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献枢《国际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国际经济法——第十八章 武装冲突法)【圣才出品】

王献枢《国际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国际经济法——第十八章 武装冲突法)【圣才出品】

王献枢《国际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国际经济法——第十八章 武装冲突法)【圣才出品】
王献枢《国际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国际经济法——第十八章 武装冲突法)【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国际经济法

16.1 复习笔记

一、概说

1.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特点

(1)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①狭义的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涉及公法的那一部分法律关系,涉及这一法律关系的主体与一般国际法的主体是一致的,即主要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团体。

②广义的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切超越国界的经济关系,既涉及公法关系,也涉及私法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不仅国家、国际组织是法律主体,而且个人和法人也是法律主体。

(2)国际经济法的特点

①关于国际经济法的基础

a.狭义论者认为,国家政府间的经济交往是国际经济法的基础;

b.广义论者认为这一基础应当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不仅包括国家政府间的经济交往,同时也包括大量自然人、法人(特别是跨国企业)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

②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性质

a.狭义论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属于国际法的一个特殊分支,因此,在性质上不仅是国际法,而且是公法。

b.广义论者则认为国际经济法具有综合性,它既包括国际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的公法

规范,又包括涉及国际经济贸易的私法规范,还包括处理涉外经贸关系的国内公法,因此,在性质上融合有国际法和国内法、私法和公法的多重属性。

③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a.狭义论者认为国际经济法既属国际法,那么,其法律渊源当为条约和国际习惯。

b.广义论者则认为在条约和国际习惯之外,还包括商业性的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

2.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1)战前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①这一阶段的国际经济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国际经济关系日趋复杂。

②国际经济法获得初步的发展的具体表现为:

a.各国缔结了大量关税、支付、贸易和税收等关系的双边条约。

b.为了统一某些商贸领域的国际制度,出现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多边条约。

c.各国还就一些重要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协定。

d.国际组织参与下的国际经济立法活动亦开始启动。

(2)战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关贸总协定》旨在鼓励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为了稳定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帮助成员国平衡国际收支以避免国际金融的过分波动,而世界银行集团则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融资,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这一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在当时构成了国际经济法的主干,为战后恢复作出了重大贡献。

(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①在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一系列重要的决议和宣言,初步奠定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也进行了重要的体制改革,增加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提款权,加大对它们的发展援助,在贸易中推行普遍优惠制,并使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发言权。

③海洋权问题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个重要环节,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是这一努力所取得的最为丰硕的成果。

④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其负面效果也日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需要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框架中予以解决。

二、国际经济法律制度

1.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

国际货币金融法是指调整国际支付、外汇市场组织以及国际储备供给等货币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构成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支柱。

(1)金本位制

通过黄金的自由流动自动地在各国间协调价格与成本的关系,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制

①第一个时期从1945年到1971年,这一阶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第二个时期是1971年至今。

a.放弃了美元本位的货币平价制。

b.废除了黄金的官价制并以“特别提款权”取代黄金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

2.国际贸易法律制度

(1)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和范围

①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国际贸易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商品交易关系及附属于这种交易关系的其他关系,如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支付与结算、调解与仲裁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狭义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贸易法是指国家主要通过条约方式就彼此间的贸易关系作出的制度安排,其调整的对象是国家间贸易关系,是所谓“贸易的国际法”。

国际贸易法的范围主要包括:《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体现的各项法律原则和制度;国际商品协定及其体现的原则和制度;解决南北贸易问题的法律安排;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间的贸易安排;区域贸易制度;双边贸易制度。

b.广义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贸易法所调整的是广义的国际贸易关系,不仅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关系,还包括不同国家间私人性质的贸易关系。

调整广义贸易关系的法律涉及三个层次:

第一,贸易的国际法,即狭义论者所主张的国际贸易法。

第二,国际贸易的统一私法,主要包括跨国合同与买卖法、冲突法、保险法、海商法等法律分支。

第三,国际贸易的国内法,即各国国内法中直接调整、管制涉外贸易的法律。

(2)国际贸易基本法律体制

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多边贸易体制。

②国际纺织品贸易协定。

3.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1)国际投资法的概念

①国际投资是指国家、国际组织或者非国家实体之间的资本输出和赢利行为,调整这种

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体即为国际投资法。

②国际投资法即为调整所有跨国投资关系的法律。

③国际投资法就是调整私人海外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

(2)国际投资基本法律体制

①外国投资保护法

外国投资保护法,是指资本输入国为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关于投资及外国资本保护的法律。

②海外投资保险法

海外投资保险法,亦称海外投资保证制度,是指资本输出国为鼓励和保护本国私人对海外进行投资而制定的法律。

③海外私人投资的国际法制度

海外私人投资的国际法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建立的关于调整私人直接投资关系以及鼓励与保护投资的一种国际法制度。

4.国际税收法律制度

(1)国际税法的概念和范围

①国际税法的概念

a.狭义

国际税收关系仅指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调整此类关系的法律规范即为国际税法。

b.广义

国际税收关系除了包括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外,还包括各国与跨国纳税人之间在税收上的征纳关系,即各国涉外的税收征纳关系。

②国际税法的范围

a.狭义论者认为它仅涉及具有国际公法性质的国家之间关于税收的条约或协定。

b.广义论者则认为,在关于税收的条约或协定之外,各国调整涉外税收关系的国内法(涉外税法)也是国际税法的组成部分,其中同样也包括冲突规范和实体规范。

(2)国际税收基本法律体制

国际税法的根本目标是给跨国纳税人提供公平征税的途径,它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避免国际多重征税;

②通过税收手段鼓励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③防止国际偷税漏税。

5.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

(1)国际经济争议及其特点

①国际经济争议的概念

a.狭义的国际经济争议仅指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或者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经济交往中的争议。

b.广义的国际经济争议则可以指跨国经济交往中的一切争议,其争议主体既包括国家、国际组织等传统意义上国际法主体,也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团体。

②国际经济争议的特点

a.国际经济争议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几乎覆盖国际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争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b.广义的国际经济争议和狭义的国际经济争议之间界限往往并不十分明确,个人在跨国经济交往过程中与外国个人、外国国家所发生的争议,经常会转化成两个国家之间的争议。

c.解决国际经济争议的原则与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基本相同,但更侧重于经济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