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九课一步之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2.水平目标

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相关案例,准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违法与犯罪的要受到怎样的制裁。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 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违法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导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板书)

活动

1.看第85页列举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反思自己有没有以上行为?

2.读第86页材料,完成第87页“探究”。

1.什么是违法行为(板书)

指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是,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思想落后不是违法表现。违法的概念应从广义上理解,即凡是违反了宪法、刑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板书)

①违宪法行为就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③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④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

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板书)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仅仅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即时给予处罚、惩戒、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犯罪。

4.什么是犯罪(板书)

(1)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板书)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其一,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社会的实际危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类犯罪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其二,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例如;犯罪的预备行为和某些犯罪的未遂等,这种情况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个是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一种理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惩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这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5.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板书)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刘某打110取乐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行政违法行为,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是行政处罚。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规,对犯有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员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指的是工商管理部门、林管部门、环保机关、公安机关等。(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补充行玫处罚的种类,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行政处罚有:警告、没收、罚款、责令赔偿损失、行政拘留等。

提问:中学生王某因与同学打架,被学校给予记大过处分,这是行政处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学校给予王某的记大过处分不是行政处罚,是行政处分。因为学校不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不能行使行政处罚的权力。

(3)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①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处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②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板书)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其特点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既能够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能够独立适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1)违法行为的概念;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类别;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三类;(3)一般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4)明确了一个理解问题;违法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但犯罪行为却一定是违法行为。

四、课堂练习

复习本框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五、课后作业

完成《导与练》合作探究题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2.防微杜渐 3.过则勿惮改

一、导入

活动

(1)请同学们看书第93页,讨论“反思”中的问题。

(2)提问:假如你在场,理应怎么办?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S:偷苹果不是小事;因为偷苹果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我当时在场,我会劝阻他们,并告知他们偷苹果是违法行为。

T:那么通过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我们不要贪小便宜,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要,同时我们也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经受得住外界的种种不良诱惑。

“蝼蚁之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很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小错持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一个人如果不增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点,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

二、新授

板书:二、防微杜渐

板书:1.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接着处理禁毒格言——吸烟者是吸毒者的预备军!根据格言介绍吸烟的危害。)

T: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下一页,用点时间看看图4-17《不良行为》,然后再想想他们的做法是否准确。为什么?

T:大家来说说小明、朱丹、刘文三人的行为是否准确(不准确);那么他们的行为是属于什么样的行为(不良行为)。(小明的行为错在哪里;朱丹把三棱刀放在书包的行为为什么不准确;刘文为什么不能够把图书馆的书“悄悄”地拿回家。)

T:好,老师来和大家分析一下这三幅图。第一幅图:说的是小明留宿同学家中却没有打电话通知家里人,这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随便在同学家里留

宿,如果实在要留宿的话必须要经过家里人的允许才能够,做到让家里人放心。所以说呢,我们晚上尽量少出门,就算去了哪里也要和家里人说一下,做一个让家里人省心的好学生。第二幅图:说的是朱丹同学随身携带三棱刀的行为,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三棱刀属于国家法律规定的管制刀具,随身携带是违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被人欺负应该即时地报告老师,而不应该私下用暴力解决。所以说,如果我们一旦被人欺负,那就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第三幅图:说的是刘文同学偷学校的图书,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学校的图书是学校的财产,是提供给老师、同学们借阅的,就算再喜欢也不能偷,更何况“偷”是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图4-17这三幅图告诉我们:不要认为一件坏事小而去做它,因为有很多时候小错也能够酿成大错。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杜绝不良行为的滋生,要始终铭记: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T:好,大家用点时间来阅读课本最后一段文字,阅读的同时请大家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大错不犯、犯点小错是不是真的没什么关系呢?

板书:2.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

副板书:大错不犯、犯点小错是不是真的没关系?

T:也许有些同学会这样认为,偶尔做一次错事没关系,不过,有很多时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如果不即时改正,最后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那么大错不犯、犯点小错是不是真的没什么关系呢?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说一下:大错不犯、犯点小错有没相关系?

S:

T:因为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开始,如果在犯小错时又不即时反省,控制自己的行为,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会犯大错的。因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并

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有很多的青少年就是抱着“大错不犯、犯点小错没什么关系“这样的看法,在这种及其错误思想的误导下,有些青少年迟到,有的上课不认真不注意听讲,有的不完成作业,有的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有的认为抽支烟、去一趟游戏厅算不了什么……不过他们却不知道正是这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恶习,也很有可能引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正是因为这种大错不犯、小错持续的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慢慢堕落甚至犯罪。

T: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点指挥的,法治观点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而法纪观点淡薄,难免犯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违法或者犯罪的道路。所以说啊,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遵纪守法,同时也要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T:好,大家来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S:苹果。

T:那大家在仔细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苹果?

S:腐烂一些的苹果。

T:对,老师手里拿的确实是个腐烂一半的苹果。如果说老师把它丢掉了,就没有了,但是如果老师割掉烂的苹果,那它还是苹果。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者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有错误而不改,那错误才是真正的错误,就像那腐烂一些的苹果,如果仍了就没了;而犯了错就知道错了,然后把错误的东西给“割掉”,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

T:现在我们来学习“过则勿惮改”这部分的内容。请同学们用点时间来看一下课本95页最后一段的内容,并试着思考方框中“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

板书:三、过则勿惮改

1.端正对待过错的态度

T:过则勿惮改,指的是: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T: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谁能没有过失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T:“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呢?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有些人呢,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始终不知悔改,最终走上了绝路,而有些人呢,却能够即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即时的改正。所以说我们要端正自己对待过错的态度,有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其实也不假。过错并不可怕,知道错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这也是一种进步。

T:好,请大家把课本翻到下一页,用点时间来阅读课本里方框的案例,大家在阅读的同时请思考这个问题:你赞同事例中主人公的做法吗?为什么?

S:赞同;因为知错能改也是一种幸事。

T:其实该事例主人公当中的精神是很可贵的,虽然他刚开始因为一时的糊涂犯了错,考试作弊,不过后来他的良心终于发现了,所以敢于去找老师主动地承认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而我们呢,要时刻铭记这样的一句话:作弊得来的成绩是虚假的、是一点都不光荣的。所以我们呢,要做到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能够做到认真答卷、按时交卷,真正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T:好,我们看一下这道反思题“回忆自己某一次难忘而且感到羞愧的犯错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想”。那么这道反思题呢,就留给大家课后来完成,大家课后再找时间来相互交流啊。

T:那么有过错了,那该怎么办呢?请大家用点时间阅读一下最后一段文字,并试着回答刚才老师提的那个问题(在过错面前,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板书:2.勇于改正成长中的过错

T: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这就是说,有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勇于改过,才是对待错误的准确态度。其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理应要具备该主人公的这种品质,犯了错,并不可怕,也不要觉得可耻,而是要敢于承认错误,主动地去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过则勿惮改的态度和勇气。同时,我们也要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要去原谅那些犯过错误的人,给个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如果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过则勿惮改,犯了过错之后就要即时地改正,脚踏实地地走向正道。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真诚坦率的态度、知耻近乎勇的表现是我们青少年理应拥有的品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明确了一个理解: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与练》合作探究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导与练》合作探究题

六、教学反思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课《共享阳光》导学案 教科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9课《共享阳光》导学案教科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 2.理解党和政府帮助注弱势群体的重要意义 二、旧知检测:哪些人群是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什么? 三、自学检测(阅读教材60页—65页相应的内容三遍,独立合书完成以下问题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也是。只有大家一起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走向。 2.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再读书上内容,一边读书一边动手勾画和做好笔记。通过合作探究,、展示、教师点拨完成下面问题)。 导学点一:【政府的努力】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哪些人的责任? 2.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请你例举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哪些制度?

3.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用教材简洁的语言概括) 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有什么意义?) 导学点二:【社会的力量】 在我国,有哪些扶贫济困的社会组织?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检测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因为,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 ) ①消灭弱势群体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③促进社会不断进步④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包括() ①建立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顺利

入学并完成学业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④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A. 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存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xx年,该计划已影响到全国各地,募集资金6亿多元,共救助150多万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这表明 ( ) A.救助失学女童比救助失学男童更重要 B.民间组织在救助失学儿童和扶助贫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政府加强改进措施,促进教育的平等 D.救助失学儿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 4.辨析: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一位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算的这笔账,被各类媒体广泛传播,再次引起人们对教育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极大关注。人们开始对公平失去了信心,尤其是教育,是不可能会公平。 5.材料一:维护社会公平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和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仅要运用经济的手段,而且要运用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材料二:长期以来,中央一直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对于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更是给予了特殊的关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扶贫开发、加强社会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 测试题 教科版

第九课第一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严重的不良行为是()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②吸食、注射毒品③与同学一起打扑克④参与赌博、屡教不改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乔丽是初二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以“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学花钱不挣钱”、“饭馆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让乔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你认为乔丽爸爸的行为是( ) A.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 B.为了乔丽健康成长的合法行为 C.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严重违法行为 D.侵犯乔丽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 3.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D.刑事违法性 4.陈某深夜潜入某单位偷窃价值近5000元的物品,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对此,下列看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对陈某判处刑罚的依据是刑法 B.陈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C.陈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受到的是刑法处罚 D.1年有期徒刑是附加刑,1000元罚金是主刑 5.小黄因偷窃同事的手提电脑被公安机关破获并逮捕,法院认定其已构成盗窃罪,但因其未满16周岁被免予刑事处罚,带回家有家长进行管教,于是他到处宣扬说:“受到刑法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对此,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①小黄未受到刑法处罚,他的行为不是犯罪②未成年人犯罪虽因年龄免于刑法,同样也是犯罪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改正,会发展向犯罪,应高度重视④小黄的观点是对的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俗话所说的“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一步之遥(第二课时)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九课一步之遥(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自我反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明确勿以恶小而为之,要防微杜渐。 2、能力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健康成长。 重点 难点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改正不良习惯,知法、守法、护法。 教法 选择 案例分析、探究交流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搜集案例、制作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体 是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2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20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情景剧《偷苹果》,其他同学观察思考,⑴偷苹果是小事吗,为什么? ⑵如果你当时在场,会怎样做?⑶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导入新课。 二、案例的启示 小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一天,他玩纸飞机的时候把教室的灯打碎了,按照校规要赔偿 50 元钱。从哪里弄这 50 元钱呢?小江犯难了,几个同学给他出主意:同学都有钱,不如劫一点钱吧。于是他们开始合伙劫同学的钱,最后他们的团伙发展到了 12 人。最终,小江因为抢劫罪被判 8 年有期徒刑,其他人也分别被判刑。 三、寻找生活中的“小恶”: 1.公然违反校规,对自己不约束,自私; 2.随意破坏纪律; 3.考试作弊,欺骗; 4.抄袭作业 5.迟到早退组织指导表演 通过案例, 让学生明白“小 恶”会变成“大 恶”。要从克服 “小恶”开始防 微杜渐,把违法 犯罪消灭在萌芽 状态之中。 学生分角色表演,讨 论交流 学生讨论:小江为什 么会从一名优秀生变 成罪犯? 小组交流发言通过让 学生讨论并总结身边 的不良行为,使学生 明确这些看似有些 “司空见惯”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九课 一步之遥-1、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于都五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导学案上课时间:月日主备人:王爱华蹲科行政签字:使用人班级:组次:姓名教师评价编号 0 1 5 第九课一步之遥-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学习目标: 1、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重点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预习感知】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者作出法律所的行为,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 2、根据违法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为和行为和行为,前两种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相对较小,因此被称为行为。 3、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 4、在恶大错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行为,离犯罪仅有。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 5、惩处犯罪分子,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 二、【探究分享】 1、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诱惑多多,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不会抵制不良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在生活中主要有哪些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诱惑?请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2)请你为同学们拒绝不良诱惑提三点建议。 三、【当堂检测】 1、与一般违法相比,犯罪具有的特点是() A、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违反了宪法 C、要受到行政制裁 D、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 2、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利用手上的权力给亲戚调职 B、闯红灯被罚款 C、殴打他人致重伤 D、损害他人的名誉 3、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①法律知识缺乏②法律意识淡薄③道德沦丧的结果④不能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邓某在县城开办了个体饮食店,一天,他从个体屠宰户手中购买未经检疫的猪肉500 千克,准备加工后出售,被县卫生食品监督部门发现。经检验,这些猪肉属于病猪肉,邓某的行为() ①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②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③应受到卫生监督部门的处罚④应受公安机关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某中学生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案例说明、、、、、、、、、、、、 ①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②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③青少年要依法律己④违法可能发展成为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6、“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 ①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②许多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③有错不改可以发展成大错④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公民乘飞机前,机场工作人员检查公民身份证和所带的包裹 B、王某私拆同学的信件 C、孙某偷藏同学家寄来的汇款单 D、商店保安怀疑消费者王某偷东西,对王某进行搜身 8、在反腐败斗争中,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高级领导干部因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他们的行为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一般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刑罚当罚性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9、“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本质是相同的 D、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四、【课堂小结】 五、【知识链接】故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临近河岸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如此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最终决堤了。

《一步之遥》设计型教案

《一步之遥》设计型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违法行为。 二.教材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诱惑和不法侵害。尽管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制定了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到实处。本单元分为两课,第八课《一念之差》引导青少年识别身边的诱惑,形成抵御诱惑的意识。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

教科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9共享阳光word教案(7)

九年级第九课《共享阳光》复习教案 【知识框架体系】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的职责,也是()的责任。 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在救助失学儿童和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保障弱势群体的(),维护他们的(),尊重他们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5、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⑴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 ⑵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 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促进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 ⑷近年来,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⑸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⑹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等。 6、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春蕾计划、扶贫基金会、希望工程、慈善总会、红十字协会、慈善总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7、我们为什么要关爱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1)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能力很有限,但我们有无限的责任去关注弱势群体。(2)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尊重。

(3)我们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驱散他们几句在心底的阴影,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4)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5)帮助他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6)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7)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8)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献出的爱心。 ※8、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②积极参加帮助弱势群体的各种活动,并同歧视弱势群体的人作斗争。③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9、列举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保护弱势群体而作出的努力。(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济适用房、农民工权益保障、废止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10、我国是怎样尽力实现教育公平的?P62 【真题再现】 1、(2009.江西)1300亿元的地震后重建资金,7363亿元的“三农”投入,2930亿元的社会保障资金,3318亿元医改投入等,中央财政2009年的民生大单,凸显了我国政府(A ) A.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实现社会绝对公平的决心 C.努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同步富裕 D.把民生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2、材料一:现在,义务教育免费了、农村也有医疗合作和养老保险了、残疾人和农民工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每次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政府总能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展开援救工作…咱们老百姓的心,比以前踏实多了。 材料二:2009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达197.3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增幅和增量均为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扶贫投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达到90亿元。2010年民生亮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助力度,确保我国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材料一中为什么“咱们老百姓的心,比以前踏实多了”? (2)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悟?(写出五各方面即可) 【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工资收入超过2000元要纳税,收入越高,纳税额越高;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三年免税;城市特困居民,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证金。这说明() A、我国采取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 B、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C、这不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则 D、世界上根本无公平和正义可言 2、目前我国各地均设有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电话,法律援助制度() A、可以帮助所有有困难的人 B、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帮助弱势群体的制度 C、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真正帮助弱势群体的制度 D、可以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服务

河北唐山十六中八年级政治《第九课 一步之遥》学案(无答案)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政治《第九课一步之遥》学案 第二课时《防微杜渐》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观念,防微杜渐,知错必改,踏实做人。 2、能力目标:掌握对待错误的正确方法,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懂得自己应如何对待所犯的错误。 二、学习提纲 1、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也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待过错的态度。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难忘而羞愧的犯错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3、归纳总结: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的途径有哪些? 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1、制定防止和克服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 2、周末,赵明和李辉在大街上踢足球,正当他们踢得起劲时,不慎将足球踢在了路过的一辆卡车上,破碎的玻璃扎破了司机的脸,顿时鲜血直流。面对这种情景,赵明低声对李辉说:“咱们赶快跑吧!”李辉却马上拒绝,坚决要送司机去医院包扎伤口。 (1)你怎样评价他俩的行为? (2)这一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课堂测验: 1.“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个俗语是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往往源自日常生活的:( ) A.不良习惯 B.一件小事 C.偶尔看了一本“黄色”书籍 D.偶尔犯了一次错误2.欠债不还,拾到遗物归自己,这种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犯罪 3.下列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 A.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B.犯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必定犯罪 C.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必定违法 D.有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下去一定会犯罪 4.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A.欠债不还 B.违反交通法规 C.抢劫 D.贩卖毒品 5.某县公安局接到一商店被盗的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盗贼携赃款逃脱,该店将县公安 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县公安局赔偿该店经济损失万多元。该县公安局的行为 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工作失误 6.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他仍执迷不悟,不 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的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材料说明:( ) A.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在于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 B.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到行政处罚 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四、学习反思与自我评价 第九课一步之遥 第一课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案主备人:周雪梅 【教师寄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从我做 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 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重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情景感悟,你说我说大家说 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 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谁料过了一 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

四川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九课 共享阳光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九课共享阳光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和机构在扶贫济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 2、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懂得从哪些方面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学习重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学习难点:感受社会平等,为平等的实现而努力。 学法指导: 1、认真预习第九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知识在线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也是。只有大家一起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走向。 2、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我国通过,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服务。2003年9月1日,我国第一部正式实施。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展示质疑 1、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做的努力)? 2、在我国,有哪些扶贫济困的社会组织?国际社会有何行动? 3、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4、请你结合课本谈谈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解。 5、国家为什么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从p66的阅读文字、p68的漫画中,我们帮助弱势群体有何启示?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这是因为,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 ) ①消灭弱势群体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③促进社会不断进步④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通过实际行动,关爱、帮助和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 B.使他们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C.使他们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D.使他们成为强势群体 3.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包括() ①建立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②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③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 ④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在全球扶贫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减少以至消除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社会都应通过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B.关心、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国内外共同的帮助。 C.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只要给予物质帮助就可以。 D.关心弱势群体,不断走向公平和正义。 5.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发展。但是在我国社会中还是存在各种弱势群体需要帮助,下列对其原因的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产力还很不发达 B.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C.弱势群体的不思进取

教科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9共享阳光word教案(6)

第九课共享阳光 1-2框政府的努力、社会的力量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政府的努力、社会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第九课“共享阳光” 进一步介绍政府、民间团体以及个人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一框题“政府的努力”主要介绍了我国政府为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介绍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家扶贫项目、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等,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第二框题“社会的力量”则阐述了民间组织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贡献。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对社会现象很敏感,尤其对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充满愤慨;他们充满理想,热情地追求着大同世界的实现,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亲和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培育学生的尊重、关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寻找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的途径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重、难点的确立:国家消除贫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适当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国家消除贫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已经比较具体和丰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内容,也可以动员学生查找更多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和机构在扶贫济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情社会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弱势群体。 四、教学流程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九课一步之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了解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2.水平目标 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相关案例,准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违法与犯罪的要受到怎样的制裁。 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 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1.犯罪的基本特征; 2.违法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导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板书) 活动 1.看第85页列举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反思自己有没有以上行为? 2.读第86页材料,完成第87页“探究”。 1.什么是违法行为(板书) 指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教师提示)应该注意的是,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而不是思想,思想落后不是违法表现。违法的概念应从广义上理解,即凡是违反了宪法、刑法、森林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板书) ①违宪法行为就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③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④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 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板书)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仅仅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因而把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违法行为。

第九课一步之遥中考题练习

请你按照“指出违法事实——判断违法性质——找出违法依据”的思路,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分析,完成下表。 2013年7月23日,因停车问题与李某发生争执,韩某将李某安睡于婴儿车内2岁多的女儿抱起并举过头顶摔在地上,致女童身亡。据悉,韩某初中没毕业就退学在家,热衷于结交社会上一些哥们儿,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惯,惹事后父亲就揍他。韩某14岁时因偷窃自行车被行政拘留13天,18岁时又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10天,22岁时因伙同他人盗窃一辆价值不菲的轿车被判无期徒刑。此次,39岁的韩某因摔死女童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按照韩某的行为请划分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 (2)材料给我们哪些警示? 材料:2014年3月1日晚,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止3月2日1时,暴力案件已造成29名群众遇难,昆明12家医疗机构共收治伤员143人,其中重伤73人,轻伤70人。特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击伤1人。 这些暴徒的行为属于那种违法行为?请说明判断依据?

2015年5月19日,某校举行了“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报告会。会上市少管所服刑人员小勇(化名)讲述了他的“经历”:我刚上初中时,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可后来由于父母闹离婚,不断升级的“家庭战争”,使我开始在网络中寻求安慰,迷上了网络游戏。自从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后,我就经常上网、旷课、夜不归宿、多次敲诈勒索同学。因为好奇,在“朋友”的引诱下,我吃上了“摇头丸”。我也曾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然而,我无法控制自己,父母的打骂,老师的训斥,同学的指责,使我更加放纵自己,越陷越深。后来竟然为了筹集毒资而去抢劫、杀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小勇有哪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有哪些危害? (2)结合材料,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青年张某在中学读书期间就有小偷小摸的行为,走上社会后呀不好好做人,反而受一些狐朋狗友的引诱,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结果在一次街头聚赌中被抓获,处以行政拘留15天。拘留期满后,他不思悔改,反而在赌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为了筹措赌资,先后潜入民宅盗得他人财物人名币35000元。2015年6月,张某在一次作案中被公安机关抓获,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某前后两次违法行为各属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请简述理由。 (2)张某前后两次所受处罚各属什么性质的处罚?分别由什么机关进行裁决?(3)联系张某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发展过程,说说张某堕落对你有何启示。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

《一步之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教材分析 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学情简要分析 1.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 2.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 3.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通理解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通过小组的帮扶能够接受本节课的内容;10%的学生是学困生,需要小组的多多帮扶和老师课堂上多加关注,给予点拨和讲解。 学习优势:学生知道很多的明星,对违法行为有着简浅的认识.学习有着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分析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拒绝不良诱惑的信心,远离违法犯罪;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拒绝、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

一步之遥导学案

步之遥导学案 第九课一步之遥(导学案)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1、 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 2、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 3、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4、 知道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形式以及法律惩处犯罪的意义。 【使用说明】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85-96 页,独立勾画课本基础知识,并做好问题标注。 2、认真完成学案,并记录个人疑难,以备课上讨论。 3、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4、 学案中的问题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你问我答: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受不良诱惑?2、对未成年人的不 良诱惑有哪些?3、如何拒绝“黄毒”的诱惑?4、如何拒绝不良诱惑?预习案1、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2、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我国制定了四种法律制裁,即违宪制裁、、民事制裁、和。 4、 完成表格一般违法犯罪区别社会危害性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违法性触犯刑法应受处罚性承担刑罚以外的法律责任联系二者联系密切,一般违法行为极有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5、防微杜渐,无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6、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误,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的深渊。7、 惩治犯罪分子有何重大意义?8、请你谈谈你对“过则勿椫改”的理解。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写下来:探究案一、辨析:1、“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难倒法院。” 2、有人认为:拾到遗失物品不还是理所当然的,大不了是个道德问题,用不着法院判决。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二、分析说明: XX年,某城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未成年犯进行了调查

第九课一步之遥教案设计

姓名:杨凤英单位:济阳一中学报名序号:21 密封线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掌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概念, 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 形式以及法律惩处犯罪的意义。 能力目标: 掌握规范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知错能改是为人的 基本品质,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懂得防微杜渐;培养 学生具有襟怀坦白的勇气,真诚坦率的态度,知耻近乎勇的表现,使自己的人生光明磊落, 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惮改”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一般违法 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使学生明确违法犯罪行为是由不良行为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本部分侧重 法制教育层面。 第二部分:“防微杜渐”进一步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辨析,帮助他 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过则勿惮改”本部分重在强调要正视过错,勇于改正错误,教学以学生自我反思 为主。 【教学重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防微杜渐和过 则勿惮该,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探究法 2.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故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和老师的解说,让学生体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引导学生感

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复习资料(教科版九年级)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说明:1.内部资料,注意保密,请勿外传。 2.妥善保管到2010年6月,遗失不补,自己复印! 3.本资料只是对课本主要知识点的归纳,不能代替课本。同学们除了熟记本资料外,还需读课本。 4.本资料中打“★”的部分为重点知识、最基本知识,在熟记打“★”的知识后再掌握其它知识。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七、关注弱势群体 ★45.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弱势群体的特征:(1)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2)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46.(1)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2)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和。 ★47.我国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⑴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制度建设不完善。⑵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48.在我们同龄人中也有弱势群体:(1)我们的一些同龄人,还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2)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许多少年儿童生活在困境中。疾病、失学、贫穷、战火等是导致他们困境的原因。 八、日月无私照 ★49.如何理解平等的真谛?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⑵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⑶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人人都平等地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⑷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他们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是一个合理社会和社会成员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⑸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 ★50.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 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没还不够完善。⑵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⑶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之间的不均衡。⑷社会转型而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衡,赞成劳动者收入差别过大。 ★51.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⑴平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平等总要受到—定的制约。⑵任何社会都存在—些不平等的现象。⑶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⑷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任重而道远。 ★52.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样政策?有什么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