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案例编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案例编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案例编写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年级至高中阶段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研究教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构建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特点的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离不开活动方案的设计。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在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依纲据本实施课程或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并不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性指导纲要,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教参,也没有专职教师,是一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和设计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成了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案例编写的技能成了每一个指导老师的必备技能。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生成性”,也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凭什么指导?怎样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前要对活动的前瞻性预想和设计,否则“指导”就成为空话。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编写案例也是每一个指导老师的基本功。

一、活动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要有计划,要事先安排,要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方

案设计是指把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指导等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构建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能使活动得以顺利操作和进行的程序或办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也就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蓝图,方案设计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前提,方案设计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1、方案设计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

学校的任何教育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又由课程资源、实施计划、教学或活动组织过程组成的。其中,实施计划是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或活动任务的重要环节。学科课程的实施计划通过教案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计划与学科课程一样,通过活动方案来体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就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活动计划制订,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设计方案时首先要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有整体方案目标和个体方案目标,整体目标一般是指学校和年段活动方案的目标,个体方案目标是指各个具体活动方案目标。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其目标的达成层次比较高。如永定二中的“远足”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与其它学科一样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而后两个目标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相比,在操作和评介上都是比较难以把握和定量的。因此,要落实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

目标、总目标、学段总目标和分目标必须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尤其是学校要根据实际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晋江重华中心小学、福州金山小学、永定二中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2、方案设计过程是老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课程不一样,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现成的教材,是一门开放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和生成的课程。虽然在实施初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发展和施展才艺的空间。方案设计过程就是一个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不断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许多实验区的实施经验表明,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成就了学校,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像肖晓阳、林安娜、陈雅青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方案设计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二、活动方案的基本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按规模可分为整体实施方案、个体实施方案。整体实施方案指学校、年级、班级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的课程,必须有学校整体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和便于管理、操作,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要制定各个年级和班级实施方案。个体方案是指各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制订和编写的具体实施方案,也就是案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方案设计可以简章理解为案例的编写。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活动方案主要分为主题

探究类、项目设计类和整合类实践活动方案。项目设计类还可分为技术实践、劳动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

根据使用对象不同活动方案可分为学生用、教师用、研讨交流用活动方案(案例)。

“学生案例”是指教师依据主题目标,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所作的活动设计,提供学生阅读。其案例较为简单,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内容、方法、步骤)、活动评价、注意事项、资源支持(提供参考网站、书籍、背景资料等)。

“教师案例”是指以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为目的而设计的案例,相当于其它学科的教案。“教师案例”应包含“学生案例”的所有内容。教师自用案例要目通常包括:课题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师生双方)、活动过程、活动指导、活动评价、资源支持(相关网站、书籍、资料等)等。提供其他教师使用的案例还须增加注意事项、技术指导、活动建议等内容。

“研讨交流案例”是指活动结束后,教师用于总结、交流、汇报的案例。其要目以“教师自用案例”为基础,增加“活动实录”、“活动成果”、“活动反思”、“专家点评”等内容,也可以用“活动实录”代替“活动过程”。

三种案例要目比较

三、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与教育功能要求活动设计要密切学生与生活、学校、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活动方案设计应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目标、总目标、学段总目标和分目标。

例一《神奇的0.618》活动目标:

(1)知识性目标

了解黄金分割的发现、感受黄金分割的美;

了解黄金分割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了解黄金分割在建筑、绘画、音乐、人体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

(2)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及运用互联网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取向;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二《“远足”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目标:

(1)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怀、吃苦耐劳的品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感受农村生活,了解农村实情,考察三农问题,关注农村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4)通过三农调查,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体验,掌握调查访问、统计分析、处理数据等基本方法,学习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基本学习方法;

(5)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精神,学会分享,学会为人处世、与人沟通;

(6)通过参观、考察革命圣地以及入团宣誓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整合德育教育、团队活动,提高实效性;

(7)通过成果交流汇报,制作电子作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例三《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发展归纳、演绎的思考技巧,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标。引导学生弄清恐怖主义的历史、分布、种类、罪行和危害,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评价。

(3)学会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如读报剪报、做读书笔记、上网查找资料、网上交流、社会调查。掌握基于WebQuest学习模式,学会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整理,学会调研报告的撰写和网页制作。

2、整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倡导“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割裂四个基本内容范围的内在联系,更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四门具体课程来开设。整合方式既可以是四个领域的整合,也可以是三个或两个领域的整合,或者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整合,或者与学科的整合。从目前开发的大量方案设计来看,四大领域整合或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整合的优秀案例极少。“远足”主题实践活动是一个取得四大领域整合突破的优秀活动方案。

3、实践性原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设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终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重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如《批驳“六合彩” 我们在行动》通过多次失败的调查实践,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打击“六合彩”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种亲历的过程、深度的体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4、预成与生成相结合原则。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是理想的必然追求。生成包括活动内容的生成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预成为目标的达成提供保证,基于现实需要预成,案例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预设过程。方案设计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活动中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如“远足”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了生存能力体验和三农考察两个体验层次较深的活动环节,拉练到农村,留给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活动。学生通过深入农户,感受农村的现实,调查农村种、养、生活状况的三农考察活动。让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看到农民生活的艰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任务的艰巨,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粮食,养成勤劳、勤俭的好习惯。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家的

利益与个人的成长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已解决吃饭的体验,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差,会找不到落脚的农家,吃不成晚饭。采购、做饭、煮菜的体验,对从未做过家务的学生来说,又能从中体会到家长的艰辛。因此,方案设计时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践体验。

5、自主性、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要求综合活动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和形式需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活动的空间很大,可以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基于目前现实,综合实践活动大多只能立足于校内,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任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在进行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不局限于学校课堂,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从中获取知识,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原则。

6、兴趣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驱力,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在方案设计时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生理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神奇的0.618》、《纸花飞转的秘密》、《危难自救珍爱生命》、《“远足”主题实践活动》、《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等案例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典型案例。

除此之处还需关注适应性、可行性、包容性、探究性原则等。

四、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从整合的角度来设计

1、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整合。这种方案动用的人力物力较大,实施难度也较大,但目标达成层次高,效果好。

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教育或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或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个领域整合。

3、以研究性学习为学习方式,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或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两个领域整合。

4、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的整合,如用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开展少先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校传统活动。

5、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学习方式,以学科内容为主题的整合。如《神奇的0.618》。

(二)围绕自然、社会、自我三条线索来设计

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如水资源研究、水土流问题、植被研究、气候问题、能源研究、环境保护等等。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获得丰富的体验。

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在调查、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中了解、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

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探究自我和同伴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发展反思能力;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三)围绕核心主题来设计

核心主题,涉及生活、社会、自然、科技等方方面面,运用学生所学过的学科知识开展活动,符合课程强调综合性的特点。所选择的内容越丰富,就越能表现主题。如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神舟”六号从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到17日凯旋的这段时间里,所有的华夏子孙无不为她心动和自豪。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人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围绕“飞天梦圆”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展主题探索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很广。围绕“飞天梦圆”核心主题产生众多的分主题:中国航天大事记、世界航天大事记、人类航天史之最、航天器的种类与比较、航天科普知识问与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我国未来航天研究的动向、创建人类航天图片库、中小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项目、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全程记录、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与食品、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人、航天英雄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通过主题的分解,设立专题探究小组开展活动。各科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指导学生开展与上述主题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

信息技术教师侧重指导学生搜集主题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主题作品(画图作品、动画作品、图文混排文档、主题网页等);

劳动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材料(木材、纸皮、发泡塑料、易拉罐壳等)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飞船模型;

生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太空搭载生物实验项目进行设计、宇航食品、太空中人体生命机能等方面展开探究学习;

物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飞船动力,太空中失重状态下的运动与地球引力作用、空间成像等问题的科普探讨;

化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运载火箭推进燃料、太空密封材料、隔绝材料、耐热材料的科普探讨;

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太空科幻文章或主题研究小论文的撰写;

政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主题事件的时政分析、事件小评论、国内外各媒体报道的跟踪分析;

历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人类航天发展史的研究学习、我国航天发展史回顾等;

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讨飞船轨道的模拟设计运算等活动;

体育教师可以展开航天员体能模拟训练、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太空飞船中的身体煅炼等问题探讨;

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太空科幻画的创作、太空摄影鉴赏等方面的探讨、航天器造型模拟设计等活动。

类似的主题有:《饮食与生活》、《电灯生活》、《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路在我脚下》等。

(四)围绕学习模式来设计

1、基于社会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如《批驳六合彩,我们在行动》

2、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如《关于恐怖主义的研究》

(五)围绕课型来设计

1、以成果、作品汇报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交流汇报课。学生通过成果或作品的展示反映他们在活动中的实践和体验。此类课型在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中出现最多。

2、以体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为主的交流、讨论、辩论课。如《神奇的0.618》、《危难自救珍爱生命》、《献给母亲的歌》、《天堂没有人来人往》等。

3、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课。如《纸花飞转的秘密》、《神奇的转盘》、《气垫盘探究》、《邀游互联网》等。

4、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如《哪种洗衣粉去污能力强》。

5、以技术实践、项目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如《学练折叠剪纸》、《探索折纸》、《砚石盆景制作》、《学一结绳技艺》等。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有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经过近五年来全国各地广大中小学教师努力,已经开发了许多有价值的优秀案例,也出版了不少的案例集,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

五、活动方案设计与案例编写要略

1、理念到位是关键

要设计好活动案例,必须熟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只有通过学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目标、性质、特征、内容、形式、实施等都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才能使活动设计符合要求,否则就可能按学科教案的老思路设计活动案例。例如,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要求活动设计力求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实践性”要求活动设计必须使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自主性”要求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和指导,不在于“教”;“生成性”决定了活动不可能完全依设计按部就班进行,因此活动不可设计“死”,要预设活动拓展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因此,案例设计应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主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造过程。老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评价者。当然,对于专业性强的活动,老师的技术指导仍然是必要的。

2、以目标为中心

“为什么活动?”、“做什么活动?”、“怎样活动?”,这是活动设计的三大基本问题。所有活动的设计都基于一定的目的——有何意义?对学生有何裨益?因此必须先明确主题活动要达到的所有目标,以及每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即“为什么活动?”是“做什么活动?”、“怎样活动?”的依据。以目标为中心才能使活动内容、形式、步骤的设计有的放矢,避免活动肤浅化、形式化和“为活动而活动”

的现象。

3、依据组织形式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有多种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其优缺点,不同的组织形式适合不同的活动内容。例如表演、辩论之类的活动适合班级课题活动,而不适合小组课题活动。因此指导教师应当熟悉所采用组织形式的特点,并依据组织形式设计活动(常见的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参见《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作为》一文)。

4、细化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应采用发散思维而避免单一的线性思维,这样才能使设计思路开阔。对于阶段性主题活动,应尽量使活动内容细化,逐层逐点地深入设计,产生活动系列,并明确各活动间的联系,避免活动设计简单化。

5、创设探索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为主的过程性学习,案例设计应在学生的未知领域创设“探索空间”,引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发现问题、丰富见识、增长才干。因此活动设计只能对学生活动作方向性指导,而不可将活动设计“死”。就像进山探宝,只能告诉学生路怎么走,路上注意什么。而不能告知学生宝藏哪里,有什么宝,有多少宝。否则变成老师“帮”学生活动或老师“教”学生活动了。

6、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每一课题活动都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持,各地的课程资源不一样,案例设计必须以当地的课程资源为依托,才能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应养成对课程资源利用的敏感性,充分挖掘(收集、评估、

整理、利用)课程资源,才能避免活动设计空洞无物。例如探究《火灾自救》,就必须利用消防队员(人力资源)、灭火器与防毒面具(物质资源)、网上的消防知识(网络资源)、商场等公共场所(社会资源,供考察)等课程资源来设计活动。

在“学生案例”的设计中,往往需要以“资源支持”或“附件”的形式提供一些对学生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此老师应当明确哪些资料有价值?哪些资料应当给学生?哪些资料须摘要给学生?哪些资料只提供搜寻的目录?例如,我在设计《制作砚式盆景》时,就附给学生“安全注意事项”、“霞浦沿海潮平时间表”(供学生海边捡石用)、“推荐阅读的相关书籍”、“推荐阅读的相关文章”(目录和出处)、“推荐网站”。

7、案例的“循环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活动案例,可以是“一次性”的(既此活动只宜开展一次),但编入校本教材(资源包)的案例应当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循环性”案例。因此案例设计要避免不可重复的活动。例如,某些活动需要采访相关人员,假如各班都采访同一人,或每年都进行一次同样的采访,不仅会影响被采访者的工作或休息,也会使被采访者感到厌倦。这是案例设计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8、语言简洁通畅

案例编写的语言应符合相应年龄学生的阅读水平,做到简洁通畅。例如,《对联欣赏与创作》案例中给对联下的定义是:“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成的一副由两幅组成的形式对仗、内容相联、主题独

立的一种韵律文学形式”。考虑到这种长句不便阅读与理解,于是改为:“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而成的一种韵律文学形式。一副对联由上、下两幅组成,其特点是形式对仗、内容相联、主题独立”,这样就达到了语言顺畅、明了的目的。

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方法步骤,可以提炼成精要的文字,使学生易于掌握。例如在《学做折叠剪纸》中,将“双喜”字的折叠剪纸方法概括成四句口诀:“对折再对折,开边朝右侧,纵向分七格,L55合”。又如在《制作植绒画》案例中,对植绒画的工艺要求概括为“细、密、平、牢”四字,简单明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