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4212350.html,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作者:把一飞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行以FOLFIRI化疗方案二线化疗,研究组18例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伊立替康;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晚期结直肠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5.3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062-01

结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些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改变,这也使得这一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安全[1]。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因初期无明显症状,因此诊断困难,所以大

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不能采取手术方式治疗[2]。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

化疗是常用方式,且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疗方案也不断发展,因此需要对有效化疗方案进行研究[3]。本文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

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病例均从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择取,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8-75(63.16±3.49)岁;研究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9-76

(63.20±3.51)岁;从性别、年龄来看,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可比。

1.2方法

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方案

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方案 FOLFOX mFOLFOX6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LV* 400 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5-FU 40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然后1200 mg/m2/d×2天持续静脉输注 (总量2400 mg/m2,输注46~48小时),每2周重复 mFOLFOX6+贝伐单抗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LV* 400 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5-FU 40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然后1200 mg/m2/d×2天持续静脉输注 (总量2400 mg/m2,输注46~48小时) 贝伐单抗5mg/kg IV,第一天;每2周重复 mFOLFOX6+帕尼单抗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LV* 400 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5-FU 40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然后1200 mg/m2/d×2天持续静脉输注(总量2400 mg/m2,输注46~48小时) 帕尼单抗6mg/kg IV 大于60分钟,第一天;每2周重复

XELOX 奥沙利铂130 mg/m2 IV 大于2小时,第一天 卡培他滨850~1000?mg/m2,每天两次口服,第1~14天,随后休息7天,每3周重复 XELOX+贝伐单抗 奥沙利铂130 mg/m2 IV 大于2小时,第一天 卡培他滨850~1000 mg/m2,每天两次口服,第1~14天,随后休息7天 贝伐单抗7.5mg/kg IV,第一天,每3周重复 静脉推注或输注5-FU/LV Roswell-Park方案 LV 500 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8、15、22、29、36天 5-FU 500 mg/m2在LV输注开始1小时后静脉推注,第1、8、15、22、29、36天,每8周重复 简化的双周5-FU输注/LV方案(sLV5FU2) LV* 400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随后5-FU 400 mg/m2静脉推注,然后1200 mg/m2/d×2天持续静脉输注 (总量2400 mg/m2,输注46~48小时),每2周重复 每周方案 LV 20 mg/m2静脉输注2小时,5-FU 500 mg/m2在LV输注开始1小时后静脉推注,每周重复

2019年97个国家谈判药品

2019年97个国家谈判药品 97 种谈判成功药品名单序号药品名称分类类别 1 艾考恩丙替片新增西药 2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新增西药 3 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新增西药 4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新增西药 5 丙酚替诺福韦片新增西药 6 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新增西药 7 盐酸阿来替尼胶囊新增西药 8 呋喹替尼胶囊新增西药9 注射用雷替曲塞新增西药 10 奥拉帕利片新增西药 11 马来酸吡咯替尼片新增西药 12 帕妥珠单抗注射液新增西药 13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新增西药 14 芦可替尼片新增西药 15 波生坦片新增西药 16 利奥西呱片新增西药 17 马昔腾坦片新增西药 18 司来帕格片新增西药 19 麦格司他胶囊新增西药 20 特立氟胺片新增西药 21 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新增西药 22 贝达喹啉片新增西药 23 德拉马尼片新增西药 24 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新增西药 25 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新增西药 26 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用胶囊新增西药 27 注射用奥马珠单抗新增西药 28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新增西药 29 托法替布片新增西药 30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新增西药 31 注射用尤瑞克林新增西药 32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新增西药33 罗沙司他胶囊新增西药 34 阿卡波糖咀嚼片新增西药 35 艾塞那肽注射液新增西药 36 达格列净片新增西药 37 恩格列净片新增西药 38 卡格列净片新增西药 39 利司那肽注射液新增西药 40 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新增西药 41 精氨酸

谷氨酸注射液新增西药 42 注射用艾普拉唑新增西药 43 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新增西药 44 地拉罗司分散片新增西药 45 羟乙基淀粉 130/0.4 电解质注射液新增西药 46 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新增西药 47 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新增西药 48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新增西药 49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新增西药 50 多种油脂肪乳 (C6~ 24)注射液新增西药 51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Ⅴ -SF) 新增西药 52 钆特醇注射液新增西药 53 冬凌草滴丸新增中成药 54 金花清感颗粒新增中成药 55 麻芩消咳颗粒新增中成药 56 射麻口服液新增中成药 57 痰热清胶囊新增中成药 58 血必净注射液新增中成药 59 八味芪龙颗粒新增中成药 60 杜蛭丸新增中成药 61 芪芎通络胶囊新增中成药 62 脑心安胶囊新增中成药 63 芪黄通秘软胶囊新增中成药 64 参乌益肾片新增中成药 65 芪黄颗粒新增中成药 66 芪丹通络颗粒新增中成药 67 西红花总苷片新增中成药 68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新增中成药 69 注射用益气复脉 (冻干 ) 新增中成药 70 食道平散新增中成药 71 尼妥珠单抗注射液续约西药 72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续约西药 73 盐酸厄洛替尼片续约西药 74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续约西药 75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续约西药 76 依维莫司片续约西药 77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续约西药 78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续约西药 79 西达本胺片续约西药 80 碳酸镧咀嚼片续约西药 81 碳酸司维拉姆片续约西药 82 阿利沙坦酯片续约西药 83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 a 续约西药

伊立替康

艾力用药方案 结直肠癌 单药 每周方案: 伊立替康125mg/m2 i.v. (90min输注)q1w,持续4周休2周,每6周重复 联合用药 联合方案: 方案1: 伊立替康:180mg/m2 i.v. d1 LV:400 mg/m2 i.v. 2h d1 5-FU:400mg/m2 静推d1或2400mg/m2 i.v.(46h滴注)d1 q2w 贝伐珠单抗5mg/kg FOLFIRI方案: 伊立替康:180mg/m2 i.v.(输注90min)d1 LV:200或400 mg/m2 i.v. 2h d1 5-FU:400mg/m2 静推d1或2400mg/m2 i.v.(46h滴注)d1 均q2w,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IRIS方案: 替吉奥:40 mg/m2 p.o. bid. d1-14 伊立替康:120 mg/m2 i.v. d1,15 IRINOX方案: 奥沙利铂85mg/m2 i.v. (输注2h)d1 伊立替康180mg/m2 i.v.(输注90min)d1 每两周重复 FOLFOXIRI方案: 亚叶酸钙200 mg/m2 i.v. 2h d1 伊立替康165mg/m2 i.v.(输注60min)d1 奥沙利铂85mg/m2 i.v. (输注2h)d1 5-FU:3200mg/m2 i.v.(48h滴注)d1-3 每两周重复 胃癌: FOLFIRI方案: 伊立替康:180mg/m2 i.v.(输注90min)d1 LV:100 mg/m2 i.v. 2h d1 5-FU:400mg/m2 静推d1或1200mg/m2 i.v.(46h滴注)d1,2 均q2w,12个周期或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雷替曲塞-原料药的基本性状简介

雷替曲塞 雷替曲塞,Raltitrexed, 生产厂家:武汉东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商品名:雷替曲塞 英文化学名:S)-2-[(1-{5-[Methyl-(2-methyl-4-oxo-3,4-dihydro-quinazolin-6-ylmethyl)-amino]-thiophen-2 -yl}-methanoyl)-amino]-pentanedioic acid 中文化学名:N-[5-[N-甲基-N-(2-甲基-4-氧代-3,4-二氢喹唑啉-6-基甲基)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 CAS:112887-68-0 分子式:C21H22N4O6S 分子量:458.49 用途:治疗结肠直肠癌新药。 质量标准:企标 注射用雷替曲塞,Raltitrexed, 生产厂家:武汉东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商品名:雷替曲塞原料药 成分:雷替曲塞、甘露醇、氢氧化钠和磷酸氢二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本品用于治疗不适合5-FU/亚叶酸钙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规格2mg 【药物名称】雷替曲塞粉针Raltitrexed Injection 【分子式成分】N-[5-[N-甲基-N-(2-甲基-4-氧代-3,4-二氢喹唑啉-6-基甲基)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

【制剂规格】本品为白色冻干粉末,每瓶含雷替曲塞2 mg。 【药理毒理】药理学研究表明,雷替曲塞为新一代水溶性胸苷酸合酶抑制剂,该药通过细胞膜外还原型叶酸盐载体系统将本品主动摄入细胞内,而后迅速代谢为多谷氨酸类化合物抑制胸苷酸合酶的活性,并能在细胞内潴留,长时间发挥作用。它对结肠直肠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强于5-氟尿嘧啶,雷替曲塞的IC50长期给药为1.3~3.9 nmol/L,短期给药为80 nmol/L,而5-氟尿嘧啶与甲酰四氢叶酸合用长期给药IC50为330~5800 nmol/L,短期给药为150000 nmol/L。体外研究观察到雷替曲塞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这种作用依赖于给药方案和剂量。对176例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的II期临床试验,给予雷替曲塞3 mg/㎡,每3周1次,有25.6%产生综合疗效,从治疗到病情进展平均时间为4.2周,存活期平均为11.2月。1300多例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3项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雷替曲塞治疗组(每3周1次,每次3 mg/㎡)与5-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治疗组(5-氟尿嘧啶425mg/㎡加甲酰四氢叶酸20 mg/㎡或5-氟尿嘧啶400 mg/㎡加甲酰四氢叶酸200 mg/㎡,每天1次,连续5天,每4~5周重复1次),所产生的客观有效率相似,分别为14.3%~19.3%和15.2%~18.1%,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3.1~4.8和3.6~5.3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7~10.9和10.2~12.7个月。 【药动学】患有不同程度实体瘤的患者给予本品3 mg/㎡治疗后,药物浓度与时间呈三室模型,Cmax的平均值为833 μg/L,AUC为1090 μg/L.h,分布相半衰期T1/2为0.8~3 h,最终消除半衰期T1/2γ为8.2~105 h,与给药剂量无关。雷替曲塞主要消除途径是以原型药物形式从肾脏排出,患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T1/2明显延长,AUC 比正常肾功能患者增加2倍。 【适应症】在患者无法接受联合化疗时,本品可单药用于治疗不适合5-Fu/亚叶酸钙的晚期直肠结肠癌患者。 【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本品后常见副作用为血液毒性包括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胃肠道副作用最常见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较少见黏膜炎、口炎(包括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便秘,一般患者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发生率较低。造血系统可能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可单独或同时发生。肝脏常见AST和ALT的可逆性升高。心血管系统:有报道临床中患者出现心律和心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8%和1.8%。小于2%的患者可发生关节痛和张力过强(肌痉挛)等不良反应。皮疹较常见,发生率14%。较少见脱皮脱发、出汗、味觉异常和

大肠癌的化疗方案

大肠癌的化疗方案 确定大肠癌的化疗方案,需要针对不同分型的大肠癌患者来制定最为适合的,方能确定最合适患者的化疗方案,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效果。 重庆新桥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对于局部或晚期大肠癌的不同化疗方案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化疗的同时结合肿瘤生物治疗,可有效解决大肠癌化疗不良反应大的问题,在提高化疗总体效果的同时,确保患者获得理想的生存。 大肠癌的化疗方案还包括: 一、DDF+5-Fu化疗方案:顺铂DDP、氟尿嘧啶5-Fu,剂量20mg/m2、500mg/m2,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时间都为第1~5天,每3~4周重复。注意事项: 1、该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毒性,包括恶心、呕吐、口腔炎,胃肠粘膜的损伤,必须应用止吐药物,如5-HT3受体拮抗剂。 2、5-Fu在临床运用中,个体耐受性的差异较大,如果病人第一疗程化疗的口腔粘膜炎及腹泻明显者,下一疗程的5-Fu需减量。 3、大剂量DDP的运用必须进行水化及利尿。 4、该方案在大肠癌中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局部晚期的病人,该方案的有效率为 40%~50%,如与放疗同期进行,两药均有放射增敏作用,且该方案的不良反应较轻。 二、Paclitaxel+DDP+5-Fu方案:紫杉醇PTX、顺铂DDP、氟尿嘧啶5-Fu,剂量175mg/m2、80mg/m2、750mg/m2,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时间都为第1~5天,每4周重复一次。注意事项: 1、该方案在临床上的有效率为48%,有较高的CR率为12%。总的说来,含PTX的化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有效率。 2、对于复发转移性的大肠癌,化疗的目的是姑息性治疗,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及/或延长生存期,所以治疗的强度不宜过分,有效的病人维持治疗4~6个疗程,无效或失效的病人可以考虑应用新的药物组成方案治疗,亦可考虑进行临床试验。同期放化疗的病人需注意不良反应。 化疗是我们常会用到的治疗方式,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化疗具有两面性,带来效果的同时也同样增添了毒副作用(如:精神萎靡、出虚汗、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大剂量可引起肠胃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临床上专家一般会推荐生物治疗联合化疗同时进行,生物治疗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治疗可以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使整个治疗预后可以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4212350.html,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价值 作者:把一飞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行以FOLFIRI化疗方案二线化疗,研究组18例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伊立替康;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晚期结直肠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5.3 ; ; ;【文献标识码】B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062-01 结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些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和习惯发生改变,这也使得这一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安全[1]。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因初期无明显症状,因此诊断困难,所以大 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晚期,不能采取手术方式治疗[2]。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 化疗是常用方式,且伴随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疗方案也不断发展,因此需要对有效化疗方案进行研究[3]。本文分析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以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 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人民医院肿瘤科择取36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病例均从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择取,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8-75(63.16±3.49)岁;研究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9-76 (63.20±3.51)岁;从性别、年龄来看,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可比。 1.2方法

结直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结直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一)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FU (FOLFIRI) 方案 适用于: 1.局部进展期、局部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腺癌,手术或放疗不能治愈者的一线治疗 2.作为上述患者的二线治疗,曾接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后 3. ECOG的PSp≤2 4.足够的骨髓储备(ANC≥1.5×10 9/L,血小板>100×109/L) 5.正常的肾功能(肌酐≤ 1.5×ULN)和肝功能(胆红素≤26;谷草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5×ULN) 6.以下病人慎用:⑴有盆腔放疗史⑵近期心肌梗塞病史⑶不可控制的心绞痛,高血压,心率 失常,充血性心衰或其他严重的疾病 7.每天基础排便>3次稀便的病人慎用(没有结肠和回肠造漏术者) 化疗前预处理: 1.按中高度致吐性的化疗,进行抗呕吐的预防用药 2.可考虑用阿托品预防腹泻 3.在应用伊立替康的当天避免应用氯丙嗪,因为会增加“静坐不能”的发生率 治疗: 药物剂量用法 伊立替康 * 180mg/m2加入500ml 的5%GS持续静滴90分钟 亚叶酸钙 * 400 mg/m2加入250 ml 5%GS持续静滴90分钟 5-FU400 mg/m2静冲,在亚叶酸钙后,然后 5-FU2400 mg/m2 加入92 ml的5%GS中以2 ml/h速度持续46h 持续泵入。 住院患者1200 mg/m2/d加入 5%GS1000ml中静滴23小时,共连续2天 每14天重复1次,最多可用24个周期。如果病人仅有2级或2级以下毒性,静注的5-FU 剂量可以在第3周期增加到3000mg/m2

*伊立替康和亚叶酸钙可以通过末端相连的Y型三通实现在两小时内同时输入。奥沙利铂和 亚叶酸钙不能加在同一个输液瓶(袋)中,奥沙利铂与生理盐水不兼容,所以不能用生理盐水溶解、稀释或冲管 所有病人应备易蒙停,并指导病人在腹泻出现时怎样服用。 注意事项: 1.腹泻:可以危及生命,需要立刻进行积极治疗。 1)早期腹泻或腹痛性痉挛是指24小时内发生的。用阿托品治疗 0.3-1.2mg IV或SC。在以后的治疗中应预防性应用阿托品。 2)迟发性腹泻开始出现在用药后5~11天,一般持续3~7天,必须给予洛哌丁胺治疗。让 病人备用洛哌丁胺,在第1次出现不成形大便或稀便或次数较平时增多时开始服用。 3)首次4mg 4)然后2mg/2h直到最后一次腹泻后12h 5)推荐患者饮用大量含电解质的饮料来代替液体和生理盐水 6)足量的洛哌丁胺治疗后仍持续性腹泻的病人或者患者在腹泻同时伴有发热,即便是没有中性粒细胞的减少都应考虑口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如腹泻持续48小时以上应住院治疗,给予静脉输液治疗 2.其他胆碱能症状:可发生在伊立替康输注期间或之后不久,包括流涕、流涎增多、流泪、 面色潮红和出汗,应给予阿托品0.3-0.6mg IV或SC,在医生指导下可重复给予。应监测血 压和心率。在随后的疗程中需预防性使用阿托品。 3.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发热及其他感染征象时,必须立即评估并做出积极治疗。 4.肝功能异常:伊立替康在血清胆红素>35umol/l、ALT>3×ULN的无肝转移患者或ALT >5×ULN伴有肝转移的患者中未进行研究。对血清胆红素17~35 umol/l的病人可能增加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风险。 5.先前行盆腔放疗或放疗大于15%的承重区骨髓则增加此治疗相关的骨髓抑制的程度,应注意这种情况。有必要密切检测CBC。 10. 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抗惊厥药物及其他诱导细胞色素P450 3A4同工酶活性的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可能会降低伊立替康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在应用伊立替康的当天避免应 用甲哌氯丙嗪,以免增加“静坐不能”的发生率。5-FU可能与华法林、苯妥英和磷苯妥英 发生相互作用。推荐密切监测(比如:华法林,应用5-FU治疗期间每周检测INR,直至终止5-FU/5-FU治疗后1个月)。

直肠癌化疗联合方案-xelox方案(注射奥沙利铂+口服希罗达,疗效和folfox一样,但更方便)或f

直肠癌化疗联合方案- X E L O X方案(注射奥沙利铂+口服希罗达,疗效和F O L F O X 一样,但更方便)或F O L F O X 方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结直肠癌化疗方面常用且疗效佳的方案有二种: FOLFO 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 XELOX方案:奥沙利铂+希罗达 XELOX与FOLFO 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 分析应用希罗达联合草酸铂方案(XELOX)和FU/LV联合草酸铂(FOLFO X4)方案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XELOX与FOLFO X4方案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XELOX方案的有效率和疾病进展(TTP)分别为47.7%和6.04个月,与FOLFO X4方案相似(52.3%和5.47个月),无显著性差别;XELOX方案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9.5%和0%,显著低于FOLFO X4方案(57.1%和52.4%)(P〈0.01);XELOX方案的手足综合症发生率(47.6%)明显高于FOLFO X4方案(14.2%)(P〈0.05),但程度较轻,主要为Ⅰ~Ⅱ度。 结论: XELOX方案与FOLFO X4方案的疗效相近,但XELOX方案用药更为方便,安全性更好。XELOX和FOLFO X-4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比较 口服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方便、耐受性好,成为静注5-FU的替代疗法。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能否获得与静注5-FU等同的疗效,能否完全替代5-FU,一直存在争议。Cassidy等的一项随机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卡培他滨(希罗达, Xeloda)联合奥沙利铂(XELOX)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与静注5-FU联合奥沙利铂(FOLFO X-4)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反应率和总生存期(OS)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这项试验有2034名患者参与,是最大的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临床试验之一。 基于次,可以认为XELOX是FOLFO X-4的有效替代治疗。那么,XELOX能否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还应当注意卡培他滨的用量问题(本试验中卡培他滨1g/m2,bid,1-14天,3周一疗程),卡培他滨在全球不同地区人群的耐受力有很大差别,亚洲人对卡培他滨耐受良好,而美国人群耐受最差。Cassidy等认为XELOX可以作为一些病人的常规疗法。此外,XELOX还可以作为III期直肠癌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口服卡培他滨,疗程相对短,避免了静脉途径给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卡培他滨(希罗达?)是氟嘧啶脱氧核苷氨基甲酸酯。作为口服药物,能模拟持续静脉注射5-FU。卡培他滨(希罗达)具有独特三重酶链的作用机制,最终在肿瘤组织中经过TP 酶特异性转化生成5-FU。另外,研究发现,紫杉类药物、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顺铂等药物能使肿瘤细胞的TP活性增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卡培他滨(希罗达)的抗肿瘤活性,这为卡培他滨(希罗达)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提供了依据。 卡培他滨(希罗达)联合多西他赛方案对比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显示,卡培他滨(希罗达)联合多西他赛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延长生存期。 卡培他滨(希罗达)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是第三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5-FU 联合四氢叶酸(LV)是标准化疗方案。两项超过120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化疗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卡培他滨(希罗达)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5-FU/LV(%对17%,P<),且单药卡培他滨(希罗达)更安全。对于5-FU 耐药的晚期结直肠癌,卡培他滨(希罗达)仍有20%疗效。一线联合治疗

结直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结直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结直肠癌常用化疗方案 全网发布:2011-06-23 20:31 发表者:李醒亚10266人已访问 (一) mFOLFOX6方案 适用于: 1. Ⅲ期结肠癌 2. I IB期结肠癌(T4N0) 3. ECOG的PSp≤2 4. 足够的骨髓储备(ANC≥1.5×109/L,血小板 >100×109/L) 5. 正常的肾功能(肌酐≤1.5×ULN)和肝功能 (胆红素≤26;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 ≤5×ULN) 6. 以下病人慎用:⑴有盆腔放疗史⑵近期心肌 梗塞病史⑶不可控制的心绞痛,高血压,心率失常,充血性心衰或其他严重的疾病 7. 每天基础排便>3次稀便的病人慎用(没有 结肠和回肠造漏术者) 8. 有症状的周围神经病患者慎用 实验室检查和监测:

亚叶酸钙* 400 mg/m2加入250 ml 5%GS持续静滴120分 钟 5-FU 400 mg/m2静冲,在亚叶酸钙后,然后 5-FU 2400 mg/m2加入92 ml的5%GS中以2 ml/h速 度持续46h 持续泵入。或加入普通 糖水或NS瓶中持续静滴46h 每14天重复1次,用12周期。如需要,可提前或推迟3天。 如果病人仅有2级或2级以下毒性,静注的5-FU 剂量可以在第3周期增加到3000mg/m2 *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可以通过末端相连的Y型三通实现在两小时内同时输入。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不能加在同一个输液瓶(袋)中,奥沙利铂与生理盐水不兼容,所以不能用生理盐水溶解、稀释或冲管 静脉置PICC管者应每周评估穿刺局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注意事项:

1. 铂类急性过敏反应能造成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瘙痒和缺氧.应给予吸氧,类固醇激素,肾上腺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血管升压药是必须的。 对于1或2级的急性过敏反应,不需调整奥沙利铂的剂量,在标准的超敏预防用药后,奥沙利铂可以继续应用。 奥沙利铂前45分钟: ?地塞米松 20 m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5分钟 奥沙利铂前30分钟: ?苯海拉明50 mg和雷尼替丁50 mg加入 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20分钟(必须3小时内应用) 2. 咽喉感觉异常是以呼吸感觉缺失为特征的不常见的感觉异常,没有任何呼吸窘迫的客观证据(缺氧,喉痉挛或气管痉挛)。如暴露于冷空气中,上述症状会加重。如果发生在注射中,立即停止注射并密切观察。典型表现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快速缓解。查氧饱和度,如果正常,可以给予抗焦虑药。医生慎重考虑后,仍可以缓慢再

避光药品目录(注射剂)

1.顺妥敏(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 2.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 3.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 4.(铂龙)顺铂注射液 5.磷酸铝凝胶(洁维乐) 6.复方苦参注射液 7.(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 8.康艾注射液 9.止若(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 10.(欧宁)注射用胸腺五肽 11.注射用胸腺五肽 12.(辰荣)注射用胸腺五肽 13.艾迪注射液 14.斑蝥酸钠注射液 15.消癌平注射液 16.注射用雷替曲塞 17.西克(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 18.(贝瑞宁)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 19.(佳倍敏)复方甘草酸单铵S氯化钠注射液 20.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迈清) 21.肾必安(复方肾氨基酸注射液) 22.(洛安命)5%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 23.参芪扶正注射液 24.(辰兰)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Ⅴ 25.康得金(复方氨基酸18AA-Ⅳ注射液) 26.鹿胍多肽注射用 27.华蟾素注射液 28.(嘉倍康)注射用磺苄西林钠 29.阿米卡星注射液(丁胺卡那霉素) 30.(美之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 31.倍能(注射用美罗培南) 32.庆大霉素注射液 33.注射用头孢他啶0.5g 34.注射用头孢他啶1g

35.(新泰林)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0.5g 36.(新泰林)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1g 37.开林(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 38.益保世灵(注射用头孢唑肟) 39.安可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40.倍能(注射用美罗培南) 41.碘海醇注射液50ml 42.安射力320(碘佛醇预填充式) 43.百依达(依达拉奉注射液) 44.必存(依达拉奉注射液) 45.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益然) 46.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君亮) 47.佳乐同怡(多种微量元素Ⅱ注射液) 48.醒脑静注射液2ml 49.醒脑静注射液10ml 50.(ATP)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 51.疏血通注射液 52.绿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5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 54.舒血宁注射液2ml 55.舒血宁注射液(杏雪) 56.神威舒血宁注射液 57.丹红注射液 58.血必净注射液 59.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60.上善(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61.热毒宁注射液 62.喜炎平注射液2ml:50mg/支 63.喜炎平注射液5ml:125mg 64.痰热清注射液 65.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66.开塞露 67.硫辛酸注射液 68.(欧迪美)脑苷肌肽注射液

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

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伊立替康在临床上的用途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该药广泛应用于大肠癌,在胃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的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结论伊立替康副作用少,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伊立替康;临床应用;作用机制 伊立替康(CPT-11)是近年来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新型化疗药物,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显示,伊立替康无论是单药或联合化疗,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章对伊立替康的作用机制、用法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1 作用机制 伊立替康是一种喜树碱半合成衍生物,是S 期周期特异性药物。在体内组织中被羧酸酯酶代谢为SN-38,伊立替康及SN-38通过抑制人体细胞DNA复制所必须的拓扑异构酶Ⅰ,诱导DNA单链损伤,阻断DNA复制而产生细胞毒性。临床前实验研究表明,伊立替康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SN-38发挥细胞毒作用。 2 临床应用 伊立替康主要用于晚期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也可用于其他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胰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等。2项独立的随机Ⅲ期临床实验(V301、V302)显示:在基于5-FU治疗出现疾病进展后,应用CPT-11单药进行二线治疗时,患者的生存期较单一的5-FU/LV静脉推注和最佳支持治疗显著改善。目前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含CPT-11的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大肠癌,MST14.8-21.5个月,延长了生存。近年来CPT-11联合靶向治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治疗晚期大肠癌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第29届ESMO会议上报告了CPT-11联合西妥昔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CPT-11耐药的晚期大肠癌,PR 分别为19.2%和10.5%。韩娜[1]等报道,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例,其中PR4例(26.7%),1年生产率达46.7%,与欧美国家报告的用相同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相似[2]。沈健等报道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12例,其中CR、PR0例,SD9例(56.3%),PD7例(43.8%),疾病控制率56.3%。表明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张毅[3]等报道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宫颈癌90例,其中对照组直接给予根治性放疗及根治性手术。实验组在放疗及手术之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应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结果实验组的近期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3 用药剂量和方法 在大肠癌治疗中,单药推荐剂量为300~350 mg/m2,静脉滴注30~90 min,

直肠癌化疗方案

化疗就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通常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近年来随着化疗疗效的不断进步,化疗方案在癌症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作用亦愈发重要。下面以直肠癌为例,讲解一下直肠癌化疗方案的有关知识。 直肠癌化疗方案 直肠癌化疗方案一般一年至一年半内可使用2-3个疗程,常用药物主要就是5-氟尿嘧啶,也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最好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每次25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如果反应较大如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可减少每次用量,或加大间隔期。骨髓抑制明显时可及时停药。口服法胃肠道反应比静脉给药大,但骨髓抑制反应轻。 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介绍,传统的直肠癌化疗多指术后辅助化疗,随着医务工作者对化疗方案的深入探讨与研究,近年来术前化疗日益被外科医生所重视。 1、直肠癌术前化疗:术前化疗就是直肠癌的新发展。临床上单独采用术前全身静脉化疗者目前甚少,主要就是通过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再配合术前放疗就是肿块缩小,减轻周围组织粘连,提高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2、术中化疗:术中化疗旨在应用抗癌药物将微小病灶或脱落癌细胞杀灭,以防止或减少术后肝转移、腹腔种植与吻合口复发的发生。术中化疗主要有肠腔化疗、腹腔化疗、全身静脉化疗与门静脉灌注化疗。 3、术后化疗: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旨在消灭亚临床的微小转移灶,或推迟她们出现的时间,以延长生存期。专家建议,术后辅助化疗应在患者手术恢复后尽早开始,一般在术后7天至1个月内开始。疗程为4-6个周期。临床上常用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主要有CEF、CAF以及CMF方案等。那么直肠癌化疗引起腹泻怎么办?下面将介绍一种化疗联合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4、化疗联合生物治疗癌症:目前肿瘤治疗模式就是向综合治疗模式行进,化疗联合生物治疗癌症比单纯化疗效果更显著。单纯化疗毒副反应极大,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细胞下降等。生物治疗癌症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帮助患者术后恢复,增强抗肿瘤能力。 详细还可查瞧>>生物免疫疗法

注射用雷替曲塞说明书

Tomudex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Updated 04-Dec-2017 | Hospira UK Ltd 1. Name of the medicinal product 'Tomudex' 2.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Tomudex' contains 2 mg raltitrexed in each vial. 3. Pharmaceutical form Powder for solution for infusion. 4. Clinical particulars 4.1 Therapeutic indications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where 5-Fluorouracil and folinic acid based regimens are either not tolerated or inappropriate. 4.2 Posology and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For instructions on reconstitution and dilution of the product before administration, see section 6.6 Instructions for use/handling. Adults: - The dose of 'Tomudex' i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body surface area. The recommended dose is 3 mg/m2 given intravenously, as a single short,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50 to 250 ml of either 0.9%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or 5% dextrose (glucose) solu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infusion is given over a 15 minute period. Other drugs should not be mixed with 'Tomudex' in the same infusion container. In the absence of toxicity, treatment may be repeated every 3 weeks. Dose escalation above 3 mg/m2 is not recommended, since higher dos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life-threatening or fatal toxicity.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and before each subsequent treatment a full blood count (including a differential count and platelets), liver transaminases, serum bilirubin and serum creatinine measurements should be performed. The total white cell count should be greater than 4,000/mm3, the neutrophil count greater than 2,000/mm3 and the platelet count greater than 100,000/mm3 prior to treatment. In the event of toxicity the next scheduled dose should be withheld until signs of toxic effects regress. In particular, signs of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diarrhoea or mucositis) and haematological toxicity (neutropenia or thrombocytopenia) should have completely resolved before subsequent treatment is allowed. Patients who develop signs of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should have their full blood counts monitored at least weekly for signs of haematological toxicity. Based on the worst grade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haematological toxicity observed on the previous treatment and provided that such toxicity has completely resolved, the following dose reductions are recommended for subsequent treatment: ● 25% dose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WHO grade 3 haematological toxicity (neutropenia or thrombocytopenia) or WHO grade 2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diarrhoea or mucositis). ● 50% dose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WHO grade 4 haematological toxicity (neutropenia or thrombocytopenia) or WHO grade 3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diarrhoea or mucositis). Once a dose reduction has been made, all subsequent doses should be given at the reduced dose. Treatment should be discontinued in the event of any WHO grade 4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diarrhoea or mucositis) or in the event of a WHO grade 3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WHO grade 4 haematological toxicity. Patients with such toxicity should be managed promptly with standard supportive care measures including i.v. hydration and bone marrow support. In addition, preclinical data suggest that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leucovorin (folinic acid). From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other antifolates, leucovorin may be given at a dose of 25 mg/m2 i.v. every 6 hours until the resolution of symptoms. Further use of 'Tomudex' in such patients is not recommended.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dose reduction scheme should be adhered to since the potential for life threatening and fatal toxicity increases if the dose is not reduced or treatment not stopped as appropriate. Elderly: -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as for adults. However, 'Tomudex'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see section 4.4 Special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for use). Children: - 'Tomudex' is not recommended for use in children as safety and efficacy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Renal impairment:- For patients with abnormal serum creatinine, before the first or any subsequent treatment, a creatinine clearance should be performed or calculat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