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宾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宜宾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宜宾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宜宾市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和《宜宾市城市97总规实施意见》为主要依据,按照宜宾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完善深化宜宾市旧城的功能与布局,促进宜宾市在其经济辐射圈内中心城市职能与地位的提升,并借此疏解旧城人口和旧城建设矛盾,带动城市各组团的协调发展。

2、继承与发扬宜宾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的优势,面向新世纪,高标准、高起点,运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手段,挖掘利用自然、人工和人文要素,塑造一个环境景观优美、功能设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旧城形象。

3、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城市,还应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时序性,使城市建设和更新改造持续、有机地进行。

规划目标:

规划将旧城逐步调整、梳理为六大功能区:

1、由女学街、将军街、大南街、小北街、中山街、人民路、仁和街、民生街所围合而成的、以步行街为主要特色的中心商业区

2、以合江门广场、水东门为中心的旅游观光服务区

3、主要由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两个街坊组成的文体娱乐区

4、滨江旅游景观绿带

5、南北两大居住片区

规划原则:

旧城建设控制指标体系的确立,充分考虑如下因素、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年)及其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用地布局结构和比例,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实矛盾和未来需要,划分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进一步细化各项用地分类,并根据建设情况、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用地指标核算,适当调整部分用地性质、布局和规划控制指标。

2、充分结合现状形成,按总体规划目标和布局要求,严格进行近期建设控制,并注意引导长远发展。

3、从总量上减少居住用地比例,逐步搬迁非相关用地,加强绿地、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地带的建设,确定并完善相应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项目和规模。

4、合理合并零散用地,适当提高房地产开发门槛,鼓励综合开发、规模开发和整体开发,街坊内部建设应与沿街开发结合起来,禁止零星插建。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以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依据,确定地块的各项开发

建设控制指标。以有利开发和实施、方便管理和操作以及营造丰富的城市景观为目标,确定地块的规模,划定地块的界限。

5、严格控制以建筑密度和间距为核心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

6、以创造良好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为目标,结合开发效益,控制建筑物高度和建筑界面位置。

7、以形成高质量的整体城市品质为目标,控制城市绿地、公共场地和自然水体,提高绿地率,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完整的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系统。

8、沿主要街道的建设,强调建筑后退、提供更多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并逐步为今后整体改造拓宽旧城主干道提供必要基础条件。根据道路交通要求确定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并根据地块的不同性质及依照国家有关规范确定各地块和各项设施配建停车位标准。

9、充分估计到开发建设中的种种不可预见因素,制定地块适建性控制规定和各类地块规划控制指标通则,使规划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

*居住用地

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含住宅街坊)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各项用地占总用地百分比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规定,应符合下表规定以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规模与布局。规划在旧城形成8个居住片区,若干居住组团。居住用地的布局与总体规划相吻合。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配建要求有教育设施、文化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行政管理设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商业服务和金融邮电设施、菜肉市场、活动设施等。具体配建要求参见附表“宜宾市旧城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A、教育设施

旧城现有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但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用地不足的问题。规划建议采取搬迁、并校和扩大用地等多种方式进行用地整理,其中:市九中并入市八中,并扩大市八中用地至北滨江路;洞子口小学与武庙街小学并入东楼街小学,在东楼小学一带进行扩建。

对其它用地不足的中小学校,规划中都对今后扩展用地做了严格的控制。目前无力实施的,周边已划定作为建设备用地的,应控制该用地内的新建改建活动。

规划合并搬迁现区党校、教师进修学校、外语学校、市技工校、工职中、商职中、三中和卫校,可考虑在南岸、旧州等组团集中安排。其中,卫校保留部分用地作为实习教学使用,其余用地解决农业街小学和兴隆街小学用地问题。

不定期培训和专门课程培训学校不再占用专门用地。

结合现有教育设施,旧城共布置中学3所,小学7所。(l)幼儿园、托儿所幼托按服务半径小于等于300米配置,规划幼托结合设置,以充分利用室外场地,每处用地3200-5400平方米,每一万居民设1.2处,共需9处,容积率为0.8,建筑密度25%,绿地率50%,建筑层数不大于3层。(2)小学按服务半径小于等于500米配置,每处用地0.7-l.5公顷,每一万居民设一处,共需7处,容积率为0.6-0.8,建筑密度25%,绿地率为50%,建筑层数不大于5层。(3)中学按服务半径小于等于1000米配置,每处用地1.2-1.7公顷,共需3处。容积率为0.8,建筑密度20%,绿地率50%,建筑层数不大于5层。

B、文化活动设施

文化活动中心要求按一万居民设一处配置,每处建筑面积350-500平方米,可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小区行政管理处合设。

C、医疗卫生设施

卫生站要求按每一万居民设两处配置,区内共设10处,每处建筑面积40平方米,可与其他公建合设。

D、行政管理设施与小区综合管理处

要求按每一万居民设一处配置,居住组团和住宅街坊以及镇区居住区按人口规模配建每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可设于住宅内或与其他公建合设。

E、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要求按每一万居民设3-5处配置,每处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可设于住宅内或与其他公建合设。

F、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规划每2万人设一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社区中心用地5处,可综合设置为社区服务的文化活动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其他现代社区服务设施,在设置社区中心的小区内不需要单独设置上述设施。

G、商业服务和金融邮电设施

为居住小区及相应人口规模的若干居住组团或住宅街坊等配建的商业服务和金融邮电设施,规划按服务半径300-500米布局,考虑在沿街商住楼底层设置小区综合服务设施,包括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要的各类零售商店、储蓄所、邮政所、公用电话、换气站、餐饮店、理发店、修配商店等,按每一万居民配建一处设置,布置在小区、组团或街坊外围的城市道路两侧,空间上相互联系,项目规模相互补充,形成若干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指标参照商住用地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指标确定。

H、菜肉市场

规划按每两万人设一处,每处用地1000-1500平方米标准配置,共设6处。规划考虑菜肉市场与小区综合服务中心结合,设于居民区内,方便居民使用,可与其他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设置。

I、活动设施

规划结合小区、组团、街坊内部集中绿地,要求按每一万居民设儿童游戏场1-2处、青少年运动场1处、老人活动场1处。

公共绿地规划指标与布局规划参照《居住区技术规范》,结合旧城实际,居住小区人均公共绿地按1平方米/人控制,组团或街坊人均公共绿地按0.5平方米/人控制,居住用地绿地率控制在25%以上。同时块状、带状集中绿地按每块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控制,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所确定的各项控制指标应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遵照执行,具体落实。

*行政办公用地

随着以市委大院为代表的市级行政办公中心的南迁,旧城行政办公类用地比例将有一定减少。一般情况下,旧城将不再辟纯粹的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房将逐步过渡为综合开发的商贸写字楼。

*商业服务业用地

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大型商贸金融业将逐步转移至南岸组团,建材等大型物流集散地安排在旧州组团,旧城将保留和强化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服务中心职能。

除中心步行商业区以外,旧城还将建设中心广场地下购物中心(或大型超市)、滨江一线为旅游观光服务的商业服务区。

*文体娱乐及医疗卫生用地

以人民公园和工人运动场为核心,适当改造沿街用地和建筑,将其向城区道路开放,集中建设文体娱乐区,尤其是增加绿化用地和体育活动场地。

*其它用地

除长春街、鼓楼街五粮液老窖址作为文物古迹点保留以外,旧城现有工业生产和仓储用地均应逐步搬迁出去,变更土地用途。

军区大院地处核心,占地大。待条件成熟搬迁时,应结合古叙府城墙统一开发建设。

*开发容量及强度

旧城规划范围总用地2.96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29.6平方米。旧城控制总建筑量3452064万平方米,规划开发容量详见附表“宜宾市旧城规划建筑容量一览表”。

通过建筑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不同的用地性质来控制土地利用率。每一开发强度区内强度控制指标分别对应于各类用地性质、各种层数来制定它的容积率与建筑密度,以达到充分发挥土地经济利益,保证城市整体环境利益,实现城市空间形态意向的目的。

强度控制

开发强度分区,城市的各个地区、地段和地块由于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和周围交通、环境、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条件的差异,必将影响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和建设的成本。

规划根据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道路交通条件等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将旧城划分成若干个开发强度不同的开发建设区域,既充分发挥所有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又保证城市整体的环境效益,从而引导城市开发建设向着实施规划目标的方向发展。

开发强度控制通过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不同的用地性质来控制土地利用率,高度按高层(50米以上、100米以上)、中高层(24-50米) 和多层(24米以下)分类。每一强度开发区的强度控制通过各类用地性质、以及容积率、建筑密度与高度指标来实现,以达到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保证城市整体环境效益,实现城市空间形态意象的目的。

规划原则

1、以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道路系统规划和有关专项交通规划为依据,旧城道路总体格局、主要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原则不作大的变更,仅在关键地段,拟合实地建设情况和地形作局部但重要的调整。

2、规划力求依托和延续现有道路的基本网络,在地段改造时逐步、有计划地实行道路拓宽改建,不采取一次性大量拆迁的模式,分化改造难度,解决好主要的交通干线和交通节点,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组织体系和主次干道网,缓解近期的交通压力。

3、本次规划按所提供的已定位的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坐标或放线定位地形图进行定位,除非出现矛盾,原则以提供的定位资料为准。

4、结合旧城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次干道、支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作用。并通过组织旧城内环道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步行商业街区,从而带动旧城环境改造和人口疏解。

5、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确定各类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布局

梳理旧城交通格局,将旧城道路逐步整理修建改造为十字加双环形的道路交通结构,并辅助以完善的城市次干道、支路和步行街系统。主要包括:

1、以连接小南门大桥、戎州大桥和岷江大桥的南街-上北街、大南街-小北街-咸熙街-拱星街为旧城南北向主干道;

2、以拓宽改造后的川云中路(真武路、翠屏路、西郊路)为主要过境干线,联系旧州与中、天柏坝组团;

3、以滨江路为旧城外环路;

4、以水井街-仁和街-民生街、女学街-将军街、大南街-小北街-咸熙街-拱星街、刘臣街-北环路新建段为旧城内环路。

5、规划保留金沙江潼关码头和岷江北关码头以及原有轮渡码头。

形成内环路,必须拆除现忠孝街和北通道1#、2#地块的若干建筑,调整忠孝街小学用地。从形成环型交通干线的需要来看,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可以换得旧城内部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

2、道路宽度

根据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定,本次规划期内旧城道路红线不做大规模拓宽。在此情况

下,同时又兼顾未来发展需要,本次规划建议,在分地块开发的控制规定中,针对旧城现状特点和问题,要求较大的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以期逐步扩大主要街道的空间尺度,待下一论总体规划时再做统一调整和整体拓宽。

一般情况下,旧城范围内的新建建筑物位于主干道两侧时,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8米,次干道两侧不小于5米。

一条机动车道路宽度为3.5米,单侧非机动车道宽度为不小于3.0米。一般街道及居住区级道路的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5米,商业街、文体娱乐场所和城市交通枢纽处人行道路宽度为4.5-6米。人行道宽度在道路红线内未能满足部分,可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补充。

3、交通设施

公共停车场(库)

随着步行商业区的建设以及私有车辆的增加和普及,旧城车辆(尤其是机动车)停放矛盾会越来越大。但旧城用地紧张,改造代价大,停车场地必须采取结合公共绿地、大型商业服务设施的开发进行综合建设的模式。一般以地下停放为主,不设置专门的地面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公共停车场采用分散布局的形式,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其它居住小区和街坊,以住宅底层停车和设置专门停车楼为主。

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旧城内分两类地区设置集中机动车停车场5处:

1、沿川云中路西侧和滨江路一线,设置以过境停留车辆为主要对象的公共停车场。

2、沿上北街-民主路及内环路一线设置社会停车场,集中解决旧城中心的机动车停放问题。

城市广场

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交通集散广场按人均0.085平方米用地标准控制,旧城共需交通集散广场面积0.085平方米/人×10万人=0.85公顷。

游憩广场与城市开放型绿地结合布置,设于桥头、商业购物区出入口、青少年宫及文化娱乐设施周边、城市公园和市场等处。除控规中划定的城市广场外,其他公共设施前的广场应按规划要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配建相应规模的游憩广场。

■对外交通规划

铁路线:本次总体规划期内,现有旧城西侧的铁路线还需保留。规划除沿其两侧设置专门的防护绿带以外,还考虑到未来其专线(过金沙江铁路桥)取消后的用地,预留为两岸组团间快速路和立交桥用地。考虑到现有用地条件比较紧张,规划建议采用进一步考虑立交形式。规划预留金玉街一线作为有可能的与南岸组团的高架路用地。

桥梁:1)小南门桥经过维修加固,已正式开放使用。2)旧城与南岸之间的戎州大桥已

在规划设计之中,将进一步加强与南岸之间的联系。规划建议戎州大桥北桥头增设直行和右转上桥匝道,以避免由于大量上下桥交通量所带来的对旧城内环路的冲击和阻塞。此外,规划还建议搬迁工职中并拆除天全街西段,成片改造并设置交通集散性广场,以解决桥头车辆人流上下冲突。3)原曾规划考虑的由旧城经水东门至催科营盘山的人行桥经过反复论证,认为近期没有太大必要,对周边景观的负面影响甚大,规划建议远期考虑。4)岷江大桥南桥头将结合川云中路改线计划,采用立交桥方式解决川云中路和上下桥通路,消灭冲突点,并预留外北街作为今后通往菜坝组团和机场的主通道。

快速路:规划改建岷江大桥南桥头立交及蒲草田一线,并疏通两条通往中坝组团的主干道,以解决经由川云中路的过境交通。

穿越交通:1)旧城穿越交通主要是南北方向,往来于旧州与南岸之间。规划十字加双环形的主干道将解决经由小南门大桥和戎州大桥的大量穿城交通。2)为加强与中坝组团的联系,除川云中路以外,沿桑林里市场一线规划新建一条城市主干道。3)

汽车站:现西门、北门长途客运汽车站搬迁。

■公共交通组织

与其它城区不同,旧城需加强沿中心商业步行区、沿内环路和过江的公共交通线路,中心区宜形成环行公共交通。

■滨江步行带

为体现三江三山的优美环境,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规划合江门至水东门一线、走马街至麻线街一线,结合滨江景观绿带设置观光步行道。紧邻步行道,建设冠英街和走马街为传统文化特色街。

■步行商业街区的道路交通整治

在水井街-仁和街-民生街、女学街-将军街、大南街-小北街-咸熙街-拱星街、刘臣街-北环路新建段所包围的范围内,积极、逐步实行有条件的步行化交通管理,力求形成商业步行街区。

在上述区域内,马掌街-东街仍然必须能够通行机动车,仅作时段性的步行化处理;清华街-商业街、中心路-抗建路-文重街也必须保证机动车通行条件,以方便街坊内居住生活和商业区运输的需要。南街-民主路保证机动车畅通,地下考虑人行通道。

该区域内普遍存在道路狭窄的问题,应在改造中逐步予以放宽,尤其是增加街道尺度和丰富停驻空间类型,并配置专门的非机动车停放场地、交通周转等候场地。

绿地系统

旧城绿地系统建设以展现三江三山的优美景观和改善城区环境为基本目标,并因地制

宜,尽量采取较小规模、多处布点的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式,避免大拆大建。

1、旧城绿地系统由人民公园与工人运动场、中央广场与合江门广场等广场绿地、小南门大桥与大观楼绿地、戎州大桥绿地、滨江景观绿带和各级街头绿地小游园组成。

2、在旧城西侧,真武山翠屏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自然山体绿化背景。

3、在步行商业区内部,逐步扩建街道空间,采用多种方式增设绿化,形成宜人绿化环境。

4、随着旧城道路情况的不断改善,沿主要道路两侧都要控制一定宽度的景观绿化带,争取形成林荫大道。条件不允许的、或时机尚不成熟的,可先逐步由栽植补植行道树和摆放临时性、可移动花卉灌木盆栽做起。

5、走马街以南(南滨江路之间)、水东门以北的滨江沿线,应集中建设公共绿地,以形成滨江旅游观光和休闲购物景观带。

景观控制

对城市的认知主要通过宏观层面:城市总体形态和城市中有代表性的地域空间单元;中观层面:城市的街区景观、城市景观带和风貌区等城市意象要素;微观层面:近人尺度的建筑细部、广告标识、人的活动空间等活动体验要素。旧城景观控制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的不同的层面着手,对旧城的意象、旧城的风貌特征加以强化。

宏观层次应体现山水环境特色,城市肌理通过不同地段的肌理特征的控制形成成片的城市风貌。行政办公建筑群、商业地段应统一考虑,形成具有强烈识别感,界面统一,富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群和空间特征。

中观层面通过建筑退界、建筑贴线、城市开放空间(广场、绿地公园)、主体建筑位置和标志性建筑位置的确立来建立使人能记忆的意象形态结构。

同时,在重要道路两侧、山麓、江边水边、步行街区内部、历史地段及其周边等关键地区进行更深一步的设计控制与导向。

根据旧城的具体情况,规划将旧城划分为七种类型的景观区域,并借由旧城景观主轴线、城市干道系统和自然江河水系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

1、出入口景观区,包括:

以小南门大桥桥头绿地为核心的商业景观区

以戎州大桥桥头绿地为核心的文化景观区

以岷江大桥立交绿地为核心的北出口景观区

以合江门广场为核心的旅游观光景观区

2、搬迁拆除翠屏山、真武山川云中路内的危旧房屋,将自然山体绿化引入旧城,形成宗教文化与旅游观光景观区。

3、以人民公园和工人文化宫为核心建设文体娱乐区。

4、利用城市东西向轴线,将大观楼历史地段、合江门广场、水东门历史地段等联系起来,以各种形式向公众开放,形成文物古迹观光带。

5、通过逐步的综合整治,建设优美宜人的中心商贸步行区。

6、通过滨江步行道,将沿江绿带和走马街、冠英街等历史街区组织在一起,形成滨江景观带和旅游观光休闲购物景观带。

7、借市委大院搬迁南岸的机遇,综合开发建设旧城中央广场,形成一个融商贸办公、大型超市购物、文物古迹点于一体的城市广场区。

▉建筑退界

分别以建筑退道路红线15、8米、5米和3米构成凹凸有序的街景,在道路两侧形成良好的软质绿色景观和连续硬质景观相结合的界面,对于重要地段辅以建筑贴线来强化街景立面的连续性和收放度。

▉城市开放空间

1、广场

广场的功能不同、大小不一,其作用是给市民集散、休闲、娱乐、社交、购物、通行等活动提供场所。中央广场(由原市委大院所在的中央公园搬迁改建而成)是市民购物休闲的空间,规模较大,反映城市生活的繁荣、亲睦和交融。街心广场是供市民休闲、社交的场所,多位于城市街道之间的中心地带,形态各异其细部构成依靠树木、花卉、草坪、喷泉、座椅与铺地。以小南门桥绿地为代表的绿地广场是以大片草地为主的空间,点缀一些粗壮、丰满的乔木和历史古迹和古建筑,是城市居民散步、休憩的极佳场所,也是调节城市气候的工具。此外,位于商业建筑前的小广场,布置自由,为购物者流动、疏散而设立;办公建筑前的广场,可以延伸至建筑物架空底层,为行人提供了交通和景观的共享空间;广场布置或以7

建筑围合、铺装地面而成;或以树木绿地为主,间以雕塑喷泉点缀。应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们利用与活动的频率不同进行建设。

2、公园绿地

市级公园、居住区级游憩园、湖滨绿地、街头绿地与河渠水网构成旧城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生态绿地体系。街头绿地改善了周边建筑的小环境,结合街道设施:广告牌、购物亭、候车亭、电话亭、垃圾容器、邮箱、休息座椅、盆栽、雕塑、咖啡座、公共厕所等,为行人提供宜人的步行空间。长带形的滨江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片的游憩休闲空间,也为今后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购物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基础。

▉主体建筑与标志性建筑

目的是在城市不同地段,通过建筑或建筑群的设立来增加城市、地域或特定场所的识别性与认知性,主体建筑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其高度上,(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公共建筑的主体,对居住用地指住宅建筑);标志性建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反差上,或是其新颖别致的造型。

旧城标志性建筑或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商业步行区、出入口地带和滨江地带。

▉滨江景观

规划重点提出了对滨水建筑界面、环境绿化、设施、岸线的设计意向与控制引导要求。

滨水绿化配置以自然式草坪,林植、群植为主。每个滨水地段应有2-3种主导景观树。可选用叶色、花色或树形优美的乔、灌木。成片、成带、成林种植。重点地段点缀孤植大榕树,强化宜宾市滨水绿化特征。

除个别地标建筑外,滨水建筑界面高度不宜超过建筑后退蓝线距离的1倍,并尽量向水体空间跌落,建筑造型及色彩要求轻巧通透、淡雅,建筑群天际线起伏变化,有韵律、节奏感。规划同时还严格控制了滨江建筑群的建筑密度和建筑间距,防止沿江地带形成呆板闭塞的景观隔断。

在居住区和商业区的滨水区布置水埠、步行石拱桥、桥头小广场、大树,设置石凳、石桌,重建市居的公共活动氛围。

建议进行滨水环境的专项照明,对重点地段的滨水节日照明进行研究,提出方案。

规划建议滨水绿带基本断面组成如下:

滨水休憩、漫步带——包括漫步道、亲水平台、休憩场地、埠头等,要求有良好的绿化遮荫和座椅、垃圾箱等设施;滨水不设或只设简洁通透的低栏杆。

景观绿化带——布置草坪、花坛、树丛植物配置要求采用自然式,不宜过于图案化。

设施带——布置为休憩、漫步游人服务的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停车带照明灯、垃圾箱、自动售货机等设施。

休憩绿化带——由草坪、游戏、健身、休憩场地、绿化树丛等组成,设有售货亭、座椅、公厕等设施,要求有良好的遮荫。

商业购物步行带——滨水商业街前布置供人们观看橱窗、出入商店用,要求有优美的地面铺装。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现状

旧城给水管网布置比较完善,用水普及率较高。但由于是多年建设逐步形成,管网布置较为零乱,且有不少枝状管网,用水安全率不高。给水干管管经DN100至DN600不等,主要沿城区道路设置,市政消火栓设置也还不够完善。

目前,旧城主要由位于豆腐石的一水厂供水,供水规模为5.0万立方米。另外,旧城通过2根350毫米的管道过岷江桥与旧州联通,通过两根300毫米管道过小南门大桥与南岸东区联通,三水厂通过1根200毫米管道过金沙江铁路桥与旧城联通。

2、用水量

旧城的总用水量为:Q=Q生活+Q市政+Q未预=5.75万m3/d

综合生活用水量:规划区内住宅均为成规模、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卫生设施齐全,考虑到当地夏季较为炎热的气候条件及旧城以商贸为主的用地性质,确定其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400lcup.d。旧城规划人口按照10万人进行计算,即Q生活=10万人×0.4m3/d=4万m3/d。

工业用水量:目前,旧城内只有几个耗水量不大的小型工业,根据规划要求,规划区内所有工业外迁。故旧城原则上不考虑工业用水量。

市政用水量:旧城是宜宾主要的商贸服务区,区内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市政设施齐全,公园绿地较多。故考虑旧城浇洒道路、绿地和消防用水量为生活用水量的15%,即Q政=4万m3/d×15%=0.6万m3/d。

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2次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5L/s,消防延时2h,则消防用水量为252m3,消防用水储存于水厂清水池内。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水失水量:本规划区的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为总水量的25%,即Q未预=(4+0.6)万m3/d×25%=1.15万m3/d

3、给水管网布置

为保证供水安全和消防用水需要,DN100以上管道,规划为环状管网。红线24米以上道路给水管双侧铺设。给水干管从北面豆腐石一水厂引入,并通过岷江桥、南门大桥及金江铁路桥的给水管与旧州和旧城供水联通。

按照防火规范,道路上设置消火栓,其间距不大于120米。

二、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

旧城现状排水体制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管网主要有石砌箱涵、混凝土排水管、明沟、暗沟等多种形式,断面多在400毫米至2000毫米。由于建设历时较长,管网走向和排水检

查井的设置都比较凌乱,主要是随地形重力流排放至岷江和金沙江,阻塞现象严重,雨季个别地区易出现排水不利以至于受涝的现象,泄洪时也易受阻。

2、排水体制

根据97总规确定的排水原则,旧城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的排水体制。

3、雨水

雨水排水系统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划分不同排水区域,分别沿城市道路排入北侧岷江和南侧金沙江。雨水管道的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雨水流量采用极限强度法公式计算。雨水流量由暴雨强度q、径流系数Ф及雨水汇水面积f相乘确定,即Q=Фqf

技术指标:宜宾市暴雨强度公式:P=1169(1+0.828(lgp)/(t+4p0.428)0.561

(t=t1+mt2)

其中:重现期P=1年,t1=8min,延缓系数m=2,综合径流系数Ф采用0.7,绿地和草地采用0.15。根据选定的设计数据,进行水力计算,确定雨水管道的管径、坡度及管底高程划分雨水排放系统,详见排水工程规划图。

4、污水

根据建成区总用水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污水排放系数采用0.85,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总量为4.9万m3/d,通过城市污水管网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总量按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总量的80%计,则本规划区进入中坝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总量为4.9×0.8=3.9m3/d。污水管道的管材选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5、排水管网

原则保留主要的排水干管,并结合污水截流工程,局部改造与出水口相接排水干管,在出水口设置溢流井,将多余雨、污水溢入长江和岷江,局部排水管道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改造。

排水管道采用重力流。在岷江南桥头设置污水泵站,刘臣街以北的污水道到滨江路截流主干管,其它污水通过重力流流入截流干管,进入中坝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天燃气工程规划

1、现状

旧城燃气以天然气为主,尚有部分市民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峰窝煤,旧城用气由市天然气公司负责,目前已发展到21000多用户,用气人口8万多人。

2、气源

设在菜坝组团以东,以大塔青杠坪田为气源,经红文庙配气站接气入旧城。红文庙配气站运期储配气规模为2200万立方米/年。

3、供气量

居民生活用气定额按0.45立方米/人/日、10万人规模,计算为4.5万立方米/日。公建用气按生活用气量的30%计算为1.35万立方米/日。依据97总规的要求,旧城用气普及率为90%,则规划区总用气量为(4.5+1.35)×90%=5.3万立方米/日。

4、管网系统

旧城采用中压一级供气系统,环网和枝状网结合布置,配气站通过219×7的输气管送往旧城,通过2根219×7的供气管分别输送,管道原则上沿道路埋设,并考虑与建筑物、道路边线、给排水、电力电信等管线保持水平垂直距离。天燃气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焊接。

四、电力、电信及有线电视工程

1、电力工程

现状:旧城目前则由吊市、吊大、天大、叙市、叙城五回10KV线供电在市区内形成环网。旧城110KV电站建成后,首期架设的7回10KV线已经缓解了旧城用电紧张。

用电负荷:按人口及用地双项指标确定用电量指标及负荷。人均负荷标准为900W/人,面积负荷指标为1万千瓦/平方公里,则旧城用电负荷为9万千瓦。

电力线布置:现状架空电力线逐步转入地下,新建电力线必顺采用地埋线,10千伏电缆形成环网。路灯用电由各开闭所及附近公用变所分片低压供给,不设路灯变压器。

2、电信工程

邮政:规划保留南门桥头邮政局。

市话装机数及交换机容量:公共建筑按建筑面积每250平方米1部电话,住宅按1户1.5部电话或建筑面积每70平方米1部电话,公用电话按每千人5部,则旧城规划总装机容量为4万部,市话普及率超过60%。

通讯线路布置:通讯干线逐步改架空明线为埋地电缆,主干馈线电缆、中继电缆和长途进局电缆均采用管道式电缆,埋于主干道人行道下。

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线在24米以上道路必须下地埋设。

五、消防规划

规划在真武路边迁建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并利用现战备码头,建设消防取水码头。

1、消防给水规划

加强旧城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各主干道都应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保证消防供水。在主次干道上的给水管径不小于200毫米,压力不小于0.16兆帕,其它支管直径不小于100毫米,管网末端压力不应小于0.1兆帕。

加强旧城消火栓建设,在旧城市道路一侧设消火栓,在道路交叉路口必须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规划旧城共设置146处消火栓。

加强各单位消防水池建设管理,解决有关单位室内消火栓未与市政供水管网联通的矛盾,做好自备水源建设管理。为保证消防用水,一般不允许新建单位自己打井取水。紧急情况下(地震、战争等)可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渡口等处建立专用取水码头和通道。

2、消防通道规划

旧城主要道路基本形成环状,力争消防通道能达到85%的建筑物,高层建筑应满足100%消防通道达到。消防通道间距离不应大于160米,消防通道和其它道路应统一考虑。同时加强消防避场所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作为避难场地,如已建的人民广场、人民公园等,以及规划中的广场、公共绿地、滨江绿地等。旧城干道红线宽度不小于24米。

重视居民区消防通道建设。

六、环卫规划

1、城市废弃物

总量预测:生活垃圾按0.8公斤/人天计,则旧城日产生活垃圾80吨,粪便100吨。

废弃物处理原则:城市粪便以无害化处理为原则,通过沼气化粪池分散处理,排放液经过城市污水管道引入中坝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江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堆肥发酵,卫生填埋、焚烧、综合利用,收集运输采用密闭运输、逐步推行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减少二次污染。建筑垃圾收集用回填土和低洼地段填埋相结合方式。医院垃圾以集中焚烧为主,杜绝填埋。有毒有害及放射性垃圾本着“谁产生、准治理”的原则,按环保部门要求和规定处置,环卫部门不承担处置任务。

2、环境卫生设施

公共厕所:主要公布在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风景名胜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体育(馆)附近及其他公共场所;新建住宅区及老居民区。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米;流动人口高密集的街道不大于300米;一般道路约750—1000米新建居民区为300—500米(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无害化化粪池按照0.6立方米/人.日计算、设置。

垃圾容器和垃圾容器间:多层住宅区,每四幢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

废弃物箱设置在道路两旁和路口,商业大街设置间隔为25-50米,交通干道设置间隔50-80米,一般道路设置间隔80-100米,并逐步采用分类收集废物箱。

3、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垃圾转运站:按人口10万计算,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量为100000×0.8公斤/人/日=80吨/日,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米。旧城设小型转运站两个。

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特种垃圾处置场、医院特种垃圾焚烧填埋场、建筑弃土填埋场等均不在本规划区设置。

洒水(冲洗)车供水可利用现有消火栓。在车辆入城的接壤处建造车辆清洁站,清洁站不在本规划区设置。

旧城拟建基层环卫机构两处,用地2000平方米左右;保洁工人作息场所以每1.2万人设一处计算,共需设8处。

环境卫生专用车辆通道:通往环境卫生设备的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通道应满足卫和专用车辆通行和作业的需要,按现行有关规定。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的宽度不小于4米,环境卫生车辆通往工作点倒车距离不大于20米,作业点必须调头时,应有足够回车余地。至少保证有12米×12米的空地。

旧城环卫工作发展目标为:2020年垃圾清运机械化达日产垃圾量总量的100%,城市粪便清运机械化率达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80%,公厕完全达到国家二类厕所标准,水冲厕普及率达到100%。

七、竖向工程规划

旧城位于三江口,整体地形较为平坦,规划区内地势最高点位于咸熙街与东楼街交汇处,向四周降低延至河滩地,向西与翠屏山形成沟壑。本次竖向规划是以宜宾市97总规为基准,结合现状建筑与道路标高来确定各道路交叉口的高程。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NJGBBC 03-2005)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05年9月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1) 一、设计标准 二、支撑系统 三、制图精度 四、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五、地形图1 六、图层管理2 七、配套设施标注符号管理 八、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格式 九、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格式 十、文字标注 39 33 33 35 35 37 37 38 38 40十一、图形规则 十二、图纸版式 十三、出图设置 第二章:规划成果数据归档标准 一、文件存储标准 二、图纸数据归档标准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一、设计标准 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标准与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5年)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5年) 二、支撑系统 硬件要求:Pentium450及其以上等价处理器;内存64MB以上。 软件平台:Windows2000及其以上;AutoCAD R14及其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00及其以上。 三、制图精度 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坐标系 采用南京92地方坐标系统; 坐标系应为世界坐标系(WORLD坐标系),基于坐标系的所有成果数据采用模型空间; 禁止对坐标系和成果数据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五、地形图 地形图单位: 1个单位代表1米;

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附表一《杭州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表》

1.总则 1.0.1(编制目的)为适应《城乡规划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新要求,科学地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统一、规范杭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空间资源分配安排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以及浙江省、杭州市有关规范性技术文件要求,结合杭州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工作,制定本技术规定。 1.0.2(适用范围)本规定与《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相配套,适用于杭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 1.0.3(技术思路)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分层控制为核心,以图文控制为方法,以分程度控制、分级审批、分类控制、分期控制为技术手段,对一定时期内各规划单元的土地使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具体安排,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形成指导规划实施和管理的规划文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一套图管理”。 1.0.4(规划单元划分)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行政辖区全覆盖。其编制范围、项目名称和编号,按照《杭州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执行,并做好与相邻单元之间的无缝衔接。 1.0.5(规划内容)杭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分层规划控制。将地域划分为单元——街区——地块三个层次。单元层次重点控制六线(即道路红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紫线、公益性公共设施橙线和城市黄线等六线),街区划分及主导属性确定,以及单元建筑限高控制、特别意图区控制、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街区层次重点控制建筑开发总量、居住人口总量、街区绿地与开敞空间;地块层次规定地块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交通出入口方位等内容。 1.0.6(用地控制方式)对六线及保障性设施和街区公共绿地,针对不同的要求,分别采用实位控制、虚位控制、点位控制和指标控制等方式,并在图则中分别用实线、虚线(或实线加标注)、点、指标标注的形式表达用地控制的不同要求。

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关于对《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改的说明 (以下简称技术规定)已试行两年多,《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结合两年来的实际运用以及兄弟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将《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宗旨是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进一步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性化管理。下面,就我们的修改内容重点向大家进行说明: 1、适用范围的界定原《技术规定》适用范围是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依据《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修改为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范围。(第1条) 2、老、旧、新区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据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政府领导的指示以及市民网站的意见,结合我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具体要求,我局在《技术规定》中对老、旧、新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城区以“双增双减”为基本原则;旧区要优化、调整用地布局结构,加强河湖水系整治和环境污染治理,改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体系;新区以“建设一片、配套一片、成景一片”为目标;(第17、18条) 3、日照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原《技术规定》中对高层进行日照分析要求用累计法计算。鉴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维权意识逐日加强。仍按简单的日照累计法计算建筑物的间距,经常造成被遮挡的既有建筑物内的居民提出异议。修改中对日照分析法计算间距提出了具体要求并

增加了“连续日照一个小时以上”的内容。(第39条) 4、临街建筑退让标准提高按照市政府宜政办秘[2009]47号文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第56条) 5、不同性质类别建筑(群)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进行了调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区内的机动车停车要求也在提高,停车难已成居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此,我们对住宅部分的机动车停车位进行了调整,保障性用房的标准也做了适当的修改。(第75条) 6、交通影响分析范围扩大按照市政府宜政办秘[2010]78号文中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第82条) 《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两年多来,得到了诸多关心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热心人员的关注,真诚地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和见解。我们结合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体会以及设计、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议,对《安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提请大家讨论,目的是为了将安庆市规划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 二〇一三年八月九日

XX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XX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 (公示文件) XX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九年七月 一、总则 1、规划目的 2017年XX县完成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为XX 县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

称城乡规划法)进行了修订,为有效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各建设项目的落实,实现管理活动的全程监管,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受XX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编制《XX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规划范围 控规编制范围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富林镇萝卜岗半岛、富泉镇富泉社区、流沙河大桥至寨子山之间省道306以内滨湖地区、寨子山及山前滨湖用地以及部分汉源湖区。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 3、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订)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6) ?《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2)标准规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GB50180-93) ?《XX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3)相关规划 ?《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4)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库区移民安置文件汇编》 ?《XX市XX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金沙湾片区位于西海岸粤海铁路火车站西侧,规划用地面积1536.5公顷。目前已完成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 功能定位 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体发展目标,依托滨海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精品旅游度假和时尚海岸居住,建设旅游度假与城区相融的滨海旅游新区。 规划结构 根据规划区功能定位及道路网结构,规划形成“一带七区”的功能结构。 “一带”是指沿滨海发展的海岸。 “七区”是指七个功能组团。 海湾度假区----布局于滨海第一层面,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旅游度假相关的酒店、度假设施以及商业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 商务社区----规划于片区北部,以铁路西广场大道为轴线,发展商务、贸易、酒店、会务,以及酒店式住宅、商业配套等功能,形成综合型的商务社区。 国际社区----规划于内河北段周边,发展面向国际的高档居住社区,配置国际医院、国际学校以及多元化的商业文化服务,吸引国际化人群的居住度假需求。 游艇社区----布局于琼海大道南部、临海路东南侧部分,利用内湖两岸的水域和空间资源,建设游艇社区,并配置相关配套设施。 安置社区----规划于滨海大道以东,琼海大道两侧,设置集中的动迁安置小区,配备完善的社区及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社区生活水平。 风情小镇区---位于片区中部,规划碧海路、荣山路周边,通过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设施格调独特,别具风情,建筑风貌和空间布局,形成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滨海休闲游览区域。 生态保育区----位于片区南部,规划作为结构性的生态用地,并通过高尔夫等以绿地为主的开发,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国际度假功能互为结合。

金沙湾片区功能分区规划图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前言 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03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三年三月

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回顾与总结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 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说明书

目录 一、城市基本情况 (3) (一)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3) (二)自然环境 (4) (三)社会经济发展 (5) 二、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6) (一)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点 (7) (二)近几年规划建设实施情况 (9) 三、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原由及主要内容 (13) (一)影响城市发展的宏观因素分析 (13) (二)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修改的原因 (16) (三)关键问题的分析 (19) (三)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区域 (29) 四、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局部调整 (30) (一)指导思想 (30) (二)规划原则 (30) (三)规划依据 (32) (四)规划期限 (34) (五)城市规划区 (34) (六)城市性质 (34) (七)城市发展方向 (34)

(八)城市规模 (35) (九)城市结构 (35) 五、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36) (一)建设用地的现状特点 (37) (二)建设用地调整的目标 (38) (三)建设用地布局的局部调整思路 (38) (四)建设用地的总体调整 (40) (五)主要建设用地规划调整 (42) 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2) (一)综合交通建设目标 (52) (二)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2) (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53) 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 (一)绿地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55)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7) 八、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58) 给水排水规划 (58) (二)电力电信网规划 (59) 九、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9) (一)近期建设规划措施 (59)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划 (59) (三)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60)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7-5] 审批依据 审批内容 审批条件 审批程序 申报要求 公开方式 办理部门 审批依据 关于试行“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更好地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调整控规的程序,以及实行社会公众参与,经市政府批准,决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区范围内试行“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二OO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实施<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细则(试行)》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 审批内容 根据《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的规定: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市区控规》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审批条件 有土地使用权的、申请调整控规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申报单位),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综合处申报大厅收件窗口申报。申报前须填写"控规调整审批申报表"。申报时提交由具有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控规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纸文件一式5份,电子文件2份,图示展板1套。论证报告内容必须符合《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中有关要求。综合处经审查后认为可以受理并发给申报单位"控规调整立案表"。 审批程序 综合处在受理申报单位申报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论证报告转到重点处,进入预审、公示程序。 进入预审、公示程序后,由重点处进行论证报告图纸文件初步校核工作及公示材料准备工作,期限为5个工作日。之后组织论证报告预审工作及公示工作。公示与预审工作同时进行,期限为15个工作日。 预审与公示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重点处将预审意见及公示汇总意见整理后,请示委主管副主任及相关领导安排控规调整审查组审查会议,将预审意见及公示意见与论证报告一并报控规调整审查组审查会议。

杭州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

. 索 取 号: A018-2005-5-0001 分 类: 业务信息 公开机 构: 杭州市规划局 公开日期: 2008-5-15 产生机构: 杭州市规划局 产生日 期: 2005-12-14 杭州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 发布时间:2008-5-15 浏览次数: 1790信息来源: 关键字: 【字号: 大 中 小 】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杭州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保障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杭州市规划局实际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规划局(以下简称“规划局”)规划行政主管范围,杭州市域各县(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控规”,是指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配套设施、道路和工程管线以及空间环境等控制要求作出的规划。 第四条 城市的中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近期建设区、储备土地和拟出让的用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规”。 第五条 非经本规定要求程序进行的“控规”编制、审查和调整,均视为无效。 第二章第二章 “控规控规””的编制 第六条 “控规”编制计划的来源有: 1、规划局根据“年度指令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计划[1]”下达的“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编制计划书”(以下简称“计划书”); 2、规划管理审批处室因管理需要提出编制建议,经规划局主管领导批准的编制计划; 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因城市发展需要,提出的“控规”编制要求经规划局主管领导批准的编制计划;

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_齐奕

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齐奕      摘 要:旅游度假区规划介于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包含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双重职能。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规范控制指标体系较为单一,缺乏对旅游度假区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指引,使得规划实施过程难免出现规划失效,早期建设的大部分度假区面临城镇化趋势,旅游度假职能发展受限。本文探讨了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度假区控制指标体系应包含基本指标控制、旅游设施控制、城市风貌引导三个方面内容,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指标细分尝试提出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本文以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控规为例,阐述了通过多层次、多类型控制指标体系妥善处理山水城的融合,旅游度假功能的完善和休闲度假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旅游度假区控规编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武夷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1 前言  旅游度假区是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大的旅游开发形式,是最小单元的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开发区,集中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刘爱利,刘家明,刘敏,郑斌,2008)。我国旅游度假区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1992年开始建设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  早期我国的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为依据,通常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结合,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003年2月国家旅游总局发布《旅游规划通则》,其主体借鉴了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并界定了旅游区规划的层次及内容,首次规定了旅游区控规的具体内容和适宜程度。意味着旅游度假区规划第一次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引。但《旅游规划通则》在具体控制指标体系方面与一般城市规划类似,主要包括针对土地利用和环境容量的一般性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缺乏对度假区的特色要素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指标体系是控规中的核心内容,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范针对旅游度假区而言控制指标体系较为单一,难以体现规划的实效性。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考虑度假区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诉求,在控规中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体系,有效引导其发展。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技术标准 (试行) 南京市规划局 2013年12月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对《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宁规字〔2013〕431号)明确的需提出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地块。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城市设计)阶段,以及单独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已编制的上位规划中尚未明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遵守本规定。 3、本技术标准作为地块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强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简明有效、便于操作,并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灵活性。本图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在满足地块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因地制宜,图则内容和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各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以控制城市空间秩序中不利情况的发生为基本目的,同时为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留出空间。 4、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其他一般地区的地块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内容与要求 1、地块城市设计及其图则是对各层次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和表达,是对

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完善,其主要内容是在地块层面对“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具体地块编制本图则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本技术标准所列的地块城市设计内容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特殊情况,也可适当增补表述内容。 2、图则的具体要求在“图则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归类表述,包含对各大类问题进行综述的“控制引导意图”和对各分项提出要求的具体“说明”两个部分。 3、为体现执行操作中严格程度的差异,图则说明应区分“控制性要求”与“引导性要求”的用词与表述方式。其中,“控制性要求”的表述相对严格,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引导性要求”的表述具有一定弹性,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或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图则内容的分类、图则说明的要求、图件的内容与形式等,如表1所示。

安庆市城市体规划2030年版

一、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全文 二、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安庆市坐落在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巢湖市接壤,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公里,沿公路距上海、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公里。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宜城"。现辖8县(市)3区,桐城市和怀宁、枞阳、潜山、望江、太湖、宿松、岳西七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市区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21平方公里。 面对国家层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宁安高铁、江北高速(公路)、8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设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城乡规划法对城乡问题和规划实践的思考等,为主动承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安庆的要求,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影响,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导安庆城市建设,安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并与09年3月由完成对上版总规进行评估,09年4月省政府批准修编总体规划,同月由北京市规划院和安庆市规划院一起开始编制工作;09年11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审查会;2010年5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总规纲要审查会;整个编制过程在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精心组织下,于2011年01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总规专家评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及省内权威专家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担任主任委员,并对安庆总规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城乡统筹及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予以充分肯定。 2011年03月通过省规委会审查;2012年0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索引号]CBA08G-0303-2008-00073 [信息名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信息种类]规划信息---区域规划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建设发展局 [发布时间]2008-01-31 [内容描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规划包括:规划范围、规划原则与目标、规划的作用和地位、规划单元的确定。 [正文] 一、规划范围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范围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即由泰达大街(北),南海路(西),北海路(东),津塘四号路(南),所围合的各项城市用地,用地面积为2.7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 规划原则: 1.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利用控制为重点,协调规划设计、规划管理需求与物业开发三者的关系,使规划管理实现规范化、法制化; 2. 根据目前开发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与可能对规划范围内各类用地进行优化利用的调整; 3. 完善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公用)和公共设施的载体能力和服务水平;

4. 通过土地、利用的规划调整,改善规划范围的环境质量、景观面貌,实现开发区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机平衡; 5. 遵循开发建设的时序性,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调整好各开发阶段的关系,更好满足土地拨划的要求; 6. 应有利于开发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开发区当前与长远的有序发展。 (二) 规划目标 1. 形成完善、统一、和谐的中心区商务系统,营造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商务运作体系,营造轻松、舒适、娱乐的商业休闲体系; 2. 形成若干具规模的高档住宅区和住宅小区,并形成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3. 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绿地率的严格控制,扩大绿色开敞空间,从而改善建筑景观与风貌; 4. 严格控制建筑退后红线及街面设计,形成具有韵律感、亲切感的街面景观; 5. 通过城市设计有重点的控制第一、第二、第三大街沿线的建筑景观、风貌及建筑细部小品的处理; 6. 保证规划范围内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交通、市政、公用配套基础设施的用地与合理位置,确保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高标准承载能力,满足开发区可持续有机发展的需要; 7. 形成条例化、指标化、图则化的控制体系,强化规划的控制、引导功能,保证中心城区合理有序的进行发展,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规划管理、土地出让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具体工作的实施;

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 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规划概况 规划区范围和面积:东起乐东与三亚交界的石柱岭,南到海滨,西至望楼河,北靠九所镇区,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2470hm2。其中建设用地约1660.49hm2。 规划目标: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别具特色的热带海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社区。 总体布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布局,形成“一带、两廊、四轴、五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内容包括: 一带:滨海岸线形成的休闲旅游带。 两廊:由清塘河和抱套河等两条河流及沿河防护林带形成的景观廊道。 四轴:由东西向的滨海路,南北向的九龙大道——滨海路、九所公园——滨海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等四条道路形成的交通轴线。 五区:以望楼河、清塘河、鸭母溪、抱套河、石柱岭等自然地貌互相分隔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规划区内由西至东依次为西部的望楼港组团、北部的罗马组团、南部的龙栖组团、中部的抱套组团、东部的石柱岭组团。 规划区内总人口控制在6.80万人。 二、区域环境现状 (1)该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物SO 2、NO 2 、TSP、PM 10 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望楼河、鸭母溪及抱套河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已受到严重的污染,水体环境现状质量已达不到相对应的水体功能,造成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河道内有大量的畜禽养殖;二是水体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等有很大的关系。 地表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 (3)地下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其中1#监测点氯化物、氨氮、硫酸盐、锰、总大肠菌群超标、2#监测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锰超标、3#监测点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造成以上几个监测因子超标的原因主

溧水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1: 《溧水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设计任务书 一、工作背景和编制目的 溧水是南京的南大门,距南京45公里,是百里秦淮的发源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区的西缘。溧水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方圆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40多个大中型城市。距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新生圩港分别为14公里、28公里、59公里,是沟通苏、沪、浙、皖的重要交通节点。溧水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横,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优良,是江苏省目前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县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 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为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大力改善城市面貌,现我局组织编制《溧水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该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 二、规划范围 东至秦淮路,西至宁高高速,南至金蛙路,北至中山河,总面积约为10.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应适当放大。 三、主要规划依据与参考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审稿)及相关专题专项 (2)《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在编) (3)《南京市永阳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在编) (4)《溧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溧水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溧水永阳新城防洪规划》 (7)《溧水县城区道路专项规划》 (8)《溧水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9)其他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及已有规划审批资料 凡本要求未做具体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执行。 四、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溧水永阳新城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解读老城区在永阳新城中的定位,分析其与永阳城南新城、城北开发区、城东片区的关系,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统筹考虑老城区的功能定位与布局。 3、应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对老城区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布点、用地规模与形态及可实施性进行评价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配套要求,并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注重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应加强规划的经济性分析。结合用地权属,建设现状,发展时序等因素,重视对地块规划指标的经济测算,提高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 5、规划应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对宝塔公园地块予以保护和控制,明确紫线控制范围。 6、规划应对老城交通系统进行梳理和调整,实现道路网的系统化、规整化和功能明确化。充分挖掘现有路网的潜力,结合旧城改造完善次干道和支路系统,明确道路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形成多元化的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系统,改善整体交通环境,以减轻老城环境和交通的压力。 7、规划应加强对老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研究,针对日益紧张的用地形势,超前预控和规范管理地下空间资源,促进老城区空间资源集约利用。 8、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对规划范围内空间特色的分析和研究(如天际线、建筑色彩、建筑形态、重要道路界面等),充分

杭州市祥符东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市拱墅分区祥符东单元(GS11)控制性 详细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2 -第二章发展布局规划.............................................. - 2 -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 7 -第四章市政工程规划............................................. - 15 -第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 16 -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 16 -第七章奖励与处罚............................................... - 17 -附录一规划控制指标名词解释..................................... - 18 -附录二规划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 19 -附录三规划用地汇总表........................................... - 24 -附录四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 25 -附录五配套公建项目表 (24) 附录六基础设施容量预测表 (25)

关于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关于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了严格执行和完善、深化《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市区控规》),依据《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及其它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控规》的规划范围。市区其他地区陆续被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区控规》实施的主管部门。各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权限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市区控规》的实施管理。 第四条《市区控规》实施应坚持严格执行的原则,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深化和调整,实行《市区控规》调整的社会参与及监督。 第五条凡在《市区控规》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市区控规》和本办法进行规划建设,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市区控规》文件、图纸及图则,应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市区控规》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请前应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由申请方委托具有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定附件《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进行论证。技术管理要求应在实施中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补充、完善。 第九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在审查前应进行预审,预审工作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第十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十五个工作日,公众建议和意见,作为审查内容,随论证报告报审。 第十一条由市规划、环保、国土房管、文物、园林、交通管理等部门组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审查组,对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审查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审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收集、汇总《市区控规》每年的执行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第十三条市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的工作机构应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对《市区控规》进行综合修订。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报审稿) 南京市规划局 2005 年5 月

1. 总则 1.0.1 根据建设部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结合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制定该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在南京市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0.2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全面整合已有各项规划成果,形成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覆盖的基本图则,实现“规划落地”和“一张图管理” 1.0.3 为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合理解决规划弹性与刚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分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为重要强制性控制内容;分则是具体技术图则。 规划采取分级审批和分级调整的办法,由市政府负责总则的审批,市规划局负责分则的审批,规划调整也按照分级审批的原则在相应的权限内进行。 1.0.4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六线” 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高度控制、特色塑造特定意图区范围及控制引导。 1.0.5 为突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规划区的全覆盖。为实现全覆盖并保证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根据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划定了规划编制单元(以下简称“规划单元”),作为研究和开展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 规划单元边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涉及的相邻规划单元边界应同时 作调整并备案。规划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规划次单元” ,次单元应是规划单元的子单元。 规划编制单元的划分详见《南京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 1.0.6 为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提高规划可操作性,除专家参与规划的讨论审查之外,还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引入地区政府、市民及其他社会团体等的参与。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 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成为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四阶段后续规划与建设阶段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非最终规划文件,在该规划基础上还将进行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数字新城规划等内容,核心区部分地区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外围的交通分析研究、轨道交通线路研究、市政工程设施研究等大量的规划工作还有待进行。 二、规划解读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