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人教版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精品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7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1.(安徽卷.3)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2.(江苏卷.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 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 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 沃森和克里克以 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 X 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3.(江苏卷.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 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4.(江苏卷.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B.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 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D. PCR 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 DNA 产生5.(天津卷.5)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6.(四川卷.3)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7.(山东卷.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8.(海南卷.26)(8分)回答下列问题:(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标全国Ⅱ卷的高考形式,本人特地汇编从2010年—2016年按八大板块形式,本知识板块为:实验与探究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实验目的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脂肪颗粒被染成紫红色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甲基绿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斐林试剂吡罗红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3.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6.(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专题强化训练(七) 实验与探究(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下列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B.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解析: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避免植物自身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A项正确;在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中,时间是无关变量,因此处理的时间应相同,B项正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这是设置自变量,不是控制无关变量,C项错误;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淀粉的量也影响实验的结果,需要控制这一无关变量,D项正确。
答案:C2.(2015天津河西区三模)酸碱等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②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③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仅加入盐酸,就可调节pH ④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⑤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盐酸用于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⑥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甲基绿吡啰红混合染液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①错误;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利于双缩脲反应,②正确;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③错误;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④正确;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盐酸用于调节pH,使酚酞显色,⑤错误;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作为解离液的组分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⑥正确。
第七单元实验与探究(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B级必测1.(2016·扬州高三期末)下列对有关实验结果检测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研究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观察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B.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后生成的还原性糖C.为比较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多少,可比较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D.为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比较各组插条基部生根的平均数或平均根长解析为研究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观察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和宽度,A正确;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B错误;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CO2越多,澄清石灰水越浑浊,因此通过比较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可比较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多少,C正确;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可比较各组插条基部生根的平均数和平均根长,D正确。
答案B2.(2016·盐城市期中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科研史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B.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揭示了光合作用过程中C元素的行踪C.孟德尔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解析19世纪30年代后期,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正确;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揭示了光合作用过程中C元素的行踪,B正确;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答案C3.(2016·连云港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及理由,叙述错误的是( )A.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适用于探究膜的透性B.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适用于观察叶绿体C.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谢旺盛,适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解析鸡蛋卵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用于探究膜的透性,A正确;黑藻小叶由单层细胞构成,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在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叶绿体,B正确;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易于区分,适用于遗传学研究,C正确;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适合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但是没有大液泡,不适合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D错误。
第一部分专题七实验分析与实验探究实验分析与实验探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或生物学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C.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D.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构建法解析: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 或35S标记噬菌体的DNA或蛋白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运用的是物理模型构建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运用的是数学模型构建法。
答案:B2.下列相关实验中,试剂或实验方法的使用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是用于配制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的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向研钵中放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D.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实验中,使用了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便于染色,A错误;在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向研钵中放入少许碳酸钙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B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用于检测CO2的,C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实验中利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到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D错误。
答案:B3.染色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去浮色→染色→制片→观察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观察线粒体:滴染液→涂片→观察解析:观察细胞中的脂肪,把苏丹Ⅲ染液滴到载玻片的花生子叶薄片上,并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观察线粒体时先滴染液,然后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再盖上盖玻片观察。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7 实验与探究(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在2 mL蛋清稀释液中先加0.1 g/mol NaOH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0.01 g/mL CuSO4溶液4滴,摇匀溶液呈紫色②用高温处理后冷却的过氧化氢酶溶液与过氧化氢混合产生大量气泡③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滤液呈深绿色④洋葱根尖经解离、漂洗后,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染色体呈紫色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①④答案:D解析:高温处理后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已丧失,不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实验③中没有加碳酸钙,色素被破坏。
2. 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因变量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重铬酸钾溶液是因变量C.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光照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无关变量答案:C解析: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产物的种类和数目;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CO2,光照是无关变量;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因变量。
3. (合肥一中模拟)实验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研究光合色素时,可采用纸层析法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提取B.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插条上芽的数量应相等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答案:B解析:纸层析法是对色素进行分离而不是提取,A错误;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生长素的浓度为自变量,插条上芽的数量为无关变量,应相等,B正确;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C 错误;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不能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材料,D错误。
实验专题考点1基础实验综合(1) 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根尖的盐酸和观察核酸分布实验里用到的核酸作用一样吗?(2)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相同吗?(3)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相同吗?(4)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相同吗?名师点拨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①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a.选材要求:b.常用材料: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常用材料: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常用材料: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a.选材要求:b.常用材料: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选材要求:b.常用材料: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a.选材要求:b.常用材料:⑦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a.选材要求:b.常用材料:(2)经典实验选材的分析: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②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
③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⑤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
考点2实验方法与操作1.汇总实验方法(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
(3)分离各种细胞器——。
(4)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7)观察线粒体——。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9)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0)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11)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1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第2讲实验设计与分析1.试判断下列实验分别是属于什么对照类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1)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1号试管加1 mL蒸馏水;2号试管加1 mL盐酸;3号试管加1 mL NaOH溶液。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以下两组实验:①S型细菌DNA+R型细菌――→混合培养S型菌落+R型菌落;②S型细菌DNA+DNA水解酶+R型细菌――→混合培养R型菌落。
(4)在“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向性”实验中,将玉米种子放置在不同的方向。
(5)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饲喂药剂。
答案:(1)属于空白对照。
对照组为1号试管,实验组为2号和3号试管。
(2)属于自身对照。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3)属于条件对照。
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
(4)属于相互对照。
没有单独的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5)属于条件对照同时具备空白对照。
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条件对照,丙组为空白对照。
2.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一种抗生素)对肝脏油脂含量影响的实验。
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中药制剂和四环素都用生理盐水溶解),请据表分析回答:组别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进行如下处理在第11天测量并计算每组小鼠肝脏油脂的平均含量(mmol·L-1)连续11天每天喂下列试剂同时第8天至第11天每天腹腔注射下列物质甲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等体积生理盐水0.49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0.025 mmol四环素 6.51丙组中药制剂(0.05g)0.025 mmol四环素 4.74丁组中药制剂(0.10g)0.025 mmol四环素 4.52戊组中药制剂(0.15g)0.025 mmol四环素 4.10(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油脂细胞中的油脂颗粒,可用______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色。
1.试判断下列实验分别是属于什么对照类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1号试管加1 mL 蒸馏水;2号试管加1 mL 盐酸;3号试管加1 mL NaOH 溶液。
答案:属于空白对照。
对照组为1号试管,实验组为2号和3号试管。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答案:属于自身对照。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以下两组实验:①S 型细菌DNA +R 型细菌――→混合培养S 型菌落+R 型菌落②S 型细菌DNA +DNA 酶+R 型细菌――→混合培养R 型菌落答案:属于条件对照 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
(4)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向性实验中将玉米种子放置在不同的方向。
答案:属于相互对照。
没有单独的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5)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饲喂药剂。
答案:属于条件对照同时具备空白对照。
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条件对照,丙组为空白对照。
2.(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 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要验证X 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X 有降血糖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__________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考纲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点一基础实验1.教材经典实验分析与拓展(1)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①淀粉:碘液;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④乳酸:pH试纸;⑤有O2:余烬木条复燃;无O2:火焰熄灭;⑥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⑧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⑨DNA:甲基绿;RNA:吡罗红;⑩线粒体:健那绿。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③原子转移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亚甲基蓝溶液染色;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或KOH溶液;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⑧防止血液凝固:加入柠檬酸钠;⑨各种细胞器的提取:细胞匀浆离心;⑩骨的脱钙:置于盐酸溶液中。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①还原糖的鉴定:水浴加热;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③用酒精溶解绿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④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水浴煮沸加热;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5)实验药品的用途①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②Ca(OH)2:鉴定CO2;③HCl: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④NaHCO3:提供CO2;⑤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或用于提取DNA;⑥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⑦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⑧滤纸:过滤或纸层析;⑨纱布、尼龙布:过滤;⑩碘液:鉴定淀粉。
2[错混诊断]1.在25°C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2014·北京,5A)(√)2.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2013·江苏,2B)(×)3.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可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2012·山东,4C)(×)4.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2012·安徽,1A)(×)5.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2011·山东,6改编)(√)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011·北京,2D)(×)7.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2009·福建,1D)(×)8.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2012·天津,4D)(×)9.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2012·天津,4B)(×)10.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2013·重庆,3C)(×) 11.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2012·广东,4D)(×)题组从考纲规定的教材实验进行命题1.(2013·江苏,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答案 B解析本题可排除错误选项。
色素易被滤纸吸附,故用纱布过滤,A错误;每次重复画色素滤液细线时,需等干燥后再进行,C错误;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因此研磨叶片时需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D错误。
2.(2014·四川,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 A解析A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B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使DNA呈现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红色。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C项,绿叶中的色素是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应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和“胡萝卜素提取粗品的鉴定”实验。
D项,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因为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教材实验操作技能迁移(1)物质鉴定类。
利用化学试剂与相关物质产生特定颜色反应,进行物质检测时,如实验材料本身具有其他颜色,在检测前首先要进行脱色处理。
(2)显微观察类实验要先制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主要有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的鉴定)和压片法(把材料压成一片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三种。
(3)以成熟的植物细胞为材料,利用质壁分离也可以鉴定细胞死活。
(4)用物理或化学试剂诱变时,处理的材料应该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或细胞;观察染色体变异时,一定要选择正处于分裂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5)进行调查研究时,所选择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且要满足样本数量足够多的条件,以减小误差。
考点二实验设计题的各环节突破题组一从实验的目的进行命题1.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1)实验分组: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
)请回答:(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 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的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DNA合成)情况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某物质(X)的有无,因变量为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
3H-TdR是用来合成DNA的原料,若细胞分裂旺盛,则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的平均值(CRD)就比较高。
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
(2)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可能是促进、抑制或无任何作用。
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
(3)碱基T为DNA特有碱基,若用3H-TdR来培养细胞,则可知细胞的放射性来自于细胞内新合成的DNA。
CRD越高,说明细胞增殖速度越快。
实验目的的确认方法(1)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此类题目中往往含有“探究(验证、证明或研究等)……”的字眼,此即为该实验的目的。
(2)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题组二从实验假设进行命题2.用质量分数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2N=16条)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针对以上的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