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 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 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 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 十套试题答案

1、六书

汉代的语言学家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出来的六种结构类型。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

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3、本意

即词本来的意义,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4、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5、正义

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新的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6、衍文

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刻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7、脱文

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字。

8、对

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对,尤其是双数字及句尾。

9、会意兼形声

指兼含表音成分的会意字,即那些合体字既取其两个构件来会意,又取其中一个构件之音来表声。例如“汲”,从水从及会意,“及”又表读音。在《说文解字》中,凡是指出“亦声”的字,都属会意兼形声。

10、粘

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11、三平调

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则为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是近体诗绝对不允许的。

12、孤平

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句式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字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字是平声这叫做“犯孤平”。

13、“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谓,“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读为。

14、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上,“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象形,对形声的解释的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15、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16、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吾、予。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小子、鄙人

17、“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属于被动句式,其标志为为等字。

18、近题诗在平仄方面有“粘”的要求,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19、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形容词、名词。

20、“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一句中使用的注释术语是曰。

21、一首律诗分为四联,它们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2、“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古今字。

23、“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一句中,“余”今作“余”,它们是一对繁简字

24、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节词占多数。

25、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吾、予。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

26、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谁、奚。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27、“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副词。

28、字典辞书中,按号码排列的编排方式通常使用的是四角号码。

29、用同音字注音的方式叫做直音。

30、在字典辞书的释义方式中,对被解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以解释的方式叫做描写。

31《汉语大字典》在字义方面,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排列义项,并征引文献为证。

32、在古汉语里,“过”是形声字,本义是走过,经过。

33、“诛”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是以言语批评,谴责人,如《论语?公冶长》:“于予何诛?”

34、已知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是商代的文字,它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35、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做形符,也有叫意符的;另一部分叫声符。

36、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37、“姜氏何厌之有”句中含有的特殊的语法现象是宾语前置。

38、如果从古今词义的范围着眼,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三种主要类型。

39、对同义词的词义训释,主要有互训、递训、同训。

40、“归”的本义的女子出门嫁人,“天下之恶皆归焉”中的“归”引申为归附,汇聚。

41、秦统一中国之后帝王专用的自称是朕,古代侯王之死称薨,皇帝之死称崩。

42、“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中的“归”读kuì,通“愧”,意为惭愧。

43、“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句中,“被”字的用法是作及物动词,蒙受。

44、在古代,山南水北称之为阳,水南山北称之为阴。

4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中的“本”指的是农业生产。

46、在“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句中,“犬”的语法特点是名词作状语。

47、“制”的本义是裁、裁剪,在《孙子?虚实》“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句中的“制”字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48、《十三经注疏》中《诗经》注疏包括有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49、“比”的本义是并列,并排,在“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中,“比”字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50、韵母有多种形式,最简单的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最复杂的韵母可分成介音,主要元音,

韵尾三部分。

51、在古代汉语里,“爱”是喜爱的意思,如《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52、在《说文解字》的研究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段玉裁著的《说文解字注》。

53、“昼尔于茅,宵尔索绹”有名词用作动词现象。

5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句诗中有通假字。

55、今体诗讲究平仄,所谓“仄”是指上,去,入三声。

5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有使动用法这一语法现象。

57、下列句子中所涉及的人物,依次对应的一组是(白居易周瑜孔丘拓跋焘)

①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8、初唐以后,人们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这种形式的诗叫今体诗。

59、改变一个字的原来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叫做破读。

60、“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其中“恶”读音使用破读这一方法。

61、“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没有使用通假字。

6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为被动句。

63、在“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句中,“庭”的语法功能是作名词状语,表示处所。

64、《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陆德明《音义》:“风而雨土为霾。”其中注解所用术语“为”的作用是辨析意义相同类的词语。

65、“夫晋何厌之有?”一句解释正确的是“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66、在古注中,用同义词(包括近义)解释,用远引申义解释,用今语释古语,用常用字释非常用字,一般使用的术语是“犹”。

67、“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毛传:“生谓财业也,育谓长老也。”其中注解所用术语“谓”的作用是具体说明被释词语的特定意义。

68、《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其中注释所用术语“读如”的作用是用于注音。

69、《经传释词》是一部考辨古汉语虚词特殊语法的著作。

70、下列各句中,“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字用其引申义。

71、“理期衷闻”属于形声字。

72、关于“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都是用字法。

73、秒的本义是指禾穗的芒尖。

74、“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没有使用通假字。

75、“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有使动用法。

76、从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是反切。

77、我国现存的最早字典是《说文解字》

78、“小国寡民”有使动用法。

79、下列句子中,“坐”字用为介词,表示原因的是“停车坐爱枫林晚”。

80、“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句中的“相”字的意思是察看。

81、古代汉语的代词中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者所”。

82、古代汉语中的无定代词是“或莫”。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83、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防:堤坝,本义;

84、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粪:打扫、扫除,本义;

85、时穷节起见。节:气节、节操,引申义;

86、谗人间之,可谓穷矣。间:离间,引申义;

87、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分解牛、杀牛,本义;

8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任:任务,责任,引申义。

89、(1)时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④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韩非子?心度》)

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①季节本义②时间引申义③当时引申义

④时常引申义⑤时代引申义⑥按时引申义

(2)间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前赤壁赋》)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④遂与外人间隔。(陶潜《桃花源记》)

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⑥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间:①门缝本义②在……中间引申义③参与引申义

④隔断引申义⑤离间引申义⑥房屋单位引申义

⑦秘密地引申义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90、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

91、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9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93、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94、突,犬从穴中暂出也。暂:古义为突然或一下子、今义为短暂或暂时,词义范围转移;

95、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96、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97、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98、缪公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9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古义指背谤后议论人,今义指诽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贬义;

100、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01、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

10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

103、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肘:名词用为动词,用肘撞;

104、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名词使动用法,使……作将军;

105、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10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变绿。

10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108、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目: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眼睛示意;

10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

110、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111、(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11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打败。

113、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归附

重点点评(这部分也是古汉语中记忆性的内容)

2、简要说明近体诗在字数(句数)、押韵方面的要求。

近体诗对字数的要求非常严格,近体诗句数一般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句数必须是偶数。字数上有的每句五字,称五言,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有的是七字,称七言,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近体诗的押韵有以下几个要求:1偶数句必须押韵(有时句首也可以押韵)2必须押平声韵3必须一韵到底,不能中间换韵(必须押同一韵部的韵)。

分析:这也是一道记忆题,见课本音韵学这一单元。

3、标出下列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有拗救的请指明。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在”字拗,“歧”字救。

△ *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符号说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动、客”拗,“悲”字救。

△ △ *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落、枳”拗,“明”字救。

△ △ *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杜”字拗,“陵”字救。

△ *

分析:这是一道知识运用题,只有熟练掌握诗歌平仄格式,才能准确回答此题。

4、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分析:这是《说文解字》序中的介绍。是许书的原文。见课本工具书的使用一节。

5、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 B、敢问何谓也?

②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④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分析:见课本语法一节。

6、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

古汉语中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

⑴“主语 + 谓语”,如:A、刘备,天下枭雄。B、荀卿,赵人。

⑵“主语 + 者 + 谓语”,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陈轸者,游说之士。

⑶“主语 + 谓语 + 也”,如:A、张骞,汉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

⑷“主语 + 者 + 谓语 + 也”,如:A、陈胜者,阳城人也。B、南冥者,天池也。

⑸“主语(者)+ 副词 + 谓语(也)”,

①表示肯定判断,如:A、(此)乃夫“长铗归来”者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表示否定判断,如:A、匪报也,永以为好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⑹“主语 + 判断词 + 宾语”,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分析:见课本语法一节。

7、举例说明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意上的被动句。如:A、蔓草犹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

(二)被动句式:

1、“于”字句。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如: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B、郄克伤于矢。

2、“见”字句。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举世皆

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见……于”句。动词前加“见”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如: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为”字句。动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如: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而身为宋国笑。

5、“为……所”句。动词前加“为、所”字表示被动。如: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6、“被”字句。动词前加“被”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臣被尚书召问。

分析:见课本语法一节。

8、词和杂言诗有何区别。

(1)词的句式长短是有规定的,何处用长何处用短都不能违规,而杂言诗却是任意的。(2)词的句子是讲究格律的,而杂言属古体诗,无所限制。

分析:因为词和杂言诗字数都是长短不齐,所以先从字数上分析,接着再从格律上分析。9、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羊矢壶马鹿指事:亦刃上十本

会意:伐盥莫既采形声:诚都徒问础

分析:此题需要参考“说文”及甲骨文,金文字形,了解字的本义。

10、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者为入声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在”字拗,“歧”字救。)11、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涉旌既本鱼歌二下耳悲

陟门旦视疆寸马禾丹粪

象形:鱼耳门马禾

指事:本下寸丹二

会意:涉既陟旦粪

形声:旌歌悲视疆

分析:此题需要参考“说文”及甲骨文,金文字形,了解字的本义。

难点辅导

古汉语这门学科重在知识的运用,所以多读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同时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1、举例说明象形字和会意字。

象形字是六书之一,《说文解字》中“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意谓象形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描绘的造字方法。例如“水”,甲骨文作,像水流之形,“木”,甲骨文作,象

树木之形。象形是造字的基础,形声字,会意字及一部分指示字多以象形字为基本构件。会意字也是六书之一。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并将其意义关联起来构成新义的一种造字方法。《说文》中“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例如“从”由两个人组成,表示跟从之意;“休”由“人”和“木”两个字组成,表示人靠着树休息之意。会意方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局限性,对无形可象,无事可指的抽象事物,一般可用此造出新字。

分析:象形和会意为两种造字法,答此题应以甲骨文字为例说明这两种造字法的差别。

2、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如:到……去。次:临时驻扎。谷:良,善。徼:求取,祈求。御:抵御,抵挡。克:攻克。若:如果。城:城墙。池:护城河。及:与,跟,和。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答: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

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强调介词“以”的宾语。

(3)、翻译画线的句子。

答:①齐侯陈列好诸侯的军队,和屈完乘坐战车来检阅他们。

②国君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

3、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吕氏春秋?疑似》

标点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

梁国的城北有一个叫黎丘的土丘,这里有一个奇鬼,喜欢仿效别人子侄的样子。城邑中有一个老人去市场喝醉了回来,黎丘的鬼就仿效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骂自己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为什么?”他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呀,没有这种事。以前我到东邑去收债,你可以去问别人。”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唉!这一定是那个奇鬼,我本来就曾经听说过

他。明日我一定专门再到市场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杀了他。”第二天到市场喝醉了。他的真儿子恐怕自己的父亲不能回来,于是过去迎接父亲。老人远处看到自己的真儿子,拔出剑来刺杀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儿子的人的迷惑,从而杀掉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象士的人蒙蔽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智呀。

4、标点并翻译下列短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标点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参考译文:

郑国人在乡校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做完事情后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们的老师,怎么能毁掉它呢?我听说过用忠善来减少怨恨的,没有听说过用作威来阻止怨恨的。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它?但是就像堵塞河水一样,大的决口发生,伤人一定会很多,我们是不能挽救的。不如开一个小口子加以疏导,不如我们听到它把它作为苦口良药。”然明说:“蔑从今以后知道了夫子您确实是可以事奉的。小人我实在没才能,如果真的这样施行下去,这样其实是郑国依赖它,岂独有利于二三位大臣?”仲尼听说了这些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义,我不相信。”5、标点并翻译下列短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左传?僖公四年》

标点: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左传?僖公四年》

参考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侯率领诸侯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国溃败,接着讨伐楚国。楚子派使者到诸侯军队说道:“国君您居住在北海,寡人居住在南海,这就象风马牛不相及。没料到君王竟到了我们的领土上,这是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来辅助周王室。’赐给我们先君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该进贡的包茅没有缴纳,王室的祭品供应不上,没有东西用来缩酒,寡人来责问这件事。昭王向南巡行没有回来,寡人来责问这件事。”回答说:“贡品没有缴纳,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怎敢不供给?昭王没有回来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

6、标点下列古文

李膺字元礼颖川襄城人也祖父修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尉师友初举孝谦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标点

李膺字元礼,颖川襄城人也。祖父修,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尉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7、标点下列古文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吏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标点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吏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8、标点下列古文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标点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9、标点下列古文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标点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10、标点下列古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矣弗听

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标点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矣!”弗听。

及楚人战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一、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今字。

1.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左传·哀公23年》) 擒

2.不辟.死伤,不畏众强。(《荀子·茶辱》) 避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乎?(《孟子·梁惠王上》) 彩

4.责.收毕,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四》) 债返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悦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悌

7、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 燃

8.昔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墨子·兼爱》) 腰

9.虽为庶人,取.妻必告,死必赴。(《礼记·文王世子》) 娶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者也。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孟子·告子上》) 曝

二、仔细阅读,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蚤一早

2、阳贷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贷》)归一馈时一伺

3、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战国策·秦二》) 需一懦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生一性

5、临崖濯素手,步水搴轻衣。(潘尼《三月三日洛水作》) 步一涉

6、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逝一誓

7、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贾谊·治安策》) 厝一措

8、薄伐玁狁,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公一功

9、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更一经

10、老而无妻谓之矜,老而无夫谓之寡。(礼记·王制))矜一鳏

11、兄弟阋与墙,(《诗·小雅·棠棣》) 务一侮

12、未见君子,惄(ni)如调饥。《诗·周南·汝坟》调一朝

13、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史记·平津侯主你列传》)情—诚

14、君有此土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伐无道,以屏周室。(《国语·齐语》)方一横

15、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史记·周本纪》) 倍—背

16、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卫风·河广》) 刀一舠

17、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一毋

18、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苟子·非相》)麋一眉

19、张良出,要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要一邀

三、指出下列反切不能直接用今音拼读的原因:

1.马,莫下切

声调不同。“下”本为上声,因其为匣母,全浊上声变去声,故今读去声;而“莫”为次浊音,“马”也是次浊音,次浊上声字今仍读上声,“马”仍保留上声调,不变为去声。2.杜,徒古切

浊音清化规律,全浊声母字清化后,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徒”是平声送气,“杜”为仄声不送气;

3.龙,力锺切

平分阴阳,清声母平声字今读阴平,浊声母平声字今读阳平。“力”为次浊声母,故“龙”也是读阳平。

4.筹,除留切

浊音清化规律。去掉韵头。

5、哜,在计切

据精组的分化规律。精组声母在洪音前,读z、c、s;在细音前读i、k、x.“在”为从母洪音,z声母;哜为细音,j声母。

6.虬:渠幽切

平分阴阳。幽,影母,清声母,阴平;虬,与渠同为群母,全浊,读阳平。

7.悭,苦坚切

根据韵母的洪细,中古见系洪音前今读g、k、h,细音前今渎j、k、x声母。

8.厚,胡口切

浊音清化规律,全浊上声变去声。凡上字为全浊声母,下字为上声的,被切字变去声。9.心,息林切

平分阴阳,“井”的次浊声母,读阳平,“心”为清声母字读阴平。

10.头,度侯切

浊音清化规律。全浊声母字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

11.东,德红切

平分阴阳。清声母平声字今读阴平,浊声母平声字今读阳平。

12.鼙,部迷切

浊音清化规律。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13.阪,扶板切

古无轻唇音。类隔切,以轻唇声母字切重唇字。

14.喟,丘愧切

根据韵母的洪细,中古见系洪音前今读g、k、h,细音前今读i、k、x声母。

15.虫,直隆切

浊音清化规律。全浊声母字今读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16.能,奴登切

平分阴阳。清声母字今读阴平,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17.巨,其吕切

浊音清化规律。全浊声母字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18.苦,康杜切

全浊上声变去声。“杜”为中古全浊声母上声字,“苦”是清声母,仍读上声。

19.兵,甫明切

古无轻唇音。类隔切,以轻唇声母切重唇声母字

20.尖,子廉切

精系洪音前今读z、c、s,细音前读j、k、x。

四、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双宾语句,并指出其结构类别。

1.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雁荡山》)被动句。“为……所”。

2.贤士大夫者,卿因误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王人墓碑记》)判断句:“……者,……也

3.若变起,足下以—军破故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请君侧,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谭嗣同》)判断句:“……,……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以“见”、“于”作标志。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论语·公治长》)被动句:无标志。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判断句:以“为”为判断词。

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敢知。(《答司马谏议书》)后一分句为省主语的判断句,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双宾句:“之为”为动宾语。9.对曰:“……王遇盗於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袒而视之背。(《左传·定公五年》双宾句:“之”为使动宾语。

1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双宾语句。

五、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词序,并指出其类别。

1.天下议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疑问代词宾语“焉”前置。

2.《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渭矣。(《左传·襄公二年》)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标志。

3.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定语后置。

4.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5.且晋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左传·僖公十五年》)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前: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

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表动量数词置动词前作状语。

六、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词语,并说明其省略的类别。

1.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扁鹊见蔡桓公》) “使”前省主语,“桓侯”承前主语者。“已”……“扁鹊”……宾语省。

2.子山处令尹之宫,夫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左传·宣公四年》) 隔句承前省。“惧”前省主语“子山”。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自厚”后面省谓语“责”,蒙后省。

4、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令”后省兼语“尉”。

5、人皆有兄弟,我独无(《论语·颜渊》)“无”后省宾语“兄弟”。承前省。

6、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韩非子·和氏》)“楚山”前省介词“于”。

7.胥靡逃之魏,卫赎买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战国策·卫策》)(注:左氏,卫国地名)省主语“卫”。为相邻句不同主语同时省,“左氏”后省谓语“赎之“,承前省。

8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吾岂忧”前省掉一句话:“若得廉颇、李牧为吾将”。

七、请指出下列句子的习惯句式,说明其用法,并加以翻译。

1、信问曰:“大王自料,勇敢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孰与:比较人物的高下,译为“与项王相比……怎么样”?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蜗哉?(《论语·述而》)何有:用于反问句,表强调,泽为“在我有什么困难呢”?

3.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战国策·秦策一》) “何……也?”表一般疑问。

4、是社稷之臣也,何伐为?(《论语·季氏》)“何以……为”,反问句式,译为“为什么要…呢”?

5、今有医於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墨子·非攻中》)“今有……於此”,表假设。

6、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无乃……乎”,表推测,译为“莫非”。“恐怕吧。”

7、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力。(《左传·定公十三年》)“唯所…”对所字结构有强调作用。

8.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唯……是……”动词宾语前置式,有强调动宾作用。

9.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亦……乎?”表反问。

八、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腹、心:表行为方式,名作状。

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众人、国土: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名作状。

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史记·刺客列传》)日:时间名作状,表示“每日”。

4、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桂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 倚柱、箕踞:动词性词组作状语,表行为方式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走:动作状,表行为方式。

九、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并加以翻译。

1、亦以明死生之大。(《王人墓碑记》)大:重大的意义,形作名。

2.秦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史记·刺客列传》) 固:险要的地势;沃:肥沃的土地,形作名。

3.钩党之捕,偏于天下。(《王人墓碑记》) 搜捕之风,动作名。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三峡》) 奔:奔驰之马,动作名。

十、请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是哪一类活用以及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官:名作动。授官。

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后:方位名词作动。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

广、轻:形容词作动,扩大,轻视

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原君》)

千、万:数作动,多出千万倍。

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逃:不及物动词作使动。

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疑:及物动词作使动

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观巴黎油画记》)

危、黔、赭:形作使动。

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于矣。(《史记·苏秦列传》)

东:方位名词作使动。

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夷、中国:名作意动。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淮南子·兵略》)

利:形作意动。

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淮南子·汜论训语》)

友、臣:名作意动,宾省。

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

貌:名词意动用法。人以颜状为貌,则貌有衰落;唯以荣名为表饰,则称誉无极也。既:尽。见《史记》P3189.

十一、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一)观一见一视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传》)

3. 目不能两视而明。(《荀子·劝学》)

均表示“看”,“观”是有目的地看,“见”是看的结果己看的动作。

(二)行一步一趋一走一奔

1.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2.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四》)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王蠹》)

5.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史弼传》)

差别在于速度;“行是一般的走,其前徐”、“疾”等修饰语,由“步”至“奔”,速度次递加快。

(三)牙一齿

1.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牙生。(《本草纲目》)

2.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

有位置之别,“牙”在口腔后部,“齿”是门牙。

(四)哭一泣一啼一号

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礼记·檀弓下》)

2、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四》)

3、始卒,主人啼,兄弟哭。(《礼记·丧大记》)

4.冬暖而儿号寒。(《韩愈《进学解》》

有情感的差别:“哭”有声有泪,“泣”无声有泪,“啼”大声哀叫,“号”边哭边闹。(五)伐一侵一袭

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2.夏,郑人侵许。(《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3.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有方式之别:“伐”,公开宣战,“侵”、“袭”皆不宣而战,“袭”更加秘密。

(六)女一妇

1.问卒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有对象之别,“女”一般指未婚,妇则已婚。

(七)畏一恐一惧

1.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庄子·渔夫》)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有句法功能的差别,“畏”为及物动词,宾语较短,“惧”只有使动用法,“恐”的宾语一般比较长。

(八)诛一戮一弑一杀

1.周公相武王纣纣。(《孟子·滕文公下》)

2.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李古《拟古恨赋》)

3、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史记·高祖本纪》

4.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公输》)

有等级的差别:“诛、戮”是上杀下或杀有罪者;“弑”只用于下有贬义上,“杀”无褒贬。

十二、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字,生孩子,本义。

2.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愚公移山》)

息,叹息,引申义。

3.黄河如带,泰山若厉.。(《汉书·功臣表第四》)

厉,磨刀石,本义

4.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史记·李斯列传》)

逐,逐,放逐,引申义。

5.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元,头,本义。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鸟停息在一起,本义。

7.塞向.墐户。(《诗·幽风·七月》)

向,朝北的窗户,本义。

8.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庄子·让王》

绥:车中把也,即车中的绳子,作扶手用的,本义。

十三、解释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间]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参与,引申。

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缝隙,本义。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小路,引申。4.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千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隔些时,引申。

5.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庄公十年》) 毛病,引申。

6.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偷偷地,引申

[发]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派遣,引申。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下》) 开仓济民,引申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把箭射出,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间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赵策》) 打开,引申。

5.夫鹓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出发,引申。

6.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起,引申。

十四、解释加点词或词组,说明它们古今意义变化的类型。

1、饮于河.渭。(《山海经》) 河,黄河,今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以杖荷条。(《论浯·微子》) 丈人,老人,今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 响,回声,今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 恨,遗憾,词义加重。

5、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去今,离开。今转移。

6.鞠狱.故不以实。(《汉书·赵户汉传》) 狱,官司,案件,今转移。

7.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战国策·秦策》) 宫,房屋,今缩小。

8.下流

..之人?众毁所归。(杨恽《报孙会宗书》) 下流,地位或处境低下,今提品德恶劣,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贬。

十五、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代词的用法,并加以翻译。

1.赵衰、赵盾孰贤?(《左传·文公七年》)孰:带选择性,哪一个。

2.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订鬼》)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3.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 何:疑问代词柞前置宾语,什么。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何: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

5.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恶:疑问代词用在介词“乎”前面,哪里。

6.援鸟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中山狼传》) 之:指示代词,这样。

7.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前“之”,指赵盾,相当于“您”;后“之”指士季,相当于“我”。

十六、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者”、“所”的词性,说明其结构特点,并加以翻译。

1.人主有诱于事者,有壅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 (《韩非于·南面》) 前两“者”,用在动词词组后面;后“者”用在数词后面,都是特别指示代词。

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淮南子·天文训》)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为语气词。

3、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信陵君列传》)代词“者”与“若”组合,译为“象……似的(样子)”

4.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战国策·齐策》)语气词“者”用在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起提示作用。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 行为主动者“臣”+所+介词“以”+名词性词组,“报职分”。

6、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 “所”在动词“救”=所以救。

7、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荀子·不苟》) “所视者”=所视,“所闻见者”

8、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左传·隐公三年》) “所”+介词“以”相当于“导致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口技》) 所字词组作动词“无”的宾语。

十七、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用法。

1.两服齐首,两骖如手。(《诗经,大叔于田》) 两:特殊的基数词,专指成双成对才起作用的事物。

2.两释累囚以成其好。(《左传·成公二年》) 两:状态副词,指双方施行同一行为。3.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国语·齐语》) 再:基数,相当于“二”。

4.及西门,使贰车反祜于西圃。(《左传·哀公十六年》) 贰:形容词,表示“副”。

十八、请指出下列数词的类别,并加以翻译。

1.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史记·律书》) 分数,八又七分之一寸。

2.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盂子·万章下》) 十、四:倍数。

3、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们宴》)四十万:概数,四十五左右。

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三十六年:虚数,多年。

十九、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副词的类别和意义。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辄:时间副词,常常。

2.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稍:时间副词,渐渐。

3.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少:程度副词,稍微。

4、受累仅三十口。(韩愈《与李翊书》) 仅:范围副词,将近。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曾:语气副词,竟然。

6、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孙膑》) 相:范围副词,互相。

7、然盘庚之迂,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答司马谏议书》) 特:范围副词,只是。

8、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春申君列传》)益:时间副词,逐渐。

二十、请比较说明下列各句中否定词的用法,并指出其词性。

1.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 弗:否定副词,其后动词不带宾语

不:否定副词,其后动词可带宾语。

2.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座右铭》》无:毋,用于祈使句,其后动词可带宾语。

勿:用于祈使句,其后动词不能带宾语。

无、勿都是否定副词。

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离娄上》)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不,否定副词

4.去其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汉书·王莽传》) 莫、勿,都用于祈使句,表劝阻,否定副词。

二十一、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用法,并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1、赵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2、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也。(《史记·项羽本纪》) 以: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3.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 以:连词,表目的,译为“用来”。

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 以:介词,表原因,省介宾。

5、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史记·淮阴侯列传》) 为:介词,表行为涉及对象,译为“对”。

6、先生不羞,事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客孟尝君》)为:介词,表行为涉及对象,替,省介宾。

7、吾以女为死矣。(《论语·先进》) 以:动词,认为。为:表肯定的动词,译为“是”。

8、能以礼让为国乎?(《论语·里仁》) 以:介词,用。为:动词,治理。

9.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左传·成公二年》) “以为”是“以…为”格式之压缩式,以:介词,因为,宾语前置。为:动词,成为。

10.不慕仁义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指示代词“然”+转折连词“而”“这样,但是”。

11.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孟子·滕文公上》) 让步连词“虽”+指示代词“然”“虽然这样”。

1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指示代词“然”+承接连词“则”,“既然这样,那么。”

二十二、请说明连词“而”、“则”在下列各句中的用法(内容包括:(1)所连接的语言单位或句子成分”(2)所表示的关系。)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工,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1:表示转折,连接分句;而2:表递进,连接分句。

2.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列传》) 而:表示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3.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二耻受命于先师也。(《孟子·离娄上》) 而1:连接分句,表转折。而2:连接主语与谓语,表逆接。

4、积善成德,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而:连分句,表条件和结果。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则:连接紧缩复句中的分句,表条件与结果。

6、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则:表对比,连接两个分句。

7、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则:表承接,表示后项情况的出现出乎意料,连接分

二十三、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也”、“焉”所表示的语气。

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则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 矣:表已然语气;也:表确认语气。

2、(项)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矣:表将然。

3、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耳:表确认,同“也”。

4、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焉:表指点引人注意的语气。

二十四、请说明下列句中语气词“夫”、“其”、“唯”所表示的语气。

1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殽之战》) 其:用于祈使句,表委婉语气,“还是”。

2.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左传·隐公四年》) “且夫”:表示并且,同时表示要发表议论。

3.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其:疑问句中表示猜度,“大概”。

4、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报孙会宗书》) 唯:表示希望的浯气。

二十五、请说明下列句中结构助词“之”的用法。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齐桓公伐楚》)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2.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用于充当句子成分的主谓之间。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用于前一分句的主谓之间。

4.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吕氏春秋·长兄》) 用于主语与介词短浯之间,具有突出介词短语。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用于充当时间状语的主谓之间。

二十六、指出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

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山·巫峡》)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巫山·巫峡》)

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论语·公治长》)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人珠廉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9.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10.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风赋》)

11、公已失老母,方寸乱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13.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无论》)

14.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别赋》)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6.一登龙门,则声价百倍。(李白《与韩荆州书》)

国际商法考试复习知识点

国际商法复习提纲 以下内容为国际商法教学大纲中需理解掌握的内容。第一章绪论 国际商法 国际商事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简称国际商法,它是指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的渊源 国际(商务)条约 国际惯例国内法 (国际商事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点:都是调整跨国之间商事活动(包括商事组织本身)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不同点: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更加广泛) 大陆法系概念、特点 大陆法系(continental family),又称民法法系(civil lawfamily) 一般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总称。 法国法系 大陆法系1 -德国法系大陆法系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主的,还包括了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还有日本和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法律。 大陆法系的特点 强调成文法的作用 区分公法和私法 进行大规模的法典编纂工作 英美法系概念、特点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common law),是指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指以普通法为基础的、与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法律制度英美法系的特征 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法官对法律的发展所起 的作用举足轻重以归纳为主要推理方法不严格划 分公法和私法 两大法系比较第二章代理法无权代理(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大陆法的规定: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英美法的规定:违反有代理权的默示担保狭义的无权代理:行为人既没有本人的实际授权,也没有足以使第三人善意误信其有代理权的外观,但行为人与第三人所为 行为之利益牵连与本人的法律关系。 表见代理: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善意第三人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而与其为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后果直接由本人承担的无权代理。 因表示行为而产生授权表象的表见代理 因越权行为而产生的表见代理 因行为延续而产生的表见代理 代理权消灭的原因 根据本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协议终止代理权 授权代理的事务完成 本人撤销代理权或者代理人放弃代理权 根据代理协议适用的法律规定而终止 两大法系关于本人及代理人同第三人的关系的规定 大陆法系所采取的标准 在确定第三人究竟是同代理人还是同本人订立了合同的问 题时,大陆法所采取的标准是看代理人是以代表的身份同 第三人订立合同,还是以他自己个人的身份同第三人订立 合同。 英美法系所采用的标准 代理人在同第三人订约时具体指出本人的姓名 代理人表示岀自己的代理身份,但不指岀本人的姓名代理 人事实上有代理权,但他在订约时不披露代理关系的存在 第三章票据法 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概念及其区别 汇票是岀票人签发的,委托他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 件付款的一种票据 汇票属于票据的一种;汇票是委托他人付款的票据;汇票 要求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一 定的金额;汇票关系中有岀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三个基 本当事人 本票是岀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 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是岀票人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 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一定金额的票据 支票的两个基本特点:付款人有资格限制;见票即付本票 与汇票的主要区别 本票由岀票人承担付款责任,汇票由岀票人委托第三人支 付票款 汇票经过承兑之后,才能确定付款人到期付款的责任, 主 债务人是承兑人;本票无须承兑,岀票人始终处于主债务 人的地位,对持票人负有绝对清偿义务支票与汇票的区别 支票的付款人限于银行,汇票的付款人不以银行为限支票 是见票即付,汇票不限于见票即付 支票无须承兑,承兑是汇票特有制度 支票的付款人可以引用资金关系对抗出票人,汇票的付款 人原则上不能以资金关系的理由对抗持票人 票据的法律特征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 票据是设权证券,票据权利产生于票据做成之时 票据是要式证券

古代汉语笔记(汇编)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小方 绪论 一、拱手礼 二、姓名联 三、师德规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肃拜 源于上古周礼 古时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 《现代汉语词典》: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分吉凶,吉礼又分男女,男左手抱着右手,女右手抱着左手。凶礼,男女手势相反着抱。 二、姓名联 要求:上下联每个音步尾字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依据姓、名的内涵写上下联;嵌字式。 补充:用到入声的三种文体:近体诗、词、对联。 仁者/所乐/,嫦娥/所居/。山月同现。 (yue,读如字,基本通常的读音;le,快乐、乐趣;yao,破读,喜爱,四声);luo,乐拓乐托,连绵词) ——(日月同现,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月同现的时候,就是高和小。)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正人/为邻/,矩矱/为法/。知行合修。 (矱yue,现代普通话第一声;古时是入声。古代汉语四声圈法字法;《论语先进》: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人,里面就包含一个方字。)

三、师德规范 尊重同学、热爱同学、要求同学、帮助同学、为同学示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三个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近代汉语? 什么是现代汉语? 口语:现代汉语 | 书面语:白话:|近代汉语||文言:||||三||唐代宋代元明清|| 代秦|||| :汉||变文话本小说、剧曲|| 夏魏|骈文|唐代四六为主|| 商晋|南唐|古文运动|| 周|北以||五四解放| |朝后||运动以后|狭义|||| 历朝历代的书面语材料有: 一、商 商代甲骨(前1300-1046) 商代金文(出现少量,周代出现大量金文), 例如:司母戊鼎,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汤王的洗澡盆上面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羊字头,下面一个包,会意字,读ji,与急、亟同源,就是赶快,天天新。日,恐怕是曰,文言词爰,就是的意思。翻译为:赶快日新,就要日新,又要日新。 今文《尚书》28篇,其中的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商代重要的语料。 二、周 西周: 1、西周金文: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由名为曶者所作的铜鼎的铭文。相当于公元899年,上面有404字,现存380个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 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 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 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 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

古代汉语2 复习提纲

五绝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無輕唇音(錢大昕)古無舌上音(錢大昕) 喻三歸匣、喻四歸定(曾運乾)

课文背诵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哀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

最新国际商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国际商法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法律最重要的渊源是() A.制定法 B.立法解释 C.判例 D.司法解释 2、下列国家中,属于普通法体系的有( )。 A.新西兰B.比利时C.荷兰 D.瑞士 3、英国的普通法来源于( )。 A.成文法B.判例法C.衡平法 D.普通法 4、大陆法的主要特点是( )。 A.法典化B.受罗马法影响小C.先例约束力原则 D.民商合一 5、判例在法律上和理论上不被认为是法律的渊源的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德国D、香港 6、大陆法各国都把全部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这种分类法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法国法学家B.罗马法学家C.德国法学家D、美国法学家 7、英国法的主要渊源是() A、学理 B、判例法 C、成文法 D、习惯 8、英国法的主要特点是( ) A、法典化 B、条理化 C、逻辑性 D、二元性 9、普通法来源于( ) A、成文法 B、习惯法 C、衡平法 D、判例法 10、中国法律最重要的渊源是( ) A、判例法 B、成文法 C、宪法 D、习惯法 11、大陆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A、成文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国际法 12、大陆法的结构特点之一是把全部法律分为( ) A、普通法与平衡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公法与私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传统的商法主要包括( )。 A.公司法B.票据法C.海商法D.保险法E.产品责任法 2、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 A.法国B.加拿大C.美国 D.英国 E.意大利 3、大陆法中的公法包括( )。 A.民法B.宪法C.行政法D.刑法E.诉讼法 4、大陆法的渊源主要有( )。 A.法律B.法理C.习惯D.判例E.法典 5、普通法与衡平法的主要区别有() A.救济方法不同B.诉讼程序不同C、法院的组织系统不同D.法律术语不同E.管辖权不同 6、在国际上从事国际商事交易的主体基本上是( ) A、国家 B、企业 C、公司 D、国际机构 E、国际组织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 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 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迁:逐渐。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 、即时诛灭:立刻。8 、羝乳乃得归:才。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8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12、马畜弥山:满。13、即时诛灭:杀。14、白单于:报告。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16、

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辇下除:台阶。19、宦骑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21、法令亡常:无。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2 、舆归营:名→状,用车。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1

国际商法 期末复习

国际商法复习要点 说明:前面带有“!”考的可能性很大,带有“无,不用背”的可以略过。 第一章导论 1.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 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商事可分为三类: (1)货物贸易;(2)国际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许可贸易;(3)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商法的主体:(1)参加国际商事活动的国际组织;(2)不同国家的公司、企业和个人 国际商法的客体: (1)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事关系; (2)营业地跨越国界的公司、企业、个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商事关系; (3)各国在管理对外商事活动过程中同公司、企业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商事关系。 国际商法的内容: (1)有关调整国际货物买卖方面的法规; (2)有关管理国际商事活动方面的法规; (3)有关处理国际商事争议方面的法规。 2.国际商法的主要法律渊源 主要有三个:即国际商事条约、国际商事惯例和各国有关商事的国内立法。 所谓国际条约,是指国家间所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则的国际书面协定。 所谓国际商事惯例,是指在国际商事的交往中,由于长期地反复的国际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并受到较普遍遵守的一些商事原则和规则。 !4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区别:非常重要,肯定考这个题 (1)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金钱赔偿、返还财产;衡平法:金钱赔偿、返还财产、依约履行) (2)根据普通法,即使对于有发生不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之虞的情况,法院原则上也不能发出禁令预先采取防止措施;但根据衡平法,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则不设陪审团,法院可以发出禁令,预先防止不法行为或违约行

为的发生。 (3)根据普通法,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须设陪审团,采取口头询问和口头答辩的方式;而根据衡平法,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则不设陪审团,但需采取书面诉讼程序。 (4)原则上讲,普通法包括刑法、合同法和民事责任法等;而衡平法包括不动产、公司法、信托法、破产法和继承法等。普通法归法院王座法庭管辖,衡平法归法院的枢密大臣法庭管辖。 (5)法律术语不同 第二章第二章合同法(重点) 1.要约的概念及有效要件 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内容十分确定,且要约人表明愿意承受要约约束的意思表示。 一项有效的要约须具备下述条件: (6)要约人必须清楚表明愿意按照要约的内容订立合同的意思。 (7)要约必须是由要约人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 (8)要约的内容需十分确定。 (9)要约只有传达到受要约人处方为有效。 3.要约的约束力(撤回与撤销) 要约的约束力,是指要约一旦生效后,对双方当事人的强制力。 (1)要约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一般来讲,要约对受要约人是没有约束力的。(德国和日本) (2)要约对要约人的约束力。 ①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后,而在要约尚未生效前,要约人将要约取消,阻止其生效。 各国法律的规定与《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基本一致,即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也可以撤回,但撤回要约的通知必须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该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②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将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丧失。 对撤销要约的有关规定,两大法系存在较大的差别。 英美法系: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没有约束力。 大陆法系:原则上认为要约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 《销售合同公约》:原则上可撤销,但是,有两种情况要约人则不得撤销要约。即: 如果要约中明确地写明了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明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受要约人对要约有理由信赖其不可撤销,并已按要约作出了某些行为时。(案例题) 4.要约消灭的原因 要约的失效主要有下列情形: (1)要约因过期而失效。如果要约中规定了有效期,则该期限终了时,要约自行失效;如果要约中未规定有效期,则在合理期限内未被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也归于失效。 (2)要约因被要约人的有效撤回或依法撤销而失效。 (3)要约因被受要约人拒绝或更改实质性条件而失效。 (4)要约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归于终止。 5.承诺的概念及有效要件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声明或以其他行为对一项要约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完整版)【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 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 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 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 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 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国际商法~复习重点

国际商法 有限合伙P58 定义:指由至少一名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企业,前者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后者则只负有限责任,即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承担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 ①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不执行合伙业务; ②不列入商号名称(匿名合伙人); ③其死亡、破产不影响企业的存续,也无权解散合伙企业; ④有权审查企业的账目; ⑤其股份经过普通合伙人同意后,可以转让给别人。 子公司P75 定义:一个独立的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体表现在其具有独立的名称和公司章程,独立的组织机构,独立的财务,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独立行使诉权。 授权资本制(VS法定资本制)P92 授权资本制:公司设立时,须在章程中确定资本总额,但全部资本可以分期发行,发起人或股东只需认足章程中所规定的最低限额资本,公司即可成立的资本形成制度。未发行的资本,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营业需要随时发行或募集。授权资本并不代表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而只是公司有权通过发行股份而募集资本的最高限额,是一种“名义资本”。(英美法:英国、美国、荷兰等) 法定资本制:公司设立时,必须在章程中对公司的资本总额做出明确规定,并须一次发行,由股东全部认足或募足,否则公司不得成立的资本形成制度。公司如增加资本必须修改章程。(大陆法:德国、法国、日本、中国等) 商业判断原则P124 定义:董事会根据合理信息和合乎理性的判断做出的商业决策,即使造成公司的重大损失,也不应让董事承担责任。英美法原则,特别强调董事会的决议是在“诚实”(in good faith)情况下做出的。 不可抗力P297 定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注:只是造成困难,增加履约成本的则不构成不可抗力) 大陆法与英美法的区别 大陆法系: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而形成的法律体系。(法典法系、民法法系)代表国家:法国、德国、日本、中国、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

古代汉语笔记16993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2、查检词语和典故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字辨略》 清人刘淇着 (2)《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着 (3)《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 (4)《古书虚词集释》 (5)《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 第一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甲骨文“鱼”金文“鱼” 甲骨文“马”甲骨文“虎” (2)象形字的特点 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 2、指事 3、会意

[甲“逐”] [篆“戒”] [篆“寒”] (2)会意字的特点 4、形声 (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 (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 见教材P77 (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 颖、栽、腾、胜、谷、赖、疆、荆、佞 旌、旗、徒、听、归 游、随 归、星[]、屦 豪、雷、夜 5、转注 6、假借 (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 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商君书·修权》)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荀子·赋》)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 3、古今字的特点 然—燃孰—熟队—坠县—悬其—箕要—腰反—返 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贾—价昏—婚取—娶 解—懈 敛—殓赴—讣说—悦陈—阵 身—娠 《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三、通假字 1.什么是通假 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 四、繁简字 松—松 干—乾—干—干 斗—斗(鬭、閗) 谷—谷 里—裏(里) 余—余 后—後 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钟—锺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发 获—获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绪论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2)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语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它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不断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5、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文字部分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 1“六书”的由来与次第。2许慎对“六书”说的发展。3“六书”说的贡献与局限。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代词义: (一)不带标音成分的纯表意字 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二)带标音成分的形声字 } 1、形符与声符的位置。 2、形符与词义的判断。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汉字形体的变异 古今字:古代常常一字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音词或同源词,后代为了表达明确,便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另造新字,于是这种新体与原字之间便成为古今字。 古今字的两个来源: > 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本字为借方所夺,于是在本字上加形符以示区别。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词的孳乳分化,要求专字表达,于是在原字上增加或更改形符以示区别。 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 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以掌握古今词义;认识汉字发展的事实,不可是古非今。 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称为异体字。 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采用不同的造字素材和方法而记同一个词的结果。 异体字的类别:造字异体;繁简异体。 繁简字: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繁简字实质上也是一种异体字。 ; 迄今多数古籍仍是繁体字,读古书要掌握繁体字。 繁简字间的几种关系:繁简字间的对应关系;意义相通的归并关系;声音相同的替代关系。汉字的通假

国际商法(双语)复习资料

1、Functions of law: ①Keep the peace ②Enforcing standards of conduct and maintain order ③Facilitating planning ④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2、Definition of contract( in China ): A contract shall be an agreement whereby the parties establish, change or terminate their civil relationship. 3、Offer: Definition: offer is a proposal by a person to another indicating an intention to enter into a contract under specific terms. Requirements for an offer:①Intention:订立合同的意愿the offer’s words must give the offeree assurance that a binding agreement is intended. ②Definiteness: 明确具体indicates or describes the goods or services, expressly or implicitly specifies the quantity and the price for the goods. ③Communication: 传到到受要约人an offer becomes effective when it reaches the offeree. 4、Superior force: 不可抗力 Is a clause in contracts which essentially frees both parties from liability or obligation when an extraordinary event or circumstance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 parties prevents one or both parties from fulfilling their obligations under the contract. Elements: externality, unpredictability, irresistibility. 5、Damages: Compensatory damages provide a plaintiff with the monetary amount necessary to replace what was lost and nothing more. To place the claimant in the position in which he would have been had the contract not been breached. Direct losses, consequential losses, pain and suffering, liquidated damages(约定损害赔偿). 6、Fundamental breach: 根本违约 A breach of contract committed by one of the parties is fundamental if it results in such detriment to the other party as substantially to deprive him of what he is entitled to expect under the contract. 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 7、Remedies for the buyers Buyer’s right to compel performance:要求实际履行the buyer may require performance by the seller of his obligations. If the goods do not conform with the contract, the buyer may require delivery of substitute goods only if the lack of conformity constitutes a fundamental breach of contract; If the goods do not conform with the contract, the buyer may require the seller to remedy the lack of conformity by repai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