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问题研究综述_付钦太

近年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问题研究综述_付钦太

近年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问题研究综述_付钦太
近年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问题研究综述_付钦太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 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

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 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16〕22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8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6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9 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88 号)的规定,对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套改年限的计算 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套改工资的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简称学习年限,下同)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 年以来除试用期外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在大专及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工作年限与学习年限不得重复计算。在这次工改期间,任何地区、部门、单位一律不得更改参加套改人员的工作年限。 (一)工作年限。从本人参加工作当年起计算(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 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 2016 年的工作年限为11 年。 1.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工资的工作年限。 2.如工作年限有间断,按规定合并计算的,其当年只计算一次,不重复计算。例如,某

1994―2014年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

1994―2014年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使用了边界协整分析法、ARDL-ECM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从金融发展的角度研究其和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国1994-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证实了变量间的长期关系,金融发展使得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而通胀也会使得收入分配差距增加,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不显著。所以,不能将收入分配差距归结于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好通胀,解决金融发展部门和区域不均衡问题。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边界协整检验 引言 1994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基尼系数达到0.4,则这个社会分配不平均;如果高于0.4,则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现如今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基本在0.24-0.36之间。全球公布基尼系数的国家和地区大概有120多个,其中约有10%国家和地区的基尼系数高于中国,80%-90%国家和地区的基尼系数低于中国,中国收入不平等现象非常严重。而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南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就

是例证。 以基尼系数变化来看,中国从1994年的0.37增加到2014年的0.469,而且从2000年以后,中国的基尼系数均超过0.4,尤其是2002年之后,这一系数一直超过0.45,2008年最高时达到0.491。此外,由于部分群体的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以及较严重的腐败问题等,中国实际的收入分配状况很可能比所公布的基尼系数还要高。即使按照官方所公布的基尼系数来看,中国仍然存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仅对社会福利带来影响,也给经济机会在社会分配中设置了障碍,容易形成阶层固化的社会现象,不利于社会发展。而且,程度越大的收入分配差距,越会使得贫困化程度加大,引起社会不稳定。从全球经济来看,收入差距过大不仅限制了经济体完全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 增长潜力,还限制了经济体内部生产要素匹配带来的生产能力。一般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被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所证实,但是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分配差距?尚未达成一致。因此,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解释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视角之一,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即金融发展究竟加剧还是减少收入分配差距。 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很早就关注了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金融发展、全球化、贸易、教育

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综述

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综述 信息来源:财经信息网日期:2011-07-11 作者:[崔丹] 经济学家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分配问题不仅影响到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收入分配理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经济学家对其研究日渐深入,也得出了许多新的成果。自库兹涅茨假说提出之后,研究重点集中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由于缺乏统一的实证分析结论,理论学家从多个角度研究两者相互影响的机制。本文梳理了收入分配理论发展的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从政治经济机制、社会稳定机制、市场规模机制等介绍了相关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 收入分配理论演进概述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回顾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对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十分庞杂,从产生至今共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当代的收入分配理论三个阶段。 古典经济学家曾对分配理论给予极高的重视,侧重于讨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威廉·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此后,亚当·斯密将前者的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等问题的出发点。而针对分配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的则是古典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他始终把收入分配作为研究中心,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正是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 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以边际生产力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认为边际生产力决定生产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分析了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以及由此决定的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等一系列分配变量。 同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过程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和体制变化同收入分配状况和趋势的内在关联。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剩余价值规律促使资本集中、积聚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产业后备军队伍不断扩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于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周期性爆发, 经济发展在经济危机强制调整中辗转行进。经济制度变动是决定收入分配机制的观点,是马克思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关联研究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当代收入分配 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收入合理分配问题的研究,大致可概括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 发表时间:2019-12-30T13:13:51.23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 15期作者:杨帅 [导读] 目前关于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目前关于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早就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都值得我们虚心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之后,凯恩斯流派盛行。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在不同经济周期时使用不同的措施应对是能够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的,他认为在存在工资刚性的情况下,当出现,经济衰退时就应当降低工资来达到刺激投资,促使经济复苏的目的。与此同时为了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应当提高对富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20世纪70年代的边沁和穆勒父子则是主张功利主义。边沁认为政府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实现全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最大化。穆勒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政府应当对社会收入进行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平。20世纪90年代的米德认为要改善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应当采用课征累进所得税,辅之以劳动所得的优惠,这样的政策效果将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其他一些税收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目的。同时代的哈耶克则,对累进税制进行收入再分配来达到社会公平持怀疑态度。哈耶克认为试图改变收入再分配不单是对民主的不负责任,同时还牵扯到政体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主张通过比例税制来完善收入分配问题,他认为累进税制过分强调重税,不利于资本的有效运转,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很可能会使得社会的不公平长久持续的存在。,世纪之初的弗里德曼主张通过负所得税来调整收入再分配以期望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弗里德曼认为政府过往所运用的累进所得税并没有解决收入再分配问题,所以他提出了征收负所得税观点。一般来讲负所得税就是通过补贴穷人的收入来扩展所得税,而补充的数额就是穷人未曾使用过的所得税减免份额。 国内研究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个人所得税功能及其对收入分配的作用研究。贾康、梁季(2010)认为在当前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体的情况之下在初次分配的过程之中出现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是可以预见到的,因此让市场参与到经济之中,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达到对收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税收手段尤其是作为重要的税种之一的个人所得税在缩小收入差距中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当然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依然需要有其他的手段与之配套进行,显然没有它的参与也是万万不行的。胡绍雨、申曙光(2013)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应与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既要考虑其现实必要性,又要考虑其现实可行性。只有把个人所得税定位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才有现实意义。二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研究,李建芳(2012)认为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的不公主要体现在初次的分配过程之中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收入差距也将会更加严峻。王琳、张增(2016)认为我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尽管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出现了下滑趋势,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缩小,但是应当清醒的意识到,我国的基尼系数依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的工程依旧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差距明显。三是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问题研究,冯喜明、黄文丽(2012)认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方面有不少的缺陷,主要有税收的来源不合理,费用的扣除标准不科学,征税税率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急需对其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王玉秋(2012)认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征管水平,他更提出我国目前对税收的违法犯罪惩处力度不足。同时受到历史以及传统的影响,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薄弱,这些都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申雅茹(2016)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同时她也认为我国个税征收中的不严谨导致偷税问题比较严重。四是如何发挥收入调节作用的个人所得税研究。高培勇(2009)认为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并不能对收入调节产生积极的作用。武辉(2009)认为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应当适度扩大税基,扩大征税范围。邓子基、李永刚(2010)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度改进应当做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冯喜明、黄文丽(2012)认为可将现行分类所得税制逐步转变到综合分类税制模式。对个人的不同收入采用不同的税率。崔志坤(2012)认为应当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同时与实际国情相结合,在扩大税基,优化税率档次,完善税法漏洞等方面狠下功夫,加以改革。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宝贵的成果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向。

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 入再分配 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 陈力颖——41104685 郭嫣然——41011016 王楚茜——41104612 杨兰——41104613 2012/5/19

目录 一、什么是国民收入?................................. - 2 - 二、什么是国民收入分配?............................. - 2 - 三、什么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2 - 四、什么是国民收入再分配?........................... - 3 - 五、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 - 3 - ①国家预算:...................................... - 3 - ②银行信贷:...................................... - 3 - ③劳务费用:...................................... - 4 - ④价格变动:...................................... - 4 - 六、为什么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 5 - 七、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改进............................. - 6 - 1、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 - 6 - 2、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整....................... - 8 - 3、目前我国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 8 - ①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两极分化..................... - 8 - ②权力化市场把控中国财富流动................... - 9 - ③政府依靠财政增收持续扩权.................... - 11 - - 1 -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 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 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 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 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 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 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 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年至今)两个阶段。 ~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下降到,下降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下降到(见表)。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 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年超过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年达到。其中,城 镇居民基尼系数为,农村居民为,分别比年提高和(见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 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年的扩大到年的,绝对差距已经超过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倍、倍和 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年的倍,扩大到年的倍;年证券和纺织两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 资之比达到创记录的倍。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放缓,~年,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分别增 长和,明显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的增幅。 .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社会 影响恶劣。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王小鲁的一项研究表明,加上隐性收入后,年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 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统计显示的倍扩大到倍。主要是企业家、个体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文艺工作者以及部分公职人员存在大量隐性收入。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公共 资金的流失、银行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收费、行政许可中的寻租、土地收益流失、垄 断收益等。 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工资分配支付制度

附件1 南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工资分配、支付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系统收入分配的指导管理,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积极地适应烟草行业人事用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着眼于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着眼于员工队伍的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烟草,为下一步全面实施“定岗、定责、定员、定薪”工作做好准备。结合南通烟草的实际情况,经研究,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资分配、支付的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局(公司)按照省局(公司)制订的收入分配的具体办法执行;依照行业特点实行岗位分类管理,根据岗位价值和劳动力市场价位确定各类岗位的工资标准。 (二)按劳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收入的分配要体现按岗位、按实绩、按贡献,体现公平,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真正做到“按劳分配”。 (三)有效激励、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收入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经济运行质量挂钩,与员工工作业绩挂钩。

二、工资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省局(公司)“四定”政策规定出台前,全系统职工工资分配仍然实行以岗位工资、年功工资、其他(保留)工资和效益工资(奖金)为主要内容的岗效工资制,工资计划分配暂按原方案执行。 (一)、工资分配发放的标准 1、固定性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根据职工所在岗位对技能水平的要求、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等要素确定的工资。岗位工资标准,仍然

(2)年功工资 年功工资是根据职工工作时间长短对单位对国家所做贡献确定的工资。参加工作时间1到10年的,年功工资每年按6元计发;参加工作时间11至20年的,年功工资从参加工作之年算起,每年按8元计发;参加工作时间21至30年的,年功工资从参加工作之年算起,每年按10元计发;参加工作时间31年以上的,年功工资从参加工作之年算起,每年按12元计发。 (3)其他(保留)工资 其他(保留)工资是省局在工改过程中,根据历次工改结果保留的一块工资,除省局另行通知外,暂不作变动。 2、效益工资(奖金) 效益工资(奖金)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确定,随经济效益的增减而上下浮动、激励性很强的工资,由企业按统一的办法进行分配发放。 (一)制定效益工资(奖金)分配办法的目的,是按照

收入分配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收入分配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 专业 学号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然而在高速发展下,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被拉大,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金融是整个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也是一种分配机制,对资源和财富具有分配和再分配功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文是对研究收入分配和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篇文献综述。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介绍相关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未来的研究拓展方向。【关键词】收入分配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Abstract During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However, income gap is widening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old saying goes, "Don't worry about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worry about the distribution. Naturally, the issu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cent debate. As the lifeblood of the economy, finance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lso, finance is a kind of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t has the function of distributing and redistributing resources and wealth. Through consulting related literature information,This article is a literature review to stud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three parts,part 1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and part 2 reviews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s,the last one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search. 【Keyword】income distribu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literature review

收入分配方案分析

论我国收入分配方案 国民收入分配的三大主体包括政府、居民和企业,这三大主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的具体情况称之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国家和企业支配的部分与直接分配给个人的部分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在居民之间收入数量的差距问题。前者是要回答整个国家积累或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后者则是回答正确处理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别问题。二者的分配关系是否正确,都关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着千家万户。前者属于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消费水平提高的关系,涉及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国家整体利益与居民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后者则属于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原则,也就是是否符合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公平、公正等权利原则。 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一)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缩小而企业和政府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1992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分别为20∶19∶73,2008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分别为20:22:56。 (二)居民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2475.6 元)是20%最低收入组(15233.4 元)的5.4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14049.7 元)是20%最低收入组(1869.8元)的7.5倍。根据财政部的调查,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 上升到目前的0.47 ,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 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127 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我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

企业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基础是社会平均工资,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人为例,其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国企职工退休工资标准: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

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工人收入构成: 由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1.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人资格定:15年以下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随国民经济增长) 2.工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事工人工作,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文献综述

一,相关文献综述 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主要是收入分配理论。这其中又包括收入分配的定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其原因等方面。 在对收入分配的定义方面,我主要关注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观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将收入分配问题视作价格形成问题的一个方面。他们认为,在市场机制下公平的收入分配就是人们按各自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例如,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认为,在一个竞争经济中,收入分配由生产要素的定价来决定,而生产要素的价格又与增加的总产量的货币价值相称。对于工人工资,他认为“在工资率(边际要素成本)等于企业出售边 际产品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产品)时,达到雇佣的最优水平”。马歇尔等新古 典主义经济学家主要立足于“效率”来考察收入分配,但他们却忽视了“公平”的作用,忽视了雇佣工人所应得到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他们明显的缺陷。[1] 再来看马克思对收入分配的定义,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三卷第7篇的《各种收入及其源泉》中。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创造,收入分配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分配。而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并且劳动力可以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分解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中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取决于再生产这一劳动力所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也就是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得到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工资。而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被进一步分解为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其中利润归产业资本家,利息归银行资本家,地租归土地所有者。[2] 在收入差距问题方面,我关注了以下几种理论观点:(1)唐松年教授认为收入差距扩大会造成心态失衡,会给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3](2)赵友宝教授认为收入差距扩大会形成恶性投资循环,即“大多数人的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致使国内市场狭小,投资引诱不 足进而导致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5](3)曹国安教授认为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由于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经济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状态,另一方面会出现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C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C 3.2010年9月7日至9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C 4.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第三组

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料整理:唐嘉蔓、龙春艳 PPT:王珊、雷舒然 展示:陶灵大家晚上好!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展示: 一、名词解释及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现状; 二、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四、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 五、国家层面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 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建议; 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 一、名词解释及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现状 1、基本分配制度:(制度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国内生产总值(GDP):(分配分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63.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统计:(没有查到2012年以后的比重) 过去十多年,中国民众收入占经济的份额持续下降。从GDP(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来看,从1998年到2011年13年中,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从69%降到57%,降了12个百分点。 3、国民收入分配:(分配怎么分)

国民收入分配广义上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狭义上指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和非生产单位以及居民中的分配过程。就中国而言,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用和农民或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它属于生产者及其家属个人消费所需的必要产品;另一部分是生产单位和社会的纯收入,包括上缴国家的税金和利润、支付的利息和企业税后利润、利润留成或公积金、公益金等,属于国民收入扣除必要产品后的剩余。而我国现阶段收入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在“国家数据”网没有查到具体数据) 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以1996年为分界线,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大体可划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5年,这一时期收入初次分配的主要特点是向居民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上升较快,特别是在80年代后期,一度出现了收入向居民过快倾斜的现象。1988年,居民收入所占比重达到了70.2%。同时,政府收入比重下降较多,企业收入比重有降有升。1995年,居民、政府和企业三者收入比重分别为65.1%、15.2%和19.7%,与1978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4.1个百分点、下降了20.6个百分点,上升了6.5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1996~2007年, 收入初次分配出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趋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居民收入比重在不断下降,而政府收入比重和企业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到2007年,居民、政府和企业三者收入比重变为57.9%、19.5%和22.6%。与199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2个百分点,提高了4.3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 居民初次收入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高增长伴随低就业。二是资本超分配导致劳动要素分配不足,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目前,我国工会虽然是劳动者的组织,但在劳资关系中缺乏谈 4、居民收入:(具体的居民收入分配) 居民收入分为纯收入和毛收入。纯收入就是指除去成本和费用后的利润。毛收入是指不除去成本和费用的收入。 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4年中国经济数据,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4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47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968元。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年农民工总量27395 万人,比上年增加501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 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16〕22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8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6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9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88号)的规定,对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套改年限的计算 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套改工资的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简称学习年限,下同)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试用期外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在大专及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工作年限与学习年限不得重复计算。在这次工改期间,任何地区、部门、单位一律不得更改参加套改人员的工作年限。 (一)工作年限。从本人参加工作当年起计算(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16年的工作年限为11年。 1.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工资的工作年限。

【文献综述】中国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经济学 中国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收 入分配差距激励效率的观念和体制被逐渐认同的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也开始成 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但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2006年开始已升至0.5左右,据调查我国2009 年的基尼系数是0.47,在所有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说明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在全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地区收入分配差距 尤其令人关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张清太的(2010)《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分配制度缺陷分析》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0. 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 6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7. 2倍和6. 9倍。与此同时,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财富过分向 少数人手中集中,并且集中程度不断升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甚至已经威胁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 的地步。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从1978年的0. 16,逐渐上升到目前的0. 4以上。据测算,在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中, 80%的存款属于20%的高收入者, 20%的存款属于中低收入者。目前,中国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50. 24% ,而最贫穷的20%家庭的收入仅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 27%。按照这些测算结果,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但呈扩大趋势,而且已经导致贫富悬殊,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当然,这些测算结果可能没有准确反映我国的国情,但是,从社会影响来看,这些测算结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 史维良的(2007)《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分析》中指出全国居民人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文献综述 和立道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1;云南财经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1) 关键词: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差距 摘 要:试图较为全面的综述学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和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原因分析的研究状况。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9)05-0069-03 收稿日期:2009-08-21 作者简介:和立道(1977) ),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中央财经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云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师,专业:财政学,研究方向: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 收入分配、特别是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一直是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古典经济学派到新古典经济学派、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乐此不疲,同时也得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各项宏观政策的制定及运行效果评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就当前学术界对收入分配影响因素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以期对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一、收入分配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最初的古典经济学曾把分配理论视为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如李嘉图就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应该是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其后,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分配规律的传统,发展了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教科书基本组成部分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从1950年代开始,收入分配研究的重心转向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即从国民收入在工资、利润间的分配转向由基尼系数描述的个体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重点研究这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即收入分配格局的动态演化成为热点,其中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 (一)人力资本投资、工资和利率等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在该领域最为著名的是内生收入分配格局理论,该理论认为收入分配从一种收入分配格局到另一种分配格局时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工资、利率等因素的传导,初始的分配格局决定当期传导变量值,而传导变量值又对不同个人的当期收入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使得期末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改变下期传导变量值,从而形成循环导致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大量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中,通过OLG 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寿命为两期的个人或者作为不熟练劳动力在两期都工作、或者在第一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然后在第二期作为熟练劳动力工作并且使用不熟练劳动力的传统部门的工资率较低,使用熟练劳动的现代部门生产效率和工资率较高的情况下,在长期经济中的劳动力将分为富人和穷人两个阶层,前者世世代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入较高;后者则世世代代只能作为不熟练的劳动力,收入较低。研究也表明初始收入分配格局不同的国家可能遵循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并收敛于不同的稳定状态(Galor 、Zeira 1993)。另外在利率和信贷市场均衡角度研究方面,在假定个人可以在信贷市场上贷出资金、或者投资于企业获取利润,但投资存在最低门槛并且投资的边际收益不变,信贷市场为竞争的条件下,研究发现生产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中存在永久性不平等,富人靠剥削穷人得以维持其相对优势;而生产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收敛于完全平等状态,其经济增长类似Kuz nets 倒U 型模式,富人的投资最终把穷人推出贫困陷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由此两个生成效率或金融发展水平不一样的经济体很难实现收入分配平等上的收敛(Matsuyama,2000)。 (二)技术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若生产函数中资本规模收益递增,则随着经济增长不平等将不断扩大(李宏毅、谢丹阳、邹恒甫,2000)。另外在19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导致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等,由此,许多学者根据技术发展过程的具体特征从三个角度尝试对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作出解释。第一,根据传统的H eckscher 2Olin 国际贸易模型来理解穷国与富国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在穷国和富国因各自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的稀缺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因各国在专业化于生产要素相对丰富的产品从而导致两种类型国家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