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报告、管理暂行办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报告、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报告、管理工作,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率和管理率,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指通过自愿咨询检测、重点人群监测等方式,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第三条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按省卫健委、省财政厅制定的《XX省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实施办法》(赣卫疾控发〔2004〕26号)执行。按照“筛查免费,确证自愿、自费”原则,筛查费用由各级政府承担,确证检测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四条重点人群监测是指艾滋病哨点监测、被羁押人员筛查等检测工作。筛查、确证等费用由各级政府承担。

第五条艾滋病检测项目及收费标准按XX省卫健委《关于核定XX省艾滋病抗体检测收费标准的通知》(赣卫计发〔2000〕172号)执行。

第六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疫情报告按卫健委《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执行。

第七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管理,是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及抗病毒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等医学管理。

第八条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所应当建立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有产科的妇幼保健机构可设立艾滋病检测点。

第九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所有资料必须保密。

第二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

第十条卫健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应设立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中心,承担国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

咨询检测服务点的设置应符合卫健委《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实施方案》要求。

第十一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以下重点人群实施筛查。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配偶、子女、密切接触者。

(2)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机构和针具营销中心等部门的就诊者或求助者。

(3)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4)被羁押人员。

(5)哨点监测人群。

(6)县级以上卫健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筛查对象。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按照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可对以下人员实施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

(1)接受介入诊疗患者和外科手术病人。

(2)所有需要使用血液或血制品治疗的病人。

(3)临床表现免疫力低下或艾滋病可疑病症者。

(4)有性乱史、吸毒史、使用血液或血制品治疗史、供血浆史等既往高危史的就诊者。

(5)接受性病诊疗者及其性伴。

(6)提供或接受人体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人员。

(7)省级卫健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人员。

第十三条各级各类采供血机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对献血员、献浆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

第十四条各级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对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开展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

第三章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

第十五条筛查实验室设置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XX省艾滋病抗体检测初筛实验室验收办法》要求。筛查技术及程序应符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六条经省卫健委批准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承担艾滋病抗体筛查职责。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活动。

第十七条艾滋病抗体检测筛查呈阴性反应的,应出具“HIV抗体阴性”报告;对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者不能出具阳性报告,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查”报告。筛查报告应在收到标本后2个工作日内发出。

第十八条首诊医生对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者,建议其进一步做确证试验。

第十九条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收到送检标本后应尽快进行确证试验,最迟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发出检测报告,一次性检测大量标本等特殊情况除外。

第二十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依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按原送检程序反馈。

第四章疫情报告

第二十一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浆)机构、提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应按《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实行艾滋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

第二十二条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报告单位(人)应在接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确证报告24小时内,按《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进行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

采供血(浆)机构应对献血(浆)员进行登记,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进行网络直报。

第五章阳性结果的告知

第二十三条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出具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报告应以保密方式发送。

第二十四条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应当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

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其具体身份的信息。责任报告单位上报疫情除外。

第二十五条首诊医疗卫生机构接到艾滋病阳性确证报告后的2个工作日内完成告知,并按规定上报相关信息。

已出院或死亡的阳性人员的告知,由户籍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第二十六条阳性告知的实施应有2名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其中1名为经过培训的艾滋病咨询人员。

第二十七条告知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检测确证阳性结果解释;阳性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以及法律责任;对阳性者及其亲属(密切接触者)的服务内容等。告知的同时给予心理咨询。

第六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负责组织本辖区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的管理,建立个人档案并长期保存。

第二十九条首诊医疗卫生机构负责首次个案调查工作。在收到确证阳性报告7个工作日内填报《艾滋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并进行网络直报。

第三十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定期随访工作。

在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部分随访工作。

第三十一条随访对象包括户籍地为本辖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及长期(不少于6个月)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动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包含长期(不少于6个月)居住在辖区外的本地户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第三十二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每个月开展一次电话随访,了解其健康状况,掌握其迁移及生活状况等,并存入个人档案。对迁出本辖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其迁入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迁入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收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进行首次随访。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每三个月开展一次面对面随访,并填报《艾滋病个案随访表》。

第三十三条对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下,按有关规定进行母婴随访工作。

第三十四条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负责接受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随访的间隔时间按艾滋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