段。外出观摩的青年教师回校后,必须为全校教师作一个课堂观摩的讲座。而校内开展的观摩活动,更是要让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并承担相应的观摩任务。

二、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核心

在实践中,我校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上,强调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强调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

(一)以“小组备课”为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我们实施了类似项目攻关的备课组运行制度,如建立教学资源库、试题库等,采用“分工—合作”模式,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库;又如开展示范性教学设计活动,采用“主导—参与”模式,由优秀教师设计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组内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再如推行组内研讨课、学生作业案例分析等活动,采用“分点评议”模式,按教、学、环境等各个类别设置观察点,将听课、评课活动作为进行微格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载体。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这里,我们主要实施两个程序。先是“课前说课”,即按学科特点,以各备课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按各学科特点进行“课前说课”,让青年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提高课堂效率。然后,实施“课后反思”,开展教学反思与案例开发研讨,让青年教师重新审视日常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找到改进教学行为、构建生态课堂的最佳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对青年教师在素质提高、学科专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过程性、阶段性和反馈性等多元评价,对优秀青年教师在评优、提干、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

(三)以“德育导师”为重点,提升青年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由于城郊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也让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提高管理班级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三、多管齐下的行动研究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青年教师主动的、积极的反思与研究,应构成其专业成长途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堂观察”专题研习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依托学科教研组,从校内外聘请名师进行指导,同时每周开设课堂观察研讨课,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学生互动学习、教材内容分析、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建构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观察,给青年教师一个研讨学习的平台。名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可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观察能力。

(二)“同课同教”积极配合

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城郊学校,在教学信息上已经比较滞后,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要比城区同龄教师慢。我们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开展了“同课同教”活动。学校邀请一些在教学领域比较优秀的外校青年教师进学校入课堂,与本校教师一起上课,并开展互教、互听、互评、互思活动。我们还定期派青年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与外校青年教师进行“同台会课”。这在提高青年教师自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材分析与驾驭能力。

(三)“教学反思”主动跟进

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教学反思不断积累而成的。学校每周安排“青年教师大讲堂”,让青年教师就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开展研讨交流。鼓励青年教师申报个人小课题,撰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论文,把日常的教学问题解决和改善作为青年教师行动研究的主要途径。学校在绩效工资中设有专款用于奖励教师的科研成果。

四、多元组合的培训方式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

我校为了保障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采取灵活多样、个性丰富的培训形式,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幸福成长。

(一)系统规范的常态培训

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我们抓好了常态的规范培训。学校按“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骨干”的成长目标,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业务素质的常态培训,力求熟悉教学常规,树立教育教学理念,熟悉教材教法,不断更新、拓展学科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对青年教师基本能力的培训,重点放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

(二)按需定做的个性培训

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从进校开始就制订个人专业成长“五年规划”,在开展系统常态培训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科以及青年教师实际成长需要,量身定做,按需培训。这样的培训具有递进性和选择性,而且可以完全根据青年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成长的程度进行调整与改善,照顾到每个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

(三)互助成长的参与平台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会”。它是青年教师自主管理的学术机构,是一个让青年教师自由进行互相交流研讨的平台。它以专题研讨形式,鼓励青年教师发表教学心得与体会,阐述学到的教育理论,探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它通过交流教学疑难问题与困惑、分享成功教学经验,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当然,每个人的基础和能力不同,目标也就不同。学校也要兼顾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其潜能,凸显青年教师的优势特长,使他们扬长避短,得到最适宜、最充分的发展。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拓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视野,让他们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是每所学校必须考虑的重点工作。这对学校来说,既是长久之计,也任重道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