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论述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论述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论述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论述汇总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简述《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作者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1.对政治上行“仁政”的渴慕。刘备仁君形象的塑造寄托着作者仁政爱民

的理想,残暴的奸雄曹操形象表达了对于蔑视黎元、残杀无辜的愤恨。

2.人格上重道德的价值取向。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这

种符合人类美德和社会期望的忠义观念、道德品格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崇

敬。

3.才能上崇尚智勇。走出乱世,还得凭借军事上的实力和谋略上的成功。

诸葛亮的惊世智慧和绝世才能实际上也是古代人民经验和智慧的总结。

二、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创作艺术特色?

1.本书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虚实结合,另描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2.在叙事上,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可归纳为以下五条线: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线是魏、蜀、吴三方的兴衰。

3.就所叙事件而言,以描写战争为主,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各大战役写得各有个性、绝少雷同。

4.在塑造人物性格上,以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为显著特点。塑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等等。

5.在语言描写上,采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或直接引用史料,形成了适用于历史演义的独特的语体风格。即偏于叙述而少描写。人物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

三、简述《三国志演义》人物的塑造手法?

1.出场定型。如写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常言行,可以说是一

种性格的“亮相”。

2.反复浚染。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

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夸张性

和理想化的色彩,虽然不一定经得起真实生活的考验,但与整体的艺术

效果十分吻合。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如寄托着作者主要理想的刘备之仁,就是在与

曹操之奸的对比中进行刻画的。

四、《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1.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历史演义小说,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抄写传看,也刺激了文人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2.对我国历史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关系至大,乃至对其他题材的小说创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列国系统和隋唐系统小说的发展(余邵鱼《列国志传》、《隋唐两朝志传》)、英雄传奇小说和专写当代时事小说的产生。

3.它长期被视作一部通俗的历史教科书和军事著作,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作用。是一座极为丰富的精神宝库,也是一部大众文化的百科全书。

4.全书肯定智慧谋略、歌颂武勇奋进、重视德才兼备、主张积极入世等思想对培养和发扬良好的民族文化心理起到了积极的心理作用。

5.《三国志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撼动的经典,名播四海,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应该具有崇高的地位。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英雄传奇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的异同:

共同点: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不同点:(1)前者一般是从宋元话本小说中的“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2)前者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全面地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

(3)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2.为什么说《水浒传》是一曲“忠义”的悲歌?

(1)首先是体现在宋江形象的塑造上。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发展,作为一个县衙小吏被贪官污吏步步逼上梁山。而李逵等人只是作为“忠义”的映衬罢了。(2)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的现实,最终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吞噬。

3.如何看待一些人把《水浒传》鼓吹为暴力崇拜的问题?

(1)站在上层的、作威作福的群体的立场上与站在下层的、被欺压的弱势群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没有统治集团的残酷“暴力”,就不可能有出于“尊重人性和人的欲望的权利”的“反暴力”的英雄。

(2)看问题的方法,不能不顾全书的基本倾向与主要内容,而将一些次要的枝节无限夸大。

(3)看问题要有历史的观点,如对女性及其偷情与某些暴力行为,当时的道德、法律与世俗观念,与我们现在有很大的距离,不能用现在的认识来苛求古人。总之,如站在大众的、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立场上,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来看《水浒传》,这部小说正式深刻地描写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基本欲望与权利的追求与抗争,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具有高度的认识价值。

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这部小说用在民间口语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英雄,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作为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典范,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人物性格描写注重流动性和层次性,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把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作者在将英雄理想化时,往往把他们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但又把超凡的人物放在现实

生活的背景上。

(4)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上半部是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

5.《水浒传》的影响

(1)社会影响:所写的本来就是社会的重大问题,故必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批进步文人纷纷借它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还对此起彼伏的造反者起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历来的统治集团则视其为“贼书”。

(2)文学地位: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性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3)《水浒传》盛行以后,各种文学艺术样式都把它作为题材的渊薮。

(4)对我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诸如《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作品。

(5)《水浒传》创造了英雄传奇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选择题、

第一节

1、四大声腔:昆山、弋阳、海盐、余姚

2、以(《牡丹亭》)为代表的明代传奇剧本,成为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著名景点。

3、(《琵琶记》)作为南戏与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表现出南戏向传奇转型期间关于音乐规范化的普遍追求。

4、邱瑞创作了(《五伦全备记》)

5、邵璨继邱瑞之后创作(《香囊记》),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道学化、八股化的源头

6、明初百余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讲岳飞精忠报国}【姚茂良】、《金印记》{讲苏秦拜相前后的人情冷暖}【苏复之】、《千金记》{韩信、项羽、虞姬、楚汉相争}【沈采】、《连环计》{王允用貂蝉美人计离间吕布与董卓}【王济】)

第二节

1、明中期三大传奇(《宝剑记》{写林冲嫉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主动反抗精神}【李开先】、《浣纱记》{范蠡、西施的苦涩崇高之爱情悲剧}【梁辰鱼】、《鸣凤记》{反严嵩戏}【王世贞】)

2、(魏良辅)等人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形成了融合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乃至北曲音乐在内的新昆腔。

3、梁辰鱼的《浣纱记》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步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4、《鸣凤记》是几乎与实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是传奇作品中(时事戏)的先锋。

第三节

1、(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

2、万历年间的喜剧作家(孙钟龄)所作的(《东郭记》、《醉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

3、明代后期的两部“红”戏是(《红梅记》{裴舜卿、卢昭容、李慧娘}【周朝俊】、《娇红记》【孟称舜】)

第四节

1、沈璟有(“本色论”和“声律论”)

2、范文若的《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合称为(“博山堂三种”)

3、曲学理论成果有王骥德(《曲律》)、吕天成(《曲品》)

4、吴炳有(“粲花斋五种曲”)

5、阮大铖有(“石巢四种”)

6、受汤显祖影响最深、成就也最大的明末传奇作家应属(孟称舜)。代表作(《娇红记》{王娇娘、申纯})

简答题、

1、(第三节)明代后期传奇的创作题材

1)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和市场经济的萌芽,创作上反映出张扬个性、批判封建专制,提倡个性解放的倾向。《牡丹记》、《娇红记》;

2)倡导爱国主义的剧作在本时期也为数不少。李梅实、冯梦龙的《精忠旗》写岳飞抗金受害、卖国贼秦桧终遭冥诛;

3)道德说教剧与宗教演示剧在本时期也颇成规模。代表作《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将佛教教义与中国伦理结合了起来;

4)喜剧。徐复祚的传奇《红梨记》演赵汝州和谢素秋的情爱史,高濂的爱情喜剧《玉簪记》脍炙人口,写南宋书生潘必正与大家闺秀陈妙常的爱情故事。

2、(第四节)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是什么

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

3、明传奇的发展简述。

1)明初近百年中的杂剧创作几乎是一片空白,从成化、弘治年间丘濬(xun)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灿的《香囊记》开始,才改变了这种沉寂的局面,陆续出现了一些借历史故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发迹变泰思想的传奇作品。

2)从嘉靖年间开始,明传奇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声腔的演变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标志就是李开先《宝剑记》、相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和梁辰鱼《浣纱记》这三大传奇的出现。

3)明末是传奇创作更为繁荣的时期。许多著名的传奇作家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如万历年间的汤显祖等。很多作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相似的艺术风格,因而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注重内容辞采的临川派,以及讲

求辞藻用事的骈俪派等。

4、为什么说《鸣凤记》是明代的现实剧?

《鸣凤记》是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这种对现实的及时表现与积极参与,使得《鸣凤记》成为传奇作品中时事戏的先锋,从而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的道路。其内在结构是通过揭发严嵩的旧罪,并不断地演示其新罪而得以呈现的。在整体真实的基础上,剧中有些细节也有移植和渲染。课本:P95—96

第七章汤显祖

1.关于汤显祖的“至情”论:

答:①汤显祖的“至情”论主要是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佛道的因素。他受罗汝芳的“制欲非体人”的观点的影响,以及王左学派的著名反封建斗士李贽的带有市民阶层和个性解放色彩的思想的启发,同时他与达观和尚有着多年的神教,这些确立了汤显祖以戏曲救世、用至情悟人的观念。受家庭的影响,他徘徊出入在儒、释、道之间,更能够洞彻事理,更能从容地构建自己的“至情”的世界观;

②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包含三个方面:

A.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他提出的“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等都体现了“情”与生

俱来并伴随着生命进程;

B.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是“至情”

的演义,其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种“至情”呼

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C.从传播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③汤显祖曾尝试过以情施政,在其县令上创造“至情”理想国,但最终被朝廷爪牙击碎了美梦,于是他借梨园小天地展现人生大舞台,在戏剧艺术中恣意地演绎出无情、有情和至情的三大层面和多元境界,他把戏剧看成是一种可与儒、释、道并列的极为神圣的精神文化活动;

④汤显祖再三强调人的情感需要,肯定人的审美欲求,这正是对程朱理学无视情感欲望的有力反拨,是对统治阶级所设置的精神枷锁的挣脱与解放。

2. 《牡丹亭》中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答:①杜丽娘:

A.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充分张扬出反叛束缚、酷爱自由的精神和对恋爱自由、死而无怨的殷切呼唤;

B.杜丽娘的性格经历了三度发展:

第一度:从唯唯诺诺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

第二度:不仅能为情而死,还能在阎罗王面前据理力争,最终复生,并与柳梦梅完婚;

第三度:表现在对经历劫难、终得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②小丫头春香:活泼可爱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春香正是杜丽娘生性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

③柳梦梅的性格基调是痴情、钟情与纯情;

④杜宝:顽固封建统治阶级,固执呆板,严守封建伦常;

⑤陈最良: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系统。

3. 《牡丹亭》的文化警世意义:

答:①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心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

②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③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

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汤显祖对泰州学派、李贽的学说和达观救世言行,都是市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④但《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跳出“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轨道。

4.通过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来比较风情戏与政治戏。

答:①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行戏或曰政治问题戏。儿女风情戏主要以单向性或双向型的爱情中人为描摹对象,例如霍小玉对李益是单向恋爱,杜丽娘与柳梦梅是双向恋爱。风情戏中,女性占主体地位,而在政治戏中,男性占主要和绝对地位。

②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政治戏的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风情戏中的儿女情往往是真善美的体现;政治戏中的官僚行径则无一不是假丑恶的典型。(例子略)

③从哲学主张和理想皈依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恶;风情戏不仅是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充沛的理想,而且这种理想和最后权威的裁决是一致的;政治戏中的官僚社会那般腐败不洁。

④从词曲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艳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1.《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特色:(论述)

(1)《西游记》作为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浪漫主义是它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把浪漫主义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2)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特色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创造出一个神异奇幻的境界,将极幻与极真结合。《西游记》洋溢着浓厚的幻想色彩,在古代长篇中构成了一个变幻奇诡而又真实生动的神话世界。不论是光怪陆离的风物环境,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还是别具一格的神魔人物,无不充满瑰丽的想象,神奇的夸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3)物性、神性、人性三位一体的形象塑造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与神有机柔和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物性,是指神魔形象本体物的自然属性;神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具有的超人的法术和本领;人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寄托某种人的现实社会属性。其中人性是内在核心,居主导地位。正是三者的水乳交融,妙和无限,塑造了许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神魔形象。

(4)多角度、多色调地刻画复杂的人物性格。《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生活中,多色调的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5)幽默讽刺,诙谐有趣的风格,“以戏言寓诸幻笔”。在艺术格调上,《西游记》继承了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戏墨寓至理,幻笔抒奇思,亦谐亦谑,寓嘲

寓讽,轻松活泼,妙趣横生,使作品无不充满诙谐的兴味。产生异常浓烈的喜剧性效果。作品或随意点染,涉笔成趣,或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饶有趣味,可谓嬉笑怒骂皆成妙文。

补充:((6)曲折巧妙的结构。在结构上主要大闹天宫、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有其相对独立性,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7)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作者大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话语,使得其语言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风格。)

1.《西游记》孙悟空形象分析:(简答)

(1)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

往自由,具有强烈的个性精神。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2)鲜明的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竭忠尽力;对猪八戒,他虽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可是,他对害人的妖精,却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甚至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决决心。

(3)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孙悟空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利用自己降妖伏魔的神通,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他总是无往而不胜。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

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2.神魔小说流派的三种类型:

(1)《西游记》的续书、仿作、节本,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系列丛书。①继《西游记》之后,明人创作以一部规模相当的《续西游记》,唐僧师徒历难保护“真经”回长安,在模拟中创造,与前书相比仍相形见绌,故流传不广。②较引人注目的是《西游补》16回。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后被鱼精迷惑,后被虚空主人点醒打杀鱼精,又现真我,作品构思奇特,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人生的感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情”的理性思考。③方汝浩《东游记》,将人性中较普遍的弱点塑造成一系列具有类型化和象征意义的“妖魔”形象,说教味太重。④“四

游记”,文学价值不高。[①吴元泰《东游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讲述铁拐李等八仙得道的故事)②余象斗《南游记》/《五显灵关大帝华光天王传》,讲述华光救母的故事③杨致和改编《西游记》/《唐三藏西游全传》④余象斗编《北游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记真武大帝成道降妖,文字拙劣。](2)为神仙立传型作品。这类作品大都先写传主的出身始末,后叙其济世渡人的故事,结构松散,形象干瘪,宗教性强,有市场。分类有:①独传式,写一人为主。如达摩、观世音、钟馗、济颠、牛郎织女;②合传型,将数人凑在一起。如二十四罗汉、八仙。

(3)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作品。这类作品将历史故事幻想化或虚幻人物历史化,历史只作为背景或点缀,主色调仍为神魔鬼怪与奇事奇境。如《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一.《金瓶梅》的悲剧意义在于:

(一)表现封建专制社会由于统治集团骄奢淫逸和资本势力的冲击而日暮途穷;(二)写穷人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

(三)揭示16世纪商人的艰难崛起,及其在新的经济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不得不与腐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的丑态;

(四)客观地表明晚明人性思潮:当还未找到新思想武器冲击禁欲主义时,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新兴思想也前途渺茫。

二.《金瓶梅》的里程碑意义在于:

(一)最显著的特点:寄意于时俗。

1. “时俗”是当代世俗社会。

2.长篇小说的题材从源于历史或神话,到取材于当代现实的社会,是重要转变;《金》所写的现实是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人物也是生活中的平凡人物。

3.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进入更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二)从歌颂到暴露。

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虽也写到一些反面角色作陪衬,但总的立意在歌颂明君贤臣和英雄豪杰,直接宣扬了某种理想和精神;《金瓶梅》则着意在暴露: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人间假、丑、恶。

2.广泛而成熟地运用“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等讽刺手法。

(三)人物:人物性格的立体化。(人物特色)

1.描写重心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小说中的故事从传奇趋向平凡;节奏放慢,在相对稳定的时空环境和叙事角度中精雕细刻一些人物的心理和细节、“闲笔”。

2.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的性格。以往长篇小说人物性格一般是单色调、特征化的:以某种性格特征为核心,其他诸多的性格元素只是用同一色调、在同一方向上加以补充→《西》从不同角度、色调塑造的猪八戒形象是新开端→《金》更多形象有恶有善,如宋惠莲、西门庆。

(四)小说体裁的改变:从说话体小说向阅读型小说过渡,也反映在从线性结构

向网状结构转变。(体裁特色)

1.以往长篇小说往往用一条线贯穿一个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大都以时间为序纵向直线推进,且有相对的独立性;《金》则从复杂的生活出发,每一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

2.全书总写西门庆一家兴衰,其中以西门庆为中心形成一条主线;与此并行的如金莲、瓶儿、春梅等故事单独成一线,在一个家庭内矛盾纠葛联成一体;这个家庭又与市井、商场、官府等横向相连,组成意脉相连、浑然一体的生活之网。

3.从局部看,如第14回至第19回主干情节写李瓶儿与西门庆偷情至娶嫁,但在纵向推进过程中,横向穿插进许多既与主干情节相关而又可独立于外的人物和事件,各色人物和故事相互交叉,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五)语言:语言多“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出尝试。(语言特色)

1.长篇小说语言的发展:《三》半文半白→《水》《西》在语言通俗化、个性化方面前进一步,基本还是经加工的说书体语言。

2.《金》语言俚俗,用“家常口头语”(张竹坡批语);又大量吸取市民方言、行活、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有时平淡无奇,有时汪洋恣肆。

3.《金》语言是在富地方色彩的家常口头语上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虽并未淘尽套话,时有生僻、粗鄙之病,但总体俚俗而不失文采,铺张而又能摹神;不但是刻画人物“面目各异”形象的有力工具,也给整部作品带来俗世情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金瓶梅》的影响

(一)为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大流派:

1.以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来描摹世态,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以《红楼梦》为代表;

2.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讥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以《儒林外史》为代表。

3.对一些淫邪的艳情小说的泛滥,也有推波助澜的不良影响。(这一点大家自己斟酌吧)

(二)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拥有众多外国译本,为描写现实的小说开辟了道路,同时被认为是一部“社会文献”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

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熊龙峰小说四种》

缪荃《京本通俗小说》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一、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1、鲜明的重商思想,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就写到:“一品官,二品客。”客商凭借金钱的力量,已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2、全新的价值取向

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

《韩秀才乘乱聘娇妻》中的富商金朝奉就“不舍得把女儿嫁于”“满腹文章”的穷儒韩师愈。

《两县令竟义婚孤女》写王奉把原许配给官家之子的女儿与侄女调包后嫁给富商之子。

3、“三言”商人重义,善良致富辛劳发财(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的布商吕玉、《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小商人施复等,都拾金不昧,心地善良。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因而顾客“单单作成他”的买卖。

4、“二拍”商人逐利,投机支付冒险发财(直接接触到商业活动的本质,肯定态度)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的文若虚海外冒险而致富。

《叠居奇程客得助》的程宰经海神指点后,以囤积居奇而暴富。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生气勃勃的商人正在取代读书仕子而成为时代的宠儿。

二、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

1、肯定以“情”抗“礼”,张扬执着真爱

“三言”“二拍”尤其注重反应青年女性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与追求。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莺莺主动追求张生。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也公开主张:“相悦为婚,礼以义起。”

《通闺闼坚心灯火》中的罗惜惜与张幼谦相爱、私会,肯定了女性情欲(真爱)

2、冲破贞节观念,主张男女平等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丈夫蒋兴哥原谅妻子王三巧的失贞。

《单符郎全州佳偶》:“不以良贱为念”,毅然取娼女为妻。

3、抨击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解剖伪君子李甲灵魂的卑劣丑恶,表现杜十娘的人格尊严,演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价值观。

三、揭露了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恶船家计赚假尸银》开头指出“如今做官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福贵,把那正直公平四个字撇却东海大洋”,甚至还不如“盗贼”。

当他们刻画“清官”时,往往带上市民化的色彩。

如《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王景隆与刘推官,《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乔太守,在他们眼中“情”大于“理”,大于“法”。这些官吏显得不那么正统死板、僵化冷酷,多少体现了新兴市民的意志和愿望。

三言二拍的艺术取向:无奇之所以为奇

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1、在表现上常常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使情节波谲云诡、曲折多变。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以“巧”传“奇”,以“巧”寓“真”。

2、为了使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

构完整,又波澜起伏。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围绕“珍珠衫”写蒋氏夫妇离合悲欢,既巧合,又曲折。

3、善将悲剧性与喜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一种“奇趣”,使作品愈加曲折

奇巧,趣味横生。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写代姊“冲喜”、姑嫂拜堂,乃至后来纠纷百出,实在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大悲剧,但它以计中计、错中错、趣中趣相互交叉,最终又以戏剧性的“乱点鸳鸯谱”作结,皆大欢喜。

二、人物塑造上:运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杜十娘、莘瑶琴等人物的性格,写得流动变化,富有层次感。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更受人们的重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兴哥得知妻子有私后内心的气恼、悔恨、矛盾、痛苦。《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拾到银子后内心矛盾。

三、体式和语言的变化

体式上,“入话”删减大量游离内容;正文删除大量累赘韵文;结尾不再说“话本说彻,权作散场”之类的套话。

语言上,消除文言奥语,陈词滥调,代之以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通俗语。

明代文言小说

明代文言小说成就远不如唐宋传奇,但它为拟话本、戏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明初文言小说: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

明中叶后文言小说:陶辅《桑榆漫志》、《花影集》

邵景瞻《觅灯因话》、宋?澄《九籥别集》

不同类别的文言笔记小说:志怪类:祝允明《志怪录》、杨仪《高坡异纂》

志人类:陆容《菽园杂记》、张应俞《杜骗新书》、何良俊《语林》

明代文言小说的地位

1、对于清代文言小说,起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聊斋志异》等作品,无

论在题材的选择、情节的构思,还是在表现手法、审美意向、风神韵致等方面,都受到它们的影响。

2、与明代的白话小说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白话小说广阔的题材、通俗的语言、曲折的情节、较长的篇幅,甚至话本的某些体式等都对文言小说的发展有过影响。

而文言小说精美的语言、细腻的笔法、雅洁的内容、含蓄的韵味,也对白话小说的提高起过作用。特别是明代的文言小说为白话小说和戏曲创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续艳异编》等书所收的《王翘儿传》,全文仅1200字,后来成为白话小说《胡总制巧用华卿,王翠翘死报徐明山》、《绿野仙踪》和戏曲《两香丸》等的题材来源,最后编成长达20回的白话小说《金云翘传》

清初戏曲的概况:

数量少于中期,但却达到了清代戏曲的高峰。传奇数量虽少于杂居,但艺术质量却超过杂剧,所以清初的传奇代表清代戏曲的最高水平。

清初戏曲创作的三个流派:

(1)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案头化倾向。

(2)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作者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讲究戏曲的形式技巧,以戏曲的娱乐功能为最高目标。

《长生殿》艺术成就:

(1)创作意图巧妙。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爱情生活的描写同对政治斗争的描写结合起来,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2)结构巧妙。作者不仅在场次方面的煞费苦心,并且以李、杨爱情为经线,以社会政治的演变为纬线来结构全剧,而且将爱情生活又以钗盒为经,盟言为纬编织起来,构成了一个宏大而又精巧的结构。形成场面壮丽,情节曲折,悲欢离合,错综参差,冷热相间,有张有弛的艺术效果。

(3)角色搭配得当。前一折的主要角色与后一折的主要角色不重复。

(4)情节生动丰富,善于通过人物言行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程度的统一。

(5)语言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文辞曲律两擅其美。(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多化用唐诗、元曲的名句。)

《桃花扇》艺术成就: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作者既基本忠于历史真实,又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增删与虚构,是李香君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

(2)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作者善于写出同一类型人物的不同性格,又善于写出某些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3)构思精巧,结构独特。作者以一把扇子贯穿全剧,既有象征意义,又在结构上起到穿线的作用。情节发展前后照应,通体布局无懈可击。

(4)语言优美,宾白与曲词均刻意求工、安排合度,富于慷慨优美的特色。

1.《长生殿》、《桃花扇》创作主旨之比较。

2.就“通过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这一点,谈谈《长生殿》和《桃花扇》在艺术构思方面的异同。

3.简析《桃花扇》的艺术构思。

(这三道题考查的都是同一个考点,前两道题考查的实质是一样的,即比较二者在构思、主旨上的同异,后一道题实际就是从前两题的答案中剥离出关于《桃花扇》的论述的部分,考生在答题时注意因地制宜。)

答:(1)两剧都是取材于历史事实并对历史加以艺术的改造,但一写历史,一写当代;一写帝王,一写士人。《长》取材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杨贵妃玉

环的故事,虽以一定史实为基础,但整体上以虚为主。《桃》则以实为主,孔尚任出生去南明未远,又兼多亲闻和博采,多采史实。

(2)都是通过对主人公爱情的描写来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相结合。但《长》是以爱情为主,政治风云为次,《桃》以爱情离合为表象,而着意于探索大明衰败原因,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

(3)两剧都体现遗民心态,是表现这一时代主题的绝好样本。但《长》写的是爱情酿成国难,其爱情悲剧是作茧自缚性质的;而《桃》写的是国难淹没了爱情,其爱情悲剧基本上是被动无奈的。

(4)两剧都具有精巧的结构,但《长》以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发展为主线,以社会政治生活的灾变为副线,形成规制宏大的双线结构。《桃》全剧以主人公之悲欢际遇系国家兴亡,提纲挈领,眉清目朗。

4.《桃花扇》总批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乐朝宗则罹其苦。”据此评论《桃花扇》的特色。

5.《桃花扇》一剧中作者是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这两道题考查的重点相同。前一题总批所表达的意思就在于作者是想通过《桃花扇》中男女主角的离合悲欢,来串演一代兴亡的历史故事,引发人们对兴亡盛衰的思考,与后一题考查的要点一样,论述的要点请参看上题答案。^=^)

6.简述《桃花扇》在艺术结构上的成就。

答:(1)以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侯、李两条线索的交错,写出南明王朝的覆灭历史。虽然情节起伏多变,结构上却能浑然一体,不枝不蔓。

(2)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局的主线。作者以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诗扇记录着侯、李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同时又是剧情发展的航标。

(3)以中介人物作为连接正邪双方的纽带。作者巧妙地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把几乎是截然对立的双方联系起来,解决了该剧艺术结构处理的一个难题。

7.分析《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

答:李香君虽身为妓女,身份卑微,却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她毅然却奁,使阮

大铖卑劣的用心落空。孤身处在昏君、权奸的淫威下,誓不屈节,敢于怒斥权奸害民误国,是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独立人格的人物。她的形象也反映了晚明都会中部分妓女的风雅化以至附庸政治的现象,表明孔尚任突破了封建的等级贵贱观念,其中也含有他对尊贵者并不尊贵,卑贱者并不卑贱的现实的愤激情绪,以及对此所做出的思索。

(本体考查《桃花扇》中下层人物形象的塑造: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他们属于为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流、贱流,在剧中却是最高尚的人。反映了晚明都会中部分妓女的风雅化以至附庸政治的现象,表明孔尚任突破了封建的等级贵贱观念,其中也含有他对尊贵者并不尊贵,卑贱者并不卑贱的现实的愤激情绪,以及对此所做出的思索。)

8.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答:思想内容:

(1)对南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政治上的腐败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在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同时,以极大的同情和崇敬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歌妓艺人。

(3)对复社文人的态度,反映了作家的政治理想。

社会意义:

(1)对士大夫阶层的失落和儒教的反省。

(2)寄希望于中下层,尤其是把道教作为遁逃所。

(3)以二人的彻悟出家作为他们劫后重逢之后最终的人生道路选择,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来体会人生的意义:人在命运面前的被动和无奈,是永远无法改变和难以避免的。使剧作具有更为深入的历史纵横感和人生哲理感。

(4)从现实上看,《桃花扇》的思想旨归表现了清初文人在阅尽社会政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心理;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人们难以承受而恐慌失落的心态的反应。从而揭示出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9.如何评价《长生殿》中李、杨的爱情?

答:作者一方面通过对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种生死不渝的爱情的描写,歌颂了专一不渝的爱情理想,是洪昇关于爱情理想的体现。另一方面作者为了揭露由于李、

杨爱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又联系李、杨爱情的发展,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从而揭露了李、杨爱情给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感伤情绪,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他有感于“情”而寓意政治,既要写政治逆转的社会问题,又要歌颂“帝王家罕有”的,以宫廷爱情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为贯穿全剧的两条线索,把轻歌曼舞、卿卿我我与争权夺利、动乱血泪交错安排,这种布局分明是在揭示唐玄宗的歌舞声色与安史之乱间祸福依随的因果关系。这种创作意图也决定了《长生殿》思想内容的复杂与矛盾。

10.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洪昇在《长生殿》中是如何塑造杨玉环的形象的?答:在《长生殿》之前的一些写天宝遗事的作品中,大多数是表现女色亡国的观点,把杨贵妃看成妖孽,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等。而白朴的《梧桐雨》则把李杨之间的关系理想化,坠入抽象的情的观念中去。《天宝遗事诸宫调》着重描写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秽事。洪昇却站在客观立场,肯定她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对爱情的要求,也揭示了她因受宠以致权臣误国的种种事实。作者本着现实主义精神,把杨玉环塑造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具有鲜明性格的形象,突破了女人倾国、女人祸水的封建历史观的樊篱。

11.分析《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的关系。

答:(1)从爱情角度热情地歌颂、赞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生死不渝之恋。(2)作者对他们因“逞侈心而穷人欲”所造成的国家和社会的灾难、危害,充满了不满和抨击的态度,并没有因为肯定李杨的爱情而原来他们对国家灾难应当承担的责任。

(3)作者对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相互对立的描写,并不是艺术安排的败笔,而恰恰是匠心独运之所在。《长生殿》剧作中李杨“占了情场”与“误了朝纲”的矛盾,只是作者探索人生哲理的一个外显层次。它的内在追求是从这一对表面的矛盾中去挖掘内在的哲理蕴含,那就是忘我的爱情与其社会角色的矛盾是永远难以克服和弥合的。

(4)在此基础上,《长生殿》主张对这个永恒的遗憾用佛家出世的思想进行顿悟和超越,表现了作者对于人在命运前的无力感和强烈的无奈心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身在盛世内心隐隐的忧虑和不安。

第三章清初白话文小说

清初的白话小说呈现出多种类,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明代小说名著的续书

摹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

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世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1、小说续书大致的两种做法:一是仿造,作者刻意仿照原书,用原书的主要人物或者他们的后身,演绎出与原书相类似的故事情节,成为一部类似的小说

另一类续书是作者假借原书的一些人物,另行结撰故事情节,内容、意蕴都与原书大为不同。

清初的小说续书中,陈枕《水浒后传》是比较优秀的。

2、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风格很相近。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全书一百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作者其人不详,小说用山东一带方言作成,故事背景主要是山东济南府绣江县(章丘的别名)明水镇,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间写到明代末年这一带地方的人事。

3、李渔:明清之际的拟话本小说,在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中,处于整理、改编迈向独创的过渡时期。拟话本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自主性也就增大了,必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摹写世情的小说占了主导地位,话本的体制失去了约束力,作为“入话”的诗词和头回不再是不可缺少的,叙述中引证诗词的数量大为减少,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

4、才子佳人小说:

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才子佳人小说。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天花藏主人张匀,其最著名的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等等。徐震是在最初写出创奇类的小说《女才子书》之后,受书坊主人的邀请作起才子佳人小说的,作品有《合珠浦》《珍珠舶》等等。

第四章《聊斋志异》

一:《聊斋志异》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的异同点是什么?

1.《聊》中绝大多数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有的是异类化入人间,也有人、物互变的内容,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即使是写现实生活的篇章,也增添了虚幻之笔,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六朝志怪小说同伦。

2.不同:a.《聊》不仅在叙事模式上超越了六朝志怪小说,更为重要的是“志怪”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六朝人志怪是将“怪异非常之事”当作曾经有过的事情而蒲松龄多是有意识的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个人便有所寄托、寓意。

b.在六朝志怪中,“怪异非常之事”是作品的内容。在《聊》中,神仙狐鬼精魅

的怪异故事作为小说的思想内蕴的载体,也就带有了表现方法和形式的性质

c.贯穿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神道观念及其思维模式都具有神秘性质。蒲松龄虽沿袭了这种思维模式,但并不是完全迷信意义上的因袭,而是弃其内质而存其形态,从而也就摆脱了神道意识的约束,可以随意的书写人生苦乐,出脱个人的内心隐秘。

二:《聊》的结构故事的一种模式是什么?

1.一种模式是人入异域幻境,其中有入冥间、入梦、入仙境、入奇邦异国。

2.另一种模式是狐、鬼、花妖、精怪幻化进入人世间。这种幻化变形不是神秘

的,而是艺术的幻想。

三:《聊》在文言小说的创作艺术方面的创新

1.《聊》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情节。文言小说演进的轨迹之一便是从粗陈梗概到记叙委婉。《聊》中精心编纂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曲,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

2.《聊》中情节更加的丰美。相比于以前的文言小说,《聊》更加强了对人物环境、行为状况、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来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

3.《聊》中很多篇章都具有诗化的倾向,由此显出作者以诗入小说的艺术匠心。诗化的倾向不仅表现于小说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意,还表现在许多篇章不同程度的带有诗的品格特征。

4.《聊》中的叙述语言平易简洁。叙事吸收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点,虽然用全知的视点,却时而故作含糊,造成了扑朔迷离的意味。

5.《聊》中人物语言多样。就总体来说,其语言特色在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的范围内,人物语言有雅、俗之别。

第五章《儒林外史》

一.《儒》中真儒名贤形象?

答:即既有传统儒家美德又有六朝名士风度的文人: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兼济的人生境界,体现其改造社会的理想。

理想人物:杜少卿。

(一)淡薄功名,傲视权贵;

(二)讲究“文行出处”;

(三)扶困济贫,有豪放狂傲的性格;

(四)既讲求传统的美德,遵从孝道,在生活和治学中又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

(五)尊重女性,笃于夫妻情爱,反对对妇女的歧视与摧残;

(六)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七)表面狂放不羁,仍怀忧国忧民之心。

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写出常见的人事之间的矛盾。

2.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揭露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3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又锋利的讽刺,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4.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能够真实地展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三.简述《儒林外史》的结构特色

《儒林外史》开启了长篇小说结构的新方式,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构成一个首尾相连的故事格局。具体表现为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

《儒林外史》的结构,正如鲁迅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迄”。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通过这一点,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尽管这种结构形式难免有些松懈,但对它所反映的特定内容来说是和谐的。

四.《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论述题,中间分点可考简答)

(一)长篇结构的新形式:《儒》把知识分子厄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可回答第三题)

(二)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1.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以此为线索把“片断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整体结构。

2.古代小说多是以传奇故事为题材的“传奇型”→明中叶,《金瓶梅》开始以凡人为主角,写世俗生活。《儒》真正完成这种转变,写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摆脱传统小说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白描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3.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更切近真实面貌。

4.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舍弃章回小说模式化、骈俪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自然真切,富艺术美。

5.叙述模式。改变了传统小说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第三人称隐身人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缩短小说形象与读者的距离;把叙事角度从叙述者转换为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心理感受,写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丰富了叙事角度,如通过匡超人的感受写西湖聚会。

6.《儒》叙事的新特点与作者企图创造一种与生活直接不隔的、显示着生活天然形态的美学思想一致。

(三)用讽刺手法抨击现实。

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白描,写出常见的人事之间的矛盾。

2.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揭露人物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3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又锋利的讽刺,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4.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能够真实地展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

五.结合作品,试论《儒林外史》中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论述)

答案一:

1·再现封建科举制度下各类被讽刺的文士面貌,深刻抨击这个制度的弊害、罪恶。如贪官污吏汤知县、王惠和土豪劣绅,便是醉心科举、装满八股的皮囊。「斗方名士」牛玉圃、景兰江等,趋炎附势,也是这种制度下产生的怪物。通过上述的人物,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吏治腐败,道德败坏,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 2·通过一批正面人物,表现作者的理想。书中有反对科举、蔑视功名的清高正直的知识分子,如王冕、杜少卿、沈琼枝(新型女性)等。又有四个「市井奇人」季遐中、王太、盖宽、荆元,靠自己的手艺

自食其力,以琴棋诗画自娱,过著颇有艺术风味的独立生活。在上述人物身上,虽反映了时代思潮中新的先进因素,但终究越不出传统儒家的思想范围。

答案二:(注意分析周进和范进)

1、《儒》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迷信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描写了两个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的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周进应考到60岁,还是个童生,只好到薛家集去教书糊口,却受尽新秀才梅玖的奚落。命运发生喜剧性变化,他中了举人、进士,坐上了国子监司业。范进考了二十馀次,到54岁还是童生。由于周进同病相怜的赏识,考取了秀才并又中了举,脆弱的神经经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刺激,竟然发了疯,半天才清醒过来。

2、《儒》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但是,他逐步发生了变化。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唯一的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一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

3、《儒》把批科举同批理学、礼教结合起来,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王惠由举人而进士,补授南昌知府,一道江西就打听“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为了实现“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的发财梦,“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播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4、《儒》把科举场的批判同官场的批判结合起来,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污吏就是土豪劣绅。严贡生利用自己的特权和官府的关系,无耻地讹诈和欺压百姓。一口新生小猪勿入邻家,他声称寻回来“不利市”,逼人买下,待邻家养到一百多斤了,一次错跑进严家来,他又把猪关了不还,还把来讨猪的邻居打折了腿。

5、《儒》歌颂了一些反对科举,鄙弃功名具有真才学,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物,以寄托作者的理想。杜慎卿,出生于名门世家,不但外表温文而颇有才气,他对朝政发些不同流俗的议论,赞扬永乐夺位,批评方孝孺迂阔古板。看不起箫金铉之类的斗方名士,不屑于做假名士那些冒充风雅的故套,颇有点真名士的风度

第六章《红楼梦》

一.试论《红楼梦》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国文学的本原是“道”。 先秦文学的“主流”是《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含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追本溯源→三种基本形式: ①神话传说(开天辟地神话、种族和文明起源传说) ②原始歌谣(原始祭歌、原始劳动歌谣、早期爱情歌谣) ③散文的雏形(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金文→西周钟鼎铭文→周代散文)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诸子散文:如论语,庄子 秦汉文学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 西汉:①“文景之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汉初文学以总结秦亡教训为主(贾谊《过秦论》)贾谊与晁错(写有《论贵粟疏》等文)的政论文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②汉武帝时期,汉大赋体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司马迁《史记》 ③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有王褒、张子侨、刘向等辞赋大家 ④汉元帝以后,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等,但汉大赋呈衰落之势 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继续发展,班婕妤《捣素赋》《自悼赋》刘歆《遂初赋》 东汉:“光武中兴”,今文经学的谶纬迷信逐步泛滥→抒发个体情志的作品,文学批判性增强辞赋:赋体文学居主导,汉大赋渐衰,抒情小赋益兴 张衡《归田赋》完成赋体文学革命性的变革 赵壹《刺世疾邪赋》为批判现实的代表作 诗歌:班固《咏史诗》倡其端,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质朴直率,意境深婉 叙事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散文:抨击统治集团大力提倡的今文经学,针砭时弊的佳作。如班固创作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汉赋四大家:(西汉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

20152018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神话属于创世神话的就是()。 A.大禹治水 B.夸父逐日 C.精卫填海 D.女娲造人 【答案】D 【解析】神话依据其存留的具体情形,从主题的角度主要可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与战争神话三类。其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属于自然灾害神话,女娲造人属于创世神话。 【考点】上古神话传说 2、以下《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婚恋诗的就是()。 A.《巷伯》 B.《静女》 C.《十月之交》 D.《君子于役》 【答案】B 【解析】《诗经》中,不少作品歌咏了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了恋爱与相思的甜蜜,《静女》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巷伯》属于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十月之交》《君子于役》属于政治讽喻诗。 【考点】《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3、先秦历史散文中引譬设喻,善用寓言的就是()。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答案】D 【解析】使用寓言说事,就是《战国策》常用的手法。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4、《韩非子》的文风特点就是()。 A.奇幻诡谲 B.冷峻峭拔 C.质木无文 D.佶屈聱牙 【答案】B 【解析】《韩非子》的说理明切犀利,冷峻峭拔,又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在先秦散文中自成一格。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5、先秦诸子散文中文风空灵飘忽的就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答案】C 【解析】《庄子》的每个故事都形象生动,想象奇幻飘逸,超越常情常理的局限;而其全篇又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寓言故事连缀而成,故事间呈跳跃式承接,因而造就了整部书空灵飘忽的文风。 【考点】《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6、屈原《九歌》的艺术特点就是()。 A.平实素朴 B.汪洋恣肆 C.清新幽渺 D.沉郁顿挫 【答案】C 【解析】《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与屈原其她作品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与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所在的环境与气氛,就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考点】屈原的其她作品 7、下列作品中属于桓谭《新论》的就是()。 A.《抑谶重赏疏》 B.《潜夫论》 C.《谏营昌陵疏》 D.《崇厚论》 【答案】A 【解析】B项《潜夫论》就是王符的作品,C项《谏营昌陵疏》就是刘向的作品,D项《崇厚论》就是朱穆的作品。故答案选A。 【考点】东汉散文的演变 8、司马迁《史记》开创的史书体例就是()。 A.编年体 B.国别体 C.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答案】C 【解析】司马迁参照前代多种史著,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 【考点】司马迁及其《史记》 9、《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就是()。 A.抒情述志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篇 一、散文 (一)历史散文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法家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 ▲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家: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诗歌 (一)《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2

(一).先秦作家作品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2、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3、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5、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6、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7、韩非子,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8、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9、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 10、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二).汉代作家作品 1、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过秦论》、《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2、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5、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6、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魏晋南北朝 一、诗歌 (1)三曹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建安风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曹植: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南朝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评价。 (2)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

尊为典范。 (3)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人崇尚老庄,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陶渊明 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 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二、历史散文 (1)《后汉书》 范晔,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纂了《后汉书》。它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2)《三国志》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编纂了《三国志》。它是一部记载魏、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详解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着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着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着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着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着《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着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第1讲 古代文学概述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知识(文学发展概况、文学观念、重要作家作品等);(二)培养解释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丰富思想和情感; (三)把知识内化到生命当中,成为你的人格修养,表现于你的言行之外,即文学素质的培养。 学习方法 (一)认真上课:互动,记录笔记(抓重点,不求完整); (二)认真复习:对课上有启发性、感兴趣的内容,课后要查找和阅读相关的材料,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三)朗读与背诵 一、历代文学的典型样式 上古神话 春秋战国:《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历史散文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二、古典文学的历史分期及特点 七分法(三古七段法)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文学革命”(1919) ?上古:文学自发的时期,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三、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 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 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6.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神话女娲造人属于A A.创世神话 B.自然灾害神话 C.战争神话 D.其他神话 2.《诗经》运用的基本句式是B A.二言 B.四言 C.五言 D.七言 3.下列诗句出于《诗经·廊风·柏舟》的是C A.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C.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D.漆与沛,方涣涣兮 4.《尚书》的文风特点是A A.估屈牙 B.微言大义 C.奇幻诡诵 D.华丽富赡 5.《左传》的编篆体例属于C A.纪传体 B.国别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6.《墨子》散文的突出特点 是A A.逻辑严密,行文质朴 B.浩然正气,雄辩风采 C.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D.明切犀利,冷峻峭拔 7.《战国策叙录》的作者是 A A.刘向 B.袁康 C.班昭 D.马续 8.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 表作是C A.《新序》 B.《新论》 C.《昌言》 D.《论衡》 9.班固《汉书》的叙事特点 是C A.堪比《史记》,富于变化 B.贴近现实,情感浓郁 C.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D.逐一描绘,细腻精致 10.枚乘《七发》的创作特 点是B A.抒情述志 B.铺叙夸饰 C.咏物寓意 D.浓情质实 11.张衡的《二京赋》在赋 史上是D A.抒情小赋之开山 B.骚体 赋的代表 C.纪行赋之先河 D.汉代大 赋的绝响 12.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 九首》的是C A.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B.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C.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D.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3.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 是A A.《十五从军征》 B.《同声 歌》 C.《客从远方来》 D.《赠妇 诗》 14.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的 特点是C A.四言为主 B.七言为主 C.杂言和五言为主

考试必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A)?A.宗教说?B.游戏说?C.模仿说?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B) 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B) A.哲学散文集?B.历史散文集?C.文学散文集?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C) A.先秦?B.西周?C.春秋?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C) A.重言?B.卮言?C.寓言?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D) A.四言体?B.五言体?C.七言体?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B)

A.流畅谐偶?B.铺陈排比?C.质实无华?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C)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D)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C) A.编年史?B.纪传体通史?C.断代史?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D) 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骈赋的开端?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C) A.西汉中期?B.西汉末期?C.东汉前期?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B)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2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时,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创造了许多故事。神话是纯粹的虚构,传说有历史的影子,比较著名的有:精卫填海、女祸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黄帝,尧、舜、禹等。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 。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书)最早的两部书。《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战国策》也同样,称为“国别体”,《战国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经汉刘向重新改编整理,共三十三篇。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况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经)、庄周的《庄子》(南华经);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书》、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孙或孙膑的《孙子兵法》杂家的有吕不韦的《吕代春秋》等,这些著作都是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 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一部“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因遭谗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 西汉时的政论散文大家有晃错,名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等。还有贾谊,名篇《过秦论》。 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主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还有杨雄,作品有《甘泉赋》、权乘作品有《七发》。 班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着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着名的代表。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着名的边塞诗人。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着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着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着名的代表。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着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着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着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 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 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介, 01、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02、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0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起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0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得伸展抱负的愤懑。 名篇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 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 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4)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二者又代表了文学。, 05、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1考试试题及答案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楚辞:又称“楚词”,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诗歌题材。刘向辑集屈原、宋玉、东方朔及汉人的楚辞作品名为《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空泛。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汉赋: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乐府诗:汉武帝时重建乐府,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鉴赏: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