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复习资料全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复习资料全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复习资料全
高考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复习资料全

一:梭伦改革(西方古代)

背景:★①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对立(根本原因)

②解决危机的尝试Ⅰ基伦暴动Ⅱ《德拉古法典》的颁布

③萨拉米危机(直接原因)

德拉古法典颁布的意义:(积极意义 )德拉古法典是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它对于抑制贵族专权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法律成文化公开化,对于雅典政治走向民主有重要意义.

(消极影响 )法典基本上是站在贵族的立场上,用严厉的法律来维护贵族的利益,因此不能保护平民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化解压减社会的重重矛盾。

的目:★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直接目的)

发展奴隶制经济(根本目的)

性质:雅典统治阶级内部的调整。

影响:㈠对雅典,①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物质基础:梭伦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度,确保了雅典公民在经济上的独立,采取措施发展工商业。

政治基础: 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明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制度保证: 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保证提供了制度保证。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㈡对世界,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特点:具有中庸性和革命性

中庸性:梭伦既不主张对平民无限制的剥削,也不主张剥夺彻底剥夺贵族的遗产。革命性:体现在土地问题上。

内容,㈠颁布解负令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禁止以土地作的债务抵押(最具有革命性)

它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㈡采取措施发展工商业。

②规定父母必须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手艺

②鼓励外邦手工业者迁居雅典

③制定措施,鼓励进口谷物,出口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同时限制谷物的出口。

他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得到增强,多元化的政治格局进一步稳固。

㈢采取措施提高平民的地位。

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富豪级,骑士级,双牛级,日拥级。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出任的官职越高,第一,二等级能担任执政官等高等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这一措施保护了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②创立了400人会议,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第四等级,没有资格当选。

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但改革没有打破血缘的关系。

③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陪审法庭使公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力。

高中历史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颁布“解负令”是梭伦采取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措施,这一法令 ( )。 A.满足了平民的所有要求 B.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 C.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D.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实力 解析A项错在“所有”上;B项是梭伦政治改革的结果,与“解负令”没 有直接的关系;“解负令”解决的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与工商业奴隶主 无关,因此D项也不正确。根据“解负令”,债务奴隶制被取消,这就保护 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答案 C 2.某位雅典公民因欠债而被债主卖往外邦并沦为奴隶,梭伦改革后,他不仅回到了雅典,而且获得了人身自由。其获得自由的方式最有可能是通过( )。 A.所属家族出资赎回B.所属部落出资赎回 C.由城邦出资赎回D.由原债主出资赎回 解析根据梭伦立法,因为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一律由城邦拨 款赎回。

答案 C 3.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有一块古雅典公共帐目碑,它上面刻录有管理 雅典卫城祭祀活动的十名司库官组织节庆所支出的款项。根据梭伦 的立法,有权担任司库官职的是( )。 ①第一等级②第二等级③第三等级④第四等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财产等级制度,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可 担任除司 库以外的一切官职。因此,只有第一等级才能担任司库官职。 答案 A 4.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 )。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 度”“失败”等关键词语。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 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答案 B 5.雅典执政官梭伦非常重视发挥公民大会的作用。下列有关梭伦执政时期雅典公民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是城邦的最高司法机关 C.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D.能决定战争等国家大事 解析在梭伦执政时期,城邦的最高司法机关是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 B 6.梭伦通过改革而确定的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 )。 A.公民大会B.“四百人会议” C.公民陪审法庭D.贵族长老会议 解析“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是为公民大会拟订 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1.(2019·永州一模)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两税米2 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 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年),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年),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可知明朝土地兼并严重;据材料“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可知封建剥削加剧;据材料“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可知明朝财政危机加重;“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可知官员冗腐现象严重。第二小问,据材料“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可知他裁汰冗官,提拔人才;据材料“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可知制定考成法,对官员进行考核。第(2)问,据材料“‘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可知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剥削加剧;严重的财政危机;官员冗腐现象严重。措施:裁汰冗官;提拔人才;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2)作用: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

历史选修1梭伦改革

第二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改革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解负令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方法、标准、权利与义务,以及梭伦改革在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措施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分析解负令颁布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内容,从多角度认识,解释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表格观察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 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再现梭伦改革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改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

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联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2,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课时间:2011-2-22 教学方法: 采用开放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中心观,注重师生的交往,树立师生互动的平等观,构建传统经验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

课堂小结与练习: 1、梭伦改革措施有(“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 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它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作业布置: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相伴而生。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后,为化解社会矛盾进行了改革。说说梭伦改革怎样为雅典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板书设计: 一,改革背景: 1:贵族(平原派)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山地派)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工商业奴隶主(海岸派)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要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07,宁夏)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2007,广东)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3.(2000,北京春季)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4.(2005,天津)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5.(2007,上海)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6.(2003,全国)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7.(2005,上海)北周鲜卑大臣豆卢?拮栽钙?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8.(2006,上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9.(2004,上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改革题目训练题含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古代改革题目训练(内容影响类) 1.材料:“管仲相齐,以“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为指导思想...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 子各管五个乡,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 军令。战时组成军队, 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 人带领,闲时务农,战时出征,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 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摘编自卢泰然《管仲治理齐国的道和术》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改革的历史影响。(9 分) 2.材料: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 445 年一前 396 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 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

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 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 分) 3.材料:霍光的重要历史功绩是废去昌邑王,确定(汉)宣帝继位。这是保证西汉社会继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宣帝地节 二年(公元前 68 年),霍光卒。宣帝始亲政事,“励精为治”, 号为“中兴”君王。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 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宣帝于本始元年 至神爵四年(公元前 73~前 58 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材。又 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田赋、减低盐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 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被称为“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宣帝“励精为治”的变革举措。(8 分)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汉宣帝变革举措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7分)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⒈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之路。 4.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一)梭伦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质量检测(一)梭伦改革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右图是顾銮斋教授所著《如歌岁月》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 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 观条件是( ) A.大河流域 B.延绵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亚非文明影响 解析:选C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这里的“双方”指( ) A.奴隶和奴隶主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C.平民和贵族 D.改革派和保守派 解析:选C 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梭伦本人是“改革派”,故D项错误。 3.梭伦改革中,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判死刑的部分,还制订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这些改革措施( ) A.具有一些人文主义色彩 B.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 C.援引罗马自然法的精神 D.体现梭伦改革中庸主张 解析:选 A 材料中关键信息“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体现了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4.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其中,“稳定了

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推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解析:选A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公民的基础,与材料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相符,故A项正确。 5.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解析:选B 由“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分析: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氏族贵族的血缘纽带和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6.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 A.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 B.引导公民切实关心国事 C.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解析:选 B “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意味着每个公民都应当参与政治活动,故本题选B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7.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B.梭伦以法律来保障所有人利益 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 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 解析:选D 梭伦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2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 3 –

商鞅变法 4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认为地禁锢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他将居于主导地位 - 5 –

人教版选修一:梭伦改革

人教版选修一:梭伦改革 1、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2、“海岸派”和“山地派”的共同的政治目标是 A.反对债务奴隶制 B、削弱长老会议的权力 C、反对贵族专权 D、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3、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4、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5、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债务奴隶 6、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 7、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国家形成雏形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大约在“荷马时代”B.部落逐渐统一 C.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D.氏族成员包括贵族和平民 8、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正确的是①占据首席执政官的地位 ②执政官一直是终身任职③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形同虚设④贵族把持了最高决策机关长老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9、下列对工商业奴隶主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工商业奴隶主出现于8世纪以后②经常使用奴隶劳动③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④靠放高利贷、收地租和奴役债务奴隶来牟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 10、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1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12、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 13、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划分公民等级 14、在梭伦的宪法中,最具有民主特色的是:①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②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③向陪审法院申诉的权利④500人会议的设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 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完整版)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类 ①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①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②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③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②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③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成功的改革: 外: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专项训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专项训练 改革史这一块的知识是一块在高考中比较容易考核到的内容,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真题专项训练,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重大改革:王莽改革 1.(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依据材“社会矛盾加剧”等信息分析归纳。第(2)题,从材料中的“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等分析改革的弊端说明原因。 【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历史重大改革:秦朝、汉朝、唐朝的币制改革 1.2015年全国卷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场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一下的重量单位,伺候历

选修1梭伦改革测试题

选修1梭伦改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9分) 1.梭伦改革的目的是 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 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 2.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 A?山地派与平原派B.奴隶主和平民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D?海岸派和平原派 3?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半抑制你们贪婪的心他压制它, 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 4.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婆來自干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 B.②③ C.①(§)D、①<3) 5.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 B.城邦独立自主,賦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 C.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D ?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 6.梭伦十选为执政官的主要条件是 A?萨拉米斯岛之战的胜利树立了崇高威望B. “疯诗人爭件”引起了人们的注总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D.梭伦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7.梭伦王在十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占老的地方, 竞至陷干绝境”。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丄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8?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①债务问题②土地问题③就业问題④海外市场9?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書「这表明梭伦改革 A. (D? B.③④ C. ?

2020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 (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

(三)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变法成功的原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一)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 (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人教版选修一梭伦改革教案

编者的话 什么是改革? 改革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改革的共性特征:普遍性、艰巨性、多样性 改革的基本内容:背景、措施、结果、影响。 学习改革的意义(目标):了解改革的背景和进程 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习改革家的意志,增强历史责任感 梭伦改革 单元引言:概述了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1雅典城邦的兴起(梭伦改革的背景) 内容标准: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导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改革的必要性政治危机) 1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分期 BC20C---BC12C爱琴文明时代(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BC11C---BC9C荷马时代 BC9---BC8C城邦国家形成 BC338城邦衰落(被马其顿征服) 2 雅典的地理状况: (1)位置 (2)物产 (3)地形

3 城邦国家的形成 (1)时间 (2)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3)社会成员(阶级结构)贵族、平民 4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原因:贵族①政治专权:占据把持架空 ②经济掠夺:债务奴隶制 (2)爆发:BC632雅典平民武装暴动 (3)结果:镇压调整尖锐 认识: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二工商业发展(政治改革的经济基础和根本动力)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表现:农业 手工业 商业 3影响(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级 (3)工商业奴隶主产生了分享政权的要求 规律认识:经济发展是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经济——阶级——要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 ★专题知识要点 本专题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虽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等。 ★基本知识梳理 ◆梭伦改革 背景 (1)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实行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2)至公元前7世纪末,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贵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3)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内容 (1)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2)政治:改变了贵族政体的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3)国家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特点:改革带有“折中”色彩,改革中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 评价: ①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梭伦被称之为“第一位平民领袖”。 ②改革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③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④以财产多少确定政治权利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未完全转移到雅典人民手中。 ◆商鞅变法 背景 (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功立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什伍组织。 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制定秦律,严格刑罚。 思想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特点: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实现了富国强兵,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消极作用:轻罪重罚,轻视了教化,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结果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失败原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商鞅实行的酷刑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成功原因: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使新法得以顺利进行。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严重。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梭伦改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 A、山地派与平原派 B、奴隶主和平民 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 D、海岸派和平原派 2.梭伦说:“许多坏人是有钱人,许多好人是贫穷的,但是我们决不舍弃我们的正直贤德而去换取财富;因为正直贤德是稳固的,至于金钱是在人们之间川流不息的。”由此可知,梭伦A.同情保护弱势群体 B.鼓励人们追求财富 C.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D.重视社会道德建设3.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 ) 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4.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愿望……”上述引文中省略的“他们的愿望”应包括 ①重新分配土地②为担任公职的人发放津贴 ③将旧贵族流放到国外④实现公民权利的真正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 A.掌握栽种葡萄的技术 B.经商致富,购买房产 C.在雅典购买土地 D.掌握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 7.梭伦改革规定,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