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

《不为五斗米折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实只是陶渊明的一种牢骚和怨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阅读本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知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陶渊明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导入本文,令学生们对本文更加感兴趣。

二、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人物生平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陶渊明的人物生平,了解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字词学习

1、字词解释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

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庸俗,没有骨气,为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2、近义词

不为斗米折腰

不吃嗟来之食

【设计意图】学习文中的生字,使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诵课文。

四、课文阅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

五、课文小结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就去做了县令。但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督邮来督察。

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差人把陶渊明叫来见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否则将影响他的前程。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因为这区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这则故事主要是赞扬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的人。

【设计意图】小结课文,这则故事主要是赞扬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的人。

六、课外拓展了解

1、文学成就

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2、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

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3、文学思想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设计意图】课外了解陶渊明,知道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七、课后作业

1、课外了解陶渊明的故事。

2、阅读陶渊明所写的田园诗。

教学反思:

2019-2020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综合测试题(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综合测试题(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I. 听力测试 一、听句子,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最佳应答语。 1. A. No, thanks. B. Yes, I do. C. Twice a month. 2. A. Great. B. No, I can’t. C. No, I don’t. 3. A. Eight hours. B. Never. C. It is bad. 4. A. See you later. B. thanks for helping me. C. OK. I won’t. 5. A. She dislikes watching TV. B. She plays computer games. C. Yes, she is. 二、听对话,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最佳答案。对话读两遍。 6. When did the man get to Beijing? A. Last Friday. B. Last Saturday. C. Last Sunday. 7. Who went to Beijing this summer vacation? A. Jack. B. Jack’s brother. C. Jack and his brother. 8. Why didn’t Ben go to the party? A. Because he had to do his homework. B. Because he forgot it. C. Because he was too tired. 9. What did Nancy do with her family yesterday? A. They had a birthday party. B. They had a big dinner. C. They went to the movies. 10. How long did Linda stay in Beijing? A. For five days. B. For four days. C. For five weeks. 三、录音中有一段对话,听对话两遍,然后从每小题A、B、C中选出能回答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11. When is there a basketball game? A. Next Friday. B. Next Saturday. C. Next Sunday. 12. Who does the woman think should be the basketball player? A. Li Dong. B. Lin Tao. C. Li Lei. 13. What is Lin Tao good at? A. Running. B. Dancing. C. Jumping. 14. What does Li Lei look like? A. He is short. B. He is thin. C. He is tall. 15. What’s Lin Tao like? A. He is excellent. B. He is kind. C. He is smart. 四、录音中有一篇短文,听短文两遍,然后从每小题A、B、C中选出能回答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16. How old is Chen Fang? A. Twelve. B. Thirteen. C. Fourteen.

新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和进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2019年春期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不为五斗米折腰读后感

不为五斗米折腰读后感 “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 气节,多么尊贵而不可玷污的一个词语,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最重要的不过就是气节了。于谦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气节的话:“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得气节就体现在粉身碎骨浑不怕,都要留下一丝清白在人间。 气节像一种人生准则,有了它,一个平庸之辈,便可以成为一个君子,成为一个nationalhero(民族英雄),就如同鲁迅,如同陶渊明,甚至是一个我们甚至的少年英雄:“王小二。”他们都是有气节的人,同样的,他们也曾平庸过,也曾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一个只会在大难临头是,卷起铺盖逃跑的路人甲,但是,他们有了气节,从那一刻起,他们已不再是平庸之人了,他们就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彭泽做一个小县令的时候,有一次督邮来检查工作,说要是陶渊明低头哈腰的服侍好,便可以得到五斗米的报酬,但陶渊明毅然脱下官袍,一句“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震天动地,他立马辞职回到家。 在这一则材料中,我们发现,陶渊明是极有气节的。五斗米在当时看来是多么棒的报酬啊!但陶渊明为了自己的尊严与气节,没有接受这种低声下气的工作,这是君子的一种勇气,一种洁身自好的精神,不为人玷污的高贵气节,在当今社会呢?我们能做到吗?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想要齐白石先生为他们画一幅画,但是齐白石先生毅然拒绝了,这也是一种气节,冒着生命危险,面对日本鬼子恶狠狠地逼问,齐白石先生硬是不肯低下头,对一个可恶的鬼子。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被后人称道。可见气节是一个人品质的最完美展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我们不能让比我们富有的人践踏,就算是自己贫穷也不能没有气节,威吓和武力不会让我们屈服。因为我们有气节,我们有尊严,我们有自己的原则,任何人不能改变我们,不能向别人低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就算有大雪将青松狠狠的压将下去,青松会挺直腰板,不会被大雪所压垮,等到大雪化掉的时候,不然它就会一直挺立在那里,永远不低下自己的头,大雪就像恶势力,而青松则像有气节的君子,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 跟随着阅历丰富的时间,我接触到了历史上许多的人和事,对“气节”也不断的有新的认识。最终,我明白了“何谓气节”。 它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卖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丧失的尊严、品质

最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优秀教案

三年级第一单元同步作文 课程内容:猜猜他.是谁 趣味导入:唐僧孙悟空(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猪八戒沙和尚以上人物均来自吴承恩的《西游记》 本课重点:写人文章的五种技法 技法一:审清题目,确定人物 题目《猜猜他是谁》(围绕“他”的写人文章) 选择身边熟悉的人:老师、朋友、同学、家人 设置悬念,文末揭秘 技法二:按顺序抓特点写外貌 1.按顺序:个头——体型——容貌(从上到下)——衣着打扮 注意: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可从上到下 2.抓特点:印象深刻、与众不同、最能体现性格或品质 技法三:加入想象,巧用修辞 比喻:将眼睛比喻为“黑珍珠”“弯月牙儿” 其他修辞:拟人、排比 技法四:列举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选择典型事例:品质、优点、爱好、性格、兴趣 ①反映人物性格:爱唠叨 ②反映人物爱好:爱读书 ③反映人物性格:负责任 以上三个范例共同点:段首中心句,直接概括出人物特点 技法五:结尾融入真情实感 1.感谢之情 2.喜爱之情 3.赞美之情 范文讲解:《我们班的“挑刺大王”》 1.首段按顺序、抓特点刻画人物外貌 2.点明人物“爱挑刺”的性格特点 3.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爱挑刺”却友善的性格特点

4.结尾表达感谢之情 三年级古诗文板块(一) 课程内容:咏山 ◎杜牧与《山行》 1.文学常识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2.古诗概览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古诗精读 ◇题目解析 山行:在山间的路上走 ◇诗句精读 ①远上寒山石径斜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板路,径:路 斜:弯弯曲曲 ②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处: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白云漂浮的地方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晚:傍晚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秋霜打过的红叶。 红于:“于”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A)于(B)的短语表示比(B)(A),如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四线格默写

Unit 1 1.n.垃圾;废弃物2.v.折叠;对折 3.v.扫;打扫 4. n. 地板 5. n. 杂乱;不整洁 6.v. 扔;掷 7. adv.也不pron.两者都不 8. n.衬衫 9.v.借;借用 10. v.借给;借出11.n.手指 12. v.厌恶;讨厌13. n.杂务;乏味无聊的工作 14. conj.与.....同时;当..的时候 15. n.点心;小吃;快餐 16. n.精神压力;心理负担 17. n.浪费;垃圾v.浪费;滥用 18. v.提供;供应 19. adv.而且;加之 20. v.依靠;信赖 21. v.发展;壮大 22. n.独立 23. n.公正性;合理性 24. conj.因为,既然prep.从... 以后;自...以来 25. n.邻居 26. adj.有病;不舒服 27. v.落下;掉下 28. adj. 独立的;自主的 29. adj.合理的;公正的 30. adj.不合理的;不公正的 31. v.给;递走过;通过 32.倒垃圾 33. 频繁;反复 34.一......就...... 35. 目的是;为了 36. 依靠;信赖 37.照顾处理

1.Unit 2.1.v.允许;准许 2.adj.有毛病;错误的 3.n.午夜;子夜 4.v.猜测;估计 5.n.协议;交易 6.n.关系;联系;交往 7.n.交流;沟通8.v.争吵;争论9.n.云;云朵10.adj.年纪较长的 11.adv.代替;反而;却 12.Pron.任何;每一 13.adj.焦虑的;担忧的 14.v.主动提出;自愿给予 15.adj.正确的;恰当的 16.adv.第二;其次17.v.交流;沟通 18.v.解释;说明 19.adj.清楚易懂的;晴朗的 20.v.抄袭;模仿;复印;复制 21.v.归还;回来;返回 22.adv.再也(不);(不)再 23.n.成员;分子24.n.压力 25.v.竞争;对抗 26n.意见;想法;看法 27.n.技艺;技巧28.adj.典型的 29n.橄榄球(美式);足球 30.adj.快的迅速的时间短暂的 31.v.持续;继续存在32.v.比较 33.adj.不理智的;疯狂的 34.v.鞭策;督促;推动 35.n发展;发育;成长 36.v.造成;引起 37.Adj.通常的;寻常的 38.adv.可能;大概;也许 39.哪儿不舒服? 40.快速查看;浏览 41.成功地发展;解决 42.重要的事 43.和睦相处;关系良好 44.删除;删去 45.依.....看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 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听完这首欢快的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歌里有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美好,生灵的可爱。) 2.本课的三首古诗中《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图画,《三衢道中》描绘了初夏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进入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灵的可爱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音,认准形,并且借助字形猜一猜字义。学生自读三首古诗。 重点指导: 字音:鸳鸯.(yāng) 惠崇.(chóng√cóng) 字形:“融”左下部中间只有一横,“燕”上部是“廿”,“崇”下部是“宗”。字义:根据字形猜鸳鸯是鸟,蒌蒿是植物。 2.巩固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2.(板书课题)简介体裁和诗人。 绝句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共四句,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推崇为“诗史”。他的主要作品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夜喜雨》、《春望》等。 3.简介诗歌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以“迟日”领起全篇,营造了阳光和煦的意境,把春天里的许多景物有机地组合起来,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绝句》,想象春景。 1.这首诗通篇写景,一句一景。自读古诗,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想象诗歌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师总结诗意。 点拨:本诗前两句是粗线条勾勒的明丽的春日景色图,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描述画面时,注意抓住主要景物和全诗的远近构图,聚焦“丽、香、融、暖”等字,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展开想象;聚焦“飞”“睡”两个动词,从上下空间、动静姿态、忙闲情趣等方面展开想象。 诗意: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湿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慵懒的鸳鸯。 3.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丽”“香”分别写出了春日江山盛景的明丽和花草的芳香,突出了诗人强烈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4.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诗动静结合,用“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使春天温馨的气息更加浓厚。 5.指导背诵、默写诗歌。 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来背诵。

鲁教版五四制英语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英语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英语试题 一,听力部分(20) Ⅰ、情景反应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选择正确的应答语。 ( )1 A It’s a pleasure B I agree with you. C Thank you very much ( ) 2 A I think so B I don’t think so C I’m terrified of it ( ) 3 A It doesn’t matter B I’m sorry to hear that C Me, too ( ) 4 A So do I B Congratulations! C Hold on! ( ) 5 A He likes his father B He has short curly hair C He is a famous actor Ⅱ对话理解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 ) 6 A Listening to English music B Reading English magazines C Singing English songs ( )7 A He missed the bus B He failed in the math test C He isn’t allowed to play computer games at home. ( )8 A He used to be short B He used to be quiet C He used to be outgoing ( )9 A Her ID card B Her reading card C Her student card ( )10 A To a hospital B To a cinema C To a supermarket

新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三首(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燕子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昆虫备忘录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古诗三首……………………………………………………………………………… 2~3课时 2.燕子…………………………………………………………………………………… 2~3课时 3.荷花…………………………………………………………………………………… 2~3课时 4*.昆虫备忘录……………………………………………………………………………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 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1.古诗三首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的作品,这首诗是他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悦的心情,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再借助注释和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春光和大自然的美好。

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鲁科版五四制

泰山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有关人的眼球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虹膜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 B. 巩膜含有血管和色素,能给视网膜提供营养 C.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D. 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2. 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声波进入耳并引起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①鼓膜②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③外耳道④听觉神经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 ③⑤①④②⑥ B. ①③②⑤④⑥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③①⑤②④⑥ 3. 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会迅速躲避,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A. 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 脊髓、条件反射 C. 大脑、非条件反射 D. 反射弧、条件反射 4. 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是当地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某种无机盐,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这种无机盐是 A. 磷 B. 碘 C. 钙 D. 铁 5. 青少年在晚上10点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要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A. 生长激素 B. 性激素 C. 胸腺激素 D. 肾上腺素 6.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观点,错误的是 A. 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B. 在荒山和荒漠上植树种草,可防止水土流失 C.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最大,对动物和人类基本没有危害 D. 城市周边的垃圾山不经过无害化处理会污染环境 7. 在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画中,不是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8. 下列属于病原体的是

[总结范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总结范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精选阅读(一):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持续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但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之后,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

解状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方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但是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之后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能够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重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精选阅读(二):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晋书·陶潜传》。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及翻译

五四制英语七年级上 册英语课文及翻译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Birthdayfoodaroundtheworld WhatwouldpeopleliketoeatontheirbirthdaysTheanswerwouldbedifferentindifferentcountries. Inmanycountries,peoplehavebirthdaycakeswithcandles,thenumberofcandlesistheperson’Brazil 世界各地的生日食品 人们在生日时愿意吃什么在不同的国家,答案会是不同的。 在许多国家,人们吃带有蜡烛的。蜡烛的数量是这个人的年龄。过生日的人要许个愿望并吹灭蜡烛。如果他或她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愿望将会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在生日蛋糕里放一块糖果。得到糖果的孩子是幸运的。 在中国,在生日时吃蛋糕正变得流行。但是,许多人仍吃。他们从不切断面条,因为长面条是长寿的象征。在一些地方,中国人也在生日的时候吃,它们是生命和好运的一个象征。 所有这些生日食品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想法是相同的。它们带给过生日的人好运。 第一个: 第二个:Ithinktoday’IndiaIndia一个令人记忆忧心的周末 我的姐姐前中学毕业了。作为一个特殊的礼物,我们的父母带我们去了印度。上个周末是有趣但是可怕。我们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宿营。首先,我们搭乘一辆长途公共汽车来到乡下的一个湖,在那里我们搭起帐篷,生活来取暖并上上面煮食物。在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坐在月亮下,互相。但是我是如此疲倦,以至于我很早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和我的姐姐大吃一惊。当我们向我们的帐篷外看时,我们看到一条蛇正在火堆附近睡觉,我是如此惊慌以至于不能动。我们呼喊我的父母,以便让他们知道险情。开始在他们的帐篷内上下跳动。这样弄醒了蛇并且蛇移进湖附近的森林里,我的爸爸后来告诉我蛇没有耳朵,但能感觉到东西在移动,他还告诉我不要靠近蛇非常重要,对我来说,这是很有用的一次教训。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三上教案(1)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玉米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籽粒里的淀粉主要在胚芽内 B.玉米籽粒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玉米果穗上有许多籽粒是因为其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D.玉米在开花期恰逢阴雨连绵,会因授粉不足导致果穗缺粒减产 2 . 一个哈密瓜有很多种子,这是因为哈密瓜的一个雌蕊中有很多() A.花丝B.柱头C.胚珠D.子房 3 . 北方的夏季,从上午8时起,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也逐渐加强,但到了中午12时光合作用反而减弱了,减弱的原因最可能是() A.淀粉消耗过多B.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少了 C.时间过长,影响了光合作用D.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量减少 4 . 下图是某城区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说明男生身高增加最快的年龄早于女生 B.此图中体现出男、女生进入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身高、体重的突增 C.由图可知,女生进入青春期普遍比男生早 D.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状况的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和图中完全一致 5 . 下列哪种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 A.肌肉细胞B.体细胞C.受精卵D.卵细胞

6 . 下列有关鸟卵的结构和功能匹配错误的是() A.卵壳:保护内部结构B.卵白:提供养料和水分 C.胚盘:固定卵黄的位置D.卵黄:提供主要营养 7 . 对于植物繁殖后代来说,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A.花托和花萼B.花瓣和花托C.雌蕊和雄蕊D.花萼和花瓣 8 . 图甲表示昆虫的发育过程,图乙表示我市关停小煤窑后某种昆虫体色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昆虫在受精卵时期对农业危害最大 B.图甲中昆虫的发育与家蚕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关停小煤窑是昆虫体色由深色种类居多变成浅色种类居多的重要原因 D.图乙中昆虫体色的变化,是由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9 . 图是有关人体不同部位的生长速度曲线,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大脑,整个身体,生殖器官 B.整个身体,大脑,生殖器官 C.整个身体,生殖器官,大脑 D.大脑,生殖器官,整个身体 10 . 人体发育过程中,性发育和性成熟的时期是

鲁教版五四制英语八年级上册测试题

八年级英语上册测试题 一.单选。(35分) 1.------ do you use the Internet? -----Once a week. A.How B.How old C.How often D.How many times 2.His mother wants him ________ with me after school. A. play soccer B .to play soccer C. to play the soccer D plays soccer 3.It’s good to learn English by _________ English programs. A. watch B. watches C. watching D.watched 4.Can you help me ________ up the yesterday morning? A.cleaning B.with clean C.of cleaning D.to clean 5.________ it is rainy today, ________ he still works outside. A.Although, but B.But, although C./, although D.Although, / 6..“Bill is in good ______, he’s pretty ______. A.health, health B.healthy, healthy C.health, healthy Dhealthy,health 7. last Sunday we didn’t go out ________ the rain. A. because of B. because C. in front of D. before 8. Lucy is a good student. She _____ comes late for class. A. usually B. hardly ever C. sometimes D. never 9.Don’t read in bed. It’s _____ your eyes. A. good for B. bad for C. good to D. bad to 10.I want to buy ___________ for my moth er’s birthday. A. something special B. special something C.anything special D. special anything 11.----How often do you have P.E.lessons? ---- ______________. On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A. Twice B. Twice a week C. Three times D. Three times a week 12. Simon watches TV four __________ five ________a week. A. and, times B.or, time C. or, times D. and, time 13. Her life was so _______ that she had no time to relax. A. full B. different C. free D. easy 14. I _________ you yesterday afternoon, but you ________ at home. A.call, aren’t B. am calling, aren’t C. called,were D. called, weren’t 15. -----___________? ---- She usually shops. A. What does Lisa do on weekends B. What does Lisa want to do today C. When does Lisa usually shop D. Why does Lisa want to shop 16,-Where did your sister go on vacation last week? -________ . A.She is visiting her uncle B.She went to New York city C.She wants to go to the beach.D He went to Beijing. 17, -I enjoy ______ my bike in the mountains. A.ride B.to ride C.riding D rides 18 -Why don`t you _______ your friends to the party? I want to meet them. A.bring B.leave C.take D let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doc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 做人不吃嗟来之食,更有人甚是清高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谁,希望对你有用!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主人公是陶渊明,号五柳居士。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20xx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不为五斗米折腰主人公陶渊明资料 陶渊明(352或365年—420xx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

统编版2020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统编版2020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2019春季正式使用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1篇为精读课文,7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

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都来自与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不为五斗米折腰∣教科版五四制

《不为五斗米折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实只是陶渊明的一种牢骚和怨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阅读本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知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陶渊明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导入本文,令学生们对本文更加感兴趣。 二、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人物生平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陶渊明的人物生平,了解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字词学习 1、字词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