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用加工工艺

机械通用加工工艺

机械通用加工工艺
机械通用加工工艺

一、下料通用工艺

1 范围

本通用工艺规定了下料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材料的下料。

2 下料前的准备

2.1 看清下料单上的材质、规格、尺寸及数量等。

2.2核对材质、规格与下料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必须严格履行代用手续。

2.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有关质量规定。

2.4 将不同工件所用相同材质、规格的料单集中,考虑能否套料。

2.5 号料

2.5.1 端面不规则的型钢、钢板、管材等材料号料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钢材表面上如有不平、弯曲、扭曲、波浪等缺陷,在下料切割和成形加工之前,必须对有缺陷的钢材进行矫正。

2.5.2 号料时,应考虑下料方法,留出切口余量。

2.5.3 有下料定尺挡板的设备,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靠实挡板。

3 下料

3.1剪板下料

3.1.1钢板、角钢、扁钢下料时,应优先使用剪切下料。钢板、扁钢用龙门剪床剪切下料,角钢用冲剪机剪切下料。

3.1.2 用剪床下料时,剪刃必须锋利,并应根据下料板厚调整好剪刃间隙,其值见下表

3.1.3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3.1.4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

3.1.5 切口断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

3.1.6 龙门剪床上的剪切工艺

3.1.6.1 首先清理工件并划出剪切线,将钢板放至剪床的工作台面上,使钢板的一端放在剪床台面上以提高它的稳定性,然后调整钢板,使剪切线的两端对准下刀口,控制操作机构将剪床的压紧机构先将钢板压牢,接着进行剪切。剪切狭料时,在压料架不能压住板料的情况下可加垫板和压板,选择厚度相同的板料作为垫板。

3.1.6.2 剪切尺寸相同而数量又较多的钢板、型材时,利用挡板(前挡、后挡板和角挡板)定位,免去划线工序。

3.1.6.3 利用挡板进行剪切时,必须先进行试剪,并检验被剪尺寸是否正确,然后才能成批剪切。

3.2 气割下料

3.2.1 气割时,看清切割线条符号。

3.2.2切割前,将工件分段垫平(不能用砖和石块),将工件与地面留出一定的间隙利于氧化铁渣吹出。

3.2.3 将氧气调节到所需的压力。对于射吸式割炬是否有射吸能力,如果割炬不正常时,应检查修理,否则禁止使用。

3.2.4 预热火焰的长度应根据板材的厚度不同加以调整,火焰性质均应采用中性火焰,即打开切割氧时火焰不出现碳化焰。

3.2.5 气割不同厚度的钢板时,要调节切割氧的压力,而同一把割炬的几个不同号码嘴头应尽量不经常调换。气割选择见表:3.2.6 切割速度应适当。速度适当时,熔渣和火花垂直向而去;速度太快时,产生较大的后拖量,不易切透,火花向后面,造成铁渣往上面,容易产生回火现象。

3.2.7 割嘴与工件的距离

3.2.7.1 钢板的气割,割嘴与工件的距离大致等于焰芯长度加上2-4毫米左右。气割4-25毫米厚的钢板时,割嘴向后倾斜20°-30°角,即向切割前进的反方向。

3.2.7.2 气割4毫米以下的钢板时,割嘴向后倾斜25°-45°角,即向切割前进的反方向。割嘴与工件表面的距离为10~15毫米,切割速度应尽可能快。

3.2.8 气割顺序

3.2.8.1 气割一般是从右向左方向进行,在正常工作停止时,应先关切割氧,再关乙炔(煤气)和预热氧阀门。

3.2.8.2 切割临近终点,嘴头应向切割前进反方向倾斜一些,以利于钢板的下部提前割透,使收尾的割缝整齐。

3.2.9 坡口的气割

3.2.9.1先按坡口的角度尺寸划线,然后将割嘴按坡口角度找好,往后拖或向前操作切割,同时坡口的气割与分离切割相比,割嘴稍慢,预热火焰能率应适当减少,而切割氧的压力应稍大。

3.2.9.2 切割坡口时,可采用角度靠具和角度可调的滚轮架上调节使用。

3.2.10 法兰及圆盘气割

3.2.10.1 用顶规将圆十字中心样冲眼定顶。钢板进行预热,割嘴垂直于钢板至钢板达到切割温度时(暗红),将割嘴倾斜一些便于氧化铁渣吹出,此时打开切割氧。开始切割时切割氧不要开太大,随着往后拖割炬和逐渐相反的方向飞出,这时将嘴头与钢板垂直。割法兰一般先割外圆,后割内圆。

3.2.11 气割表面质量

3.2.11.1 对重要件的气割表面应修正、打磨。

3.2.11.2气割面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零件厚度的5%且不得大于2mm;仿形及半自动切割的切割面粗糙度Ra不大于(割纹深度)

110-188um;手工切割面粗糙度Ra不大于400-500um。

3.2.11.3 气割下料允许的尺寸偏差见表3。

3.3钢材、型材在剪切、气割下料后应消除应力,去割渣,并矫直。

3.4 锯切下料

3.4.1机械锯割

3.4.1.1弓锯床用于切割扁钢、圆钢和各种型钢。机械锯割时,可将材料用夹具束成一起再起锯。常用的型钢可利用螺栓和压板或专用夹具夹紧的方法。

3.4.1.2 锯割下料时,常用各种型材的锯削下料工艺留量参见表。

A 圆钢、方钢、钢管的锯削下料工艺留量

b 型钢的锯削下料工艺留量

3.4.1.3 锯割分远锯和近起锯两种。一般用远起锯较好,锯齿不易卡住。

3.4.1.4 锯割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推据时压力不能过大,否则

容易折断锯条。

3.4.2 砂轮切割

3.4.2.1 砂轮切割机用于切割圆钢和异型钢管、角钢、扁钢等各种型钢。

3.4.2.2 切割各种型材宜单件切割,不能几件或多件束在一起。

3.4.2.3 砂轮下料时,常用各种型材的切割下料工艺留量参见表。

3.4.2.4 切割时将型材装在可转夹钳上,驱动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砂轮卡进行切割,用操纵手柄控制切割速度。操作时要均匀平稳,不能用力过猛,以免过载或砂轮崩裂。操作中人应要站在砂轮片侧面,不准对面操作。

二、冷作(铆工)通用工艺

1 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冷作(铆工)加工的工艺规划,适用于本公司的冷作加工。

2 放样

结构件放样是冷作加工的第一道工序。通过对结构件进行放样,确定各零售的实际尺寸后才能进行下料,加工成形,组装,焊接等工序。

2.1 准备工作

结构件放样原则上在放样工作台上进行,对大件放样在垫平的钢板上进行。对放样台要求光线充足,放样前准备好手剪刀、划线、粉线、角尺、直尺、圆规、样冲等工具。

2.2 放样基准

放样前首先应仔细研究图样,找出放样基准,确定哪些零件尺寸可按已知尺寸直接划出,哪些尺寸要按相关连接条件确定划出。放样基准一般按下列三种类型选择:

A)以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为基准

B)以两条中心线为基准

C)以一个平面和一条中心线为基准

2.3 放样程序

放样时首先划基准线,再划其他直线、弧线、相贯线。

2.4 样板,样杆的制作

2.4.1 结构件放样后应制作样板或样杆,样板一般用0.5-2mm钢板制作,样杆一般用扁钢、角钢、圆钢制作。样板按用途有三种:

A)划线(号料)样板:用于零件号料,切口,开洞,展开等B)弯曲样板:用于零件折弯,卷圆时的找正等

C)检验样板:用于零件成型后的检查

2.4.2 对于零件以中心线对称的,划线(号料)样板应在中心线两端剪出三角切口用于在工件上划中心线;对在零件中要开孔,精度要求不高的在孔中心所在位置样板上打上样冲眼,对精度要求高的在孔中心所在位置和孔十字中心线与孔交线位置样板上钻上2-3mm孔用于在工件上打样冲眼。

2.4.3 为保证零件下料尺寸,在样板,样杆制作时应处理切(割)缝。对剪切下料的一般不放剪切余量,但对剪切下料后需铣,刨边要留3-4mm余量;对气割下料,气割会产生割缝,对沿线外气割的不留气割余量,对沿线中心气割的应留气割余量,气割间隙见下表。此外,气割下料后需铣,刨边的还应留3-4m铣,刨余量。

2.4.4 折弯,卷圆,展开,相贯零件的样板制作应按中心层进行皮厚处理。

2.4.5 样板,样杆制作时可根据结构件实际放样对零件图尺寸作修正。但必须满足下列前提:

A)构件外形尺寸

B)零件几何中心尺寸

C)零件头部连接强度不小于母材

2.4.6确定样板,样杆尺寸时还应考虑焊接收缩量。一般横向焊接收缩量为每条1.5-2mm,纵向焊接收缩量不考虑。通过首件组装焊接根据焊接实际收缩量再作调整。

2.4.7 样板,样杆制作后用色漆写明零件图号、名称、材质、规格。

2.5 放样划线的基本规则和常用符号。

2.5.1 放样划线的基本规则。为保证的质量,放样划线必须遵循下列规则:

A)垂直线必须用作图法划,不能用量角器和直尺作,更不能目测作;

B)用圆规划圆或圆弧,否则应先垫平或矫正。

2.5.2 划线常用符号

根据样板,样杆在材料上按规定划出切割,折弯号料线,划线常用符号见下表:

3矫正

3.1矫正方法分冷矫正和热矫正两种。冷矫正是在常温下进行

矫正。适用于矫正塑性较好的钢板。对弯形严重或脆性很大的钢材,如合金钢及长期放在露天生锈钢板等,塑性差不用冷矫正。当钢板弯曲较大,钢板塑性差,在缺少足够动力设备情况下用加热至700-900℃左右的温度进行矫正。

3.2 板料的矫正:薄板中间凸时,矫正时锤击板的四周,从周围开始逐渐向内锤击。矫正薄钢板先用手锤或木锤。

3.3 扁钢的矫正。扁钢变形有弯曲和扭转两种。

3.3.1 矫正扭曲扁钢办法:在扁钢的一端用虎钳或其他工具夹住,用叉形板手夹持扁钢的另一端进行反方向扭转,待扭曲变形消除后再用锤击将其矫正。

3.3.2 角钢矫正。角钢的变形有外弯、内弯、扭曲、角变形等多种。矫正内、外弯曲锤击或调直机矫正。矫正扭曲时,采用矫正扁钢扭曲的方法;角变形若角度大于90°,矫正时将角钢置于V

形槽铁内用大锤或机械打击外倾部分来矫正使其夹角变小,角钢角变形小于90°时,将角钢仰放在平台上,然后在角钢的内侧垫上型锤,再锤击或机械压型,使其角度扩大。

3.3.3 槽钢矫正。大尺寸的槽钢的刚性较大,必须用机械矫正。槽钢的弯形有直弯、旁弯和扭曲。矫正方法:立弯和旁弯采用调直机上矫正,对于矫正略有扭曲的槽钢,其方法与矫正扭曲的扁钢一样,可采用压力机平台上使扭曲翘起的部分伸出平台外,将槽钢压紧,边锤击边使槽钢向平台移动,然后再调头一同样同样锤击直至矫直为止。

3.4各零件下料后弯(扭)曲不符合要求时必须矫正,冷矫正时应缓慢加力,室温不宜低于5°

3.4.1 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750°-900°,同一部位加热次数不得超过二次,并应组成慢冷却。

4弯曲工艺

4.1 卷板由预弯(压头)、对中和卷弯三个过程组成。

4.2 预弯(压头)在三棍卷板机或预弯压力机上进行。当预弯板厚不超过20mm的情况下,可采用预弯也一块钢板作为弯模,其厚度不应大于板厚的两倍,长度应比板略长,将弯曲模放入辊筒中,将板料置于弯模上,压下上辊并使弯模来回滚动使板料边缘达到所要求的弯曲半径。同时采用弯模预弯时,必须控制弯曲功率不超过设备能力60%,操作时应严格控制上辊的压下量,以防过载损坏设备。在压力机上用模具预弯适用于各种板厚,用长度比板料短的通用模具,预弯时必须分段进行,预弯两端,预弯尺寸根据工件卷圆卷板机种类而定。如20*2000卷板机端面预弯尺寸是

250-300;8*2000卷板机端面预弯尺寸是150-200。

4.3 对中,将预弯的板料置于卷板机上滚弯时,为防止产生扭曲将板料对中,要使板料的纵向中心线与辊筒轴线保持平行。对中方法有几种:

(1)在三辊卷板机上利用挡板使板边靠紧挡板;

(2)将板料抬起使板边靠紧侧辊,然后再放平;

(3)把板料对准侧下辊的直槽;

(4)用目视观察辊筒的中间位置,上辊的外形线与板边是否平行调整对中。

4.4 圆柱的卷弯,将板料位置对中后,一般采用多次进行滚弯,调节上辊,逐步压下上辊并来回滚动,使板料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直至达到规定的要求,在卷弯过程中,应不断地用样板检验弯板两端的曲率半径。卷弯半圆(瓦片)时也应卸载后测验量其曲率。

4.5 矫圆工艺、圆筒卷弯焊接后会发生焊后变形,所以必须进行矫圆。矫圆分加载、滚圆和卸载三个步骤。先根据经验或计算,将上辊筒调节到重要的最大矫正曲率的位置,使板料受弯。板料在卷板机辊筒的矫正曲率下来回滚卷1-2圈,着重在滚卷焊缝区附近用卡样板检查,使整圈曲率均匀一致,然后在滚卷的同时,逐渐退回辊筒,使工件在逐渐减少矫正载荷下多次滚卷至要求,也可用手矫圆。圆锥面的卷弯过程与圆柱面制作工艺相似。

4.6 卷板质量:卷板质量问题包括外形缺陷、表面压伤和卷裂三个方面。

4.7 外形缺陷,在操作中要注意以下现象:a 卷弯圆柱形筒体时

外形出现过弯、锥形、束腰、边缘歪斜和棱角等现象是应及时处理,发现过弯时用大锤锤击筒体的边缘可使直径扩展,过弯就可以消除,卷圆时在每次调节辊筒后用样板检查其弯曲度。

4.8 表面压伤:钢板或辊筒表面的氧化皮及粘附的杂质会造成板料表面压伤。A.在卷板前,必须清除板料表面的氧化皮。B卷板设备必须保持干净,辊筒表面不得有锈、毛刺、棱角或其它硬性颗料。C.在卷板时应不断地吹扫内外侧剥落的氧华皮。D矫圆时应尽量减少反转次数等。

4.9 卷裂:板料在卷板时,由于变形太大,材料的冷作硬化以及应力集中等因素都有使材料的塑性变坏而造成裂纹。为了防止卷裂的产生A.以采取限制变形率,钢板进行正火处理;B.对缺口敏感性大的钢材,最好将材料预热到150-200℃后卷制。C.板料的纤维方向与弯曲线垂直,拼接焊缝需经修磨等措施。

4.10 零件的弯曲成型

4.10.1 钢板型材在常温下冷弯曲时,内侧弯曲半径应大于两倍板厚,在冷作弯曲后使零件外侧不得有裂纹。

4.10.2 热煨零件。钢管、板材弯曲不得少于最小弯曲半径。加热热温度控制在900-1000℃范围内,不得在蓝脆区(200-400℃)范围内进行。弯曲成型部位用样板检查,与样板之间的局部间隙不得大于2。

5组装工艺

5.1组装前,首先应熟悉零部件图样,根据图样和技术要求弄清产品的特性用途,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和连接方法,明确组装基准面和组装工夹具,再定组装方法。

5. 2 组装前将零件汇总并经检验合格。

5.3 组装场地的地面应平整、清洁、堆部件堆放要整齐不使损坏。

5.4 对复杂的结构件组装可以分部进行。

5.5 组装后定位点焊,作以下规定:

5.5.1 定位点焊所用焊材应与正式焊接所用的焊材一致。

5.5.2 点焊缝的厚度一般不超过设计焊缝厚度过1/2,其长度30-40mm为宜。

5.5.3 点焊缝如有裂纹、夹渣等缺陷,在焊接前必须将其定位焊缝清除干净。

5.5.4 对承力的关键、重要焊缝焊前必须按图纸和工艺要求检查,其坡口尺寸及根部间隙,合格后方可焊接。

5.5.5 定位点焊的数量应保证焊前起吊不散架。

三、焊接通用工艺

1 范围

本守则规定焊接加工的工艺规则,适用于本公司焊接加工。

2 焊工

2.1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焊工考试按照JG/T5080.2进行。

2.2 焊工必须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程,严禁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

3 焊前准备

3.1 焊接前应检查并确认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等处于良好状态。

3.2 焊接工作尽可能在室内进行,当工件表面潮湿或暴露于雨雪

条件下,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3.3 焊条、焊剂和药芯焊丝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干。低氢焊条在施焊前必须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350~400℃,时间1~2h。一般在常温下超过4h即重新烘干。酸性焊条一般可不烘干,但焊接重要结构时经150~200℃烘干1~2h。

3.4焊材的选用

3.4.1钢材和焊条的选配

3.4.2 焊丝、焊剂的选配

3.5 碳素钢板厚大于50mm、低合金钢板厚度大于36mm时,施焊前一般应进行预热至100~150℃,预热区应在焊缝两侧,每侧宽度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两倍且不小于100mm。

3.6 焊接部位必须进行焊前清理、去除铁锈、油污等杂质,重要部位还要求打磨光洁。

4 焊接

4.1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不允许超大电流焊接。

4.2 多层焊时,前一层焊道表面必须进行清理,检查、修整,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修整清除后再焊。

4.3 焊后处理

4.3.1 焊接结束,焊工应清理焊道表面的熔渣飞溅物,检查焊缝外形尺寸及外观质量。公司规定要敲钢印的部位打上焊工钢印。

4.3.2 焊缝缺陷超标允许返修,但返修次数不超过两次。

4.3.3 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及时的报告技术人员,查清原因,订出修补措施方可处理。

4.3.4 对于一些封闭型结构,多焊缝、长焊缝的构件,焊后应进行锤击、振动等方法消除残余应力,产品技术条件中要求热处理的,应采用热处理消除应力。

5各种焊接方法规范

5.1 手工电弧焊

5.1.1 有焊接工艺的按焊接工艺规定操作。

5.1.2 没焊接工艺的按焊条说明书的规定并参照下表选取合适的电流。

5.1.3 焊条规格应要根据工件的厚度、坡口类型及焊接位置选取。

(a)平焊位置焊条大直径为Ф5.0mm

(b)横焊平角焊焊条最大直径为Ф5.0mm

(c)立焊和仰焊位置焊条最大直径宜为Ф4.0mm

5.1.4 单层焊道坡口焊的最大厚度为6mm,角焊缝焊脚最大宽度为8mm。

5.1.5 坡口底层焊道应采用Ф3.2的焊条,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不应太小,以防止产生裂纹。

5.1.6 坡口多层焊道除打底层和盖面层外,每层增加的厚度不超过4mm。

5.1.7 立、仰、横焊电流应比平焊小10%左右,工件预热后焊接电流应比不预热时减小5%~10%,采用直流电源时可交流电源时减少10%左右。

5.1.8 接头要求全焊透的坡口焊,如不用垫板则反面施焊前应先清根露出无缺陷的金属后再行施焊。

5.1.9 平焊时焊条角度应依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焊接时熔池控制为始终如一的形状和大小。焊条直线速度不要过慢,以防熔渣

过厚,看不清熔池,难于操作。

5.1.10立焊位置的施焊方向应自下而上。立焊时焊条角度应向下倾斜至60°-80°,电弧指向熔池中心,同时焊接电流不要太大以便控制熔池温度不至太高。采用短弧焊,可用半圆弧形的横向摆动如挑弧(灭弧)的操作法。用碱性低氢型焊条时,为防止产生气孔,应只将电弧拉长而不灭弧,焊第二层时,适当加大电流。

5.1.11 仰焊应严格控制坡口两侧根部的很好熔合和焊波厚度不应太厚,以防止液体金属过多而下坠坡口角度应略大于平焊,以保证操作方便。焊接带破口的仰焊焊缝的第一层时,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80°角,用最短弧做前后推动动作,熔池宜薄不宜厚并确保与母材熔合良好。熔池温度过高时可以抬弧,使温度稍微降低,焊接其余各层时,焊条横摆并在两侧做稳弧动作。

5.1.12 横焊时上坡口处不作隐弧动作,并迅速带至下坡口根部上作微小的横拉稳弧动作。坡口间隙小时,增大焊条倾角;间隙小时,可减速小倾角;如间隙太小时,可采用两道焊法。

5.1.13 手工电弧焊、气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超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应参照GB985选用。

5.2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5.2.1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所用的气瓶应配有预热器和流量计,气体纯度不得低于99.5%。当压力低于1.0MPa时,应停止使用。气体流量对焊丝直径小于或等于2mm应控制在10~25L/min。大于2mm应控制在30~50L/min。

5.2.2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除根部和盖面层时,超口焊缝每层厚度不应超过4mm,当焊层的宽度超过16mm时,全部多道焊缝均应

采用错层焊工艺。

5.2.3 气体保护焊在操作时,应在室内进行,禁止在排风扇下工作。

5.2.4 所有立仰横焊的施焊方法同手工电弧烛。

5.2.5 对于不带垫板且要求全熔透的坡口焊,背面施焊前应用风铲,碳弧气刨等清根。

5.2.6 水平对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参数可参照下表选用。

机械加工常用定位元件

机械加工常用定位元件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加工常用定位元件 机械加工常用定位元件摘要:为了保证同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占据一个正确的位置,必须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法和设计相应的定位装置。上节已介绍了工件定位原理及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时,一般不允许将工件的定位基面直接与夹具体接触,而是通过定位元件上的工作表面与工件定位基面的接触来实现. 为了保证同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占据一个正确的位置,必须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法和设计相应 的定位装置。 上节已介绍了工件定位原理及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时,一般不允许将工件的 定位基面直接与夹具体接触,而是通过定位元件上的工作表面与工件定位基面的接触来实现定位。 定位基面与定位元件的工作表面合称为定位副。 一、对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 1?.足够的精度 由于工件的定位是通过定位副的接触(或配合)实现的。定位元件工作表面的精度直接影 响工件的定位精度,因此定位元件工作表面应有足够的精度,以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2?.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定位元件不仅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还有支承工件、承受夹紧力和切削力的作用。因此还应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免使用中变形和损坏。 3?.有较高的耐磨性 工件的装卸会磨损定位元件工件表面,导致定位元件工件表面精度下降,引起定位精度的 下降。当定位精度下降至不能保证加工精度时则应更换定位元件。为延长定位元件更换周期, 提高夹具使用寿命,定位元件工作表面应有较高的耐磨性。 4.?良好的工艺性 定位元件的结构应力求简单、合理、便于加工、装配和更换。 对于工件不同的定位基面的形式,定位元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也不同。下面 按不同的定位基准分别介绍所用的定位元件的结构形式。 二、工件以平面定位时的定位元件 工件以平面作为定位基准时常用的定位元件 如下述: (一)主要支承 主要支承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起定位作 用。 1 .固定支承 固定支承由支承钉和支承板两种型式,如图 3-41 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它们都是固定不动的。

浅谈机械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QB/HT-RQ-12-07山东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机械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放单位

接收单位 接收人: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机械零件切削加工的通用工艺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 1.2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对于非压力容器的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1.3 压力容器机械零件的材料选用、切削加工应遵照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符合本标准的具体要求。 1.4 压力容器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国家关于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GB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GB4709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试验》 GB1801~1804 《公差与配合》 JB4726~4728 《压力容器钢锻件》

JB4707 《压力容器法兰》 GB196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197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 本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 切削加工工艺守则 3.1 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3.1.1机械加工件的下料应遵守QJ/13J09-03中有关规定。 3.1.2压力容器锻件应符合JB4726~4728中有关规定。 3.1.3螺栓、法兰等机械加工件的选材应符合GB150第二章的规定。 3.1.4压力容器法兰在下列任一情况下,应进行正火或完全退火的热处理: ① 法兰断面厚度大于76mm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② 焊制的整体法兰; ③ 锻制的法兰。 3.1.5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3.1.6要看懂、弄清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及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技术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3.1.7按产品图样或(和)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进行加工。 3.1.8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3.1.9加工所用的工艺装配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导轨上。 3.1.10工艺装配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3.1.11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所需的各种配件。 3.2 刀具与工件的装夹 3.2.1刀具的装夹

机械加工常见热处理工艺

渗碳 渗碳热处理 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概述 渗碳(carburizing/carburization)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 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含碳量小于0.25%)。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渗碳工艺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渗碳工艺在中国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液体和气体渗碳是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美国在20年代开始采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连续式气体渗碳炉开始在工业上应用。60年代高温(960~1100℃)气体渗碳得到发展。至70年代﹐出现了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 分类 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碳氮共渗(氰化)。 气体渗碳是将工件装入密闭的渗碳炉内,通入气体渗剂(甲烷、乙烷等)或液体渗剂(煤油或苯、酒精、丙酮等),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以获得高碳表面层的一种渗碳操作工艺。 固体渗碳是将工件和固体渗碳剂(木炭加促进剂组成)一起装在密闭的渗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渗碳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使活性碳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一种最早的渗碳方法。 液体渗碳是利用液体介质进行渗碳,常用的液体渗碳介质有:碳化硅,“603”渗碳剂等。 碳氮共渗(氰化)又分为气体碳氮共渗、液体碳氮共渗、固体碳氮共渗。 原理 渗碳与其他化学热处理一样﹐也包含3个基本过程。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

机械加工规范书 1.目的 1.1 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1.2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范围 适用精工车间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 3.1 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3.2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3.3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机加工的要求 4.1机加工件材料要符合图纸,选用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4.2机加工件图纸未注尺寸公差参考国家标准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f要求进行检验。 4.3机加工件图纸未注角度公差参考国家标准角度的未注公差GB/T11335-m要求进行检。4.4机加工件图纸未注形位公差参考国家标准形位的未注公差GB/T1184-H要求进行检验。 4.5图纸中尺寸标注为配合形式加工的,采用间隙配合,具体要求为:外配合为配合为配作对象最大尺寸+0.01~+0.10mm:内配合为配作对象最小尺寸-0.10~-0.01。 5.机加工质量的控制 5.1 零件加工按照图纸加工,对图纸有标示不清、模糊、错误和对图纸产生疑问的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 5.2 零件加工按照工艺流程去做。 5.3零件加工过程中遇到加工错误或尺寸超出公差范围要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公司工艺人员将会确认零件可以采用或不可采用。 5.4 需要划线加工的零件,加工后不允许有划线的痕迹。 5.5 所有机加工的零件要去毛刺、钻孔后要倒角、棱角要倒钝(特殊要求除外)。 5.6两加工面间过度圆角或倒角的粗糙度,按其中较低的执行。 5.7两加工面间的根部,未要求清根的,其圆角半径均不大于0.5。 5.8零件的配合表面上,除图样及技术文件有规定外,不得刻打印记或作其它不易清除的标记。 5.9图样上未注明锪平深度的,其深度尺寸不作检查,以锪平为限。 5.10碰到零件加工错误不应该擅做主张对零件进行修改,应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获得技术支持。 6.机加工外观的控制 6.1 机加工中由于控制不力和操作不当造成机械碰伤、表面划伤的不允许存在A级表面,允许存在B,C 级表面.。 6.2 变形、裂纹不允许存在A,B,C级表面。 6.3 需要表面处理的零件表面不允许有氧化层、铁锈、凹凸不平的缺陷。 7.机加工质量检验 7.1 外观检验:不允许有翘曲、变形、裂纹、划伤、碰伤、凹凸不平及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7.2 材料的检验:材料厚度符合国家标准。 7.3 尺寸及公差的检验:零件的尺寸和公差符合图纸的要求。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机械加工常用定位元件

机械加工常用定位元件 机械加工常用定位元件摘要:为了保证同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占据一个正确的位置,必须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法和设计相应的定位装置。上节已介绍了工件定位原理及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时,一般不允许将工件的定位基面直接与夹具体接触,而是通过定位元件上的工作表面与工件定位基面的接触来实现. 为了保证同一批工件在夹具中占据一个正确的位置,必须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法和设计相应的定位装置。 上节已介绍了工件定位原理及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在实际应用时,一般不允许将工件的定位基面直接与夹具体接触,而是通过定位元件上的工作表面与工件定位基面的接触来实现定位。 定位基面与定位元件的工作表面合称为定位副。 一、对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 1 .足够的精度 由于工件的定位是通过定位副的接触(或配合)实现的。定位元件工作表面的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定位精度,因此定位元件工作表面应有足够的精度,以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2 .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定位元件不仅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还有支承工件、承受夹紧力和切削力的作用。因此还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免使用中变形和损坏。 3 .有较高的耐磨性 工件的装卸会磨损定位元件工件表面,导致定位元件工件表面精度下降,引起定位精度的下降。当定位精度下降至不能保证加工精度时则应更换定位元件。为延长定位元件更换周期,提高夹具使用寿命,定位元件工作表面应有较高的耐磨性。 4. 良好的工艺性 定位元件的结构应力求简单、合理、便于加工、装配和更换。 对于工件不同的定位基面的形式,定位元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也不同。下面按不同的定位基准分别介绍所用的定位元件的结构形式。 二、工件以平面定位时的定位元件 工件以平面作为定位基准时常用的定位元件 如下述: (一)主要支承 主要支承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起定位作用。 1 .固定支承 固定支承由支承钉和支承板两种型式,如图 3-41 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它们都是固定不动的。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整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0.1 工艺过程 10.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①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②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③零件的加工,如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④产品的装配,如总装,部装、调试检验和油漆等;⑤生产的服务,如原材料、外购件和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复杂,目前很多产品往往不是在一个工厂单独生产,而是由许多专业工厂共同完成的。例如:飞机制造工厂就需要用到许多其他工厂的产品(如发动机、电器设备、仪表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架飞机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过程即可以指整台机器的制造过程,也可以是某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 (2)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均为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中,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同样,将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并获得预定技术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两项主要容。 10.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毛坯就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的加工而变成为成品的。 (1)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容是否连续。如图4.1所示的零件,孔1需要进行钻孔和铰孔,如果一批工件中,每个工件都是在一台机床上依次地先钻孔,而后铰孔,则钻孔和铰孔就构成一个工序。如果将整批工件都是先进行钻孔,然后整批工件再进行铰孔,这样钻孔和铰孔就分成两个工序了。 工序不仅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订工时定额,配备工人,安排作业和进行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常把仅列出主要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 (2) 安装与工位 工件在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位置(定位),然后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工件加工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因为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装夹误差,而且增加了辅助时间。因此生产中常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等,以便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可使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加工。为完成—定的工序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

第7章%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习 题 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 Φ20),车螺纹,倒角; 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 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 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 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2?45?

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 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 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 7-4 图 7-5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学生:超强鲁晓帆业鑫世辉 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 学号: 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 任课教师:宏梅 完成时间: 2018.6.15 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八年二月

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一、目的 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 1.原始零件图1 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 三、设计工作容(成果形式) 1.零件图1(比例1:1);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 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 评价表 总成绩:(总分 10%) 指导教师: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手册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 手册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 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和工艺文件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和工艺文件的清洁与完整,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借用的工、夹、量、刀具是否符合工艺及使用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生产管理者联系。 3、操作者应将工、夹、量、刀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它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抽查毛坯或经由上道工序加工并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定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工艺未规定定位基面的,允许操作者自行选择定位基面和装夹方法,但是必须保证加工出来的工件符合图纸和工艺上的尺寸和精度要求。在装夹工具前,应将夹具和工件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上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预压紧工件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工件的校正,若工艺未作出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校正工件: 6.1、当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到成品尺寸,且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装配时也不再调整或刮研时,可以按定位基面到加工面技术要求的1/3值校正,最后加工完成后应保证图纸中的技术要求。 6.2、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以后尚需加工或刮研,则按该加工面下道工序余量的1/3值校正,加工后要按此检验。 6.3、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且图纸、工艺卡片内对该加工面与定位面无任何要求时,加工后应达到通用技术标准。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DOC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1.1 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1.2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范围 适用所有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 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45-2001 中心孔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568-2008 键技术条件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 GB/T 5796.4-2005 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 Q/JS Jxx.xx-20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JS Jxx.xx-2012 机柜半成品钣金件下料技术要求 5.术语和定义 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GB/T 1182-2008. 5.1切削加工 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钻孔、扩孔、铰孔、研磨、珩磨、抛光、超精加工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技术、数控技术、成组技术、组合机床、流水线、自动线。 5.2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亦称“非传统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公司现有的特殊加工方法有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水切割加工。 5.3公差带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发表时间:2013-12-03T10:54:32.420Z 来源:《赤子》2013年10月下总第292期供稿作者:江灵智[导读] 对一些适用于特殊场合、对其加工条件及方式存在多种限制的零部件,可对其进行此操作 江灵智 (浙江申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温岭 317507) 摘要:在机械运动装置传递运动形式中,轴类零件是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各传动件不仅通过轴类零件传递扭矩带动运动,另外也通过其承受载荷。轴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决定着它在机械运动中的性能,本文就轴类加工工艺规程予以讨论,以求获得更为完善的产品,提高其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轴类零件是机械装置中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不仅是传动零部件的载体,还具有扭矩和运动形式传送的作用,实现机械装置间连续运动。轴类零件根据外形的差异,有直轴、曲轴和软轴之分,这里讨论的主要以直轴为主。其包括有光轴、阶梯轴等。由于轴类零件在机械传动中至关重要,其精度、表面粗糙度等需符合使用标准,因而其加工工艺流程必须经过严格的工艺规程。无论是加工光轴、阶梯轴或是空心轴等其他轴类零件,其加工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针对不同的结构,只需要在细节上做些处理。 一、毛坯及材料的选择 加工轴类零件之前,首先应该挑选使用哪种材料的毛坯。毛坯是否选取适当,将决定后期加工难度和工作量。轴类毛坯根据轴类现场使用场合、加工制造分类、加工预期成本、现有加工车床的限制等而定,一般常使用棒料、锻件等,棒料适用于阶梯不太明显趋近于光轴的轴类零件,相反地,若是外圆间变化较大的阶梯轴或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轴类,通常是选取锻件毛坯。另在选择毛坯时,优先选择外形形状和大小贴近于制造零件的毛坯,这样可减少零件加工所需的冗余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毛坯材料的选择需根据实际使用中轴类零件工作而定,如其支承的传动件的重量,其传递的扭矩等。因而,在选择毛坯材料时,其抗变形能力、抗弯曲能力、耐磨度等是重要参数,并需经过不同的热处理来强化这些参数。[1] 二、定位及装夹方式的确定 待选定使用哪种毛坯后,需通过定位和装夹装置标记最优的加工点。基准表面及装夹方式的确定,决定着零件经过车削后其大小和切削位置与理论上的偏移程度。在选择参考平面用作基准时,主要有粗基准和精基准类型,根据零件各位置不同功能而定的误差范围值,选取合适的基准。一般粗基准使用可加工范围广、表面平滑、较为重要的未加工表面;优先使用已加工处理的表面作为精基准的参考面,尤其是其他未进行修改的面都能以此为准的表面。在一些情况下,也可采用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方式确定基准面。[2] 毛坯零件的装夹方式根据待加工零件的形状而定,针对矩形的零件,使用合适的平口钳夹住固定;针对圆状零件,使用三爪卡盘压在铣床床面上;针对特殊形状的零件,可制作专用的铣床夹具。 三、加工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加工遵循的原则与其他加工类似,切削工艺安排严格按照“先攻基准、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的原则执行。使用数控车床车削误差变化范围较小的零件时,起始位置点选择为轴的最右端。 1.首先分析零件样图。 零件图样中给出的一些使用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平行度、同心度等数值要求,是我们在作加工工艺的指导依据。 2.加工路线的拟定。 对零件图分析后,可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根据加工工序中“基准先行”的规则要求,在设计中作为基准使用的外围面需优先进行,方便其他表面的加工。此加工可采用外圆车削的方式,包括有粗车、半粗车、精车等阶段;其次,根据“先主后次”的原则,优先处理尺寸接近于理想状态约束较多的零件外围部分。而轴上的矩形键槽、花型键槽及螺孔等在外围表面加工到某个精度后执行;再次,当零件要求钻孔时,需先加工端面,然后再钻孔,这样就可确保一些情况下指定的同心度、平行度等条件,提高孔的加工精度。 四、工艺过程 确定了轴类零件的主要基准面和实施方案,待毛坯正确地装上和固定时,其操作流程可开始执行。轴类零件常用的加工方法为车削和磨削。前者适用于粗加工场合,相反地,后者则在精加工上占有优势。零件成型历时三种时期,即预加工处理、半精加工处理、精加工处理时期,若是对零件的尺寸等有更严格限制,可再加上光整加工工序。[3] 1.毛坯的预加工。 在选择毛坯时,其与成品是有差别的,通过粗加工切除毛坯上的多余存量,使得毛坯的形状和大小接近于成品,为后续加工提供便利,节约生产成本。预加工主要包括有对毛坯的校正,主要针对毛坯在各种条件下产生的变形弯曲等情况;另有当使用棒料时,应切除毛坯与实际成品相比的多余部分;当一些零件需要钻孔时,需先切端面然后钻孔;若是使用锻件或是尺寸较大的铸件,还需拉荒处理,除去其表面的氧化层,减少加工余量。 2.轴类零件的半精加工。 半精加工方案实施在粗加工之后,进一步缩小与理论上的差距,使成品更接近于要求。在使用半精方式加工前,需添加一道工序,即对零件实行调质,改变物理结构,进而改善其抗弯曲和抗变形能力。 3.精加工。 零件经过半精加工后还会存在较小范围的误差,此时需要通过精加工处理零件,以符合零件图样中的指标。同样地,在进行精加工前,其物理结构也需改变,对零件的一些部分需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并通过对外圆表面和一些锥面进行精磨,以确保主轴中最重要表面的精度要求。精加工一般选择使用磨具,其对零件的切除操作影响甚微,可实现趋近与理想状态下的成品。 4.光整加工。 对一些适用于特殊场合、对其加工条件及方式存在多种限制的零部件,可对其进行此操作。

机械加工工艺汇总

各位會員﹕你們好 歡迎來到機械加工工藝版學習﹐交友。 本版主要談論機械加工工藝方面的問題﹑技巧﹑經驗﹑發展﹑前沿﹑等等。 詳細有以下一些方面﹕ 金屬切削類﹕車削﹑鑽削﹑鏜削﹑刨削﹑插削﹑拉削﹑銑削﹑磨削﹑齒形加工等等 數控機床類﹕cnc加工車﹑銑﹑鑽等 特種加工﹕電火花加工(線切割﹑電火花﹐打孔機)﹑電解加工﹐電解磨削﹑電化學加工﹑ 超聲波加工﹑激光加工等 仿形加工﹕雕刻機﹑仿形機等 你公司没有人用半径补偿,是不是用的自动编程,这可以在软件中自动进行补偿了,所以不 用过多考虑,只用选择了刀具参数即可以了。 对于手工编程,半径补偿就很重要了。先确定好加工路径,然后沿加工路线方向走,刀具位 于加工轮廓左侧的,用左刀补G41;反之用右刀补G42。 关于刀具半径补偿要注意一下几点 1)认清什么方向是左补-G41,什么方向是右补-G42 2)半径补正的加工起点一定要大于你刀具的半径 3)在对整园进行半径补正时最好应在整园的X轴或Y轴上 4)半径补正应在长度补正G43后面 5)别忘了用G41,G42补正完后,最好用G40取消它 6)暂时想起这么多 NC加工即数控加工,只要是通过数字化脉冲信号控制的加工设备都可称为NC加工,主要 同手动加工区别。CNC加工特指由电脑控制的数控加工,可实现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多 轴联动等较复杂的加工方式。 跟螺距有关。螺距0.75,小径3.242,螺距0.5,小径3.459。 机械制图上讲画螺纹时,小径约是大径的0.85倍,按此应是3.4,也差不多。 這個沒有硬性規定﹐想好攻一點3.2以上﹐想攻的好一點3.0差不多。 线切割没平方毫米是0。004元 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4312636860.html,/en/downloads.asp?m=6 林清安的书实例丰富 FTP站点文件下载方法 FTP站点文件下载方法: 下载CUTEFTP/PRO,或flashfxp并进入行安装!!请不要接用网页浏览器,许多FTP网站并不支持直接ie 浏览. FLASHFXP:https://www.doczj.com/doc/4312636860.html, CUTEFTP/PRO:https://www.doczj.com/doc/4312636860.html,/ 硬度值对照表:

常用机械加工英语

第1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1切削加工概述 切削cutting; 加工machining; 金属切削metal cutting (metal removal); 金属切削工艺metal-removal process; 金属工艺学technology of metals; 机器制造machine-building; 机械加工machining; 冷加工cold machining; 热加工hot working; 工件workpiece; 切屑chip; 常见的加工方法universal machining method; 钻削drilling; 镗削boring; 车削turning; 磨削 grinding; 铣削milling; 刨削planning; 插削slotting ; 锉filing ; 划线lineation; 錾切carving; 锯sawing; 刮削facing; 钻孔boring; 攻丝tap; 1.2零件表面构成及成形方法变形力deforming force; 变形deformation; 几何形状geometrical; 尺寸dimension ; 精度precision; 表面光洁度surface finish; 共轭曲线conjugate curve; 范成法generation method; 轴shaft; 1.3机床的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 主运动main movement; 主运动方向direction of main movement; 进给方向direction of feed; 进给运动feed movement; 合成进给运动resultant movement of feed; 合成切削运动resultant movement of cutting; 合成切削运动方向direction of resultant movement of cutting ; 切削速度cutting speed; 传动drive/transmission; 切削用量cutting parameters; 切削速度cutting speed; 切削深度depth of cut; 进给速度feed force; 切削功率cutting power; 1.4金属切削刀具 合金工具钢alloy tool steel;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加工通用工艺规程

QB/HT-RQ-12-07 山东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机械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放单位 接收单位 接收人: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机械零件切削加工的通用工艺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 1.2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对于非压力容器的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1.3 压力容器机械零件的材料选用、切削加工应遵照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符合本标准的具体要求。 1.4 压力容器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国家关于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GB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GB4709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试验》 GB1801~1804 《公差与配合》 JB4726~4728 《压力容器钢锻件》 JB4707 《压力容器法兰》 GB196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197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 本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 切削加工工艺守则 3.1 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3.1.1机械加工件的下料应遵守QJ/13J09-03中有关规定。 3.1.2压力容器锻件应符合JB4726~4728中有关规定。

3.1.3螺栓、法兰等机械加工件的选材应符合GB150第二章的规定。 3.1.4压力容器法兰在下列任一情况下,应进行正火或完全退火的热处理: ①法兰断面厚度大于76mm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②焊制的整体法兰; ③锻制的法兰。 3.1.5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3.1.6要看懂、弄清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及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技术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3.1.7按产品图样或(和)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进行加工。 3.1.8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3.1.9加工所用的工艺装配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导轨上。 3.1.10工艺装配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3.1.11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所需的各种配件。 3.2 刀具与工件的装夹 3.2.1刀具的装夹 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拭干净。刀具装夹后,应用对刀位置或试块等检查其正确性。 3.2.2工件的装夹 ①在机床工作台上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拭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 具的相对位置。 ②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夹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夹紧面擦拭干 净,并不得有毛刺。

一般机加工常用符号及参考数据一览表

一般机械加工常用符号及参考数据一览表 制作: 机械部 邱瑞新 2011/02/28 A:机加工工程名称代码表 8.MC:加工中心(CNC电脑锣)加工1.SW:锯床/切割机加工(下毛料)3.MV:立式铣(床)加工<加工槽、孔等>4.L:车床加工(加工圆柱、螺牙等)5.SG:磨床研磨/手工抛光加工11.GC:气割加工 12.WD:焊接加工(氩弧焊、CO2保护焊、普通焊)9.DR:钻床钻孔加工(含划线、打点)10.TAP:丝锥攻牙加工2.MU:平面铣(床)加工 螺牙公称尺寸M3M4M5M6M8M10M12M14M16M18M20M22M24M27M30 螺牙内2634435169861041221421571771972122422677.EDM:火花机放电加工 6.WC:线切割加工B:TAP加工标准参考尺寸表(注:TAP深度为公称值的1.5-2.0倍) 14.AS:机器设备装配作业 13.PW:塑胶焊接加工孔尺寸 2.6 3.4 4.3 5.1 6.98.610.4 12.214.215.717.719.721.224.226.7螺丝公 称尺寸M3 M4 M5 M6 M8 M10M12M14M16M18M20M22M24M27M30 螺丝孔C:内六角螺丝孔及沉孔加工尺寸表 尺寸 3.4 4.5 5.5 6.6911141618202224263033沉孔内径尺寸 6.5 8 9.5 11 14 17.5 20 23 26 29 32 35 39 43 48 沉孔深度尺寸 3.3 4.4 5.4 6.5 8.6 10.813.015.217.519.521.523.525.529.032.0 D:表面粗糙度符号新旧对照与加工方法的关系 表面粗糙度符号新对照与加方法的关系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

机械加工通用作业指导书 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和工艺文件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和工艺文件的清洁与完整,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借用的工、夹、量、刀具是否符合工艺及使用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生产管理者联系。 3、操作者应将工、夹、量、刀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它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抽查毛坯或经由上道工序加工并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定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工艺未规定定位基面的,允许操作者自行选择定位基面和装夹方法,但是必须保证加工出来的工件符合图纸和工艺上的尺寸和精度要求。在装夹工具前,应将夹具和工件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上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预压紧工件后,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工件的校正,若工艺未作出规定时,可按下列方法校正工件: 6.1、当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到成品尺寸,且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装配时也不再调整或刮研时,可以按定位基面到加工面技术要求的1/3值校正,最后加工完成后应保证图纸中的技术要求。 6.2、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以后尚需加工或刮研,

则按该加工面下道工序余量的1/3值校正,加工后要按此检验。 6.3、在本工序或本工步中加工的加工面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且图纸、工艺卡片内对该加工面与定位面无任何要求时,加工后应达到通用技术标准。 7、按工艺要求进行压紧,如工艺上无要求,零件压紧时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并允许自加各种辅助支承,以增强刚性。压紧前与压紧后都要测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凡加工面末到成品尺寸而工艺卡片又未规定工序的粗糙度时,粗车、粗铣、粗刨、粗镗和粗插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6.3(△4),磨削前的各种表面粗糙Z应为Rd3.2(△5),粗磨时外围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0.8(△7),平面、轴、孔互为Ral.6(△6);刮研前的加工面应为Ra3.2~Ral.6(△5~△6)。 9、当工艺未规定时,工件的首件检验应该在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压紧在起具上。换刀后的首件也应首检。 10、对连续加工的工序或工步,为避免最后成批报废,操作者应分工序及工步进行自检,必要时可提请检验员配合检验。 11、倒角与倒棱、沉割槽时都应按余量加大或加深,保证加工完成后达到图纸要求和国家标准。 12、图纸或工艺中未规定的棱边处一律倒钝,且一般情况下应在加工有关面时进行。车内外螺纹时口端都要倒成和螺距的大小及牙形角一样的成形角,零件倒毛刺应由操作者在本工序完成。 13、工件在各工序加工后应由操作者保持清洁,达到无屑、无水、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过程、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四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与机械加工有关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其文件固定形式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安装,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作行程。工序是依据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续 来划分的。 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法和自动控制法。 4、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焊接件、冷冲压件毛坯和其它形式的毛坯。 5、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作为定位基准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通常有: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 8、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处理四种。 9、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淬火、渗碳淬火和氮化处理三种。 10、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先粗后精” 原则、“先主后次” 原则、“先基面后其它”原则和“先面后孔”的原则。 11、加工余量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加工余量。 12、标注工序尺寸公差时,一般毛坯尺寸公差采用双向对称标注;最后一道工序标注设计尺寸公差;而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一般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对包容表面(孔),其基本尺寸是最小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上偏差;对被包容表面(轴),其基本尺寸是最大工序尺寸,公差表现为下偏差。 13、尺寸链由环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将尺寸环分为组成环对封闭环;而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 14、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经验估计法、查表修正法和分析计算法三种,工序尺寸的确定除与设计尺寸、加工余量有关外,还与基准确定、转化有关,其解算方法有极值法和概率法两种。 15、在机械加工中,缩短基本时间的工艺措施有:提高切削用量、缩短切削行程和采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等措施。 16、工艺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那一部分成本,一般分为:可变费用和不变费用两种。 二、问答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