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四个素养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四个素养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四个素养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四个素养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四个素养

中小学教师生涯中有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和教育研究。其中教育研究是引导教育进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学术论文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显性成果的体现。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有学者总结为是从为职称晋升到为专业发展再到为职业幸福的三重境界。这是一个价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它会完善中小学教师人生目标,提高职业的幸福指数,也会引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事业不断前行。

然而,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撰写还存在着选题困难、重点失衡、写作失范等诸多问题。解决之道是应加强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重点应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哲学、逻辑层次与文化底蕴四个方面的素养。

一、专业知识,让论文更有深度

专业知识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往往会影响文章的深度、广度及说服力。如果说文章的主题是人的灵魂,结构是人的骨骼,语言是人的细胞,那么专业知识就是人的血肉。可以说专业知识素养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作用非常重要。中小

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三点:一是所读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二是教育教学的方法与能力,三是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呢?祝智庭提出较好的建议,他认为在当代信息化学习的环境下,坚持用学术研究的6个关键,既通过关键团队、关键人物、关键项目、关键期刊、关键会议、关键网络,全方位追踪所属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以保障自己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源于这个要求,从技术路线上建议中小学教师采取“读书笔记法”与“利用概念图(concept maps)组织管理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来积淀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每当发现一篇读起来特别好的论文,一定要做详细笔记,把文章的结构与布局、总论点与分论点、支撑论点的重要论据等记下来,再通过概念图软件按一定策略进行知识的组织与管理,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过概念图可以检测出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

理解。

二、教育哲学,让论文更具理境

“理境”美在论文的“形境、意境、理境”三境之美中居于最高层次,一篇好文章,有了赏美、创美的趣味和深厚交融的情感,其间必有一种理性思考。这种理性思考,要求我们在运思成文中,初则求条理清楚,继则求事理明彻,

终则求哲理莹晰,从而达到理境晶莹的境界。中小学教师的学术论文要达到理境之美,就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说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对问题解决具有“普适”作用,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

中小学教师加强教育哲学素养,要关注教育哲学体系两个侧重点,教育哲学相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作为学科的教育哲学,将零散的教育哲学理论思维系统地加以总结升华的理论形态,这类著作常作为教科书使用;第二类是侧重联系教育实际思考、思辨、批判若干教育问题,为人们提供比较具体的教育哲学思想与智慧的专著,这类教育哲学专著有时不很强调内容的体系性,而着重强调论述若干教育问题的思想性。如:石中英教授对中小学教师推荐的教育哲学书单中《教育哲学》(黄济著)、《教育哲学导论》(石中英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陆有铨著)属第一类;《爱弥儿》(卢梭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中庸》等属第二类。

三、逻辑层次,让论文更加缜密

黑格尔认为,逻辑是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的统一。逻辑的终极目的在于求真,学术论文的“真”寓寄于逻辑论辩的缜密之中,为此中小学教师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要精心设计论文的层次框架,做到主题突出、线索清晰,各章节之间逻辑层次一目了然。一篇好的论文,要在写提纲的时候多花些工夫,构思好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内容,做好这一

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篇学术论文包括两个核心要素:论点和论据。论点与论点之间以及论据与论据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或体系。提出任何一个论点,都需要摆出能证明论点的材料,任何一个材料摆出来,都必须分析其实质及内在联系使之有效地支撑论点;任何一个运用材料去形成或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都必须有条有理、周密严谨。在一个合理的逻辑层次体系之中,下一个层次的论点应该作为上一个层次论点的论据,而上一个层次的论据则可以作为下一个层次论据的论点。一个论文的逻辑体系愈严密,那么论文的层次结构就会愈完善。

中小学教师如何检验自己论文的逻辑层次是否缜密?曹树基建议:写作者不妨对自己的论文的每一节或每一章,进行一句话式的归纳,再将这几句话合在一起,检讨其中的逻辑关系,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通常会发现论文作者思维的混乱或逻辑的混乱。

四、文化底蕴,让论文更为厚重

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千锤百炼而凝聚生成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它不仅表现一个人某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是作为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渗透在人的学识、气度、信仰、品格和气质中。文化底蕴丰厚的作者,其作品内涵更厚重,更

具有深邃的洞察力、穿透力和震撼力。文化底蕴不仅仅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能展示出作者的思想深度、文化积淀、学识修养、主题创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中不仅需要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写作者的文化底蕴会让论文有更广阔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杨小微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路径,在当代教育改革中,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生活体验、研究性变革实践等多种研究方式的提倡,丰富和优化了教师文化底蕴提升的方式与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体悟、探究,合作式的创新实践与研讨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现在很多教育行政或科研部门推荐的诸如“中小学教师应读的100本教育书籍”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底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小学教师通过阅读经典与名著,通过优秀的文化资源对自己长期浸润与滋养,由个人体验、感悟与默化后,经语言文字表达在论文中,其学术性与思想性将自然而然流淌出来。

中小学教师基于自己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修炼,通过学术论文表达出来,来保存自己的教育历史,固化自己的教育成果,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显然是中小学教师应当追求的职业理想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论文 教师素养

论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及人文情怀 关键词:教育教师专业化师生关系 摘要: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仅仅是这样,也只是会教学,而真正的教育需要爱,理性的爱,把心灵整个献给孩子。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非生而知之者”,故“学者必有师”,韩愈便下了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1世纪,教育已被视为应对未来种种挑战,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买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 ①所以,教师,早已不是这单单六字可以概括的了的。教育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内在要求;信息爆炸时代所带来的种种价值观问题更是对教师职业素质、人格素养的严峻考验。 我国古代对于怎样为人师有过许多著名论述,多见于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师应有独立人格,强调“当为其师,则弗臣也”。二是教师应善喻善问,善于传授知识,深入浅出,语言简练而析理透彻,善问即控球先生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三是知兴知废,遵循“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藏戏相辅”的规律,明白“长善救失”的道理以及“进学之道”。对于师生关系,《学记》指出,应教学相长,老师固然比学生知识渊博,但不可能什么都会,当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应实事求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寻求真理。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平易近人,《学记》强调需使学生对老师亲近,使其“亲其师”,受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古之贤者对教师与教提出的要求放到现今依旧适用,但我想,还需要更多的完善和创新。 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日趋重要。在专业化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及评价者以及教育理论及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有的教师只是把教书当谋生手段;有的教师追求职称评定或在学校高升,成为专家型教师,却忘了学生在哪;而在大学中,到处可见“学者型教师”,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在题为《以学术为业》的学术报告中,这样道:“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驱策,想要从事学术的人,必须认识到他面前的任务的两重性。他不但必须具备学者的资格,还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两者并不完全是相同的事情。一个人可以是一名杰出学者,同时却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②认清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后,那就该确定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水平。从专业知识上看,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普通文化知识,教师知晓得越多,越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崇敬;其次,是自己所教学科知识,如果对自己的术业都不专攻,谈何教以他人?最后,是教育学科知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这也是教师与学习和的区别。从专业技能上看,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教学技巧与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即上课过程中的种种方式方法,教学能力即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强调成为一名教师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就好比一台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过不过关,但计算机最主要的是CPU,即专业态度。你是否真正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你是否能从教师这一角色中感受到光荣感与自豪感,责任感与义务感?最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爱学生? 因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难免过于僵硬,

浅谈教师职业素养

浅谈教师职业素养 太和县名利小学张怀显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办学成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敬业,专业,精业。当我们面对课改的新形势,应该以此素养去实现“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不赖”的目标. 一、敬业 如果教师职业不是自己最爱,其职业心态必然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自身潜能的发挥,当然也会影响自己的职业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因为我们有幸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无悔无怨,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信念和责任感才能使我们坚定地在教师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多,成就更大! 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应该是什么形象呢?一个好教师除了业务精湛,学识渊博外,更主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具有打动人心、影响学生一生的道德魅力。 二、专业 所谓专业,从教育的角度讲,就是学科业务知识。小而言之,是一门学问;大而言之,是一门科学。教师职业要求每个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板书板画等,这里包含着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多元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标准的把握,新课程理念的运

用等。可以说,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敬业与精业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学能力、教育测量评价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等,最主要、最根本的应是教学能力和教育测评能力。一个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测评能力,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必须具备诊断病情的能力与开药方的能力一样。这是教师职业不同于其它职业的典型能力特征。 三、精业 精业是专业知识的深化,是敬业精神的升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没有精深的学问,没有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没有多元化的知识,没有娴熟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难以驾驭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的。 教师的治学境界:从教学的意义上,一个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更要追求崇高、理想的治学境界。有一句名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就是教书匠,人师就是教育家。“师”与“匠”有何区别:创意。“匠”是照本宣科,尽管做得精致,但缺乏创意;而大师则是富于创新精神,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独领风骚。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也在于此。 教师是智者,是智慧的化身。教师应该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灵魂的塑造者,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智和幽默。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

教师素质论文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教师素质论文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提升自身品位服务全体学生 “品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教师的品位有着特定的含义,是教师的气质形象、生活情趣、人品修养、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教师的品位能把学生深深吸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品位呢? 一、增强业务素养 首先,要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可以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的愿望与追求,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否则,在孩子眼里,我们就显得老土了。例如,湖北省阳新县组织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学习后,笔者在工作中都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觉得学生同自己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师生关系极为和谐。 其次,要巩固提高学识水平。这几年,社会上招聘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应聘者完成一份相应层次的试卷,以检测应聘者的知识水平。事实上,许多在职教师也难以完成。不少教师上课必带教师教学用书,批改练习必带参考答案就

是很好的证明。要对学生负责,不让学生囫囵吞枣,教师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再次,要吸收积累名师的教学经验、经典教学案例。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把学生教得昏昏欲睡,有的老师把学生教得生龙活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艺术的差距。一名教师,倘能经常研究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如李镇西、魏书生等名师教学经验,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反思,其结果一定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写三年反思一定会成为有名气的老师”。 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形成高屋建瓴之势,“放得开,收得拢”,学生能在既定的时间里获得最大量的信息,少走弯路,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这样高品位的老师是每一位学生都拍手欢迎的。 二、完善自身人格 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师素养论文文化素养论文

教师素养论文文化素养论文 教师文化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津冀地区所属部分学校为调查对象,剖析教师文化素养的现状,从而从理念、理论、制度三个层面提出教师文化素养培养的策略。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 cultural literacy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teachers' cultural literacy from three levels of concept, theory and system, on the survey of some schools in Tianjin and Hebei. 关键词:教师;文化素养;现状;策略 Key words:teachers; cultural literacy; current status; strategy 0引言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那么正所谓“教人者先教己”,教师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具备多种素养,近几年,在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建设过程中,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文化素养培养,通过各种努力和探索,教师文化素养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总体上看还有相当差距。 1现状分析 1.1 现状本研究选取津冀地区所属部分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分层

次对教师文化素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在不断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分析,认为目前主要的不足是:对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文精神贫乏;文化底蕴不厚,视野不宽;追求科学精神的热情不高;对增强课程审美情趣的意识淡薄;教育方式单一,育人乏术。 1.2 成因分析 1.2.1 外因 1.2.1.1 社会因素当前社会变革剧烈,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的物质实体尽情享用、人的心灵又尽泄不满,人的眼睛目不暇接,人的心理却猝不及防,普遍的喧嚣和浮躁铺天盖地的压来,这些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也同样冲击着教育行业,部分知识分子选择了沉默、妥协,甚至是随波逐流,工作热情减退等。 1.2.1.2 学校因素主要体现为: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上:人文氛围不浓,人文关怀淡薄;手段上:管理模式不当,考核机制不健全。 1.2.2 内因——教师个人因素主要体现为:个人认识不足,或盲目自信;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创新意识不强,不能与时俱进。 2教师文化素养培养策略 2.1 理念上: 积极传承文化理念,营造人文环境 2.1.1 转变理念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

谈谈我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解

谈谈我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解 一、端正的工作态度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我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把家庭的美好希望,都寄托给了幼儿园,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孩子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我听乔老师课最大的感触,乔老师用很多的案例给我们讲解老师应该开阔心胸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以高尚的道德来要求自己。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时,他充斥着教师的整个生活之中,如果教师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教师的工作又是精细的,它需要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还需要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既要了解孩子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二、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为孩子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第三要树立正确孩子观:孩子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行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第五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教师教、孩子学的过程,而是教师对孩子的帮助与引导、师生交流、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通过积极的激发孩子的兴趣,达到开发孩子的思维和培养孩子的能力的目的。三、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孩子。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孩子,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孩子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记得去年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小朋友,每天都拉着老师的手哭,找爷爷奶奶,一哭就是一天,我心疼地望着孩子,不知怎么是好。一天中午,张学莉的奶奶来接她回家,在与家长的聊天中我得知----张学莉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妈妈,一直是爷爷奶奶代大的。看见比哦俄的小朋友有妈妈,张学莉就想找妈妈。得知家长的介绍后,我更加心疼了。第二天,张学莉还是扣着来幼儿园,我拉着她的手对小朋友们说:“以后在幼儿远董老师、张老师、肖

教师的职业素养具体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的职业素养具体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职业素养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其次是教师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 再次是良好的心理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 2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能容是什么?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必须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服从党喝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4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要公平地对待学生。 5团结协作在教育工作中有何重要性?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的运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的良好的道德影响。 6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要做到哪些要求?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用文明语言,仪表端庄,朴素大方。 7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应以口头为主,口头语言应与体态语言配合使用,还应具有监听自己语言的能力。 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是什么 知识结构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就能力结构来言,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是什么 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主要是文化的撞击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偶像崇拜所致的追星心理,信念多元化所导致的怀疑心理,心理上的闭锁性所导致的不易被理解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心理,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所导致的心理活动内容的社会性增多。 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特殊要求? 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特殊要求有,要有艰苦、勤奋的吃苦精神,要具有竞争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做四有新人要学会关心。 11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以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2怎样理解师生关系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 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的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协调的一致性。 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

浅谈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解

浅谈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解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必须要树立热爱学生的意识、要博学和善教、要不断地向优秀教师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起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强的感召力。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呢?我认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广采博纳,厚积薄发;勤学善思,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进而作出成绩,创造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教师同时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与育人是统一而不可分的。现代教育要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职责的履行也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个性、有差异、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通过个体的内化,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师正是从事这样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为此教师必须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教师荣誉的根本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二、博学和善教是作好教师的前提 教师好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好比手持金钥匙的人,要帮助学生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其间遨游,探寻索取。教师本身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是清澈的,才疏学浅的人是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教师的“博学”是指较宽的知识面,多方面的才干和技巧,因此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老师必须要有终生学习的决心。教师不仅要博学还要善教,作为教师,善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用最能使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传播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科学分配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对各方面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广采博纳,是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厚积薄发。 三、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涌现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

优秀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

优秀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 作者:陈蕴璧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6期 当今,教育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大转型的时期。新旧观念的冲撞,新旧教学模式的碰击,都给中学语文教学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很多人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可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通过多年的反思,我想,与其在教学上好高骛远地追求新奇,倒不如实实在在地研究和反思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教学上做足务实的功夫。 一.让积极的人格在实处生根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复杂、最高级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形式之一”。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大话、空话、套话。其实不然,这是实话。如果一个人从内心上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教育教学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中去。只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时,才会以高度的自主性和强烈的内驱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与学的过程才会成为师生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过程。可是,我们大家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做到这一点? 当然,我不否认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教育,市场经济的唯利是图,道德水准的低下,社会分配不公,以及我们党内还存在着一定的腐败现象,而我们的教师仅处清水衙门,待遇还不那么迷人等等,这些残酷的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但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崇高的职业,你要想发财,就请你不要走上教育的岗位,否则,你就会消极应付,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我们只要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你遭到挫折时,你就不会将这种消极情绪带到学生面前;当你在社会、家庭、工作等方面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你也不会将这种不满情绪带给学生;当你面对学生遭到挫折,或学生有不满情绪,甚至是反对意见时,你总会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的面貌出现,并时刻注意引领学生积极向上。 只有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才会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及仁爱、包容、宽厚这些道德修养,才会具有对学生言语人格和个性的尊重与理解的人文情怀,形成人格的感染力,成为学生成才之路的促进者。因而也才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坚信为达到教育目的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力量,使之在不断的熏陶中把老师看作榜样,进而强化坚韧的精神。 二.让顽皮的童心在脸上绽放

教师职业素养论文教师素质论文

教师职业素养论文教师素质论文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研究摘要: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需要一支具有优秀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素质和素养,最后提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 1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高职教育的其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建设时限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与一般教师不同,“双师型”教师是拥有双重身份或职称的教师。对于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职业教育界至少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双证”即“双师”。如果高等学校教师即获得了当地教育部门发的教师资格证,同时又持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此类教师即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鉴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是:是否具有双师资格证书。“从本质上说‘双师型’教师属高职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当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相应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从形式上看‘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理论教师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但是有的研究者认为“双证”不一定是“双师”,因为我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若一味强调证书,会误导教师为拿证而无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双职称”即“双师”。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既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又获得本专业中级(或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或专业技能等级的教师,也就是说“双师”教师一定要具备两个以上职称,比如“讲师+工程师”。三是“双能”说(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教师与工程师(技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双师型”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四是“双来源”即“双师”。这种观点是从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上强调“双师”主要是指“双来源”的教师,即一方面既有高校学术水平很高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又有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 根据以上几种观点,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既有侧重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体来说,“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指除了要具备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外,还要突出以下能力和素质: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素养、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2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1 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良好的品德素质是从事教师工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先决条件,

浅谈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浅谈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

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素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学语文教师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来承载起语文教学的明天,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角,然而作为教的主角——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素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呢?就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一、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如主持一台优秀的电视节目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也容不得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带入语文教学课堂。作为语文教师,他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快乐的境地,时时保持好心情。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而影响整个教学,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老师能够正视生活、工作中的挫折,才能从侧面教育孩子,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从而不致闯入生活的误区。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二、有扎实的语言表达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师使用语文工具,通过教师口语向学生传授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也是从教师的口语中获得第一信息。因此,教师的口语,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与学生的交际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更应绝对规范、科学、富有教育性,在语法用词、逻辑上没有错误。在这一点上,对语文教师与其他科任老师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区别。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口语交际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新大纲也明确地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果语文教师的口语水平不高,学生能会对口语感兴趣吗?如果语文教师能能做作到出口成句、成段、成篇,佳句常能脱口而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那么,再这样优秀的教师下的学生会是有怎样的反应呢?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好的口语素质好的语文教师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及交际的欲望。 三、具备专业素养 想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就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专业技术素养、专业知识素养以及专业情感素养。所有师范毕业的学生都听过这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整个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眼中,也都觉得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既然要做榜样,当然要有值得学生信服的地方,而人与人之间相处,第一印象又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当然体现在他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素养上。技术素养是教师的门面,虽然细小却很重要。我觉得我们应具备:普通话、书法、仪容仪态。 四、具备人格素养 语文新课标所确立的新理念及开放性育人目标自然要求语文教师不但持续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努力更新自己的人格结构,以崭新的眼光、襟怀和气度去实施教学,去评价学生,并且通过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程氛围来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升华其人格品位,所以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健康的现代人格的塑造者,既要注重不懈的优化。 四、创新素养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创新即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向着更完善、更合理的方向前进,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性潜能。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的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一位师德上失衡的教师远比一个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可怕。因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执教的根本。 三、育人为本,良好的职业操守。 “育人为本”是党和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办学宗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就是说“育人”是我们教师的根本职责所在。 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统一、学高与身正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 四、学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 品德内在,言行外显。个体品德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的优与劣来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端庄的容貌、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文明的谈吐、优雅的风度、振奋的精神、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 每一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但作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遵从教师这个职业的规范,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中规中矩.甚至于参加社会活动时也要有一定的约束.使自

浅谈教师的职业素养

浅谈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办学成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敬业,专业,精业。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当我们面对课改的新形势,应该以此素养去实现“我们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不赖”得目标. 一、教师的敬业 如果教师职业不是自己最爱,其职业心态必然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自身潜能的发挥,当然也会影响自己的职业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因为我们有幸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无悔无怨,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信念和责任感才能使我们坚定地在教师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多,成就更大! 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应该是什么形象呢?一个好教师除了业务精湛,学识渊博外,更主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具有打动人心、影响学生一生的道德魅力。 二、教师的专业 所谓专业,从教育的角度讲,就是学科业务知识。小而言之,是一门学问;大而言之,是一门科学。教师职业要求每个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板书板画等,这里包含着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多元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标准的把握,新课程理念的运用等。可以说,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

本技能,也是敬业与精业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学能力、教育测量评价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等,最主要、最根本的应是教学能力和教育测评能力。一个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测评能力,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必须具备诊断病情的能力与开药方的能力一样。这是教师职业不同于其它职业的典型能力特征。 三、教师的精业 精业是专业知识的深化,是敬业精神的升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没有精深的学问,没有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没有多元化的知识,没有娴熟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难以驾驭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的。 教师的治学境界:从教学的意义上,一个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更要追求崇高、理想的治学境界。有一句名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就是教书匠,人师就是教育家。“师”与“匠”有何区别:创意。“匠”是照本宣科,尽管做得精致,但缺乏创意;而大师则是富于创新精神,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独领风骚。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也在于此。 教师是智者,是智慧的化身。教师应该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灵魂的塑造者,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智和幽默。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光芒。

[精品]教师师德论文10篇

《教师师德论文》 教师师德论文(一): 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个性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构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礼貌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的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