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

一、中医学(临床医学)专业

(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依托国家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的优势,培养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教学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中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中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大平台,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方式。学生入学前两年学习中西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志愿,部分学生进入国际交流、妇产科学、新安医学临床特色等方向学习,根据各方向的人才规格要求,着力强化专业方向素质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急诊科学、传染病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国际交流方向

大学英语(听力)、大学英语(阅读)、大学英语(口语)、中医药英语、医学专业英语等。

(2)妇产科学方向

妇产科学(含围产医学)、妇产科护理学(含助产)、儿科学、中医妇科各家学说及古籍选读、皮肤性病学等。

(3)新安医学临床特色方向

新安医学概论、新安医学方药、新安医学学术思想、新安医学临床经验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院、中医教学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中医涉外教育医疗服务,或从事中医妇产专科临床工作。

二、针灸推拿学专业

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依托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与明显的专业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熟悉现代医学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的中医针灸推拿高级人才。为适应针灸推拿学科日趋活跃的对外医疗服务、教育、科研等工作,以及针灸推拿学科建设不断深化与拓展的需要,本专业还通过强化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通过强化骨伤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骨伤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针灸骨伤人才。

培养模式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不分专业方向,统一进行专业基础教学。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志愿,部分学生进入针灸推

拿学(国际交流)、针灸推拿学(骨伤科学)专业方向学习,根据各方向的人才规格要求,着力强化专业方向素质培养。其中两年专业理论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践。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康复医学、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推拿治疗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国际交流方向

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读、基础英语(含听力、口语)、专业英语等。

(2)骨伤科学方向

中医正骨学、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骨伤手术学、实验骨伤科学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中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国(境)外中医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针灸推拿骨伤医疗服务、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

三、康复治疗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立足现代医学平台,突出中医养生与康复优势,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熟悉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掌握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康复专业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生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康复工程学、内外科疾患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康复学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各类医院的康复科、专业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疗养院、运动队以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康复治疗、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

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中西医两套理论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基本技能,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为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本专业通过强化全科医学、预防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复合型全科医学人才;通过强化美容医学、美容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兼具医学临床和专业美容能力的复合型美容医学人才;通过强化保险学、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兼具医学临床和保险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医疗保险人才。

培养模式

根据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统一进行专业基础教学,第三年分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美容医学和医疗保险等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其中两年专业理论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践。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临床医学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医临床基础等。

(2)全科医学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护理、计划生育与优生学等。

(3)美容医学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中医美容学、美容化妆护肤学、美容保健营养学、美容心理学等。

(4)医疗保险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医疗保险学、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核保核赔原理、保险营销学、社会保险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各类医院及相关单位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或从事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卫生服务工作;或在各级医院、美容机构从事专业美容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机构、保险公司从事医疗保险工作等。

五、护理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现代护理知识和相关医学、人文社科等理论,培养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胜任中西医临床各科护理和整体护理,并具有医疗管理能力和一般诊疗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突出中医护理、社区护理的特色,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就业渠道宽广。

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习护理学和医学的相关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前期一致,后期分化出临床护理方向和涉外护理方向,注重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英语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临床护理方向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老年病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

(2)涉外护理方向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老年病护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护理专业英语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各类医疗单位、教学单位、科研机构,从事护理临床、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涉外护理方向的毕业生除从事以上工作外,如有去国外就业机会,可申请参加国际护士资格考试。

六、药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药学类最早开办的专业。根据21世纪人类健康与药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品生产、分析鉴定、营销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创新人才和高级药学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在充分融入药学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树立大药学教育理念,按照前期相同、后期分化;基础主干相同、专业方向分化的原则,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三年级开始分药品生产与研发、药品检验与监督管理、药物应用与经营3个专业方向,并根据所设定的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用基础实验化学、生物化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药品生产与研发方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理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合成反应、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

(2)药品检验与监督管理方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药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商品学、中药商品学、药物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等。

(3)药物应用与经营方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论、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药物商品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国际医药贸易概论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分析及检验、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究开发及药品监督管理等工作。

七、中药学专业

(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药学类办学历史最长、实力最雄厚的专业。根据21世纪人类健康回归自然与中药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生产、分析鉴定、营销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中药创新人才和高级中药学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我校药学类学科专业齐全及我省中药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促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中药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培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

有机结合。按照前期相同、后期分化;基础主干相同、专业方向分化的原则,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三年级开始分中药生产与研发、中药资源与利用、中药商品与临床3个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用基础实验化学、仪器分析、医药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中药生产与研发方向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分子生物学、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工程学等。

(2)中药资源与利用方向

植物生理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品种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中药材加工学、植物遗传与育种学基础、药用植物栽培学等。

(3)中药商品与临床方向

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养护学、国际医药贸易概论、中药商品学、药物经济学、医药市场营销学、中药安全性评价等。

就业去向

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及药事管理、医药营销管理等工作。

八、制药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校在全国开办最早的培养制药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具备医药学、制药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医药、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用基础实验化学、医药学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工业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自动控制、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中药工程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化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生产、科技开发、工艺及工程设计、工程应用研究和相应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九、药物制剂专业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唯一培养药物制剂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用基础实验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药工程原理、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

制药工艺学、工业药剂学、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及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

十、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贸易)专业

学制四年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唯一的以医药贸易为专业方向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培养具备经济贸易学、医药企业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医药科学基本理论,具备医药市场策划、医药贸易与营销、药政管理、药品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医药市场和药品流通、使用、管理领域从事医药贸易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医药贸易概论、发展经济学、会计学原理、金融概论、经济法概论、医药商品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公关与商贸谈判、药理学、药剂学、营销心理学、高等数学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国内外医药贸易、药品市场营销、医药广告策划、药事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与医药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十一、应用心理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应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心理咨询与诊治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不仅具有一般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同时还具有医药院校的特色,毕业生将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认知心理学、高等数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临床心理学等。

就业去向

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大中小学校、司法、体育运动等单位以及与心理科学相关的咨询、教学与科研单位。

十二、人力资源管理(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医学院校中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医药人力资源的测评、招聘、配置、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宏微观经济学、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测评、组织理论、雇佣与培训、薪酬管理、工作分析、管理心理学、现代医药企业管理、普通心理学、统计学原理、公司财务管理、劳动法规等。

就业去向

在企事业或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或从事研究与教

学工作等。

十三、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的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技能训练,熟悉基本的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具备比较全面的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具有利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数学、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卫生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卫生政策、管理信息系统、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医院管理学、管理文秘等。

就业去向

医药企业或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从事医政管理、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十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专业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一定的医药学和生物医学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医药管理部门、医药企业、医疗保险机构及相关的科研机构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医药学基础、中医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微型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就业去向

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各级医药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药科研院所、软件开发公司等。

十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尤其是医药卫生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学、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学、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

就业去向

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各级医药卫生机构、各医药企业、金融、保险行业、科研机构、各类信息机构。

专科专业:

一、推拿学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以学生具备从事推拿职业技能为目标,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中、西医学

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推拿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实用型推拿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针灸学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商业保健机构等从事推拿技术服务工作。

二、护理学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中西医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熟练地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护理,胜任中、西医临床各科护理和社区护理,并具有医疗管理能力和一般诊疗技能的专门护理人才。

主要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人际沟通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商业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各科护理工作。

三、医药营销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经济学、药学与管理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医药经营、市场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药品流通、使用、管理领域从事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宏微观经济学、药理学、高等数学、药用基础化学、医药商品学、统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公关与商贸谈判、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国际医药贸易概论、等。

就业去向

各种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企业从事医药贸易及管理工作。

四、药学(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监控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去向

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督及新药研制等领域从事药品质量分析检定与评价工作。

河南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三审批稿

河南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三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单选题: 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D)。 A.曲针 B. 小针刀 C. 铍针 D. 砭镰 E. 刀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A)。 A.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D.《吕氏春秋》 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E) A.神农 B.黄帝 C.伏羲 D.扁鹊 E.俞跗 4、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分为前后脱臼两类的是(B) A.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B.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C. 宋慈《洗冤集录》 D.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E.王肯堂《证治准绳》 1、有一患者长时间步行引起第2跖骨骨折,问病因是何种外力(D) A、直接暴力 B、间接暴力 C、肌肉强烈收缩 D、持续劳损 E、拼力岔气 2、损伤内因与下列因素关系十分密切(A) A、年龄体质解剖结构 B、直接暴力 C、间接暴力 D肌肉收缩力 E、外感六淫 1、摸诊(触诊)时,往往最先使用的是(A) A、触摸法 B、挤压法 C、叩击法 D、旋转法 E、屈伸法

2、对骨伤科来说,望诊之首要是(D) A、望肿胀 B、望畸形 C、望形态 D、望神色 E、望创口 3、“捻发音”的检查主要用在(D) A、腰肌筋膜炎 B、臀肌筋膜炎 C、腱鞘炎 D、腱周围炎 E、滑膜炎 4、通过膝关节弹响声可以诊断为(D) A、骨折 B、脱位 C、侧副韧带损伤 D、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E、肌腱周围炎 5、紧脉主病(E) A、气滞 B、血瘀 C、骨折 D、胸痛 E、腰痛 6、芤脉主属(C) A、血瘀气滞 B、气虚血瘀 C、出血过多 D、出血过多 E、肾虚腰痛 7、摸肤温时,一般用什么部位测试(C) A、手指指端 B、手掌 C、手背 D、掌根 E、大鱼际 8、常用以鉴别骨折与挫伤的检查法是(A)。 A、挤压法 B、旋转法 C、屈伸法 D、摇晃法 E、触摸法 9、颈部活动正常范围是(B)。 A、前屈60~800 ;后伸35~450 ;左右旋转各60~800 ;左右侧屈各450 。 B、前屈35~450 ;后伸35~450 ;左右旋转各60~800 ;左右侧屈各450 。

安徽中医学院拟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学院拟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日前,教育部对外公示了2013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 “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安徽中医学院拟更名为安 徽中医药大学。现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2013年3月19日至3 月25日。期间如对评议结果有不同意见,请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反映。 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含附院),具有教授等高 级职称者180余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者300多人,讲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28人,享受政府津贴27人,博士119人。有来自国内外的3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新安医学省级科 技创新团队、现代中药研发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中医内科产业创 新团队)以及10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9个、省 级A类重点学科1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 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16个。 教学工作:学校拥有2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国家级、省级质量工 程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建有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 结构化临床考核中心、标准化PBL教室,有力保证了学生的基本技 能培训。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 科研工作: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与省内外企业建立了20多个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基地。“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 级各类项目900多项,科研经费7000多万元,获研究成果300余项。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获 安徽省“产学研合作优秀奖”。

安徽中医学院十佳青年学生

关于开展第三届安徽中医学院十佳青年学生 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研究生部: 根据《安徽中医学院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安徽中医学院关于在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为进一步掀起学校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高潮,学校决定今年继续开展第三届“安徽中医学院十佳青年学生”评选表彰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带头坚定信念、带头勤奋学习、带头全面发展、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校学生以身边的优秀典型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在全校学生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评选条件 1.“安徽中医学院十佳青年学生”的参评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 2.评选标准: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在全面发展、自强励志、科技创新、

志愿服务、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做出成绩或贡献,事迹突出感人。 在上述基础上,对具备以下条件的候选人予以优先考虑: (1)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2)在校内外“挑战杯”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3)学术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或应用于实践领域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者。 (4)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者。 (5)在校级以上(含校级)重大文体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者。 (6)在逆境中顽强拼搏、自立自强且品学兼优者。 (7)在2009年“我与祖国共奋进我和学校同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及2010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者。 三、组织领导 1.成立评选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校团委),负责评选活动的具体工作(名单见附件1)。 2.组委会负责活动的评议和审定工作。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9月21日-9月30日) 宣传发动。宣传先进青年学生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与引导作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第二阶段:(9月30日-10月25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资料精选汇总

总结针灸学考试资料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 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 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十五络穴歌》 手三阴经列内通,手三阳经偏外支;足三阴经公蠡大,足三阳经丰光飞。任督二脉鸠尾长,脾之大络在大包。 十二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内外联系。 六合: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会合成六组,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阳经经脉。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脑、冲脉、膻中、胃)。髓海、脑;气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经之海、冲脉;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安徽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安徽在指导老师合计:45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 巴坤杰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科 2 周楣声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中医科 3 尚志钧 1 安徽省 4 胡翘武 1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5 郑景岐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6 程亦成 1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7 王乐匋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科 8 戴家鼎 1 安徽省安庆药业有限公司中药 9 李济仁 1 安徽省皖医弋矶山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10 尚志钧 1 安徽省皖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11 陈可望 1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12 程道南 1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 13 周夕林 1 安徽省 14 王乐陶 1 安徽省 15 李业甫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学院中医科 16 丁锷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17 尹莲芳 2 安徽省蚌医附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18 赵谦 2 安徽省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中医科

19 戴勤瑶 2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中医科 20 罗庆道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中医科 21 周玉朱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22 徐经世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3 韩明向 2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24 赵忠仁 2 安徽省安徽省濉溪县中医院中医科 25 杨干亭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科 26 高复安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27 马骏 2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二附院 28 孔秀娣 2 安徽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29 孔昭遐 2 安徽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 丁莲蒂 2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31 张杰 3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门诊部(国医堂)中医科 32 窦金发 3 安徽省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中医科 33 张炳秀 3 安徽省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中医科 34 张克连 3 安徽省淮南矿工二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 35 徐经世 3 安徽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6 周宜轩 3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 37 曹恩泽 3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38 梁文珍 3 安徽省安徽省中医院中医科 39 赵荣胜 3 安徽省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2010年全国中医药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2010年全国中医药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仅供参考) (2010-12-23 16:53:35) 转载 标签: 分类:杂谈杂记 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健康 资料来源难于找到可信服的出处,但内容有些道理,所以拿来与博友参考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 三、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对安徽省中医药现状的分析

3对安徽省中医药现状的分析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SWOT这种分析方法后,SWOT分析法便在各行业中流行起来,事实证明,该方法在分析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面临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时确实有独到的优势,下面试用SWOT分析法这个工具来分析安徽省的中医药事业,并对其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3.1Strengths——优势 古老的徽州大地——安徽,物华天宝,山川隽永,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历史上安徽在中医药界享有盛誉,有着非常大的成就,直到今天,安徽省在全国各省份中,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还处于前列,因此,有着独特的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3.1.1良好的中医基础 安徽省的中医药事业在历史上一直走在前列,诞生了一代名医——华佗,华佗在外科手术上有了里程碑式的创造,对麻醉的研究也是颇有心得。遗憾的是,华佗毕生的研究成果没能很好的继承下来,尽管如此,华佗的故里——亳州,却因为他的存在,而在民间有很好的中医药基础。除了华佗外,安徽历史上还诞生了许多颇有影响力的名医,如徐春圃,汪机等医学大师,明代的汪机,他是新安医学的杰出代表,其一生著述颇丰,共著有医书13种,现有8种,后人称之《汪氏医书八种》,其代表作《石山医话》铸就了滋补培源派基础,堪称中医脾胃学派的里程碑式著作;徐春圃编纂的《古今医统大全》100卷,被誉为中医界十大全书之一,被全国中医界誉为“医宗之孔孟,方书之六经”,明隆庆二年(公元1563年)徐春圃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民间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人医会”,据初步考证,此亦是世界最早的民间学术团体;古老的徽州大地卓然成医者近千人,撰集编著医籍约729种,如此众多的医家群体和大量的医籍在中国任何一个地域均属罕见。堪称医学“首富”,故得到了“新安医学”的美誉。人们只要谈起安徽省的中医药就会想到“南新安,北华佗”这句话。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经络输穴学总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5、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6、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7、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 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 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经络系统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络在内能连属于脏腑,在外则连属于筋肉、皮肤。其络属如下:经络系统包括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所组成;经脉包括正经十二(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 正经十二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阳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汇,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汇,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什么是腧穴?腧穴的作用? 穴位又称腧穴,是经气出入人体的门户,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集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也就是常说的联系内脏于体表的桥梁。如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调整人体机能,起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我们常说的三个穴位指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这三个极有代表性的穴位。其中合谷穴管头面和上肢,内关穴管胸腔,足三里穴管下肢、全身以及五脏六腑,对它们的按摩可以使全身气血通畅,为祛病健身打下重要的基础。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桡侧边缘处。“面口合谷收”。所以经常按摩合谷穴除了对大肠经循行之处的组织器官的不适与疾病有一定作用外,还对头痛发热、口腔疾病、面瘫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心包取内关”。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以治疗

安徽省著名中医及民间中医名录

安徽省著名中医及民间中医名录 1、李济仁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现居安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医科。 人生简历: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43-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并临证随诊;1949年,在歙县小川开业行医,任所长;1955年、1958年两度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学习;1959年,参与筹建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70年,转入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工作;1972年,调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工作;1990年,成为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学术成就: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创立效方验方 ,他突破家传囿规,进行开放式的医学传承,成为新安医学研究奠基人。他讲究立言,带领家庭乃至一个博士团队,著书立说,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培养了一个博士团队。 2、江永生,生于1943年,泸州医学院针灸教授,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师。

专科特长:针灸、按摩、刮痧、拔火罐等方法治疗。 3、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厚岸乡查济村存仁堂有个六十多岁的刘老中医。切脉相当准,比如只要受过骨伤或动过手术不管在身体什么部位距现在有多少年都能准确的说出来,他就是切和望,都极少问诊就能确定病因说出病症。他知道很多地道的药材,比如雄老鼠骨头,灶心黄土,生铁落等等很多看起来很神奇但是很普通的东西,仍然坚持为每一位病人根据病症或蜜或盐或酒炒等制药材,而且医德高尚,药费很低。 4、安徽省凤阳县清塘乡代庙存西门张队民间中医张之中。 5、蔡长福,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温兴韬

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综合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211) 2、广州中医药大学(211) 3、上海中医药大学(一本对外地)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注意,每个中医院校的七年制都是一本专业,大部分中医药院校都有一本和二本专业 针灸推拿专业最好的学校: 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学校: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上面给的是综合排名,关于分数线的问题,那要看本地和外地,比如湖北中医药大学虽然排名没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靠前,但是2010年高考招生湖北中医药大学七年制分数线高出湖北一本线十分左右,而一般的中医药大学,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七年制分数线在湖北招生都只是压湖北的一本线,,,同样,湖北中医药大学七年制在外地招生的分数线也可能只是刚好压线,我觉得关键是看综合实力,分数线都差不了多少的,希望能帮助你 若转载,请注明来处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选用 A.仰卧位 B.伏卧位 C.侧卧位 D.伏俯坐位 E.侧伏坐位 1 A 2.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最适宜选用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仰靠坐位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2 D 3.针刺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选用的进针方法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以上都不是 3 C 4.针刺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采用的进针方法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以上均可以 4 D 5.针刺胸椎、腰椎棘突下穴位 A.平刺 B.直刺 C.斜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5

D 6.在四肢上,治痰效果最好的是 A.足三里 B.丰隆 C.曲池 D.手三里 E.承山 6 B 7.下列哪种方法不是进针手法 A.单手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飞针 7 E 8.下列何穴不宜施灸 A.命门 B.足三里

C.脾俞 D.睛明 E.关元 8 D 9.容易断针的部位是 A.针尖 B.针身 C.针根 D.针柄 E.针尾 9 C 10.下列哪种疾病在针刺治疗时,适宜增加留针时间 A.外感发热 B.急性周围性面瘫 C.目赤肿痛 D.三叉神经痛 E.风疹 10

D 11.灸法具有哪些治疗作用 A.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B.祛湿逐寒、消肿散结 C.回阳救逆 D.防病保健 E.以上均有 11 E 12.治疗因感受寒邪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常选用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饼灸 E.癜痕灸 12 A 13.被蝎、蜂蛰伤后,宜选用 A.艾炷灸 B.隔盐灸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对者打“T”,错者打“F”)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 16、河南中医学院 17、陕西中医学院 18、云南中医学院 19、广西中医学院 20、安徽中医学院

21、甘肃中医学院 22、贵阳中医学院 23、山西中医学院 分类排名 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 二、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 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 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 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 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 三、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 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

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 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十二皮部 要点: 1.十二皮部的分布 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 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 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中医药大学排名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卫生部直属) 2.北京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3.复旦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4.上海交通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5.中山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6.华中科技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7.四川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8.中南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9.首都医科大学 10.中国医科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11.哈尔滨医科大学7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2.浙江大学3个博士后,35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3.南方医科大学概况3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0个硕士点(原第一军医大) 14. 中国药科大学14个博士后.23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 15.吉林大学医学院4个博士后,11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6.天津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6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7.重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8.山东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9.南京医科大学个3个博士后,20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 20.河北医科大学4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 21.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2.苏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23.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 24.沈阳药科大学1个博士后,1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24.新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 25.暨南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 26.西安交通大学18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 27.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8.天津中医学院1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29.福建医科大学1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30.南昌大学医学院9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31.武汉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 32.郑州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 33.安徽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 34.广州中医药大学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35.山西医科大学3个博士点,43个硕士点。 36.山东中医药大学2个博士后,9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 37.大连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 38.兰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39.东南大学医学院3博士点,26个硕士点。 40.青岛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41.南京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 41.广西医科大学2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题库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题库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 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葛洪 C.宋代皇甫谧 E.宋代手太阳 B.足厥阴手太阴 D.手少阳足少阴答案:18.D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律答案:19.E20.二经别是指 A.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B.二正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 C.二正经离.出.入.合的别行部分 D.二正经离.出.合.入的别行部分 E.二正经离.入.合.出的别行部分答案:20.A21.不是二经筋的循行走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答案:21.E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答案:22.E23.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答案:23.A24.二经脉中,肾经与心包经的交接部位在A.肺中 B.胸中 C.心中 D.胸部 E.腹部答案:24.B25.二经脉中,肝经与肺经的交接部位在 A.肺中 B.心中 C.肝中 D.胸中 E.

胸部答案:25.A26.足三阳经在躯干部的排列是 A.阳明在前.少 阳在侧.太阳在后 B.少阳在前.太阳在侧.阳明在后 C.太阳在前. 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后.太阳在侧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答案:26.A27.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A.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B.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C.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 D.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 E.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答案:27.B28.足三阴经在上肢内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A.肺经.心包经.心经 B.心包经.心经.肺经 C.心经.肺经.心包经 D.肺经.心经.心包经 E.心包经.肺经.心经答案:28.A29.腧穴分为 A.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C.四 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D.二经穴,奇穴,特定穴 E.四经穴, 特定穴,阿是穴答案:29.A30.四经穴总数为 A.354个 B.349个C.361个 D.363个 E.364个答案:30.C31.五输穴中以所出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1.A32.五输穴中以所溜为 A.井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2.B33.五输穴中以所行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3.D34.五输穴中以所注为 A.井 B.荥C.输 D.经 E.合答案:34.C35.五输穴中以所入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答案:35.E36.二经的输穴多分布在 A.肘膝关节以下 B.肘膝关节以上 C.腕踝关节以上 D.肘膝关节附近 E.掌指或 跖趾关节之后答案:36.E37.不是络穴的穴位是 A.脾经蠡沟 C. 胃经合谷 E.心经中府 B.大肠中极 D.肝鸠尾答案:39.E40.正确的骨度分寸是 A.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 B.脐中至横有上廉6寸 C.

中西医结合临床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 --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西医结合临床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各专业列表-- 中西医结合临床 河北大学--医学部-- 中西医结合临床 大连医科大学--各专业列表--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中西

医结合临床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延边大学--医学部-- 中西医结合临床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 -- 中西医结合临床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各专业列表-- 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州医学院--广州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暨南大学--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第二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

【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安徽中医药大学特色专业-安徽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

【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安徽中医药大学特色专业-安徽中医药大学录 取分数线 安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9年,坐落于“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的安徽省省会合肥,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门类的高等学校,是安徽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和科研的主要基地。学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届文明单位。2011年安徽中医药科学院获省政府批准组建。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含附院),具有教授等高级职称者180余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者300多人,讲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28人,享受政府津贴27人,博士119人。有来自国内外的3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新安医学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现代中药研发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中医内科产业创新团队)以及10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建设: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9个、省级A类重点学科1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16个。教学工作:学校拥有2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0余项,项目经费1000多万元。建有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中心、标准化PBL教室,有力保证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培训。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科研工作: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与省内外企业建立了20多个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基地。“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900多项,科研经费7000多万元,获研究成果300余项。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获安徽省“产学研合作优秀奖”。人才培养:学校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己任,坚持以生为本,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及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爱国荣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试冲刺要点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考试冲刺要点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 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 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