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2009-12-4 14:17:5中塑资讯

1. 近年来国外乙烯工业现状和发展特点

1.1 世界乙烯工业现状

●乙烯生产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2002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为10943.4万吨/年,产量9497.7万吨/年;2003年能力11077.8万吨/年,产量9750.9万吨/年,开工率分别为86.8%和88.02%。近两年来世界乙烯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02年比2001年净增能力240万吨/年,2003年比2002年净增能力为134.4万吨/年,年增长分别为2.2%和1.2%,2003年是近十多年以来增长最低的一年。

●乙烯生产能力分布

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格局为“美亚欧”三足鼎立,近年来较多新建装置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2002-2003年中东和亚太地区乙烯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3%和3.6%,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率。见表1。

表1. 2002-2003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及分布单位:万吨/年

能力

地区 2002年 2003年 2002-203年

增长率%

生产能力所占比例% 生产能力所占比例%

北美 3583 32.74 3441.2 31.06 -4.0

亚太 2832.6 25.88 2934.6 26.50 3.6

西欧 2354.1 21.52 2406.3 21.72 2.2

中东/非洲 998.2 9.12 1101.2 9.94 10.3

其他 1175.5 10.74 1194.5 10.78 1.6

合计 10943.4 100.00 11077.8 100.00 1.2

●供需及预测

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量为9775.4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西欧,这三个地区乙烯消费量合计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6%,其中亚太地区的消费量跃居世界第一,比例占30.3%,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消费情况见表2。

表2. 2002年和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地区及各占比例单位:万吨/年

2002年 2003年

消费量所占比例% 消费量所占比例%

亚太 2775.7 29.1 2962.1 30.3

北美 3338.9 35 2925.7 29.9

西欧 2079.6 21.8 2087.5 21.4

中东 806.9 8.5 900.8 9.2

其他 531.9 5.6 899.3 9.2

合计 9533.0 100.0 9775.4 100.0

由上可见目前世界乙烯供求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亚太地区需求增长迅速,为乙烯及下游产品净进口地区,尤其中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石化产品需求旺盛,石化产品平均自给率50%左右,有大约50%的产品依赖进口满足市场需求。美国、日本和中东是石化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东凭借其丰富而廉价的油气资源,乙烯生产能力增长迅速,是新增能力最快的地区,2010年前后,由于竞争剧烈,美、日、欧可能成为石化产品进口地区。世界乙烯供需预测见表3。

表3. 世界乙烯供需预测单位:万吨/年

2003年 2008年 2013年年均增长率

2003-2008年 2008-2013年

能力 11077.8 12750.3 13135.3 3.9 2.8

产量 9750.9 12313.7 14314.6 4.8 3.1

需求 9775.4 12313.7 14314.6 4.7 3.1

开工率% 87 91 93

由表可见2013年以前世界乙烯供需基本平衡。

●原料结构

目前世界乙烯原料结构中,石脑油仍占主要地位,2003年全球乙烯原料结构:

石脑油47.5%

轻烃36.3%

柴油 4.6%

其他11.6%

合计100.0%

各地区拥有资源不同,乙烯原料构成有较大差异,北美和中东以轻烃原料为主,2002年北美轻烃占乙烯原料总量的79%(其中乙烷占63%);中东地区乙烷占64%,丙烷占20%;亚太和西欧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占68-70%,随着亚太乙烯产能的扩展石脑油资源日益紧张,价格将上扬。

●产能的增长方式

对现有乙烯装置扩能改造,可大大节省投资,加快建设速度,是世界普遍采用的乙烯产能增长方式,据统计1995-2003年,全球乙烯产能增加3416万吨/年,其中新建装置占45.8%,而通过扩能改造占54.2%。我国18套乙烯装置中的七套大型乙烯将先后由30万吨/年改扩到60-70万吨/年,增加能力293万吨/年,占2003年乙烯产能的52.3%,现已有四套投产,另三套在今、明两年中可建成。

1. 2世界乙烯的发展特点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世界跨国大石油石化公司兼并联合重组推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批超大型的石油化工巨头相继出现,三超(BP、exxon--Mobil、Shell),四强综合化工公司(巴斯夫、道化学、拜耳、杜邦)。这批超大超强石油石化公司更突出优势产业和核心竞争力,在资源的占有量、产品的贸易量、技术开发与转让、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均占绝对优势,控制和影响着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

●油化一体化已成为全球乙烯工业发展主流

面对炼油和化工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世界大石油石化公司都不懈地寻找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炼油与化工是关联最密切的业务,两者结合可以在资源配置,优化互用各种物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降低固定资产费用,节省储运系列投资,共享公用工程和环保系统,从而实现炼厂与化工厂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据美国斯坦福咨询公司(SRI)对燃料型炼油厂和一体炼厂两种模式效益分析,在一定的原油价格范围内,一体化厂的全投资收益率比燃料型炼厂高10%以上,而且随原油价格的升高,两者收益率差距更大,这也说明一体化炼厂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乙烯装置规模大型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世界乙烯装置规模大型化趋势明显,60-70年代以30万吨/年为大型化规模,80~90年代以60万吨/年为大型化规模。1997-2003年,世界共新建乙烯装置24套,平均规模60万吨/年,2004~2008年新建乙烯规模平均82万吨/年。目前商业化的最大规模已达127万吨/年,即加拿大的NOVA厂,以轻烃为裂介原料,2000年投产。

2003年世界乙烯平均规模为44.3万吨/年(我国平均规模31.5万吨/年),目前新建工厂以80-100万吨/年居多,也有130万吨/年甚至140万吨/年规模的乙烯装置在规划建设之中,其大多以轻烃为裂解原料。大型化带来单位产品投资省、成本低、效益好的客观效果是明显的,但大型化对原料组织供应、设备制造、运输条件要求高,生产操作和管理苛刻,要保证长周期满负荷稳定生产的难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因地制宜特别结合原料条件选择好规模,不宜盲目追求越大越好。

●实现长周期安全运转已成为现实目标

一套大型乙烯联合装置停产检修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各国都在如何延长装置的运转周期上下功夫,目前日本的乙烯装置已经实现4年一大修,欧美的一些乙烯装置更实现5-6年的连续安全运转,我国目前要求实现2~3年一大修的目标,茂名乙烯自1999年2月8日起至今已连续安全运行67个月未大修。

●传统乙烯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

管式裂解深冷分离仍是当今世界乙烯生产的主流技术,也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不断发展完善的传统生产技术,虽裂解炉由小到大,规模不一;分离流程有顺序切割分离,前脱乙烷前加氢,前脱丙烷前加氢之别,但大同小异只是在能耗物耗的优化组合上各显特色,应该说近年来该技术无突破性或称革命性的变革,但技术进步不断,主要侧重于节能降耗,优化流程,节省投资等方面,具体表现在:裂解炉的大型化,单台炉能力已由90年代的6-8万吨/年,达到目前的17.5万吨/年~20万吨/年,甚至28万吨/年也在设计之中;急冷油减粘系统和热回收系统改进;压缩系统注水降温、防结焦和干气密封技术;热泵技术;高效塔板、高热通量换热器的采用;调整产品丙烯与乙烯比例的技术;二元和三元制冷技术;ARS技术的新进展-HRS技术等等。总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传统乙烯技术更趋完善。

●乙烯生产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探索中前进

Superflex技术

该技术由ARCO化学公司开发,KBR公司负责技术转让事宜,利用流化催化裂化工艺,处理C4-C8的轻烃原料,生产以丙烯为主,兼产乙烯和高辛烷值汽油等为目的产品。该项技术主要特点是用低价值的轻烃类原料,生产价值高的轻质烯烃,产品收率高,产品以丙烯、乙烯为主,集中度高,各种原料的裂解收率见表3。

表3 各种原料经SUPERFLEX的裂介收率WT%

热裂介C4 热裂介C5 FCC轻石脑油焦化轻石脑油

燃料气 7.2 12.0 13.6 11.6

乙烯 22.5 22.1 20.0 19.8

丙烯 48.2 43.8 40.1 38.7

丙烷 5.3 6.5 6.6 7.0

高产烷值汽油 16.8 15.6 19.7 22.9

合计100.0 100.0 100.0 100.0

该技术采用传统催化裂化类似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生产,只是操作条件和催化剂不同,因此工程技术成熟也无太大放大等问题。目前尚无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装置。

CPP技术

该技术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称为催化裂解工艺,其利用流化催化裂化工艺,处理石蜡基常压渣油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轻质烯烃为主,该工艺技术已经过工业试验装置运行并经两大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组织鉴定,目前沈阳石蜡化正采用此技术,建设处理50万吨/年大庆和沈北常压渣油CPP装置,乙烯产量13万吨/年,丙烯8.4万吨/年,用以加工PVC和丙烯酸和酯类产品。

该技术的催化剂是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专为CPP工艺开发的,是一种改性沸石催化剂,具有正碳离子与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催化活性。生产工艺流程设备类似于催化裂化工艺,工艺操作条件较传统的FCC苛刻。CPP工艺是以重质原料发展石油化工制轻质烯烃的新工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HCC技术

该技术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开发,称为重质油接触裂解工艺,其利用流化接触裂解工艺,处理常压渣油原料(石蜡基),生产乙烯、丙烯等轻质烯烃为主,该技术在抚顺石化分公司做过长周期(近百天)的工业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有待进一步的鉴定。

2.快速发展中的我国乙烯工业现状

作为石化工业的“龙头”,我国乙烯工业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60年代初我国第一套乙烯装置在兰州化工厂建成投产,现已有16家企业18套乙烯装置,2003年生产能力560.5万吨,产量611.8万吨,开工率达109.25%,能力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日、韩。

2003年全国乙烯厂生产情况万吨/年

生产能力产量

燕山石化 66.00 72.22

大庆石化 48.00 50.80

齐鲁石化 45.00 56.32

扬子石化 65.00 76.53

上海石化2* 70.00 80.13

上海石化1* 14.50 14.71

兰州石化 24.00 17.53

辽阳石化 12.00 14.52

盘锦乙烯 16.00 15.54

抚顺乙烯 14.00 17.85

北京东方 15.00 16.53

新疆独山子 22.00 23.59

天津联化 20.00 23.00

茂名石化 38.00 39.00

中原石化 18.00 19.00

吉林乙烯 38.00 42.48

吉林有机 15.00 15.04

广州石化 20.00 17.01

合计 560.5 611.82

2003年全国乙烯平均规模达31.14万吨/年

●历年来的乙烯产量能力,产量、表现消费量,见表4。

表4. 近年来我国乙烯供需情况万吨/年

能力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现消费量当量消费自给率%

1998年 422.30 377 3.9 0.7 380.2 775 48.6

1999年 441.8 435 3.7 0.0 438.7 943 46.1

2000年 442.20 470 8.9 0.0 478.9 1090 43.1

2001年 483.50 481 7.4 0.0 488.4 1285 37.4

2002年 547.00 541 8.5 2.6 546.9 1450 37.3

2003年 560.5 612 4.7 3.2 613.5 1620 37.8

平均增长率% 10.17 3.8 10.04 15.9

●供需现状和预测

近十多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较快,1998~2003年能力和产量年增长率分别为5.83%和10.17%以上,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期进口乙烯下游产品折乙烯后的当量消费年均增长达15.9%,自给率由1998年的48.6%下降到2003年的37.8%,进口依存度逐年增长,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对石化产品需求越来越旺。根据2000-2020年我国GDP增长率7.2%为基准的弹性系数测算,乙烯需求预测;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生产能力(万吨/年) 888.5 1400 2000

当量需求(万吨/年) 1850 2500-2600 3700-4100

自给率(%) 48 56-53.8 54-48

●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乙烯及其下游加工装置在规模化水平、技术进步、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和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七套大型乙烯装置在2006年前后完成二轮改造后,平均规模达73.3万吨/年,虽大多数装置由二个系列组成,但整体规模已达世界级,尤其是下游聚乙烯、聚丙烯装置,新建基本都在20万吨/年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2003年乙烯的平均能耗在730万大卡/吨乙烯左右,大型乙烯平均能耗691.8万大卡/吨乙烯,吉化乙烯能耗595万大卡/吨乙烯,为国内最佳,全国乙烯原料消耗平均为3.2吨/吨烯,由于我国乙烯原料较重,轻烃比例小(占5~6%),石脑油(占60%左右)供应不足,重质原料柴油和加氢尾油占24%~27%的比重。乙烯原料耗量较高;石油化工技术在多年来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创新,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应用于工业化的技术成果,包括10万吨/年能力的裂解炉,聚丙烯高效催化剂和环管二代聚丙烯成套技术以及石化装置的催化剂国产化等等。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对光缆可用性的探讨;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说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1 光纤 符合ITU-T G.652.A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 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G.653光纤虽然可以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反而变成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为了取得更大的中继距离和通信容量,采用了增大传输光功率和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此时,传输容量已经相当大的G.652普通单模光纤显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现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纤的PMD通过改善光纤的圆整度和/或采用“旋转”光纤的方法得到了改

善,符合ITU-T G.652.B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km1/2,这意味着STM-64系统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大约400km。G.652.B光纤的工作波长还可延伸到1600nm区。G.652.A和G.652.B光纤习惯统称为G.652光纤。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调制、互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光孤子传输等。为了增大系统的中继距离而提高发送光功率,当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密度超过光纤的阈值时则会表现出非线性效应,从而限制系统容量和中继距离的进一步增大。通过色散和光纤有效芯面积对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研究,国际上开发出满足ITU-T G.655规定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利用低色散对四波混频的抑制作用,使波分复用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得以应用,并且使光纤有可能在第四传输窗口1600nm区(1565nm-1620nm)工作。目前,G.655光纤还在发展完善,已有TrueWave、LEAF、大保实、TeraLight、PureGuide、MetroCor等品牌问世,它们都力图通过对光纤结构和性能的细微调整,达到与传输设备的最佳组合,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在一根光纤上开放更多的波分复用信道,国外开发出一种称为“全波光纤”的单模光纤,它属于ITU-T 652.C规定的低水吸收峰单模光纤。在二氧化硅系光纤的谱损曲线上,在第二传输窗口1310nm区(1280nm-1325nm)和第三传输窗口1550nm区(1380nm-1565nm)之间的1383nm波长附近,通常有一个水吸收峰。通过新的工艺技术突破,全波光纤消除了这个水吸收峰,与普通单模光纤相比,在水峰处的衰减降低了2/3,使有用波长范围增加了100nm,即打开了第五个传输窗口1400nm区(即1350nm-1450nm区),使原来分离的两个传

未来5年17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5年17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不是自己在产生很多新东西,而是对已有行业的潜力再 次挖掘,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新提升传统行业。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互联网影响传统行业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格局,竭尽所能透明一切信息;第二,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第三,互联网的群蜂意志拥有自我调节机制。 把人类群体思维模式称之为群蜂意志,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类群体大脑记忆 库的建立:最初的时候各个神经记忆节点的搜索路径是尚未建立的,当我们需要反复使用的时候就慢慢形成强的连接,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些连接记忆节点的路径是微弱的,强连接是极少的,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路径瞬间全部亮起,所有记忆节点都可以在瞬间连接。这样就给了人类做整体未来决策有了超越以往的前所未有的体系支撑,基于这样的记忆模式,人类将重新改写各个行业,以及人类未来。以下是对各行业的盘点,涉及面较多,有些部分笔者观察尚浅,还望多包涵。 1、零售业 传统零售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在无价》一书中,心理实验表明外行人员对于某个行业的产品定价是心里根本没有底的,只需要抛出锚定价格,消费者就会被乖乖的牵着鼻子走。 而C2C, B2C却完全打破这样的格局,将世界变平坦,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成本。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件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使得区域性价格垄断不再成为可能,消费者不再蒙在鼓里。不仅如此,电子商务还制造了大量用户评论UGC。这些UGC真正意义上制造了 互联网的信任机制。而这种良性循环,是传统零售业不可能拥有的优势。预测未来

的零售业,第一,会变成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价格同步;第二,同质化的强调功能性的产品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那些拥有一流用户体验的产品会脱 引而出;第三,配合互联网大数据,将进行个性化整合推送(现在亚马逊就已经将首页改版为个性化推送主页)。 2、批发业 传统批发业有极大的地域限制,一个想在北京开家小礼品店的店主需要大 老远的跑到浙江去进货,不仅要面对长途跋涉并且还需要面对信任问题。所以对于进货者来说,每次批发实际上都是一次风险。当阿里的B2B出现之后,这种风险被降到最低。一方面,小店主不需要长途跋涉去亲自检查货品,只需要让对方邮递样品即可。 另一方面,阿里建立的信任问责制度,使得信任的建立不需要数次的见面才能对此人有很可靠的把握。预测未来的批发业。第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未来的B2B 应当是彻底的全球化,信任问题会随时间很好的建立。第二,在互联网繁荣到一定程度后,中间代理批发商的角色会逐渐消失,更多直接是B2C 的取代。 3、制造业 传统的制造业都是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生产何种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是割裂的。但是在未来,互联网会瓦解这种状态,未来将会由顾客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当中,有用户共同决策来制造他们想要的产品。也就是说,未来时代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界限会模糊起来,而同时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 崩溃。这也是注定要诞生的C2B全新模式。小米手机就是一款典型的用互联网 思维做出的产品。就像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描述的维基百科,底层有无限的力量,只要加入一些自顶向下的游戏规则,两者结合后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于是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2009-12-4 14:17:5中塑资讯 1. 近年来国外乙烯工业现状和发展特点 1.1 世界乙烯工业现状 ●乙烯生产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2002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为10943.4万吨/年,产量9497.7万吨/年;2003年能力11077.8万吨/年,产量9750.9万吨/年,开工率分别为86.8%和88.02%。近两年来世界乙烯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02年比2001年净增能力240万吨/年,2003年比2002年净增能力为134.4万吨/年,年增长分别为2.2%和1.2%,2003年是近十多年以来增长最低的一年。 ●乙烯生产能力分布 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格局为“美亚欧”三足鼎立,近年来较多新建装置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2002-2003年中东和亚太地区乙烯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3%和3.6%,远超过世界平均增长率。见表1。 表1. 2002-2003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及分布单位:万吨/年 能力 地区 2002年 2003年 2002-203年 增长率% 生产能力所占比例% 生产能力所占比例% 北美 3583 32.74 3441.2 31.06 -4.0 亚太 2832.6 25.88 2934.6 26.50 3.6 西欧 2354.1 21.52 2406.3 21.72 2.2 中东/非洲 998.2 9.12 1101.2 9.94 10.3 其他 1175.5 10.74 1194.5 10.78 1.6 合计 10943.4 100.00 11077.8 100.00 1.2 ●供需及预测 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量为9775.4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和西欧,这三个地区乙烯消费量合计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1.6%,其中亚太地区的消费量跃居世界第一,比例占30.3%,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消费情况见表2。 表2. 2002年和2003年世界乙烯消费地区及各占比例单位:万吨/年 2002年 2003年 消费量所占比例% 消费量所占比例%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国内外聚乙烯的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聚乙烯的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现状及趋势-3 近年来,国内石化企业逐渐加深了对专用料生产开发工作落后于国外同行的认识,各大型石化企业都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在自己企业已有装置上的技术革新工作,试图改善目前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利用技术革新手段发挥生产装置在某些或某一个方面的领先优势,以此来开拓市场、求得生存,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三国内聚乙烯市场的特点 1. 市场容量大,发展快,自给率低随着国内塑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PE 近年来,国内石化企业逐渐加深了对专用料生产开发工作落后于国外同行的认识,各大型石化企业都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在自己企业已有装置上的技术革新工作,试图改善目前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利用技术革新手段发挥生产装置在某些或某一个方面的领先优势,以此来开拓市场、求得生存,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三国内聚乙烯市场的特点 1. 市场容量大,发展快,自给率低 随着国内塑料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PE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相对巨大的市场容量,我国PE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自给率一直仅在50%左右,只好进口大量国外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 2. 薄膜制品为PE最大的消费市场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PE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薄膜制品这一领域,尤其是包装薄膜。PE的另外两个应用领域为注塑制品和中空制品。 3. 加工制品将逐渐向中高档方向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产品向中高档方向发展己成为一种趋势。一些高档产品(如燃气管材、缠绕膜、大型中空制品等)的产量正在逐渐提高;而一些中低档产品,如编织袋、普通包装薄膜等,也正在调整其产品结构,以逐渐缩小其低档制品的生产比例,增加其中档制品的生产比例。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_共4页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 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 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 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预计未来几年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增长 继续趋稳。 1、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严重 欧盟25国重新修订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对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熨斗、烤箱、照明设备、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等十几类轻工产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垒,使 企业发展及产品出口面临严重挑战。这两个指令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电子电器领域,而 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由于这两个 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317亿美元家电出口欧盟,不 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因此2006年我国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重。 同时,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多仍是贴牌 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建设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另外,在产品核心技 术上我国家电产品仍没有取得本质的突破,仍以引进和仿制技术生产,要害部件仍需要从 跨国垄断企业购买,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利润链的低端环境,出口规模很大,但赢利能力不高。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家电产品尽管出口形势表现良好,但依然存 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出口市场的扩大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 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回升的缺乏足够的支持,未来几年世 界经济增速将面临适度调整,但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家电产品出口 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力 量也会因此减弱。 2、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电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出现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总 量的提高,加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逐渐回温以及家装市场的发展,将为家用电器产品提供 稳定的需求扩张基础,这些因素为家电行业的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从2005年空调市场的发展来看,家装市场已成为中国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国空 调行业总产能突破了860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3%。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 中为新房装修而购买空调的比例高达36.7。 3、农村家电市场会有所升温 新一届中心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不断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

中国乙烯概况

中国乙烯概况 刘亚庆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摘要:分析了中国乙烯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中国乙烯工业对策和建议,对广东省发展乙烯工业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乙烯市场现状竞争力趋势对策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乙烯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人世后乙烯工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大乙烯企业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对中国乙烯工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失误,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制定对策,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中国对乙烯的市场需求 2000一2010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预计未来乙烯需求将以年均7%以上速度增长,,乙烯当量需求量将从2012年的2600万t增加到2013年的2800万t、2013年的3500万t;而乙烯生产量将由2008年的541万t增加到2010年的900万t、2012年的1300万t,乙烯当量石化产品仍然短缺。中国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化产品需求中心,并且是亚洲石化产品生产地主要的出口地区,石化产品进口量现占需求量的60%以上,预计2015年石化产品进口仍将达到1500万t乙烯当量,比2012年(进口1300万t)增长15%。 中国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石化产品需求中心,并且是亚洲石化产品生产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东)主要的出口地区。尽管从全球来看,烯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对国内乙烯工业是一个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共存,中国已经加WTO,中国市场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乙烯工业必须面对来自世界其它乙烯生产商的竞争。 三、中国乙烯装置概况 中国乙烯工业起步于60年代初,1962年兰州化学工业公司5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乙烯工业的诞生,70年代燕山石化引进了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人80年代发展迅速。经过50多年建设发展现在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乙烯生产装置58套,2012年产量541万吨。 3.1现有乙烯装置通过改造生产能力迅速增加 在现有58套乙烯装置30万吨规模以上只有27套,其余未超过20万吨/年。到2014年现有乙烯装置通过实施扩能改造,总产量将由2008年541万吨/年增加到660万吨/年。27大乙烯(指原设30万吨/年) 年,除吉化、茂名乙烯外,经两轮改造将达到65-70万吨/年规模,其余小乙烯能力将达到18-22万吨年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 状况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状况 特约作者石公 摘要介绍了聚乙烯的供需状况及技术发展特点,对世界聚乙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同时指出,由于我国聚乙烯产品品种单一,且专用料品种偏少,限制了市场占有率。因此,国内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努力提 高产品质量,提高聚乙烯的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聚乙烯产品技术市场预测 1前言 聚乙烯(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其特点是价格便宜,性能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生活中,在塑料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2年,全球聚乙烯生产能力达到67530kt/a,产量为54580kt,消费量为53150kt。除非洲、亚洲、大洋洲、中南美和西欧有缺口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是产能大于需求。 从消费结构来看,低密度聚乙烯的主要用途仍将集中在膜、片制品和注塑制品;而在高密度聚乙烯的消费结构中,吹塑制品、注塑和膜片制品仍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聚乙烯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1995年,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为1400kt,产量为1350kt;到2002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650kt/a,产量达到3552kt,分别增长了161%和163%。从国内聚乙烯使用状况来看,薄膜、中空容器、电线电缆、涂层料是目前聚乙烯最主要的用途。 2世界聚丙烯工业发展状况 世界聚乙烯供需状况 上世纪90年代,世界聚乙烯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产能平均增幅达到了6%。特别是亚洲和中东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为聚乙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及后来的世界经济低迷,降低了对石化工业的投资热情。在此情况下,亚洲和中东一些乙烯项目被迫下马和推迟。预计到2007年,世界聚乙烯能力增幅为%,低于需求%的增幅。因此,未来世界聚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将会不断提高。 1997~2012年世界PE供需状况见表1。 表1 1997~2012年世界PE供需状况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聚乙烯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聚乙烯工业发展现状及 展望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作者联系方式:地址:杭州市西湖大道193号定安名都三层 E-mail: 中国聚乙烯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南华期货史明珠 一、聚乙烯市场分析 聚乙烯(PE)是中国通用中应用最广泛的品种,主要用来制造薄膜、电线电缆、注塑、涂层、纤维、管材等。随着业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 目前,中国的聚乙烯生产能力已具备相当规模,在国内前20家聚乙烯生产商中,产量超过20万吨的有13家,最大的生产企业是茂名石化、赛科、兰州石化、燕山、吉化等,产量前10位的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81%。尽管如此,国内的产量仍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仍有40%以上需要进口,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进口国。2007年中国聚乙烯产能占全世界的11%,需求则占全世界的20%。 2002-2007年,中国乙烯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带动了聚乙烯工业始终处于上升态势,生产能力从万吨/年增长至710万吨/年,年均增长率%;产量从万吨增至万吨,年均增长率达%。近三年来,国内新增了上海赛科、扬子巴斯夫、中海壳牌三家聚乙烯供应商,同时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大量新增了聚乙烯装置。2008年1-7月,PE 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万吨。 中国聚乙烯供需状况 近10年中国聚乙烯需求也较快增长,2007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162万吨,其中进口万吨,国内自给率为%。2002至2007年间,中国聚乙烯增速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但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不会改变,仍需大量进口。中国主要的进口来源是韩国、新加坡、沙特、台湾、日本、美国等地,2007年来自中东的进口量达到了130万吨以上,约占国内进口量的%。 全球的产能也一直在增加,而且产能的增速大于需求的增加速,导致产能过剩、开工率下降。2007年全球产能约为6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世界聚乙烯的总产能将达到约8800万吨。 二、聚乙烯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状况 聚乙烯作为化工产业,有着较长的产业链:原油-石脑油-乙烯-聚乙烯-塑料制品,影响价格的因素从原油到塑料制品,纷繁复杂。既要考虑到原油价格波动对聚乙烯成本的影响,又要考虑到下游制品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供需状况。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根本,但市场对终端产品价格的承受能力是上下游成本顺利传导的关键。 上游乙烯工业发展情况:国内供不应求全球逐步过剩 近年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对乙烯产生了很大的需求。2007年我国乙烯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050万吨,比上年增长11%以上。预计,2010年我国乙烯当量需求量为2500万~2600万吨,供需缺口将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自给率将提高到%~56%,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不会改变。我国的乙烯产量与需求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装置布局分散,规模小;原料不优、不足的困难。 但全球来看,2009-2010年随着中东和亚洲新增乙烯产能的投产,全球乙烯产能增速将超过需求增速。乙烯产能利用率将从2006年的92%降至87%~88%,这标志着下一个利润低谷期的到来。全球乙烯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重心继续向具有廉价原料优势的中东和消费中心亚洲地区转移。

时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尚,离我们生活究竟有多远?未来时尚产业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品牌的愈发多样化除了会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多之外,还有可能导致产品失去个性化特色,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个性化需求反而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为了迎合越来越讲究的消费者需求,更多品牌面临着去品牌化,纷纷推出高端定制服务,即为消费者量身定做,让产品更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更加独一无二。 如今,市场经济熏陶下的消费观念已经进入了较为理性的成熟消费阶段,衣食等一般性消费需求日趋下降,享受性消费将大幅度增加,人们的每一次消费表现为购物的娱乐性,追求购物过程的刺激性和高度参与感,小米手机的“为发烧而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发烧做成了一种文化。 此外,跨界概念在中国开始逐渐升温,任何时候,消费者都在追求方便与快捷,期待生活用品功能集中化,满足随时随地使用的需要。这就为时尚产业带来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跨界合作就是这些需求的集中融合,消费者也会乐意为此买单。 近两年,“私人定制”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平价、新潮、款式更新奇快的快时尚方兴未艾之时,经典、尊贵、生命周期长的慢时尚已然兴起,突出自我,标榜个性,将是未来时尚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成熟,慢时尚在繁华都市悄然升温,对信奉慢时尚的消费者来说,一个有着成熟的消费理念,已形成固定消费风

格的人,基本上都会选择符合慢时尚的消费品。因此,与其去追随潮流,不如让潮流成为生活的点缀,让产品回归自然、回归经典,把产品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没有什么是遥不可及的,时尚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时尚的本真意义在于,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未来时尚产业的发展将会以个人为中心形成五彩缤纷,百花盛开的全新文艺复兴局面。

乙烯发展历程与前景

乙烯的工业来源和主 要应用 宋洲 (西安科技大学化工0802班0815010224)摘要:浅谈乙烯的发展历程,另外介绍乙烯化学品的工业合成路线,突出乙烯对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乙烯,乙烯衍生物,石油化工,烃裂解技术 The industry and the main source of ethylene application SongZhou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lass 0802 chemical 0815010224) Abstract: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thylene, and introduces the chemical industrial synthesis route vinyl, outstanding ethylene the influence of life. Keywords: ethylene, ethylene derivatives, the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hydrocarbon cracking technology 一、乙烯简介

乙烯最初是由乙醇脱水制取的。当时由于乙醇由粮食生产,工艺路线不合理、产品产量又受到限制,因此阻碍了生产的发展。自从石油烃裂解制乙烯技术工业化以后,石油化工得到了飞速发展。所谓石油烃裂解是由石油烃为原料,通过高温裂解、压缩、分离得到乙烯,同时可得到丙烯、丁二烯、苯、甲苯及二甲苯等重要的副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进一步加工制取各种各样有机化工产品。这样,乙烯装置就成为石油化工的中心装置,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乙烯的简要装置流程如下:【1】 二、乙烯的工业制法 乙烯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因此乙烯在自然界中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很小。根据上述流程主要有这几种方法:合成气制乙烯、催化加氢技术、管式裂解技术。 1、合成气制乙烯(MTO) MTO( Methanol to Olefin)合成路线,是以天然气或煤为主要原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2017年国内聚乙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2017年国内聚乙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能产量现状 中投顾问《2017-2021年中国聚乙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数据指出,截至2017年1月份,国内聚乙烯产能已达到1615.8万吨,年内暂无新产能投产。2017年1月国内PE 产量约136.32万吨,环比2016年12月增长1.35%,同比增长14.05%。其中LLDPE 产量65.4万吨,LDPE 产量21.82万吨,HDPE 产量49.11万吨。 二、装置检修现状 2017年1月,PE 石化装置检修多因计划内停车及装置故障问题。检修涉及石化企业与2016年12月相比有所增加,但检修时间均相对较短,停车检修涉及年产能在268万吨,损失产量在4.7万吨,环比减少0.55万吨。 2017年1月,石化大修涉及装置主要有:兰州石化6万吨老全密度装置继续停车、燕山石化12万吨老高压装置1/2线检修、茂名石化25万吨2#高压装置检修、武汉乙烯30万吨HDPE 装置检修、中沙天津30万吨HDPE 装置检修、四川石化30万吨HDPE 装置检修、大庆石化10万吨HDPE 装置C 线检修、抚顺石化45万吨LLDPE 和35万吨新HDPE 装置检修、上海金菲15万吨HDPE 装置检修和蒲城清洁能源30万吨全密度装置检修。整体来看,2017年1月虽涉及检修企业不少,但检修时间不长,损失量相应环比减少。 2017年2月,国内聚乙烯装置检修涉及企业较少:兰州石化6万吨老全密度装置继续停车;上海金菲15万吨低压装置停车检修,预计2月16日左右重启;抚顺石化春节期间因故障45万吨全密度装置和35万吨低压装置于1月30日停车,分别在2月2日和30日恢复生产;中韩石化30万吨线性装置计划在2月8日至14日检修;另外茂名石化25万吨高压装置2月6日至9日小修,11万吨高压装置预计14日至16日例行小修;扬子石化低压A 线计划18日至21日例行消缺。总体来看2016年2月损失量预计在2.4万吨左右,环比减少。下游需求方面,春节节后归来,地膜处于需求的旺季,厂家开工处于高位,不过棚膜需求逐渐减弱,厂家开工维持低位。整体上仍能给予原料市场一定支撑。 三、新品研发动态 2017年2月,天津石化聚乙烯拳头产品TJZS-2650突破技术瓶颈,连续生产550小时、产量8054吨,优级品率超目标值近3个百分点,较之此前平均240小时的连续生产时间大幅刷新纪录,且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3D功能会成为未来彩电的标配。但是目前由于片源和技术原因,消费者对3D电视接受程度并不高,究竟能否因为3D发展而扭转家电产业的低迷现象呢3D未来发展会依循怎样的轨迹进行凤凰网连线了多位家电专家,也经过多日,还原3D市场现状、一起来解构3D市场的目前与未来。 【市场篇】:外热内冷方兴未艾 今年,尽管如火如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扎堆亮相,仍难掩彩电企业低速增长的光景。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楼市交易逐渐疲软,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家电下乡等宏观政策的刺激作用也在减弱。加上平板电视的大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据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彩电上半年规模基本跟去年持平,液晶市场上半年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液晶电视降价影响。 面对严峻的状况,家电企业都在纷纷寻找出路,试图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解决困境,3D电视似乎家电企业们集中对焦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从曾创下票房奇

迹的《阿凡达》到前段时间热映的《功夫熊猫2》,3D技术带来的三维立体效果让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视觉体验,当前观众对3D的认知率已经高达80%。3D趋势目前应该说是来势凶猛,各个厂商在3D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厂商也希望借助3D这个东风,让自己的大船扬帆出海。 厂家热:为打“未来战” 厂家之所以积极将资金投放3D电视中,提高产品卖点增加利润空间是主要原因。第一,短期利润危机,产品更新需求。各大厂商全力以赴的推动3D市场的发展,表面上是因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3D电影催生了人类对3D的浓厚兴趣,进而引起了企业加大对3D的关注和投入,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完整。要保证价格不大幅度下降,利润空间不受到影响,不断更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卖点,成为各厂商追求的目标。短期内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成为当务之急。因此,3D产业的推动将继续进行。第二,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电视行业无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度浮躁的行业,价格战似乎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方式,因而各厂商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各厂商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采取各种竞争手段,热炒一切可以引起注意的卖点,3D也当之无愧的挑起了新时期的重任。 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3D渗透率已经飙升到%。这个说法得到了厂家的证实,创维品牌管理部总监李从想就向凤凰网透露:“我们今年3D电视的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台,内部产品渗透率将达30%。长远来说,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消费者冷:不想买半成品 跟企业的兴奋相比,2011年的3D电视上半年市场并没有火热。经过笔者多次走访国美苏宁卖场的调查发现,3D电视尽管一直是各大彩电品牌的主推产品,但其销售情况却不如市场预期的那般红火。消费者对3D电视的热情并不是很大,购买仍是以液晶电视为主。苏宁卖场索尼电视专区的销售人员向笔者道出个种原因:“其实厂家一直在推3D电视,运用降价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但是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