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六年级《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2017六年级《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2017六年级《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2017六年级《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2017六年级《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B.游记体 C.寓言体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B.她爱小孩子。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 B.海轮 C.飞机 D.火车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

A.美国 B.日本C.中国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B.菊花 C.桂花D.蒲公英

10.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这是为何()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3. 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2017六年级《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心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

8. 圣诞

9. 瓜果节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1. A

2. D

3. A

4. B

5. A

6. B 7 .A 8. A 9.

D 10. A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2017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试题及答案

2017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试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正确、规范)并用横线画出三拼音节。 yōu yǎ fěi tú dǎ jiǎo méi gui 2.写同音字 jiǎo ()子()刑()猾 lì 经()鼓()严() 3.同一个字读音全相同的是()组,全不同的是()组。 A、含糊糊弄糊涂 B、勉强顽强强词夺理 C、摩托摩平按摩 D、吆喝喝住齐声喝彩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卓有成效”的“卓”起笔是部首,音序是Z,声母是zh 。 B “心领神会、无独有偶、铺天盖地”构词方式各不相同。 C “不闻不问” 中的“不”读音不同,“一心一意”中的“一”读音也不同。 D “插秧、鞭炮、吭声、语无伦次”中带点字都是形声字。5.找错别字,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专心志致勃勃生机座无虚席 B 不知所错月以继日司空见贯C 见微知著锲而不舍落慌而逃 D 满不在呼肃然起敬零七八粹6.用“心”组词后填空

姑娘看着经过挑选的鹅卵石那么五彩缤纷,她地笑了。如果把它们包装一下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上学的费用也就不用愁了,母亲也就多了。抬起头,她仿佛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的微笑。 7.用上恰当的修改符号修改某同学的作文片段。(共8处) 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凯勒传”,感触很多。谁能相信一个不但看不见而且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英语呢?谁能相信她果然能取得那么多惊人的成就呢?做为一个身体建全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人生呢? 二、积累运用 1.用四个成语代替下面几个“很多”。 (1)店里小商品很多。()(2)花的品种很多。() (3)公园里游人很多。()(4)游乐项目很多。() 2.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再有感情地读读。 大自然多像,广袤的大地是她,茂密的森林是她,温暖的太阳是她,和煦的轻风是她。 A 明亮的眸子B宽广的胸怀C甜蜜的絮语D一位伟大的母亲E飘逸的长发 3.在下面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A、阎振三( )自己受苦刑,( )愿说出李大钊。 B、(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 )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C、我们( )有些意见分歧,最后( )统一了认识。

四年级《寄小读者》测试题资料

四年级《寄小读者》 测试题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一) 一、填一填: 《寄小读者》共有二十九篇,其中二十一篇是作者 在(哪里)所写;期间,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书中(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二、选一选: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 A.玛丽号 B.哥伦比亚号 C.约克逊号 D.诺曼底号 3.《寄小读者》中作者由什么事物受到启发,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 A.菊花 B.桂花 C.玫瑰 D.蒲公英 4.《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5.《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是因为“我” ( )

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 B.素来不喜欢热闹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 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 三、辨一辨: 1.《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2.慰冰是冰心的弟弟。() 3.《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4.《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一)答案 一、美国三伟大的母爱 二、A C D A B 三、√××√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二)

《寄小读者》阅读教学导案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

————————————————————————————————作者:————————————————————————————————日期: 2

《寄小读者》整本阅读指导教案 主备人:宋海花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着眼点。就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来看,学生不会在众多中外文学作品甄选课外书;也不会运用语文课上所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阅读课外书;更不会及时总结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写作特征和阅读技巧,总是匆匆走场,浅尝辄止。为此,我校推开以好书推荐、读法指导、心得交流和阅读总结四种课型为主干的整本阅读指导,来巩固语文学法,指导文本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课时好书推荐 教学目标: 1、通过好书推荐,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冰心的博爱思想,并制定计划按时开展,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片冰心在玉壶”——你了解冰心吗?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三部曲《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 体 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文(17篇)有答案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一套,共17篇) 天堂里的老师(一)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4分 jiǒng jiǒng()()有神cuì()弱陨()落夭()折 2、选句2分 灿烂绝伦—— 活力四射—— 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 4、仿句:(如“海水......雨水 (3)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分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寄小读者》测试题

《寄小读者》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冰心原名,笔名冰心是取“”之意。 2. 《寄小读者》是一本____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 1926年旅居___时写的。 3.以《寄小读者》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冰心的艺术造诣,为她获得了“_____”的美誉。 4.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于1980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二、单项选择题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中的第二封通讯中,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是什么事?( ) a.虎儿死了 b.作者用书盖住了小鼠 c.小鼠吃了作者的饼干 d.小鼠被虎儿吃了 3.《寄小读者》的写作年代是( ) a.20年代初期 b.20年代中期 c.20年代末期 d.30年代初 4.《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家时经过山东,见到了五岳中的哪座山?( ) a.华山 b.衡山 c.嵩山 d.泰山 5.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什么节日?( ) a.圣诞节 b.中秋节 c.感恩节 d.春节 6. 《寄小读者》中作者由什么事物受到启发,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 a.菊花 b.桂花 c.玫瑰 d.蒲公英 三、多项选择题 1.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 ) a.主要写海上生活,尤其侧重写了大海变幻无穷的景色 b.主要写离别祖国时的情景,尤其侧重写亲人的送别 c.善于在写景中融进自己的情思,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清新、秀丽、飘逸 e.语言遒劲、雄健、豪 2.构成冰心“爱的哲学() a.自然 b.童真 c.民族 d.母爱 e.友情 四.判断题 1.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2.《寄小读者》是冰心1923年旅居英国时写的散文集。()

2017年秋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四及答案

2017年秋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四及答案

2 2017年秋季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综合练习四 【积累运用】 一、根据语境填词语。(5分) y īn ɡ w ǔ( )的战士们浴血b ó sh ā( )。他们嘹亮的呐喊声zh èn ěr y ù l ón ɡ( )。班长zh èn w án ɡ( )前n ín ɡ zh òn ɡ( )的目光和j í c ù( )的chu ǎn x ī( )声带着一丝sh ān ɡ ɡǎn ( )。战士们m ái z àn ɡ( )了他,并誓与r ì k òu ( )斗争到底。 二、选择题。(15分) 1.下列汉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包裹b āo ɡu ǒ B .魁梧ku í w ú C .逃窜t áo chu àn D .霎时sh à sh í 2.下列的词语中,有别字的一项是( ) A.余音绕梁 寝不安席 B.别具一格 惹人讥笑 C.流连忘返 抑扬顿挫 D.长途跋涉 纷至踏来 3.下面词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 .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微波荡漾→水平如镜 B .水平如镜→微波荡漾→波涛起伏→汹涌澎湃 C .水平如镜→波涛起伏→微波荡漾→汹涌澎湃 D .微波荡漾→汹涌澎湃→波涛起伏→水平如镜 4.下列句子中,与“锄禾日当午”的“日”字意思相同的是( ) A.日久见人心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夜以继日 D.日出江花红胜火 5. 下列的课文与情节,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少年闰土》——雪地捕鸟 B.《金色的脚印》——海边拾贝 C.《跑进家来的松树》——晾晒蘑菇 D.《彩色的翅膀》——品尝西瓜 6.根据内容填句子,选择正确的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 );宽 容是一种镇静剂,( );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7.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他今天不一定会来。 B .今天他一定不会来。 C .他今天一定不会来。 D .他今天一定会不来。 8.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应读出的语气是( ) A.严肃 B.高兴 C.委婉 D.嘲笑 9.读句子,注意关联词,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虽然月亮会发光,但是它不是恒星。 B. 与其等待好运的降临,不如创造自己的机遇。 C. 只有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 D. 因为多么困难,所以要坚持不懈。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从小就养成了洗冷水澡的习气。 B.小明十岁诞辰那天,我给他送了贺卡。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泾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下分周阅读背诵测试卷 2016.5.20整理:陈志喜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体 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寄小读者》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

《寄小读者》读书推荐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领悟冰心的博爱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片冰心在玉壶”——你了解冰心吗?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的三部曲《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二.爱的经典——《寄小读者》 1.谈谈你对这部书的了解 2.小结 《寄小读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二十一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

2017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7 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含答案) 等级: 姓名: (一)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 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下岗了,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儿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也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ft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嗔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盒,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盒里招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响声,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谢。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的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我听来,他的吹奏已达到大师级的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达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盒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小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盒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èn)之中。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 读短文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词语。 2. 写出近义词:人迷——()知晓——()振奋——() 3.缩句: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 4.将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一句中的“居然”的意思是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这一切”是指 6.联系上下文,理解短文最后一句,在正确答案上打“ √”。 ①“我”脚下的人行道比过去真的变宽敞了。()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分周阅读背诵测试卷 2020.5.11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原名()。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和()。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 A.日记体 B.游记体 C.寓言体 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 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2017六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习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30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他是国人。 2、汤姆?索亚住在谁的家里?;家里还有谁?。 3、“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 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啊呀,这女孩长得可真漂亮,一双可爱的蓝眼睛上闪动着长长的睫毛,一对金黄色头发编成的长辫子在身后晃荡,白色的衬衫扎在宽松的绣花长裤里,显得格外整洁动人。我们刚刚在战场上获得大胜的大将军汤姆心想,像这样的美人,一定属于我这样的英雄。这段话描写的人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汤姆喜欢的第一个女孩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女孩是: 。 6、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 。 7、“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脚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这段话描写的人是。8、汤姆去上学,看见课室坐着新来的美丽女孩贝奇?萨契尔,他想坐到贝奇身边,故意老实对老师说他迟到前与流浪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起。 9、汤姆与_____________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 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检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寄小读者》是一本____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旅居美国时写的。 2.以《寄小读者》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冰心的艺术造诣,为她获得了“_____”的美誉。 3.冰心原名_____,笔名冰心是取“_______”之意。 4.《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__才能经历。 5.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____年之久。 6.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__ __。 7.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____和____。 8.(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____而忏悔。 9.(通讯十)主要歌颂了____。 10.“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____。 二、选择题 1.《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是因为“我”( ) 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 B.素来不喜欢热闹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 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 2.通讯一中“我”的弟弟知道我要出远门,想我时他想了什么办法见我?( ) A.看我的照片 B.写信 C.打视频电话 D.拿长竹竿子,从自己的院子里直穿到“我”的院子里,在空穴里看我。 3.作者离家时经过山东,见到了五岳中的哪座山?( ) A.华山B.衡山C.嵩山D.泰山 4.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 A.玛丽号 B.哥伦比亚号 C.约克逊号 D.诺曼底号

寄小读者 阅读40题

五年级课外阅读之《寄小读者》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寄小读者》是一本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年旅居国 时写的。 2.以《寄小读者》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显示了冰心的艺 术造诣,为她获得了“”的美誉。 3.冰心原名,笔名冰心是取“”之意。她的代表作 品有《》《》《》。 4.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选集《》于1980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 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二、单项选择题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37、()是英国的首都,位置在泰晤士河入海处的两岸. A、伦敦 B、悉尼 C、柏林 D、首尔 3.《寄小读者》的写作年代是( ) A.20年代初期 B.20年代中期 C.20年代末期 D.30年代 初 4.《寄小读者》中的第二封通讯中,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是什 么事?( ) A.虎儿死了 B.作者用书盖住了小鼠 C.小鼠吃了作者的饼干 D.小鼠被虎儿吃了 5.《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家时经过山东,见到了五岳中的哪座山?( ) A.华山 B.衡山 C.嵩山 D.泰山 6.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什么节日?( ) A.圣诞节 B.中秋节 C.感恩节 D.春节

7. 《寄小读者》中作者由什么事物受到启发,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 A.菊花 B.桂花 C.玫瑰 D.蒲公英 8、《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是因为“我” ( ) 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 B.素来不喜欢热闹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 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 9、《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 A.巴金 B.叶圣陶 C.冰心 D.金波 10、再谈吧,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这个“你们”指(). A、朋友 B、冰心的亲戚 C、小读者 D、学生 11、《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 A.玛丽号 B.哥伦比亚号 C.约克逊号 D.诺曼底号 12、《寄小读者》中,“我”在波士顿读了一首诗,题目是《我在不认识的人中间旅行》,这首诗是谁写的?( ) A.泰戈尔 B.普希金 C.华兹华斯 D.歌德 13、《寄小读者》中,作者用“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来形容哪里的居民房?( ) A.苏州 B.神户 C.美国乡村 D.北京 14、《寄小读者》中一共有二十九篇,其中二十一篇是作者在哪里所写?( ) A.日本 B.美国 C.苏州 D.北京 15、《寄小读者》中,作者此次远行的目的是什么?( ) A.旅游 B.会友 C.求学 D.治病 16、《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谁? ( ) A.小朋友们 B.冰仲 C.父亲 D.冰季 17、令作者想起纳兰性德写的“盈盈从此隔银湾,并无风雪也摧残”的地方是( )。 A.银湾 B.波士顿 C.沙穰 D.梦野 18、《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多久?( )

寄小读者2

侯集实验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阅读指导课备课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3、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冰心对小老鼠的爱? 师:冰心对一只小老鼠竟如此关爱,如此心疼,这是对小动物之爱。 速读《通讯十六》: 小组合作: 1、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发现了蒲公英的哪些不平凡之处? 2、作者是不是对蒲公英情有独钟? 3、作者由蒲公英悟出了哪些人生道理? 师:这是冰心对植物之爱。通过这两个通讯,我们读出了冰心对小动物的爱,对 植物的爱,书中还有很多对兄弟之爱,对父母之爱,对友人之爱,体现了冰心的 博爱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既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既有略 读也有精读的读书方法的训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环节,我主要“授 人以渔”,让学会学会学习方法,读书时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四、板块三:诵读、积累更悠长。(附比赛标准) 课前所有小组成员交流自己读书摘录内容,大家可以选择一处,也可以选择多处, 适合朗诵的,用自己小组独特的方式参加比赛。 分小组比赛诵读。 设计意图:平时学生们在读书时,我一直要求所有学生做好好词好句的摘抄。冰 心的语言风格更是凝练明快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 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 句等的切当穿插,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她还非常善于运用形容词重叠形式,语 言活泼而意味深长。《寄小读者》中“冰心体”语言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 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更适合学生们摘录背诵。本环节,激发学 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积累的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指导效果

2017年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2017年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班次姓名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wěng)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dié)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给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3.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一()一()一(沙漠) 4.第3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启示。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小读者-阅读练习题汇编

寄小读者课外练习题 1、《寄小读者》的作者是冰心,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男士等。世称“世纪老人”。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1923年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 3、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一、填空题 1.《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____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 1926年旅居美国____时写的。 2.以《寄小读者》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显示了冰心的艺术造诣,为她获得了“_冰心体____”的美誉。二、单项选择题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a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b a.日记体b.书信体 c.寓言体d.游记体 3.《寄小读者》的写作年代是(b ) a.20年代初期b.20年代中期 c.20年代末期d.30年代初 三.多项选择题 1.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acd a.主要写海上生活,尤其侧重写了大海变幻无穷的景色b.主要写离别祖国时的情景,尤其侧重写亲人的送别 c.善于在写景中融进自己的情思,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清新、秀丽、飘逸 e.语言遒劲、雄健、豪 2.构成冰心“爱的哲学abd a.自然b.童真c.民族d.母爱e.友情《寄小读者》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文(17篇)有答案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一套,共17篇) 天堂里的老师(一)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4分 jiǒng jiǒng()()有神cuì()弱陨( )落夭( )折 2、选句2分 灿烂绝伦—— 活力四射—— 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 )——() ()——( ) 4、仿句:(如“海水......雨水 (3)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分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精编WORD版

寄小读者阅读教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寄小读者》整本阅读指导教案 主备人:宋海花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是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着眼点。就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来看,学生不会在众多中外文学作品甄选课外书;也不会运用语文课上所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阅读课外书;更不会及时总结课外读物的思想内容、写作特征和阅读技巧,总是匆匆走场,浅尝辄止。为此,我校推开以好书推荐、读法指导、心得交流和阅读总结四种课型为主干的整本阅读指导,来巩固语文学法,指导文本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课时好书推荐 教学目标: 1、通过好书推荐,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冰心的博爱思想,并制定计划按时开展,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特点,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片冰心在玉壶”——你了解冰心吗?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干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的三部曲《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其中《纸船》被评为现代诗终生荣誉奖。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 二、推荐《寄小读者》 我们拿到一本书先要干什么?(生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