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是在()

A. 1904年

B. 1905

年 C. 1906

年 D. 1907年

2.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京师大学堂的创办②科举制度的废除③《申报》的创办④《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①②

D. ③②④①

3.1900年,有一家上海人在家庆祝他们的孩子考入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请问当时最高学府指的是

()

A. 燕京大学

B. 京师大学

堂 C. 京师同文

馆 D. 太学

4.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

A. 1902年

B. 1903

年 C. 1904

年 D. 1905年

5. 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

术》 C. 《水经

注》 D. 《本草纲目》

6.近代中国铁路的设计或修筑都是外国人控制着,20世纪初有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干线,他是()

A. 严复

B. 詹天

佑 C. 张

謇 D. 李鸿章

7.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 商务印书馆

B. 福州船政学

堂 C. 江南制造总局机械学

堂 D. 京师大学堂

8.严复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科举制度的废

除 C. 辛亥革

命 D. 新文化运动

9.《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今天我们中学生仍然高唱这首战歌有利于( )

①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②唤起我们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

③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④使我们认识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魏源则被称为西学中用第一人,他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经典,成为拿来主义的开山鼻祖。他提出的“长技”是指()

A. 西方的先进技术

B. 西方的政治制度

C. 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D. 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

1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A. 北洋水师学堂

B. 京师大学

堂 C. 福州船政学

堂 D. 两江师范

12.“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但是对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清末统治者尝试着用新的办法培养和选拔人才,下列关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叙述有误的是()

A.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

B. 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C.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D. 李四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

13.“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在评价()

A. 科举制度的废

B.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 京师大学堂的创

D. 《天演论》在中国的出版

14.它没立于戊戌年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建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占代教育与近现代教育的分水岭。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燕京大

学 C. 东吴大

学 D. 哈佛大学

15.下列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②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③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6.《战狼Ⅱ》是吴京执导的动作军事电影。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渔光曲》

C.《马路天使》

D.《歌女红牡丹》

17. 下列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加入世贸组织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②③

18. 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 京师大学堂

B. 经世学

堂 C. 时务学

堂 D. 京师同文馆

二、材料分析题

19.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新式教育逐步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举制的废除,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科举制在哪一朝代被废除?当时人们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

(2)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有何影响?

(3)北京大学的发展是新式教育发展的缩影。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人是谁?你怎样看待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0.阅读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它创立于何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该制度在何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3)该制度何时被废除?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谁?

(4)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多少年?你怎样看待它?

21.洋务运动时期,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在这一时期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戊戌变法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它被保留下来,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但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仍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赶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请回答:

(1)“它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应运而生”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指的是什么?它的创办有什么重要意义?

(3)“它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后来这种状况是怎样改变的?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废除。

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排序。选A【点评】考查对事件时间的掌握。

3.【答案】B

【解析】【分析】1900年的中国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故选B。

【点评】关于京师大学堂,学生还要知道,它是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的,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

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第二子目废科举,新学堂中的内容:“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可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1904年,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废科举的时间、背景和影响。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草纲目》是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 1892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 余。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分析】詹天佑是中国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1904年,主持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

界赢得了荣誉。故选B项。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张铁路的认识。

7.【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1898年底正式开学。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所以此题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大学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废除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一文中深有感触的写道:废止科举“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意思是说: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举动,说到它的重要性,与废除古代的封建陋习制度、开拓土地一般无二。故选B。【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的有关内容。9.【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作为国歌,唱起它可激发起我们战胜敌人的信心,居安思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故A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分析】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及来抵制外国侵略,其中的“长技”是指西方的先进技术。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11.【答案】B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立了京师大学堂,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新式教育。重点识记京师大学堂建立的背景、时期及影响。

12.【答案】D

【解析】【分析】学生要注意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选择不正确的答案。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为了选拔人才,适应形势发展,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故此题错误的是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

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第二子目废科举,新学堂中的内容:“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可知,这句话是严复对科举制度的废除的评价,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废科举,新学堂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废科举的时间、背景和影响。

14.【答案】A

【解析】【分析】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1902年10月14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招生。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点评】考查对京师大学堂的了解

15.【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第一子目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中的内容:“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关于京师大学堂的正确说法,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京师大学堂开办的时间、背景和意义。

1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1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76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答案选A。

18.【答案】A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做为“新政”,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9.【答案】(1)清朝。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

(2)《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3)京师大学堂。蔡元培。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解析】【分析】(1)可科举制度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因此于1905年废除。(2)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校长是蔡元培,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点评】考查新式教育

20.【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校舍,增加学员,录取极严;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举主要的设试内容。

(3)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学考试些普遍兴办学校。

(4)1300多年。科举制有过很多积极方面,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入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明清时的八段取士,钳制了思想,并逐渐走向极端。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废除的过程,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校舍,增加学员,录取极严;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举主要的设试内容。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学考试些普遍兴办学校。科举制度历时1300多年。科举制有过很多积极方面,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入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明清时的八段取士,钳制了思想,并逐渐走向极端。1905年废除。【点评】考查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知识。

21.【答案】(1)新式学堂。

(2)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追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课本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点评】考查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度。

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论文学科】中国近代教育史论文 【论文级别】本科生 【题名】中国近代教育家王力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关键词语】近现代;民办学校; 教育 【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史实,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教育家王力进行考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形成论点,取得研究成果。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夏朝:中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庠、序、校。 商朝:最早的小学。 西周:国学、乡学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大艺小艺 特点: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因为生产力的制约,只有官府才有财力人力制作书籍。Eg:“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辩志……”是《学记》对西周考试制度的描述。 春秋:私学兴起、官学衰微。 战国:私学兴盛。稷下学宫(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学术自由,包容百家,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予他们的政治待遇。诞生了第一个学生行为守则《弟子职》 两汉:官私并行。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 选士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官学有:太学、鸿都门学 太学建立的标志:为五经博士招收弟子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董仲舒的三大建议以及汉武帝的对应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 2、兴太学以养士--------开设太学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察举制制度化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教育内容广博、性质多元。 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等级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隋唐: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弘文馆、崇文馆) 重振儒术、三教并重。 选士制度:科举制(605—1905年) 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与教育更加紧密,对破除门阀等级制度起到积极作用,社会流动更加合理。 宋元:书院盛行。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选士制度:科举制。 书院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特点是学术自由,自由讲学。教育教学于学术研究并重,二者相得益彰。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提倡教学相长,采用师生论辩式的教学模式。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 明清: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 中国古代学校的三种性质类型: 1、官学:夏朝产生,西周开始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2、私学:兴于春秋,盛于战国,从此官私并行。 3、书院:兴于唐朝,正式形成于宋,衰于明清。

最新人教版2020中考历史 中国近代史 侵略与反抗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 B. 中华民国成 立 C. 日本制造屠杀惨 案 D. 蒋家王朝覆灭 2.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 赔款白银4.5亿两 B.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 拆毁大沽炮台 D.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3.《阿古柏伯克传》的作者包罗杰说:“毫无疑义,这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址光辉的成就。文中的历史事件是() A. 林则徐虎门禁烟 B. 曾国藩兴办洋务 C. 太平军抗击列强军队 D. 左宗棠收复新疆 4.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台 湾 C. 创办轮船招商 局 D. 收复新疆 5.“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 英军 B. 八国联 军 C. 英法联 军 D. 美俄联军 6.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台湾割让给日本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百日维新的失败 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联是为哀悼一位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 () A. 林则徐 B. 邓世 昌 C. 关天 培 D. 左宝贵 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A. 英国 B. 俄 国 C. 法 国 D. 美国 9.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不平等条约分析正确的是()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10.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 A. 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 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C. 侵略者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D. 都有利于侵略 者进行经济侵略 11.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史初期,面对西方文化的侵入,最早的有识之士曾提出“睁眼看世界”、“师夷制夷”的主张。“师夷”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意味着发展教育,提高国人的素质。由于那时人们的思想守旧,“师夷”的主张未能得到呼应,中国人以固有的思维和习惯度过了近代初期的20年。 19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动荡,清政府中的改革派开始兴办洋务,中国近代化正式起步。洋务运动是从发展军事工业开始的,但发展新教育也提上日程———这是个良好的开端。1862年,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诞生,它被视为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当时顽固势力对此表示不满和反对,但洋务派顶着压力把教育改革继续向前推进,先后创办了外语学堂、船政学堂、矿务学堂、机械学堂、电报学堂、武备学堂等新式学校,还向国外派遣了留学生,使近代教育第一次出现较大发展,培养了一些人才,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社会风气。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端。近代新教育的发展对此有促进作用。 近代教育第二次较大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表达了发展教育、民族自强、与列强抗争的强烈愿望。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封建官员有张之洞、盛宣怀、李端、陈宝箴、袁世凯,其他人士有张元济、汪康年等。由于维新派的共识,近代教育又出现较大发展:1895年,王文韶、盛宣怀在天津创办西学学堂,这是近代官办的第一所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大事件。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1898年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可惜戊戌变法在顽固派的反对下夭折了,几乎所有的新政都被废止。然而,京师大学堂却例外被保留。 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正视现实,加大各方面改革的力度,其中也包括教育改革。此后几年中,除京师大学堂重新正式开办外,许多省相继建立了大学堂,这是中国开办大学最多、最快的时期。此外还有几件很有影响的举措:1902年,清政府制定《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制定并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制定国家教育体系。1905年9月,在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联名奏请下,清政府终于下令废除科举制,产生了积极影响。1905年12月,清政府中央设立学部,作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同时各省设提学使司,各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以便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协调与管理。清政府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与其政治上“筹备立宪”的改革同时进行的,这也可以说是清王朝“最后的改革”。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寿终正寝。但客观地说,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然而以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却玩弄阴谋窃取了革命的成果,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专制的局面。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新文化运动作为广泛的、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一点,人们更加坚定了对教育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重要使命,张伯苓、陈嘉庚创办了多所名校,蔡元培将民主和科学精神植入北大,陶行知积极探索发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除此之外,政治集团的领导人也特别注重发展教育。1924年,国共合作,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为了培养革命人才,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从上述近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到:教育的发展进步始终与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相关联,并为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作用。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的素质,这就为中国走向近代化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迁。不仅如此,人的素质的提高也直接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过去列强

(河北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阶段测试卷01中国近代史试题

阶段测试卷(一) 中国近代史 (限时45分钟,共4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总分45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一二总分总分人核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1—9题,每题2分;10—11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趋势导致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列强( ) 年代英国输华货物总值 1837年—1839年年均不足100万英镑 1845年约239万英镑 1846年约179万英镑 1854年约100万英镑 A.发动了鸦片战争 B.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清朝皇帝发出“台湾无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3. 下面的委任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已经成立

B.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正式建立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D.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4.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根除了社会陋习 C.废除了封建制度 D.推动了思想解放 5.1923年2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方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所进行的努力有 ( )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6. 它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材料评论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 7.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不可能领导中 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0世纪初,先后建立起来的不同性质的政党都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正确的纲领 B.实现国内和平,发展经济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 D.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8. 中央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在1934年10月中旬时共有86 000余人,到12月1日已锐减到3万人, 原因是( )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 中国近代史(无答案)

中国近代史 1.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学习中国近代史,你认为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最正确的表述应是() A. 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性 B. 社会主义社会 C. 封建社会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 丰岛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4. 王兵在参加电视台“超级小英雄”栏目中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王兵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你是观众中的一员,你会选择()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5.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 A. 钓鱼岛 B. 香港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6. 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是() A. 天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洋务运动 D. 维新变法运动 7. 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④①② 8. 清朝因其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之国”。下列国家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前后,蚕食这片“枫叶”最多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9.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劫掠鼠首、兔首铜尊等大量珍贵文物发生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0. 下列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1.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A. .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朽 B. 没有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C. 没有区别侵略和近代文明 D. 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 12. “天京变乱”的直接原因() A. 尖锐深刻的阶级矛盾 B. 领导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 C. 清朝政府的挑拨离间 D. 政权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 13.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创立拜上帝教 B. 金田起义 C. 永安建制 D. 定都天京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法国 B. 英国美国 C. 英国俄国 D. 俄国日本 15. 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 《望厦条约》《虎门条约》 B. 《黄埔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C.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D. 《望厦条约》《北京条约》 16. 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7.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 两次战争的目的、性质相同 B.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18. 通常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B. 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C. 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D.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19.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中国赔款2100万元 C. 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D. 领事裁判权 20. 玻利瓦尔、林肯和左宗棠都具有的共性() A. 领导独立战争 B. 抗击殖民侵略 C. 维护国家统 一 D. 赢得后人尊敬 21. 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下列侵华战争有英国参加的有() ①鸦片战争

(完整word版)初三中考中国近代史测试题

初三中考中国近代史测试题 学号姓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 A.香港岛 B.辽东半岛 C.台湾岛D.澎湖列岛 2、“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 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 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5、《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渡江战役 7、“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一段童谣。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8、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下图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自主学习单局部,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是() A. 魏 源 B. 张之洞 C. 严 复 D. 张謇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 北京大学 B. 清会大 学 C. 复旦大 学 D. 京师大学堂 3.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 《申报》 B. 《万国公 报》 C. 《民 报》 D. 《新青年》杂志 4.阅读下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 展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 业 D.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A. 李大钊——江南制造总 局 B. 孙中山——指挥武昌起义 C. 严复——发起公车上 书 D.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6.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 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 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7.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 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 《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 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8.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 )

(完整word版)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12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共同内容有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2.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 A 、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 、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 C 、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 D 、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西化”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湖北织布局 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6.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国

中国近代教育史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如果说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是独立形成与发展的,那么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则是中西教育结合的产物。 时间划分: 近代时期: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高等教育——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 现代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今 近代时期 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 1、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为标志,直至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共创办类似这样的高等学堂近30余所。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这一时期的新式教育机构无一定体系,大都带有鲜明的母体胎记,反映了新式学堂、新式教育处于草创时期的特色。 重要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他们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伴随的重大事件:洋务派洋务运动 2、1895年创办的天津西学堂(1903年改为北洋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设立,成为第一所正式以“大学”为称谓的高等学府。20世纪初,官办大学进一步发展,到辛亥革命的1911年统计,清末高等学校,除官办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外,还有各省设立的高等学堂27所,此外,还设立了一批专门学堂,这批学堂的举办,可视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声。这一时期改造书院,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和专门各级各类学堂,废科举、兴学校、学西学已深入人心。 3、20世纪初(1902——1903年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癸卯学制》。壬寅癸(gui)卯学制作为中国近代一个较为完备的学制,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1905年科举制正式被废除。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以日为师”的氛围。 重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伴随的重大事件:维新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小结:从洋务高等学堂的创办到京师大学堂的诞生,从癸卯学制的颁布到废科举、立学部,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在西方高等教育的冲击之下,开始被迫纳入西方的现代高等教育某些制度和形式,开始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但由于封建思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关于本课程的几点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学习和总结我国的教育历史,了解中国教育的昨天和前天,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教育的今天。 学习中国教育史,了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源流,将有助于树立唯物辩证的教育发展观,扩大教育知识眼界,激励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批判教育历史上封建专制落后黑暗的一面,发扬民

主科学进步光辉的一面,也将增强中华中族的自尊心,鼓舞人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 2、学习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中国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明确不同阶段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表现及特点。 (2)明确掌握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著作、他们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习历史上杰出教育家热爱教育、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精神。 (4)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 导论:关于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是什么?这个问题

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要回答“中国教育史”是什么,须先从“历史是什么”说起。 在西方, “历史”一词源于希腊文,最初的含义是询问调查,后引申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中国古代无“历史”一词,汉语“历史”这个名词出现在中国近代。中国古代称历史为“史”,甲骨文、金文中的“史”,原意指史官。许慎《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清人吴大徵说:“史,记事者也,象手执简形。”以后引申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记述,如《十七史》、《二十四史》……等等。耐人寻味的是,中西文字中“历史”一词在源头上含义相同,即都指记事者及其记事活动与结果。这一本义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历史”一词的理解。 由于历史与史官的联系,因此人们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化起步》课件的教学设计思路 洛宁县陈吴乡初级中学:张建刚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鸦片战争及签订的丧权辱国《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知从此一系列开化人物和仁人志士为了自强求富、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为了民主共和而不懈探索的艰难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本节复习课精选的历史知识,均集中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起步历程的重要史实。通过罗列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探索近代化而演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继而予以客观评价。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主要包含:①洋务运动及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②维新变法,③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等。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学习“经济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紧紧围绕这三个阶段在“曲折探索艰难前进”的大背景下去逐一分析具体代表事件及其作用,从复习课的定位出发,一部分基础性知识通过参照复习资料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去完成,因此,课件中没有专门介绍相关人物(主要包括:曾国藩等一批封建地主阶级,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资产阶级改良派,孙中山等一批资产阶级民主派,陈独秀、李大钊等高扬“民主”和“科学”大旗的进步分子),该方面学习任务主要是由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同样,课件中也没有刻意单独介绍相应事件,而是把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三者之间的联系等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方式用给定的表格模式逐一完善并一一展示。 课件重点放在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曲折探索、艰难前进”这一字面上。打个比方“中国好比停在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猝不及防”的列强的炮火下一点点“受伤”,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下沉,此时,一些“精明的船工”迫于危机开始“修补”,然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半封建”决定了清政府封建剥削制度的依然腐朽落后,“半殖民地”决定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都受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奴役,双重劣势下的开启民智与进步探索是可想而知的。但提醒学生注意,正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一样,中国近代化起步也是一个渐进的历程,虽然探索过程曲折艰难,但艰难曲折中依旧是不断前进的,所以,逐一各自理解并比较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质、影响、启示等)则显得尤为重要,它才真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附:配合课件的其它辅助教学资源涉及方面还包括 1.“课标”内容标准。 2.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3.教学挂图和《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的内容。 4.教师提供的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相关资料。

2020中考:如何有效复习中国近代史(干货满满)

2020中考:如何有效复习中国近代史 一、树立课标意识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想做好复习工作,教师做到“熟”字当头,才能为复习打好基础。 熟悉课程标准。哪些不考,哪些考查,哪些是中考的重点、难点、能够做到全盘掌握。 熟悉考点。对考纲的中考的知识点要熟记于胸,能够随手拈来。 课标示范: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多法并举 1.时间轴法 2011版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以时间为点,将历史事件附着在每个时间点上,然后通过时间的时序性,将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不仅清晰,而且有利于学习和教学,这样把历史的学习教学变成电影似的不仅可以系统化历史知识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浙江中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屈辱史: (1)年,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社会。 (2)年,发动战争,中国战败,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3)年,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陷入了社会的深渊。 年,发动事变,开始。 (1)鸦片战争中,血战虎门; (2)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 (3)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4)1898等阶级派发动运动,这是一场资 (5)1911年,等阶级派发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牢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近代化,向西方学习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主要特点: 由到再到,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4、在经济领域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 在政治领域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是。

回首近代化历程,我们的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 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教训)(我们的感受):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千万不要丧失警惕。民族团结就是力量,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就能战胜强敌。发展是硬道理,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日军侵华史实的做法,我们青少年应:揭露日军侵华的罪行;批驳他们歪曲历史的荒谬言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 红军长征 1、(1)20XX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 (2)回顾长征: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主要大事。 (3)说说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克服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4)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5)长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6)发扬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持和鼓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途中,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重走长征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组织招募志愿者参加“我的长征”活动。他们预计用一年时间徒步重走长征路,亲自采访长征相关人群,亲眼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

中国近代教育史复习要点

清末教育衰败表现:1科举制度腐败;2官学名存实亡,私学教育也空疏腐化;3实行思想钳制,大兴文字狱。 教会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一、1840年--1860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开放港口。程度相当于小学,学生大多为贫家子弟,免费上学。代表性学校: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外国人在华设置的最早的女学,实际上也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1896年,国人创办女校)。1853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在福州创办男童寄宿学塾。二、在创办小学的基础上,开始创办教会中学,1860--1875年。这一时期,学校数量增加,学生人数增加。代表性学校:1866年法国天主教在天津创办究真中学;1864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在山东创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三、1875——1900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大学,代表有:东吴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等。 典型教会学校(山东登州文会馆)美国人狄考文于1864年在山东登州创办的,开始叫蒙养学堂,相当于小学程度。1873年,增加设立正斋,其程度相当于中学,此时学校变成小学、中学两级学校。1917年,迁往济南,升格为齐鲁大学。该校创办的早,而且延续时间长,是从小学发展到大学的学校,也是中国最早开设心理课程的学校。课程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宗教,也是核心课;(2)技术内容;(3)西方社会教育内容。 教育组织(了解) 庚款兴学1908年,美国通知清政府可以庚子赔款之半“还赠”中国,1909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外交部商定,用它所退还的庚款作为作为派遣中国赴美留学生之用。规定自拨还赔款之年起,最初四年每年派遣一百名学生赴美留学,自第五年起每年至少续派五十名学生。1911年,在北京设立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美国"庚款兴学"目的并不是要发展中国教育,而是培养效忠于美国的“中国领袖”,以便于“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在知识与精神方面支配中国的形式。在美国之后,其他国家也学着照此办理,自动“退还”部分庚款,开办学校,进行精神侵略,培养在华代理人。1950年,政务院(国务院前身)发布《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构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开始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并将其全部收回自办,把100余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最后的、彻底的、永远的、全部的加以结束。 教会学校教育内容:1宗教内容,也是核心内容2技术内容3西方社

2018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中考重点笔记

2018中国近代史中考历史重点 知识笔记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 背景: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 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开辟市场). 鸦片输入的危害: 伤害身体、白银大量外流、政治 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虎门 销烟。(民族英雄) 禁烟措施:缉拿烟贩、交出鸦片、保证以后不再走私 鸦片、允许和外商有正当贸易。 虎门销烟的意义: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决 心和勇气,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 商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结果: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战败原因:清朝的腐朽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 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 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沿海) (4 )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关税主权丧失)(最能体现其根本目的)《南京条约》的哪项内 容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 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严重危害了 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3)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变化). 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 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武器先进; 清政府政治腐败,武器落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 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魏源《海国图志》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2)“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向外国学习。 制夷:抵抗外国侵略,使中国富强。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义:开启向西方学 习的先河,对洋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背诵过关时间:组长签字: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1856——1860年 3、结果: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 明园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3、为什么说地二次鸦片战争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 续和扩大。 继续:(1)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 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1)侵略的国家:从英国变为英法联军 (2)侵略的时间:从2年扩大到(4年) (3)开放的通商口岸:南方沿海变为东南沿海并 深入内地) (4)签订的条约:英、法、美3个条约变为(英、法、美、俄共7个条约) 背诵过关时间:组长签字: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列强侵略中国,打开中国 市场,倾销商品,导致家庭手工业破产,农民失去谋 生手段。2.清政府为了支付军费和赔款,加收赋税, 加剧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3.自然灾害,广西发 生饥荒。 农民阶级同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是根本原因。洪秀全在1843建立“拜上帝教”,目的是推翻清朝 统治。 1851年,金田村起义;永安建制领袖:洪秀全 杨秀清。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 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与清朝对峙。同时为 巩固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在进攻上海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 队头目华尔。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太平天 国运动失败。 失败原因:主观上:1.农民阶级拥有自身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 知道,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2.战略失误:偏师北伐 客观上:遭到了封建政权和国外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背诵过关时间:组长签字: 第4课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6)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 最大的军事工业)②创办新式学堂③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⑤ 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7)结果:甲午战争(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 ...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9)评价:消极: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 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