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热点总结科学备考

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

高考复习第一轮做题,第二轮做专题,第三轮做真题真卷。模拟考试是为练速度、调整状态,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抓基础是原则,练套题是方法,理清解题思路,熟记典型题目的解题套路,例如把复杂的计算题分解为简单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等,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提高应试能力。

不同学校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高考二轮复习,不可东施效颦。对于学生基础薄弱的普通高中,不宜一味追求教学容量,一节课围绕高考热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即可。高考复习不应都是讲习题,如果一节课内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十几道题,往往吃力不讨好,其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到高考前把基础内容复习一遍,这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正常现象。但也要尽早让学生做近年的高考真题,高考题目最经典,考前冲刺天天练。建议从5月份开始有计划地每周训练一份高考真题。以高考真题为载体讲解基础知识,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应试技巧。

解题技巧

联系题目找隐情

本地考生高考失分原因如下:一是学习水平方面的问题,表

现出基础不够扎实,审题不够仔细;实验不够重视,分析不够透彻等。二是竞技状态方面的问题,表现出精力不够充沛,头脑不够清醒等。考场如何有效避免失分?一是解题要讲科学、讲方法。要重视过程的分析,重视对问题的推理和总结。仔细读题,把握已知条件,深入挖掘,找出隐含条件,综合梳理确认,理解题目的要求,理清答题思路。二是不回避旧题,不迷恋难题。若在备考时把教材作为重要的复习材料,平时心中有数,考试就会得心应手。

理性复习

不必迷信名校的模拟题

关于物理复习“专题的分类”,除了按照学科研究领域划分为力学、电学、实验等专题外,还可按照考题的难度进行划分,如基础题专题、中等难度题等。从而掌握一些解题套路,提高应试能力。

临近高考,各种资料满天飞,要学会主动复习,敢于舍弃,快速浏览,看图理思路即可,不必每道题都深究,不要总对照答案。做完题目就立刻对照答案的习惯不利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四月后的日子更要把这个习惯改掉。学会用自己的理解,按照物理高考的十大热点和若干套路评价这些试题。老师和同学都不必过分迷信各名校的模拟试题。

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自己的考试卷和改错本都是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翻阅、思考、再练习,效果会特别好。通过

阅读改错本,做高考套题等方式整理解题方法,逐步“把书读薄”。为提高应试的能力奠定基础。高考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能力。所要考查的主要有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把一些重点实验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或开放物理复习的实验,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对着实验仪器弄清实验原理,老师和学生都不要认为实验操作复习是浪费复习时间。

考前冲刺

猜题式复习可放松心情

为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高考,考前半个月要调整好“学习生物钟”。如果是上午9点开考物理的话,建议考生在此时间段内做几套近几年的高考题。

在提醒考生熟悉各科选择题评分规则的同时,径舟教育传

授选择题的得分技巧如下:巧妙填涂,不留空白。以物理为例,一些考生不会做某道选择题,就不涂答案,这是最不应该的。答题方法:单项选择题不会作答,也要按照自己的理解选填一个答案,涂对了就得分,错了也不扣分。物理的多选题,选错是没有分的。答题方法:在没有把握的基础上,可以把多选题当做单选题来做,保守但是能保分。

高考前夕,猜题式复习是放松心情的复习方式。同学们可以

站在命题老师的角度,审视近几年本省高考题目的命题特点,针对热点知识和能力要求,改编高考题,互相面试,以轻松的方式检测应试综合能力。

重视今年高考

命题十大热点《质点的直线运动》:用速度图象解决两物体的追及问题或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题型:选择题。《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平衡的情况是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则是结合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分析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或两个物体的连

接体问题。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曲线运动、机械能、万有引力定律》:(1)对“功和能”的理解与简单应用。题型:选择题、计算题。(2)用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公式对两个天体围绕中心天体运动的问题分析。题型:选择题。

《电场、电路》:对常见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容的分析与计算。题型:选择题。

《磁场》:用磁场力与电场力、圆周运动的知识以及几何知识,分析和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的问题。题型:计算题。

《电磁感应、交流电》:(1)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题型:选择题。(2)有关变压器变压比、变流比、远距离输电的计算。题型:选择题。

《必考内容实验题》:(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读数。题型:实验题。(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3)对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

(4)用计算法和图象法处理数据: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等知识计算电阻,会描点,作出图象,求电动势、内阻。题型:实验题。

《物理3-3》:(1)用分子动理论分析气体压强、温度,内能,热力学定律,固体、液体的性质。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2)用气体定律分析和计算。题型:计算题。

《物理3-4》:(1)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波的传播与干涉。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2)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物理3-5》:(1)玻尔理论、光电效应、半衰期、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题型:选择题、填空题。(2)物体相互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动量守恒定律。题型:机械能守恒、增加、减少,动量守恒的计算题。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成附表2、附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附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3-3。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附表2和附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附表2、附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近三年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选择题 1.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 2.12年考平抛运动,13年考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14年考左手定则。 3.12年考动态平衡问题,13年考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14年考带电粒 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4.12年考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13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4年考胡克定律受力分 析。 5.12年考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受力分析,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13年考库 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14年考电磁感应定律。 6. 12年考转动切割感应电动势公式E=1/2BL2ω和法拉第定律,13年考物理学史,14年 考万有引力与航天,开普勒三定律。 7. 12年考楞次定律、安培定则。13年考万有引力与航天,14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 8. 12年考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13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14年考点电 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 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平抛运动,动态平衡问题,变压器,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法拉第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三定律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两题,相互作用一题,交变电流传感器一题,电磁感应两题,静电场一题。) 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库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物理学史,万有引力与航天,运动学临界问题。(牛顿三定律一题,相互作用两题,恒定电流一题,静电场两题,物理学史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 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左手定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胡克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万有引力与航天和开普勒三定律,运动学临界问题,电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电磁感应一题,磁场两题,相互作用两题,电磁感应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静电场一题) 实验题 9.12年考螺旋测微器(估读),13年考平抛运动(相互作用),14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0.12年考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13年考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恒定电流),14年考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恒定电流)。 大题 11.12年考共点力平衡(相互作用),13年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应用(静电场),14年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2.12年考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磁场),13年考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牛顿运动定律),14年考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机械能及其守恒)。 13(选修3-5).12年考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13年考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动量守恒定律,14考天然放射性和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要揽

高中物理考点分析揽要 一、力、物体的平衡 【考点分析】 [考点方向] 1、求共点力平衡时某力的大小。 2、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尤其是摩擦力)及该力的方向。 3、判断动态平衡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 *4、比较或计算力矩的大小,求转动平衡时某力的大小。 [联系实际与综合] ①斜面或水平面上叠放物体的平衡。②绳或弹簧悬挂物体的平衡。③支架、转轮、吊桥、起重机等平衡问题。④根据物体平衡求气体压强。⑤电场中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与库仑定律的综合)⑥导线切割磁感线匀速运动的计算。 [说明] ⑴主要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或中偏易。 ⑵主要内容: ①平衡情形: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瞬间平衡(例振子在平衡位置等), *有固定转轴的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F合=0) *有固定转轴物体平衡(F合=0)(保持静止时) (M合=0)(或M逆=M顺) ③能力要求: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 ⑶其它要求: ①熟练分析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大小、做功情况 ②熟练掌握动态平衡问题的矢量图解分析方法 ③三力平衡处理方式:a.任意两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b.三角形矢量图解。 c.相似三角形。d.拉密定理。e.正交分解。f.三力汇交。 ④“缓慢”→v≈0(平衡),“轻质”→m≈0(G≈0),“光滑”→μ≈0(f≈0) ⑤*力矩 磁场中N匝面积为S的线框通有电流i时所受安培力力矩为 M=NBiSsinθ (θ为面与中性面夹角) 二、运动学 【考点分析】 [考点方向] 1、平抛运动 2、v-t图象描述运动。 3、追及问题。 4、联系实际的运动学规律的简易计算。 [联系实际与综合] ①体育竞技。②交通运输(车、皮带轮、扶梯的运行)。③水上运动(含船过河)。④动物奔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考物理复习:常见三大概念考点

专题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规律剖析 【考点剖析】 1、从命题类型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类型,绝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外,出现的几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系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图像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题之间。 4、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图像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图像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图像命题,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图像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振动和波”部分的试题既有常规考法:即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加速度、波长、波速等),也有创新考查方式:从学生思维定势和简谐运动的能量转化处命题。通常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高考物理重点全归纳

高考物理重点全归纳 力学部分 质点的直线运动:运动图象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如追及问题等。常考方法有图象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一般。 相互作用:物体的平衡及动态平衡,有的还联系电学知识。常考方法有合成与分解法、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对称法、临界与极值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中等。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与图象综合、联系实际问题等。常考方法有图象法、整体与隔离法、临界与极值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一般。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有时与功能综合。常考方法有对称法、二级结论法、临界与极值法、数理结合等。高考命题出现率中等。 万有引力与航天:公转模型、变轨、同步卫星、宇宙速度等。常考方法有图象法、比值法、估算法、模型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高。 机械能:功、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常考方法有图象法、临界与极值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极高。 碰撞与动量守恒: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综合应用。常考方法有图象法、临界与极值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高。 电学部分 电场:电场的性质、平行板电容器、图象等。常考方法有图象法、对称法、二级结论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极高。 磁场:安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常考方法有对称法、二级结论法、临界与极值法。高考命题出现率高。 电磁感应: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常考方法有图象法、对称法、二级结论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极高。 交变电流: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等。高考命题出现率一般。 原子与原子核 氢原子能级、光电效应及图象、波粒二象性、核反应及核能。常考方法有图象法、二级结论法等。高考命题出现率一般。1 物理学史 围绕物理学史、经典实验及方法,大多源于教材。高考命题出现率一般。 实验部分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高考物理考点全面归纳,分类解析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汇总 高中物理高考考点(一) 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页 1 第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物理考点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

2020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 天体运动的三大难点破解1 深度剖析卫星的变轨讲义

深度剖析卫星的变轨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 考纲要求题型说明 卫星的变 轨的动力 学本质 1.掌握卫星变轨原理; 2. 会分析不同轨道上速度和 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3. 理解变轨前后的能量变化。 选择题、 计算题 属于高频考点,重点考查卫星 变轨中的供需关系、速度关系、 能量关系及轨道的变化,是最 近几年的高考热点。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1. 卫星变轨原理; 2. 不同轨道上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变轨前后的能量变化。 一、变轨原理 卫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为万有引力,F引= 2 R Mm G。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所需 要的向心力为:F向= R mv2 。当: (1)F引= F向时,卫星做圆周运动; (2)F引> F向时,卫星做近心运动; (3)F引

运动进入轨道2沿椭圆轨道运动,此过程为离心运动;到达B点,万有引力过剩,供大于求做近心运动,故在轨道2上供需不平衡,轨迹为椭圆,若在B点向后喷气,增大速度可使飞船沿轨道3运动,此轨道供需平衡。 2. 回收变轨 在B点向前喷气减速,供大于需,近心运动由3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在A点再次向前喷气减速,进入圆轨道1,实现变轨,在1轨道再次减速返回地球。 三、卫星变轨中的能量问题 1. 由低轨道到高轨道向后喷气,卫星加速,但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增加的势能大于减小的动能,故机械能增加。 2. 由高轨道到低轨道向前喷气,卫星减速,但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加,势能减小,增加的动能小于减小的势能,故机械能减小。 注意:变轨时喷气只是一瞬间,目的是破坏供需关系,使卫星变轨。变轨后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其速度大小仅取决于卫星所在轨道高度。 3. 卫星变轨中的切点问题 【误区点拨】 近地点加速只能提高远地点高度,不能抬高近地点,切点在近地点;远地点加速可提高近地点高度,切点在远地点。

高考物理 最有可能考的必考点“挖井”系列训练 动态问题的分析

动态问题的分析 1983年高考作文《挖井》给我们2013年高考备考的启示,明明知道这个点要考,我们偏偏缺乏毅力,而让考生在考场中为试题而惋惜。本系列训练就是为帮助考生训练解题毅力而编辑整理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资料来源于网络,不合适地方,敬请告之,QQ :691260812。答案后附加《成功贵在恒》。 备考攻略 在混联电路中,在电路其余电阻不变的情况下,任一电阻的阻值增大(或减小),必将引起该电阻中电流的减小(或增大)以及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增大(或减小); 任一电阻的阻值增大(或减小),必将引起与之并联的支路中电流增大(或减小),与之串联的各电阻电压的减小(或增大)。在直流电路中,无论电阻串联 还是并联,只要其中一个电 阻增大(或减小),则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总电流一定减小(或增大),内阻不为零的电源的路端电压一定增大(或减小)。电路动态变化的分析思路是:由部分电阻变化推断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出干路电流的变化,最后根据电路情况分别确定各元件上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高考对直流动态电路的考查难度中等。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电阻为r ,R 1、R 3、R 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电键S ,将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向上滑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I 、?U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大 C. ?U ?I >r D. ?U ?I <r 1.AD 2. 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理想电流表或电压表,灯L 1与L 2的额 定电压相同,灯 L 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L 2的额定功率,当电键S 闭合时,L 1、L 2恰好能正常发光.若A 、B 、C 的示数均不为零,则可判定( ) A .A 、B 、C 均为电流表 B .A 、B 、C 均为电压表 C .B 为电流表,A 、C 为电压表 D .B 为电压表,A 、C 为电流表 D 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如果都是理想电流表,两灯均被短路,不可能正常发光,A 错;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 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 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 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 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 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 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 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 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 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 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 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 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 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动量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1)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动量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1) 一、选择题 1.我国2019年年底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若“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附近落向月球表面的过程可视为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在此阶段,“嫦娥五号”的动能k E 与距离月球表面的高度h 、动量p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半径相等的两个小球甲和乙,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若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发生碰撞前,两球的动能相等,则碰撞后两球的状态可能是( ) A .两球的速度方向均与原方向相反,但它们动能仍相等 B .两球的速度方向相同,而且它们动能仍相等 C .甲、乙两球的动量相同 D .甲球的动量不为零,乙球的动量为零 3.质量为1.0kg 的小球从高20m 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 .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为1.0s ,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m/s 2) A .10N· s B .20N·s C .30N·s D .40N·s 4.自然界中某个量D 的变化量D ?,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t ?的比值D t ??,叫做这个量D 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D 表示某质点做平抛运动的速度,则 D t ??是恒定不变的 B .若D 表示某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动量,则 D t ??是恒定不变的 C .若D 表示某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离抛出点的高度,则 D t ??一定变大.

D .若D 表示某质点的动能,则 D t ??越大,质点所受外力做的总功就越多 5.如图所示,A 、B 是位于水平桌面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滑块,离墙壁的距离分别为L 和 2 L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μ和B μ,现给滑块A 某一初速度,使之从桌面右端开始向左滑动,设AB 之间、B 与墙壁之间的碰撞时间都很短,且碰撞中没有能量损失,若要使滑块A 最终不从桌面上掉下来,滑块A 的初速度的最大值为( ) A .()A B gL μμ+ B .()2A B gL μμ+ C .()2 A B gL μμ+ D . ()1 2 A B gL μμ+ 6.如图,一个倾角为α的直角斜面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 ,顶端高度为h ,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当小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到底端时,斜面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是( ) A . mh M m + B . Mh M m + C . cot mh M m α + D . cot Mh M m α + 7.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则( ) A .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 B .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 .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8.篮球运动深受同学们喜爱。打篮球时,某同学伸出双手接传来的篮球,双手随篮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效果是( )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在高中物理知识中,电学所占的比重较大,也是历届高考的重点,电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物理学科的综合得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 力学部分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二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 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 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 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 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 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 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 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 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 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 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 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三 一、自由落体运动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 的复杂。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 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 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点分析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点分析(2007年~2013年)一、选择题(8题,共48分)

二、实验题(2题,15分) 三、计算题(2题、共32分) 四、选修题(1题、2小题、共15分)

2013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新课标理综卷)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主题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对考纲中涉及到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对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引领、指导作用。 例如,第16题巧妙将功能关系和电容器相关知识联系,来分析粒子的运动情况;第19题给出了两辆汽车的位移图像,通过图像提供的运动信息探究物体的运动性质;第22、23题以中学物理中常用的实验仪器为情景,考查仪器的使用规范、读数方法及误差分析,这些都是考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该题有助于扭转电学实验片面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引导电学实验教学降低难度,回归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上来。选修部分第33、34、35题的考查一如既往的常规,且考查知识点基本较前两年无太大变化,是易得分点。 整个物理试题,题型模式基本没变,试题最大的变化是选择题明确了单选、多选题号,对考生来说难度降低、减少答题时间,是个可喜的进步。 第25题(压轴题)虽一改前几年总考“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及电场中运动”的惯例,变成了考“电磁感应”的问题,可能会让部分学生不太适应,但不同试题在试卷中的地位犹如一场戏中的各个角色,每道题应该有它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评价一道试题,不仅应该从“题”的视角来剖析试题自身的特点,还需要站在“卷”的立场上,审视试题属性是否和试卷所赋予的使命相吻合,本题就是一道能全面体现它在“卷”中角色定位的好试题。 首先,本题体现了它作为主观题的特点,本题关于两小题的设计、以及每个小题的情境和设问,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形成一个多档次、有梯度的得分结构,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同时,本题排序为第25题,属于“压轴题”。本题的设计跟该题的角色十分吻合,本题所考查的是关于电磁感应知识,起点不高,其导体切割磁感线、电容器充电等都是我们高中阶段的常见情况,难度不大,但试题第二问涉及到微元的思想,既灵活、又合理,不仅有效控制了试题的难度,而且体现了有价值的难度因素。 注重能力体现探究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试题在能力考查中,特别注重了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例如,第14题涉及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呈现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更重视重要规律的探究发现过程,这些生动鲜活的史实展现到课堂上,有助于激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 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让我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一 点感性的认识,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它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接下来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一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知识点之一 重力势能是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公式为Ep=mgh((Ep为重力势能, 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在大多数情况下,h为物体距离参考平面的高度,g通常 取9.8N/kg)。其中势能Ep与力F、距离h(弹性势能为x,引力势能为r等)存在着一 定的关系。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知识点之二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以及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 位置决定。 (1)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2)当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知识点之三 重力势能的特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可理解为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例题解析 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125m高处自由落下,求在下列状态时他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1、开始下落时 2、下落2s末时 3、到达地面时(g取10m/s) 答:1、开始下落时 EP1=mgH=10_0_25=12500J EK1=0

2、下落2s末时下落h=gt2/2=10_2/2=20米 EP2 =mgH2=10_0_125-20)=10500J EK2 =mV12/2=m_gh/2=mgh=2000J 3、到达地面时 EP3=0 EK3=mVt2/2=mgH=12500J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大全二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真题汇编附解析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真题汇编附解析 一、选择题 1.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 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 n ,其中1 n>。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 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 A. 22 2 n h med B. 1 223 23 md h n e ?? ? ?? C. 22 2 2 d h men D. 22 2 2 n h med 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甲、乙、丙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小于丙光的波长 C.乙光的强度低于甲光的强度 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3.下列实验中,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一面的有() ①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部分波长增大 ②锌板被紫外线照射时有电子逸出但被可见光照射时没有电子逸出 ③轰击金箔的α粒子中有少数运动方向发生较大偏转 ④氢原子发射的光经三棱镜分光后,呈现线状光谱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光下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和雨后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相同的 B.只有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少量光子只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其具有波动性,这种波不同于机械波,它属于概率波 D.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更高,是因为电子穿过样品时发生了更明显的衍射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针经过120天后还剩0.2g B.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新课标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高考物理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必考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命题新动向】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当然也是新课标高考的必考内容.物体的位移、速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是重要概念.从近三年高考看,单独考查本章知识较少,较多地是将本章知识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典型实例,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典题1】2010年11月22日晚刘翔以13秒48的预赛第一成绩轻松跑进决赛,如图所示,也是他历届亚运会预赛的最佳成绩。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最佳成绩,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解题思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根据x=Vt 可知,x 一定,v 越大,t 越小,即选项C 正确。 【答案】C 必考二、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命题新动向】 受力分析是高考中不可能不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几乎渗透到每个试题中,通过物体的共点力平衡条件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往往需要有假设法、整体与隔离法来获取物体受到的力,有的平衡问题是动态平衡,试题往往设置“缓慢”的字眼来表达动态平衡,需要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来解题。 【典题2】如图所示,光滑的夹角为θ=30°的三角杆水平放置,两小球A 、B 分别穿在两个杆上,两球之间有一根轻绳连接两球,现在用力将B 球缓慢拉动,直到轻绳被拉直时,测出拉力F =10N 则此时关于两个小球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A 受到重力、杆对A 的弹力、绳子的张力 B 、小球A 受到的杆的弹力大小为20N C 、此时绳子与穿有A 球的杆垂直,绳子张力大小为203 3N D 、小球B 受到杆的弹力大小为203 3 N 【解题思路】对A 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垂直杆的弹力和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拉力必须垂直杆才能使A 平衡,再对B 在水平面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 、杆的弹力以及绳子拉力,由平衡条件易得杆对A 的弹力N 等于绳子拉力T ,即N =T =20N ,杆对B 的弹力N B =203 3 。 【答案】AB 必考三、x -t 与v -t 图象 【命题新动向】纵观高考试题,没有哪一份试题中没有图象。图象作为一个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是高考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体现。各种图象的共同点基本上围绕斜率、图线走势以及图线与横纵坐标围成的面积这三个方面。 【典题3】图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这个质点在4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 、4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C 、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4m ,而位移为0 【解题思路】在v -t 图中判断运动方向的标准为图线在第一象限(正方向)还是第四象限(反方向),该图线穿越了t 轴,故质点先向反方向运动后向正方向运动,A 错;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分为第一象限(正方向位移)和第四象限(反方向位移)的面积,显然t 轴上下的面积均为2,故4s 末质点回到了出发点,B 错;且4s 内质点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路程为4m ,位移为零,D 对;判断加速度的标准是看图线的斜率,正斜率表示加速度正方向、负斜率比啊是加速度反方向,倾斜度表达加速度的大小,故4s 内质点的节哀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方向为正方向,而初速度方向为反方向的2m/s ,C 错。 【答案】D F θ A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