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DPSK的调制与解调要点

2DPSK的调制与解调要点

2DPSK的调制与解调要点
2DPSK的调制与解调要点

摘要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因为基于数字信号的数据传输优于模拟信号的传输,所以数字信号的传输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近距离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基带信号直接传输,但是进行远距离传输时必须将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处。为了使数字信号能够在信道中传输,要求信道应具有高通形式的传输特性。然而,在实际信道中,大多数信道具有带通传输特性,数字信号不能直接在这种带通传输特特性的信道中传输,因此,必须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各种已调信号。我们通常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数字调制信号,所以又将其称为键控法。当调制信号采用二进制数字信号时,这种调制就被称为二进制数字调制。最常用的二进制数字调制方式有二进制振幅键控、二进制移频键控和二进制移相键控。其中二进制移相键控又包括两种方式:绝对移相键控(2PSK)和相对(差分)移相方式(2DPSK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就产生了二进制移相键控,即所谓的绝对移相键控(2PSK)。虽然绝对移相键控的实现方法较为简单,但是却存在一个缺点,即我们所说的倒“ ”现象。因此,在实际中一般不采用2PSK 方式,而采用2DPSK方式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解调。本文主要讨论关于2DPSK的调制解调。并将其与MATLAB结合进行研究和仿真。

关键字:调制解调 2DPSK MATLAB仿真

目录

摘要 (1)

一、2DPSK原理介绍 (1)

1.12DPSK的基本原理: (1)

1.22DPSK的调制原理: (2)

1.32DPSK的解调原理: (3)

1.3.1 极性比较法: (5)

1.3.2 相位比较法: (5)

二、系统设计 (5)

2.1调制与解调原理 (5)

2.22DPSK调制解调总原理图 (6)

其2DPSK调制与解调信号在加入高斯噪声前后差别 (7)

2.3DPSK调制与解调波形图 (7)

三、系统仿真 (7)

3.1仿真程序 (7)

3.22DPSK模拟调制和差分相干解调法仿真图 (10)

3.2调试过程及结论 (11)

四、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一、 2DPSK 原理介绍

1.1 2DPSK 的基本原理:

说到2DPSK ,就不得不说一下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所谓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方式是指受键控的载波相位按基带脉冲而改变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即若发送二进制符号0则载波初始相位取0,若发送二进制符号1 则载波初始相位取π,如图1所示(假设一个码元用一个周期的正弦波表示)。这种移相通常被称为绝对移相方式,如果采用绝对移相方式,由于发送端是以某一个相位作基准的,因而在接收系统中也必须有这样一个固定基准相位作参考。如果这个参考相位发生变化(0相位变π相位或π相位变0相位),则恢复的数字信息就会由0变为1或由1变为0,从而造成错误。这种现象常称为2PSK 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向工作”现象。为此实际中一般采用一种所谓的差分移相键控(2DPSK )方式。2DPSK 方式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载波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例如,假设相位值用相位偏移??表示(??定义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设编码结果如图1.1所示。这样就避免了2PSK 中的倒π现象。产生2DPSK 信号时,先将输入的绝对码转换成相对码,然后再用相对码用二进制绝对移相方式对载波进行调相。

2DPSK 方式是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来表示数字信息。即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位差为??,可定义一种数字信息与??之间的关系为:

??

?=?”

表示数字信息“”

表示数字信息“1,

0,

0π?

图1.1 相对移相示例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2DPSK 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1.2 2DPSK 的调制原理:

众所周知2PSK 调制是将传输的数字码元“1”用初始相位为180°的正弦波表示,而数字码元“0”用初始相位为0°的正弦波表示。若设()t a 是传输数字码元的绝对码,则2PSK 已调信号在任一个码元时间T 内的表达式为

()()[]()01,sin 或=+=t a t a ct A t s ω (1)

若将传输数字码元的绝对码()t a 先进行差分编码得相对码()t b ,其差分编译码如下: 差分编码为 ()()()T t b t a t b -⊕= (2) 差分译码为 ()()()T t b t b t a -⊕= (3) 再将相对码()t b 进行2PSK 调制,则所得到的即是2DPSK 已调信号,其在任一码元时间T 内的表达式为

()()[]()01,sin 或=+=t b t b ct A t s πω (4)

差分编码移相2DPSK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调制方式,其抗噪性能和信道频带利用率均优于移幅键控(ASK )和移频键控(FSK ),因而在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DPSK 调制解调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2所示。

2DPSK 调制原理是指载波的相位受数字信号的控制而改变,通常用相位0°来表示“1”,而用180°来表示“0”。差分移相键控2DPSK 信号的参考相位不是未调波的相位,而是相邻的前一位码元的载波相位。2DPSK 信号的产生只需要在二相调制前加一套相对

差分编码

通滤波

调相

通滤波

相乘

抽样判决

差分解码

分频

晶振

+

数字信 号输入

数字信

号输出

噪声

图1.2 2DPSK 调制解调系统原理框图

码变换电路就可以实现,2DPSK 的调制方框图见图1.3,其中()t S 为载波,()t Eo 为已调信号。

1.3 2DPSK 的解调原理:

2DPSK 解调原理图

基于DFT 的2DPSK 解调算法:

实际中接收到的2DPSK 信号在经过带通滤波后,由于码元跳变处的高频分量被过滤掉,滤波后的2DPSK 信号波形分为稳定区和过渡区,码元中间部分是稳定区,前、后部分为过渡区。稳定区内的信号基本无损失,波形近似为正弦波,而过渡区内的波形则不是正弦波,并且幅度明显降低。调制信息基本上只存在于码元稳定区。从上述分析出发,可以得到基于DFT 的数字解调方案。

具体解调方法:对每个码元稳定区内的采样点按照公式(5)做DFT :

n k x

N I N

k k

/2cos 1

1π∑==

n k x

N

Q N

k k

/2sin 11

π∑==

(5)

载波

移相

码变换

开关

Eo(t)

S(t)

图1.3 2DPSK 的调制方框图

其中,n 代表每个载波周期的采样点个数,N 代表做DFT 时使用的稳定区内的采样点个数(通常取多个载波整周期)。然后,提取出前后码元的相位跳变信息T ?来进行解调判决:计算()I Q /arctan =?, 并根据Q 和I 的正负情况确定T ?的取值范围。把本码元的相位记为b ?,前一码元的相位记为a ?,则

()m od 2π????d a b T +-= (6) 其中d ?是进行了位同步点调整时附加的相位。

可见,在每个码元周期只需要计算一次相位值即本码元的相位,然后相减得到跳变相位,就可以依据判决条件恢复原始数据,而不需要像文献中所提到的对每个码元要随着窗函数的移动多次计算谱值,因而大大减轻了计算量,非常适合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化实时解调。

当调频信号不包括载波分量时,必须采用相干解调,2DPSK 的解调可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极性比较法,然后再用码变换器变为绝对码。另外还有一种实用的方法叫做差分相干解调法,二者的原理框图分别如图1.4,图1.5。

带通 滤波器

抽样 判决器

乘 法 器

低通 滤波器 码元延迟

2DPSK

数据

输出

图1.5 差分相干解调法

带通

滤波器

本地连接

乘 法 器

抽样 判决器 低通 滤波器 码反 变换器

2DPSK

数据

输出

图1.4 极性比较法解调

1.3.1 极性比较法:

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极性比较法),其原理框图见图1.4。其解调原理是:对2DPSK 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通过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在解调过程中,若相干载波产生180°相位模糊,解调出的相对码将产生倒置现象,但是经过码反变换器后,输出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现象,从而解决了载波相位模糊度的问题。

1.3.2 相位比较法:

2DPSK信号也可以采用差分相干解调方式(相位比较法),其原理框图见图1.5。其解调原理是:直接比较前、后码元的相位差,从而恢复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由于解调的同时完成了码反变换作用,故解调器中不需要码反变换器。由于差分相干解调方式不需要专门的相干载波,因此是一种非相干解调方法。

二、系统设计

2.1调制与解调原理

2DPSK的调制采用模拟调制法。调制电路的主要模块是码型变换模块,它主要是完成绝对码波形转换为相对码波形,在实际的仿真中基带信号(Bernoulli信号)要先经过差分编码,再进行极性双变换,得到的信号与载波(正弦信号)一起通过相乘器,就完成了调制过程,其中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差分编码之后再进行极性变换之前要有一个数据类型转换的单元,前后数据类型一致才不会出错;仿真中我们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2DPSK解调,解调电路中有带通滤波器、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及码反变换组成,对2D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通过码反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DPSK调制与解调电路结构图如5-1所示,

2.2 2DPSK调制解调总原理图

2DPSK调制解调总原理框图

其2DPSK调制与解调信号在加入高斯噪声前后差别

2.3 2DPSK调制与解调波形图

三、系统仿真

3.1 仿真程序

%- 2DPSK 调制与解调

%---------------------------------------------------

%>>>>>>>>>>>>>>>>>>Initial_Part>>>>>>>>>>>>>>>>>>>>>

%---------------------------------------------------

function y=dpsk2()

fs = 30000;

Time_Hold_On = 0.1;

Num_Unit = fs * Time_Hold_On;

High_Level = ones ( 1, Num_Unit );

Low_Level = zeros ( 1, Num_Unit );

w = 300;

A = 1;

%---------------------------------------------------

%>>>>>>>>>>>>>>>>>>Initial_The_Signal>>>>>>>>>>>>>>>

%---------------------------------------------------

Sign_Set = [0,1,1,0,1,0,0,1]

Lenth_Of_Sign = length ( Sign_Set );

st = zeros ( 1, Num_Unit * Lenth_Of_Sign );

sign_orign = zeros ( 1, Num_Unit * Lenth_Of_Sign );

sign_result = zeros ( 1, Num_Unit * Lenth_Of_Sign );

t = 0 : 1/fs : Time_Hold_On * Lenth_Of_Sign - 1/fs;

%---------------------------------------------------

%>>>>>>>>>>>Generate_The_Original_Signal>>>>>>>>>>>>

%---------------------------------------------------

for I = 1 : Lenth_Of_Sign

if Sign_Set(I) == 1

sign_orign(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High_Level;

else

sign_orign(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Low_Level;

end

end

%---------------------------------------------------

%>>>>>>>>>>>>>>>>>>Modulation_Part>>>>>>>>>>>>>>>>>>

%---------------------------------------------------

for I = 1 : Lenth_Of_Sign

if Sign_Set(I) == 1

st(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A * cos ( 2 * pi * w * t(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 ( pi / 2 ) );

else

st(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A * cos ( 2 * pi * w * t(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

end

end

figure

subplot ( 2, 1, 1 )

plot(t, sign_orign);

axis( [ 0 , Time_Hold_On *( Lenth_Of_Sign + 1), - (A / 2), A + (A / 2) ] ); title ( '原始信号' );

grid

subplot ( 2, 1, 2 );

plot ( t, st );

axis( [ 0 , Time_Hold_On *( Lenth_Of_Sign + 1), - 3*(A / 2), 3*(A / 2) ] ); title ( '调制后的信号' );

grid

%--------------------------------------------------- %>>>>>>>>>>>>>>>>>>相乘>>>>>>>>>>>>>>>>>>>>>>>>>>>>>

%---------------------------------------------------

dt = st .* cos ( 2 * pi * w * t );

figure

subplot(2,1,1)

plot ( t, dt );

axis( [ 0 , Time_Hold_On *( Lenth_Of_Sign + 1), - 3*(A / 2), 3*(A / 2) ] ); title ( '相乘后的波形' );

grid

%--------------------------------------------------- %>>>>>>>>>>>>>>>>>>>低通滤波部分>>>>>>>>>>>>>>>>>>>>

%---------------------------------------------------

[N,Wn] = buttord( 2*pi*50, 2*pi*150,3,25,'s'); %临界频率采用角频率表示[b,a]=butter(N,Wn,'s');

[bz,az]=impinvar(b,a,fs); %映射为数字的

dt = filter(bz,az,dt);

subplot(2,1,2)

plot ( t, dt );

axis( [ 0 , Time_Hold_On *( Lenth_Of_Sign + 1), - 3*(A / 2), 3*(A / 2) ] ); title ( '低通滤波后的波形' );

grid

%--------------------------------------------------- %>>>>>>>>>>>>>抽样判决& 逆码变换部分>>>>>>>>>>>>>>>

%---------------------------------------------------

for I = 1 : Lenth_Of_Sign

if dt((2*I-1)*Num_Unit/2) < 0.25

sign_result(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High_Level;

else

sign_result( (I-1)*Num_Unit + 1 : I*Num_Unit) = Low_Level;

end

end

figure

plot ( t, sign_result );

axis( [ 0 , Time_Hold_On *( Lenth_Of_Sign + 1), - 3*(A / 2), 3*(A / 2) ] ); title ( '逆码变换后的波形' );

grid

3.2 2DPSK模拟调制和差分相干解调法仿真图

图2.1 2DPSK模拟调制和差分相干解调法仿真图

3.2调试过程及结论

2DPSK信号经相关模块调试后的波形图如下:

调制过后加入高斯白噪声,连接到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连接到相乘器。此相乘器是一路延时一个码元时间后与另一路信号相乘。作用是去除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

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经过抽样判决,便还原成原始信号。

四、结论

在利用Matlab完成的2DP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设计中,由于信道中引入了适当的高斯白噪声,还有接收端带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问题,它使解调后的输出波形与信号源产生的波形相比有一定的畸变和时延。为了更好地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在设置每个模块的参数时都须经过严密计算得出确切的值。此外,同步也是该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设计中采用了差分相干解调的设计方式,接收端需要提供一个与发射端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样才能保证载波同步。解调出的基带信号要经过抽样判决器。抽样判决的时刻应位于每个码元的终止时刻,因此,在接收端必须产生一个用作抽样判决的定时脉冲序列,它和码元接收的终止时刻应对齐,还应与系统输入的时钟信号相一致,这样就保证了系统的位同步。解决了以上几点问题后,系统的输出波形得以改善,误码率降低,信息传输的质量更为可靠,基本达到的设计要求。

致谢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张甫翊,徐炳祥等.通信原理[M].第5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12~13.

[2] 杜武林.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4~25.

[3] 张会生.现代通信系统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35.

[4] 胡庆.电信传输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2~33.

[5] 孙学军等.通信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5~36.

[6] 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2~13.

[7] 郭梯云等.移动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7~28.

[8] 李宗豪.基本通信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38~39.

[9] 张宇伟,王耀明.基于MATLAB的调制解调系统仿真设计.上海电机学院学报[N].2005:35~36.

[10] 徐明远,邵玉彬.MA TLAB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45~46.

[11] 欧阳喜,葛临东.一种利用短时DFT分析实现全数字2DPSK接收机解调的新算法.电讯技术[J].2001:59~62.

[12] 樊昌信,张甫翊,徐丙祥等.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8~11.

幅度调制与解调

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现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将理论课中学到的调幅、检波电 路的分析方法用到实验电路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使理论真正地用在实际电路中,落到实处。要求学生必须从时域、频域对调制和解调过程中信号的变换分析清楚。 2、本次采用的实验电路既能实现普通调幅,又能实现双边带调幅,通过实验更 进一步理解普通调幅(AM)和双边常调幅(DSB)在理论上、电路中的联系和区别。 3、实验中所测量的各种数据、曲线、波形是代表电路性能的主要参数,要求理 解参数的意义和测量方法,能从一组数据中得出不同的参数并衡量电路的性能。 二、实验仪器 1、数字示波器 TDS210 0~60MHz 1台 2、频谱分析仪 GSP-827 0~2.7GHz 1台 3、直流稳压电源 SS3323 0~30V 1台 4、实验电路板自制 1块 三、实验电路及原理 1、实验电路介绍 实验所采用的电路为开关调幅电路,如图所示。既能实现AM调制,又能实现DSB调制,是一种稳定可靠,性能优良的实验电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调制信号经耦合电容C1输入与电位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叠加,分别送到同相跟随器U1A 和反相跟随器U1B,这样在两个跟随器的输出端就得到两个幅度相等,但相位相反的调制信号(U+和U-)。再分别送到高速模拟开关的两个输入端S1和S2,由开关在两个信号之间高频交替切换输出(由载波控制),在输出端就得到调幅波,通过调整电位器可以改变直流电压达到改变调制度m,当电位器调到中心位置时就得到了双边带的调幅信号。放大器为高精度运放AD8552,开关为二选一高速CMOS模拟开关ADG779。另外,为防止实验过程中由于调制信号幅度过大而损坏电路,特加了保护二极管D1、D2;由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开关是单电源轨至轨型,只能单5V供电,在使用时所有信号是叠加在2.5V直流电平上的,电路中R7、R8就是提供该直流偏置电平的,R12、R13、T1是用来抵销直流电平的,以免对检波电路产生影响;R8、C5、C7、L1和R9、C6、C8、L2起到导通直流和低频信号、阻止高频信号的作用,防止开关泄露的高频载波信号对运算放大器产生影响;高频载波信号(1MHz,方波)由有源晶体振荡器X1产生。 幅度解调电路是一个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输入的调幅波经二极管D3检波,由电阻电容C15、R15、C17交流耦合,输出解调信号。在该电路中通过跳线JP1、JP2可以接入或断开C16、R16来改变滤波回路的时间常数,加大滤波回路的时间常数时,可以观察到惰性失真(也叫对角失真),通过JP2、JP3可以接入或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课程设计论文 姓名:姜勇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班 学号:1665090208

安徽科技学院学年第学期《》课程···················装···············订················线···················专业级班姓名学号 内容摘要: 教师评语: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班姓名:姜勇学号:1665090208 一、设计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信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在信号处理里面经常要用到调制与解调,而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是最基本,也是经常用到的。用AM调制与解调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制造出很多的电子产品。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MATLAB实现对正弦信) fπ =进行双边带幅度调制,载波信号频率为100Hz,在MATLAB中 t sin( (t 40 ) 显示调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比较信号调制前后的变化。并对已调信号解调,比较了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及MATLAB 中信号表示的基本方法及绘图函数的调用,实现了对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本文采用MATLAB对信号的幅度进行调制和解调。 二、关键词:幅度、调制、解调、 MAT LAB 三、设计内容 1. 调制信号 调制信号是原始信息变换而来的低频信号。调制本身是一个电信号变换的过程。调制信号去改变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值(如振幅、频率、相位等),导致载波信号的这个特征值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个规律是调制信号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1.1 matlab实现调制信号的波形 本设计的调制信号为正弦波信号) fπ =,通过matlab仿真显示出其波形图 t (t sin( ) 40 如图1-1所示

9振幅调制与解调详解

9 振幅调制与解调 9.1.1 概述 为什么要调制?◆信号不调制进行发射天线太长,无法架设。 ◆ 信号不调制进行传播会相互干扰,无法接收。 调制的必要性:可实现有效地发射,可实现有选择地接收。 调制按载波的不同可分为脉冲调制、正弦调制和对光波进行的光强度调制等。 按调制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调制信号为模拟信号的称为模拟调制,调制信号 为数字信号的称为数字调制。 正弦波调制有幅度调制AM 、频率调制FM 和相位调制PM 三种基本方式,后两者合称为角度调制。 调制是一种非线性过程。载波被调制后将产生新的频率分量,通常它们分布在载波频率的两边,并占有一定的频带。 几个基本概念:⒈ 载波:高频振荡波; ⒉ 载频:载波的频率 ⒊ 调制:将低频信号“装载”在载波上的过程。即用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波的某 个参数,使高频信号具有低频信号的特征的过程; ⒋ 已调波:经调制后的高频振荡波; ⒌ 解调:从已调信号中取出原来的信息;⒍ 调制信号:低频信号(需传送的信息)。 ? 模拟调制有以正弦波为载波的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 ? 幅度调制,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和基带信号频谱之间保持线性平移关系,称为线性幅度调制。 (振幅调制、解调、混频) ? 角度调制中,频谱搬移时没有线性对应关系,称为非线性角度调制。(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 ⒈ 什么是调幅?定义 :载波的振幅值随调制信号的大小作线性变化,称为振幅调制,简称调幅(AM ) 实现调幅的方法有:低电平调幅和高电平调幅。 ◆低电平调幅:调制过程是在低电平进行,因而需要的调制功率比较小。有以下两种: 1.平方律调幅:利用电子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平方律部分的非线 性作用进行调幅。 2.斩波调幅:将所要传输的音频信号按照载波频率来斩波,然后 通过中心频率等于载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取出调幅成分。 ◆高电平调幅:调制过程是在低电平进行, 通常在丙内放大器中进行。 1.低集电极(阳极)调幅; 2.基极(控制栅极)调幅: 图0普通调幅电路模型 ? 普通调幅(AM ):含载频、上、下边带 ? 双边带调幅(DSB ):不含载频 ? 单边带调幅(SSB ):只含一个边带 ? 残留单边带调幅(VSB ):含载频、一个边带 9.1.2 检波简述 检波过程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相反。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 由频谱来看,检波就是将调幅信号频谱由高频搬移到低频,如图9.1.2所示(此图为单音频 调制的情况)。检波过程也是要应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首先产生许多新频率,然后通过滤波器,振幅调制过程: AM 调制 DSB 调制 SSB 调制 解调过程 包络检波 (非相干): 同步检波 (相干): 峰值包络检波 平均包络检波 乘积型同步检波 叠加型同步检波

AM幅度调制解调-(4712)

3.1.1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3-1所示。 图 3-1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图中,为调制信号,为已调信号,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则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一般表 达式分别为 ( 3-1) ( 3-2) 式中,为调制信号的频谱,为载波角频率。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对于幅度调制信号,在波形上,它的幅度随基带信号规律而变化; 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由于这种搬移是线性的, 因此幅度调制通常又称为线性调制,相应地,幅度调制系统也称为线性调制系统。 在图 3-1的一般模型中,适当选择滤波器的特性,便可得到各种幅度调制信号,例如:常规双边带调幅(AM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 )、单边带调制(SSB)和残留边带 调制( VSB )信号等。 3.1.2常规双边带调幅(AM) 1. AM 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 在图 3-1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幅( = 1),调制信号叠加直流后再与载波AM)信号。 AM 调制器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 AM 调制器模型 AM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分别为 ( 3-3) ( 3-4) 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 0,即。点此观看AM 调制的 Flash;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3-3( a)、( 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的上限频率为。显然,调制信号的带宽为。 由图 3-3( a)可见, AM 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 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否则将出现过调幅现象而带来失真。 由 Flash 的频谱图可知, AM 信号的频谱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 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 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 信号的完整信息。故AM 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 即 (3-5)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讲解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利用MATLAB对正弦信号) t (t fπ =进行双边带幅度调制,载波信号频率为 40 sin( ) 100Hz,首先在MATLAB中显示调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比较信号调制前后的变化。然后对已调信号解调,并比较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基本要求: 1、掌握利用MATLAB实现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的方法。 2、利用MATLAB实现对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 3、验证信号调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 4、加深对信号解调的理解。 主要参考资料: 1、陈后金. 信号与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2、张洁.双边带幅度调制及其MATLAB 仿真[J].科技经济市场,2006.9 完成期限:2013.6.24—2013.6.28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3年6月21日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信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在信号处理里面经常要用到调制与解调,而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是最基本,也是经常用到的。用AM调制与解调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制造出很多的电子产品。本设计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MATLAB 实现对正弦信) t =进行双边带幅度调制,载波信号频率为100Hz,在MATLAB fπ ) 40 sin( (t 中显示调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比较信号调制前后的变化。并对已调信号解调,比较了解调后的信号与原信号的区别。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及MATLAB中信号表示的基本方法及绘图函数的调用,实现了对连续时间信号的可视化表示。本文采用MATLAB对信号的幅度进行调制和解调。 关键词幅度、调制、解调、MAT LAB

(完整版)振幅调制与解调习题及其解答

振幅调制与解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为获得良好的调幅特性,集电极调幅电路应工作于 C 状态。 A .临界 B .欠压 C .过压 D .弱过压 2、对于同步检波器,同步电压与载波信号的关系是 C A 、同频不同相 B 、同相不同频 C 、同频同相 D 、不同频不同相 3、如图是 电路的原理方框图。图中t t U u c m i Ω=cos cos ω;t u c ωcos 0= ( C ) A. 调幅 B. 混频 C. 同步检波 D. 鉴相 4、在波形上它的包络与调制信号形状完全相同的是 ( A ) A .AM B .DSB C .SSB D .VSB 5、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是下列哪种检波器特有的失真 ( B ) A .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 B .大信号包络检波器 C .同步检波器 6、调幅波解调电路中的滤波器应采用 。 ( B ) A .带通滤波器 B .低通滤波器 C .高通滤波器 D .带阻滤波器 7、某已调波的数学表达式为t t t u 6 3102cos )102cos 1(2)(??+=ππ,这是一个( A ) A .AM 波 B .FM 波 C .DSB 波 D .SSB 波 8、AM 调幅信号频谱含有 ( D ) A 、载频 B 、上边带 C 、下边带 D 、载频、上边带和下边带 9、单频调制的AM 波,若它的最大振幅为1V ,最小振幅为0.6V ,则它的调幅度为( B ) A .0.1 B .0.25 C .0.4 D .0.6 10、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的输出电流中,能抵消的频率分量是 ( A ) A .载波频率ωc 及ωc 的偶次谐波 B .载波频率ωc 及ωc 的奇次谐波 C .调制信号频率Ω D .调制信号频率Ω的偶次谐波 11、普通调幅信号中,能量主要集中在 上。 ( A ) A .载频分量 B .边带 C .上边带 D .下边带 12、同步检波时,必须在检波器输入端加入一个与发射载波 的参考信号。 ( C ) A .同频 B .同相 C .同幅度 D .同频同相 13、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到下图所示的调幅波,根据所给的数值,它的调幅度为 ( C )

7幅度调制与解调

幅度调制与解调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调整与测量其特性参数的方法。 (2) 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调幅与解调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调幅是指载波的幅度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而其角频率和初相位均 为常数;而解调则是从调幅波中取出低频信号。 * 设载波电压为U c = U c cos c t ,调制电压为u 「二U^COS" t ,通 常满足 f 1 o 根据定义,已调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 u ■,线性变化,由此 可得振幅调制信号振幅U m (t) U m (t) = U c AU c (t^U c k a U 。 =U c + k a U 。cos 。t = U c (V mcos 。t) 调幅度(调制度): 可得调幅信号的表达式 U AM (t) = U m (t)cos c 二 U c (1 mcos 1 t)cos c k a 又称为调制灵敏度 U c U c

m .1时,U M(t)会出现负值,导致调幅波会反相,包络将不能反应调制信号的变化,这为 过调制现象。实际过调幅波形往往如图(e),无法解调,且占据频带很宽,因此在标准幅 度调制中,不允许出现过调,要求m乞1。 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与解调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W1用来调节引出脚1、4之间的平衡,器件采用双电源方式供电(+ 12V,- 8V ),所以5脚偏置电阻R15接地。电阻R i、R2、R4、R5、R6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 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载波信号加在 U1 - U4的输入端,即引脚& 10 之间;载波信号U c经高频耦合电容C1从10脚输入,C2为高频旁路电容,使8脚交流接 地。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 U5、U6 的输入端,即引脚1、4之间,调制信号U「经低频偶 合电容E1从1脚输入。2、 3脚外接1k「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当电阻增大, 线性范围增大,但乘法器的增益随之减小。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级电极(即 引出脚& 12之间)输出。 调制电路 SSB

信号的幅度调制和解调(DOC)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114090315姓名李开斌 学院物电学院专业、班级11电子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教师及职称李宏宁 开课学期2013 至 2014 学年下学期填报时间 2014 年 6 月 4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序号 11 实验名称 信号的幅度调制和解调 实验时间 2014年6月4日 实验室 同析3栋313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加深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认识从时域与频域的分析信号幅度调制和解调的过程掌握信号幅度调制和解调的方法,以及信号调制的应用等。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连续时间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方式,其利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的频移特性实现信号的调制。 2.1 抑制载波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对消息信号x(t)进行抑制载波的正弦幅度调制的数学模型为: ()()cos()c y t x t t ω= (3.1.1) 式中:cos()c t ω为载波信号; c ω为载波角频率。 若信号x(t)的频谱为()X j ω,根据信号傅里叶变换的频移特性,已调信号的y(t)的频谱为()Y j ω为: 1 ()[(())(())]2 c c Y j X j X j ωωωωω=++- (3.1.2) 设调制信号x(t)的频谱如图 3.1.1(a )所示,则已调信号y(t)的频谱如图3.1.1(b)所示。可见,正弦幅度调制就是将消息信号x(t)“搬家”到一个更合适传输的频带上去。这种方法中已调信号的频带宽度是调制信号频带宽度的两倍,占用频带较宽。 在接收机端,通过同步解调的技术可以将消息信号x(t)恢复,这可经由 01 ()()cos()()[1cos(2)]2 c c x t y t t x t t ωω== + 11 ()()cos(2)22 c x t x t t ω= + (3.1.3)

AM幅度调制解调

3.1.1 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 幅度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图中,为调制信号,为已调信号,为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则已调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一般表达式分别为 (3-1) (3-2) 式中,为调制信号的频谱,为载波角频率。 由以上表达式可见,对于幅度调制信号,在波形上,它的幅度随基带信号规律而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完全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内的简单搬移。由于这种搬移是线性的,因此幅度调制通常又称为线性调制,相应地,幅度调制系统也称为线性调制系统。 在图3-1的一般模型中,适当选择滤波器的特性,便可得到各种幅度调制信号,例如:常规双边带调幅(AM)、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单边带调制(SSB)和残留边带调制(VSB)信号等。 3.1.2 常规双边带调幅(AM) 1. AM信号的表达式、频谱及带宽 在图3-1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叠加直流后再与载波相乘,则输出的信号就是。AM调制器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 AM调制器模型 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别为 (3-3) (3-4) 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点此观看AM调制的Flash; AM信号的典型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3-3(a)、(b)所示,图中假定调制信号的上限频率为。显然,调制信号的带宽为。 由图3-3(a)可见,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用包络检波的方 法很容易恢复原始调制信号。但为了保证包络检波时不发生失真,必须满足, 否则将出现过调幅现象而带来失真。 由Flash的可知,AM信号的频谱是由载频分量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通常称频谱中画斜线的部分为上边带,不画斜线的部分为下边带)。上边带的频谱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显然,无论是上边带还是下边带,都含有原调制信号的完整信息。故AM信号是带有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即 (3-5)

振幅调制与解调multisim仿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振幅调制与解调 初始条件: 振幅调制与解调原理,Multisim软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任务 根据振幅调制与解调的原理,设计电路图,并在multisim软件仿真出波形结果。(2)设计要求 ①惰性失真测试; ②负峰切割失真的测试; ③检波器电压系数的测试; 时间安排: 1、2014 年11月17 日集中,作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说明。 2、2014 年11月17 日,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基本原理。 3、2014 年11月18 日至2014 年11月20日,方案选择和电路设计。 4、2014 年11月20 日至2014 年11月21日,电路仿真和设计说明书撰写。 5、2014 年11月23 日上交课程设计报告,同时进行答辩。 课设答疑地点:鉴主13楼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振幅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分析与multisim仿真实现,其中包括其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数学定义、电路框图、仿真原理、仿真波形及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其中详细讲述了电压调制系数的定义、计算、及其对调制与解调结果的影响,最后对解调的两种失真,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减小这种失真的办法。 关键字:振幅调制,AM信号解调,multisim仿真。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principle of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sim simulation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its basic principle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athematical definition, circuit diagram and simulation principle and simulation waveform and its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the definition and calculation of voltage modulation coefficient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sult of th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he last of demodul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distortion, inert distortion and negative peak cutting distortion,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the way to minimize this distortion is given. Key words: amplitude modulation, AM signal demodulation, multisim simulation.

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信号幅度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的幅值调制与解调原理。 2. 了解信号调制与解调过程中波形和频谱的变化,加深对调制与解调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 在测试技术中,信号调制与解调是工程测试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调理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微弱缓变信号的放大以及信号的传输问题。设测量信号为)(t x ,高频载波信号为)2cos()(φπ+=ft t z 。信号调制过程就是将两者相乘,调幅波信号为: (1) 信号解调就是将调幅波信号再与高频载波信号相乘,有: )4cos()()(2cos )()(212t f t x t x t f t x t y z z m ππ+ == (2) 信号由x(t)和2倍载波频率的高频信号两部分组成,用低通滤波器滤除信号中的高频部分就可以得到测量信号x(t),这种方法称为同步解调。 图1 信号的幅度调制与同步解调过程 实际中调制与解调在不同的设备上实现,载波频率可以严格一致,但相位很难同步,式(2)变为: )2cos()2cos()()(φππ+=t f t f t x t y z z m (3) 解调过程与同步解调类似,但必须保证x(t)为正信号;对双极性的测量信号x(t),则用一个偏置电平将信号抬高为单极性的正信号,然后再进行调制与解调处理,故称为偏置调制。 图2 测量信号的偏置处理

三. 实验内容 1.信号的同步调制与解调观察。 2.信号的偏置调制和过调失真现象观察。 3.信号调制中的重迭失真现象观察。 四. 实验仪器和设备 1. 计算机1台 2. DRVI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1套 3. 打印机1台 五. 实验步骤 1.运行DRVI主程序,点击DRVI快捷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选择其中的“DRVI 采集仪主卡检测”或“网络在线注册”进行软件注册。 2.在DRVI地址信息栏中输入WEB版实验指导书的地址,在实验目录中选择“信号的同 步调制与解调实验”,建立实验环境,观察信号与调制与解调过程中的信号波形变化。 图3信号同步调制与解调实验 3.在DRVI地址信息栏中输入WEB版实验指导书的地址,在实验目录中选择“信号的偏 置调制与解调实验”,建立实验环境,观察偏置调制与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过调失真。 图4 信号同步调制与解调实验 4.在DRVI地址信息栏中输入WEB版实验指导书的地址,在实验目录中选择“信号载波 频率对调制解调影响实验”,建立实验环境,观察调制与解调过程中的信号重迭失真。

第五章振幅调制与解调

第五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5.1振幅调制的基本概念 一.调制的基本概念 调幅 调频 调相 二.AM 信号分析 1.数学表达式及波形 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假设调制信号是一个单一频率的余弦信号u Ω=U Ωmcos Ωt 。载波u C =U Cm cos ωC t ,载波的角频率Ωc >>Ω。普通调幅波的表示式为 u AM =U m0(1+m a cos Ωt)·cos ωC t (5.1―1) 其中 K 为比例常数,m a 为调幅度。普通调幅波时域波形如5.2所示。由图可见,已调波振幅变化的包络与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相同,这就说明调制信号已被寄载在已调波的幅度上了。调幅度m a 通常都小于1,最大等于1。若m a 大于1,已调波振幅变化的包络就不同于调制信号,这是不允许的。根据式(5.1―1)可以画出形成普通调幅波的框图,如 图5.1所示。 图5.1 普通调幅波形成框图 1M m a m K U m U Ω= ≤ C )

图5.2 载波、调制信号和已调波的波形 (a)载波;(b)调制信号;(c)已调波 2.AM 信号的频谱及带宽 把普通调幅波的表示式展开,可以得到普通调幅波的各个频谱分量。式(5.1―1)的展开式为 上式中包含有三个频率成分,即载波频率ωC 、载波与调制信号的和频ωC +Ω、差频ωC -Ω。调制信号u Ω、载波u C 和已调波u AM 的频谱如图5.3所示。 图5.3 AM 调制的频谱关系 (b ) (c ) (a ) C -C +000cos cos()cos()22 a m a m AM m C C C m U m U u U t t t ωωω=+ +Ω+-Ω0

利用matlab实现信号幅度的调制与解调

第一章 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调制的基本原理 “调制”就是使信号f(t)控制载波的某一个或某些参数(如振幅、频率、相位等),是这些参数按照信号f(t)的规律变化的过程。载波可以是正弦波或脉冲序列。以正弦型信号作载波的调制叫做连续波调制。调制后的载波就载有调制信号所包含的信息,称为已调波。 对于连续波调制,已调信号可以表示为 ())(cos )()t (t ot t A ?ω?+= 它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参数构成。改变三个参数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携带同样的信息。因此连续波的调制可分为调幅、调相、和调频。 调制在通信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线电通信是通过空间辐射方式传输信号的,调制过程可以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容易以电磁波形势辐射的较高范围;此外,调制过程可以将不同的信号通过频谱搬移托付至不同频率的载波上,实现多路复用,不至于互相干扰。 按照被调制信号参数的不同,调制的方式也不同。如果被控制的参数是高频振荡的幅度,则称这种调制方式为幅度调制,简称调幅;如果被控制的参数是高频振荡的频率或相位,则称这种调制方式为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简称调频或调相(调频与调相又统称调角)。 振幅调制是一种实用很广的连续波调制方式。幅度调制的特点是载波的频率始终保持不变,它的振幅却是变化的。其幅度变化曲线与要传递的低频信号是相似的。它的振幅变化曲线称之为包络线,代表了要传递的信息。

第二节解调的基本原理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它的作用是从已调波信号中取出原来的调制信号。调制过程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它将低频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位置。如果要接收端回复信号,就要从已调信号的频谱中,将位于载频的信号频谱再搬回来。 解调分为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是指为了不失真地恢复信号,要求本地载波和接收信号的载波必须保持同频同相。 非相干解调主要指利用包络检波器电路来解调的。包络检波电路实际上是一个输出端并接一个电容的整流电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和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分量,得到与包络线形状相同的音频信号,见图1.2.3 。对于频率调制来说,解调是从它的频率变化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频率解调要比幅度解调复杂,用普通检波电路是无法解调出调制信号的,必须采用频率检波方式。 图1.2.1包络检波器电路及检波过程

幅度调制和解调汇总

数字信号与处理幅度调制和解调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了解几种基本的调制解调原理,掌握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模拟电路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再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验证实现,从而加深理解,建立概念。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调制解调的原理 2. 会用Matlab实现各种不同的幅值调制 3. 会用Matlab实现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 4. 学会通过公式推导以及实验结果分析,验证调制解调前后信号的频谱变化 三、实验内容 1.利用Matlab实现信号的调制,过调制,欠调制等状态 2.用高频正弦信号分别实现对(1)低频周期方波信号,(2)低频正弦信号(3)低频周期三角波信号的调制,观察调制后频率分布状态,实现抑制载波的幅度调制。 3.设计实验,实现含有载波的幅度调制。观察调制和解调的结果,与抑制载波的幅度调制有何不同。 4.设计实验,观察待调制波信号幅度变化对调幅系数的影响。 5.模拟峰值检测(包络检波)电路中的二极管的功能。 6.了解峰值检波(包络检波)的原理,并编程实现。 7.了解同步检波的原理,并编程实现。 四、实验原理 1.幅度调制 用一个信号(称为调制信号)去控制另一个信号(称为载波信号),让后者的某一特征参数如幅值、频率、相位,按前者变化的过程,就叫调制。 调制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载体,便于传输或处理。调制是各种通信系统的重要基础,也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雷达、测量仪等电子设备。在通信系统中为了适应不同的信道情况(如数字信道或模拟信道、单路信道或多路信道等),常常要在发信端对原始信号进行调制,

得到便于信道传输的信号,然后在收信端完成调制的逆过程──解调,还原出原始信号。 用来传送消息的信号叫作载波信号,代表所欲传送消息的信号叫作调制信号,调制后的信号叫作已调信号。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参数,使之随调制信号而变化,就可实现调制。 受调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或脉冲波,所欲传送的消息可以是话音、图像或其他物理量,也可以是数据、电报和编码等信号。前者是模拟信号,后者是数字信号。 调制是一种非线性过程。载波被调制后产生新的频率分量,通常它们分布在载频fC的两边,占有一定的频带,分别叫做上边带和下边带。这些新频率分量与调制信号有关,是携带着消息的有用信号。调制的目的是实现频谱搬移,即把欲传送消息的频谱,变换到载波附近的频带,使消息更便于传输或处理。 调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按调制信号的形式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用模拟信号调制称为模拟调制;用数据或数字信号调制称为数字调制。按被调信号的种类可分为脉冲调制、正弦波调制和强度调制(如对非相干光调制)等。调制的载波分别是脉冲,正弦波和光波等。正弦波调制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三种基本方式,后两者合称为角度调制。此外还有一些变异的调制,如单边带调幅、残留边带调幅等。脉冲调制也可以按类似的方法分类。此外还有复合调制和多重调制等。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幅度调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模拟调制方式。正弦载波幅度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调制,叫做正弦波幅度调制,简称调幅(AM)。它是用低频调制电压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度,如下图所示。调幅的技术和设备比较简单,频谱较窄,但抗干扰性能差,广泛应用于长中短波广播、小型无线电话、电报等电子设备中。 图3-1 低频信号经高频载波信号调制波形图 既然高频载波的幅度随低频调制波而变,所以已调波同样随时间而变。即有 式中m是调幅波的调制系数(调幅度)。

振幅调制与解调_高频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振幅调制与解调 初始条件: 计算机、multisim软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工作量:1周 2、技术要求: (1)学习multisim软件。 (2)设计一个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3)利用multisim软件对该电路进行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设计、模拟和仿真工作。 3、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书。全文用A4纸打印,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 时间安排: ●2014.9.18 下达任务书 ●2014.9.19-9.26 根据要求设计电路,在计算机上仿真,并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2014年9月28日上午,鉴主13楼实验室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1振幅调制原理分析 . (1) 2 AM调制电路 (2) 3 包络检波原理 (2) 4 检波器的失真 (3) 4.1 惰性失真 (3) 4.2 底部切削失真 (3) 5振幅调制的仿真 (4) 6调制信号解调的仿真 (6) 6.1包络检波电路图 (6) 6.2 无失真解调 (6) 6.3 惰性失真 (7) 6.4底部切削失真 (7)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9)

幅度调制与相位调制

幅度/相位调制 过去几十年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硬件水平的发展,数字收发器性价比已远远高于模拟收发器,如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数字调制比模拟调制有更多优点,如高频谱效率,强纠错能力,抗信道失真以及更好的保密性。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目前使用的无线通信系统都是数字系统。 数字调制和解调的目的就是将信息以比特形式(0/1)通过信道从发送机传输到接收机。数字调制方式主要分为两类:1)幅度/相位调制和2)频率调制。两类调制方式分别又成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在优劣势上也各有不同,因此,调制方式的选择最终还需要取决于多方面的最佳权衡。 本文就对幅度/相位调制加以讨论,全文整体思路如下: 1 信号空间分析 在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中已提出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模型以复信号的实部来表示,而在本文中为了便于分析各调制解调技术,我们必须引入信号的几何表示。 数字调制将信号比特映射为几种可能的发送信号之一,因此,接收机需要对各个可能的发送信号做比较,从而找出最接近的作为检测结果。为此我们需要一个度量来反映信号间的距离,即将信号投影到一组基函数上,将信号波形与向量一一对应,这样就可以利用向量空间中的距离概念来比较信号间的距离。 1.1 信号的几何表示 向量空间中各向量可由其基向量表示,而在无线通信中,我们也可把信号用其相应的基函数来表示。本文我们讨论的幅度/相位调制的基函数就是由正弦和余弦函数组成的: 21()()cos (2)c t g t f t φπ= (1) 22()()sin (2)c t g t f t φπ= (2) 其中g (t )是为了保证正交性,即保证 220()cos (2)1T c g t f t dt π=? (3)

基于Matlab的AM振幅调制与解调仿真..

基于Matlab的AM振幅调制与解调仿真 摘要: 本次高频电子电路大作业的设计,我组所选的题目为振幅调制电路(AM)及解调。在本课程设计报告中,首先说明了进行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及要求;阐明了标准振幅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方法,同时也对滤波电路的原理加以说明。接着叙述了利用Matlab软件对振幅调制、解调以及滤波器等所设计编写的程序,并附上了调试后输出的载波信号、调制信号、AM已调信号及滤波前后的解调信号等的波形图和频谱图,另外还附上了滤波器的增益响应和双边带总功率与平均总功率之比。报告的最后,是个人对本次大作业结果的分析、过程反思以及总结。 关键词:振幅调制解调 AM Matlab仿真 Abstract: In The high-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ing job, our group selected the topic as amplitude modulation circuit (AM) and demodulation. In this course design report, first explains the purpos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clarify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standard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d also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s of the filter circuit. Then describes the use of Matlab and other amplitude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and filter design program written, along with the carrier signal debugging output modulation signal, AM modulated and demodulated signal waveform signal before and after filtering, etc. map and spectrum, also attached a total power and average power ratio of the total gain response and bilateral band filter. At the end of the report is to analyze the individual results of this large operation, process reflection and summary. Keywords: amplitude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Matlab simul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