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小鼠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项目细胞培养

实验题目小鼠肝细胞的原代培养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班别生技142

姓名徐嘉宽

学号1414300030

任课教师陈鲲

细胞培养

——小鼠细胞的原代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培养小鼠肾、脑、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脱臼法处死新生小鼠,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新生小鼠肾、脑、心肌细胞进行了体外分离、培养。(用眼科剪把新生小鼠心肌细胞组织剪成小于1mm3大小的植块,然后用胰蛋白酶消化5~10min,最后将心肌组织块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体外培养。脑和肾直接进行组织块培养。)结果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原代肾、脑、心肌细胞培养,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论采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小鼠心肌、肾、脑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较好观察到心肌、脑、肾细胞的形态。

关键词原代培养小鼠细胞组织块法酶消化法

1前言

初步了解动物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方法。学习植块培养法、营养液的配置及酸碱度的调节。细胞培养是当前细胞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工程中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当前,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细胞工程等领域,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特征,并对原代培养有一个基本概念。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通过无菌操作培养新生小鼠细胞。

2实验原理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用植块培养法或酶解法,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地生长及繁殖。

细胞培养是一种操作繁琐而又要求十分严谨的实验技术。要是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须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与渗透压的调节。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3实验用品

3.1器材

解剖剪、镊1套;眼科剪7把、眼科镊6把;吸管直、弯头各7支,2 ml刻度吸管5支;吸管胶头:小18个、大6个;细胞培养瓶5个;青霉素瓶及瓶塞:6个(其中一个用于分装胰酶液);培养皿(用于解剖取材):大、小各1套。烧杯:5~10ml 2个、100 ml 1个。用于无菌操作:解剖镊1把,广口瓶大、小各1个(装消毒棉球),医用棉花、纱布,有盖白瓷盘1个、消毒盒3个、牛皮纸、棉绳。小培养皿(装盖玻片)1个。

3.2试剂

3.2.1清洗用液:5%稀盐酸、1%稀盐酸、2%NaOH、洗洁精、单蒸水、三蒸水、清洗液(用

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配制、全班共用)等。

3.2.2消毒剂(用前配制):甲醛、高锰酸钾、新洁尔灭、75%酒精、碘酒、过氧乙酸等。

3.2.3 培养用液:

3.2.3.1 细胞培养用液(每大组100mL,用100mL盐水瓶装):经过滤过的F10

(RPMI1640)培养基占80~90%、经过滤除菌的小牛血清占10~20%,加入经过滤除

菌、终浓度各为100国际单位的抗菌素。

3.2.3.2细胞消化液(每小组1青霉素瓶,约5mL):经过滤除菌的0.25%胰蛋白酶或EDTA—

胰蛋白酶液。

3.2.3.3平衡盐溶液:不含钙、镁离子的Hank液:每组约50mL,用50(或100)mL 盐

水瓶装。

3.3 材料

新生白小鼠

4实验方法

4.1技术路线

清洗玻璃仪器,胶塞→制备消毒棉球→包装分装培养液用液用品→消毒分装培养用液用品→分装培养用液→包装原代培养接种用品→实验时的准备工作如小组所示→在小组其他成员已打开腹腔的基础上切取小鼠肾(心肌、脑)组织块→洗去血污→剔除多余成份→剪成小于1mm3大小的植块→接种→贴壁→培养→观察和记录

4.2实验步骤

a)玻璃仪器的初步清洗、开始培育小白鼠(第一批雌鼠与雄鼠混养、观察记录阴道口

的情况等)

b)继续培养乳鼠(第二批雌鼠与雄鼠混养、观察记录阴道口的情况等),玻璃仪器的

清洗(清洗液浸泡)、胶制品的清洗。

c)继续培养乳鼠(常规饲养工作)、完成清洗工作(包括各类物品)、制备消毒用棉球、

包装分装培养用液用品。

d)继续培养乳鼠(常规饲养工作、留意小鼠的出生)、消毒分装培养用液用品、分装

培养用液、包装原代培养接种用品。

e)消毒原代培养接种用品

f)细胞原代培养

(1)洗手操作者用洗涤剂刷洗双手→自来水冲净→新洁尔灭浸泡→进入无菌室

(2)准备工作:

[1]操作者于超净台内用酒精棉球消毒双手,待酒精稍干后,然后用酒精棉球消

毒工作面。

[2]去掉Hank液、细胞培养液、酶液的包装纸。

[3]打开试管、吸管胶头包装,将试管插(尽量斜插)入试管架

[4]取出需用的吸管(直、弯吸管各一支,刻度吸管一支)套上胶头,试管一支,插入相应的试管中。

[5]打开培养皿以及解剖工具手持端的包装

(3)处死小鼠(脱臼法)→消毒(放入含75%酒精的烧杯中浸泡数秒)。将以处死消毒的

小鼠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的培养皿盖内,背部朝上。培养皿倒扣于包装纸上待

用。

(4)解剖取肾:用酒精棉球擦拭背部,在腰部后缘用解剖镊提起皮肤,用解剖剪呈倒

T形剪开皮肤,再用解剖剪剪开腰部两侧肌肉,用眼科剪拿出2个肾脏置于无

菌培养皿中。

(5)用Hank液洗涤皮肤组织2次,吸去Hank。

(6)剪碎组织块:换另一套眼科剪将组织块剪成小于1mm3的组织块(大小尽量一致)。

用Hank液洗涤,弃Hank液。

(7)酶消化:将胰蛋白酶液加入装有组织块的青霉素瓶中,盖紧盖子,置超净工作台

内中消化5—10min,知道组织块变松软、粘稠状,颜色略变白色为止。

(8)将培养液直接加入盛有胰蛋白酶和皮肤组织块的青霉素瓶中,利用其中的牛血清

终止酶消化的作用,弃去酶液和培养液的混合液。加入培养液重复此操作2—3

次。

(9)取一培养瓶,在培养瓶的上面做好标志(在瓶侧注明班、组别、姓名、材料名称

等信息)

(10)用培养液湿润的吸管小心吸取组织块,轻轻吹出到培养瓶的培养瓶面内,按照一

定的间隔和形式用弯吸管将植块排列好

(11)翻转培养瓶(培养面在上方),加入4ml的培养液。

(12)将培养皿加盖封口,送入37度恒温箱内,静置(加入的培养液不浸泡植块,不从

瓶口流出)

(13)按相同的方法取出心脏和脑组织,清洗后直接植块培养。

(14)4小时后,待组织块充分贴壁后,翻转培养瓶使植块浸于培养液中且不漂浮;

(15)观察至于37度培养的细胞,需逐日进行观察,主要观察:

[1]培养物是否被污染,如培养液变为黄色且混浊,表示该瓶被污染。

[2]细胞生长与培养液颜色的变化,如培养液变为紫红色,一般细胞生长不好。

可能是瓶塞未盖紧或营养液pH过高。

[3]培养液若变为桔红色,一般表示细胞生长良好。经过1~2天培养后,若细胞生长情况较差或培养液变红了,则可换一次营养液。换液时也要注意无

操作(若经过1~2天培养后,若细胞生长情况较差或培养液变红,则需换液。

无菌室的准备工作如小组方案中所示:

1)从37摄氏度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于超净工作台内吸去全部旧培养液;

2)用平衡盐溶液轻缓漂洗培养物1~2次,弃平衡盐溶液;

3)加入与换液前相同的量的培养液;

4)放回原来的培养箱继续培养。

若经2~3天后,细胞营养液变黄,此时表示细胞已生长。

每日观察结果用文字记录,换液也需记录,在整个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最少在前、中、后阶段)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

5结果

5.1.图片展示

图一:小鼠肾细胞

图二:小鼠肾细胞

5.2.结果分析

(1)小鼠肾细胞培养

肾脏细胞在培养1d后,明显看出细胞开始向组织块四周扩散,既有新生的细胞也有游离的组织块碎片。翻转组织块能发现更多游离的细胞。图一二中发亮的细胞即为有活力的肾细胞(梭形)。失

去活力的细胞呈黑色或形状不规则。

图三:小鼠神经细胞

图四:小鼠神经细胞

(2)小鼠脑细胞培养

小鼠脑组织块培养,在初始几天并没有发现游离的神经细胞,待培养液颜色变黄(证明细胞有生长)且换培养液后,把脑组织块翻转,在显微镜下发现有一比较明显的神经细胞(如图四所示)。

图五:小鼠心肌细胞

图六:小鼠心肌细胞

(3)小鼠心肌细胞培养

小鼠心肌细胞采用了酶消化法培养,培养1d后,视野中充满长条纤维状物体,其中大部分为失去活力的心肌纤维细胞,呈黑色。有活力的心肌纤维形态如图五六所示,半透明,中间有条纹间隔。因为心肌细胞生长缓慢,视野中所看到的均为游离的组织块分离出来的细胞。

6 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结合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成功地培养出小鼠肾细胞,并且相对单一采用酶消化法或者组织块法细胞贴壁生长的速度要大大提高了。原因是因为皮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表皮很容易从真皮上分离下来。此时基底细胞联接较松散,把组织块放置于培养瓶中培养时,基底细胞即可轻易地游离到培养液中,然后在培养瓶底部进行贴壁生长。而单纯的组织块培养没有经过酶消化,单个的细胞不易从组织块上脱落,因此细胞游离出来贴壁生长的速度比

较慢。因此,通过该实验证明,经过酶消化进行的组织块培养的这种方法是一种改良后的细胞培养的方法,此方法培养的细胞不仅细胞贴壁生长速度快,而且细胞生长的状态也很好。

而小鼠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生长速度及其缓慢,适合组织块培养,可以互相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环境,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有活力的细胞都是从原组织块分离出来的细胞。用酶消化法培养可能会导致细胞无法存活。

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污染,把培养瓶从培养箱中拿出来和放回去都要把手消毒,显微镜下观察时要把瓶身用酒精擦一遍,防止有脏东西沾在瓶身影响观察。

原代细胞培养与分离

原代细胞的培养与建系 凡是来源于胚胎、组织器官及外周血,经特殊分离方法制备而来的原初培养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细胞的纯化或细胞克隆技术是细胞培养工作的基础。 原代细胞的取材 人和动物细胞的取材是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的首要条件,直接影响细胞的体外培养。 一、取材的基本要求 .1.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 .2.应严格无菌 .3.防止机械损伤 .4.去除无用组织和避免干燥 .5.应注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等 .6.作好记录 二、各类组织的取材技术 皮肤和粘膜的取材 内脏和实体瘤的取材 血液细胞的取材 骨髓、羊水、胸/腹水细胞取材 动物组织取材 人胚体组织取材 鸡(鸭)鸟类胚胎组织取材鸡(鸭)鸟类胚胎组织取材 皮肤和粘膜的取材 主要取自于手术过程中的皮片,方法似外科取断层皮片手术操作,但面积一般2~4平方厘

米。 内脏和实体瘤的取材 内脏除消化道外基本是无菌的,但取材时要明确和熟悉所需组织的类型和部位,实体瘤取材时要取肿瘤细胞丰富的区域,要避开破溃、坏死液化部分,以防污染,尽量去除混杂的结缔组织。 血液细胞的取材 血细胞、淋巴细胞的取材,一般多抽取静脉外周血,或从淋巴组织中(如脾、扁桃体、胸腺、淋巴结等)分离细胞,取材时应注意抗凝。 骨髓、羊水、胸/腹水细胞取材 严格无菌,注意抗凝,还要尽快分离培养,离心后,用无钙、镁PBS洗两次,再用培养液洗一次后即可培养,不宜低温存放。 动物组织取材 1、鼠胚组织取材 首先用引颈或气管窒息致死法处死孕期合适的动物,然后将其整个浸泡在含有75%酒精的烧杯中,5分钟后(注意时间不能太长,以避免酒精从口或其他通道进入体内,影响组织活力),取出动物,在消毒过的木板上可用无菌的图钉或大头针固定四肢,切开皮肤,用无菌操作法解剖取胚或用无菌止血钳挟起皮肤、用无菌眼科剪沿躯干中部环形剪开皮肤,用止血钳分别挟住两侧皮肤拉向头尾,把动物反包,暴露躯干,然后再固定,更换无菌解剖器材,采用无菌操作法解剖取出胚胎。 2、幼鼠胚肾(或肺)取材 幼鼠采用上述方法处死消毒后,腹部朝上固定在木板上,先切开游离毛皮并拉开至两侧:然后采用无菌法打开胸腔取肺,或背部朝上固定在木板上,先将背部毛皮切开游离并拉向两侧,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料整理 第三章细胞得分子基础 生物小分子: ★为掌握内容 1、无机化合物:水(游离水、结合水) 无机盐:离子状态 2、有机化合物: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 细胞大分子:细胞得蛋白质、核酸、多糖(由小分子亚基装配而成) 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仲氨基酸得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形成得线性结构,化学键主要就是肽键 蛋白质功能:①细胞得结构成分。②运输与传导。③收缩运动。④免疫保护。⑤催化作用—酶 核酸: DNA:双螺旋结构 RNA: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功能:1、携带与传递遗传信息。2、复制。3、转录。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得研究技术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得观察 光学显微镜技术------显微结构得观察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染色标本 二、荧光显微镜---(紫外线)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化学成分研究、DNA&RNA含量变化 三、相差显微镜---(光得衍射与干涉效应)活细胞结构、活动观察 四、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平面偏振光得干涉)活细胞结构观察、细胞工程显微操作(三维立体投影) 五、暗视野显微镜---(特殊得聚光器)观察活细胞外形 六、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 ---(激光作光源)立体图像,组织光学切片 ;三维图像重建 电子显微镜技术------亚微结构得观察 分:透射、扫描、高压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穿透样品而成像,观察细胞超显微结构,荧光屏上成像 亚微结构观察---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光镜与电镜得区别 第二节细胞得分离与培养 一、细胞培养 就是指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使细胞继续生长、增殖得过程。 优点: 1、容易在较短得时间内获得大量得细胞 2、有利于研究单一类型得细胞

巨噬细胞的原代培养

1 原理巨噬细胞属天然免疫细胞,具有趋化运动、吞噬、分泌和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细胞吞噬、细胞免疫和分子免疫学的重要对象。巨噬细胞容易获得,便于培养,并可进行纯化。巨噬细胞属不繁殖细胞群,在条件适宜下可生活2-3周多用做原代培养,不易长期生存。巨噬细胞也建有无限细胞系,大多来自小鼠,如P331、S774A.1、RAW309Cr.l等,均获恶性,培养中呈巨噬细胞形态和吞噬功能,易于传代和瓶壁分离,但难以建株。目前,单核巨噬细胞株也有,比如RAW264.7,但价格比较贵,且保存也不方便。培养巨噬细胞可用各样方法和各种来源来获取细胞,目前以小鼠腹腔取材法最为实用,而目前获取小鼠巨噬细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培养液灌洗实验动物腹腔,从腹腔灌洗液中分离巨噬细胞,还有一种方法向动物腹腔中注射刺激物(如牛血清,淀粉,糖原,脂多糖,矿物油,PRMI1640培养液等),这样使机体产生大量巨噬细胞后再腹腔灌洗,但由于许多刺激物能激活巨噬细胞,而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大量吞噬刺激物,有此得到的巨噬细胞培养用于培养时,细胞中的刺激物不能很快被消化而残留在细胞中,影响细胞代谢,同时也不能很好的模拟体内环境,所以我们直接用培养液灌洗实验动物腹腔,从腹腔灌洗液中分离巨噬细胞。我们选择6周龄的昆明小鼠是因为此年龄小鼠能产生最多的巨噬细胞。 2试验材料 昆明种小鼠10只体重约18g~25g(约6周龄)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公鸡1只 PRMI1640培养基 新生小牛血清 HEPES D-Hanks液 青霉素 链霉素 3试验仪器 无菌操作台手术刀解剖剪解剖镊止血钳5m注射器注射针,试管、培养瓶(12),12孔培养板(12)等。 二氧化碳培养箱 生物显微镜 高速冷冻离心机 低温冰箱 4实验步骤 4.1细胞培养液的制备及消毒制备方法: 将RPMI1640干粉一袋,HEPES4. 77g加入800m1三蒸水中,充分溶解后缓慢加入碳酸氢钠并逐步添加三蒸水,使溶液的pH值处于7. 2-7. 4之间,容积为1000m1。 鸡红细胞悬液制备:按无菌操作,自鸡翼下静脉采血,立即置入盛有五倍于取血量的1%肝素抗凝剂的三角烧瓶中,混匀,4℃冰箱内保存。使用前,以无菌生理盐水离心洗涤3次,前一次离心速度为15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和界面粒细胞层,最后连续离心2次(2000r/min,5分钟),用生理盐水配成1%鸡红细胞悬液备用。 培养液的无菌处理: (1)将0.45微米和0.22微米的微孔滤膜浸过三蒸水,与zeiss过滤装置所需的清洁不锈钢筒、钢筛、胶管安装好,并高压灭菌。 (2)在净化室内,打开己消毒的zeiss抽滤器,将配制好的RPMI1640培养液进行过滤,开将过滤后的RPMI1640培养液分装,置入4℃冰箱中备用。

原代细胞培养实验(药理)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细胞培养是用酶消化法将组织碎块分离成单个细胞,用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使细胞生长繁殖,并保留其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细胞培养与组织培养、器官培养主要不同点在于原始培养的对象不同。细胞培养使用的是单个细胞悬液,组织培养使用的是组织块(0.5~1立方毫米)或薄片(厚0.2毫米),而器官培养使用的是器官原基或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官。在组织培养中,细胞自组织块周围移出并生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总有移动(运动)或其它变动,这样就使被培养的组织难以长期维持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培养时间越长,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大,结果常使单一类型的细胞保存下来,最终成了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中,细胞生命活动和体内细胞一样,仍然是相互依存的,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所以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实际上无严格区别。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命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手段,该方法能排除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及肝、肾解毒功能的干扰,观察某些因素或药物对培养细胞的直接作用。通过实验可获得某一类型细胞的纯培养。如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约占50%,非心肌细胞占50%;而经纯化分离的心肌细胞悬液中,心肌细胞可达95%以上,这样,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基本不受其它细胞的干扰。在细胞培养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培养细胞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用定时显微摄影记录可发现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生命现象;还可利用电镜手段、同位素标记、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等来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分布。此外,还能节约研究费用。如在某些研究中,用100只动物做实验所获得结论与用100张盖玻片或几十个培养瓶而获得结论具有相同的统计学意义,而细胞培养较之大批量的动物饲养花费要小。 但细胞培养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培养细胞失去体内细胞的制约和整体的调节作用,细胞形态和功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培养方法、实验试剂对细胞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如胰蛋白酶可破坏细胞表面受体、酶、抗原等。长期体外培养的细胞,由于反复传代、冻存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改变,呈永生化或癌变的特征。 二.细胞培养的基本设备与用品 (1)细胞培养的基本设备 细胞培养的基本设备有: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净化台,压力蒸汽消毒器,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液氮罐,冰箱,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电动吸引器,抽气泵等。 (2)常用的实验用品 1.玻璃器皿 细胞培养所用的玻璃器皿应由透明度好、无毒的中性硬质玻璃制成。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国产螺旋口培养瓶[有12.5毫升,25毫升,100毫升等规格,国外培养瓶常以底面积(平方厘米)表示];培养皿(直径有3.5厘米,6厘米,9厘米,10厘米等规格);离心管(5毫升,10毫升);注射器(1毫升,5毫升等);用生理盐水瓶代替的贮存瓶(100毫升,250毫升,500 毫升);青霉素瓶(5毫升);西力辛瓶(10毫升);其它还有尖吸管和移液管,载玻片(厚度0.8~1.2毫米),盖玻片(厚度0.12毫米),贮存尖吸筒用的玻璃筒或金属筒,漏斗,烧杯,量筒,贮蒸馏水瓶,冷冻管(1.5毫升,2毫升)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动物细胞融合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聚乙二醇(PEG )法诱导的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2012/9/11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用聚乙二醇(PEG)化学诱导法进行鸡血红细胞的融合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观察鸡血红细胞融合的不同时期。 实验原理: 1. 细胞融合的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或原生质体在自然或人为诱导的情况下细胞质膜相互融合,细胞质相互混合成为一个整体杂合细胞的现象被称为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可以发生在同种细胞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物种间实现。 2. 细胞人工融合的主要方法及基本原理 细胞体外融合的主要方法分为病毒诱导,化学诱导和物 理诱导。1953年,M. Kuroya 在临床中第一次分离到仙台 病毒(HVJ )[1]。1958年,日本学者Okada 发现仙台病毒 (HVJ )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2],其基本原理是仙台病毒 的衣壳上有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位点,可以诱导不同细 胞凝集,最终使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相互融合。 1974年,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发明了细胞的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glycol ,PEG )化学融合法,由于该方法对 实验条件要求极低,试剂易得,操作简单,成为应用最广泛 的细胞融合方法。化学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是PEG 等化 学物质能够诱导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 排,相互接触的细胞在细胞膜恢复过程中借助磷脂分子的亲和作用和表面张力实现融合。比之于仙台病毒诱导法,PEG 诱导法的效率提高了几百倍。 8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细胞电融合法[4, 5] ,电融合法将细胞融合的产率提高到了50%-80%。电融合法的建立是基于细胞膜表面带电荷的性质。当在细胞悬液周围加入特定方向的电场时,细胞表面会发生极化现象,相邻的细胞将吸附在一起。这时突然提高电场强度,细胞间彼此接触的细胞膜会被击穿,细胞膜修复时受到磷脂分子间的亲和作用和细胞膜表面张力的作用将会发生融合。 图2. 以电融合方法得到的3T3-C2融合细胞 (引自J. Teissie 等,1982 )。 图1. 仙台病毒示意图。a 和b 是病毒套膜,c 为糖蛋白,d 为类染色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实验报告-细胞原代培养实验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三细胞原代培养 1引言 1.1 实验目的 1. 理解细胞原代培养原理。 2. 了解细胞原代培养的应用。 3. 独立进行鼠胚和鸡胚细胞原代培养操作。 4. 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1.2 实验原理 细胞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组织直接从机体获取后,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培养,严格意义上的原代培养指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但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2实验仪器、试剂及操作步骤 2.1 实验仪器 超净工作台、倒置相差显微镜、CO2培养箱、酒精灯、酒精棉球、酒精喷壶、试管架、滴管筒 (头)、废液缸、手术小直剪刀、眼科直镊子、眼科弯镊子、玻璃平皿、培养瓶等 2.2 实验试剂 DMEM培养基、D-Hanks缓冲液、血清、抗生素、胰蛋白酶消化液等 2.3 实验材料 动物:9至12日龄的鸡胚、15日龄的鼠胚 2.4 实验步骤 A.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1.实验室和超净工作台消毒,紫外照射20Min左右。 2.穿好实验服,进无菌室前穿鞋套、洗手。 3.关闭紫外灯,开日光灯和开风机,超净工作台台面应整洁,用75%酒精擦双手消毒,擦拭台面。 4.在D-Hanks缓冲液中按1:100的比例加入双抗。 5.取9-12日龄鸡胚,用照蛋器照检,画出气室边界和胎位。将鸡胚置于鸡卵架上,用酒精棉球擦拭蛋 壳。 6.用镊子在鸡蛋气室位置敲一道划痕,然后用镊子小心去除气室部位的蛋壳。 7.换用洁净的无菌镊子揭开膜,取出鸡胚至灭菌的培养皿中,用D-Hanks缓冲液冲洗鸡胚。 8.用眼科剪去除鸡胚的头部、四肢以及内脏,然后用D-Hanks缓冲液充分洗涤躯干。 9.将躯干置于小平皿盖中,用D-Hanks缓冲液至少洗涤3次,充分弃除红细胞。 10.用无菌眼科小剪刀将鸡胚躯干剪成1mm3的碎块。在胚胎组织块中加入1mL的胎牛血清,用滴管吸取组 织块接种到培养瓶内。在培养瓶中放置10-15个组织块。 11.在培养瓶的另一侧面加入完全培养基,注意不要冲到组织块。将接种组织块的培养瓶面朝上在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 的发展过程,成为今天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细胞精细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医学细胞生物学 (medical cell biology):医学细胞生物学以揭示人体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的生 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期望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予以深入阐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 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对细胞概念理解的五个角度: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生物界划分的三个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p13 表 2-1 生物大分子:是由有机小分子构成的,大约有 3000种,分子量从 10000到 1000000。 核酸 (nucleic acid ) 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核苷酸:核苷的戊糖羟基与磷酸形成酯键,即成为核苷酸。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p18图 2-8):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 即一条链中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核苷酸方向是 5'→3',另一条是 3'→ 5',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称为基因组。 动物细胞内含有的主要 RNA 种类及功能: p20 表 2-3 核酶 (ribozyme )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 RNA 分子。 蛋白质 ( protein )的基本单 位:氨基酸。 肽键: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羧基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氨基经脱水缩合 而成的化学键。 肽 (peptide) :氨基通过肽键而连接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 α -螺旋, β-片层。 酶 (enzyme):酶是由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性:高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光学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 微镜。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技术,即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 体内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它在培养器皿中继续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 plasma membrane ) 生物膜 ( biomembrane ):目前把 质膜 和细胞内膜系统 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磷脂 (phospholipid)可分为两类:甘油磷脂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 尾,故称为 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 细胞外被 ( cell coat ):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 细胞外被的基本功能: 保护细胞抵御各种物理、化学性损伤 ,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细胞的细胞外 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保护黏膜上皮不受消化酶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21 . 22 . 23 . 24 . 25 . 26. 27. 28. (phosphoglycerides )和鞘磷脂 (sphingomyelin,SM) 。 两亲性分子 或兼性分子 。 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原代培养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同组成员: 一、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种。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由于培养的细胞刚刚从活体组织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这一方法可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以后传代培养创造条件。 原代培养的方法: 1、组织块法在平皿中用弯头剪把组织尽量剪碎,每个组织块小于1mm3大小。用Hanks 液洗涤2—3次,自然沉淀。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将组织块贴于培养瓶进行培养。 2、酶消化法将1mm3大小的组织块放入1个三角瓶内加入10—30ml的%的胰蛋白酶。370C磁棒搅拌消化20-30分钟。然后终止消化。用几层无菌纱布过滤。取过滤液,离心800rpm 5—10分钟收集细胞。弃上清,加入带有双抗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瓶培养。 取材注意事项: 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取材应严格无菌。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如手术刀或剃须刀片切碎组织,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要仔细去除所取材料上的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切碎组织时应避免组织干燥,可在含少量培养液的器皿中进行。取材应注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等,一般来讲,胚胎组织较成熟个体组织容易培养,分化低的较分化高的组织容易生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容易培养。 二、实验目的 1、理解细胞原代培养原理 2、熟悉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与过程 3、了解细胞原代培养的应用 4、独立进行细胞原代培养操作 三、实验材料 手术小直剪刀、眼科直镊子、眼科弯镊子、玻璃平皿、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巴斯德吸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 动物:9-12日龄的鸡胚蛋 四、实验步骤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目录索引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 第二章细胞概述 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第六章内膜系统 第七章线粒体 第八章核糖体 第九章细胞骨架 第十章细胞核 第十一章细胞的分裂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 第十三章细胞分化 第十四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十五章个体发育中的细胞附录名词解释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层次 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 二、细胞的发现 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进行命名 三、细胞学说 创始人:施莱登施旺 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⑥.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四、分子生物学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开展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研究。随着分子水平对细胞生命活动机制的探讨愈受重视,并积累一定实验成果,“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整体水平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即细胞生物学。也有人将细胞生物学称为细胞分子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概述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共性 ?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生物膜。 ?所有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作为遗传信息储存、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 ?所有细胞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的。 二、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目(自学) 四、细胞的一般结构 ?亚微结构(电镜):膜相结构 非膜相结构 ?膜相结构:由单位膜参加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一网两膜四体 ?意义:区域化作用 ?非膜相结构 ?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膜相结构的膜由两侧致密深色带(各2nm)和中间一层疏松浅色带 (3.5nm)构成,把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

小鼠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ocx

实验-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中的取材、消化及无菌操作等基本实验技术和操作过程。 2 ?熟悉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的方法。 3?了解细胞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自17世纪下半叶Robert Hooke提出"细胞”概念直至20世纪中叶,细胞培养(CeIl CUltUre )才逐渐发展起来。现代生命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提是细胞的维持和增殖,因此,细胞培养不仅是细胞生物学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生物化学、生物物 理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甚至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细胞培养也是细胞生物学延伸至相关学科的一条主要途径。 如今,细胞培养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最常用的基础技术之一。 细胞培养是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细胞培养的直接目的是维持或扩增细胞数量。依据取材于动物组织或培养细胞,细胞培养分为原代培养和传 代培养。 1 .原代培养(Primary CUItUre )是从供体取得组织或细胞后在体外进行首次培养直至成功地进行首次传代之前的培养。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是建立细胞系的第一步,其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 培养法。 组织块培养法是指直接从机体取下组织和器官,通过组织块直接长出单层细胞,该培养法是最常用的原代培养方法,其将刚刚离体的、生长活力旺盛的组织剪成小块接种在培养瓶 中作为实验材料,一天后细胞可从贴壁的组织块四周游出并生长。组织块培养法操作过程简 便、易行,培养的细胞较易存活,适用于一些来源有限、数量较少的组织的原代培养。 消化培养法利用酶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在不加任何粘附剂的情况下,直接移植在培养瓶壁上,加入培养基立即进行培养的方法。该方法主要使用生物化学手段将 较小体积的动物组织中妨碍细胞生长的间质加以分解、消化,使组织中结合紧密的细胞连接 松散、相互分离,细胞失去与间质的连接,活细胞从组织中释放出来形成含单细胞或细胞团的悬液,分散的细胞易与外界进行新陈代谢互动,在短时间内即可贴壁生长成片。胰蛋白酶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凝集素是指一种从各种植物,无脊椎动物和高等动物中提纯的糖蛋白或结合糖的蛋白,因其能凝集红血球(含血型物质),故名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 PNA),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刀豆素 A(Conconvalina,ConA)、麦胚素(Wheat germ agglutinin, WGA)、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 PNA)和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等,凝集素是它们的总称。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它们具有的某些“亲合”特性,能被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方法所应用。 血型鉴别实验,也是凝集反应的一种。 三.实验用品: 土豆块茎 显微镜,粗天平,载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 PBS缓冲液:称取NaCl7.2g,Na 2HPO 4 1。48g,KH 2 PO 4 0。43g,加蒸馏水,定 容至1000ml,调pH值到7.2. 4。2%的红细胞 四.实验步骤:

1.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中含 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以无菌方法抽取兔子静脉血液(加抗凝剂),加生理盐水3ml,在 1000r/min,离心5min,重复3次离心,最后按压积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红细胞液。 3.分别用滴管吸取土豆凝集素和1%红细胞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左孔内,充分 混匀。 4.同时分别用滴管吸取PBS缓冲液和1%的红细胞悬液各一滴,置双凹片右 孔内,充分混匀,做对照实验。 5.摇晃5-10min后,观察有无发生细胞凝集并置显微镜下观察。 试剂土豆凝集素PBS缓冲液 现象 在振荡过程中,溶液中 的红细胞渐渐凝集成颗 粒状,逐渐聚拢,最后 在液滴中形成一大块血 红色血块。 在振荡过程中,红细胞 不断向中间靠拢,最终 形成中间颜色较深,边 缘颜色较浅的红细胞浑 浊溶液。 结果红细胞发生凝集红细胞未发生凝集 说明结论 土豆凝集素可使血液发生凝集,PBS缓冲液不能使 血液发生凝集。 图左为PBS缓冲液对照图右为土豆凝集素

实验四乳鼠肺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四乳鼠肺细胞原代培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及操作过程。 2.学习细胞消化、细胞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经消化,分散成为单个游离的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地生长及繁殖。 三、实验用品 1.设备 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高压锅、恒温水浴箱、离心机等。 CO 2 2.器材 眼科剪(尖头、弯头)、眼科镊(尖头、弯头)、培养皿、纱布块(或不锈钢网)、玻璃漏斗、量筒、移液管、试管、锥形瓶、吸管、橡皮头、培养皿等。 上述器材均须彻底清洗、烤干、包装好,15磅灭菌30min。此外,还需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酒精灯、酒精棉球等。 3.试剂 (1)D-Hanks平衡盐溶液:即无钙、镁离子的Hanks液。 (2)细胞消化液:%胰蛋白酶液(胰蛋白干粉,加D-Hanks平衡盐溶液100mL,溶解后过滤除菌,调pH值) 溶液。 (3)%NaHCO 3 (4)RPMI1640培养液。 以上溶液均经适当包装,除菌后备用。此外,还需胎牛血清和1000U/mL的青、链霉素液(双抗)。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10%胎牛血清,1%双抗,即成细胞培养液。 4.仪器药品 以3-5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需备:乳鼠一只;眼科剪、眼科镊各两把;90mm玻璃培养皿3个,用以清洗组织块;50mL离心管1个;5mL、10mL移液管各5支;35mm培养皿1个。 四、材料 出生后2-3天的乳鼠。 五、实验步骤 1.清洗与消毒 操作者首先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 2.处死动物 新生小鼠拉颈椎致死,置75%酒精泡2—3秒钟,置平皿中。 3.取肺 左手捏紧乳鼠颈背部皮肤以充分展露胸部,右手以眼科直剪剪开皮肤,充分撕拉开,再用酒精棉球消毒,继而以另一把眼科弯剪沿胸骨柄左下缘向上剪开肋骨,然后在切口中间横剪胸骨。用眼科聂取出肺,置于盛有Hanks液(含有200U/ml青链霉素)的玻璃平皿中,冲洗去血。 4.剪肺 用眼科剪将肺分成几个肺叶,用镊子去除周边的血凝块及纤维组织,用眼科剪剪去肺门处的支气管和血管,再用含有双抗的Hanks液冲洗1遍。用弯头眼科剪,将肾剪成1mm3大小的组织块,大小应尽量均匀一致,再用Hank液洗涤2-3次,直到液体澄清为止。 5.消化及分散组织块 将上步清洗过的Hank液吸掉,按组织块体积的5-6倍量加入消化液。转入50mL离心管,置于37℃水浴中进行消化。消化时间在20-40min左右。每隔10min摇动一次,以便组织块散开,以利继续消化,直到组织变成松散、粘稠状,并且颜色略变为白色为止。

《细胞实验》02 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

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 原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 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 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 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0~60分钟。 4. 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 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 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

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500~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 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O3调整。 8. 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 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3块为止。 2. 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 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 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慢慢覆盖附于瓶地上的组织小块。置温箱中静止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数量增多后。再补加培养液。 传代培养法 原理 细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同时 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

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 、CO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