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产能合作_哪些产业先行_哪些区域受青睐_张守营

国际产能合作_哪些产业先行_哪些区域受青睐_张守营

国际产能合作_哪些产业先行_哪些区域受青睐_张守营
国际产能合作_哪些产业先行_哪些区域受青睐_张守营

中国经济导报/2015年/7月/29日/第B02版

前沿

国际产能合作:哪些产业先行?哪些区域受青睐?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吕昱江

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得到提升和突破的装备和技术,会促进国内相应产业的优化升级,这便达到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效果。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经济发展的成果,符合国际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非中国独创,英、美、日等国都推行过产业转移。历史上,许多产业都出现过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作为新一轮国际产能合作的参与者,中国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进程中,哪些产业会相对容易转移出去?哪些地区会较容易、较早开展同中国的产能合作?围绕上述话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国际产业转移由来已久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转移始于产业革命之后,尤其是在1815年拿破仑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后。伴随着英国制成品的大量涌入,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在整个西欧大陆得到了广泛传播,在西欧大陆的一些地域范围内已开始出现最初的现代工业区,主要集中在莱茵河谷等几个地区。

19世纪最后30年间,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迅速兴起,产业转移的重心已从原先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变为重工业、化工、汽车、石油等工业部门。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产业转移的输出国主要为英国、法国、德国;不过产业转移的承接方并不是现在的发展中国家,而是比较富裕、资源丰富、与产业输出国“亲缘”较近的北美洲和大洋洲国家,如当时还是“新兴市场”的美国。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产业输入国转变为主要的产业输出国,开始向不发达国家,主要是拉美国家和地区转移产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曲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产业转移,则成为一个持续、渐进的活动,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大体而言又可细分为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中期后4个阶段。”

战后,冷战格局逐渐形成,加之欧洲和日本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面临艰难的重建,美国把战略意义重大的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转移到西欧、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同时凭借自身雄厚的科学、技术实力,重点发展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通信、医药等产业。

20世纪60年代,西欧复兴、日本崛起,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另一方面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则较好地把握住了这一发展机遇。

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矿产资源和能源价格上涨,已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及时抓住日本等发达国家为降低成本把部分重工业外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钢铁、石化等重工业,同时开始将一些轻工业向东盟等国进行转移。

80年代中期后,伴随着发达国家加速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亚洲四小龙”则重点吸收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转移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则由“亚洲四小龙”转移到东盟国家和中国沿海地区。

曲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经过20多年的成长,中国很多产业,尤其是现在布局在沿海地区的一大部分制造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选择。

会先行一步的产业

作为产业输出国,中国会转出哪些产业呢?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的产品处于标准化阶段时,逐步从产业输出国转移出来;而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产业转移应该从产业输出国的比较劣势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那么,中国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哪些产业会相对容易转移出去,哪些相对来讲会较晚转出?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有什么顺序的话,从整体规模上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能相对走出去得更快一些,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现在也在逐步跟上。”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这些产业都是相对来讲比较不容易转移的行业,因为这些产业基本都属于重工业这一类。”曲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按照已发生的产业转移的情况来看,一般是先轻工后重工。轻工对产业配套的要求、对技术水平的要求,相对来讲比较低一些,所以容易先转移出去;而像石化、钢铁等产业,都需要当地的劳动力水平、技术水平比较高,所以往往会后转移出去。”

当然,中国当前所处的时代跟费农、小岛清等学者所研究的时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张建平表示,费农、小岛清时代的国际产业分工特点和现在的国际产业分工特点差异很大,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工序分工比较深刻。可以说在最近十年当中,中国所有的产业,从农业到制造业到服务业,都在走出去,都在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产能合作。

“无论是哪一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产业,无论走出去快慢、难易,都绝不是过剩产能,而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张建平强调,“这些行业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后浪推前浪,过去主要开拓国内市场和局部的国际市场,现在已具备开拓国际上其他尚没有开发的潜在市场的能力。”

曲建表示,民营制造类、国有基建类是走出去的中国产业中,走得相对较快,走得较好的,很能够代表走出去的中国产业的实力。

中国的这些优势产能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也并不是简单地把中国的装备和技术复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张建平表示,实际上,在展开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当中,都要根据东道国(或地区)当地的市场以及全球的市场,重新设计产能。这样一来,所转移的装备和技术就有可能会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和突破。得到提升和突破的装备和技术,会返回来促进国内相应产业的优化升级,这便达到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效果。

会更受青睐的区域

产业输出国的特点、产业的特点、产业承接国的特点,共同决定了产能合作的进程。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区位优势是产业转移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那么,哪些地方会更受转移产业的青睐?

“现在,与中国展开产能合作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非的发展中国家。”曲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地理位置来讲,离我国比较近,从文化背景来讲,也往往与我国比较接近,而且他们当中很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的要低很多;非洲的劳动力丰富,市场空间亦非常之大,特别是非洲许多国家非常重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张建平表示,最近这几年,中国跟欧美发达国家,在大规模的并购方面,有了很多很好的合作。在欧美发达国家拥有研发平台,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可谓如虎添翼,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对于中国扩大全球的国际产能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走出去刚刚开始,对于东道国的文化、法律,以及经贸关系的认识,都还处在前期的阶段,还不是很深入,此外人才也跟不上,因此,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曲建说。

张建平说,“在国际产能合作中,从‘几通一平’到建成投产到运营,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消耗的精力也是很大的。如果中国的企业各自分别出去‘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很可能无法独

立解决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

张建平指出,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有一个特别的区域,不管是叫开发区,还是叫经济合作区,或者是叫经济特区,不管叫什么,只要是能够统一地提供“几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区域,特别是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有一些条款性的东西,那对于企业走出去来讲,就能省很大力气,提升很多效率。

商务部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已在全球50个国家建设118个经贸合作区,入区的中国企业达到2790多个。目前还有25个国家希望与我国合作建设36家境外合作区。

曲建表示,这些园区跟中国国内的园区,从管理体制到开发的方式上,有借鉴的部分,但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做好对应的211工程(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投资可行性报告、融资方案),才能够比较安全地到对方国家去投资,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

当前,有关部门正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抱团出海、形成合力。现在,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的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往往是由一家或几家企业牵头建区,形成主导产业后,再带动国内上下游或关联产业共同走出去。

“当然,这并不是中国人的首创,而可以说是国际规律。”张建平说。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前后联系,为降低制造成本,当某一产品转移到某一地区时,将会带动其供应商跟进,从而使该产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及产品本身的生产都集中于该地区;如果该产品是中间产品,那么该地区还将吸引产业链下一环节企业的跟进,从而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链群体搬迁模式。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曾表示,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商务部下一步会着重引导更多双边合作项目,利用境外合作区形成产业聚集的效应。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展思路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近期工作思路 一、对国际化的认识: 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高校国际化的的核心内涵应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办学方式的国际化等。高校国际化发展不仅仅是名牌大学的专利,地方普通高校同样重要。对一所大学来讲,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可以在外在的物质层面迅速改观,但难以迅速提高学校的内在实力。而如果加大国际化发展力度,则可以迅速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样的内在质量。 以鲁东大学这样的省属地方性高校为例,在投入方面与其它高校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在同类院校中的比较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抢占优势学科发展据点,迅速提升我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可以说,国际化不但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迅速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方式,更是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重要手段。通过引进资源能够使学校的学科建设借势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能够使教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更宽的国际视野和更先进的研究手段;通过海外留学能够使学生具备多种文化背景和开阔眼界,在就业、升学等方面提高竞争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又加速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等等,所以说,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仅仅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也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现状:

留学生教育情况:整体规模能够达到全省高校第四位,去年年底达到594人。这个成绩是在我校硬件基础设施,特别是住宿条件相对不理想的情况下取得的,很不容易,应该说与国际交流学院、后勤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其次,通过我们的努力,鲁东大学已经成为国家汉办、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首批奖学金生将于今年9月来校学习。目前,我省具有接收国家汉办奖学金留学生资格的省属院校只有4所,分别是山师?、青大、鲁大和曲师;在接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生名额方面,我校也排在省属高校第三位。 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去年成功申请到HSK和BCT 两个国家级考点,使我校成为全国同时拥有两个考点的26所大学之一。今年又经过努力,申报的“山东省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汉语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中心”两个机构已经获批,近期将下发文件。截至目前,我校留学生教育体系构建较为完善、教学方面特色鲜明、学术研究居全省前列,留学生教育评价方面,同时设立了两个国家级考点;留学生国别也逐渐打破了韩国一枝独秀的局面,来源国家扩展到十几个国家;留学生学历层次也形成了覆盖语言进修生、专业进修生乃至本科生、硕士生的比较完善的学历体系。总而言之,以目前掌握的数据和调研情况来看,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后劲很大,总体实力应该能进入省属高校前三位。 国外友好学校、机构交流情况:目前与美、加、英、法、俄、澳、日、韩等12个国家的6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基本能满足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2009年,我校与法国高校成功开办卢瓦尔孔子学院,紧接着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授权单位,此授权点的获批就得益于孔子学院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快速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2008年京津冀地区实现GDP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超过9.0%的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66亿美元,吸纳外资占全国的18%。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板块中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期 当前,中国进入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中关村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及国家颁布实施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也将为京津冀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大契机。 (一)中国进入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均GDP3000美元前后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性阶段。此阶段,经济将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也会迅速提高,据估算,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5.68%。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诸如城乡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更加突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尤为明显。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08年东部GDP比东北、中部、西部GDP之和还高4.78万亿,人均GDP差距更为明显,2007年我国东部地区为32089.14元/人,东北地区约为东部的67%,中部约为东部的46%,西部约为东部的41%。区域差距拉大引起了一系列的区域矛盾和问题,比如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和压力日益增

大;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老化,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沿海地区过度“拥挤”,发达城市在城市转型、产业置换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面临很多空间资源矛盾等。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均衡协调发展,要将深化区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京津冀区域地缘优势独特,辐射三北,连接东西,向南联系着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台。这一地区的发展对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南北部的发展差距,缓解我国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已经出现的“马太效应”,最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北京中关村的建设发展先后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三大动力引擎。就像深圳之于珠三角,上海浦东之于长三角,这三大区域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京津冀区域乃至我国北部地区国际竞争力,而且在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园区。经过20年发展,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从500余家发展到超过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从14亿元增长到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年上缴税收从5000万元增长到500亿元。目前,中关村已形成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产生了闪联、TD-SCDMA、IPv6等一系列重大行业标准以及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神州5号、神州6号、非典灭活疫苗、嫦娥1号等大量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前沿领域的科技差距,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中关村的创新成果还通过技术交易、技术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重点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科学技术人员围绕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的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组织或参与的国际大型科学研究项目或计划以及利用国际大型科学设施与境外合作者开展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 申请人应根据各科学部在《指南》中发布的鼓励研究领域,围绕重要科学问题提出创新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合作研究项目应当充分体现合作的必要性和互补性。合作双方应具有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基础(如已合作发表研究论文、较长期的人员互访交流等),对方应对合作研究给予相应的投入。合作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成果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年度重点合作研究项目共收到申请项,资助项,资助经费亿元,平均资助强度为万元项,资助率为。 年度重点合作研究项目计划资助项,资助强度约万元项,资助期限为年。 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或承担过三年期以上科学基金项目的依托单位科学技术人员。 合作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在境外从事科学研究,并独立主持实验室或重要的研究项目; ()具有所在国(或所在地)相当于副教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申报附件材料及要求: 除提交中文申请书外,申请人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英文申请书:可在申报系统中下载填写并作为在线填报申请书的附件一并提交。 ()合作协议书:申请人应提供有合作者双方共同签字的《合作协议书》复印件,不可用只有单方签字的信函替代。协议书必须涵盖:①合作研究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②合作双方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③合作研究的期限、方式和计划;④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和转移;⑤相关经费预算等事项。 具体要求参照《合作协议书》范本。网址如下: ()合作者在所在国(或所在地)主持与申请项目内容有关的研究项目证明材料或近年发表的与申请项目内容有关的论文。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展望 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一)派遣与接收期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起始,主要是中外双方互派留学生,我们把它理解 为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派遣与接收期,是继续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 发展初期。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派遣与接收留学生的主体是国家,对 方学校以承担国家任务的形式对留学生实行培养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吸 收主要依靠留学生个体实行。虽然这个阶段中后期国家增大自费留学 生出国和接收力度,下放了留学生招生的管理权限,学校成为留学生教 育的主体。但是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国外先进科 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理念交流还停留在留学生之间发生。 (二)吸收与融合期 随着留学生学成回国,带回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 促动了中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入到吸收 与融合期,是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繁荣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国际 交流与合作的主体是国内外高校,在国内外高校的推动下,优质教育资 源持续相互吸收和融合。这时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交流生和交换生项目、中外合作项目以及一些高校与国外培训机 构展开的非学历培训工作蓬勃展开。各承办高校在展开国际交流与合 作中持续学习外国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融合。 1.国际化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初步形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下,管理人 员“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持续增强,留学归国人员特别是具 有国外同类高校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促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 理体制的现代化。教师到国外进修与讲学、参加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e3910520.html,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张荣齐 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25期 [摘要]文章协同融合发展研究对增强庞各庄经济动能,促进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研究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庞各庄镇与新航城、大兴新城的空间对接与产业分工融合发展,提出解决办法和关键举措,对促进供给侧改革且带动力大特别是对推进生态保护、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项目,文章拟出了遵循发展规律,反映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确保庞各庄助推京津冀经济协调稳定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关键词]庞各庄镇;协同融合;北京新航城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5001 1问题提出及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的重要阶段。庞各庄镇则位于北京市南部,大兴区中部,距黄村卫星城10公里,距市区南三环仅20公里,距北京市永定门255公里。在京津冀生产力布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和核心节点的作用。由于“十三五”期间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正处在调整变革中,庞各庄镇迫切需要与周边村镇特别是新航城、大兴新城协同融合构建产业的新体系,进入园区企业有工业设计基地阀门厂等拥有自己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成果及产业项目,已经成为大兴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并努力成为京津冀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基地,通过发挥它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大兴自主创新的新策源地和重要承载地。从新航城沙盘图上可以看到,庞各庄定位为临空产业配套服务区,如抓住了新航城、大兴新城发展机遇,通过大都市功能疏解、结构优化,探索毗邻镇产业互动、跨界治理、共生互动的新路径,共同谱写生态友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新篇章。为此,文章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基于新航城\\大兴新城\\大兴区整体规划的依据,面向未来聚焦庞各庄镇产业协同融合发展问题。本研究采取直接借鉴国内外航空城、新城产业融合的经验,实现庞各庄镇产业分工与空间衔接,提出庞各庄镇协同融合的解决办法,给出具体协同融合的载体即对接点和项目以及园区所重点关注领域等,其研究框架见图1。 图1研究框架 2庞各庄镇区域空间衔接和产业分工 目前,庞各庄具有北京绿色高端创新驱动、新航城临空产业服务、京南低碳宜居宜业生活、智慧城市开放共享功能、“新城周边型”村镇等五大功能,具备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主客观条件,“十三五”时期规划庞各庄镇应把握好创新驱动、绿色低炭、延伸链条、结构优化、跨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日期:2014-04-09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教重〔2010〕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经费来源为“985工程”等计划及国家引智专项经费,项目分为学校学科国际化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队伍国际化建设、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和海外合作平台和外事工作信息平台建设5个类别。 第三条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总体实施、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二章建设内容 第四条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资助分为5个类别18项具体计划。 第五条针对学校学科国际化建设,设立“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包括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和北京理工大学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校内“111”计划))、“一流学科建设对接计划”、“全英语授课专业建设辅助支撑计划”和“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辅助支撑计划”。资助经费用于“111”基地聘请本领域海外一流专家来校工作产生的国际旅费、酬金;基地教师和学生出国费用;我校重点学科教师和学生到海外重点参照院系访问、进修与交流产生的出国费用和对方人员来我校进行交流、讲学、合作研究所产生的国际旅费、授课酬金或生活补贴;全英语授课专业聘请海外教师授课酬金、专业教师参加海外培训出国费用以及专业建设所产生的办公费、印刷费、会议费等业务费。 第六条针对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辅助支撑计划”、“优秀海外学生交流计划”、“外国来华留学生支持计划”、“毕业生国际化就业计划”。资助经费用于我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出国(境)进行长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产生的国际旅费、学费、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基本问题探讨(一)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基本问题探讨(一) 内容摘要: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本文在剖析“协调”涵义的基础上,从系统协调的角度提出了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概念,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以及论证了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分工协作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是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因为,区域之间的各种经济联系,如投资活动、技术交流、商品(服务)交换、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协作等,都是以产业联系为载体的,同时也是以产业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为基础的。一般而言,如果区域间的产业关系失衡,就容易造成市场上供需结构失衡和过度竞争,从而损害各方利益。所以,实现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然而,对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目前还缺乏科学的界定,多数情况下,对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及其评价标准只是一种模糊的理解。显然,这种状况会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于此,本文试图建立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概念,探讨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以期能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概念及特征 协调就其本义而言,具有“和谐”、“平衡”之意。《辞海》解释为“和谐”、“同心协力,互相配合”。《牛津哲学词典》(OxforddictionaryofPhilosophy)

认为,协调是“各方利益相一致的状态以及使各方利益都得到满足的手段”。归纳来看,协调应当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协调可以作为一种状态而存在,表明各子系统或各系统因素之间、系统各功能之间、结构或目标之间的融合关系,从而描述系统的整体效应,如“和谐”;其二,协调也可以作为一种调节手段,或一种管理和控制的职能,如“同心协力,互相配合”。 笔者认为,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指不同区域的产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建立,通过合理的分工与相互协作,达到区域间产业的相互依存、有序运行、良性循环和共同进步,并能促进区域整体目标实现的状态和过程。这一概念包括了四个基本要素,即协调主体、客体、目标和时空条件。主体是人或人类社会,因为人或人类社会是产业协调发展的服务对象和协调发展手段的制定和实施者;协调发展的客体是产业;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多重的或复合的,区域间产业的相互依存、有序运行、良性循环和共同进步是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促进区域整体目标的实现是产业协调发展的最终追求,前者必须服务于后者。由于整体发展目标因考察区域的不同而不同,且随时间的变换而变化,所以,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阶段性。 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 (一)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协作 产业联系是区域联系的载体。区域间的产业联系会使区域之间产生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根据空间

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

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规划》(全文) 时间:2017-05-15 10:32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评论(0) 分享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如下: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2017年5月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迅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在生态环保合作领域,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深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生态环境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

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保护部编制《“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一、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国家主席多次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深化环保合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进生态环保合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化水平、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 (二)生态环保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加快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强。中国和一些沿线国家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开展生态环保合作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动沿线国家跨越传统发展路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生态环保合作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 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共同提高全人类福祉,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具体目标,为未来十几年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方向。“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将有力促进沿线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 二、总体要求 (一)合作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为导向,有力有序有效地将绿色发展要求全面融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构建多元主体参与

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国际(境外)交流与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1年5月

项目组成员 项目建设负责人:张红专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 项目组成员: 卢湘丽湖南省外国专家局副局长 袁义和长沙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雷楚珠长沙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 王平长沙市外国专家局局长 刘斌长沙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处长 周晶晶长沙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支队外管大队副大队长余求根党办院办外事办主任 曾永强教务处副处长、外事办副主任 崔德明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彭建平会计系主任副教授 谢早春经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 覃业银旅游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鲍丽雯人文艺术系主任副教授 李智伟信息技术系主任副教授 王建刚基础课部主任副教授

国际(境外)交流与合作建设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交流日渐密切,因此,进一步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教育国际化视野,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迫在眉睫。《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扩大教育开放被列为战略重点之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国际教育投资基金和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水平”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在《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城市国际化的加快推进,必须建立在科教文化的发展基础上。要扩大国际教育合作办学,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要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名城,要大力培育引进国际人才”。十二五期间学院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特色鲜明、省内率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民满意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近几年,学院外事工作开始起步并不断进步,学院国际(境外)交流合作资质完备,获得了《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学院国际(境外)交流合作组织机构完善,成立了外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外事办公室具体负责外事日常管理工作;各系部、处、室都设有外事工作联络员;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外事工作职责设立了外事工作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配备了相关工作设备,做到了思想认识、组织机构、

提升沿边开放与构建周边国际产业合作带(一)

提升沿边开放与构建周边国际产业合作带(一) 摘要:本文以我国西南滇桂两省区的边疆地区为主要对象,对两省区与周边国家构建国际产业合作带的战略意义、条件和构建的路径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沿边开放国际产业合作带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明确提出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针对沿海、内地与沿边不同的外向性经济发展水平,报告明确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即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我国西部地区如何按中央的要求,实现提升沿边开放的目标,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我国西南滇桂两省区的边疆地区为主要对象,对两省区与周边国家构建国际产业合作带的战略意义、条件和构建的路径作初步分析。 一、提升沿边开放需要新思路 如何加快提升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沿海的开放模式能否运用在我们这样的西部地区?毫无疑问,中国东部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沿海地区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充分的利用海洋的低成本的通道,把产品运往世界各地。这样一种对外开放的模式使东部沿海地区在开放过程中收益很高,并使东部沿海地区在全球产业链当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而是个幅员辽阔巨型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沿边省区以及周边的地区差异相当巨大。由于西部地区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地理区位,以及周边国家的环境,这些在东部地区极为有效的开放战略和政策,难以在西部地区获得同样的成效。西部地区缺乏以贸易作为增长发动机以引进外资、通过市场方式引进技术与产业的基础,与主要贸易港口的空间距离增加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因此,东部开放的模式不可能完全复制到西部沿边地区。面对西部地区的现状与对外开放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提升西部沿边开放水平,需要构建完全不同于沿海开放模式的沿边开放战略。 同时,提升沿边开放也需要考虑改革更新原来沿边开放模式和内容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沿边开放主要以发展边境贸易为主要方式。据不完全的统计,1982年至1987年,全国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仅为1.5亿美元;1993年达到51.52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后,2000年达到48.6亿美元,到2006年增长到161.5亿美元,本世纪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24.68%。边境贸易对沿边省区加强与毗邻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加强内地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近年来边境贸易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周边国家市场需求结构升级与我国边境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现行的边境贸易优惠政策与WTO的非歧视原则是有所冲突的。为了缓解这方面的矛盾,国家必须对边贸优惠政策进行较大的调整,边贸的政策优惠将逐步减少。三是边境贸易模式、政策必须与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也存在相互对应的问题,随着我国与周边次区域合作的推进,客观上需要根据发展态势调整沿边开放的内容和模式。因此,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以边境贸易为主的沿边开放模式实现转型。新时期的沿边开放模式,应当按照胡锦涛主席“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的精神去构建,至少它应该有这样几个出发点:(1)与沿海开放的理论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同,沿边开放更多地从经济一体化理论中获得知识支持。这一特点与沿边开放战略的重心是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而沿海开放主要在于发展贸易、建立制造业中心的世界工厂模式紧密相关。(2)深化次区域经济合作应当成为沿边开放的主要方式和内容,要从竞争性对外开放转变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从单边开放转变到双边或多边互动开放,从注重富区的对外开放转变为由富区带动富民的对外开放,从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对外开放转变为综合

工作研究:加强区域产业协同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区域产业协同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区域产业协同,构建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要按照“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协同、功能互补、节点突破、统筹推进”的思路,大东区规划与其不谋而合。 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支撑,产业是做大做强XX的关键,产业是郑新融合的根本,而产业协同发展又是重中之重。要加强产业协同,就必须坚持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并举,内源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协作紧密、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序承接异地产业转移,合理设置区中园,引导区域间飞地经济,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转型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从“大东区制造”向“大东区创造”提升。 我市的二产大部分集中在大东区范围内,占全市经济总量份额比重较大;现代农业具有一定基础;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域内各类工业企业已达1300余家;服务业发展差异明显,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较好,以东较为欠缺。

大东区域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区域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发展机制,导致大东区整体竞争力较弱:一是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二是行政区划壁垒现象明显,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产业结构趋同、招商引资存在不良竞争;三是产业布局不够科学,产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四是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发展能力不强;五是用地紧张与闲置、低效使用并存;六是域内各园区的规划未能做到有效衔接。 大东区域内产业要协同强劲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体讲,一是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积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三是加快建设“XX大学科教城”,充分发挥XX高校资源优势,谋划环高校创新经济圈,做大高校产业经济;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众创空间”,探索建立“互联网+创业”的众创空间平台;五是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以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型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引进高层次创业团队和人才,培育经济发展关键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竞争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产能合作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产能合作的探讨 作者:吕佳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08期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处于东盟的战略核心地带,扼守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的马六甲海峡,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国家。马来西亚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和创始国,也是东盟转口贸易的商品集散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和马来西亚加快发展双边的经济贸易与投资,也有效地推动了双边产能合作的发展。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中马产能合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具体的实现形式,也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示区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推进产能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双方合作愿望强烈 政治互信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1974年5月31日,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国和马来西亚一直保持着政策沟通,90年代中马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丰硕成果。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亲自敲定了许多重大项目,层层落实,有政策保证。加快推进中马国际产能合作,得到马政府和各界的积极回应,认为给马来西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马方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最大受惠国。一是与马来西亚第11个五年计划(2016-2020)相契合,特别是马方计划中涉及互联互通领域的基建项目较多,如新加坡-吉隆坡的高铁,马六甲门户、关丹港口和轨道交通等。二是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马来西亚的产业优化与升级,如钢铁、水电、光伏和红木家具等。三是民生项目。马方计划增加公立和私立医院的床位数量,修复郊区房屋,兴建可负担房屋和兴建新学校。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马方在建筑和工程领域放宽了外资股比限制。这些都给我国建筑和工程承包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和机会。马来西亚已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东南亚首选地。 (二)双方经贸投资发展较快 中马两国1988年成立经贸联委会,2002年4月成立中马双边商业理事会。签有投资、贸易、关税、海运、民用航空运输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2010 年 1 月 1 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推动中马双边货物贸易驶入“快车道”,双边货物贸易额从2009年的519.63亿美元增长到742.32亿美元,增长率为42.86 %。2013年,中马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为双边货物贸易注入了“新活力”,双边货物贸易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达到1060.84亿美元,增长率为11.87%。马来西亚在2013年、2014年双边贸易额连续两年突破千亿美元,除

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纲要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现状与发展规划纲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校“专升本”及“国际化”办学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总体目标,在近5年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特制定本发展规划纲要。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1. 着力开展国际化交流与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工作。 2014年以来的5年期间,我校与境外19所开展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往来,与其中的11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或友好合作协议,其中美国2所,英国2所,菲律宾4所,澳大利亚1所,芬兰1所,日本1所;涉及专业主要有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口腔护理、普通护理、急救护理、健康护理等;参加国际交流会议2场;引进长短期外籍专家到校交流学习30余人次,其中通过“校际合作”项目引进高层次专家3人;共派出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9个优势学科教师及6个学术交流团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洽谈项目合作等;共派出教职工50余人次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教学经验交流学习、短期进修等;共派出100余名学生分别赴英国、韩国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学习或社会实践,为促进我校学术交流,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实施培养国际化人才战略奠定了基础条。 2. 努力实现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零突破。 经过3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申报备案材料的准备工作,2018年初,我校经河北省教育厅备案,将原2011年备案的“国际交流学院”正式更名为“国际教育学院”,按相关文件规定和要求,成立了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领导小组,配备了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及相关招生、教学及管理人员,并报省教育厅、外事办、出入境管理处等部门备案,具备了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开启了开展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大门。经多方努力,从2018年10月起,首期来校报到的外国留学生17人,其中,男生13 人,女生4人,主要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加纳、赤道几内亚、利比里亚、刚果(金)、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国家,培养层次涉及汉语一年制培训,护理、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大专学历教育。自此,我校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外国留学生医学及相关专业学历教育的民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国际交流合作处年度工作总结

国际交流合作处年度工作总结xxxx年,国际交流合作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学校发展为中心,大力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克服因甲型流感带来的对外交流困难,超额完成xxxx年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 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成效。具体总结如下。 一、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得到加强 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处认真组织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通读了学校下发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其他政治学习资料,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各项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学英雄见行动。我处认真组织学习了10?24英雄集体的先进事迹,在“保持先进,关爱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中,联系物理学院10802班,开展党员关心学生的各项活动。 为增强业务能力,我处每一位同志非常注重涉外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我处各有一位新同志补充到岗,业务学习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为此我处组织了多次业务学习。 二、锐意进取,友好姊妹院校数量增加

在对外交流工作中,我处以扩大友好合作姊妹院校数量、加强校际交流为工作突破口,努力为我校教师出国、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开辟更多渠道。xxxx年新建5个友好合作院校和1个合作机构,不仅完成了年度计划签署两个合作协议的目标,而且扩大了友好姊妹院校数量。 3月,我校与日本爱媛大学签署了《长江大学与日本爱媛大学学术交流协议书》,确定两校在科学研究和学生交流等方面进行友好合作; 5月,我校与美国哈汀谢尔顿公司签署了《长江大学与美国哈汀谢尔顿公司合作协议》,标志校企合作新添国际平台; 6月,我校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商讨签订《长江大学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协议书》,双方同意开展2+2本科学生培养项目; 7月,我校与韩国百年名校崇实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协议书》和《交换学生协议书》进一步发展了我校与韩国高等院校的合作; 12月,我校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协议书》与《交换学生协议书》。 合作院校数量的增多将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更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注重实效,协议项目顺利执行 为切实执行我校与国外友好院校洽谈和签署的协议,我们以

国家区域合作建设方案

国家xxxx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发改地区〔2011〕1185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61号)精神,现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你们,请根据职责分工,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二○一一年六月八日附件: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示范区设在连云港市连云区,包括徐圩新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连云港区、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 一、设立背景 合作基础。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西连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中西部省(区),东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隔海相望,是中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连云港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主体的开放载体功能逐步完善,对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目前,中西部地区在连云港设立商务办事机构260多家,连云港港60%的货物进出口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连云港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重要城市在物流、产业等方面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重要意义。在连云港设立示范区,有利于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

2017一带一路概念股龙头全汇总(名单)

2017一带一路概念股龙头全汇总(名单) 国内配套机制完善、国际合作明显提速,“一带一路”战略加速落地。继续布局三主线:1)新疆振兴主题“西北八天”组合(西部建设(13.57 +9.97%)/北新路桥(14.58 +2.24%)/*ST 八钢(9.06 +0.78%)/天山股份(16.12 +2.74%));2)海外基建(中国交建(18.91 +1.12%)/葛洲坝(12.22 +4.09%)/神州长城(10.87 +3.23%));3)装备输出(柳工(8.98 +2.28%)/特变电工(11.34 +2.25%))。 “一带一路”主题:战略提速,谁与争锋 盈利慢牛下布局ROE改善的周期行业,寻找最强阿尔法 盈利慢牛下布局ROE改善的周期行业,而“一带一路”主题集中受益的基建股票恰巧符合这样的特征。“一带一路”战略提速之下,继续布局“新疆振兴”与“一带一路”主题。 “一带一路”战略加速落地,进一步打开业绩想象空间 1)国内配套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一带一路”官网3月21日正式上线,搭建了国际合作信息窗口;中国信保承诺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承保规模。 2)国际合作进程明显提速。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各方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友好环境。国际合作进展明显加快,持续打开业绩想象空间。 “一带一路”全球推进多点开花,后续催化剂密集 1)3月22-29日总理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皆为TPP成员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博鳌亚洲论坛3月23-26日举行;2)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战略提出以来最高规格活动;3)亚投行扩围;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等。 “一带一路”布局三主线:新疆振兴、海外基建、装备输出

国际知名高科技园区发展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国际知名高科技园区发展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部 发表时间:2009-9-28 9:39:05 阅读:369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通过建设各类高科技园区来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涌现出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台湾新竹等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一、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 美国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园区。硅谷高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私人企业家的风险资本投资和科技人才致富氛围对人才的吸引力等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政府不直接介入园区的发展,其主要职责是提供自由的创新环境和健全的法律环境。 (一)硅谷高科技园区发展概况 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狭长地带。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吸引了大批公司,如通用电器、柯达、旗舰、惠普、沃金斯·庄臣、IBM等入驻。硅谷高科技园区从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起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硅谷以发展军事技术为主。战争使得电子产品需求增加,硅谷企业直接从中受益。在1950 年代,硅谷企业在国防经费的支持下建立起科技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支持机构,企业争相发展科技,区域科技能力逐步提升。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产业成为当时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代表性企业有Fairchild、Intel、 National Semiconductor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代表性产业为PC及局域网络(LAN)产业,代表性企业有Apple、Sun Microsystems、Silicon Graphics等。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软件技术与产品重要性日增,软件设计逐渐成为硅谷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际网路及World Wide Web爆炸成长,代表性企业有3Com、Cisco、Netscape、Yahoo、eBay、Google等。

2020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度述职报告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度述职报告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党政 __和分管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一年来在实际行动中贯彻“ __”的重要思想,根据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围绕着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入开展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工作表现在: 1、学习十六大精神和“ __”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十六大文件,特别是今年10中旬开始的脱产参加 __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集中深入学习了十六大精神和“ __”重要思想,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小康,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要在“ __”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从有利于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做好本职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学校的教育外事工作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外交工作全局服务的思想。要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努力引进国外优质,为学科建设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要不断提高对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层单位和教师的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为学校日常的国际交往活动提供优质服务。要熟悉外事政策,遵守外事纪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灵活。

2、进一步推进科技与教育的国际合作实质性、深层次、高水 平的科技与教育合作对促进学科发展、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今年来,除了继续推进与欧洲和日本等国的科技合作外,重点放在了与美国院校的合作。利用中美高校农业合作联合体的机制,加强与美方的交流与沟通,主动提出了可能合作的领域。目前已经立项或正在立项合作项目包括中德新一轮合作项目“食物质量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法国巴黎高科集团和n+i工程师学院网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北卡大学 的合作办学和学生交流项目;与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在食品质量控制和合作办学等。上述项目将进一步促进我校与世界著名高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并扩大我校影响。 3、邀请国际知名人士来校演讲邀请国际知名人士来校演讲, 对提高我校国际影响,扩大学生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下半年,根据校 __的指示,先后组织或参与组织了以色列驻华大使、美国农业 部副部长、以色列总统等来校的演讲活动。此外,还积极联系促成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农业参赞,以及我校荣誉教授 __粮农组织总干事 来校演讲。上述工作将显著提高我校国际交流的层次。 4、积极扩大留学生招生继续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留学生招生。在我校去年11月顺利通过北京市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评估的基础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