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机械能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4)了解机械能守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2)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了解机械能守恒

【教学过程】

师:秘密就在罐子里面,想知道吗?生:想---

师:只有认真学完这节课的知识,罐子里面的秘密你就会知道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

(板书:§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充满期待

发对本节课

学习的极大

兴趣。

二、探究新课释疑解惑(一)机械能师: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

的内容,请同学们回答这几个问题。

生: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

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位置

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

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

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师:对,非常好。在物理学里,动能和势

能统称为机械能。(板书:一、机械能)

回忆上节内容

接受新概念

深入思考

帮助学生复

习关于动能、

势能的相关

知识,为机械

能及其转化

奠定基础。

用结构图的

方法,方便学

生理解记忆。

(二)机械能师:天空飞翔的雄鹰具有什么能呢?

层层深入,引

【板书设计】

二、机械能的转化 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守恒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

三、风能和水能的利用

四、人造卫星

2012新课标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三河市第六中学导学案 年级: 八 学科: 物理 课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王刚 审核:_八年级物理组 课时: 1 使用时间:_ ___姓名: 天才是百分之一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1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重力势能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二、课内探究: (一)阅读课本P 71想想做做1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来归纳: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讨论一下吧: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 (二)分组讨论P 71想想做做2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我来归纳: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 点运动到C 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 点运动到B 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 点运动到D 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三)阅读课本P 72,完成下列填空. 我来归纳:______________统称机械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完成课本P 72图11.4—3想想做做的实验,讨论一下吧 1、铁锁的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 2、铁锁回的到原来的位置吗?,为什么? 3、在此实验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吗?如果不守恒,它有什么变化? (五)阅读课本P 73“科学世界”的文章,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近点和远点 三、我来试一试: 典型例题 例1、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时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例2、电动小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则在这个过程中(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机械能增大 针对练习 1、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这是因为速度虽不变,但___________. 2、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能逐渐减小.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神州五号飞船飞离地面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航天英雄杨利伟所具有的动能变_______,具有的机械能变________. 4、2004年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又转化成_________能,最后转化成她的________能,而进入水中. 5、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能越来越小,______能越来越大.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椭圆轨道运行,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空中沿水平方向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头物资,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 、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B 、动能和势能都减小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8、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阻力和摩擦,机械能总是守恒吗?过山车你见过吗?当它从最高处滑下后,再爬上另外一个坡,这个坡的高度能不能与最高处相等,为什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 律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 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 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 铁架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 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 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 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A 甲 乙

机械能一章学案

机械能一章学案 1.对公式W = F s cosθ的理解 (1)公式适用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公式中的F、s和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是矢量还是标量? (4)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5)功是过程物理量还是状态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式 问题: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2)条件式P = F v cosθ ①式中的θ与公式W = F s cosθ中的θ的区别是什么? ②P何时为平均功率何时为瞬时功率? ③F是否一定为恒力? ④P恒定时物体做什么性质的运动?F为恒力物体的功率P如何变化? ⑤公式P = W /t和F v cosθ的应用如何选择? 3.动能 (1)动能是过程物理量还是状态物理量? (2)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4.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1)W总是否包括物体所受的重力做的功?如何求W总? (2)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重力势能Ep = mgh (1)重力势能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2)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3)重力势能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4)重力势能正负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6、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1)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 (2)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是什么? 7.弹性势能 与重力势能相类似,作定性了解. 8.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守恒条件? (2)除地球外,如果一个系统有多个物体组成,此系统机械能守恒条件是什么?(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哪些? 9、功能关系 (1)什么是能? (2)功和能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关系?

(3)机械能范围内的功能关系 ①动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②重力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③弹性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④机械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4)其它功能关系 ①分子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②电势能变化量由什么功量度? ③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电能由什么功量度?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 的方法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 _____________ 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步进入我国普通百姓家中.已知某国产骄车每行 驶100km消耗8L汽油(1L = 10-3用),汽油的密度为0.71 x 103kg/m3、热值为4.6 X 10 7J /kg .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kg汽油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J . (2)该汽车行驶100km消耗的汽油的 质量是________ kg . (3)当该汽车以50kW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 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它所受到的阻力等于 _________ N.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C,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 J。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 C K= 4.2 X 103J/kg?C)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 _ (填“相 同”或“不同”)。质量均为1kg的铜块[c铜=3.9 x 102 J / (kg ?C )] 和铅块[c铅=1.3 x 102 J / ( kg ?C )],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 C,则它吸收了J的热。 5、木炭的热值是 3.4x10 7J/kg ,完全然烧500g木炭,能放出J 的热量。柴油机是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热机。已知某型号柴油机的效率为n,柴油的热值为q。将质量为

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学习目标: 1.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通过自制单摆,进行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二、学习过程: 复习及预习展示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和;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和;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探究一: 要求:利用滚摆进行实验,讨论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⑴在滚摆位于最高点时,它的速度、高度、动能和势能如何? ⑵在滚摆位于最低点时,它的速度、高度、动能和势能如何? ⑶思考在滚摆运动的过程中,它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增减之间有什么联系? 探究二: 乒乓球从空中下落、撞地、弹起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是比较复杂的,你能分析一下吗? 答:乒乓球在下落过程中,是转化为;当球落地撞击地面时,球发生,球的转化为;球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球的又转化为;球弹起后,球在上升 过程中,是转化为. 归纳总结: 和、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的。 讨论回答: 为什么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一次低呢?乒乓球为什么不一直蹦下去呢? 探究三: 要求:利用自制的单摆球并参考“想想做做”进行实验,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⑴摆球会碰到你的鼻子吗?摆球到你鼻子的距离有何变化? ⑵讨论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思考: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使摆球正好到达你的鼻子? ⑶整体交流:你认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自主阅读:科学世界中“人造地球卫星”并组内讨论,完成下面题目。 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卫星在近地点时能最大,在远地点时能最大,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转化为。在这个一系列的过程总机械能的总量是,或者说。 当堂巩固习题 1、骑自行车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加大速度,增加自行车上坡时的,上坡时,这些转化为,车就容易上到高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箭射出去,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转化为。 3、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调用大量空降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在空降兵离开机舱,尚未打开降落伞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在空中加速下降。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空降兵的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 4、下列现象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爆竹腾空而起 B.水从高处落下 C.从地面上弹起的皮球D.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5.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小球从光滑的斜面滑到底端 B.汽车加速爬上山顶 C.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D.推开的弹簧门自动关闭 6、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拉开的弓,放手后把箭射出去 B.小铁球在空中下落 C.运动的小球滚上光滑的斜面 ........ D.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 7、在下列情况下,机械能发生了变化的是() A.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自由滑下的过程 B.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 D.高空中沿水平轨道匀速飞行的飞机 8、自行车匀速上坡的过程中,它的 ( ) A.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和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增加 D.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都增加 9、关于机械能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雪撬从山坡上滑下,势能转化为动能 B.静止的雪撬从山坡上滑下,动能转化为势能 C.滚摆下降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D.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10、下列哪种情况机械能没有变化() A.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B.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C.正在匀速上升电梯重的人D.地球同步通信卫星随地球运动 11、站在高台上把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400J的动能抛出,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经过了3s,它的动能变为100J,且势能为900J,问:(1)当其势能为600J时,物体运动的位置是在抛出点的上方还是下方,这时的动能为多少?(2)当其动能为800J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大?(3)当物体撞击地面前一瞬间,动能多大?(4)物体被抛出时,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多大?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德育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方法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该定律数学表达公式的来龙去脉. 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复习思考题: ①什么是动能?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什么是势能?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③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解答思考题] 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有关系,且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②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势能,也叫位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③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及劲度系数有关. 3.[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1]物体自由下落时,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表示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表示动能增大.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大.速度减小表示动能减小;高度增大表示重力势能增大这个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例3]用一小球推弹簧被压缩,放开后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

功和机械能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会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难点:功和功率的综合运用。 一、功 (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__ _;②物体在这个___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 (2)力没做功的三种情况:①“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______;②“垂直无功”:物体受力和移动的方向______;③“不劳无功”:运动物体缺力凭_______保持继续运动。[针对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2.下列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人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 C.足球在草地上滚了10米后停下来D.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 思考: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应用] 3、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 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 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 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二、功的大小 (1)规定:在物理学中,力做功的多少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______的方向上移动_____的乘积。用字母______表示。 (2)公式:________;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____。 (3)理解: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F和s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内,且同一方向上的两个量。 [针对练习] 1. 用100N水平拉力,将质量为100kg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10m。 求:①拉力对物体做多少功? ②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 2用10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若木块移动了0.5m,则拉力做的功______J. 3.用100N的力将重30N的铅球掷出7m远,则铅球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人对铅球所作的功是J。 思考: 物体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应用} ★★1.甲、乙两物体在相同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甲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在较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设两物体在移动相同的距离的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分 别为甲 W 和乙 W ,这两个力做功的大小关系是:() A.乙 甲 W W> B.乙 甲 W W= C.乙 甲 W W< D.无法确定三、功率 (1)定义:_ 。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______的物理量。(2)做功越_____,功率就越_____。功率用字母_____表示。 (3)比较方法:①做功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做功越_____,功率越大。 ②做同样多的功时,比较______________,用时越_____,功率越大。 (4)定义公式:_______ 国际制单位1W=1 1W的意义 (5)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在______内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J。 对照训练: 1.两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则(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

教科版物理《机械能》教案

1.机械能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科学的能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并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二、教学难点 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并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教学活动 一、动能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见教材P98图12-1-2。 有条件的可以幻灯片演示: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 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提问: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具有动能的物体。 提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知识链接: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重力势能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3、弹性势能跟物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感受新知: 学点一:机械能及其转化(阅读课本71-72页,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机械能 2、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当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讨论一下吧: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 答: 4、认真观察单摆实验: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D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5、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________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_______________。 学点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阅读课本72页,完成下列填空) 自然界的_______和___都是具有大量__________的天然资源。人们将它们可以转化为其他能量加以利用。风能用来发电时,就是将___能转化为____能。 当堂练习: 1、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时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2、电动小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则在这个过程中(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机械能增大 1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 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细线、 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 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 点,然后 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 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到另一侧时, 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 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 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A 甲 乙

《功和机械能》学案

第八章:功和机械能 2、知道功率的意义、公式及单位,会计算功率; 2、计算公式:W= (导出式:W= 、W= ) 3、单位: (J ) 1J= 、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 做的功; 3、公式:P= 导出式:P= (根据P=FV 可知,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 、能量:物体能够 ,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注意物体质量大小的变化,当物体的质量大小变化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会相应改变。(如:洒水车、飞机空投物品、滚雪球等) 相互转化的工程中,机械能的总量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出去的距离,得出结论; ②取同一个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出去的距离,得出结论; 和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实验装置: (2)实验步骤: ①让同一重锤从不同高度落下打击小桌,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得出结论; ②让质量不同的重锤从同一高度落下打击小桌,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得出结论; 和 1、下列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用竖直向上的力提书包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 B.用力将重物举到某一高度 C.运动员举杠铃停留了3s D.铁球沿光滑水平面滚动一段距离 2、小明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对足球做的功是();足球在地上滚动的过程中,小明对足球做的功为()。 A.750J B.150J C.0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3、小明背着40 N重的书包沿水平方向走了200m,又登上了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了家,则在此过程中小明对书包做的功是。 4、如图,站在甲船上的人用100N的水平力拉乙船,使乙船 向左前进了100m,同时甲船也向右前进了5m。则人在此过程 中做的功为() A.500J B.1000J C.1500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5、若把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根据你平时对物理课本质量及课桌高度的观察,估计人手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 A.0.1J B.1J C.10J D.100J 6、甲乙两台机器做功时,所做的功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则甲乙 两台机器的功率大小关系P 甲P 乙 7、小明在跳绳游戏中,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起高度4cm。若他的质量为50kg,则他跳一次所做的功为,跳绳时的功率为 8、两名运动员,甲比乙高,若他们举起相同杠铃所用的时间相同,则() A.甲做功多,功率大 B. 甲做功多,功率小 C.甲做功多,甲乙功率相等 D. 甲乙做功相等,乙功率大 9、小明质量为60kg,他从一楼爬到三楼用了10s的时间,则他爬楼时的功率约为(已知一层楼的高度3m) 10、甲乙两人体重之比为5:6,他们同上二楼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两人做功之比为,功率之比为 11、桑塔纳轿车的功率为66kW,当它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车受的阻力大约是N。 12、拖拉机在地里深耕时,总比在道路上行驶时的速度慢,这是为了() A.提高机械的功率 B. 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 C.节省燃料 D. 提高柴油机的功率

九年级科学上册 3.2 机械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机械能》 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材料准备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如图所示,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时,会将B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 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原理。所用的器材, 还应再加一个铁球C,A与C的质量不同, m A>m C。准备好器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在进行实验时,你注意一定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为我们想研究的是动能分别与运动速度、质量的关系,所以应先将不参与研究的变量保持不变才行。 当铁球A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时,它滑下后运动速度就越大,这样我们将铁球A放在斜面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但做实验时,用同一个铁球才行,因为这样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建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正确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器材】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碰鼻实验视频引入新课。 1、提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 2、知识回顾: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合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力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例举: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展示图片和视频)大瀑布:重力势能动能 射箭活动:弹性势能动能 冲上高处的过山车:动能重力势能 分析上述各个过程中能量转换及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补充) 将能各种情景中能量变化填入表格

(二)探寻守恒量: 1、[问题] 观察视频演示实验,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都有哪些能量在参与转换? 学生回答问题: ①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②哪些力对小球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化?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根据分析提出猜想:机械能总量是否保持不变? 2、探究规律,并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提出研究方法:在探究物理规律时,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先对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然后加以推广深化。在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景中,自由落体(只受重力)应该是比较简单的。(1)只受重力作用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图所示,小球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的A 点速度v1,经高度h2的B点时速度为v2,由同学用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动能定理),分析下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A点到B点: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观察思考】 一、探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一)现象 1、活塞对空气,空气温度,内能,此过程转化为。 2、手对铁丝,铁丝温度,内能。 3、在水泥地面摩擦钢尺,钢尺克服摩擦力,钢尺温度,内能。 4、双手摩擦生热、擦燃火柴、切割机擦出火花、轮胎长时间行驶发生爆胎等等。 (二)归纳 1、以上事例中物体增加的内能是由转化而来的,即可以通过方式将 能转化为。 2、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三)比较 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的; 2、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机械能为内能。 (四)逆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盒盖,燃气的转化为;即可以通过的方式,将转化为。 (五)应用 酒精燃烧后的高温燃气对瓶塞,燃气的温度,内能,瓶塞的机械能。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造出一种将转化为的机器——。 二、热机 (一)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1、冲程:进气门,排气门,活塞向运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第一次吸气需要由来完成。 2、冲程:进气门,排气门,活塞向运动,燃料混合气体被,温度,能转化为能; 第一个压缩冲程须由完成。 3、冲程:活塞快到气缸顶端时,打火,混合气体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向运动,能转化为能; 做功冲程外力。 4、冲程:进气门,排气门,活塞向运动,将废气排出气缸。 依靠飞轮、曲轴的完成。 (二)归纳 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个冲程,曲轴转动圈,飞轮转动圈,活塞

往复运动次,对外做功次。; 2、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能转化为能; 三、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 (一)实验 1观察:比较花生和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2、结论:质量的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的。 3、我们用来表示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这种放热性能优劣。 (二)热值 1、定义:燃料燃烧放出的与燃料的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 2、比值含义:热值的大小等于质量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 3、公式:,变形公式:、。 4、单位: 5、物理意义: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表示。 6、热值表 ①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的,所以热值是的一种。 ②燃料的热值只与有关。 7、例题 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思考:实际使用中,需要的木材要大于0.105kg,为什么? 四、热效率 1、在实际利用燃料中,燃料很难燃烧,而且放出的热量不能被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2、热效率:的热量与的热量的比值(百分比).

10.4 机械能及其转化

凤州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机械能及其转化总课时28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能解释一些相关动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 理。 【重点难点】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自主学习】(自学教材68页,必要时小组实行交流,小组代表口头展示。) 1、物体因为______而具有的叫动能。_____和______是影响它的大小的因素。 2、势能分为____和_______两种.物体因为被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它的大小受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弹性势能是指物体因为发生______而具有 的能量,它的大小与_________大小相关。 3、机械能的定义:和之和。 4、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以下内容,教师点拨促学、强化所学) 活动一:演示滚摆实验。(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高度和速度如 何变化;上升过程中高度和速度如何变化。) 分析:1、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逐渐________,速度逐渐_________, 说明滚摆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滚摆在上升过程 中,高度逐渐________,速度逐渐_________,说明滚摆的重力势能逐 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 2、可见:当滚摆在最高点时,高度最________,速度最_________, 此时滚摆的重力势能最_______,动能最_______;当滚摆在最低点时, 高度最________,速度最_________,此时滚摆的重力势能最_______, 动能最_______; 实验结论:物体的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能能够相互转化。 活动二:对照单摆说出其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由A到B 由B到C 活动三:分析“张弓射箭”过程。分析它的能量变化。 运动阶段箭的 质量 箭的 速度 弓的 形变 箭的 动能 弓的弹 性势能 松手 前 松手 后 结论: 思考:水能和风能有哪些利用?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设计说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结论已知,但实验的途径、方法和过程并没有告诉学生,这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也就具有探究的性质。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本节将由学生独立设计验证这个规律的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如学生设计的实验放案理论上可行,但实验误差较大,或实验条件不具备,这时学生需要修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经过这样的过程,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验证了一条规律,而是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会体验到发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一、实验要求: 1、设计一种或几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 2、选择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3、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装置、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和步骤、现象与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结论与问题讨论等。。 二、实验方法指导 1、生活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因此,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途径和方法不止一种,不管你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实验,都必须考虑你的实验条件。

2、实验器材:刻度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铁架台、钩码、夹子、 3、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需要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特别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确定自己的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实验方案。最初的实验方案往往不很完善,当和同学的方案进行交流或动手去做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实验方案中的问题,然后再想方设法进行改进,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 三、学生分组汇报与交流 1、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怎样验证的? 2、在实验中进行了哪些观察和测量,有那些因素影响了观察或测量的结果?实际上做了哪些工作来保证观察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4、如果再做一次同样的研究,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5、通过完成这项研究,有什么收获?

《 8 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

实验:球碰不到鼻子(大夸张) 《8 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知道它的内容和表达式。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 研读课本,回答第三部分问题 三、预习问题 1、复习 1)本章前面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量?写出它的表达式或者写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说明各量的含义。 动能E K=mv2/2、重力势能E P=mgh(零势能面,相对性)、弹簧弹性势能(与形变量有关)。三者统称机械能。 2)合外力做功W合与初末动能E K1、E K2有何关系?重力做功W G与初末态重力势能E P1、E P2有何关系?弹簧弹力做功W N与初末态弹性势能E P1、E P2有何关系? W合=E K2-E K1(末减初)、W G=E P1-E P2(初减末)、W N=E P1-E P2(初减末)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物体在做竖直上抛过程中,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能量为什么这样变化? 上升过程:E K减小、重力E P增加。重力为合外力,做负功使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下降过程:E K增加、重力E P减小。重力为合外力,做正功使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通过重力做功,可以使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 2)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栓一物体。物体 被拉到原长处O的右侧A处, ,然后轻轻释放物体,物体从A点运动 到O处后继续向左,到B点时速度变为零。整个过程,各能量如何 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 A-O过程:E K增加、弹性E P减小。弹簧弹力为合外力,做正功使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O-B过程:E K减小、弹性E P增加。弹簧弹力为合外力,做负功使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加;通过弹力做功,可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用动画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能: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

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弓箭、重锤、细沙坑、、视频资料、PPT等。 故事导入(实验导入,建立能的初步概念) 真实故事: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正在飞行的子爵号飞机正在飞行,迎面飞来一群天鹅,避开已来不及,相撞后飞机发生了坠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 问:小小的天鹅怎么会对飞机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呢?(具有能量。) 展示图片:行驶的汽车、流动的水和飞行的子弹具不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运动) 展示图片:图一中的小球是由于运动对木块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二中的重锤是由于被举高对木桩做功而具有了能。 图三中的弓是由于弹性形变对箭做功而具有了能。 观察对比:思考三者都能对外做功,但是做功(具有能)的原因相同吗? 总结: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物体具有了能量,简称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人们常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物体能量的大小。 新课讲授: (一)动能 <1>提出问题: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对比前后两个实验,思考一下,钢球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具有的能量?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 <2>学生分析得到动能是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怎样才能使木块被推的更远呢?)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如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