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版《高分子化学》思考题课后答案_潘祖仁

第四版《高分子化学》思考题课后答案_潘祖仁

第四版《高分子化学》思考题课后答案_潘祖仁
第四版《高分子化学》思考题课后答案_潘祖仁

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

X表示。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CH2CHCl-]- n

聚苯乙烯-[-CH2CH(C6H5)-]n

涤纶-[-OCH2CH2O OCC6H4CO-]n

尼龙66(聚酰胺-66)-[-NH(CH2)6NH CO(CH2)4CO-]n

聚丁二烯-[-CH2CH=CHCH2 -]n

天然橡胶-[CH2CH=C(CH3)CH2-]n

聚合物分子量/万结构单元分子

量/万

DP=n特征塑料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5~15

10~30104

800~2400

960~2900

(962~2885)

足够的聚合度,才能达到一定

强度,弱极性要求较高聚合度。

纤维

涤纶

聚酰胺-66~

~

60+132=192

114+112=226

94~120

53~80

极性,低聚合度就有足够的强

橡胶

顺-聚丁二烯天然橡胶25~30

20~40

54

68

4600~5600

(4630-5556)

2900~5900

(2941-5882)

非极性,高分子量才赋予高弹

性和强度

4. 举例说明和区别: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答:按单体-聚合物组成结构变化,可将聚合反应分成缩聚、加聚、开环聚合三大类;而按机理,可分成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两类。

1)缩聚、聚加成和逐步聚合

缩聚是官能团单体间多次缩合反应的结果,除了缩聚物为主产物外,还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缩聚物和单体的元素组成并不相同。

逐步聚合是无活性中心,单体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每步反应的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大部分缩聚属于逐步聚合机理,但两者不是同义词。

聚加成反应是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不饱和功能基的亲电化合物之间的聚合。属于非缩聚的逐步聚合。

2)加聚、开环聚合和连锁聚合

加聚是烯类单体加成聚合的结果,无副产物产生,加聚物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

连锁聚合由链转移、增长、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其活化能和速率常数各不相同。

多数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属于连锁聚合机理。

环状单体-键断裂后而聚合成线形聚合物的反应称作开环聚合。近年来,开环聚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可另列一类,与缩聚和加聚并列。开环聚合物与单体组成相同,无副产物产生,类似加聚;多数开环聚合物属于杂链聚合物,类似缩聚物。

5.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以及单体、聚合物的名称。

a. CH2=CHF

b. CH2=C(CH3)2

c. HO(CH2)5COOH e. NH2(CH2)6NH + HOOC(CH2)4COOH

CH2-CH2

CH2-O

|

|

d.

答:

序号单体聚合物

a CH 2=CHF 氟乙烯 -[-CH 2-CHF-]-n 聚氟乙烯

b CH 2=C(CH 3)2异丁烯 -[-CH 2-C(CH 3)2-]-n 聚异丁烯

c HO(CH 2)5COOH

-羟基己酸

-[-O(CH 2)5CO-]-n 聚己内酯 d

CH 2CH 2CH 2O 丁氧环 └—-——──┘

-[-CH 2CH 2CH 2O-]-n

聚氧三亚甲基

e NH 2(CH 2)6NH 己二胺+ HOOC(CH 2)4COOH 己二酸

-[-NH(CH 2)6NHCO(CH 2)4CO-]-n 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尼龙66)

6. 按分子式写出聚合物和单体名称以及聚合反应式。属于加聚、缩聚还是开环聚合,连锁聚合还是逐步聚合?

答:a. [CH 2=C(CH 3)2]n b. [NH(CH 2)6NHCO(CH 2)4CO]n c. [NH(CH 2)5CO]n

d. [CH 2C(CH 3)=CHCH 2]n

————————

序号 单体 聚合物 加聚、缩聚或开环聚合

连锁、逐步聚合

a CH 2=C(CH 3)2异丁烯 聚异丁烯 加聚 连锁 b

NH 2(CH 2)6NH 2己二胺、HOOC(CH 2)4COOH 己二酸

聚已二酰己二胺,尼龙66 缩聚

逐步

c NH(CH 2)5CO 己内酰胺 └————┘

尼龙6

开环 逐步(水或酸作催化剂)或连锁(碱作催化剂)

d

CH 2=C(CH 3)-CH=CH 2 异戊二烯

聚异戊二烯 加聚 连锁

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分子式和常用的聚合反应式:聚丙烯腈、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甲醛、聚苯醚、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答:聚丙烯腈:丙烯腈CH 2=CHCN →

天然橡胶:异戊二烯CH 2=C(CH 3)-CH=CH 2→

丁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CH 2=CH-CH=CH 2+CH 2=CH-C 6H 5→ 聚甲醛:甲醛CH 2O

聚苯醚:2,6二甲基苯酚

CH 3

CH 3

OH CH 3CH 3

O n

+O 2

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CF 2=CF 2→2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

Cl-Si-Cl

CH 3

CH 32O-Si

CH 3CH 3

n

8. 举例说明和区别线形结构和体形结构、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聚合物、非晶态聚合物和结晶聚合物。答:线形和支链大分子依靠分子间力聚集成聚合物,聚合物受热时,克服了分子间力,塑化或熔融;冷却后,又凝聚成固态聚合物。受热塑化和冷却固化可以反复可逆进行,这种热行为特称做热塑性。但大分子间力过大(强氢键)的线形聚合物,如纤维素,在热分解温度以下,不能塑化,也就不具备热塑性。

带有潜在官能团的线形或支链大分子受热后,在塑化的同时,交联成体形聚合物,冷却后固化。以后受热不能再塑化变形,这一热行为特称做热固性。但已经交联的聚合物不能在称做热固性。

聚氯乙烯,生橡胶,硝化纤维:线形,热塑性

纤维素:线形,不能塑化,热分解

酚醛塑料模制品,硬橡皮:交联,已经固化,不再塑化

9. 举例说明橡胶、纤维、塑料的结构-性能特征和主要差别。

答:现举纤维、橡胶、塑料几例及其聚合度、热转变温度、分子特性、聚集态、机械性能等主要特征列于下表。

聚合物聚合度Tg/℃Tm/℃分子特性聚集态机械性能

纤维涤纶90~12069258极性晶态高强高模量尼龙-6650~8050265强极性晶态高强高模量

橡胶顺丁橡胶~5000-108-非极性高弹态低强高弹性硅橡胶5000~1万-123-40非极性高弹态低强高弹性

塑料聚乙烯1500~1万-125130非极性晶态中强低模量聚氯乙烯600~160081-极性玻璃态中强中模量

纤维需要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高模量,并希望有较高的热转变温度,因此多选用带有极性基团(尤其是能够形成氢键)而结构简单的高分子,使聚集成晶态,有足够高的熔点,便于烫熨。强极性或氢键可以造成较大的分子间力,因此,较低的聚合度或分子量就足以产生较大的强度和模量。

橡胶的性能要求是高弹性,多选用非极性高分子,分子链柔顺,呈非晶型高弹态,特征是分子量或聚合度很高,玻璃化温度很低。

塑料性能要求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种类繁多,从接近纤维的硬塑料(如聚氯乙烯,也可拉成纤维)到接近橡胶的软塑料(如聚乙烯,玻璃化温度极低,类似橡胶)都有。低密度聚乙烯结构简单,结晶度高,才有较高的熔点(130℃);较高的聚合度或分子量才能保证聚乙烯的强度。等规聚丙烯结晶度高,熔点高(175℃),强度也高,已经进入工程塑料的范围。聚氯乙烯含有极性的氯原子,强度中等;但属于非晶型的玻璃态,玻璃化温度较低。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10. 什么叫玻璃化温度?橡胶和塑料的玻璃化温度有何区别?聚合物的熔点有什么特征?

答:玻璃化温度及熔点是最重要的热转变温度。

玻璃化温度是聚合物从玻璃态到高弹态的热转变温度。受外力作用,玻璃态时的形变较小,而高弹态时的形变较大,其转折点就是玻璃化温度,可用膨胀计或热机械曲线仪进行测定。玻璃化温度是非晶态塑料(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的使用上限温度,是橡胶(如顺丁橡胶、天然橡胶等)的使用下限温度。引入极

性基团、位阻较大的芳杂环和交联是提高玻璃化温度的三大途径。

熔点是晶态转变成熔体的热转变温度。高分子结构复杂,一般聚合物很难结晶完全,因此往往有一熔融范围。熔点是晶态聚合物的使用上限温度。规整的微结构、适当极性基团的引入都有利于结晶,如低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酰胺-66等。

在聚合物合成阶段,除平均分子量和分布外,玻璃化温度和熔点往往是需要表征的重要参数。

第二章参考答案

3. 己二酸与下列化合物反应,那些能形成聚合物?

解:己二酸为2官能度单体,f =2。

a. 乙醇: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酸二乙酯。

b. 乙二醇: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聚己二酸乙二醇酯。

c. 甘油:2-3体系形成体型聚合物。

d. 苯胺:2-1体系不能形成聚合物,生成己二酰二苯胺。

e. 己二胺:2-2体系形成线形聚合物,即己二酰二胺或称尼龙-66。

5. 下列多对单体进行线形缩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己二酸和己二胺,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简明给出并比较缩聚物的性能特征。

⑴. 己二酸和己二醇:形成线形聚酯。分子中无氢键,且分子柔软,所以,聚合物的熔点低,强度小,且不耐溶剂,易水解,不能用作结构材料。但可作为聚氨酯的预聚物、药物载体、可降解的缝合线等。

⑵. 己二酸和己二胺:形成线形聚酰胺,即尼龙-66。其有较高的结晶度、熔点和强度,可以用作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

⑶. 己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形成线形芳香聚酯,即涤纶聚酯,苯环的存在,提高了聚酯的刚性、强度和熔点,亚乙基赋予聚酯的柔性,使涤纶聚酯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⑷. 己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形成半芳胺,即尼龙-6T,其热稳定性好,熔点高。

6. 简述线形缩聚中的成链和成环倾向。选定下列单体中的值,判断其成环倾向。

在线形缩聚时,单体及中间产物有成环倾向,一般,五、六元环的结构比较稳定,易成环;另外单体浓度对成环倾向也有影响,因成环是单分子反应,缩聚是双分子反应,因此,低浓度有利于成环,高浓度有利于线形缩聚而成链。

⑴. 氨基酸:当时,经双分子缩合后,易形成六元环。甘氨酸形成甘氨酸酐。

当时,经消去反应,可能形成丙烯酸。

当时,分子内形成酰胺后,易形成五、六元环。

当时,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⑵. 乙二醇与二元酸:不易成环,主要形成线形聚合物。

7. 简述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以及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线形缩聚的逐步机理——逐步和平衡。

⑴. 线型缩聚反应的逐步性

缩聚反应形成聚合物是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的结果。缩聚早期,单体很快消失,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低聚物,转化率很高,但反应程度不高,以后的缩聚反应则在低聚物之间进行。聚合度随反应时间而增加。延长聚合时间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提高反应程度和分子量,而不在于提高转化率。缩聚早期,单体的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量和反应程度却很低。

⑵. 线型缩聚反应的平衡性

许多缩聚反应是可逆的,其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根据其大小,可将线型缩聚大致分成三类:

①平衡常数小,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子副产物水的存在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很大,应除去。

②平衡常数中等,如聚酰胺化反应,K≈300~500,水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影响。③平衡常数很大或看作不可逆,如聚碳酸酯和聚砜一类的缩聚,平衡常数总在几千以上。不同的缩聚反应,其可逆平衡程度有明显的差别。

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转化率为参加反应变成聚合物的单体占起始单体量的百分数。反应程度为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缩聚反应的本质是官能团之间的反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才能生成大分子,故,用反应程度才能描述反应进行的深度或相对分子量的大小。

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三章)

思考题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HCl CH2=CCl2CH2=CHCN CH2=C(CN)2CH2=CHCH3CH2=C(CH3)2CH2=CHC6H5 CF2=CF2 CH2=C(CN)COOR CH2=C(CH3)-CH=CH2

答:CH2=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Cl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2=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

CH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CH2=CHCH3:配位聚合,甲基(CH3)供电性弱。

CH2=CHC6H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2=CF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2=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

CH2=C(CH3)-CH=CH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C6H5)2 ClCH=CHCl CH2=C(CH3)C2H5 CH3CH=CHCH3

CH2=CHOCOCH3 CH2=C(CH3)COOCH3 CH3CH=CHCOOCH3 CF2=CFCl

答:CH2=C(C6H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

CH2=C(CH3)C2H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3CH=CHCH3:不能,结构对称。

CH2=CHOCOCH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2=C(CH3)COOCH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3CH=CHCOOCH3: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2=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

5.是否所有的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试举活性不等自由基3~4例,说明

应用结果。()

不是。过于活波和过于稳定的自由基都不能引发烯类单体聚合。只有活性适中的自由基才能引发单体聚合。例如:过于活波,易引起爆聚,很少在自由基聚合中应用;自由基都可以用来引发烯类单体聚合;而有三个苯环与独电子共轭,非常稳定,无引发能力,而成为阻聚剂。

14.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三者有何异同?这

三种单体聚合的链终止方式有何不同?氯乙烯聚合时,选择半衰期约2h的引发剂,可望接近匀速反应,解释其原因。

当转化率达一定值时,随转化率的增加,反应速率会突然增加,这种现象称自动加速。这是由于凝胶效应所致,体系的粘度增大,使链终止过程中链的重排受阻,链自由基双基终止速率降低,同时链增长速率变化不大,导致自动加速。

单体的种类不同,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不同,凝胶效应也不同,三种单体出现自动加速的转化率不同,即自动加速的程度不同。以本体聚合为例,苯乙烯是其聚合物的良溶剂,其出现自动加速的转化率较高,约为50%,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是其聚合物的不良溶剂,其自动加速的转化率较低,在约大于10%时出现,而氯乙烯单体在聚合时由于聚氯乙稀-氯乙烯是部分互溶体系,氯乙烯溶胀体中单体的含量约为30%,类似于沉淀聚合,凝胶效应严重,因此,其自动加速将更早到来。

链终止方式与单体的种类和聚合温度有关,一般偶合终止的活化能低,低温有利于偶合终止,升高温度,歧化终止增多。

⑴氯乙烯:其链转移常数较高,约,其转移速率超过了链终止速率,所以其终止方式主要是向单体转移。氯乙烯聚合时,选择半衰期约2h的引发剂,可使其接近匀速反应,是由于正常聚合使速率减少的部分与自动加速部分互补,从而达到匀速。

⑵苯乙烯:其链转移常数较小,为,其终止方式主要是正常终止为主,。如:60℃时苯乙烯以偶合终止为主,占77%,而歧化终止占23%。

⑶甲基丙烯酸甲酯:其链转移常数较小,为,其终止方式主要是正常终止为主,。如:60℃时甲基丙烯酸甲酯以歧化终止为主,占79%,而歧化终止占21%。

17.动力学链长的定义是什么?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

有何影响?

动力学链长是指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数均聚合度是指平均每个聚合物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数。

稳态条件下:

⑴.无链转移时,

如果活性链均为偶合终止:,歧化终止:,

两种终止方式:(C、D是偶合、歧化终止分率)

⑵.对容易发生向单体、引发剂、或溶剂转移的体系:

歧化终止:

偶合终止:

链转移反应对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的影响:链转移反应通常包括链自由基向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等转移,发生链转移会导致自由基提前终止,使聚合度降低,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是使大分子链产生支化(分之间转移一般产生长支链,分子内转移一般产生短支链)。

第四章

1. 无轨、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举例说明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单体前后位置的规定。

⑴. 无规共聚物:两结构单元M1、M2按概率无规排布,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自一至十几不等。多数自由基共聚物属于这一类型,如氯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⑵. 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属于这一类。

⑶. 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大分子,每一链段可长达几百至几千结构单元,这一类称作AB型嵌段共聚物。也有ABA型(如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和(AB)。(AB)x 型。

⑷. 接枝共聚物:主链由M1单元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M2单元组成。抗冲聚苯乙烯(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属于这一类。

3. 说明竞聚率的定义,指明理想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时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⑴. 定义:竞聚率为均聚增长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⑵. 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①.理想共聚:;

②.交替共聚:;

③.恒比共聚:理想恒比共聚:

5. 示意画出下列各对竞聚率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并说明其特征。时,低转化阶段的约是多少?

6. 醋酸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摩尔共聚,是否合理?

根据式:

由值知,醋酸烯丙酯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而共聚,而甲基丙烯酸甲酯则易与自身反应而均聚,所以等摩尔共聚,不合理。但如果使醋酸烯丙酯的量远大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量,可以得到交替共聚物。

7.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稀腈等等单体与丁二烯共聚,交替倾向的次序如何?说明原因。(提示:如无竞聚率数据,可用值)

⑴. 当时表现为交替共聚,因此,可以从的程度来判断两单体交替共聚的倾向大小

⑵. 从值差值的大小来判断,值相差较大的单体,交替共聚的倾向大。

由此交替共聚的次序为:

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

丁二烯:

马来酸酐-丁二烯体系:

醋酸乙烯酯-丁二烯体系:,

第五章

2. 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散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①. 苯乙烯:存在散热问题,分为预聚合、聚合两个阶段。①.预聚合,由于PS在苯乙烯中的溶解情况相对较好,凝胶效应产生较晚,预聚合的转化率可以至30%~35%。预聚合阶段的温度较高(80~90℃),预聚合较好的解决了散热问题,也可降低聚合阶段聚合塔的高度。

②.聚合阶段在塔中进行自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100~200℃),转化率逐渐增大,可以达99%以上,使单体充分聚合。

②. 有机玻璃:过程存在散热、体积收缩和产生气泡问题,因此,分为①.预聚合、聚合和后处理三个阶段。由于PMMA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相对较差,凝胶效应产生较早,预聚合的转化率可以至10%~20%,这时体积部分收缩,体系已具备一定的粘度,不易漏膜。预聚合阶段的温度较高,在90~95℃,预聚合较好的解决了散热问题、减少了体积收缩。②.聚合阶段为配合散热,控制较低的聚合温度(40~50℃),以降低聚合速率,采用薄形平板模,有利于散热,防止气泡的产生,这一阶段的转化率可以到90%以上。③.高温后处理阶段,体系的温度须高于PMMA的Tg(100~120℃)使残余单体充分聚合。

7. 简述传统乳液聚合中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所在的场所,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的场所和特征,胶束、胶粒、单体液滴和速率的变化规律。

⑴. 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所在的场所:①单体:单体液滴,增容胶束或乳胶粒内,溶液中也溶解有及少量的单体。②乳化剂:单体液滴表面,胶束或乳胶粒表面,溶液中也溶解有及少量的乳化剂。③引发剂:溶于水相。

⑵.引发、增长和终止的情况和场所和特征:①引发:水相引发,难溶于水的单体,以胶束成核为主。引发在水相发生,引发剂在水相中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在水相中增长成短链自由基,短链自由基沉淀出来、与初级自由基一起被增溶胶束捕捉,完成胶束成核过程。②增长:当自由基进入乳胶粒后,与其中的单体发生增长反应。增长反应在乳胶粒内进行,自由基处在被隔离状态,自由基的寿命延长,使同步增长的链增多,聚合速率加快,聚合度也增加。③终止:在乳胶粒内进行,当第二个自由基进入乳胶粒时,则发生终止反应。每个乳胶粒中只有一个自由基,但乳胶粒足够大时,也可容纳多个自由基。

⑶.胶束、乳胶粒、单体液滴的变化:①胶束:最初形成的胶束,如果在反应开始后没有成核,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逐渐消失,反应进入恒速期,是胶束全部消失的标志。②乳胶粒:随着成核的发展,乳胶粒数量不断增加,到胶束消失后,乳胶粒数恒定,聚合进入恒速阶段,这时乳胶粒会随着聚合的进行体积不断增大。③单体液滴的变化:随着聚合的进行单体不断进入乳胶粒,转变成聚合物,单体液滴的体积会逐渐变小,到单体液滴全部消失为止,聚合即进入降速阶段。

⑷. 速率的变化:①.乳胶粒的生成期,为开始引发到没有成核的胶束消失为止。在整个阶段由于乳胶粒数不断增加,聚合速率也不断增加,这时的单体液滴数不变,但体积不断缩小;

②.恒速阶段,自胶束消失开始,到单体液滴消失为止。在整个阶段由于乳胶粒数恒定,乳胶粒内单体浓度恒定,聚合速率也恒定,这个阶段乳胶粒不断长大,单体液滴体积或数量不断减少,直至消失为止;③.降速期,单体液滴消失是这一阶段的开始,单体液滴消失后,单体无补充来源,单体浓度不断降低,聚合速率也不断下降,直至单体完全转化。

8. 简述胶束成核、液滴成核、水相成核的机理和区别。

⑴. 胶束成核:对于难溶于水的单体,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可能引发溶于水中的微量单体,增长形成短链自由基,短链自由基沉淀出来、与初级自由基一起被增溶胶束捕捉,或初级自由基扩散进入增溶胶束,其作为活性种,就会引发其中单体聚合,这个过程称为胶束成核。

⑵. 水相成核:当选用水溶性较大的单体聚合时,水相中溶液聚合生成的短链自由基链长较长,并有一定的亲水性。在水相中的链自由基沉淀出来,沉淀粒子从水相和单体液滴上吸附了乳化剂分子而稳定,接着又扩散入单体,形成乳胶粒,这个过程称为水相成核。

⑶. 液滴成核:一是选用水溶性引发剂,单体液滴较小,单体液滴的比表面积与胶束相似时,液滴吸附自由基后成核,而后发育成乳胶粒。类似于胶束成核。二是选用油溶性引发剂时,单体液滴内溶有引发剂,可以就地引发聚合,类似液滴内的本体聚合,类似于微悬浮聚合。

⑷.区别:

第六章()

2. 下列单体选用哪一引发剂才能聚合?指出聚合机理类型。

⑶异丁烯:

⑷环氧乙烷:

4. 在离子聚合反应中,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之间的结合有几种形式?其存在形式受哪些因素影响?不同形式对单体的聚合机理、活性和定向能力有何影响?

⑴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之间的结合形式:其结合形式可以是:①极化共价键离子对,

②紧密接触离子对,③溶剂分隔离子对,④自由离子。

⑵存在形式的影响因素:①溶剂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等性质对离子对的紧

密程度和离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溶剂的介电常数(或极性)愈大,离解度愈大;

电子给予指数愈大,溶剂化能力愈大,离解度愈大,自由离子和离子对的比例增大;

②反离子的性质:非极性溶剂,反离子的体积大,离子对疏松;极性溶剂,反离子的

半径越小,离子对越疏松;③温度的影响:离子对离解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自由离子也相应增加。

⑶离子对的形式对单体的聚合机理、活性和定向能力的影响:自由离子的速率常数一般

要比离子对的速率常数大2~4个数量级,其聚合速率高,但无定向能力。(离子聚合)相反,越紧密离子对,有利于单体的定向插入,形成立构规整聚合物,但聚合速率较低。(配位插入聚合)

5. 进行阴、阳离子聚合时,分别叙述控制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离子聚合中有无自动加速现象?离子聚合物的主要微观构型是头尾还是头头连接?聚合温度对立构规整性有何影响?

⑴控制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溶剂和温度都有影响,但溶剂的影响因素

为主。应控制反应条件,使有利于生成自由离子。

①阴离子聚合:对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影响:阴离子聚合的聚合速率方程和聚合度的

表达式为:

阴离子聚合则是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和无转移。阴离子聚合的引发剂,能很快的转变成活性中心各活性中心活性相同,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引发单体增长、增长过程中无引发反应,活性中心数保持不变,无终止。因此,控制引发剂的浓度和单体的浓度,既能控制聚合速率,也能控制聚合度。另外,选择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的溶剂,使离子对疏松,也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但立构规整性会降低。升高温度,聚合反应速率增加,自由离子的浓度会降低,方向相反,结果要看综合因素。

②阳离子聚合: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其一,引发剂、共引发剂及单体浓度的影响:对

聚合体系作稳态假定,单分子终止时的聚合速率方程为:

聚合速率与引发剂和共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有关。因此,选择一定的引发剂和共引发剂及其它们适当的种类和配比,改变单体浓度可以控制聚合速率;其二,离子对的形态:选择极性或溶剂化能力大的溶剂(多采用卤代烃,如氯甲烷),使形成疏松离子对,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低温时,有利于形成松对,聚合反应速率会增加。

对聚合度的影响:阳离子聚合的聚合度为:

由于阳离子聚合的特点是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因此可以采用添加链转移剂的

方式来控制分子量。另外控制温度也可以控制分子量,一般,低温向单体转移为主,高温向溶剂转移为主。例如丁基橡胶的合成,低于-100℃,主要向单体转移为主,高于-100℃,主要向溶剂转移为主。

⑵离子聚合中有无自动加速现象?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不同,不存在自动加速现象。

因为在离子聚合过程中,活性中心是离子,同性相斥不能双基终止,阳离子聚合主要是通过向单体转移终止,阴离子聚合不终止。不存在两个长链活性中心受扩散控制的因素,无凝胶效应,也就不存在自动加速现象。

⑶离子聚合物的主要微观构型是头尾还是头头连接?离子聚合物的主要微观构型应是

头尾连接的产物,其主要原因是电子效应,无论从诱导效应还是共轭效应来看,取代基与活性中心在同一碳原子的结构都是最稳定的结构。

⑷聚合温度对立构规整性有何影响?

温度对离子对形态的影响:离子对离解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自由离子浓度也相应降低。因此,随聚合温度的升高,形成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倾向增加。

8.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在苯、四氢呋喃、硝基苯中用萘钠引发聚合。试问在哪一种溶剂中聚合速率最大?

在阴离子聚合中,溶剂的极性愈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也愈大。电子给予指数愈大,给电子能力愈强,溶剂化能力就愈强,表观增长速率常数也愈大。而三种溶剂的介电常数和电子给予指数分别为:苯(,)、四氢呋喃(,)、硝基苯(,)这里,溶剂化能力应该是占主导因素的,因此聚合速率应为:四氢呋喃>硝基苯>苯。

第7章配位聚合

3.

聚合物构型——聚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

聚合物构象——聚合物分子内单键旋转,形成各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布。

光学异构——①分子式、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而旋光性能不同的同分异构现象;②由聚合物分子中的手性中心产生的同分异构

几何异构——由于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不能相对自由旋转,聚合物分子中双键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不同所产生的同分异构

聚丙烯的立体异构

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

1,4-加聚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

1,2-加聚有等规、间规、无规等三种异构体(下面结构式中R = -CH=CH2):

4.(答案参考P184~185)

5.解:

①在特定的引发剂和必须的聚合条件下,能够发生配位聚合、生成有规立构聚合物的

第九章()

5. 从醋酸乙烯酯到维尼纶纤维,需经过哪些反应?写出反应式、要点和关键。

解:乙烯醇是假想单体,其不稳定,会迅速异构成乙醛。通常聚乙烯醇是由聚醋酸乙烯酯经水解或醇解来制备的。

维尼纶的生产是由聚醋酸乙烯酯的合成、醇解,聚乙烯醇的纺丝拉伸、缩醛化等工序组成。

①.由醋酸乙烯酯合成聚醋酸乙烯酯

②.聚醋酸乙烯酯醇解制备聚乙烯醇

③.聚乙烯醇的缩醛化

维尼纶生产的要点和关键:略。

13.下列聚合物选用哪一类反应进行交联?

a.天然橡胶 b.聚甲基硅氧烷 c.聚乙烯涂层 d.乙丙二元胶和三元胶

解:①.天然橡胶:用硫和有机硫化物进行交联

②.聚甲基硅氧烷:用过氧化物进行交联

③.聚乙烯涂层:用过氧化物进行交联

④.乙丙二元胶:其是乙烯和丙烯共聚物,分子主链上无双键,因此,用过氧化物进行交联

⑤.乙丙三元胶:是由乙烯、丙烯和第三单体共聚而成的橡胶。第三单体为非共轭二烯烃,常用的有双环戊二烯、亚甲基或亚乙基降冰片烯、甲基四氢茚及1,4-己二烯等。因此,乙丙三元胶分子主链上有双键,可用硫和有机硫化物进行交联。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毛概重点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重点课后思考题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 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6) 思想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是实事求是?(P48)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质和核心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

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5.为什么说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 (1)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2)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权问题?(P69) 主要内容 (1)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和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 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 中。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 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7.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5)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 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8.如何理解新民主主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1) 三大法宝: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课后思考题答案1

第一章 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 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为了便于热工计算,选一个稳定的参数作为基础,方便计算。(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干空气不发生变化,水蒸气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干空气作为基准是不能发生变化的) 2、如何用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来表征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答:含湿量表示空气的干湿方法: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指标,换言之,取对应于1Kg干空气所含有水蒸汽量。(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的方法: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之比。(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3、某管道表面温度等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试问该表面是否结露? 答:该表面不会结霜。因为判定是否结霜取决于是否在露点温度以下,当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是不会结霜的。 4、有人认为:“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空气湿球温度”,对否? 答:错,空气湿球温度是空气与水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而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水蒸气温度(空气的干球温度),所以是错的。 8、写出水温为t w时水的汽化潜热计算式。 解:汽化潜热的计算式为:r t=r0+1.84t w-4.19t w=2500-2.35t w 10、为什么喷入100摄氏度的热蒸汽,如果不产生凝结水,则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答:这种情况叫等温增焓加湿,当蒸汽温度为100摄氏度时,热湿比等于一个常数ε=2684,该过程近似于等温线变化,所以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1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七大类?P2-P3 3.哪些因素导致化工生产的高度危险性? P11 4.是否装置的规模越大、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越安全?为什么? 否 P4、P6、P12、P13 第二章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P30、P36 2.企业可以与从业人员通过自愿协商方式订立的劳动合同是不是都有效?哪些内容是不能协商的?否 P19 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包括哪些?P21 4.哪些伤亡事故属于工伤事故?P24 5.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操作者本人伤亡的,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P29 第三章 1.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管理?P38 2.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哪些?P46 3.预防事故的综合对策有哪些? P40-P50 4.列出五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规章制度?P53 – P63 5.为什么要重视班组安全管理?P64 第四章 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P71 2.什么是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分为几类?P77 – P78 3.列举出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点火源? P93 4.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P81 5.列出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P112 第五章 1.人的触电方式有哪些?P117 2.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有哪些?P118-P120 3. A P119 4. C 5.电气火灾爆炸中的点火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P125

第六章 1.什么是腐蚀?它有什么危害?P131 2.常用的腐蚀控制措施有哪些? P135 第七章 1.锅炉压力容器造成的破坏作用有哪三种方式?P153 2.什么是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P146 3.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有哪些?P146 4.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 5.锅炉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P144 6. C P148 第八章 1.从安全方面讲,化工检修有哪些特点?P157 2.设备检修施工前需要做好哪些工作?P158 –P159 3.动火作业的安全要点有哪些?P167 – P168 4.罐内作业有哪些特殊的危险因素?任何消除?P172 – P175第九章 1.机械性伤害主要发生在什么区域?P180 2.典型的安全防护装置有哪些?P182 – P184 3.起重吊装作业应有哪些人员在场?人员资格有何要求?P188 4.什么是起重机司机“十不吊”?P188 第十章 1. ABCDE P190 2. C P192 3. ABC P192 4. A P192 5. ABCDE P192 6. ABC P199 7. BC 8.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P193 – P195

给水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给水系统 1.由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虑,应属于哪类给水系统? 水源方式属于地表水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属于自流给水系统。 2.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试行分析。 输配水系统。 3.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 等,哪种情况下可省去其中一部分设施? 不是。 大城市通常不设调节构筑物;地下水水质好可以省略水处理构筑物;水源处于适当高程,可以省去一级泵站或二级泵站或同时省去;城市附近山上有泉水时,可建泉室供水系统不设泵站。 4.什么是统一给水、分质给水和分压给水,哪种系统目前用得最多? 统一给水: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 分质给水:水源经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 分压给水:根据水压要求不同而供水。 用得最多的是统一给水系统。 5.水源对给水系统布置有哪些影响? ①当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可在城市上游或给水区内开凿管井或大口井。 ②水源处于适当高程,能重力输水,可省去泵站;有泉水的,可建泉室。 ③地表水为水源时,上游取水,加以处理。 ④水源丰富,随用水量增长而发展为多水源给水系统。 ⑤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时,采用跨流域、远距离取水方式。 6.工业给水有哪些系统,各适用于何种情况? ①循环给水系统,火力发电、冶金、化工等冷却水用量大的企业中。 ②复用给水系统,适用于在车间排出的水可不经过处理或略加处理就可供其它车间使用 的情况。 7.工业用水量平衡图如何测定和绘制?水量平衡图起什么作用? 查明水源水质和取水量,各用水部门的工艺过程和设备,现有计量仪表的状况,测定每台设备的用水量、耗水量、排水量、水温等,按厂区给水排水管网图核对,对于老的工业企业还应测定管道和阀门的漏水量。 了解工厂用水现状,采取节约用水措施,健全工业用水计量仪表,减少排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对厂区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都很有用处。 第二章设计用水量 1.设计城市给水系统时应考虑哪些用水量? ①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③消防用水。 ④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⑤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2.居住区生活用水量定额是按哪些条件制定的? 城市人口、每人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给水普及率。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课后主要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课本第19页第1题。 因为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课本第19页第2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课本第19页第3题。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革命与现代化。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并为此开辟道路。同时,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如何看待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文明这一观点?)课本第40页第1题。 这一观点总体上是错误的、片面的。这是因为:(1)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过程看,伴随着侵略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等所谓“文明”的东西,但这是副产品,附属品,其主要目的是侵略,是为了实现侵略而不得不这样做的。(2)从列强侵略的目的、结果看,侵略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是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而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从结果看,对照今天的文明标准,西方列强的侵略没有给中国带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展开论述)(3)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看,如果说西方殖民侵略给中国送来了文明,为什么还要反抗,是抵制文明?是不是不应该反抗?这从现代的主权、人权的价值判断上来看,是讲不过去的。(可展开论述)(4)从历史来看,历史上一些被殖民侵略的国家现在仍处于贫穷落后,或发展中国家,多数没有实现现代化。如中国、印度、非洲一些国家。(可举例说明) 殖民侵略的本质:变中国为殖民地,给中国近代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西方的殖民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大都失败了,因此,反抗是无用的)课本第40页第2题。 除抗日战争外,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反抗无用”论是错误的。(1)历史事实表明,殖民者的贪婪和残暴并不是由被侵略者的反抗引发的。相反,只有被侵略者进行强有力的反抗,才能使侵略者的野心和暴行受到某种程度的遏制。反抗愈是强有力,遏制作用就愈大。即使反抗失败了,也会使侵略者受到了沉重打击。(可举例说明);(2)通过反抗积累斗争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可举例说明) ;(3)不反抗并不能减少灾难,只能使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胀,行为更加肆无忌,灾难更加沉重。(可举例说明);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发展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二、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三、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3/s, m3/min, m3/h.。 2、扬程H: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 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 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高层课后思考题答案

高层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章绪论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答:我国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住宅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是什么?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特点:水平荷载对结构影响大,随高度的增加除轴力与高度成正比外,弯矩和位移呈指数曲线上 升,并且动力荷载作用下,动力效应大,扭转效应大。 考虑:结构侧移,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问题,承载力问题。 3.从结构材料方面来分,高层建筑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相应的结构分类(以材料分类):砌体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特点:(1)砌体结构具有取材容易、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均较低,抗震性 __________ 能较差。 (2)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有利于基础),延性好,变形能力大,有利于抗震,可以工厂预制,现场拼装,交叉作业但价格高,防火材料(增加造价),侧向刚度小。 (3)钢筋混凝土具有价格低,可浇筑成任何形状,不需要防火,刚度大。但强度低,构件截面大占用空间大,自重大,不利于基础、抗震,延性不如钢结构。 (4)混合结构与钢构件比:用钢少,刚度大,防火、防锈;与混凝土构件比:重量轻,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 第2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 1.高层结构体系大致有哪几类?各种结构体系优缺点和受力特点如何? 答:高层结构体系类型: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多筒体系巨型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受力变形特点:框架结构的侧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1)水平力引起的楼层剪力,使梁、柱构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剪切变形Us ;2)由水平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轴向变形(一侧柱拉伸,另一侧柱压缩)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变形Ub ;3)当框架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多时,其侧移主要表现为整体剪 切变形,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注: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侧移主要表现为整体剪切变形。 优点:①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分隔方便;②整体性、抗震性能好,设计合理时结构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③外墙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时,结构自重小。 缺点:侧向刚度小,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差。正是这一点,限制了框架结构的建造高度。《高规》规定,在非地震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为70m,最大高宽比为5。 剪力墙结构:受力变形特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可视为竖向悬臂构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是 受压的薄壁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则是下端固定、上端自由的悬臂柱(深梁)。注:1)剪力墙结构水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2015版

毛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 重要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如何理解马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4.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6) 7)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10)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6.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一系列讲话 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全面从严治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一国两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最新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