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学证型

中医儿科学证型

中医儿科学证型
中医儿科学证型

第一节苔怯

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宝元汤

第二节硬肿证

1.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2.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

第三节胎黄

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3.气滞瘀积——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1.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

2.胎黄脱虚——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清热解暑——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

第二节咳嗽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

2.风热犯肺——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2.痰湿咳嗽——化痰燥湿止咳——三拗汤合二陈汤

3.气虚咳嗽——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味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

第三节肺炎喘嗽

1.风寒闭肺——辛温开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

1.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2.内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第四节哮喘

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加减

4.肺实肾虚—泻肺补肾,标本兼顾—苏子降气汤(上甚)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下虚)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

2.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金匮肾气丸

3.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

第一节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心泄脾——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第二节口疮

1.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

2.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原—知柏地黄汤加肉桂

第三节呕吐

1.乳食积滞——消乳消食,和胃降逆——消乳丸/保和丸

2.胃热气逆——清热泻火,和胃降逆——黄连温胆汤

3.脾胃虚寒——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解肝煎

第四节腹痛1.腹部中寒——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养脏汤

2.乳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止痛——香砂平胃散

3.胃肠结热——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

4.脾胃虚寒——温中健脾,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和理中汤

5.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

第五节泄泻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1.气阴两伤——益气养阴,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第六节厌食

1.脾运失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

2.脾胃气虚——健脾益气,佐以助运——异功散加味

3.脾胃阴虚——滋脾养胃,佐以助运——养胃增液汤

第七节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消乳丸/保和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滞——健脾丸

第八节疳证

1.疳气——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消积理脾——肥儿丸

3.干疳——补益气血——八珍汤

1.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

2.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

3.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第九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六君子汤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阴养血——右归丸

第一节夜啼

1.脾寒气滞——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乌药散和匀气散

2.心经积热——清心导赤,泻火安神——导赤散

3.惊恐伤神——定惊安神,补气养心——远志丸

第二节汗证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失调——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生脉散

4.湿热迫蒸——清热泻脾——泻黄散

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

1.风热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复脉——银翘散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复脉——葛根芩连汤

3.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炙甘草汤和生脉散

4.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复脉——桂甘龙牡汤

5.痰瘀阻络—豁痰化瘀,宁心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失笑散

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

2.心脾两虚—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归脾汤和甘麦大枣汤

3.痰火内扰—清热泻火,化痰宁心——黄连温胆汤

第五节多发性抽搐症

1.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熄风镇惊——清肝达郁汤

2.脾虚痰聚——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十味温胆汤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养肝熄风——大定风珠

第六节急惊风

1.风热动风——疏风清热,息风定惊——银翘散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3.邪陷心肝——清心开窍,平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4.湿热疫毒——清化湿热,解毒息风—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

5.惊恐惊风——镇惊安神,平肝熄风——琥珀抱龙丸

慢惊风

1.脾虚肝亢——温中健脾,缓肝理脾——缓肝理脾汤

2.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和逐寒荡惊汤

3.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肾养肝——大定风珠

第七节癫痫

1.惊痫——镇静安神——镇惊丸

2.痰痫——豁痰开窍——涤痰汤

3.风痫——息风止痉——定痫丸

4.瘀血痫——化瘀通窍——通窍活血汤

5.脾虚痰盛——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6.脾肾两虚——补益脾肾——河车八味丸

第一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疏风宣肺,利水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

2.湿热内侵—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

3.邪陷心肝—平肝泻火,清心泻火—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4.水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5.水毒内闭—通腑泄浊,解毒利尿—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1.阴虚邪恋—滋阴补肾,兼清余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2.气虚邪恋—健脾益气,兼化湿浊—参苓白术散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

本证

1.肺脾气虚—益气健脾,宣肺利水—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肾阳虚)实脾饮(脾阳虚)

3.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知柏地黄丸

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化湿清热—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标证

1.外感风邪—外感风寒,辛温宣肺祛风—麻黄汤

—外感风热,辛凉宣肺祛风—银翘散

2.水湿——一般从主证治法——防己黄芪汤合己椒苈黄丸

3.湿热——上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中清热解毒,化浊利湿——甘露消毒饮

——下清热利湿——八正散

4.血瘀——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

5.湿浊——利湿降浊——温胆汤

第三节尿频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2.脾肾气虚——温补脾肾,升提固摄——缩泉丸

3.阴虚内热——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知柏地黄丸

第四节遗尿

1.肺脾气虚——益肺健脾,培元固涩——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2.肾气不固——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

3.心肾失交——清心滋肾,安神固月孚——交泰丸合导赤散

4.肝经湿热——清热利湿,泻肝止遗——龙胆泻肝汤

第五节五尺五软

1.肝肾亏虚——补肾填髓,养肝强筋——加味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调元散

3.痰瘀阻滞——涤痰开窍,活血通络—通窍活血汤合二陈汤

第一节麻疹

顺证

1.邪犯肺卫(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2.邪入肺胃(出疹期)—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

3.阴津耗伤(收没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逆证

1.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

2.邪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

3.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

第二节幼儿急疹

1.邪于肌表——解表清热——银翘散

2毒透肌肤——清热生津——银翘散合养阴清肺汤

第三节风疹

1.邪犯肺卫——疏风解表清热——银翘散

2.邪入气营——清气凉营解毒——透疹凉解汤

第四节猩红热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第五节水痘

1.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

2.邪滞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第六节手足口病

1.邪犯肺脾——宣肺解表,清热化湿——甘露消毒丹

2湿热蒸盛——清热凉营,解表利湿——清瘟败毒饮

第七节流行性腮腺炎

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1.邪犯卫气——辛凉解表,清暑化湿——新加香薷饮

白虎汤

2.邪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

3.邪入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1.阴虚内热——养阴清热——青蒿鳖甲丸合清络饮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3.痰蒙清窍——豁痰开窍——涤痰汤

4.痰火内扰——涤痰泻火——龙胆泻肝汤

5.气虚血瘀——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

6.风邪留络——搜风通络,养血舒筋——止痉散

第九节百日咳

1.邪犯肺卫(初咳)—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汤加味

2.痰火阻肺(痉咳)—清热涤痰镇咳—桑白皮汤合葶枣泻肺汤

3.气阴耗伤(恢复)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沙参麦冬少

人参五味子汤

第一节夏季热

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天

2.上盛下虚——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

第二节紫癜

1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

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味3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4阴虚火炎——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

第三节川崎病

1.卫气同病——心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

2.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清瘟败毒饮

3.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

第四节佝偻病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

2.脾虚肝旺——健脾助运,平肝熄风——益脾镇惊散

3.肾精亏损——补肾填精,佐以健脾——补肾地黄丸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精深中医内科学证型表格解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伤。(无药食不 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医宗金鉴》目录卷五疳证门

《医宗金鉴》<目录>卷五疳证门 卷五\疳证门 疳证总括 属性:大人为劳小儿疳,乳食伤脾是病原,甘肥失节生积热,气血津液被熬煎, 初患尿泔午潮热,日久青筋肚大坚,面色青黄肌肉瘦,皮毛憔悴眼睛晛. [注] 大人者十五岁以上也,病则为劳, 若十五岁以下者,皆名为疳, 缘所禀之气血虚弱,藏府娇嫩,易于受伤, 或因乳食过饱,或因肥甘无节, 停滞中脘,传化迟滞,肠胃渐伤,则生积热,热盛成疳,则消耗气血,前灼津液, 凡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后潮热, 日久失治,致令青筋暴露,肚大坚硬,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发晛,而疳证成矣, 然当分其所属而治之,庶不致有误也。 % 疳证门 卷五\疳证门

脾疳 属性:脾疳面黄肌消瘦,身热困倦喜睡眠,心下痞硬满肿胀,卧冷食泥腹痛坚, 头大颈细食懒进,吐泻烦渴便腥粘,攻积消疳肥儿治,补脾参苓白术先。 [注] 脾属土,色黄主肌肉, 故脾疳则见面黄肌肉消瘦,身体发热,困倦喜睡, 心下痞硬乳食懒进,睡卧喜冷,好食泥土,肚腹坚硬疼痛,头大颈细,有时吐泻,口干烦渴,大便腥粘之证也, 宜先攻其积,用消疳理脾汤肥儿丸主之, 积退然后调理其脾,以参苓白术散主之。 (消疳理脾汤) 芜荑三棱莪术青皮炒陈皮芦荟槟榔 史君子肉甘草生川黄连胡黄连麦芽炒神麴炒引用灯 心水煎服。 (方歌) 消疳理脾用芜荑,三棱莪术青陈皮芦荟槟榔史君草,连胡连麦芽麴。 (肥儿丸) 人参二钱半白术五钱土炒茯苓三钱黄连二钱 胡黄连五钱史君子肉四钱神麴炒麦芽炒山查肉各三钱半甘草钱半炙芦荟二钱半煆以上为末,黄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化下。

(参苓白术散) 人参二钱茯苓白术土炒扁豆炒薏米炒 山药各五钱炒陈皮三钱缩砂桔梗各二钱甘草一钱炙建莲子五钱去心 以上共为细末每服一钱,老米汤调服。 % 疳证门 卷五\疳证门 疳泻 属性:疳疾伤脾因作泻,先清后补为妙诀,初宜清热和中汤,久泻参苓白术捷。 [注] 疳泻之证多缘积热伤脾,以致水榖不分,频频作泻, 法当清热渗湿,以清热和中汤主之, 若泻久不愈,当渐为调理,参苓白术散主之。 (清热和中汤) 白术土炒陈皮厚朴姜炒赤苓黄连神麴炒谷芽炒史君子生甘草泽泻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疳久泄泻名疳泻,清热和中功甚捷,白术陈厚赤苓连,柛榖史君草泽泻。 (参苓白术散) 方见脾疳。 % 疳证门

闻诊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嗅觉诊察病情的方法。听声音包括听小儿的啼哭、呼吸、咳嗽、言语等,嗅气味包括嗅口气、大小便臭气等。 1.啼哭声小儿的啼哭,有属生理现象,有因某种不适,也有是各种病态的表现。 新生儿刚离母腹,便会发出响亮的啼哭。若初生不啼,便属病态,需紧急抢救。婴儿也常有啼哭,正常小儿哭声清亮而长,并有泪液,无其他症状表现,属于生理现象。 婴幼儿有各种不适时,也常以啼哭表示。例如:衣着过暖。温度过高或过低,口渴,饥饿或过饱,要睡觉,要抚抱,包扎过紧妨碍活动,尿布潮湿,虫咬,受惊等。不适引起的啼哭常哭闹不止,但解除了原因后,啼哭自然停止。 病理性啼哭,若声音洪亮有力者多为实证;细弱无力者多为虚证;哭声尖锐惊怖者多为剧烈头痛、腹痛等急重症;哭声低弱目干无泪者多为气阴衰竭危证。哭声尖锐,阵作阵缓,弯腰曲背,多为腹痛;哭声响亮,面色潮红,注意是否发热;哭而骤止,时作惊惕,须防惊风发作;吮乳进食时啼哭拒进,注意口疮;啼哭声嘶,呼吸不利,谨防咽喉急症;夜卧啼哭,睡卧不宁,为夜啼或积滞;哭声绵长,抽泣呻吟,为疳证体弱;哭声极低,或喑然无声,须防阴竭阳亡。 2.呼吸声正常小儿呼吸平稳、均匀,声音轻柔。呼吸气粗急促,是肺气失肃;气粗有力,多为外邪袭肺;气急鼻煽,多为肺气闭郁;气喘痰鸣,为痰壅气道;鼻息稍促,张口呼吸,可能鼻塞;呼吸急迫,面青不咳,须防喉风;呼吸声弱,是为肺气虚弱;呼吸微弱,声低不续,间歇如泣,防肺气将绝。 3.咳嗽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为咳嗽。初咳、声咳、咳声不扬为肺气失宣;剧咳、连咳、咳兼喘憋为肺失肃降。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多为外感风邪,涕清多风寒,涕浊为风热;干咳无痰,咳声稍嘶,为燥热伤津;咳声重浊,痰多喉鸣,为痰浊阻肺;咳声嘶哑如犬吠,须防喉风、白喉类疫毒攻喉之症;久咳声哑,为肺阴耗伤;久咳声轻无力,为肺气虚弱;久咳而发作时连咳难止,面红目赤,气急呛咳,涕泪皆出,咳毕回声、作吐,日轻夜重,是为顿咳。 4.言语声正常小儿的言语声应当清晰,语调抑扬顿挫有度,语声有力。妄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音粗壮,称为谵语,多属热扰心神或邪陷心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神志不清,称为郑声,多属心气大伤。语声过响,多言躁动,常属阳热有余;语声低弱,断续无力,常属气虚心怯。语声重浊,伴有鼻塞,多为风寒束肺;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为毒结咽喉。小儿惊呼尖叫,多为剧痛、惊风;喃喃独语,多为心虚、痰阻。 5.嗅气味;正常小儿口中无臭气。口气臭秽,多属脾胃积热;口气酸腐,多属乳食积滞;口气腥臭,有血腥味,多系血证出血;口气腥臭,咯痰脓血,常为肺热肉腐。 大便臭秽为肠腑湿热;大便酸臭为伤食积滞;便稀无臭为虚寒泄泻。小便臊臭短赤多为湿热下注膀胱;小便少臭清长多为脾肾二脏虚寒。矢气频作臭浊者,多为肠胃积滞。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代表方药证型治法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病位:肺卫。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 2. 风热犯表证 病理:六淫之邪。新加香薷饮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3. 参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加减葳蕤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5.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2. 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病理:痰、火。3. 风燥伤肺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4. 痰湿蕴肺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病因:饮食、体虚病后。外邪侵袭、病位:肺,与脾肾密切。病理:痰为主。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银翘散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初期1.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 成痈期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加味桔梗汤排脓解毒3. 溃脓期病位:肺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治疗疳积为啥无效?原来疳积根本就不是脾虚积滞! 2017-04-25 16:22阅读:453 廖教授想说的话— 写书写到疳证。按照记忆中的脾虚积滞来写。写完了,也满意,至少将如何脾虚,如何积滞,脾虚和积滞的关系,以及如何补脾化积等阐述并总结了。 突然想到,疳证的“疳”字,过去老师讲授和其它人引用,也就是“干”和“甘”吧?但还是想查一查,看历史上的“疳”这个字和疳这个证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一查,见到最早提出疳的竟然是《诸病源候论》。认真阅读体味1400多年前巢元方博士的论述,才豁然开朗。原来,疳证的发生是另有其因,疳证属于脾虚积滞真的就是想当然。

由于历史上和今天的中医都忽略了巢元方的疳积理论。没有抓住关键,治疗方向都偏离才导致了中医千百年治疗疳积的困惑。 完成这篇文章后,我再次告诫自己,读书要认真思考,要带着独立的、科学的观点去检查我们所谓的传统中医理论! 正本清源是传统中医刻不容缓的任务! 疳证 【定义】“干”者,干也。一言其形体消瘦如干柴棒,二言其干涸、津枯,喜饮水自救。是一类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肚大青筋,食欲不振或喜饮水等为特征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病位】脾(胰)胃,肾,并累及五脏。 【病势】气机壅遏。 【病性】可寒可热。脾胃虚寒,食积化热化燥

【病因】先天不足与后天喂养不当,长期营养摄入障碍。或严重呕吐、腹泻、急腹症等伤及脾胃。 【基本病机】无积不成疳与蒸热薰灼。前者多虚,因脾胃虚损,运化无力,积滞停。后者为实,乃变蒸异常,蒸热燔,薰灼焚毁,致气液两伤。两者均致患儿气血不足,发育障碍。 【理论依据】 一、中医 1.疳积的脾虚积滞学说 这是传统中医的主流观点。 疳积之本在脾胃虚弱,疳积之标在积滞。脾虚,运化失常,必致积滞生。而积滞停,运化负担过重,又必然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脾虚与积滞孰多孰少,谁先谁后成为了辨识疳积和指导治疗疳积的原则。古人谓“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 一般认为由于先天脾胃不足,或后天调护失职,或营养来源

小儿疳证

疳证 一、概述: 1、定义:由于摄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 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的一种疾病。 2.临床特征: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形体消瘦,面黄发枯,肚腹胀大,青筋暴露。 3.发病情况:多见于3岁以下。 4.“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言其病因; 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瘦—述其病机和症状。 5.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6.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7.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8.关于分类问题,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目前遵从古代资料,结合病程与证候特点,执简驭繁,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本证西医学泛指: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病机:(1)“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关键在于脾胃受损,气阴耗伤。 (2)“有积不治,传之余脏”: 本病可因脾病及肝,致眼疳;及心致舌疳;脾虚失运,水湿泛滥致疳肿胀;脾虚不摄致紫癜;脾虚及肾致骨疳;脾气衰败,元气耗竭致阴阳离决。 疳证演变: 1.病初,脾胃不和,运化不健,脾胃之气未伤,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仅属功能失调,属疳气。 2.继之,脾胃气虚,积滞内生,壅塞气机,阻滞脉络,虚中夹实,属疳积。 3.迁延日久,气血两亏,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一派虚象,属干疳。 4.脾胃虚损,诸脏失养,累及他脏,见各种兼证。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 病理改变:轻度营养不良:仅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尚不明显。 重度营养不良:常有肠壁变薄、粘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浸润,淋巴和胸腺显著萎缩,各脏器均见缩小,从面产生一系列理生理改变。 病理生理:低血糖症—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 血清胆固醇下降—体内脂肪大量消耗。 负氮平衡—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 低渗状态,离子缺乏,血钾,血钙偏低,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 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营养素消化吸收。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搏细弱。 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 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四、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3岁以下多见,有喂养不当史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有原发疾病。 (如过食肥甘生冷,过度呕吐,泻痢日久不愈,肺痨或是为早产,双胎等;或感染诸虫。) (2)主症:精神疲倦或烦躁不宁、形体消瘦、肚腹膨大见青筋显露等,常有挤眉弄眼动作,严重者有小老头貌。(3)体征:体重减轻:Ⅰ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值15~25%,腹部、躯干、大腿内侧皮下脂肪减少; Ⅱ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25~40%,皮下脂肪明显减少,肌张力低下,肌肉松驰,吵闹,眠 差,常有贫血,维生素缺乏,水肿; Ⅲ度营养不良:体重减轻40%以上,全身皮下脂肪消失,神萎,反应低下。 腹部皮脂层测量法:在锁骨中线、脐水平线交叉处,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cm处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角,将皮脂层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 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 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有侧重地选用 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 病情轻重 病位:肺 脾肾 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病理:虚实 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 首辨外感、内伤。

小儿疳积

痧、痘、惊、疳被认为是儿科“四大要证”,一度曾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受到历代儿科医家的重视,解放后,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各项预防措施的开展与普及,痧、痘、惊、疳证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营养摄入,喂养调摄不当而导致的小儿疳积证则有上升的趋势。小儿疳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证表现或轻或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我科名中医刘以敏主任在治疗疳积有独到见解。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消瘦、赢弱、纳呆、口渴、烦躁为主。其病因多种,最终却不外乎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日久而成。好发于幼弱小儿,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者。 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指出疳为内伤慢性疾病,病可涉及五脏。嗣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颅囟经》列举了17种不同的疳病。《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明确指出疳证-的病位、病机变化主要在脾胃。钱乙云:“诸疳皆脾胃病,内无津液之所作也。”此要言不繁,切中关键,根据临床所见,结合文献记载,具体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禀赋较弱,哺乳不当。小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素体虚弱,而又喂养不当,或断乳过早,或妄投滋补,丽致营养失调,脾胃生化乏源,脏腑肌肉,四肢百骸不得濡养,形体日渐消瘦而发疳证。即所谓“小儿乳食少者,父母尝以他物饲之,几之性只求一饱,或食太多,或食太少,所以脾胃受损,生此疳病也。”第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婴幼儿“脾常不足”,易生积滞。故“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然小儿自制能力较差,又多贪食,食无定时,壅聚中焦,酿成积滞,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致气液内亏而成疳证。《诸病源候论))称:“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消磨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致肌肉消瘠。”第三:郁热内蕴,外感六淫。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凡外感六淫或痰食内伤,皆易于从阳化火,火依实邪内蕴,郁积不化,灼伤营阴而耗伤气血。患儿日渐外可阻遏卫阳而易感,内可成疳积。古人云:“热气内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证变诸端,因亦成疳。”第四:病后失调,转化成疳。小儿不同于成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易发生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的病情变化。因此,在对病儿的护理和用药时,更应审慎,勿犯虚虚实实之戒。钱乙云:“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大黄、牙硝辈利之,利及多矣,不能禁约而亡津液,即成疳矣。”综上所述,小儿疳积的病因病机,皆与先天体质,后天喂养,内伤饮食,外感六淫,病后失调,脾胃受损,气血匮乏,伤津耗液有关。其关键在于脾胃失调,运化无权,积滞内蕴,营阴耗损。 历代医家在治疗疳证一般以健脾化滞、益气生津为法。古代医家曾有论述:“疳证,虽有五脏不同,实皆脾胃之病也。”“夫小儿之疾,多因脾胃娇嫩,乳食停积,业童科者,可不以调理脾胃为切要哉。”“疳者,干也,总以调补胃气为主。”“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枯为患。”疳积的根本病机在于患儿津液匮乏,四肢百骸失养。现脾胃功能已复,后天之本强壮。唯所失之津液恐难一时补足,此时,以药物之偏助其一臂之力,实乃必要之举。益气血,生津液,养阴清热,濡润肌肤为必须之法。清代医家沈金鳌撰书日:“儿病多由食积固是要语,医家不可不知。然亦有禀受薄弱,或病后虚怯,其所生病有全无食积者……亦当扶正而使积自消。” 著名国家级名中医刘以敏主任在治疗本病上有独到见解,首先是强调治未病的观点,其次是分期治疗的观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刘老认为疳证治宜早而不宜晚,治疗宜在成疳之前治疗,后期治疗可

疳积百科

疳积 疳证毛发稀疏枯黄竖立 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5岁儿童。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 目录

基本概述 拼音名:Gan Ji 英文:Rickets plot 常见证型有:①乳食壅滞型疳积。证见精神烦躁,夜寐不安,纳呆,腹胀形瘦,腹痛,磨牙,毛发稀疏,手足心热,大便泄秽,小便混浊,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积导滞,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②脾虚失荣型疳积。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发稀,厌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濡。治宜益气理脾,方用肥儿丸等。③气血两亏型疳积。证见精神萎靡,睡时露睛,食欲不振,便秘或泄泻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温,啼哭无力,口唇干燥,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参养荣汤等。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对于疳证的“疳”的两种解释:其一为“疳”就是“甘”,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干”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 病因 乳食不节,伤及脾胃 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及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 脾胃虚寒薄弱 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 乳食不节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病。 其他 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虫症也常为本病的原因。

中医内科学证型方药简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 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精深中医内科病证型及方剂歌诀

中医科病方剂歌诀(1) 东奇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方歌一 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 方歌二 参苏饮用皮,枳壳前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方歌一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方歌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方歌一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研 方歌二 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草研, 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方歌三 止嗽散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 白前甘芷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

方歌一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方歌二桑杏杀身,智斗贝利 (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杏苏散(凉燥) 方歌一杏苏散夏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方歌二杏苏二三,更值钱(二:二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 (二)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二平胃散=二+平胃散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皮、甘草、厚朴)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 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doc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一、【肺系病证】 1.1 感冒–解表达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 咳嗽–宣肺散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外感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1.3 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寒(冷) 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期 肺肾两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 合金水六君煎

1.4 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痰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痰平喘 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蛤蚧粉 1.5 肺胀–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痰浊壅肺化痰降逆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 , 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1.6 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2010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轻荆防败毒散-重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热毒重者葱豉桔梗汤-发汗解肌清热肃肺力强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表虚自汗、易伤风邪益气固表服玉屏风散 6.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7. 阳虚感冒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较重再造散 8. 血虚感冒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凉燥证清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久咳兼便溏乏力者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饮宣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兼清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唇甲紫黯,舌苔浊腻者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 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喘脱危象补气纳肾,回阳固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四、哮病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阴寒内盛-有汗出肢冷、气短不足以息-温阳补虚,降气化痰-苏子降气汤 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心整理) 格式:证型:证机概要-治法-方药 (一)肺系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 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 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 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中医内科证型、治法、方剂、中药

(一)肺系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 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 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 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用药: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6. 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用药: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青黛8 海蛤散9 7. 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肃-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用药: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生扁豆(甘寒养阴,润燥生津,用于阴虚肺燥,甘咳少痰) 三、哮病 1. 发作期 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降逆平喘,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 2)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定喘汤:白果9麻黄9款冬花9半夏9桑白皮6苏子6杏仁9黄芩6甘草3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 前者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显者;后者偏于宣肺泻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 3.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