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关于误差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 采用比较精确的仪器可以减少误差

C. 要不产生误差,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 误差就是错误

2. 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 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的

D. 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3.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A. 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B. 太阳还地平线上,人们便能看见它

C. 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D. 日食和月食现象

4.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若V甲=V乙,则m甲

D. 若m甲=m乙,则V甲>V乙

5. 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则可知()

A.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

B.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

C.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

D.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

B. 水中山的倒影

C. 屏幕上的手影

D. 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

7. 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射现象中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而折射现象中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

B. 反射过程中光速不变,而折射后光速减小

C. 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D. 如果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光的折射

8. 下列哪一项不是超声波的应用()

A. 用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 用来观察人体内的疾病

C. 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

D. 将其录制成唱片

9. 小李坐竹筏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竹筏为参照物,小李是运动的

B. 以河水为参照物,小李是静止的

C. 以河岸为参照物,竹筏是静止的

D. 以上都不对

10.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面两秒的速度是()

A. 10m/s

B. 7.5m /s

C. 5m/s

D. 40m/s

11.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A.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12.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和”你”成双

B. “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C. “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D. “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13. 一大石块的密度为2.7×10 3千克/米3,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为()

A. 0.9×10 3千克/米3

B.2.7×103千克/米3

C. 8.1×103千克/米3D以上都不对14. 小华学了声现象的知识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为20赫兹到2万赫兹1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阐述,不正确的是____ 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C. “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中考期间,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对需要休息的考生来说也是噪声二、填空题

16. 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和_______,所反映共性是______________.17. 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

(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

18. 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________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处,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偏________。

19. 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不同.

20. 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_____m。

21.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h。

22. 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色.

23. 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______

24. 如图所示,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法线,______是入射角,

______是反射角。

三、识图作图题

25. 如图所示,光从水里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26. 画出图中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27.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28. 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清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四、实验与探究

29.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 g、50 g、20 g、10 g、5 g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 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 g、50 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 g砝码,试加上其他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2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______。

30. 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用斜面和小车来测量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之外,要完成实验,还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

(2)同学们发现,斜面与水平桌面的角度越小,实验中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这是因为______;

(3)小车在斜面上某段滑过斜面时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滑过的路程约为______;若小车滑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31. 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 如图A改变______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______;第二步: 如图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______光线,实验结论是: 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32. 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

(1)体积多大?

(2)质量是多少?

33. 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写出计算过程)

34. 一列火车长200m,它在2h内跑了144km的路程,求

(1)火车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若火车仍以此速度通过1.2km的大桥,则整列火车通过大桥需多长时间?

35. 狐狸在草地上以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野猪在狐狸后方110m处以20m/s的速度贴着地面追击狐狸,如图所示。问狐狸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关于误差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 采用比较精确的仪器可以减少误差

C. 要不产生误差,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 误差就是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AC.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实验中产生的错误造成的,也不是在在测量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的,而是不可避免的,故A、C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

D.误差是指被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距,错误是指不对的,与正确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2. 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 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的

D. 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糕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于他的熔点、沸点很低,所以它很容易升华,而升华即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为吸收大量的热,以维持升华;这样干冰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A. 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B. 太阳还在地平线上,人们便能看见它

C. 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D. 日食和月食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光,故A符合题意;

B.太阳还在地平线上人们便能看见它,是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若V甲=V乙,则m甲

D. 若m甲=m乙,则V甲>V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知,当V甲=V乙时,m甲>m乙;当m甲=m乙时,V甲

V

得,ρ甲>ρ乙。

故选B。

5. 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则可知()

A.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

B.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

C.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

D.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题意可知: 4个甲球和5个乙球的质量相等,则4m甲=5m乙即

m甲∶m乙=5∶4

∵=m V

甲球和乙球的体积相等,

∴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5∶4

故选C。

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

B. 水中山的倒影

C. 屏幕上的手影

D. 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C

【解析】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形象;

B. 水中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

C. 屏幕上的手影,是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 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

联系实际,多总结.

7. 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射现象中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而折射现象中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

B. 反射过程中光速不变,而折射后光速减小

C. 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D. 如果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光的折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射现象中是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发生的反射现象,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是光从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故A正确;

B.反射是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光速不变;折射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光速变大或减小;故B错误;C.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当光线斜射向物质的界面时,发生光的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C 错误;

D.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光线都是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 A。

8. 下列哪一项不是超声波的应用()

A. 用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 用来观察人体内的疾病

C. 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

D. 将其录制成唱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医院里利用超声波能量高的特点,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A不符合题意;

B.医院里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特点,观察人体内的疾病,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洗钟表内的精密零件一般用的是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超过了人的听觉上限,不能将其录制成唱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小李坐竹筏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竹筏为参照物,小李是运动的

B. 以河水为参照物,小李是静止的

C. 以河岸为参照物,竹筏是静止的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详解】A .以竹筏为参照物,小李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A 错误;

BD .小李坐竹筏顺流而下,竹筏和水的速度相同,以河水为参照物,小李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B 正确,D 错误;

C .以河岸为参照物,竹筏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C 错误。

故选B 。

10.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它前面两秒的速度是( )

A. 10m/s

B. 7.5m /s

C. 5m/s

D. 4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通过的路程s =20m ,所用的时间t =4s ,物体的速度 20m =5m /s 4s

s v t == 因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前两秒的速度也是5m/s 。

故选C 。

11.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 判断

A.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故选C.

12.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和”你”成双

B. “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C. “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D. “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答案】B

【详解】”/在湖面/成双/”,是平面镜成像,”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为答案。故选B 。

13. 一大石块的密度为2.7×10 3千克/米3,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为( )

A. 0.9×

10 3千克/米3 B. 2.7×

103千克/米3 C. 8.1×

103千克/米3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详解】密度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所以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不变,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14. 小华学了声现象的

知识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为20赫兹到2万赫兹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声音向外传播时,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340m/s ,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人耳可感知的听觉范围20赫兹到20000赫兹,就是人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阐述,不正确的是____

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

C. “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中考期间,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对需要休息的考生来说也是噪声

【答案】C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6. 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和_______,所反映共性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凝固(2). 熔化(3).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1]”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是水的凝固过程,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凝固过程.

[2]”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

[3]水凝固和冰熔化共同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17. 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

(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

【答案】(1). 凝固(2). 液化(3). 升华(4). 熔化

【解析】

【详解】(1)[1]用蜡水浇铸模型,固态变成液态,属于凝固;

(2)[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

(3)[3]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钨丝在高温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

(4)[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

18. 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橡皮的质量是________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处,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偏________。

【答案】(1). 左(2). 33.2 (3). 大

【解析】

【详解】[1][2]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的示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

20g+10g+3.2g=33.2g

[3]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忘记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相当于零刻度改变了位置,零刻度右移到一定值,用它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点睛】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哪一侧,说明哪一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读取天平数值时,要先将砝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游码的示数;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相当于在左盘中已经多加了一个小物体。

19. 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不同.

【答案】(1). 蚊子(2). 水牛(3). 音色

【解析】

【详解】[1][2][3]蚊子的叫声音调高,水牛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音色不同。

20. 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_____m。

【答案】(1). 反射(2). 3 (3). 4

【解析】

【详解】[1][2][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3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4m。

21.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在

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h 。

【答案】 (1). 车(或座椅或司机…) (2). 0.2

【解析】

【详解】[1]由于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所以一定选择一个和乘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即车或座椅或司机。

[2]如图标志牌表示: 此处距西大桥8km ,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所以由s v t =

可得从标志牌到泸州最快需要的时间是 8km 0.2h 40km/h

s t v === 22. 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色.

【答案】 (1). 绿 (2). 黑

【解析】

【分析】

白色反射所有颜色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光,其他颜色只反射与其相同颜色的光.

【详解】[1][2]白色上衣可反射所有颜色光,红裙子只反射红光,则当用绿光照射时,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绿色,裙子由于不反射绿光而成黑色.

23. 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______

【答案】9: 30

【解析】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实际的时刻是9: 30。

24. 如图所示,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法线,______是入射角,______是反射角。

【答案】 (1). OB (2). ON (3). ∠2 (4). ∠3

【解析】

【详解】[1]从平面镜反射出来的光线叫反射光线,图中OB是反射光线。

[2]过O点与平面镜垂直的线,是法线,法线用虚线表示。图中ON是法线。

[3]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图中∠2是入射角。

[4]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图中∠3是反射角。

三、识图作图题

25. 如图所示,光从水里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答案】

【解析】

【详解】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在光的折射中,空气中的角最大,且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发线两侧。如下图:

26. 画出图中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首先根据像与物体对称作出S的像S’,如图,再连接S’P,交点平面镜于O点,则OP为反射光线,连接SO为入射光线,如图:

【点睛】此类作图依据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果根据反射定律是不能一下找准正好经过A点的反射光线的;而平面镜成像时,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物体的像,所以找出物体的像后,连接像点到P 点,则OP一定为其中一条反射光线。

27.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答案】

【解析】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成的像是虚像.【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8. 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清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入射点画垂直于镜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位置,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四、实验与探究

29.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 g、50 g、20 g、10 g、5 g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 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 g、50 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 g砝码,试加上其他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2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______。

【答案】(1). 游码(2). 平衡螺母(3). BAC (4). 50 (5). 在称量过程中调节了平衡螺母;【解析】

【详解】(1)[1][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调到称量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3]称量液体的质量时,应当先测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测出剩余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

(3)[4]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指针右偏,说明加入50g的砝码质量太大,这时应当换上质量稍小一点的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4)[5]在测量过程中,如果调节平衡螺母,就相当于改变了天平的平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0. 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用斜面和小车来测量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之外,要完成实验,还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

(2)同学们发现,斜面与水平桌面的角度越小,实验中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这是因为______;

(3)小车在斜面上某段滑过斜面时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滑过的路程约为______;若小车滑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答案】(1).

s v

t

=(2). 秒表(3). 斜面与水平桌面角度越小,小车下滑

的速度越小,起止时间间隔大(4). 60.0cm (5). 0.24m/s

【解析】

【详解】(1)[1][2]本实验的原理是速度计算公式

s

v

t

=;实验中应测量距离与时间,故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之外,要完成实验,还必须用到的器材是秒表。

(2)[3]同学们发现,斜面与水平桌面的角度越小,实验中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这是因为斜面与水平桌面角度越小,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小,起止时间间隔大。

(3)[4]小车在斜面上某段滑过斜面时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由60.0cm处移动至0cm处,则小车滑过的路程约为60.0cm。

[5]若小车滑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0.6m

0.24m/s

2.5s

s

v

t

===

31. 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 如图A改变______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______;第二步: 如图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______光线,实验结论是: 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