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知识点模拟考试卷.doc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知识点模拟考试卷.doc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知识点模拟考试卷.doc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知识点模拟考试卷.doc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知识点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下列那些现象说明地球在运动:( )

①一年365天②白天、黑夜的更替③长江水滚滚东流 ④春夏秋冬的变换⑤夏季白天长,冬季夜晚长.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⑤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转和公转的中心都是地球,都是自西向东转动

B .地球自转时,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见日出

C .极昼极夜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

D .从北极点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围绕的中心是( )A .不同的,自转围绕的是太阳,公转围绕的是地轴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B.相同的,二者围绕的都是太阳

C.不同的,自转围绕的是地轴,公转围绕的是太阳

D.相同的,二者围绕的都是地轴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在A处弧线画上箭头,以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B处位于______洋,该大洋被______大陆和______大陆包围.

(3)我国科学考察队到黄河站进行科考活动的最佳季节是______季.

(4)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______.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四季变化

B.昼夜长短不同

C.昼夜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利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A.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

B.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

C.自东向西,呈顺时针方向

D.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比较,两者都相同的是()A.运转的方向

B.运转的速度

C.运转的周期

D.运转的中心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是()A.一年一天

B.一天一年

C.一年一月

D.一月一年

本题答案:

9、问答题

读南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中选择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

(2)E、F分别是中国的什么考察站?E______,F______,其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E在F的______方向.

(3)在图中,标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并标注度数.

(4)到南极考察的最好时间是______,原因______.

本题答案:

10、填空题

()的《天体运行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的同时又不断地围绕().

本题答案:

11、填空题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一致()

本题答案:

12、单项选择题

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②

B.都不对

C.都对

D.①

本题答案:

13、问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2008年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点,在这里能够观测到在地球其他地区无法观测到的代表全球特征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

(1)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什么时间到南极考察合适______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

(2)途中南极科考队经过我国考察站B______(站名),该站有无极昼极夜现象______(有、无),该站在我国科考站C站的______方向.

(3)在图中D处线条上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4)下面关于南极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风库

B、白色沙漠

C、冰雪高原

D、南极的主人--北极熊

(5)请你写出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______.

(6)当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时,此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______.

本题答案:

14、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绵阳的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是()A.太阳东升西落

B.四季变化明显

C.冬季的黑夜最长

D.夏季的白昼最长

本题答案:

15、问答题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N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A、B两点中______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______点先进入黑夜.昼夜交替的周期为______.

(3)A点位于B点的______方向.A、B两点所在纬线名称为______.

(4)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______带的分界线。

本题答案:

16、单项选择题

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B.自转产生四季更替

C.自转指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D.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本题答案:

17、单项选择题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说法正确的是()A.自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

B.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C.地球运动总是先自转后公转

D.自转公转周期不同

本题答案:

18、问答题

某班学生在学习地球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字母______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小时,地球从图中甲所示位置自转到图中乙所示位置,所需的时间约______小时.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______现象.从示意图看,此刻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洲是______.

(3)拨动地球仪,北极附近一直不能进入灯光照亮的区域,表明该地区出现了______现象.

本题答案:

19、单项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现象

D.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现象

本题答案:

20、问答题

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粗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长城站的地理坐标:西经大约为(),南纬大约为().

(3)每年有大批科学家赴南极地区考察.当我国处于()(春、夏、秋、冬)季时,是考察该地区最理想的时期.

(4)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多年考察发现,该地区有冰雪融化、冰层变薄的现象,请你解释原因.

(5)从1985年起,中国先后在南极大陆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站、()站和昆仑站,其中位于南极圈内的有站和站.

本题答案:

21、单项选择题

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动中心相同

B.转动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C.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本题答案:

22、单项选择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A.15小时

B.20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本题答案:

23、单项选择题

地球绕地轴转动一周的时间为()A.25小时

B.24小时

C.23小时

D.一年或365天

本题答案:

24、问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①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大洋:A______,B______,大洲:D______.

③南美洲到南极洲的通道C是______海峡.

④写出E点的经纬度是:______.

⑤当阳光直射赤道时,南极洲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⑥南极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______和______的储量较大.

⑦南极考察队员可能遇到的危险有:______.

a.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b.积雪覆盖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c.整个南极洲上见不到任何人,无法求助 d.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e.随时可能遇到老虎的袭击f.可能得到因纽特人的帮助

A.abcdef B.abd C.bde D.abdf.

本题答案:

25、问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中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是______,图中D 点的地方时______点,图中AB是______(晨、昏)线.

(2)这一天是______月______日前后,北半球为______日.

(3)A在______(东、西)半球;B在______(南、北)半球.

本题答案:

26、单项选择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特点是()A.运动周期

B.绕转中心

C.运动方向

D.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题答案:

27、判断题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才产生了昼夜更替().

本题答案:

28、填空题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

本题答案:

29、单项选择题

有关地球自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东向西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的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的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旋转一周,就是地球的自转

D.地球在自身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本题答案:

30、问答题

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2)图中A、B分别代表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A科考站是()站,A科考站的科研人员()(能或不能)看得见极昼极夜现象.B科考站在南极点的()方向.

(3)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这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4)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大陆居住着因纽特人 B.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C.蕴藏丰富的淡水资源 D.企鹅是南极大陆的主人

(5)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多年考察发现,该地区有冰雪融化、冰层变薄的现象,请你解释原因.

本题答案:

31、问答题

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______.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下列属于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______

(4)我国雪龙号考察船把南极科考站的生活垃圾转运回国的原因是______.

本题答案:

32、单项选择题

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所以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则地球的转动方向是()A.顺时针、逆时针

B.逆时针、顺时针

C.顺时针、顺时针

D.逆时针、逆时针

本题答案:

33、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洪湖一年四季当中,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B.洪湖处在正午时,华盛顿正是黑夜,这是由于每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形成的

本题答案:

34、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C.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D.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昼夜的长短发生了变化

本题答案:

35、问答题

(1)描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______和______等现象.

(3)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______,南极上空俯视,是______.(顺时针、逆时针)

(4)判断图中昼夜情况:济南______,印度洋______,太平洋主要是______,北冰洋主要是______.

(5)东京、济南、新德里三个地点白天来得最早的是______.

本题答案:

36、单项选择题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天体.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一颗行星

B.地球内部只分为地壳、地幔两层

C.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D.月球是一颗会发光的卫星

本题答案:

37、问答题

2012年7月28日03时12分(北京时间)第30届奥运会将在伦敦(B点)开幕.假设我国运动员从A市出发赶赴伦敦.

(1)请在图中赤道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A市经纬度位置______.其属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南北半球中的______.

(3)伦敦(B点)在A市的______方向.

本题答案:

38、单项选择题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①24小时②一天③一年④365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本题答案:

39、单项选择题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由于()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本题答案:

40、填空题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方向(),在北极呈()旋转,在南极呈()旋转,周期(),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不停地公转,方向(),周期(),现象(),().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它始终指向().

本题答案:

41、问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别南、北极点:a______极.

(2)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在极点附近的线段上画出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3)说出A点位于B点的______方向,B点位于D点的______方向.

本题答案:

42、填空题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旋转.

本题答案:

43、填空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小时,地球不停地自转,()也就不断更替

本题答案:

44、单项选择题

正确拨动地球仪的方法是()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本题答案:

45、单项选择题

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武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明显

B.当北京球迷晚上观看伦敦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头号男单林丹夺冠电视直播时,伦敦正值白天

C.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有季节性变化

D.北京冬季白昼时间比夏季短

本题答案:

46、问答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______.

(2)在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之间往返移动.

(3)如果A角度为70,则五带中______带的范围将变大.

(4)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本题答案:

47、问答题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然后分别正对北极、南极和赤道,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并把观察的结果用箭头在如图适当位置画出来.

本题答案:

48、单项选择题

7月1日一游客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该游客的影子偏向()A.正东方

B.正西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本题答案:

49、问答题

读南极地区略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极地区略图.

材料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南极地区平均气温-50℃,最低气温-88.3℃;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最少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1)在图中上方线段处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

(3)依据材料二总结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4)由图中图例可知,南极洲最为丰富的两种矿产资源是()、()(5)图中数字①②表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其中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填数字).如果一科学考察队由①地出发经过南极点到达②地,他们行进的方向是:()

A、先往南再往东

B、先往北再往南

C、先往南再往北

D、先往北再往西.

本题答案:

50、问答题

将地球自转方向用箭头在如图适当位置画出来

本题答案:

51、单项选择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说法正确是()A.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B.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C.平视时是自西向东

D.平视时是自东向西

本题答案:

52、问答题

读南极图,完成要求.

(1)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②(),③();

大洋:④(),⑤(),⑥().

(3)一个人站在图中心O处,其前后左右都是方(向);图中B在A的()方向.

(4)图中M处的我国科考站的名称是().

本题答案:

53、填空题

地球自转是()。

本题答案:

54、填空题

地球的自转产生()现象,地球的公转产生()现象,地球自传的周期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本题答案:

55、单项选择题

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都是()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本题答案:

56、单项选择题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

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

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

D.天空有云层,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

本题答案:

57、问答题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地球在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在绕______旋转,我们称之为公转.

(2)在一年之中,太阳光直射点始终在______之间往返移动.

(3)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4)根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填写下表:

本题答案:

58、问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根据此时的太阳直射图判断此时的节气是,此时太阳直射

(3)C点在D点的方向

(4)此时我们学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

本题答案:

59、问答题

读如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的______(运动),“八万里”指的是地球______的周长.

(2)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节气),太阳光直射在______;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节气),太阳光直射在______.

(3)地球从位置②-③-④的运动过程中.太阳光自射点的移动是从北回归线到______到______;地球从位置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中,黄冈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光直射点______

A.正向南移B.正向北移C.在南半球D.在北半球

(5)某日下午5点多钟,在蔡河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的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______: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本题答案:

60、问答题

读图,并回答下面问题:

(1)请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l

本题答案:

61、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B.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都是一天

C.公转产生昼夜交替,自转形成春夏秋冬

D.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本题答案:

62、问答题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要求.

(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填代码)(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

(3)图中A点所在的温度带是(),属于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地区.A点所在的大洋是().

(4)一年中,A点有()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后练习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后练习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答案:1.A2.D 读某日晨线图,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40分 B.a点地方时是12时 C.b点地方时是14时 D.c点地方时是0时 4.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表现是() A.东—西—东B.西—东—西 C.右—不偏转—左D.左—不偏转—右 解析:第3题,ac为晨线,b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b点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为2时40分。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第4题,ab段位于北半球,bc段位于南半球,b点在赤道上,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答案:3.A4.C 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5~6题。 5.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高三 地球的自转以及地理意义试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2012·泉州模拟)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 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 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2012·北京宣武模拟)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 下图中大圆表示夜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B为北京市,OB距离约为2220Km,据此回答5~7题。

5.图中C点的坐标为 A.70°S, 64°W B.70°S,116°E C. 20°S, 30°E D. 70°S,150°W 6.此刻,太阳的直射点为: A.20°N, 64°W B.20°N, 116°E C.20°S, 64°W D.20°S, 116°E 7.在赤道上东半球白天的范围为: A.20°W向东至160°E B.20°W向东至26°E C.26°E向东至160°E D.20°W向东至154°E (2012·深圳模拟)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 A.(20°S,60°E) B.(20°N,120°E) C.(20°S,0°) D.(20°N,180°) 9.此日可能在( ) A.1月B.5月 C.7月D.11月 下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45°N纬线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据此完成10~12题。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824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 班级:姓名: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 D、昼夜长短现象 2、昼夜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太阳照射④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3时56分4秒 C、昼夜交替是地球绕日旋转而产生的 D、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 4、关于晨昏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5.下面所示四幅图的A、B、C、D 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 A.甲—A B.乙—B C.丙—C D.丁—D 6.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C.晨昏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 7.某飞机沿纬线方向每小时向东飞行15个经度,那么飞机上的乘客将看到 ( ) A.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长了一倍 B.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相等 C.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减了一半 D.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不变 8. 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 ) A、24小时 B、长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 9.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则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其中______是晨线,______是昏线。 (3)将题干所示时刻的昼夜现象在下图中绘出,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 标注经度。 (4)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北京时间是________。 10.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 线向西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 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学生用书P20]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时。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1)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2)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自我检测] 读地球自转速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上线速度最大;纬线上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线速度为0。 (2)角速度分布规律: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均为。 (3)由变式图b可知: ①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线速度,但是图中A、B两点线速度不同,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②从等值线的排列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 半球;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 和30°N 之间,位于 纬度地区。 ③从等值线弯曲状况看,A 处凸向数值小的方向,线速度 ,说明地势 ;而B 处则相反。 答案:(1)赤道 60° 极点 (2)相等 15°/h (3)①相同 海拔 ②北 60°N 中 ③大 高 考向 地球自转速度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2.(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 ?0~837 km/h →高纬度837~1 447 km/h →中纬度1 447~1 670 km/h →低纬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2019·郑州模拟)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e 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e 点线速度比a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a 点低 B .e 点线速度比b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b 点低 C .e 点线速度比c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c 点低 D .e 点线速度比d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d 点低 2.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

初一地理练习题 地球的自转

初一地理练习题地球的自转 一、填空题 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出现了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附近的时间相同 B. 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 C. 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 D. 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 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五带 D.极昼极夜 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 ) 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 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 D.天空有云层,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 三、综合题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然后分别正对北极、南极和赤道,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并把观察的结果用箭头在下图适当位置画出来。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轴 2.西东昼夜交替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A 7.C 8.A 三、综合题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教学实录 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_练习题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1、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确的是( ) ①经度相同,地方时仍相同 ②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③太阳将西升东落 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某天文台观察某一颗恒星,于2010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星的时间是( ) A.21时 B.20时56分4秒 C.21时3分56秒D.20时3分56秒 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 B.赤道上的线速度、角速度最大 C.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D.地球上各处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一样 4、读下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CB>D C.A=DB>C 5、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读右图,回答6—8题。 6.关于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的地理坐标是(70°W、30°S) B.a地在b地的东方 C.a、c两地的地方时相同 D.a地在d地的东北方 7.关于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四地的日期相同B.abcd四地的钟点相同 C.由a到b是由西半球到了东半球D.由c到d是由东半球到了西半球 8.6月22日,abcd四地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A.a B.b C.c D.d 9、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A B C D 10、证明自转现象的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 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④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和纽约地方时不同,主要是因为:() A、两地地理纬度不同 B、两地地理经度不同 C、两地自转线速度不同 D、两地自转角速度不同 12、当伦敦为6月22日正午时,的时间是:() A、6月22日20时 B、6月23日8时 C、6月22日18时 D、6月22日4时 13、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确的是()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某人驾驶飞机自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下图所示为飞机 起飞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

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B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 、昼夜现象 D 、我国乌苏里江上朝霞满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 2、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我国一旅游团准备去韩国釜山(35°N 、129°E )旅游.据此回答3~4题. 3、北京(40°N 、 116°E )和釜山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 A 、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釜山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釜山 D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4、该飞机于北京时间12点从北京起飞,一小时后到达釜山,当地的区时应是( ) A 、12点 B 、13点 C 、14点 D 、都不是 5、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A 、对铁轨西侧磨损较重 B 、对铁轨东侧磨损较重 C 、对铁轨两侧磨损一样 D 、对铁轨两侧都无磨损 6、停在水面上的帆船,自身也在绕地轴旋转,则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 、船的最前端 B 、船的最末端 C 、船的底部 D 、桅杆的顶端 假设地球为一个正圆球体,已知P 地和Q 地为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回答 7、8题。 7、P 、Q 两地始终相同的是: A 、地方时 B 、正午太阳高度 C 、昼夜长短 D 、自转线速度 8、如果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从P 地取最近航线不间断飞到Q ,其飞行时间约为( ) A 、10小时 B 、15小时 C 、20小时 D 、25小时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人(户)数的百分比,读左图完9题。 9、一般情况下,上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的区时)2009年10月28日11时,一枚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B 发射塔成功发射。这是美国未来载人航天工具——“战神I —X ”火箭的第一次升空。阅读材料,回答15、16题。 10、当火箭升空时,地球上新旧两天的比值大约为( ) ① ② ③ ④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宜丰县第二中学蒋卫烈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 1、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让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2、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定义、方向、周期。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确定依据: 由于地球自转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概念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把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确定为重点,地理意义确定为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充分应用课件及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直观形象的展示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更好的掌握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训练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下图是假设以北京为极点(地球自转情况不变)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北京的自转角速度() A.约为15°/h B.约为30°/h C.约为45°/h D.为0 2.图中,甲地的自转线速度约是() A.1 670 km/h B.837 km/h C.1 440 km/h D.1 170 km/h 解析:第1题,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极点的角速度为0;该图假设以北京为极点,故北京的自转角速度为0,D正确。第2题,甲地的纬度是60°,自转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是1 670 km/h,甲地自转线速度约为837 km/h,B正确。 答案:1.D 2.B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B.15点 C.18点D.21点 【解析】

【答案】 3.C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下题。 4.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 【解析】 【答案】 4.A 读下面的日照图,回答下题。 5.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6.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 答案:5.A 6.D 王教授某日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下表示意该航班的信息。据此回答下题。 A.5:01 B.5:59 C.6:01 D.6:59 8.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 A.6小时25分钟 B.8小时25分钟 C.10小时25分钟 D.12小时25分钟 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和表中降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可知,西安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再根据西安的经度可计算出此时其地方时为17:01,进而推知34°N的昼长为10小时2分钟;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4°S的昼长=24小时-10小时2分钟,即13小时58分钟,所以悉尼(34°S)的日出时间为12时-13小时58分钟/2=5:01。故选A。第8题,飞机降落时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的区时(东十区区时)为19:45,再减掉起飞时间9:20,得到飞行时间为10小时25分钟。故选C。 答案:7.A8.C 2017年世界各地众多大城市在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2017年我国“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读下图,回答下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最新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俯视图上来看,北极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减少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 A 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解析】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处于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60°N上则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其应处于中纬度。 【答案】 A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 【答案】 A 4.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解析】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流一般左岸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上面变化? 2、完成地图册6页第二题 3、中秋节,当我们在杭州西湖欣赏三潭印月的夜景时,美国纽约却是艳阳高照。你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问: 老师解答: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地球的自转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arth's rot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上面变化? 2、完成地图册6页第二题 3、中秋节,当我们在杭州西湖欣赏三潭印月的夜景时,

美国纽约却是艳阳高照。你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表面温度: t = - 30 ~+45 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周期1恒星年 黄赤交角23度27分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除两极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为15°/时。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证明地球自转 1.牙签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2.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根据这种现象,人们分析射出的炮弹运动的方向,就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3.重力加速度法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地球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必然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证实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4.深井测量法 地球时刻不停自转,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而增加,物体自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5. 傅科摆 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____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

1185.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2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 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答案 1.D 2.B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 答案 3.C 4.A

5.右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 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根据题图的纬度可判断上图为北半球,下图为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 河流右岸冲刷,左岸淤积,最终小岛可能和①岸相连。 南半球则相反,小岛与④岸相连。 答案 C 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6~7题。 6.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A.8时B.9时 C.15时D.16时 7.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A.15时B.9时 C.3时D.12时 解析第6题,由中心点为北极点可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根据昼长等于夜长可知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OA是晨线,是6时,那么甲地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9时。 第7题,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所在地的经线。由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日期的区别、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OB为180°经线,OA为0时所在的经线且为0°经线,所以甲地地方时为3时。 答案6B7.C 读图,回答8~9题。 8.由图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为春分日,180°经线上正值日出 B.若为夏至日,北京时间为18时 C.若为秋分日,本初子午线上正值日出 D.若为冬至日,本初子午线地方时为0时 9.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将会() A.今天的范围不断扩大B.昨天的范围不断扩大 C.明天的范围不断扩大D.今天和明天平分 解析第8题,若为春分日,则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图中OB为180°经线,OA为0时经线,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180°经线地方时为6时。第9题,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0时经线逐渐向西移动,远离180°经线,今天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答案8.A9.A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0云南昆明模拟)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A.a点纬度比c点低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D.d点地势比a点低 2.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直接看出b点的海拔比c点高,选B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呈正相关,选D项。 (2020湖南怀化模拟)高考结束后,几位同学结伴去青海湖旅游,计划6月12日在图中黑马河乡看日出。读图,回答3~4题。

3.查询得知当日某地(120°E,32°N)昼长为14小时,该日青海湖黑马河乡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 A.5:20 B.6:20 C.7:20 D.8:20 4.当地牧民忠告观日出时需穿厚衣服或者羽绒服,而此时我国东部地区早已穿着短袖夏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民俗文化D.地形地势 答案:3.B 4.D解析第3题,某地(120°E,32°N)昼长为14小时,日出时间应为当地时间5时,图中黑马河乡比该地纬度高一些,即昼长略大于14小时,则黑马河乡日出时间略早于5时,因黑马河乡的经度为100°E,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20分,所以当黑马河乡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6:20,B项正确。第4题,黑马河乡位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且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气温更低,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D项正确。 (2020黑龙江、吉林八校联考)下图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N,虚线为北极圈,两种阴影中较深的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的黑夜范围。读图,回答5~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