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兵器概论整理资料

常规兵器概论整理资料

常规兵器概论整理资料
常规兵器概论整理资料

常规兵器概论资料

教学目的和任务:1.灌输常规兵器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2.了解常规兵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熟悉兵器的常用术语和使用方法等,为到部队就业打下基础

任务

1.枪炮原理(重点)

2.弹药(包括枪炮弹药、导弹等)

3.水中兵器(水雷、反水雷和鱼雷)

枪炮都是以火药为能源,抛射弹丸的管状武器。

减面燃烧定面燃烧增面燃烧

膛内发射现象:

首先击针击发底火,继而底火药燃烧,点火药燃烧,装药燃烧,火药气体膨胀,弹丸嵌入膛线,压力变化和弹丸加速运动等

前期第一时期第二时期后效期

作用在弹丸上的空气阻力 :

.空气弹道的特点 :a.弹道不仅取决于初速和射角,而且还取决于由弹丸形状、尺寸等所决定的弹道系数,弹道系数,越大,则射程、最大弹道高、落速都较小;b.当初速、射角均相同时,空气弹道中各点均低于真空弹道,其水平射程和最大弹道高也较小, c.弹道升弧与降弧不对称,升弧平直而长,降弧弯曲而短,弹道上曲率最大点在降弧上某点,落角大于射角;d.弹道上最小速度点不是弹道最高点,而是降弧上某点,落速小于初速;

e.最大射程角不是恒为45゜

f.旋转弹丸在空气中飞行时,会产生偏流现象,如右旋弹丸重心逐渐向右偏离射击平面,在弹道落点c 处,弹丸离开射击平面的距离Z ,叫偏流

所谓弹丸飞行稳定性,就是指弹丸在全部飞行过程中,弹头始终向前,使弹道切线和弹丸轴线基本重合,保证弹丸头部着地。 射弹散布与影响因素:

在火炮射击时,即使把各种射击条件准备得尽可能相同,所发射的许多弹丸也不可能落在同一点上,而是按一定的规律散布在一定范围内。这种现象称为射弹散布

第二讲

把口径在20mm 以下的自动武器称为枪,把口径大于20mm 的武器称为炮。

枪炮由发射系统(枪炮身、反后坐装置、自动机)、供弹系统、支撑系统(枪炮架)和瞄准系统(高低机、方向机、瞄准随动系统)组成。

a.摩擦阻力

b.涡流阻力

c.波动阻力

身管可分为单筒身管、活动身管、加强身管。

活动身管包括活动衬管和活动身管。其内管和外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主要是考虑到身管膛线起始部容易磨损,便于更换而设计的。

加强炮身分为丝紧身管、筒紧身管和自紧身管。

炮口装置有炮口制退器、炮口消焰器等

炮尾用于连接身管和反后坐装置,并容纳闩体,根据闩体的形状分为楔式炮尾和螺式炮尾。

炮身与炮架直接相连的炮架称刚性炮架

炮身通过反后坐装置结构与炮架相连的炮架称弹性炮架

反后坐装置的组成和作用:反后坐装置一般由驻退机、复进机和复进节制器组成。它上连接后坐部分(如炮尾),下连接炮架(如摇架)。发射时,驻退机用来控制后坐部分按预定的受力规律和运动规律后坐,以保证火炮的稳定性和静止性(地面炮),并通过液体高速流经流液小孔把后坐动能转化成不可逆的热能,减少炮架的受力,把后坐限制在一定的长度上;复进机用来在后坐过程中贮存一部分后坐能量,后坐终了把后坐部分推回到发射前的位置;复进节制器用来控制后坐部分按预定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复进。对炮架,为一缓冲装置;对炮身,

为一制动装置;对全炮,是一能量转换装置。

自动机要完成的动作:

自动装填、输弹、闭锁炮膛、击发、开锁炮膛、抽壳等动作

自动机的类型:后坐式自动机、导气式自动机、转膛式自动机和转管式自动机。

身管长后坐式自动机:特点:具有较高的发射率,但抽筒在膛内压力大时进行,容易拉断药筒,为了减少炮闩在后坐起始段的运动速度,就得加大炮闩的质量,因此,炮闩比较笨重。

炮身短后坐式自动机:结构简单,后坐力小,但纵向尺寸大,理论射速低。现代火炮也很少采用。特点:需采用一加速机构(开闩机构),结构稍复杂,但理论射速高,在火炮中广泛采用。

导气式自动机 :具有理论射速高,机构简单的优点,但撞击较大。枪械和小于37mm 的火炮上多采用这类自动机原理。

第三讲

③转膛式自动机特点是炮身由两段组成,后段具有多个能旋转的药室(一般为4~6个药室),每发射一次,药室转动一个位置。这样,自动机各机构的运动在时间上可重叠。缺点是横向尺寸大,炮膛结合处有漏气现象 。

纵动式旋转闭锁螺式炮闩

楔式炮闩

转管式自动机特点是具有几个能转动的身管(一般为3-6个),每发射一次,身管转动一个位置,而其余的身管则进行输弹或抽筒等动作,理论发射率高。但要有迟发火保险装置,还需对整个自动机进行缓冲,以减少后坐力。

自动机各机构包括闭锁机构、开闩机构(加速机构)、抽筒与退壳机构、拨弹机构、输弹关闩机构和击发机构等。

开闩机构

齿轮齿条式加速机构楔形闩的开闩机构

凸轮式加速机构杠杆卡板式加速机构

抽筒与退壳机构

螺式闩的抽筒退壳机构

拨弹与压弹机构

弹链供弹的拨弹压弹机构

弹夹供弹的压弹机构

轻武器枪械分类按用途分

手枪,冲锋枪,步枪,机枪,特种枪(散弹枪、防爆枪、救生枪、信号枪)2. 按自动方式分

导气式、管退式、枪机后坐式

枪械的发展:1259年:突火枪,14世纪:火门枪,15世纪:火绳枪,16世纪:燧石枪,19世纪:击针枪、弹仓枪、自动枪

手枪用于指挥员或特种兵自卫、近距离杀伤敌人。使用54年式7.62mm普通弹。弹匣7发。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机。战斗诸元:初速420m/s 最大射程800m 发射率30发/分

有效射程50m

1992年式:配备于团以上指挥员自卫、近距离杀伤敌人。使用59年式9mm普通弹。弹匣

8发。采用枪机后坐式自动机,自由枪机式,无闭锁机构。战斗诸元:

初速315m/s 有效射程50m

战斗任务同上。使用56年式

7.62mm普通弹。弹匣20发,采用导气式自动机。利用枪机后坐能量完成闭锁、抽壳、输

弹和击发动作,可单、连发射击,射弹散布较大。

狙击步枪

射击精度好,射程远,可靠性好。一般只能单发射击,多数配有光学瞄准镜,带有

两脚架,表尺的射程为1500—2000米,被人称为一枪毙命的武器。

突击步枪

是把步枪与冲锋枪结合起来的武器,更好的射击精度和更好的机动性。

卡宾枪

为骑兵步枪。源于15世纪末西班牙骑兵使用的短步枪

是步兵主要武器。自动机原理同全自动步枪,弹匣容量为30发,可进行2-3发点射,

枪托较重,后期改进有铁把枪托,也可上刺刀。

1954年式7.62mm手枪

1992年式9mm手枪

1956年7.62mm半自动步

战斗诸元:

初速735m/s 最大射程2000m

发射率35-40发/分

是步兵的基本武器,以火力、枪刺、枪托杀伤敌人。使

用56年式7.62mm普通弹。弹仓10发。采用导气式自动机。枪

机后坐式。

1963年式7.62mm自动步枪

战斗诸元:

初速735m/s 最大射程2000m 发射率

90-100发/分

1956年式7.62mm冲锋枪

战斗诸元:

初速710m/s 最大射程2000m 发射率90-100发

/分

1964年式7.62mm微声冲锋枪

战斗诸元:

初速285-305m/s 发射率60发/分

使用64年式7.62mm微声穿甲弹,弹匣30发。该枪100-150米听不到声音,50米白天看不到烟,与其他枪比较,多一个消音装置

冲锋枪的消声原理:一是采用粒状速燃火药,使最大膛压靠近膛底,枪口压力降低;二是采用消音机械装置,当自枪口喷出的高速气流遇到第一个消音碗时,便在这里膨胀,消耗一部分能量,这样经过若干次膨胀后,到达消音筒出口时,其压力、密度和速度均已降低,减低了对外界空气的冲击力,从而起到消音的作用。

1956年-1式7.62mm轻机枪

战斗诸元:

初速735m/s 最大射程2000m

发射率150发/分有效射程800m

装备于步兵排,使用56年式7.62mm普通弹。为导气式武器,闭锁机构为闭锁卡铁式。

1958年式7.62mm连用机枪(通用机枪)

装备于步兵连,用于杀伤1000米以内的集结敌群。使用53年7.62mm普通弹,弹盘供弹,容量为47发。自动机构原理同上。枪口装有消焰器。

战斗诸元:

初速840m/s

最大射程3000m

发射率230-350发/分

有效射程1000m

枪族

使用同一种子弹,主要零件可以通用的几种枪的总称。如前苏联5.45mmAK74枪族,以AK74步枪为基础,还包括AKC74折叠步枪、AKP74折叠步枪和RPK74轻机枪,奥地利5.56mmAUG 枪族,以5.56mm 步枪为基础,还包括5.56突击步枪、5.56短步枪和5.56轻机枪;中国7.62mm81式枪族,以81式步枪为基础,包括81-1式折叠步枪和81式轻机枪。

枪族化主要是设计周期短,成本低,通用化,系列化,并且战时维护保养方便。

1953年式7.62mm 重机枪

战斗诸元: 初速865m/s 最大射程3000m 发射率300-350发/分 有效射程 1000m

配备于机枪连,使用53年式7.62mm 普通弹。弹链供弹,容量为250发。枪身、枪机框后坐导气式自动武器。由于枪身后坐,因此装有枪身缓冲簧。可进行平射和高射转换。

1954年式12.7mm 高射机枪 战斗诸元: 初速830-850m/s 发射率80发/分

有效射程 1600m (对空)

1500m (对地)

用于射击低空和俯冲的敌机。使用54年式12.7mm 穿甲弹,采用弹链供弹,每节弹链为70发。枪口装有制退器,枪身和枪机框后坐,装有枪身复进簧,导气式自动武器,可进行平射和高射转换。

1957年式26mm 信号枪

战斗诸元:

弹星体上升高度: 90 米

飞行距离: 150 米 发光时间: 6.5 秒

可见距离: 白天: 3-4千米

夜间: 7-8千米 战斗射速: 10-12发/分

使用红、黄、绿、白四种发光信号弹。白天用红烟发烟信号弹。

第四讲

战斗诸元:

初速800m/s (曳光穿甲弹)1050m/s (曳光超速穿甲弹) 最大射程 15650m

直射距离 1120m

装备于步兵师炮兵团或反坦克炮兵师,用于击毁敌军坦克、装甲车等目标。配备曳光钝头穿甲弹、被帽穿甲弹等弹种。该炮采用立楔式炮闩,冲击式炮口制退器,杆后坐节制杆式驻退机,属半自动武器。

该炮采用活动衬管炮身、非自动的

螺式旋转闭锁炮闩、气压式复进机,筒后坐式驻退机,武器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人工完成装填、击发、开关闩动作。

该炮采用单筒身管、立楔式炮闩,反后坐

1956年式85mm 加农炮

直射距离:当弹道高为2m ,弹丸所能达到的距离。

加农炮特点:结构上,身管较长,全炮重量大。弹道上,弹道低伸,初速大,射角小(45o以下) ,射程远。用途上,适宜对付敌活动目标和远距离目标。要求直射距离越大越好。 榴弹炮的弹道比较弯曲。与加农炮相比,其初速较小(一般在350-650m/s 之间),射角较大(最大可达65o),射程较近,多使用变装药。结构上炮身稍短,全炮重量也稍轻。由于弹道较弯曲,故多用它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和射击较隐蔽的和反斜面上的目标。

战斗诸元: 初速515m/s

最大射程 11800m 高低射界 –3o~63.5o

1966年式152mm 加农榴弹炮 战斗诸元:初速655m/s 最大射程 17200m

直射距离 800m

装置与85加比较,多一个液体调节器和复进机液体流量调节装置。除靠人工装填外,其他动作自动完成。装弹采用药包分装式,即先装弹丸,后装药包,最后装药筒。改变药包的数量可改变装药量,以变更弹道性能。

加榴炮的弹道可以比较低伸,也可以比较弯曲,靠改变射角和装药量来改变弹道性能,其初速和射程都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火力比较机动,其结构特点和所完成的战斗任务也介于加农炮与榴弹炮两者之间,并具有两者特性。

迫击炮又称曲射炮。它的弹道最弯曲。具有初速小 (350

1965年式双管37mm 高射炮 用于射击斜距离在3500米以内的各种空中目标,也可对地面射

击。采用楔式炮闩、炮口消焰器、弹夹供弹。

战斗诸元: 初速860m/s

发射率160-180发/分 有效斜距离3500m 最大射程 8500m 最大射高 6700m 高低射界-10o~85o 方向射界 360o

1959年式57mm 高射炮

用于歼灭斜距离在6000米以内的各种目标,也可对地面射击,可用雷达指挥仪捕捉目标并自动跟踪瞄准。采用螺式炮闩纵动旋转闭锁炮膛,采用反作用式制退器、弹夹供弹、弹簧式复进机、节制杆式驻退机、液体调节器等机构。第一次装填由人工操作。 战斗诸元: 初速1000m/s

发射率105-120发/分 最大射程 12000m 最大射高 8800m 高低射界 -2o~87o 方向射界 360o

1953年式82mm 迫击炮

战斗诸元:

初速211m/s 最大射程 3040m 最小射程 85m 射角 45o~85o

米/秒以下)、射角大(45o~85o),射程近等特点。也使用多种变装药。火炮外形小,炮身短,内膛光滑无膛线,结构简单,全炮重量轻。由于弹道弯曲,也能分解载运、可以在前沿作战,所以它适用于对付敌人的隐蔽的反斜面的目标,完成榴弹炮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配备步兵营。用于歼灭敌遮蔽物后或掩体内的敌有生力量。由滑膛身管、座钣、炮架、瞄准机等组成。

战斗诸元:

初速215~245m/s 最大射程 2600m 直射距离 300m

榴弹发射器

最初的是将一种称为枪榴弹的超口径弹药挂配在枪口上,枪榴弹一般使用筒式发射器和杆式发射器。外形很像步枪和机枪。

用于歼灭敌集结的有生力量和技术

兵器等目标。配备杀伤爆破和破甲火箭弹。弹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发动机,并采用倾斜喷孔使弹获得高速旋转使弹飞行稳定。19个管联装,一次齐射,只需9.5--11.55秒。若一个火箭营齐射,射击面积达22公顷,相当于1060公斤炸药威力。

1965年式82mm 无坐力炮 装备于步兵营。是反坦克、反装甲武器之一。具有弹道低伸、射击精度好、无后坐等特点。由滑膛身管、炮尾、炮闩、击发机构、炮架、瞄准机构等组成。使用穿甲和破甲弹。

1969年式40mm 火箭筒

轻型反坦克武器。由筒身、护板、后喷管、击发机、支架、瞄准具等组成。

战斗诸元: 初速120m/s 直射距离 300m 火箭直径 80mm 有效射程 500m

由定向管、回转盘、瞄准机、发火系统和车体组成。 战斗诸元: 初速25m/s 主动段弧 146m 最大射程

10020m

第五讲

1969年式双管30mm 舰炮

战斗诸元:

初速1050m/s

发射率 1000发/分(单)

有效射程 18链

高低射界 -12o~87o

方向射界 ±180o

特点:1.炮弹的输送经过两个回

转中心,通过耳轴回转中心有一定的半径,但该炮在电气上实现解决俯仰反差问题;2.该炮采用楔式炮闩,液体气压式驻退复进机,驻退复进机在复进时构成差动油缸,使复进速度加快。拨弹采用步进电机外能源,输弹机为弹簧式;3.该炮采用计算机控制,如弹药盘点,中间弹仓自动选弹等,并且通过脉冲控制击发,因而发射率恒定;4.采用新型平衡机,实现射击、瞄准时的动静平衡,因而射击精度较高;5.防盾为玻璃钢,炮架为铝合金。

主补弹链容纳主用弹90发,副补弹链容纳特种弹12发。炮弹弹头朝上,通过拨盘把其从补弹链机构拨动到弹鼓,再由弹鼓送入扬弹机(副、主扬弹机),再经固定弯道送入中间

1966年式双联57mm 舰炮

战斗诸元: 初速960m/s 最大射程 12000m 最大射高 8800m 高低射界 -10o~85o 方向射界 ±180o 身管寿命 2000发

该炮结构与57高射炮相同,只是摇架改为大耳轴,炮身加海水冷却装置、用平衡铁代替平衡机,消焰器代替炮口制退器。扬弹机左右各一,炮手把扬弹机扬上来的炮弹(一夹三发)装入左右压弹机。

装备于037型反潜护卫艇上作副

炮,―21‖型导弹快艇上作主炮。主要任务是对空自卫、反导,构成弹幕火力网,同时也可对海射击。该炮为转膛式武器,电击发底

火,火药气体退壳,气压输弹,首次装填靠

气压。由于采用弹链供弹,扬弹机较简单,除弹链导轨外,多一个电力拨弹机在快速射击时进行辅助拨弹。该炮为全自动遥控自动

炮,炮位无人操作。

法Compact 100mm 舰炮

1—固定弯道引入装置 2—固定弯道 3—中间弹仓

4—活动弯道 5—俯仰部分

弹仓,由中间弹仓进行选择弹种,最后经活动弯道送到输弹线上。发射率为90发/分,初速为900m/s 。 舰炮

采用无链供弹系统的舰炮

火炮发展简史

科学进步促进兵器发展:冷兵器时代,火药的发明(热兵器时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战争是兵器发展的催化剂:朝鲜战争(喷气式飞机、导弹),越南战争(制导炸弹),中东战争(电子战),英阿马岛战争(导弹),海湾战争(各种高新武器试验场),伊拉克战争(信息化)

目标的改进促进兵器的发展

我国兵器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59年底-----技术引进、仿制生产阶段

60-84年----技术突破、自主研制阶段 85-93年----技术储备、战略调整阶段

93年至现在------技术创新、跨越发展阶段

枪炮武器的发展方向

目前,火炮主要向着高自动化、轻型化、高射击精度、高的发射率方向发展。 1.采用新型自动机原理 浮动炮—前冲原理,开膛炮—无需输弹和退壳 2.新概念火炮 电热炮,电磁炮,激光炮

3.新型作战思想 双层供弹系统,中间弹仓选弹,防天顶攻击技术

4.新机构、新材料、新工艺 新型平衡机,铝合金炮架,高强度玻璃钢,铝合金焊接工艺

发射率: 125发/分 初速:

俄罗斯的AK-176M 单76mm 舰炮

第六讲

弹药是指装有火炸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或其它战术器材,能投射到敌方,达到杀伤、破坏或其它战术目的物体的总称。

火箭

迫击炮弹

无坐力炮弹

枪炮弹药的原理 炮弹由弹丸、引信、药筒、 发射药、 底火五大部分组成。

榴弹原理 利用弹丸爆炸时破片的动能和炸药的威力达到杀伤和破坏作用的弹药统称为榴弹。

榴弹可分为杀伤榴弹、杀伤爆破榴弹和爆破弹三种。侧重于破片杀伤的称为杀伤榴弹,侧重于炸药爆破的称为爆破弹,兼顾以上两种作用的称为杀伤爆破榴弹。按弹结构特点不同,榴弹可分为普通榴弹、远程榴弹和预制破片弹等。

a.引信:

触发引信 、时间引信或近炸(非触发)引信 d.炸药装药:为梯恩梯和钝黑铝炸药

c.弹带:弹带材料一般要求有一定强度,塑性比较好,易于挤入膛线,密封炮膛 b.弹体:整体式、非整体榴弹

e.弹丸外形:弹头部、圆柱部和弹尾部

榴弹的作用

中大口径榴弹对目标通常具有碰击、爆破、杀伤和燃烧等作用。因弹丸特点和引信装定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燃烧作用还取决于目标的易燃程度 榴弹原理 a.碰击作用

着发射击时,弹丸依靠其动能碰击侵彻目标,使目标介质破坏,并排开介质侵人内部,直到弹丸速度为零或弹丸爆炸为止。

b.爆破作用:

爆破作用是指弹丸爆炸时,炸药爆炸所作的膨胀功对敌方各种类型的工事(土、木质、石砌、混凝土工事等)、堑壕、建筑物以及舰艇内部设施和各种技术装备(枪炮、器材等)的摧毁

整体式榴弹

非整体带底螺的榴弹

作用

c.瞬发杀伤作用

杀伤作用是指弹丸爆炸时的破片对目标的杀伤破坏作用 d.跳弹空炸杀伤

采用延期作用进行跳弹射击,使弹丸着地后跳飞,在一定高度的空中空炸。

用于打击装甲目标和钢筋混凝土工事的弹药统称为甲弹。按弹丸外形和毁伤原理不同,甲弹可分为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穿甲弹可分为普通穿甲弹和特种穿甲弹。特种穿甲弹包括超速穿甲弹和脱壳穿甲弹。

甲普通 穿甲弹原理

超速穿甲弹的特点:降低弹丸质量以获得较大的初速 ,利用小于弹径的高密度碳化钨弹芯进行穿甲 ,提高了侵彻钢甲的深度 。但该弹外型空气动力特性差,阻力大。

.特种穿甲弹特点:①利用大于弹体直径的弹托,使炮弹在大口径的火炮中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受力面积大,且质量小)②弹托在飞行时脱落,此时弹经与其质量比小(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弹道系数小c=I*d2/m ),阻力小,可获得较大的动能; ③弹体或弹芯材料可用钨合金、铀合金等制造。用铀合金制造即是贫铀弹; ④脱壳穿甲弹稳定方式可分为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两种。

碎甲原理是利用堆积于钢甲表面的炸药爆炸,对钢甲内部产生极大的应力压缩波,通过这种波的叠加,使钢甲剥落。

尖头穿甲弹

尖头穿甲弹通常由弹体、装药、引信、曳光管等组成

a.外形为流线形,弹头部尖锐 ;

b.为了防止弹体全部裂开,药室裸露,在上定心部和药室顶部之间车制有一条三角形的断裂槽 ;

c.为了保证弹头部强度和击穿钢甲后再爆炸,穿甲弹都配用弹底自动调整延期起爆引信。

为了改善弹丸外形,降低空气阻力,有的尖头穿甲弹在弹丸头部装有风帽 称风帽尖头穿甲弹。 为防止弹丸的跳飞,弹丸头部做成钝形的 ,称钝

头穿甲弹。 为保护弹头部不被破坏 ,加一被帽紧固在弹头部 ,称被帽穿甲弹。

破甲弹

利用带有锥孔的装药结构,使爆炸后在装药轴线处汇合成能量密度极高的金属流,产生破甲效果,称聚能效应。

发射装药

一般由发射药、点火药、护膛剂、除铜剂、消焰剂及紧塞具组成。

1. A. 发射药:

大口径炮:七孔或14孔的硝化棉(单基药)或硝化甘油火药;

小口径炮:采用管状或粒状药

2. B.护膛剂:采用地蜡、石蜡等,保护炮膛,提高寿命。

3. C.除铜剂:丝状或片状的铅锡合金。

4. D.消焰剂:硫酸钾或氯化钾等惰性物资。

5. E.点火药:黑火药。

底-14甲底火

3.底火

有击发底火、电发底火和双用底火。有旋入式和压入式之分。

构造

由底火体、火帽、发火砧、黑药粒、黑药柱、密封胶组成。

发火过程

火炮击针撞击底火底部,底火底向内凹入并击火帽发火—点火药燃烧。

.穿甲弹的被帽、风帽、钝头各有什么作用?

答:作用上:前者靠破片和炸药的威力杀伤敌人,后者利用弹丸的动能打击装甲目标和钢

筋混凝土工事;弹丸结构上:前者弹体材料脆,炸药多,后者弹体材料强度高,炸药少;外

型上,前者圆柱部长,尾部为船尾型,后者园柱部短,前端加有锐长的风帽;引信方面:前

者采用触发和非触发引信,后者只采用触发引信。

第七讲

.引信的组成与作用

a.保证生产、运输及发射过程中不能作用;

b.感受目标信息并确定最佳起爆时机;

c.引爆战斗部。

触发引信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1

文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 观念活动。(第100页) 2、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 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第137页) 3、直觉: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 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第138页) 4、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 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第161页) 5、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 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第162)6、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 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第170) 7、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是艺术内容的组合、生成与呈示, 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第179) 8、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 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第132页) 9、俄国形式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主张是:认为能够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是它 的“文学性”,“文学性”就在于它的形式,主要是语言形式,而与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无关,代表人物是艾亨鲍姆。(第175页) Ps:俄国形式主义不知道正确与否,是自己通过书上的话提炼出来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文学概论整理

第一章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补充: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2.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3.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这三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4.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的基础上。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蓝色对应蓝色,红色对应红色,他们是同一体系的) 补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 (看看书本P3最后—P4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 第二章 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这里要注意两个词:“自由自觉”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看一下书,在P12)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列宁又说:“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这句话要注意)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一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西马就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枪炮内弹道学-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枪炮内弹道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431007 课程英文名称:Interior ballistics of guns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它是研究内弹道问题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武器系统设计者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培养学生在武器系统设计过程中具有分析内弹道相关问题和具有解决武器发射中内弹道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掌握枪炮内弹道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分析解法求解枪炮内弹道学的正反两方面设计问题; 2. 基本理论、方法:经典内弹道学理论的基本模型,运用模型求解枪炮内弹道解法的方法等; 3.能力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会进行内弹道设计与求解并会分析发射过程中影响内弹道规律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二维CAD和运用C语言等进行枪炮内弹道学的课程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火炸药理论、武器系统概论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膛内压力、弹丸速度的实验测量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4.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单独设课,单独考核。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内弹道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 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4.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认为文学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6.文学理论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 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1.马克思建立“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 2.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3.艺术生产论: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揭示文学发展的奥秘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艺术交往伦: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2.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 1.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 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1.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2.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3.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4.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5.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古希腊传统强调人堆客观世界的逼真的描绘,模仿伦、再现论由此而来 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 5.《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纸质所职业,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作者做了谱系学的研究 6.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 兰塞姆创造术语:文学本体论 7.弗雷泽:《金枝》

文学概论整理

1、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而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 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具有再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地描绘。 2、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 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表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 3、象征型文学:(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 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的特征?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于现实生活。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反映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虚幻性是指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2、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体裁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①凝练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②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③音乐性(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韵律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 小说的基本特征:①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②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③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地揭示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 散文的基本特征:①题材广泛多样。题材广泛多样是我国散文的历史传统,它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怀友、访旧,也可以描写风土人情,展示国际风云,细摹花鸟鱼虫,对散文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结构自由灵活。散文是一种结构自由的文学样式,它的结构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它的长处。 ③抒写真实感受。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抒写作家真实的现实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戏剧的基本特征:①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②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的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剧烈的程度。③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4、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 5、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审美特征。

(完整)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辨析题③简答题④论述题⑤作品分析题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作品、作者、作品、读者 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 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 话语伙伴关系。 二、文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发展:(1)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条件(2)人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根据(3)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因:经济的制约;上层 建筑间的相互作用;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各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五、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六、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七、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宗教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 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 的自然;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 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艺术构思的概念、心理机制以及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理智与感情 5、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十、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十一、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 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 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 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2021年文学概论名词及问答题整理第五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本) -01-18 12:20:04]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相应关系,即以为作品是对世界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地步,以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种自足体,浮现了所谓“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品,通过车运载,可以达到目地。如果车装饰得很美丽,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手段和工具。这样文学观念偏于文学教化目。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思想家贺拉斯提出。以为文学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她爱慕,才干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注重摹仿又注重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文学观念。 ★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它是具备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达阅读者“试图尽量敏锐和精确地描述出她在作品中所发现价值”。固然这里所说价值,一方面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在活跃状态主体,在特定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入条件下,对于客体美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互相渗入,一方面是个体心情,是详细感性,是会感动人,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结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而,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作品,它情致往往是无法简朴地用语言传达出来。 ★虚静: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极端安静状态,这样事物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呈当前眼前。因此“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艺术形象合情合理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某些。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作家体验不但要能“入”,并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气愤。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包括完整意义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基本存在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 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特种能源技术专业《兵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兵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032102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weapons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兵器类各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兵器概论是为高校兵器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武器系统有全面了解,掌握兵器类各专业的核心概念和作用原理,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兵器类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它起到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熟悉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及引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特点,开拓启发学生对专业认识,培养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设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兵器系统的发展过程,了解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 2.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理念,理解兵器是系统工程的设计态度; 3.具有运用书籍、网络等资源获取行业发展新动向的能力; 4.了解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新的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武器设计一般知识,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概念,掌握武器设计的基本原则,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工作原理等。 3.基本技能: 认知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基本结构,能够运用基本原理理解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工作特点,获取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进行讲解;采用讨论法和总结教学法,在讲授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为保证教学质量及效果,在授课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无先修课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课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每节课后的知识复习,二是对知识运用能力训练。 1.课后知识复习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做到重点突出,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知识运用训练,进行问题分析,要突出武器的内涵,主要包括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并对想法加以阐述。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工程、及引信的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

文学概论考题整理

文学概论考题整理 一、文学的性质 1、简述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2006) 2、通过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比较,谈谈你对艺术真实的理解。(2006 论述) 3、文学本体论(2005) 4、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005 单科) 5、概括文学意识形态性的主要内涵。(2003 论述) 6、艺术真实(2007) 7、简述形式创作对审美价值实现的决定性意义。(2007) 8、诗学(1998) 二、文学与语言 1、怎样理解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2011 论述 2006论述) 2、立象尽意(2010 名词解释) 3、陌生化(2005 俄国形式主义) 4、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语言是一种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2007 论述) 三、文学与文本

1、从孟子的知言养气、庄子的听之以气、和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来谈中国文学批 评体系中“气”的文学化过程。 2、以体和 s tyle 为例,说明中西文体论的异同。(2012 论述) 3、简述文学作品结构的一般原则。(2003) 四、文学与作者(包括创作过程) 1、柏拉图的灵感说和陆机文赋的灵感说(2013 论述) 2、比较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如其人和布封风格即人的异同。(2010 论述) 3、简述你对艺术灵感特性的理解(2004) 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2004 论述) 5、简要回答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2003) 6、分析文学典型和文学意境的异同。(2003 论述) 7、移情说(2006) 四、文学与读者(包括接受过程) 1、伊赛尔的文本接受论(2013) 2、隐含的读者(2009) 3、共鸣(2005) 4、论述想象活动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2004 论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