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2012年,是全面完成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发展“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新突破。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科技兴农基础保障

(一)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农业科技创新要把保

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在良种培育、地力提升、作物丰产、优质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工储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绿色防控、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农业科研公益性定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支持农业高等学校组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试点。加强市(州)级涉农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高校、科研院校、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增强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农业企业创办科技研发机构。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三)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强化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川种”优势。建立优势种质资源和种业生产保护区(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鼓励种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在粮油猪生产大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新品种引进展示示范场。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大型骨干企业,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享。完善种子收储政策,加大对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省级财政对种子储备给予适当补助。完善品种审定、保护、退出和种子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着力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推进技术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面向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组建多学科、产学研联合的创新团队,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组织实施100个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重大项目,重点建设300个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和团体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技术引进集成创新。加

强干旱、洪涝、低温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技术研究。

二、完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五)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加强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园区、专家服务基地、研发基地、科技信息服务站等区域性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建设。稳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

(六)全面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落实公共服务岗位。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待遇,落实工资倾斜、绩效工资、社会保障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

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激励机制,支持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加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的作用,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继续实施星火计划,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加强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

(八)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农业科技拔尖人才,“天府英才工程”、“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要向农业科技领域倾斜。加强四川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实行公开招聘和资格准入制度,核定工作岗位,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推广实效,评聘职数向乡镇和生产一线倾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

批大学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加大高等学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发挥农民技术人员示范带动作用,按承担任务量给予相应补助。

(九)加大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制定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建设。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场主),积极培育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机防手、农机手、农村沼气工、农村粮食购销经纪人等涉农人员培训。继续实施劳务品牌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工匠人才培训。

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增强保供给促增收能力

(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完成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任务,确保粮食年总产量增加5亿斤以上,实现省内粮食基本自求平衡。继续实施“米袋子”、油

料自给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中抓好88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鼓励开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开展整建制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加强防灾减灾、产后减损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监测与防控支持政策。

(十一)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科技水平。继续推进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的培育和提升工作。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建300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整建制全县域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推进25个林业产业强县的培育和提升工作,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竹藤等林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创意农业。提升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大中城市要坚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规范农产品认证工作。

(十二)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提质扩面。深入开展4个市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推进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继续推进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培育和提升工作。加强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配套。发展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联建小区养殖模

式。继续实施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加快节粮型草食牲畜、林下养殖和现代蜂业发展。扶持肉牛肉羊生产大县标准化养殖和种畜禽场建设。推进“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开展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快优势特色水产业发展,抓好稻鱼轮作、名优水产品养殖和冷水鱼产业工程建设。开展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加强休闲渔业发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十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责任制度,保障必要工作经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加强农业投入品控制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重要农产品监测机制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大力推广配方肥、有机肥等高效安全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规范使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安全监督执法,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十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批全国同行业、同产业“排头兵”企业。加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继续抓好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保供给的积极作用。逐步引导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加工科

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万人帮扶行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扶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申报和组织实施财政支农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业或参股龙头企业。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两个带动”作用突出的机制和模式。深化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特色品牌创建,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省级投入,加快构建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长期性外销平台。

(十五)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全省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大力推进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投资入股、产权置换、公建配套、回购回租等方式,建设一批非营利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切实落实中央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等设施和市场建设的规划、用地、税费等政策。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等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加工和贮藏设施予以补助。扶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粮油连锁店、“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发展联通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继续扶持“农超对接”等多种产销对接和直供直销。落实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加强农业统计调查和预测分析,推行重大信息及时披露和权威发布制

度。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十六)加快推进水利和农田建设。加快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和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加快推进40处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毗河供水一期、升钟灌区二期2处大型及10处中型水利工程。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抓好“全域灌溉”10个县(市、区)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六江一干”重点河段堤防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3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落实水利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稳妥推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以“金土地工程”为载体,继续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实施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十七)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研发推广力度,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程。加快农村机电提灌设施建设、维修和更新改造步伐,配套完善适宜区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急需的机电灌溉工程。加快建设机耕便民道。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

业机械化新型主体。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鼓励开展订单作业、土地托管、跨区作业等农机服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十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新解决24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通畅通达工程,优先改善新农村示范片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对外公路通行条件。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退牧还草、石漠化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川西北防沙试点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资源建设。加强森林培育经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统筹解决就业困难的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会保险补贴问题。启动实施川西藏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推动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清水工程”。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完善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力度。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十九)推进新农村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统筹编制城乡规划,结合现代农业发

展,调整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将县域范围内城镇和农村作为村镇体系进行合理规划。巩固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输出规模,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尊重和保护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全面完成第一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任务,启动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活动。

(二十)深入推进新村建设。实施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在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完成新村建设规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渠江流域以新村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做好重大工程移民安置、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工作。强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全面完成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提升建设水平。

(二十一)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抓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坚持集中连片开发,加大专项扶贫投入,大力推进我省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及大小凉山彝区连片扶贫开发。完成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继续推进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深入推进“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

部帮户”活动,积极开展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省内对口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工作。

(二十二)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工程,推动乡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合并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社区)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农村公益性文化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标。开发农村优秀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创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村寨”。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二十三)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显著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稳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全面落实中央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加大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

置补贴力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促进增产增收、优质增收、补贴增收。实施农民收入促进计划,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以上。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加大对牧业、牧区、牧民的支持力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探索完善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扩大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规模,完善森林抚育补贴政策。整合财政投入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二十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和财政支持政策,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激励并引导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可贷资金不低于70%用于当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建设。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增加贷款贴息规模,进一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完善涉农贷

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和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

(二十五)统筹推进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建设。2012年底前,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国有林场、森工企业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在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大力推广成都等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严格规范、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和村级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乡村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摘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问题;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来装备现代农业,依靠数字化和信息网络来进行农业的管理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管理、生产、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化,提高农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的经营决策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应用空间。 一、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阶段,如何实现农业的市场化、知识化、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难点之一。农业的信息化,能够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又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升级,是解决农业现代化中遇到的困难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才能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是农村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的配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民的劳动成果最终要由市场来进行检验。而发展农业的信息化,能够给农民决定生产经营、实现增产增收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农民对产销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引导农民对农业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得以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客观选择 农业能否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农产品是否有质量和特色方面的优势。而农产品在质量和特色方面的优势,取决于农业技术的优势。通过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其职能和技术的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精)

第3期(2012年3月中国科技论坛-5-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编者按:面对农业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科技创新所涉范围广,需要通盘考虑其战略布局和支撑措施。为寻求更优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部分科技与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杨起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农业的产业形态复杂,涉农行业多样,产业延伸广阔,技术创新体系复杂。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必须跳出狭隘的农业和农业科技范畴来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寻求破解之道。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研究开发,也不能把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简单归结为技术供给不足,而应将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农业面临的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农业创新生态背景下来研究和部署。 必须坚持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从农业科技的三性出发,国家将加大对与农业科技的投入,政府农业科技组织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但是,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产业创新的活动,涉农经济组织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科学家、工程师、农艺师和涉农领域的各类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活的载体,他们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个人属性而是取决于组织属性。只有当科技成果进入创新的经济过程时才体现出实际的经济价值,只有市场中的涉农经济组织才是技术创新的投资、执行和受益主体,政府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承担有限的非市场性的公益服务。在缺乏利益输送机制条件下,它们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而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政府机构则会产生腐败,并对市场主体产生挤出效应,进而破坏整个农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政府科研机构固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然而更为落后并亟待提升的是本应承担起创新主体重任的涉农经济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除了农业技术创新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邓晓栋 The Sand Tren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Deng Xiaodong 技术正在加快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浪潮席卷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全球,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领域的急剧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aspect - to expand 变革和加速发展,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alysis, mainly 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成为国际 studie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 informatio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来,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先后经过了计算机科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化、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精准农业等阶段,农业信息化开始逐步进入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新的发展历程。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 to mak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an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 improve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 the 播、电话通讯及计算机科学计算阶段;第二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作为着

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三是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 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投入。现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必须以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推广手段作保证,这就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各行各业都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助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武汉联通在传统“农业新时空”的平台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移动网络、数据互联网络、人工呼叫网络和互联网资源,并集合其他省分的先进经验,重新打建了一个服务于农村市场的新的聚类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和人工呼叫中心等简便、经济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提供专业化涉农信息服务。对于推进现代“大农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各行各业都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助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武汉联通在传统“农业新时空”的平台及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移动网络、数据互联网络、人工呼叫网络和互联网资源,并集合其他省分的先进经验,重新打建了一个服务于农村市场的新的聚类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和人工呼叫中心等简便、经济的方式,为农村用户提供专业化涉农信息服务。对于推进现代“大农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它主导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方向,成为实现农业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对提升政府服务形象,改善政府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降低农业市场交易风险, 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形象;有利于改善政府部门服务手段,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四是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支出,节约资源;五是有利于加快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根据聚类市场人群对本地信息内容的需求,通过武汉分公司或合作伙伴联合当地农口部门,发展分布广泛、合理的信息服务站点作为末梢渠道,通过信息站点优质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的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其最感兴趣、与其生产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乡镇一级的各类本地化信息,对农户的生产生活等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由此建立以武汉联通为主导,以农村信息化应用平台为核心,涵盖上游农技、农村医疗、物流采购等单位和企业,以及下游广大农村用户在内的农村信息化产业链。通过有效的信息服务内容提升对农村用户的粘合力和品牌吸引力,带动农村用户的入网以及延长入网用户的生命周期。通过平台上稳定的、分类明确的、并具备相当数量的用户群,为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农资销售、物流及其他商品供销企业提供精准化营销的有偿服务,并可依此带动此类用户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形成一种良性的有效规模发展的农村信息化应用模式。以此提升武汉联通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总体思路,我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 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扎实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 步发展,促进XX乡村振兴。现将我乡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工作开展情 况总结如下: 一、9个1目标完成情况: 1.一条精品产业带:围绕竹海渔乡农旅融合旅游环线建设,依托XX至城厢快速通道建设和雅康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步、百家村发展李子产业,打造十 里李花,目前已完成丁糖李种植320亩,年内还将发展丁糖李500余亩。大河、互助、团结、XX村大力发展茶叶,建设高山有机观光茶园。 2.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体要求,依托团结村打造美丽渔村,2020年5月我乡团结村成功入选四川省 美丽渔村第一批名单,以美丽渔村创建为契机,建设大河、XX、团结村农旅融合休闲 观光示范园。 3.一批主体:新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引进农旅融合发展企业四 川林源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团结村、大河村、互助村 和黍子村各1家,发展劳动村农村电商1家,成立XX农贸综合服务中心1个。 4.一批品牌:大力培育川牛膝农产品品牌,我乡川牛膝代表天全成功参加2020第十六届中国(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支持汇美农业和润兆渔业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获得产品质量新认证,润兆渔业产品获最喜爱农产品奖。 5.一项突破:依托百家林源缘公司大力发展丁糖李产业连片集中发展,实施标准 化建设。已建XX鲜叶茶叶交易中心1个。 6.一套体系:围绕高山有机茶、笋用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对 茶叶、蔬菜实施检测,正在建农业生产服务中心一个,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 7.一项创新: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目前团结正积极探索 开展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产业,健全了农业产业化管理体系。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解读

关于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2012年,是全面完成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农业农村发展“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新突破。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科技兴农基础保障 (一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农业科技创新要把保 供给促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在良种培育、地力提升、作物丰产、优质安全、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工储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绿色防控、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农业科研公益性定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思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天津在农业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研发、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取得科技成果500多项,在黄瓜和花椰菜等蔬菜育种、西甜瓜育种、杂交粳稻和专用小麦育种、生猪育种、动物克隆、转基因农产品检测、全幅玉米收获机研发以及农产品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成果,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种科技奖励93项,保持了天津在蔬菜、作物育种领域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农业收获机械创新的突破。先后组织2541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了150项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共引进推广新品种1021个、新技术195项,建立科技示范户9321户,取得社会经济效益38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2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 按照天津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构筑“高端产

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的奋斗目标,《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目标是打造“三个高地、两个基地”,即打造现代农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现代农业高地和自主创新高地,要求天津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已有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 优质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依靠科技的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农产品市场秩序的重大问题。保障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供给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选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攻克一批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持续供给能力。 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摘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 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问题;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hope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keywords: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来装备现 代农业,依靠数字化和信息网络来进行农业的管理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管理、生产、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化,提高农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的经营决策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学院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安全 年级2013级 学号122013324040115 姓名冯璐 成绩 年月日

浅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冯璐 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本文从农民信息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不足和农民增收途径少三个方面来分析解决这些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三农;农民;增加收入。 Discuss how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Feng Lu Abstract: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the core of the farmer problem, the essence of the issue of farmer is the problems of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ke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farmers richer. Starting from the farmers lack of backw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way less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solve these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income.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Farmers; Increase your income. 1.概述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问题。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因素又沉积已久,并涉及到许多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 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 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 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 国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 村信用社建社 50 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 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经历了多次整顿、改革, 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断改进,农村金融竞争已经越发激烈,如何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风险日益累积。由于众多历史 遗留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都有为数不小的不良资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资 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0%。而且贷款到期转 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部分地区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