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胶体问答题总结

物理化学胶体问答题总结

物理化学胶体问答题总结
物理化学胶体问答题总结

物理化学学期期末总结

物理化学学期期末总结 学习物理化学已经有一学年的时间了, 感触颇深, 早在以前就听说物理化学化学基 础课中的难点, 因为学习这么门课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 与其他科不同的是物理化学的逻辑思维很强,可以说是在数学公式中去学习化学, 稍有一点不注意就会导致出错或者误解. 这也是我学习物理化学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1 , 课前预习很重要; 学习的过程中发现, 如果课前不预习, 那么上课简直就是在听天书, 尽管精力很集中但毕竟不是天才, 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很生疏,致使课堂效率不高, 而且使得课后复习的工作量加大,, 这样一来, 学习任务加大,随之而来的学习压力也就增大. 所以, 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 2, 课后复习很有必要 上课听过的内容若下来不及时复习加以巩固的话, 就会导致遗忘, 课堂上本来遗留 了很多问题, 如果下来因为时间关系而没有及时复习的话, 就会遗忘,那么课就算白上了, 因为没法回忆起问题,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对本节颗所讲的知识有没有掌握; 再有, 复习可以有助于理清知识的脉络, 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 3, 学习态度很这样, 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 ; 物理化学由于自身的特点, 逻辑性很强, 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就使的学习难度增加,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畏难情绪,遇到难题就退缩, 那永远也学不好,, 此时要端正心态,大家都难, 所以取胜的关键就是看谁有毅力,看谁能够坚持. 4, 心态要端正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以平常心去对待, 别人基础好, 学的快而扎实, 自己基础差, 底子薄就不能钻牛角尖,只要尽力作好自己的, 就很不错了,此外, 要多向别人请教, 学习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方式,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5, 学习方法很重要 大学不是高中,因此学习方法就大有不同, 所以除了努力之外,学习方法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掌握好学习的方法, 也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6 , 考前的复习很重要; 要想的高分, 考前的那几天就很关键, 要把握好那几天的时间, 好好总结. 才会出成绩. 7,多博览有关领域的文献期刊,拓宽视野, 开阔思维; 总之,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有循序渐进,不断总结,追求完美,才能学好.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

物理化学下册简答题

自由液滴或气泡成球形 因为只有在球面上各点的曲率相同,各处的压力也相同液滴才会呈稳定的形状,另外相同体积的物质,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则表面总的Gibbs自由能最低,所以变成球形就最稳定。 用界面现象解释下列现象 人工降雨:根据Kelvin公式可以理解,若不存在任何可以作为凝结中心的粒子,水可以达到很大的过饱和度而不凝结出来,因此液滴难以形成。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就是为云层中的过饱和水汽提供凝聚中心(例如AgI微粒)使凝聚水滴的初始曲率半径加大,蒸汽就可以在较低的过饱和度时开始在这些微粒上凝结出来,形成雨滴。 加沸石:根据Kelvin公式,气泡中的液体饱和蒸汽压将小于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而且气泡越小,蒸汽压越低。沸腾时最初形成的半径极小的气泡其蒸汽压小于外压,所以小气泡难以形成,致使液体过热,容易暴沸。加入沸石由于沸石内孔贮存有气体,绕过了产生极微小气泡的困难阶段,使液体过热程度大大降低。 接触角的定义,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判断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情况 当系统达平衡时,在汽,液,固三相交界处,气-液界面与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用θ表示。接触角大小是由气、液、固三相交界处,三种界面张力的的相对大小决定。θ=0完全润湿,θ<90o固体能被液体润湿,θ>90o固体不能被液体润湿。 为什么泉水和井水都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当将泉水小心注入干燥的杯子时,水面会高出杯面,这是为什么?如果在液面上滴一滴肥皂液,会出现什么现象? 因为泉水和井水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离子,这些离子都是非表面活性物质,会使泉水和井水的表面张力增大,较大的表面张力会使水面高出杯面。能使滴在上面的肥皂气泡。

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物理化学心得体会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

物理化学简答题大全(小抄版)

一隔板将一刚性容器分为左、右两室,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现将隔板抽去,左、右室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若以全部气体作为系统,则 U、Q、W 为正?为负?或为零? 答:因为容器时刚性的,在不考虑存在其他功德作用下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W 0 ;容器又是绝热的,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因此Q=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系统的热力学能(热力学能)变化 U = 0。 3.若系统经下列变化过程,则 Q、W、Q + W 和U 各量是否完全确定?为什么?(1)使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经过不同途径变到某一终态(2)若在绝热的条件下,使系统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答】(1)对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完整描述,包括过程的始态、终态和过程所经历的具体途径,因此仅仅给定过程的始、终态不能完整地说明该过程。Q、W 都是途径依赖(path-dependent)量,其数值依赖于过程的始态、终态和具体途径,只因为 Q + W = U,只要过程始、终态确定,则 U 确定,因此 Q + W 也确定。(2)在已经给定始、终态的情况下,又限定过程为绝热过程,Q = 0,Q 确定;W = U,W和 U 也确定。 4.试根据可逆过程的特征指出下列过程哪些是可逆过程? (1)在室温和大气压力(101.325 kPa)下,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 (2)在 373.15 K 和大气压力(101.325 kPa)下,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 (3)摩擦生热; (4)用干电池使灯泡发光; (5)水在冰点时凝结成同温同压的冰; (6)在等温等压下将氮气和氧气混合。 【答】(1)不是可逆过程。(一级)可逆相变过程应该是在可逆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过程, 题设条件与之不符,室温下的可逆压力应该小于 101.325 kPa,当室温为 298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168 Pa。(2)可能是可逆过程。(3)不是可逆过程。摩擦生热是能量耗散过程。(4)不是可逆过程。无穷小的电流不能将灯泡点亮。(5)可能是可逆过程。273 K、1 atm 下水可以可逆地形成冰。(6)可能是可逆过程。通过范霍夫平衡箱可以实现可逆混合。 7.夏天打开室内正在运行中的电冰箱的门,若紧密门窗(设门窗及墙壁均不传热),能否使室内温度降低?为什么?不能。电冰箱属于热机,当电冰箱正常工作时,通过消耗电功,Q1 的热量从冰箱内被取出排放到室内,其值为 Q2。根据能量守恒,有 Q 2=Q 1+W1;当打开电冰箱的门,两个热源(室内空气和冰箱内空气)联为一体,称为单一热源。以室内空气为体系其热力学能变化:U=-Q 1+Q 2=Q 1+ (Q 1+W )= W上式表示室内空气的热力学能变化等于电源的电功值,因此空气的温度升高。 2.当两个相的温度相同但压力不同时,两个相能达到平衡吗?如果两相的压力相同而温度 不同,两相能达到平衡吗? 【解】一般而言,当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系统将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 平衡。具体到相平衡,其条件是各物质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同。影响化学势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达到相平衡时一般温度和压力亦相等。如果温度相同,而压力不等同样有达到相平衡的可能,如渗透系统;同样地,在压力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情况下,也应该有达到相平衡的可能性。 5.说明物系点和相点的区别,什么时候物系点和相点是统一的? 【解】物系点表示系统的组成,而相点表示系统相的组成。当系统是单相的时候,两者是重合的 7.如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最低的工作压力是多少?能在室温下进行此操作吗? 【解】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是 Tc = 31.26 C、pc = 7.2 MPa,因此最低压力是 7.2 MPa。因 为 Tc = 31.26 C 十分接近典型的室温值 25 C,因此 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在近室温下操作。 8.在一高压容器中有足够量的水,向容器中充入氮气压力到 10 MPa,这时还能用 Clausius- Clapeyron 方程计算水的沸点吗? 【解】当压力达到 10 MPa 时,而水的临界压力为 22.129 MPa,几乎接近一般,此时水的体积 不能忽略,水蒸气也不能视为理想气体,所以不能用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水的沸点。 10. 氯仿和甲醇各 50%(质量百分数)的系统精馏后,能分离得到纯氯仿吗? 【解】氯仿和甲醇组成恒沸系统,恒沸组成为 wCH3OH = 12.6%,精馏能制得纯氯仿 13. 请用萃取的原理说明清洗玻璃仪器时,为什么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做萃取操作时,选择 萃取剂的原则是什么? 【解】多次萃取,使翠余相的组成(R1、R2、R3…)中 A的含量逐渐降低一致为零(R),若仅一次萃取,翠余相中的A 的含量为有限值。

物理化学(下)总结

《物理化学》(下) (南京大学第五版)总结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 1. 离子迁移数t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的i 离子运载的电流I i 与总电流之比(即i 离子所承担的导电任务的分数)。 1i i i i i i i i Q I u t t Q I u = ===∑∑ 2. 离子电迁移率(离子淌度)u i :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的运动速率。 3. 电导与电导率 电导G(Ω-1 ):电阻R 的倒数。a 电导率κ(Ω-1 ·m -1 ):电阻率ρ的倒数。 电导池常数K cell :K cell = L/A L: 电极之间的距离;A:电极的面积 4. 摩尔电导率Λm (S ·m 2 ·mol -1 ) 含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单位距离的2个平行电极之间的电导池所具有的电导。 m c κ Λ= 5.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对于任意价型的强电解质M ν+B ν- 平均活度因子 γ± =[ (γ+)ν+ (γ-)ν-] 1/(ν + + ν- ) a ± = m ±γ± m ± =[ (m +)ν+ (m -)ν-] 1/(ν + + ν- ) m + = ν+m ;m - = ν-m 电解质活度a = (a ±)( ν+ + ν- ) 6. 离子强度I 21 2i i i I m z = ∑ 7. 离子氛 电解质溶液中环绕在某一离子B 周围电荷与B 相反、电荷数量与B 相等的异号离子构成的球体。 8. 基本摩尔单元 发生1mol 电子转移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1/zM n+ + e → 1/z M 二、基本公式 1. Faraday 电解定律 往电解池通电,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Q = It = znF z :电极反应M n+ + ze → M 中电子转移的计量数。

物理化学课程问答题

第一定律部分 为什么第一定律数学表示式dU=δQ-δW 中内能前面用微分号d,而热量和功的前面用δ符号? 答:因为内能是状态函数,具有全微分性质。而热量和功不是状态函数,其微小改变值用δ表示。 2、公式H=U+PV中H > U,发生一状态变化后有ΔH =ΔU +Δ(PV), 此时ΔH >ΔU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因为Δ(PV)可以为零、正数和负数。 3、ΔH = Qp , ΔU = Qv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ΔH = Qp此式适用条件是:封闭系等压非体积功为零的体系。 ΔU = Qv此式适用条件是:封闭系等容非体积功为零的体系。 4、ΔU= dT C T T v ?2 1,ΔH= dT Cp T T ?2 1两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ΔU= dT C T T v ?2 1此式适用条件是:封闭系等容非体积功为 零的简单状态变化体系。 ΔH= dT Cp T T ?2 1此式适用条件是:封闭系等压非体积功为零的 简单状态变化体系。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状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值即被确定。 答:对。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值一定要改变。 答:不对。如: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U和H的值就不变化。(3)有一个状态函数值发生了变化,状态一定要发生变化。 答:对。 6、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ΔU=0,ΔH=0对吗? 答:对。因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过程是一等温过程。 7、恒压、无相变的单组分封闭体系的焓值当温度升高时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答:增加。 8、在P?下,C(石墨)+O2(g)——>CO2(g)的反应热为Δr H θm, 对于下列几种说法,哪种不正确? (A)Δr H θ m是CO 2的标准生成热, (B)Δr H θ m是石墨的燃烧热, (C)Δr H θ m=Δ r U m, (D)Δr H θ m>Δ r U m 答:D不正确。 9、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后,体系的焓值是增加、不变还是不一定 改变? 答:不一定改变。 10、孤立体系中发生的过程,体系的内能改变值ΔU=0对吗? 答:对。 11、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体系的焓变ΔH=0对吗? 答:对。 12、当一个化学反应的ΔC p=0时,反应的热效应与温度无关,此结论 对否,为什么? 答:对。因:(T ? ?H ? )p = ΔCp 13、1mol理想气体,经历一个循环后,W=400J,因ΔU的值没有给 出,所以该过程的热量值也无法确定,此结论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经过一循环过程后,ΔU=0,所以Q=400J 14、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关系式,Q p=Q v+ΔnRT中的Δn为生成 物与反应物中气相物质摩尔数的差值,此结论对吗? 答:对。 15、等温等压进行的某化学反应,实验测得T1和T2时的热效应分别 为Δr H1和Δr H2,用基尔霍夫公式验证时,发现数据不相等。为什么? 解:用基尔霍夫公式计算的Δr H m,1和Δr H m,2是反应物完全变成 产物时的值。而Δr H1和Δr H2是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实验测 得的值。 第二定律部分 1、有人说,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断定下两句话是正确的 Ⅰ、从单一热源吸热不可能完全变成功, Ⅱ、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扩散是不可能的。 你对上两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答:这两句话是不正确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正确说法是:在不 引起其它变化的条件下,从单一热源吸热不可能完全变成功。及 在不引起其它变化的条件下,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扩散是 不可能的。 2、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ΔS时,能否设计一个始终态相同的绝热可 逆过程去计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从ΔS≥0判据式的条件是绝热过程和孤立体系,可 以看出,从同一始态出发,绝热可逆过程和绝热不可逆过程达不到 同一终态。 3、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ΔG=ΔF,此结论对否?为什么?

中科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表界面的分类: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 ?表面浓度 ?分散度 ?表面形貌非均匀性 原因:由于固体表面原子的组成、排列、振动状态和体相原子的不同,由于悬挂键导致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及周期性的势场中断导致的表面电子状态差异,固体表面形成很多导致表面形貌非均匀性的元素。 ?位错密度 ?表面粗糙度: ?原矢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

?晶面间距d hkl ? 表面原子最近邻数100110111 Fcc879 Bcc464 Sc543? ?表面自由能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 ?表面原子重排机理 1:表面弛豫作用 2:表面相转变 3:吸附对纯净底物表面结构的影响 层间距的变化;重组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吸附原子可以诱导表面重组?内外表面 内表面:多孔或多层材料,孔内或层间的表面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用BET方法测量

1.固体表面性质简介 固体表面的性质 结构特征: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性质 表面运动:气体分子表面撞击速度R=P/2蟺mkT1/2; 表面扩散系数(爱因斯坦方程):D=x2/2t 外延生长原子的运动流程:a沉积/吸附在平台上-deposition;b沉积在原子岛上;c平台上扩散-diffusion;d脱附-desorption;e成核-nucleation;f交互扩散-interdifusion;g 粘附在平台上-attachment;h从平台上脱离-detachment;i:粘附在台阶上 化学性质:表面浓度依赖于气体分子撞击速度R 相界面(Gibbs界面) 表面热力学函数 其他类推:S,G,G s 比表面自由能及温度的关系 ; ; Van der Waals and Guggenheim Equation: Where: T c为临界温度;为0Kし的表面张力 ; 固体表面能的理论估算 金属表面张力估算 ; 偏析作用 来自晶体或固溶体中的杂质或溶质在界面聚集的现象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1、可逆电池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反应与充电时的反应必须互为逆反应2)根据热力学可逆过程的概念,只有当电池充电或放电时E 与 E 外只差一个无限小即E 外=E±dE,使电流为无限小,因此不会有电能不可逆的转化为热能现象发生,方符合可逆过程的条件。 2、液体接界电势,如何消除 一是避免使用有液接界面的原电池,但并非任何情况都能实现;二是使用盐桥,使两种溶液不能直接接触。 3、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机理 考正负离子的移动导电,气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的 4、科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5、离子氛 中心离子好象是被一层异号电荷包围着,这层异号电荷的总电荷在数值上等于中心离

子的电荷,统计的看,这层异号电荷是球形对称的,这层电荷所构成的球体称为离子氛6、基元反应 反应物微粒经碰撞直接生成产物 7、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通常有的五种类型 (a)型r--T之间呈指数上升关系;(b)为爆炸型;(c)为先升后降型(d)型较为复杂,前半段与(c)型相似,继续升高温度,速率又开始增加;(e)为下降型。 8、活化分子;阿仑尼乌斯活化能 每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每摩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值,称为活化能 9、催化剂的基本特征 参与了反应,缩短达平衡的时间,改变了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不改变平衡常数,有选择性 10、多相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1)反应物由气体主体向催化剂的外表面扩散;2)反应物由外表面向内表面扩散;3)反应物吸附在表面上;4)反应物在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产物;5)产物从表面

物理化学重点超强总结归纳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三大系统: (1)敞开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2)密闭系统: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隔绝系统(孤立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2、状态性质(状态函数): (1)容量性质(广度性质):如体积,质量,热容量。 数值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性。 (2)强度性质:如压力,温度,粘度,密度。 数值与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整个系统的强度性质的数值与各部分的相同。 特征: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统的强度性质。 3、热力学四大平衡: (1)热平衡:没有热隔壁,系统各部分没有温度差。 (2)机械平衡:没有刚壁,系统各部分没有不平衡的力存在,即压力相同 (3)化学平衡:没有化学变化的阻力因素存在,系统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相平衡:在系统中各个相(包括气、液、固)的数量和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Q为吸收的热(+),W为得到的功(+)。

12、在通常温度下,对理想气体来说,定容摩尔热容为: 单原子分子系统 ,V m C =32 R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V m C =52R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V m C 6 32 R R == 定压摩尔热容: 单原子分子系统 ,52 p m C R =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p m V m C C R -=,72 p m C R =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4p m C R = 可以看出: ,,p m V m C C R -= 13、,p m C 的两种经验公式:,2p m C a bT cT =++ (T 是热力学温度,a,b,c,c ’ 是经 ,2' p m c C a bT T =++ 验常数,与物质和温度范围有关) 14、在发生一绝热过程时,由于0Q δ=,于是dU W δ=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有:,V m nC dT pdV =- ? 22 ,11 ln ln V m T V C R T V =- 21,12ln ,ln V m p V C Cp m p V ?= ,,p m V m C pV C γγ=常数 =>1. 15、-焦耳汤姆逊系数:J T T =( )H p μ??-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降低;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升高;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不变。 16、气体的节流膨胀为一定焓过程,即0H ?=。 17、化学反应热效应:在定压或定容条件下,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而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不做其他功时,化学反应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此过程的热效应,或“反应热”。 18、化学反应进度:()()() n B n B B ξ ν-= 末初 (对于产物v 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1ξ=时,r r m U U ξ ??= ,r r m H H ξ ??= 19、(1)标准摩尔生成焓(0 r m H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某物质的定压反应热,为该物质的 标准摩尔生成焓。 (2)标准摩尔燃烧焓(0 c m H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种物质被氧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焓,为该物质的标 准摩尔燃烧焓。 任意一反应的反应焓0 r m H ?等于反应物燃烧焓之和减去产物燃烧焓之和。 20、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

物理化学课程总结

物理化学期末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物理化学题库简答题(60题,6页)汇总

第四部分:简答题(60题) 第一章;气体 501压力对气体的粘度有影响吗? 答:压力增大时,分子间距减小,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增加,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减小,两者抵消,因此压力增高,粘度不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502说明下列有关功的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1)W =-p(外)ΔV (2)W =-nRTlnV2/V1 (3))1/()(12γ---=T T nR W γ=Cp/Cv 答:由体积功计算的一般公式? -=dV p W )(外可知: (1)外压恒定过程。 (2)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 (3)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503从同一始态膨胀至体积相同的终态时,为什么理想气体的恒温膨胀功总大于绝热可逆膨胀功? 答:两过程中压力下降程度不同,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中从环境吸热因此压力下降较小,而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无法从环境吸热故压力下降较大,因此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总是大于绝热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 504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 、ΔU 、Q 、W 是否皆等于零? 答:否。其中H 和U 为状态函数,系统恢复至原态后其值复原,即ΔH =0、ΔU =0。而热与功是与途径有关的函数,一般不会正好抵消而复原,除非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可逆绝热膨胀后又可逆绝热压缩回至原态,或可逆恒温膨胀后又可逆恒温压缩回至原态等。 505 25℃100KPa 下液态氮的标准摩尔生成热(298)f m H K ?$为零吗? 答:否。因为按规定只有25℃100Kpa 下最稳定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才为零。液态氮虽为单质,但在25℃100Kpa 下不能稳定存在,故其(298)f m H K ?$不等于零。只有气态氮的(298)f m H K ?$才为零。 506热力学平衡态包括哪几种平衡? 答: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507卡诺循环包括哪几种过程? 答: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绝热可逆压缩。 508可逆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1)可逆过程以无限小的变化进行,整个过程由一系列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构成。 2)在反向的过程中,循着原来的逆过程,可以使体系和环境恢复原来的状态,无

大学期末个人总结9篇

大学期末个人总结9篇 这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教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我的学习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一起来看看大学期末个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时间如白驹过隙,总在我们不经意间流逝,大二上学期就这么过去了,依旧是那么的平静,平静的像碌碌无为。回顾这一学期,开始时一如既往,总是决心着在新的一学期里要怎样,对新学期充满了信心,有着一个个美好的计划,结束时却无奈的发现自己还是原来那个样,没有太大的改变,开始想做的事,总是因为其他而耽搁,又或是因为自己的不坚持而没有完成;开始的计划总是跟不上现实的改变而搁置,这些的 ___打击着我的信心与激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在这学期没有收获,在这过程中,我更加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缺乏一点自信,更缺少一份坚持。下面对这学期做个总结。 首先,在学业方面,较之大一,这学期的学习认真程度有所下降,上课也没有大一时认真,但作业任务依然按时完成,同时也更加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这点从这学期的成绩可以看出,所以大学我们要学的是掌握一套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使我们事半功倍。这学期一些课程比较难,学的比较吃力,比如物理化学和数学物理方程这两门,一开始都是自己啃不懂的问题,但效率很低,有很多问题都没弄懂,

但后来我学会与几个同学一起讨论,你一言,我一句,一个问题就解决了,遇到分歧,大家都拼命自己是对的,最后如果证明自己是对的,那种“嘚瑟”的感觉是很不错的,这种学习方法既不失乐趣有能解决问题,而且效率很高。大学毕竟不像中学,我们要学会自学,更要学会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利用身边的资源是个很好的选择。大学图书馆是个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学期我去图书馆借书的频率有所增加,虽然次数还是不高,但比大一还是有所提升。 同时这学期学校有数学物理竞赛,我也积极参与,并在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一定的名次。其次,在生活方面,我都可以和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形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品德。宿舍是一个小集体,四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这方面我们宿舍做的还是比较好的,这学期我们院就因为部分宿舍的矛盾而调整了宿舍,基本每个宿舍都被调换了,而我们宿舍却因别的宿舍人员不好搭配而被迫换走了一人。不过在这学期我也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那就是不吃早饭,因为这学期我们上午都是在十点多才开始上课,也就起的比较晚,每次想早点起来吃饭,但最后都没能战胜睡觉的念头,一天两顿饭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同时在这学期的空闲放假时间,我也去做了一些兼职,这增加了我的社会阅历,锻炼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物理化学下册总结

第七章 1. 法拉第定律:Q =zFξ 2. 迁移数计算++++-+- = = ++I Q t I I Q Q 【例】用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0.7512g 银,并测得阳极区溶液中CuSO 4质量增加0.3948g 。试求CuSO 4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t(Cu 2+)和t(SO 42- )。 (已知摩尔质量M (Ag) = 107.868 g·mol -1,M (CuSO 4) =159.604 g·mol -1。) 解:电量计中析出银的物质的量即为通过总电量:n (电) =0.7512g/M(Ag)= 6.964×10-3 mol 阳极区对Cu 2+ 进行物料衡算:n (原) + n (电)-n (迁出) = n (后) n (迁出) = n (原) -n (后) + n (电) n (迁出) =-+0394812 07512.().()g C u S O g A g 4M M =-?+?-(...)0394821596046964103mol =2.017× 10- 3 mol t (Cu 2+ ) = ()() n n 迁出电=??--201710 6 9641033 .. =0.2896 t (SO 42- ) =1-t (Cu 2+) = 0.7164 3. 电导(G ):=1G /R ,电导率1l G A R =?=?cell s κK ,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κΛ== 【例】已知25℃时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1。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 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dm -3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 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 ∞ ++--=+m m m ,,ΛνΛνΛ 【例】已知25℃时0.05mol.dm -3CH 3COOH 溶液的电导率为3.8?10-2S.m -1。计算CH 3COOH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K θ。4 2 1 ()349.8210..,m H S m mol ∞ + --Λ=? 4213-(CH COO )40.910..m S m mol ∞--Λ=?

物理化学面试常问简答题

1.一隔板将一刚性容器分为左、右两室,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现将隔板抽去,左、右室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若以全部气体作为系统,则 U、Q、W 为正?为负?或为零? 答:因为容器时刚性的,在不考虑存在其他功德作用下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 0 ;容器又是绝热的,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因此Q=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W,系统的热力学能(热力学能)变化 U = 0。 3.若系统经下列变化过程,则Q、W、Q + W 和U 各量是否完全确定?为什么?(1)使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经过不同途径变到某一终态(2)若在绝热的条件下,使系统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答】(1)对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完整描述,包括过程的始态、终态和过程所经历的具体途径,因此仅仅给定过程的始、终态不能完整地说明该过程。Q、W 都是途径依赖(path-dependent)量,其数值依赖于过程的始态、终态和具体途径,只因为Q + W = U,只要过程始、终态确定,则 U 确定,因此Q + W 也确定。(2)在已经给定始、终态的情况下,又限定过程为绝热过程,Q = 0,Q 确定;W = U,W和 U 也确定。 4.试根据可逆过程的特征指出下列过程哪些是可逆过程? (1)在室温和大气压力(101.325 kPa)下,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 (2)在373.15 K 和大气压力(101.325 kPa)下,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水蒸气; (3)摩擦生热; (4)用干电池使灯泡发光; (5)水在冰点时凝结成同温同压的冰; (6)在等温等压下将氮气和氧气混合。 【答】(1)不是可逆过程。(一级)可逆相变过程应该是在可逆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过程, 题设条件与之不符,室温下的可逆压力应该小于101.325 kPa,当室温为298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 Pa。(2)可能是可逆过程。(3)不是可逆过程。摩擦生热是能量耗散过程。(4)不是可逆过程。无穷小的电流不能将灯泡点亮。(5)可能是可逆过程。273 K、1 atm 下水可以可逆地形成冰。(6)可能是可逆过程。通过范霍夫平衡箱可以实现可逆混合。 7.夏天打开室内正在运行中的电冰箱的门,若紧密门窗(设门窗及墙壁均不传热),能否使室内温度降低?为什么?不能。电冰箱属于热机,当电冰箱正常工作时,通过消耗电功,Q1 的热量从冰箱内被取出排放到室内,其值为Q2。根据能量守恒,有Q 2=Q 1+W1;当打开电冰箱的门,两个热源(室内空气和冰箱内空气)联为一体,称为单一热源。以室内空气为体系其热力学能变化:U =-Q 1+Q 2=Q 1+ (Q 1+W )= W上式表示室内空气的热力学能变化等于电源的电功值,因此空气的温度升高。 2.当两个相的温度相同但压力不同时,两个相能达到平衡吗?如果两相的压力相同而温度 不同,两相能达到平衡吗? 【解】一般而言,当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系统将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和化学 平衡。具体到相平衡,其条件是各物质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同。影响化学势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达到相平衡时一般温度和压力亦相等。如果温度相同,而压力不等同样有达到相平衡的可能,如渗透系统;同样地,在压力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情况下,也应该有达到相平衡的可能性。 5.说明物系点和相点的区别,什么时候物系点和相点是统一的? 【解】物系点表示系统的组成,而相点表示系统相的组成。当系统是单相的时候,两者是重合的 7.如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最低的工作压力是多少?能在室温下进行此操作吗? 【解】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是Tc = 31.26 C、pc = 7.2 MPa,因此最低压力是7.2 MPa。因 为Tc = 31.26 C 十分接近典型的室温值25 C,因此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在近室温下操作。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

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 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

物理化学学期期末总结

物理化学学期期末总结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物理化学学期期末总结 学习物理化学已经有一学年的时间了,感触颇深,早在以前就听说物理化学化学基础课中的 难点,因为学习这么门课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与其他科不同的是物理化学的逻辑思维很强,可以说是在数学公式中去学习化学,稍有一点不注意就会导致出错或者误解.这也是我学习 物理化学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1 , 课前预习很重要; 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课前不预习,那么上课简直就是在听天书,尽管精力很集中,但毕竟 不是天才,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很生疏,致使课堂效率不高,而且使得课后复习的工作量加大,,这样一来,学习任务加大,随之而来的学习压力也就增大.所以,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 2, 课后复习很有必要 上课听过的内容若下来不及时复习加以巩固的话,就会导致遗忘,课堂上本来遗留了很多问题,如果下来因为时间关系而没有及时复习的话,就会遗忘,那么课就算白上了,因为没法回 忆起问题,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对本节颗所讲的知识有没有掌握;再有,复习可以有助于理清知识的脉络,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 3, 学习态度很这样,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 物理化学由于自身的特点,逻辑性很强,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的学习难度增加,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畏难情绪,遇到难题就退缩,那永远也学不好,,此时要端正心态, 大家都难,所以取胜的关键就是看谁有毅力,看谁能够坚持. 4, 心态要端正;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别人基础好,学的快而扎实,自己基础差,底子薄就不能钻牛角尖,只要尽力作好自己的,就很不错了,此外,要多向别 人请教,学习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方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物理化学复习题

1、对热力学第一定律:dU = δQ + δW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C) A. 适合任意系统的理想气体 B. 仅适合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的过程 C. 适合封闭系统的任意过程 D. 不适合有化学反应发生的系统 2、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C p,m与摩尔定容热容C V,m间的关系:( B )。 A. C p,m < C V,m B. C p,m > C V,m C. C p,m = C V,m D. 难以比较 3、某坚固容器容积100 dm3,于25℃,101.3 kPa下发生爆炸反应,压力、温度分别 升至5000 kPa和1000℃; 数日后,温度、压力降至初态(25℃和101.3 kPa),则整个过程:(D )。 A. 该过程?U = 0,?H = 0 B. 该过程?H = 0,W≠0 C. 该过程?U = 0,Q≠0 D. 该过程W = 0,Q≠0 4、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D) A.(?U/?T) V =0 B. (?U/?V) T =0 C. (?H/?p) T =0 D. (?U/?p) T =0 5. 如下图所示,体系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经历两条不同的途径下式中那个不正确?(A ) A B (1) (2) A.Q1=Q2 B. Q1+W1=Q2 +W2 C. △U1=△U2 D. △H1=△H2 6. 由纯液体物质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有(C) A. △S混=0,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 B. △G混=0,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C. △H混=0,所有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基本相等 D. △V混≠0,所有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基本相等 7. 在讨论稀溶液的依数性规律时,溶质必须是(B ) A.挥发性物质 B.电解质 C.非挥发物质 D.气体 8. 如下图所示,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有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以电阻丝、水及绝热容器为体系,则上述过程的Q、W和体系的dU的符号为( D) 。 图1 A. W=0; Q<0; dU<0 B. W<0; Q=0; dU<0 C. W<0; Q>0; dU>0 D. W>0; Q=0; dU>0 9. NH4Cl(s)、NH3(g)及HCl(g)构成的平衡体系其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为( A ) A. 3, 3, 2 B. 1, 3, 0 C. 2, 2, 2 D. 3, 2, 3 10. A与B形成理想溶液,则(C) A. 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