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

课题微生物的营养日期年月日课时1教法指导,发现学法比较教具微课件

教材分析重点

1、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来源和功能。

2、培养基配制的原则以及培养基的类型(按用途分类)。难点

1、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2、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方式。

考点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掌握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和功能(应

用)。

2、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应用)。

3、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及吸收方式。

能力

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微生物培养中培养基配置的一般方法。

情感

目标

1、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

1.碳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

①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②有些碳源同时还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说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差别很大,可从微生物的代谢角度来考虑。见下表:

代谢类型代表能源碳源

光能自养型蓝细菌,藻类光CO2

光能异养型红螺菌光CO2和简单有机物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无机物(氧化) CO2

化能异养型全部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有机物(氧化) 有机物

注:甲烷氧化菌只能用甲烷和甲醇作碳源,而洋葱假单胞菌却能利用90多种含碳化合物。2.氮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还是能源。

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

源。

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蓝藻。

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

(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

(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

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已知,常用于分类,鉴定等。

(2)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未知,常用于工业生产。

3.根据用途划分:

(1)选择培养基:是在某种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如:培养基+青霉素(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酵母菌和霉菌

培养基+高浓度食盐(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基—氮源→固氮菌

(2)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置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

(四)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方式

吸收方式特点代表物质

单纯扩散

营养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

需要能量和载体。

水、某些气体(O2、CO2)、某些无

机离子、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促进扩散

营养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

需要能量,需要载体。

酵母菌对糖类的吸收主动运输

营养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需

要载体和能量。

大肠杆菌对乳糖的吸收集团转移

除主动运输的特点外,被运输的物质

改变其本身性质。

葡萄糖、甘露糖、果糖、β-半乳糖

苷及嘌呤、嘧啶、乙酸等。

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第四章微生物的培养与生长 所有生物为了生存都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所需的各种物质从中获得原料和能量以便合成新的细胞物质,生物所需的这些物质称之为营养物质。生物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一般称为营养。营养物质是生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失去这个基础,一切生物都无法生存,微生物也不例外。可见,营养对微生物的重要性。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分析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是了解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基础。主要成分:C、H、N、O和无机成分。其中主要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和无机盐。水分占90-97,其余占3-10%。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素化合物、氮素化合物、水分、无机盐类和生长素。这些物质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1)、供给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的原料; (2)、合成代谢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调节新陈代谢。 (一)、碳源 碳源主要用来供给菌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构成军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常用的碳源有:糖类、脂肪和某些有机酸、部分醇类。 在某些特殊情况(如碳源贫乏),蛋白质水解产物或氨基酸等也可以被某些菌种作为碳源使用。由于菌种所含煤系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各种菌能利用的碳源亦不相同。 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单糖和双糖是绝大部分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霉菌可利用的碳源,大多数霉菌、放线菌和部分细菌可直接利用糊精和淀粉作为碳源。 (二)、氮源 氮源主要用来构成菌体细胞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和含氮代谢产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鱼粉等属于有机氮源;氨水、硫酸铵、尿素、硝酸钠、硝酸铵和磷酸氢二铵等为无机氮源。

微生物的营养教案资料讲解

课题微生物的营养日期年月日课时1教法指导,发现学法比较教具微课件 教材分析重点 1、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来源和功能。 2、培养基配制的原则以及培养基的类型(按用途分类)。 难点 1、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2、微生物对营养的吸收方式。 考点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掌握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和功能(应 用)。 2、掌握培养基的种类和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应用)。 3、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及吸收方式。 能力 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微生物培养中培养基配置的一般方法。 情感 目标 1、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及功能 1.碳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 ①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②有些碳源同时还是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说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差别很大,可从微生物的代谢角度来考虑。见下表:代谢类型代表能源碳源

光能自养型蓝细菌,藻类光CO2 光能异养型红螺菌光CO2和简单有机物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无机物(氧化) CO2 化能异养型全部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有机物(氧化) 有机物 注:甲烷氧化菌只能用甲烷和甲醇作碳源,而洋葱假单胞菌却能利用90多种含碳化合物。2.氮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还是能源。 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 源。 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N2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蓝藻。 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 (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 (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 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2)NH4+,Fe2+,S可分别作为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的能源,也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

§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P75 营养:微生物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的物质。 微生物细胞培养收集湿菌体 烘干至恒重 干细胞灰分 无机物(盐) 有机物 蛋白质、糖、脂类、核酸、 维生素等及其降解物 分析方法:课本P79水分:70-90%离心、过滤、洗涤高温烘干105℃;低温真空干燥;红外线快速烘干。550℃焚烧 一、微生物细胞 的化学组分 2.细胞化合物的组成: 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生长因子、核酸 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3.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 微量元素: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 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4.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分特点 (1)、不同的微生物细胞化学组分不同 (2)、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有差异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P76 1.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不同进行分类 五大类(武大):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 六大类(周德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能源 1、碳源(carbon source) 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 1、功能 (1、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如糖、蛋白质、核酸等

(2、形成代谢产物,如酒精、乳酸等 (3、提供生命活动的能源 2、可作碳源的物质(P80表4-2) 糖类,蛋白质,有机酸,醇类,脂类,烃,CO2,碳酸盐等 碳源谱 必须利用有机碳源无机碳源为(唯一)主要碳源 自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 最适碳源糖类优于其它化合物 单糖优于双糖、多糖 己糖优于戊糖 葡萄糖、果糖优于其他己糖 同一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差别-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 如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时存在于培养基中时,大肠杆菌先利用葡萄糖(速效碳源),再利用半乳糖(迟效碳源) 不同微生物的碳源谱相差很大 双功能营养物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兼作能源 2、氮源(nitrogin source) 为微生物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1、功能 (1、构成微生物含氮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2、形成代谢产物,如谷氨酸等 (3、一般不做能源 2、可作氮源的物质(P81表4-3) 蛋白质及其降解物(胨、肽、氨基酸)、硝酸盐、氨盐、N2、尿素、嘌呤、嘧啶、氰化物等 3、异养微生物氮的利用顺序 C.H.O.N> C.H.O.N.x >N.H > N.O 培养基中最常用的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 3、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 实例:土霉素发酵生产中添加的玉米浆和花生饼粉 玉米浆:以较易吸收的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易被利用(速效氮源) 花生饼粉:以大分子蛋白质形式存在,不易被利用(迟效氮源) 发酵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前者有利于菌体生长,后者有利于代谢产物形成保持适当的比例,协调菌体生长期和产物形成期,提高土霉素的产量 4、生理酸性盐与生理碱性盐: 以(NH4)2SO4等氨盐作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H4+被吸收,会导致培养基的pH下降,因而将其称为生理酸性盐; 以NO3-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O3-被吸收,会导致培养基pH升高,因而将其称为生理碱性盐。 3、无机盐(mineral salts 大量元素:Ca、K 、Mg、Fe等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mol/l 微量元素:Zn、Cu、Mn、Co、Mo等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

微生物学的营养与生长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相关概念: 微生物同其它生物一样,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通过代谢,微生物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环境中获得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称为营养物质,而微生物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相关概念: 光能自养型的代表是高等植物、藻类、少量细菌。 光能异养型的代表是红螺菌科的细菌。 化能自养型的代表是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包括了几乎全部真菌、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 特别地,绝大多数工业微生物都属于化能异养型。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类型。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宿主细胞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腐生是指通过分解已死的生物或其它有机物,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生活方式。在寄生和腐生之间存在中间类型:兼性寄生、兼性腐生。 当微生物兼有两种营养类型时,光能先于化能,自养先于异养,并加以“专性”或“兼性”来描述营养的可变性。例如:氢单胞菌是“兼性化能自养型”,红螺菌是“兼性光能异养型”。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分成六大营养要素: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能源 被动扩散的概念: 营养物质顺浓度梯度,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被动扩散。 被动扩散主要包括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两者的显著差异在于前者不借助载体,后者需要借助载体。 水、某些气体(如N2 、CO 2 、O2 )、脂溶性物质(甘油、乙醇、苯)及少数氨基酸和盐可能采取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促进扩散主要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用于运输糖分,在原核生物中较少见。 主动运输的概念: 营养物质逆自身浓度梯度由稀处向浓处移动,并在细胞内富集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分为简单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 简单主动运输主要用于氨基酸、乳糖等糖类以及Na+、Ca2+等无机离子的运输。 若被运输的底物分子在膜内受到了共价修饰,以被修饰的形式进入细胞质的输送机制称为基团移位或基团转移。这种运输是通过磷酸基团发生移位,即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转移到被输

微生物的营养知识总结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特点:食谱广、胃口大 营养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营养: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 大量元素(macro element) :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其中前六种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 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 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常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也随菌龄及培养条件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 (二)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分析 微生物细胞中的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以水、有机物、无机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种类、菌龄、培养条件。 (三)元素在细胞内存在形式 上述元素主要以水、有机物、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1、有机物:蛋白质、糖、脂类、核酸、维生素及其降解产物. 2、无机物:①参与有机物组成 ②单独存在于细胞质内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3、水:约占细胞总重70%~90%,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游离水:干重法可测得; 结合水:不易蒸发、不冻结、也不能渗透,占水总量的17%—28% 。与其他生物细胞相比 ?共同成份:?特殊成份: 水肽聚糖 无机盐胞壁酸 蛋白质磷壁酸 糖类D-型氨基酸 脂类二氨基庚二酸 核酸等吡啶二羧酸等 化学成分及其分析 有机成分:化学方法直接抽提然后定性定量 细胞破碎、获得不同的亚显微结构,然后分析 无机成分:灰分测定 湿重、干重、细胞含水量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 一.选择题: 40680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1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2 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A.构成细胞物质 B. B.提供能量 C. C.A,B 两者 答 :( ) 4068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 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A.碳素物质 B. B.氮素物质 C. C.水 答 :( ) 4068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 40686 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两者 答 :( ) 4068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B.所需碳源不同 C. 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 4068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B.需要消耗能量 C. 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 4068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B.前者不需能量 , 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载体 答 :( ) 4069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 生长因素 ) 是: A. A.微量元素 B. B.氨基酸和碱基 C. C.维生素 D. D.B,C 二者 答 :( ) 4069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 源 C. N 源 答 :( ) 4069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A.单纯扩散 B. B.促进扩散 C. C.主动运输 D. D.基团转位 答 :( ) 40693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 A.糖类物质 B. B.碳酸盐 C. C.农副产品 答 :( ) 40694 微生物细胞中的 C 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A.10% B. B.30% C. C.50% D. D.70% 答 :( ) 40695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 A. C 源 B. B.N 源 C. C.生长因素 D. D.A,B,C 都提供 答 :( ) 40696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细菌 B. B.放线菌 C. C.真菌 答 :( ) 40697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答 :( ) 40698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D. D. A 和 B 答 :( ) 40699 缺少合成 AA 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随微生物类群 和营养物质种类而异,可归纳为吞噬和渗透吸收两种类型。多数原生动物能直接以细胞质膜包围并吞食营养物。原生动物对固体颗粒状食物的捕食称为吞噬,对液体或胶体状小液滴状食物的捕食称为胞饮。绝大多数微生物以渗透方式吸收 营养物质。 以渗透方式通过细胞质膜从环境或寄主细胞中获取营 养物质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中的孢子虫和鞭毛虫等。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能高效率地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分子量、溶解性、电负性、极性等都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难易程度。其二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pH和离子强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例如,当环境pH 比胞内pH高时,弱碱性的甲胺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而这种状态的甲胺不容易分泌而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升高,当环境pH比胞内pH低时,甲胺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而难以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

降低;当环境中存在诱导物质运输系统形成的物质时,有利于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而环境中存在的代谢过程抑制剂、解偶联剂以及能与原生质膜上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等成份 发生作用的物质(如巯基试剂、重金属离子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另外,环境中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也影响微生物细胞吸收被运输物质的速率,例如L-刀豆氨酸、L-赖氨酸或D-精氨酸都能降低酿酒酵母吸收L-精氨酸的能力。其三是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permeability barrier)。所有微生物都具有一种保护机体完整性且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透过屏障,渗透屏障主要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等组成的结构。荚膜与粘液层的结构较为疏松,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影响较小。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结构较为紧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分子量大于10000的葡聚糖难以通过这类细菌的细胞壁。真菌和酵母菌细胞壁只能允许分子量较小的物质通过。与细胞壁相比,原生质膜在控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对跨膜运输(transport across membrane)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本节着重探讨的问题。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Na+,K+-ATP酶(Na+,K+-ATPase)系统、膜泡运输等,其中主动运输最为重要。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也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

章名:03|微生物的生长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NaCl D.叶酸 答:D 2.要对土壤中放线菌孢子进行计数最好使用() A.浇注平板法 B.划线平板法 C.涂布平板法 D.弹平板法 答:C 3.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A 4.在典型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B 5.在曲型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C 6.在曲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D 7.作接种用的“种子”,最好取自典型生长曲线上()的培养液。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 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B.过氧化氢酶 C.过氧化物酶 D.葡萄糖氧化酶 答:A 9.利用酒精作表面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 A.70%-75% B.75%-80% C.80%-85% D.85%-95% 答:A 10.链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干扰细胞膜功能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抑制DNA复制 答:C 11.四环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抑制DNA合成 D.抑制RNA合成 答:B 12.最适生长温度低于20℃的微生物被称为() A.耐冷菌 B.嗜温菌 C.耐热菌 D.嗜冷菌答:D 13.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A.121℃ B.200℃ C.63℃ D.100℃ 答:A 14.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A.啤酒 B.葡萄酒 C.牛奶 D.以上所有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一.选择题: 40680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1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2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3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A.构成细胞物质 B.B.提供能量 C.C.A,B两者 答:( ) 40684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A.碳素物质 B.B.氮素物质 C.C.水 答:( ) 40685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40686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A,B两者 答:( ) 4068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B.所需碳源不同 C.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4068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B.需要消耗能量 C.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4068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40690 40691 40692 40693 40694 40695 40696 40697 40698 40699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答:( )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A.微量元素 B.B.氨基酸和碱基 C.C.维生素 D.D.B,C二者 答:( )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源 C. N源 答:( )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A.单纯扩散 B.B.促进扩散 C.C.主动运输 D.D.基团转位 答:( )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A.糖类物质 B.B.碳酸盐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 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一、无菌操作要求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 棉球将手擦干净。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 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 再经火焰烧灼。 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 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 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 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一)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 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 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装放 (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微生物为了生存就必须从环境中吸取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就称为营养物质。 营养的概念:有机体吸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nutrient): 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营养(nutrition): 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 种类: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尿素、氨、N2等; 有机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如胨、肽、 氨基酸等)、牛肉膏、鱼粉、花生饼粉、 黄豆饼粉、玉米浆等 功能: 1)提供合成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物等的原料; 2)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氮源为能源。 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氮源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将蛋白质分解之后才能被利用。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里所含的氮则主要是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这种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这种氮源叫迟效氮源。 而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叫做速效氮源,例如硫酸铵中的氮以还原态氮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蛋白质的降解产物特别是氨基酸直接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等方式被机体利用。 速效氮源,通常是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往往是将速效氮源与迟效氮源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混合氮源加到培养基里,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时期与代谢产物形成期的长短,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而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叫做速效氮源,例如硫酸铵中的氮以还原态氮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蛋白质的降解产物特别是氨基酸直接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等方式被机体利用。 速效氮源,通常是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往往是将速效氮源与迟效氮源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混合氮源加到培养基里,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时期与代谢产物形成期的长短,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 内容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以及电子供体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1.光能无机自养型:以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还原CO2的氢供体是还原态无机化合物(H2O、H2S或Na2S2O3等)。 2.光能有机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等)作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在只有无机物的环境中不能生长,所以有别于利用CO2作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型。 3.化能无机自养型: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并以CO2为碳源。它们能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 4.化能有机异养型: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碳源和氢供体也是有机碳化合物。有机碳化合物是兼有能源与碳源功能的双重营养物。如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及单糖、双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 营养缺陷型:某些菌种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相应的野生型菌株称为原养型。 2. 练习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D 2.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A 3.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答案:B 二、填空 1. 光能自养菌以__________作能源,以__________作碳源。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及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以及根据不同微生物各自的营养要求,配制相应的培养基对微生物培养的理论知识,为今后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 4、培养基(media)配制的原则 5、培养基的种类 重点内容: 微生物 营养类型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培养基(media)配制的原则及主要培养基类型 营养(nutrition):微生物CUN 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等生理活动的过程。 营养物质(nutrient):那些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 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细胞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 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等 微量元素: 包括锌、锰、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微生物细胞组成:有机物、无机物和水。 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糖、脂、核酸、维生素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和一些代谢产物等物质。 无机物:是指与有机物相结构或单独存在于细胞中的无机盐(inorganic salt)等物质。 水: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少的,一般可占细胞重量的70%-90%。

(整理)微生物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名词解释 C/N比: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碳源中的C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的N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EMB培养基: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 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尿素、 铵盐、硝酸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 一切氨基酸。 单纯扩散: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包括孔蛋白在内)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 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 的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光为能源,无机物为氢供体,基本碳源是CO 2 化能异养型:有机物为能源,有机物为氢供体,基本碳源是有机物的微生物。 的微生物。 化能自养型:无机物为能源,无机物为氢供体,基本碳源是CO 2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 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要运送方式。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 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培养基: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水活度: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速效氮: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源。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答案

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碳源___、__氮源__、__能源__、___无机盐___、__生长因子__和???????????____水___。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提供碳素来源__和__能量来源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糖类_、___有机酸_、__脂类_、__烃__、__ 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蛋白质_、_铵盐_、_硝酸盐__、_分子氮__、__酰胺_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__玉米粉__,它有利于___菌体生长___;迟效N源如__黄豆饼粉__、_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___代谢产物的形成______。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__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_、_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_____ 、_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__ 和 _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_。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光能无机自养型__、__光能有机异养型__、_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_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维生素_、__氨基酸_和__嘌呤及嘧啶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__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_、_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_为合成核柑、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__。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_、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_、_经济节约_和__精心设计、试验比较_。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_。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单纯扩散__、__促进扩散__、_主动运输__和___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___主动运输__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_基团移位__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0.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_营养物质本身__、__微生物所处的环境__和___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___。 1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蛋白胨__和__牛肉膏__等,无机氮源有__硫酸铵__和_硝酸钠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豆饼粉__等作为有机氮源。 12.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殖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四种类型。 二.是非题 1、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 (nutrition) 是微生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阐明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以及微生物细胞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的具体机制是微生物营养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生存,微生物必须从环境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这些营养物质转化成自身新的细胞物质或代谢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同时将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 而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基础是各种化学元素。根据微生物生长时对各类化学元素需要量的大小,可将它们分为主要元素(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主要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等,碳、氢、氧、氮、磷、硫这六种主要元素可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表4-1)。微量元素包括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 表4-1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含量(干重%)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常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细菌、酵母菌和真菌的碳、氢、氧、氮、磷、硫六种元素的含量就有差别(表4-1),而硫细菌(sulfur bacteria)、铁细菌(iron bacteria)和海洋细菌(marine bacteria)相对于其他细菌则含有较多的硫、铁和钠、氯等元素, 硅藻(Diatom)需要硅酸来构建富含(SiO2)n的细胞壁。不仅如此,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也常随菌龄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幼龄的或在氮源(source of nitrogen)丰富的培养基(medium)上生长的细胞与老龄的或在氮源相对贫乏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胞相比,前者含氮量高,后者含氮量低。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答案

一.填空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碳源___、__氮源__、__能源__、___无机盐___、__生长因子__和???????????____水___。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提供碳素来源__和__能量来源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糖类_、___有机酸_、__脂类_、__烃__、__ 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蛋白质_、_铵盐_、_硝酸盐__、_分子氮__、__酰胺_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__玉米粉__,它有利于___菌体生长___;迟效N源如__黄豆饼粉__、_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___代谢产物的形成______。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__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_、_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_____ 、_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__ 和_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_。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光能无机自养型__、__光能有机异养型__、_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_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维生素_、__氨基酸_和__嘌呤及嘧啶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__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_、_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_为合成核柑、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__。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_、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_、_经济节约_和__精心设计、试验比较_。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_。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单纯扩散__、__促进扩散__、_主动运输__和___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___主动运输__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_基团移位__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0.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_营养物质本身__、__微生物所处的环境__和___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___。 1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蛋白胨__和__牛肉膏__等,无机氮源有__硫酸铵__和_硝酸钠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豆饼粉__等作为有机氮源。 12.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殖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四种类型。 二.是非题 1、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2、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3、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习题作业-微生物的营养(精)

微生物的营养 习题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2、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 D、菌体体积减小 3、微生物分批培养过程中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是: A、延缓期 B、衰老期 C、稳定期 D、对数生长期 4、营养物质从胞外吸收到胞内,需要由载体参与但不需要消耗代谢能的是()。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5、微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典型,生理生化反应稳定,并开始积累贮存物质的是()阶段 A、缓慢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6、营养协调就是用于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要合理,其中()比例最重要 A、C:N B、C:P C、N:P D、C:O 7、下列用培养寄生菌的培养基是() A、选择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活体培养基 D、发酵培养基 8、嗜冷菌是指适宜于生长在: A.在无氧环境B.在pH8或8以上C.在低温条件D.只有病毒存在 9、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约为()。 A、0 B、2~7克 C、15~20克 D、50克 10、生活在pH5~8. 5范围的那些微生物称为()。 A、嗜热微生物 B、嗜温微生物 C、嗜中性菌 D、嗜二氧化碳的细菌 11、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12、下列有关生长因子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因子是微生物不能合成的,但又必需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B.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可能不同 C.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可能不同 D.生长因子包括氨基酸、碱基及维生素三类 13、以下有关氮源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氮源是提供微生物细胞组分中氮素的来源 B.氮源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C.无机氮化合物充足时固氮菌仍优先进行固氮作用 D.氮源是少数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14、微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方式为()。 A.被动扩散B.主动运输C.促进扩散D.基团转位 15、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衰亡期()。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 B、菌体体积增大 C、细胞增殖数大大小于死亡数 D、菌体体积减小 二、填空题 16、根据利用碳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等类群。 17、细菌典型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和四个生长时期。 18、是人工配制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 19、采用常用的烤箱,在160℃ 达到灭菌效果所需的时间大约。 20、采取有效措施来杀灭或控制有害微生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

(生物科技行业类)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参考答案 A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CCB;6-10. ABCCD;11-15. ACCDC 二、是非题 1-5. TFTTT;6-10. TTTTF 三、填空题 1.CO2,糖类,醇类,有机酸类 2.氮气,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化物 3.光,CO2,有机物,CO2 4.氧化无机物,CO2 5.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6.基团转位. 7.NH3,CO2,化能自养型 8.碳素,氮素,矿质元素,生长因素,水. 9.有机物,无机物,水. 10.主动输送,基团转位 11.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12.光能,CO2,,有机物,H2O,,有机物 13.0.63-0.99,5:1 14.病毒,立克次氏体,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活体培养 15.糖,氨基酸,某些阳离子 四、解释题 1.微生物营养:指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2.光能自养型:以日光为能源,以CO2为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3.化能自养型:通过以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还原CO2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4.化能异养型: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将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5.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只以适宜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 6.无机营养型微生物:以CO2作唯一碳源,不需要有机养料的微生物。 7.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碱基等。 8.单纯扩散: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时不需要载体参加,也不消耗代谢能量,而是顺营养物的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