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和血型

输血和血型

输血和血型
输血和血型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1—2012年度下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编制人:张立刚复核人: 使用时间: 2012.5.28 编号: 15 【学习目标】了解输血的一般原则。知道献血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学习重点】了解血型的发现。掌握输血的原则。

【学习难点】输血关系

【思维导航】通过思考和观察,收获输血和血型的关系知识点。增强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知道珍爱生命,树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自学环节】(根据教材提示深入理解,掌握内容,通过自学独立完成)

1.血型的发现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发现人类的血型有哪几种?

2

3.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4.一次失血()毫升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

一次失血小于()毫升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5.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什么样的人可参加献血?

【合作探究】(组长认真组织,合理分工,严格检查)

1.献血的程序是什么?

2.血型除用于输血外,还有何用途?

【当堂检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1、当血型不合而输血时,受血者的血液中会发生的反应是()

A.红细胞凝集

B.血小板凝集

C.血细胞凝集

D.血液凝固

2、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3、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接受A型或B型血,该受血者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4、当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时,会出现的症状是()

A.发生生命危险

B.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

C.不影响健康

D.立即死亡

5.用直线将下列患考与应该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大面积烧伤患者浓缩红细胞悬液

严重贫血患者浓缩血小板悬液

血小板减少症血浆

6.一次小强送一位受伤的人到医院抢救,这位伤员需要输血,但储存的血用血恰好用完,需要临时找人献血,而在场的人没有与伤员血型相同的。这时,小强挺身而出,挽起袖子说:“我是万能轸血者,抽我的血。”请问:

你知道小强的血型是ABO血型中的型。

这次小强给伤员输了200ml血液,会影响他的健康吗?简要说明理由。

【知识链接】

什么是成分输血?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入病人体内。成分血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

成分血可以通过血液分离机采取。目前临床需要较多的成分血是血小板。

【课堂反馈】

输血与血型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你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标范围内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重点解决;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但不在课标要求的问题,印发阅读材料;其它问题,课下解决。 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分组进行血液制品有关的调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的学案 教学设计: 一、关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第一类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3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 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献血史话、最初在人身上输血的尝试、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学案2] 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学习材料:教材、资料卡片、模拟“血型鉴定”的器材(模拟血样,模拟A型血清和B 型血清,载玻片,吸管),通过实验,使学生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 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及实验材料,鉴定所提供的模拟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并做实验验证。小组讨论交流完成 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输血与血型.(生物)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 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调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失血过多的人会死亡?血液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是否有血就可以输?在输血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血型的发现 ABO血型: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

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ABO血型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治疗措施。 2、同型输血 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3、血量和输血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

RH阴性者的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RH阴性者的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1、RH血型 人类红细胞血型有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 2、分布 RH(-)的分布因种族分布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15%,黑种人约占4%,中国人群中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RH(-)的分布为5%,蒙古族人接近1%,汉族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仅占0.3%,属稀有血型,RH(-)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关系是3:3:3:1。 3、检查RH血型的必要性[1] RH血型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而处于第二位,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1)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产生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病。 (2)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血液后(特别是多次输血),在其血清中可能出现RH抗体,若以后再输入RH阳性血,即可发生凝集,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 (3)RH阴性妇女怀孕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借机会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即使第一次输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4)RH阴性个体输1个单位RH(+)红细胞,约80%患者在2~5个月以内产生抗-D。 4、输血原则 (1)病情允许,严格遵守ABO同型输血和配合型输血的原则输注RH阴性血液。 (2)择期手术的RH阴性患者,应尽可能开展自身输血。 (3)紧急情况下,可排除输血史,妊娠史,流产史的RH阴性患者首次输血可输RH阳性血。 (4)弱D及部分D患者应视为RH阴性处理。

5、注意事项[2~4] (1)患者没有抗-D存在时,男性RH阴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RH阴性妇女初次输血可输注RH阳性血,再次输血时则只能输RH阴性血,但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及儿童最好输RH阴性血,否则将来妊娠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2)患者自身有抗-D存在时,最好输RH阴性血,但紧急情况下也可输RH 阳性血。因为抗-D属IgG型抗体,不会发生急性输血反应,一般要2周后才会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此时病人已度过危险期,有充足时间寻找RH阴性血源,但要与病人亲属签订协议书,注明风险以及将来只能输RH阴性血或可能产生RH 新生儿溶血病。 (3)尽管血小板表现无抗-D抗原,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患者致敏),故RH阴性生育期的女患者(包括女童)应输RH阴性血小板,至于RH 阴性男患者和RH阴性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只要体内无抗-D,紧急情况下可输RH 阳性血小板。 (4)RH抗体为IgG型,故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相应红细胞,配血时应加用抗球蛋白试验,聚凝胺试验等,以避免漏检而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5)RH阴性全血或红细胞在4℃条件下只能保存35天,为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在过期前没有用于RH阴性患者,可输给RH阳性患者(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试验相合)。 (6)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可按ABO同型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输血和血型

柳树0中学1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 课题输血和血型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汉满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 入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AB血型的人,除 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3.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 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分组合作】 一、血型的发现 阅读课本76页第二段,分析: 1、人的血型有哪些? 2、血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二、同型输血 阅读课本76页及输血关系表,分析: 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为原则。 2、各种血型有什么输血关系? 三、血量和输血 阅读课本77页内容,完成: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 2、从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精讲点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血型有、、和四种,是输血的原则。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训练提升】 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4.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5.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的( ),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A.10% B.20% C.30% D.40% 6.AB血型的人,除可以输同型的血,还可以输O型、A型、B型。( ) 7.可以给O型输血的只有O型、AB型。 ( ) 8.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 ) 9.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 ) 10、用直线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11、一般情况下,输血应输入同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血。请你尝试总结出下列各种血型的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可输给的血型。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 2、小组内合作学习完成情况(组长评:好、中、差) 3、达标练习完成情况(教师评:好、中、差) 【作业与实践】1、背诵本节课的有关知识点并完成同步练习册 2、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以及现场模拟探究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指导学生通过“模拟血型鉴定”,了解血型鉴定过程,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最近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中爆炸相关图 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人们在爆炸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 需要什么样的救治 在教师的引导 下,积极投入新 课学习。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注意,激发学生对生 命的热爱。 · 一、血型的种类1、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的关系。 人体一次出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 400ml)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人 体一次出血如果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 12000ml),就会危机到生命,就要通过输血 来抢救。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 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 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 表1 ABO血型 讲解:人体血液的红细胞上有一种叫做凝集原 的物质,凝集原有两种:A型凝集原和B型凝 集原。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即抗A凝集素 和抗B凝集素. 如果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教师展示图片)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 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 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 学生讨论,并自 己在课本中寻 求答案。 : 阅读资料后老 师讲解。 《 学生集中精力 听课 培养学生的读取课本 信息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 提取信息的能力。让 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四 种血型,并提醒没有C D等血型。 … 让学生知道血型背后 的知识,不仅仅知其 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但是介绍不可以过深 刻。因为关于凝集原 和抗凝集素在高中阶 段还要详细讲解,所 以在这里要一带而 过。 —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学导学案 课题:输血与血型主备人:孟秋平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 B 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了解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课前抽测】 1、血液是由和组成,其中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运输养料和。血细胞又包括、、。 2、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的血细胞是;能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血细胞是;与血液的凝固有关的血细胞是 _____ 。 【合作探究】(独学、群学) 探究一:血型的发现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6页,《血型的发现》,完成下列问题 1、说说血型的发现过程? 2、发现最早、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血型系统是系统,它包括、、和四种血型。 3、你认为血型的发现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探究二:血量和输血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7页,血量和输血,完成下列问题: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他的血量大约是 千克。 2、会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 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不超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3、为什么说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周岁至周岁的健康居民自愿献 血。” 探究三:同型输血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输血抢救。输血的时候应输入为原则。 2、如果有一个A型血的病人大量失血需要输血,应该给他输入,若没有这种血液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 输 血 与 血 型 重庆外国语学校季涛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 季涛 1 设计思路 1.1 教材内容浅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 第四节。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1.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1.3 教学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流程图为: 本节课首先将生物知识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之中,以一段“滴血验亲”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此民间做法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思考,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 ———→ ↓ ———→ ←———

望,从而展开一道揭秘之旅,自然导入新课。然后以谈话形式展开,让学生自述血型基本常识。创设情景(学生发生意外,大量失血),通过兴趣小组表演,引出“能否给伤员随意输血?”以及“血型鉴定”模拟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把握教学重点---输血原则。针对血量方面要求识记的内容,以知识竞赛形式展开,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无偿献血,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以辩论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激烈的交锋中得出无偿献血、利人利己的观点,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设计宣传标语的环节,在小组的交流中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升华情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通过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与学生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合作与探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的拓展。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①列举ABO血型的类型②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3 情感目标: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②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3 教学重点 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4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5 课前准备 教师:配制模拟“A型血”(0.02mol/L Pb(NO 3) 2 ), “B型血”(0.02mol/L BaCl 2 ), “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A型血清”( 0.02mol/L AgNO 3 ),“B型血清”( 0.02mol/L NaI)。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1”“2”“3”“4”,表示分别取自4位伤员。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发生意外需要输血的小品。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一些有关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方面的资料。

(七年级生物教案)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你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标范围内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重点解决;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但不在课标要求的问题,印发阅读材料;其它问题,课下解决。 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分组进行血液制品有关的调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的学案 教学设计: ●一、关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第一类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3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 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76页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临床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原则 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输A型血,B型血输B型血。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授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因为AB血型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因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的患者输注。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一A、抗一B,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目前一般医院输血都输同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如RH血型),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 二、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为什么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呢?因为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三、输血方式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负担。基于上述原理,近年来输全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渐增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 一、设计思想: 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流程是通过导入新课,直接过渡到血型,然后讲安全输血,当学生认知这两部分内容后,再学习血量与输血,因为血量与输血这部分内容和后面的无偿献血相联系的,可以把这两部分放到一起。本节内容与人们的健康关系密切,因此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讨论、交流、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血液的重要性。《输血与血型》这节课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课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 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教育,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 三、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初一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范围及阅读面的扩大,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资料分析、讨论、谈话、参与探究等从而达到教 学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的直观性和容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分析等一系列认知活动。 2、自学归纳法: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做练习并归纳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独 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自己的血型、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学习兰德斯坦纳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精神。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尼泊尔地震和医护人员抢救图片,导入新课。(尼泊尔地震照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一些大量出血的人送到医院后,医生会对伤者做什么措施呢?这个时事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引起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思 想情感。) 二、血型发现 1、输血的历史(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感受人类在输血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 和认识。) 2、血型的发现 学生自主阅读兰德斯坦纳的故事,感受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并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①谁发现了血型? ②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③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点拨并补充Rh血型,(强调兰德斯坦纳只发现了3种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 1.投影流动献血车的图片提问:见过这种车吗?在哪见过的?知道它是做什么的? 2.投影一组图片:大学一年级学生晓华周末在文化宫广场看到流动献血车,就主动上前要求献血。医生询问了他的年龄后,要求他填写关于健康情况的表格,然后为他验血型,是B型。身体检查合格后,晓华无偿献血200毫升。 提问:读完这则资料,你有哪些疑问? 整理学生的问题后,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血型的发现 教师(以故事形式声情并茂地):17世纪以前,很多病人仅仅是由于失血太多而死亡,尤其在战争中,医生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援救他们的生命,他们将

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猪血、羊血等),结果病人死亡更快,后来医生又把某个人给另一位病人,即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些人还是死了,“为什么呢?” 学生先是震惊然后回答:血型不同。(但具体也说不清) 同学们,你知道你的血型吗?你知道其他人的血型吗?我们进行一个现场调查好吗?你可以调查你的同桌、前后桌。 学生相互调查,然后总结ABO血型系统中血型的四个种类。 我们知道了血型,输血对于失血过多的人就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措施了。 可是在血型发现之前,有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和不正当的输血而死亡,那么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血型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教师进行思想教育:1930年兰德斯坦纳因为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我们要学习他善于发现问题、刻苦钻研的精神 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2.同型输血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可是如果没有知识也许会事与愿违。那么,你的血可以输给哪些人?你可以接受哪些人输的血呢?我们每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输血的关系表。(参见教材第70页表3)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假如老师失血过多需要大家输血,你们愿意为我献爱心吗?(愿意)那我就要看看谁真正可救我,谁会好心办坏事了。 学生情绪激动!积极做这个游戏: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各种血型,然后老师任意说出一种血型,问:谁可以为我输血?学生对照表格分析思考并举手尝试。

ab血型输血

ab血型输血 一般的输血原则都是输同型血液。即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所以AB血型的输血情况也分为一般情况和紧急情况来说。 一般情况下,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AB型血的人,只能给AB型血的人输血,而且还需要RH型血相同。若不匹配,可能会出现溶血现象。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抗原。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可能引起红细胞凝集现象。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将极易引起输血反应。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紧急情况下的时候,AB血型的人则可以接受其他血型,包括A型、B型、O型等血型。但是原理一样,O型血也是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 另外,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慎重起见,ABO血型输血之前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有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才可以进行输血。 ab血型的健康特性 AB型血是A型血和B型血的混合型血,所以AB型人的免疫功能以及对环境和适应能力是四种血型中最好的,对于饮食生活及环境的变化总是能够随机应变。 但是AB血型的人同时具有A型与B型的特性,容易罹患心脏病、癌症、酒精中毒、肺炎与尿道炎等等疾病。另外还有以下的健康劣势: 1、消化能力相对较差,容易消化不良。 2、呼吸道及肺部容易吸入外界环境中的细菌,造成呼吸系统疾病。 3、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血脂也易升高。 4、对植物性食物代谢较好,对动物性食物代谢较差,易形成脂肪堆积。

RH阴性血型患者的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RH阴性血型患者的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字体: 小中大发布: 07-02 11:35 作者: 学术发表网来源: 中国知网查看: 150次【关键词】RH阴性血型输血原则注意事项 1 RH血型 人类红细胞血型有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 2 分布 RH(-)的分布因种族分布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15%,黑种人约占4%,中国人群中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RH(-)的分布为5%,蒙古族人接近1%,汉族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仅占0.3%,属稀有血型,RH(-)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关系是3:3:3:1。 3 检查RH血型的必要性[1] RH血型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而处于第二位,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1)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产生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病。 (2)RH阴性的人输入RH阳性血液后(特别是多次输血),在其血清中可能出现RH抗体,若以后再输入RH阳性血,即可发生凝集,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 (3)RH阴性妇女怀孕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借机会进入母体。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即使第一次输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4)RH阴性个体输1个单位RH(+)红细胞,约80%患者在2~5个月以内产生抗-D。4 输血原则 (1)病情允许,严格遵守ABO同型输血和配合型输血的原则输注RH阴性血液。 (2)择期手术的RH阴性患者,应尽可能开展自身输血。 (3)紧急情况下,可排除输血史,妊娠史,流产史的RH阴性患者首次输血可输RH阳性血。 (4)弱D及部分D患者应视为RH阴性处理。 5 注意事项[2~4] (1)患者没有抗-D存在时,男性RH阴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RH阴性妇女初次输血可输注RH阳性血,再次输血时则只能输RH阴性血,但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及儿童最好输RH阴性血,否则将来妊娠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2)患者自身有抗-D存在时,最好输RH阴性血,但紧急情况下也可输RH阳性血。因为抗-D属IgG型抗体,不会发生急性输血反应,一般要2周后才会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此时病人已度过危险期,有充足时间寻找RH阴性血源,但要与病人亲属签订协议书,注明风险以及将来只能输RH阴性血或可能产生RH新生儿溶血病。(3)尽管血小板表现无抗-D抗原,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患者致敏),故RH阴性生育期的女患者(包括女童)应输RH阴性血小板,至于RH阴性男患者和RH阴性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只要体内无抗-D,紧急情况下可输RH阳性血小板。 (4)RH抗体为IgG型,故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相应红细胞,配血时应加用抗球蛋白试验,聚凝胺试验等,以避免漏检而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5)RH阴性全血或红细胞在4℃条件下只能保存35天,为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在过期前没有用于RH阴性患者,可输给RH阳性患者(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试验相合)。 (6)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可按ABO同型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参考文献】 1 赵绥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输血杂志,2000,13(2):133-136.

输血与血型 教案

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只凭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对不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对献血量的了解,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建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二、教学重点 1.ABO血型的分类 2.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 3.输血与献血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分别不同类型的血型 2.安全输血的原则 3.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

四、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的结构特点、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配以学生发现总结归纳老师完善细化、师生讨论交流、老师讲授等方法。 五、方法指导 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之前的课堂上讲过血液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失血过多就会失去生命,有什么办法能够弥补失去血,让我们逃离生命危险呢?(对!就是输血)资料:2004年元月初,包头市某女青年因手术失血过多,血库里没有适合给她输血的存血,因而面临生命危险,本地电台及时广播了消息后,市民挤满了血站的献血大厅踊跃献血,一时在当地被传为佳话。那大家的血都是一样的吗?是不是随意的一个人就可以把血献给需要输血的人呢?当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的血型和正确的输血原则。(板书:血型和输血) (讲授新课)我们生病的时候医生就会建议我们进行血液化验,化验后医生也会告诉我们血型,那你们有谁知道自己的血型呢?(同学们回答自己的血型,将同学们回答的各种类型的血型进行板书)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同学都能说出自己的血型,但是我们记录下来只有A 型,B型,AB型,O型。那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血型吗?(板书血型的发现)

稀有血型输血预案

1稀有血型输血预案 1.1 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发现稀有血型者(如Rh阴性等),应立即复核(必 要时送参考实验室)确证,做好各项记录及时向临床发布,遇紧急情况按第二条例执行; 1.2 稀有血型(如Rh阴性)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 血。在延期输血前,可立即向市血站预约血源,做好准备,满足临床需要。 1.3 Rh血型不合导致的血管外溶血反应,并发肾衰的概率很小,不易致命, 故Rh阴性成年男性和女性在危急情况下如果Rh阴性血液无法满足需要,可输用Rh阳性血液,即使以后再输血发生溶血反应,因肾衰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重症并发症概率小,不会产生致命危险。但是Rh阴性幼儿绝不能用Rh阳性血液。 1.4 对曾有输血史或/和有妊娠史的患者,在输注前应做抗(D)抗体效价检 测,做好记录。 2紧急用血预案 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临床医生因等待完成交叉试验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时,在向其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的紧急情况下,血库可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须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紧急发血必需执行下列原则: 2.1在危及生命且无ABO同型血源的情况下,或在临床治疗中出现不能同 型输注时遵循血液成分输注相容性原则进行输注。 2.2输注红细胞成分:O型患者只输注0型供血者的红细胞成分;A型患者 可以输注A型和O型供血者的红细胞成分;B型患者可输注B型和O 型供血者的红细胞成分;AB型患者可输注AB、O型红细胞悬液。 2.3输注血浆成分:血浆输注应选用AB型。 2.4在应急时,需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紧急”。 2.5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 管医生。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和输血原则C 一各类血细胞表面抗原 1红细胞凝集反应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2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3能与红细胞膜上凝集原反应的是:凝集素,凝集素是γ球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4白细胞与红细胞有相同的血型抗原,还有自特有的抗原,白细胞最强的同种抗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 5HLA 是引起器官行色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最重要抗原 6血小板也有一定的抗原,与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有关 二,红细胞血型 1临床上关系最密切的是ABO 和Rh 血型 2ABO 血型系统: 1ABO 血型分型:据红细胞膜上有无A ,B 抗原分 2ABO 血型亚型: 1 最重要的是:A 型中的A1和A2 2AB 血型亚型: 3亚型血说明:1A2型血占少数,A1红细胞与A2血清抗A1抗体凝集 2A2血型比A1型抗原性弱,作A 抗原鉴定时,易致A2或A2B 型为O 型 4真正的万能受血者是:A1B 万能献血者是:O 型 3ABO 血型系统抗原: 1抗原合成: (A 基因)-A 酶-乙酰半乳糖胺基+H 抗原-A 抗原 前驱物质-((H 基因)-(岩藻糖基转移酶))-H 抗原 ―― O 型血 (B 基因)-B 酶-半乳糖基+H 抗原-B 抗原 2若缺H 基因,不能合成H 抗原,更不用说A ,B 抗原,只有前驱物质,称为孟买型 3胎儿5-6周开始有A ,B 抗原,在2-4岁发育完全,正常人A ,B 抗原终生不变 4A ,B ,H 抗原也存在淋巴细胞,血小板,大多数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膜上 5组织可分泌可溶性A ,B ,H 抗原入唾液,泪液,尿,胃液,胆汁,血浆和羊水,唾液中含量最多 4ABO 血型系统抗体: 1血型抗体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 2新生儿无ABO 抗体,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为高峰,天然抗体多为IgM ,不能过胎盘 故母亲血型和胎儿型不同的血不会凝血 3注意:母体天然抗体不能过胎盘,但若有输血溶血史,有免疫性抗体,则可过胎盘,致新生儿溶血 5ABO 血型鉴定: 1有正向鉴定和反向鉴定之,正向用清查胞,反向有胞查清,相互印证时:同时进行正向和反向的检查 三,Rh 血型系统: 1Rh 血型:汉族多为阳性,塔塔尔族,苗族,布依族,乌孜别克族阴性者多 2 Rh 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最复杂的一种

最新输血与血型练习题

输血与血型练习题 姓名:班级: 一、必做题 1.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应以输入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3.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5.某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6.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7.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为多少才能引发生命危险( ) A.1 200~1 500 mL B.800~1 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8.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9.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A.100 B.200 C.300 D.400 二选做题 用直线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现有甲、乙、丙、丁4人,在ABO血型系统中,4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现用丙的血清给其他3人验血,只有乙、丁2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3人验血,只有乙、丙2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问乙能给其他3人中的哪一个输血?() A.甲B.丁C.甲、丙、丁D.三个都不能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堂导入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增盛镇职业中学蔡志娟 导入一:(资料质疑导入) 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 生:输血 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生:要注意血型 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 导入二:(小品导入) 学生表演市民对无偿献血不同态度的小短剧,如:有人认为献血会伤元气,而且会造成贫血,有人认为献的血会救人,有人认为献血过程中会引发乙肝或艾滋病等,引起学生深思,导入新课。 导入三:(小品导入) 学生表演,导入新课:由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表演17世纪以前由于医生误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导致病人死亡,医生又给另一位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些人还是死了,引导学生讨论,顺利导入新课内容。这样设计既体现新课程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又迎合初一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心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起到了导入新课的作用。

导入四:(开门见山导入) 提问:“在哪些情况下医生会给病人输血?”这一话题学生既感兴趣也有话可说,直接了当进入主题,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各抒己见:病人贫血时,给病人动大手术时,病人车祸大出血时,孕妇产后大出血时…… 陈述:在如今,输血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医生救助病人的有效手段。在一百多年前,出现同学们刚刚提到的情况时,医生轻易不敢给病人输血,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输血的变迁史。 导入五:(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 讲一个车祸的经过,和医生诊断,发现伤者受伤严重,需要立即输血的故事。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课件播出过程的图片) 导入六:(创设情境导入) 情境引入:引入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景,“一天放学后,学校学生刘昌背上书包走在楼下,两个正在打闹的学生把放楼上阳台上的花盆弄掉下来,不幸正打中刘昌的头,真是祸从天降,当时刘昌就晕了过去,满头鲜血,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颅内出血,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可验完血后发现,医院里他这种血型的血正告急,在这千均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站出来愿意用自己的鲜血来挽救他的生命。你可能不会遇到相同的情况,但在医院里每天都有有许多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