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完整word版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完整word版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完整word版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

村景观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正处在重构农村的

改造和建设中,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新农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科学的前提下,整合协调“人与土地”的和谐问题,保护好农村的良好生态关系,保护好维系人类生命的提供食粮的安全生产基地。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目前大多数农村发展是没有科学规划的,住房由农村村

民自己的设计和施工,缺乏休闲娱乐设施;部分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但非常简单,并没有与县(市)域规划规划结合起来,存在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隐患;另外,一些农村的规划和定位是不准确的,没有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风土人情,而只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全局统

规划。

2.建筑形式无特色

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审美观,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的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日

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建筑风格杂陈拼凑的新村。各种设计元素混杂堆砌在一起;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积、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大大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

3.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近年来提出了农村

城市化的问题,这其中带来了许多误解,认为把城市搬进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事实上,人们在农村地区比在城市环境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把城市转移到农村,就是毁坏农村的开始。农村的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搬城市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护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设计。

4.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景观环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人们共同生活的

环境,必须符合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在改造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结果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方便性,家庭养鸡、养猪、

种菜、晾晒粮食等都成了问题。这种不考虑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殊需要的景观设计,其实是很不人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破坏农村环境,影响农民生活,对农村农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5.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

长,严重忽视了环境的生态保护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随意堆放,农作物秸秆随意燃烧,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部分还是人畜混居,家庭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为了高产增收,不重视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微生物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原本自然肥沃的土地生硬板结。土地水源被污染,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被再次打破,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生存的安全。

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

农村环境严重污染后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

威胁,直接威胁到当地村民的健康与生命,所以必须抵制任意大拆大建、破渠改道、填河造房、毁田伐林等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生态设计是农村景观设计应该严格遵守的基本原则,维护几千年承传下来的人地相互和谐的生态关系,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格局。

2.传扬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

坚持尊重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是突出个性

尊重当地居民们生产生活的人性化设计原则。自然风貌决定了当

地的自然特色,不可轻易地人为加以破坏。人文是当地人历代生

活习惯的积累,受祖祖辈辈的传统思想、家族文化以及时代信息

的传播、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影响而变化。地域文化包含了历史

传统、民俗风情风物,是当地老百姓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新农村

景观设计要利用和发挥地域特色,保护传统文化,丰富当地的文

化生活,重整精神家园,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意

义。尊重和保护地域文化是彰显地域特色,而不是相互模仿复制

和破旧立新,只有传承才能有效地展现和发挥地域特色。

3.尊重农民生活习惯设计原则

切设计都应是围绕人的生活展开的,要适应使用者的

需要,否则设计就毫无意义。同样,新农村景观设计也是围重人

的生产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等体验。

绕人的生存环境而展开的设计,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注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立足于熟悉和了解农民生产

生活的基础上,围绕农村农民的行为特征,提供更好的从事农业

生产、农民生活的便利环境。保护自然村落、农田,维护农村生

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和生产体系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设计原则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合理的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

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强城乡交流,农产品深加工,以工带

农,以商促农,推动城乡和谐建设。

近几年来,农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十分高涨,市场前

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生态环保前提下发

展生产,开辟各种生态旅游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景观体验活动。充

分利用农业资源,把单一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转向旅游业的开放,观赏、体验、销售等项目。乡村旅游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转移农

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可拓宽乡村本土文化产品民间工艺的保护与

发展。从而有效地带动乡村其他产业的大力发展,增加相对封闭的乡村地区居民与城市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旅游度假区设计

旅游度假区设计 (一)旅游度假区的演变 由工业的散落到工业的集聚,从而使得散落工厂转变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也是由此原理而形成的,旅游景点、景区、娱乐、体验等形成旅游的集大成——度假区。度假区设计的原理和传统的项目设计原理不同,要从产业密度、服务功能、产业集成等更高层次方向思考,相应的设计原理、收费标准、技术要求等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升级。著者总结了我国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是旅游景点阶段,二是旅游经济区阶段,就是依托旅游资源周围又做了很多相应的经济开发,靠投资建设来盈利,第三个阶段是旅游度假区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旅游城市阶段,如,拉斯维加斯。 度假区的建设始于度假旅游的兴起,由于度假旅游在20世纪60年代的蓬勃发展,在加勒比海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的山地度假区。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旅游渐渐成为度假区的一种新功能、新时尚。 我国的度假历史可以追朔到几千年前封建王朝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和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等地。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现代度假区的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度假区、海滨度假区、乡村度假区以及温泉度假区。 (二)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及其特征 关于度假区定义众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度假区的概念的中心原则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促进并提高愉悦感觉的环境,在实践中,它是通过提供娱乐设施以及服务项目来创造愉快、宁静的环境,尤其重要的是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来服务客人,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来实现的”(朱卓仁,1992);“旅游度假地是以闲暇为导向、自给自足的设施与服务有机组合体,用以为游客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邹统钎,1990);还有学者认为定义度假区先要清楚观光、休闲和度假这三者的区别,认为度假区的功能包括了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号召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就是提高致富能力,是构建美丽幸福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手段。立足乡镇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育新型农民,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属性和特点的路子,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标签: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号召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面对农村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大多数农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小康,但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不仅制约着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不利。新世纪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通过文化的滋养,要促进和实现乡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让现代文明进入并渗透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央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这为我们加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因此,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财务管理形式。这种形式能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腐败现象。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要在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严格制定“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全面推行村账乡管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4.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业务监督要及时。群众监督关键是要抓好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由群众推选,并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选举通过,报乡镇政府备案。民主理财小组除参加村集体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议外,一般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对村内所有收支凭证进行集体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议,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转项核查处理。 业务监督,就是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监督。乡镇政府(农经站或财政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财务管理辅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把规范村级账薄、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会计检查或审计的一项内容。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职或兼职农村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资格培训,以保障村级财务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提请乡镇政府或区委、区政府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目标的确立,给我国农村与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让9亿多农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如何保证国家政策深入到农村,并与农民利益接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背景下,村干部是不可或缺的基层领导力量。村干部素质的优劣,能否按体制预设的角色去做,能否发挥应有职能,关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成败。 村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村干部对政策的领悟、落实与创新关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成败。因而,解决好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素质总体不高,影响着其对新农村建设政策内涵的领悟、本土化和创新,制约着农村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 1.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村干部任职时间长,年龄偏大,平均都在50岁以上,多数为初中文化水平。 2.思想观念落后,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依法、按照国家政策办事。 3.村干部缺乏学习与指导,人员进出不畅,存在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现象,干群矛盾较突出。 4.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没有创造力,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不但不利于农村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动员,而且还会阻碍农村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基层政府和农民增加财政支出上的负担。村干部自身的文化水平与思想观念也严重制约着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政策的本土化。这终将导致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变形”及与农村实际的脱轨。 (二)体制内激励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新农村建设基层“主导”干部的低效工作,影响着农民的组织与团结。 一些村干部常感叹“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盼头”。从经济收入角度来讲,村干部的收入水平偏低而且机会成本高。其工作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或专职从事农业的收入。而且村中事务繁忙,占用了村干部大量时间,影响其个人的家庭收入,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严重受挫。从社会评价上来说,村干部不属于国家公务员,又要履行一定的行政职能,其非官非农的身份显得十分尴尬。在无利无名这种弱体制激励下,村干部常表现出推、拖、敷衍、无计划和无目的性的工作态度,这必将导致新农村建设基层主导力量的缺失和低效工作。 (三)体制外存在着强刺激,村干部工作动机私利化倾向严重,威胁着新农村建设资源的到位和有效利用 一方面,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村委会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政治组织和经济实体。加上各级政府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利益集团化转变的反面角色示范,近几年,村干部在工作中追求个人政绩与经济利益的私利化倾向日益明显,干部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利益斗争。村干部的价值取向已从“国家代理人”“中介人”及“农村当家人”向“营利性经济人”悄悄转变。 另一方面,相比之前,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在制度,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源方面的供给大大增强,并远超过了资源汲 张林谦 (黑龙江省嫩江县农经总站) 农经管理Nongjingguanli 73

超低能耗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对于农村的房屋住宅问题十分的重视,对于超低能耗房更是大力推崇,在其应用中有着明显的优点,节能、舒适、环保、质量好等,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属农村居住民的一大福利……超低能耗房原材料主要以海容模块为主,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本文了解一下…… (超低能耗房-图例) 超低能耗房优点 1.更加节能。建筑物全年供暖供冷需求显著降低,内外双层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2.更加舒适。建筑室内温湿度适宜;建筑内墙表面温度稳定均匀,与室内温差小,体感更舒适;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隔声效果,室内环境更安静; 3.更好空气品质。有组织的新风系统设计,提供室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同时可以通过空气净化技术提升室内空气品质; 4.更高质量保证。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采用高品质材料部品,精细化施工及建筑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质量更高、寿命更长。 超低能耗房建房材料 超低能耗房建房原材料主要以海容模块为主,海容模块为改性可发性聚苯乙烯颗粒,经加热发泡后,通过专用设备和模具及特殊工艺技术加热成型而制得的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模块,并复合膨胀玻化微珠防火材料,形成保温防火砌体结构一体化。 如果我在乡下有一块地,那么我一定会回去,并在那块地上建造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不用红砖、不

用木头,就用海容模块! 想想曾经盖房费时、费力、费工、还费钱,每年耗费的煤费和电费早就超过了海容模块盖房的价格,现在有了海容模块材料,不仅仅环保抗震,还省煤省电! 早在2017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就联合发布《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项目及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并对其进行奖励补贴! 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政策的变化,更多人愿意返乡生活,回农村建上一套漂亮的房子,配着好山好水,悠闲自在。说起盖房子,材料的选择可谓是重中之重!现在,一种被称为海容模块的新型材料正在悄悄的走进建筑材料市场。对于海容模块,我想你需要一个了解-详情咨询东营市海容新材料有限公司。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市人大视察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舞阳县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以舞阳农民画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创新活动载体,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赛事、群众齐参与的可喜局面。舞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现代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荣誉。现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和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情况 舞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完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投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深入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完善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了西城文化广场、贾湖文化广场、雷世奥文化广场等一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在建好城区文化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全县14个乡镇均建成了达标综合文化站,内部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培训室、多功能厅等,其中吴城镇、文峰乡、孟寨镇、姜店乡、太尉镇5个文化站已经实现免费开放。397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和农家书屋,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一套,图书25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盘、报刊杂志30余套,以及书柜、桌椅等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采取财政拨款、乡村筹资、个人捐款等多种形式,使全县7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村级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广场,并且多数广场都建有戏楼,安装有健身器材,确保了群众娱乐有场所,文化活动有阵地。民间艺术团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自发组织的锣鼓队及舞龙舞狮队211个、秧歌队161家,戏曲表演团体23家,电影放映队15个、唢呐班56个、文化娱乐个体经营户120家、广场舞表演队300多家,构建了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大文化新格局。 (二)培养骨干,示范带动。县文化旅游中心、乡镇文化站发挥专业优势,采取集中培训、下乡培训、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围绕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农民画和民间艺术以及文化设施管理、文化活动组织等内容,每年开办文化骨干培训班80期以上,全县形成了以乡镇文化专干、村文化协管员、基层文化活动带头人、民俗文化传承人等为主的

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表态发言材料3则

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表态发言材料3则《村委会主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态发言》是一篇关于村委会社会主义主任农村的文章。各级业务的指导帮助下,我村依托苗木花卉产业,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扎实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面积6000亩,成立了全市首家苗木花卉协会,现有个体会员108个、集体会员20个,其中具有省级资质的苗木花卉企业3家,年全村实现苗木花卉总产值6833.4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0多元,成为全区远近的苗木花卉专业生产基地。同时,我们还投资5万多元建成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处,建成高标准文化橱窗20平米;投资30万元,拓宽30米宽的中心大街一条,并对全村主要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05年我村被评为街道“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我本人也被评为全街道“十大优秀村支部书记”,并荣获XX 年度全市“实用人才”荣誉称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村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依托,以建设新村为目标,确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作为我们今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发展两大产业,建好两大市场,搞好一个改造,健全一套机制,努力建设现代化、生态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发展两大产业

两大产业:即苗木花卉产业和山药蔬菜产业。 1、苗木花卉产业。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全村苗木花卉种植尽管已形成规模,但品种比较单一,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与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市场化需要不相适应。同时,没有自己的特[找各类范文,到]色苗木和品牌苗木,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把小龙柏、白玉兰等苗木作为调整优化当前种植结构、扩大特色苗木种植面积的特优品种,不断向村庄辐射扩大种植规模,计划2年内由现在的6000亩扩大到10000亩的种植规模。二是建设苗木花卉试验基地和繁育基地。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实现苗木花卉的更新换代。目前,全村已投资3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占地近100亩的试验基地,引进新品种49个,培育新品种13个。预计今年可产出常规苗木12万株、名贵苗木3万株、花卉20万株,销售利润可达14.4万元,全村每户可增收2400元。三是发展生态园林。把全村苗木花卉资源转化升级为生态资源,2年内使全村绿色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资金,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一处具有苗木花卉特色的生态园林,使其成为集休闲、居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具有都市农业特色的生态园林,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2、山药蔬菜产业。年我们先后组织30多位群众代表赴宁阳伏山、兖州、潍坊等地考察农业种植项目。经过考察论证,大家确定“胡丰”长玉1号无公害山药作为全村壮大集体经济和带动群众致富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08T12:04:35.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作者:李涛[导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借鉴优秀成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 引言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乡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任然显得不足,其发展明显滞后。这样一来,不仅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探讨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搞好新农村建设,科学的乡村景观规划是很重要的。乡村景观规划就是为了给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的乡村人居环境。而乡村人居环境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进入理论研究与景观规划实践领域的。它是在综合大地景观和乡村人居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区域进行的综合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景观概念 乡村景观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定义,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差异。从地理学角度,“乡村景观是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或共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协调统一的复合体”。从土地资源与环境经济角度,“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斑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具有较大异质性,并兼具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学价值”。从景观环境规划角度,“乡村景观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总体来说,乡村景观包括乡村聚落、乡村建筑、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等该乡村区域内所有的景观要素,其中包括一系列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要素;包括一系列能组织乡村社会秩序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要素;另外还包括维持乡村文化传承的文化要素和乡村赖以生存的自然要素。 2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关系 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和环境几个方面的内涵都是耦合的,同时,两者又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关系,无数成功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可以看出,首先要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实现新农村建设,然后新农村建设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景观更有品质或更受到重视的规划建设。其具体表现在:(1)经济方面。在农村经济提升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各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乡村景观中经济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首先是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推动其新农村发展模式,最后才达到经济提高的目的。(2)社会政治方面。在以农民与农村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农民的行为活动与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协调分配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中社会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为农民建构出了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社会交往公共空间,从而达到促进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农民之间的互相理解,了解社会发展以及党政时事,坚定信仰等目的,坚定共同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基础。(3)文化方面。在文化层面的建设过程中,不难看出有序的乡村文化传承和切实的乡村文化保护的乡村景观中文化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对处于不同地域特点的乡村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保护。(4)自然环境方面。在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研究乡村中的天然景观以及被人工改造的人工景观,通过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身独特性,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自然条件基础。 3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 3.1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与人工群落相比,自然群落显得更有生命力,需要更多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新农村景观生态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农村未来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趋势,给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留下相应的空间。 3.2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区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立足本地的综合状况,建设具有乡村景观特色的新农村。不同区域的乡村景观应当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关注当地人的需求和当地传统文化等方面。 3.3以人为本原则 如今的建设思想推崇“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打造宜人的乡村环境是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原则。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人的尺度考虑新农村的建设方法和要素选择,在为当地居民创造出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使当地居民得到相应的归属感。 4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4.1乡村景观规划模式的提出 根据前面对乡村景观的探讨,可知由于不同乡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景观要求有所不同,在进行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当根据乡村自身的状况确定相应的规划模式。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地理条件、乡村人文条件和乡村景观要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三种模式:一是生态宜居型;二是休闲观光型;三是村镇社区服务型。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 村景观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正处在重构农村的 改造和建设中,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新农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科学的前提下,整合协调“人与土地”的和谐问题,保护好农村的良好生态关系,保护好维系人类生命的提供食粮的安全生产基地。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目前大多数农村发展是没有科学规划的,住房由农村村 民自己的设计和施工,缺乏休闲娱乐设施;部分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但非常简单,并没有与县(市)域规划规划结合起来,存在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隐患;另外,一些农村的规划和定位是不准确的,没有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风土人情,而只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全局统 规划。 2.建筑形式无特色 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审美观,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的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日

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建筑风格杂陈拼凑的新村。各种设计元素混杂堆砌在一起;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积、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大大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 3.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近年来提出了农村 城市化的问题,这其中带来了许多误解,认为把城市搬进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事实上,人们在农村地区比在城市环境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把城市转移到农村,就是毁坏农村的开始。农村的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搬城市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护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设计。 4.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景观环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人们共同生活的 环境,必须符合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在改造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结果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方便性,家庭养鸡、养猪、 种菜、晾晒粮食等都成了问题。这种不考虑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殊需要的景观设计,其实是很不人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破坏农村环境,影响农民生活,对农村农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5.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 长,严重忽视了环境的生态保护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随意堆放,农作物秸秆随意燃烧,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部分还是人畜混居,家庭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为了高产增收,不重视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微生物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原本自然肥沃的土地生硬板结。土地水源被污染,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被再次打破,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生存的安全。

新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

新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 发表时间:2018-09-11T16:00:53.4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石增孟 [导读] 我国有些地方主要以牧业为主,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容易受到破坏。 临沂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山东临沂 27600 摘要: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工业高度发展的社会,能源短缺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社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十分明显,造成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因此,加大环保能源的推广应用任重而道远。新农村使用的环保能源主要有沼气、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环保优势,经济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我国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的落实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使用越来越紧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新农村环保能源工作任务也不断加重,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成为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新能源;新农村 1农村环保的重要性 我国有些地方主要以牧业为主,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原因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容易受到破坏,在推动这里的农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极其重视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营模式,培养具有农业科学知识的农民,对农牧地带土地退化现象着重监管,提高农业建设基础,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环保能源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农村地区的能源主要以生物质能源和煤为主,农村地区有大部分群众主要依靠生物质燃料获取能源,给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人们直接燃烧各种生物质能源会导致这些资源浪费严重,例如有的薪柴并没有充分燃烧,得不到充分利用。 2.2农村对新能源的认识水平不高 能源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农民而言,直接使用薪柴作为燃料,十分省事,而且省钱,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对于新能源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新能源的成本较高,所以不接受新能源。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农村能源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高,所以也没有完全引起农民的重视,国家给予补贴的各种农村能源项目,没有激发农民对新能源工程建设的重视,影响了新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广泛推广。 2.3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仍不完善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要加强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脚步,当前我国在农村能源可持续建设发展机制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发展机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从政府到农民,再到相关的企业,能源意识不强,造成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水平不高,能源浪费程度严重,而且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的宏观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能源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所以导致农村能源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吻合。 3农村能源建设发展途径 3.1积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大多属于清洁能源,是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为此各地农村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这一产业。例如在西部农村可以开展风力发电、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在中东部地区可以开发沼气系统和小水电站。 3.2加强农村能源工作扶持力度 有关部门应把新农村能源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领导、政策实施、工作安排、财力支持等方面切实体现重视新农村能源资源。积极支持新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推广相关技术,培养技术人才,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支持新农村能源企业的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利用农村废弃物和开发废弃物能源、沼气能源、秸秆能源等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能源的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3.3提高农村能源建设能力 在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村能源建设,比如有的地区种植业比较发达,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生产沼气;再比如有的地区养殖业比较发达,各种动物粪便数量较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动物粪便的利用,生产沼气、沼渣等产品,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需。另外,利用太阳能也是现代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太阳能日光温室。主要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建设太阳能日光温室,可以充分利用热量,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第二是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利用光热转换技术,将水加热到农民需要的温度,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第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利用光伏转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独立的电源,主要用于居民生活以及生产。比如太阳能路灯、草坪灯,都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3.4加强对农村能源工程开发的规划和重视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能源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都很高,新时期加强对新能源的推广应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基础,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宣传,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方针,为能源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要借助各种媒体,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对新能源建设的意义、建设的成果等进行宣传,对当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浪费行为进行报道,比如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玉米、高粱等作物,收获之后会产生大量秸秆,秸秆中所含的能力较多,随着农作物单产不断提高,秸秆数量也越来越多,对秸秆进行充分利用,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很多农民并没有真正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浪费极其严重,通过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农民对新能源加深认识。 3.5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地膜回收利用 针对农膜使用较集中区域,推进地膜清洁生产和实施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推广双降解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推广使用0.01mm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重视,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应受到关注。下面我来谈谈如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一、强化目标责任,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重视程度 强化目标责任意识,旨在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落实,为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并且把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制 定有关《考核细则》。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总体上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差距较大的现实状况,应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二是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大对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投入。

(三)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 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已经成为农民最为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加大教育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用技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抓好形势政策、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针对当前还有不少农民信仰缺乏、精神空虚、封建迷信、色情、赌博等不良现象,强化主流文化的教育培训,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农村风貌。 关于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议 在常路镇西下庄村有一支民间文化团体,组织人李万成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皇山艺术团”,每年的庙会和新年前后他们都会四处为农民演出。所排节目有舞狮子、豫剧、小品、相声、唱歌等,深受农民欢迎。但是最令老李发愁的是排练没有活动场所,演出服装道具缺乏,演员报酬几乎没有。老李很想找赞助单位,但是苦于没有门路。艺术团已经成立四五年了,演出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分校站点:河冿电大 专业:行政管理(本科) 学生:黎英 学号:1114001204504 目录 论文提纲…………………………………………………………… 3 内容 摘要(中文)………………………………………………… 4 内容 摘要(英文) (5)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6) (一)经济转型要求发展农村文化????????????7 (二)我国先进文化建设要求农村文化的跟进???????7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7 小 的方面:??????????????????8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问题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8 (二)文化活动形式单一。???????????????8 (三)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人力投入太少。???????8 (四)文化人才匮乏。?????????????????9 (五)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未转变。????9 大的方面:???????????????????11 (一)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11 (二)文化娱乐设施滞后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11 (三)文化观念跟不上现代化建设要求。?????????11 (四)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11 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1)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基层文化建设。?????12 (二)坚持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思想。??.13 (三)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同经济发展相适应。????????14 (四)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15 参考文献 (16) 论文提纲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经济转型要求发展农村文化。 (二)我国先进文化建设要求农村文化的跟进。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小的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蔡永铭 摘要: 新农村正面临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该如何保护乡土文化以及发挥农村自然景观资源、正确对引导农村建设的发展路线,该明确一些合理化的改造规划。启蒙对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人文资源控制,唤起人们对自然朴实之美的认识,阐述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基本理论。通过城乡比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唤醒内心深处热爱家乡的情怀和价值观。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引言: 伴随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的深入化,新农村景观的规划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科学性质已经得到了更加系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新农村景观的研究起步略晚、经验不多,现在新农村景观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很多失败的例子,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篇文章从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了新农村景观规划改造的特点和当前景观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对新农村景观改造的思路,提出了使新农村景观与人们的居环境相适应的种种规划。 1.概述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多领域的工程,新农村景观改造重点根据景观所在地村民的主要生活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土地空间格局加以改造,使其延续地方特色同时,越来越符合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发展需求,而且其景观能和新农村改造规划构想的各个指标呼应的建设活动。普遍来说,新农村景观规划有以下特点:第一,农村景观有极强的地域性。第二,农村景观不需要结构的复杂性。第三,跟城市多功能性质的广场、纪念性质的博物馆等建筑相比较,道路、市集、以至于祠堂这样有用的设施更受到居民的重视益于接受。所以新农村景观的改造规划必须从居住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把为当地村民服务作为设计改造的重点。 2.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村镇内的建筑很多都是近些年新建或翻建的,总体来说这些建筑宽敞、舒适,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村镇民的住房条件。但同时农村建筑也存在着等级差异的问题。比如建筑的时间较短、质量较高、效果好的建筑与建筑时间长、质量较差,甚至一些年代久远、老化严重的破旧房屋杂处,这样就对村庄景观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新农村景观建设过于追求现代化和奢侈感也常常导致了当地建筑特色的缺失。还有村庄中电线入户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各种线路铺设混乱,不仅增添了安全隐患,而且也不利于管理。另外,新农村对于垃圾、污水处理的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新农村景观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调查,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设计质量、居住环境、和一些公共设施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景观建设。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拒绝割舍的乡土情结,当然也是农民意识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的关系。新农村在面对城市环境巨大变化的冲击时,该如何利用好与城市一样的现代文明成果,就成了发展新农村景观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央反复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为主体演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民为主体,积极有序、规范高效的政府行为直接关系到新农建设成效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农村的和谐稳定。 一、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重要意义 政府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充分认识到政府行为的重要意义,是切实强化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基础。概括起来讲,政府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贯彻中央要求的需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战略决策,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新农村的核心要义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建设机制。因此,无论是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讲,还是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看,都迫切需要各级党和政府的各个工作部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切实高效地主导参与、组织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履行职责、全面体现作为。 二是打破二元结构的需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2006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2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04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