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城师范学院 东方文学 俄国革命的镜子

盐城师范学院 东方文学 俄国革命的镜子

盐城师范学院 东方文学 俄国革命的镜子
盐城师范学院 东方文学 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夫·托尔斯泰

文学院

【摘要】作为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作品,大多反映当时俄国真实的社会景况。无论是贫农,还是贵族,托尔斯泰都能够惟妙惟肖的刻画,让人产生共鸣。对于托尔斯泰,列宁等人都从很客观的角度,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其做出了评价,认为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本文将作进一步论述。

【关键词】托尔斯泰镜子原因广度深度

谈起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镜子”这一特殊的称呼并不是无中生有,这个称呼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对托尔斯泰的中肯评价。

这本书写于托尔斯泰80周年寿辰,当时俄国正处于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一切俄国的反对革命的势力都在评价托尔斯泰的热潮中集结并联合起来,利用托尔斯泰主义的反动观点,化作他们手中的精神武器,与沙皇官方政府的血腥镇压相配合,扼杀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扑灭无产阶级革命的烈火。列宁于1908—1911年间写的一系列光辉论文,给一切反动势力利用评价托尔斯泰向马克思主义发起的联合进攻以迎头痛击。首先,列宁指出一切反动势力“纪念”托尔斯泰完全是伪善和欺骗。其次,列宁揭露了一切反动势力评价托尔斯泰的险恶阴谋,是为了对抗无产阶级革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研究托尔斯泰的艺术作品,会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敌人;而全体俄国人民分析托尔斯泰的学说,一定会明白他们本身的弱点在什么地方,正是这些弱点使他们不能把自己的解放事业进行到底。”“俄国无产阶级要向群众阐明托尔斯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样做不是为了让群众局限于诅咒资本和金钱势力,而是让他们学会在自己的生活和斗争中处处依靠资本主义的技术成就和社会成就,把自己团结成一支社会主义战士的百万大军,去推翻资本主义,去创造一个人民不再贫困、人不再剥削人的新社会。”[1]

那么为什么列宁会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呢?这是因为托尔斯泰作品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从现实主义创作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来看。托尔斯泰作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首先应当理解为是一面照现托尔斯泰所处俄国那个时代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勾勒了一幅“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极其广阔的反映了俄国的社会生活。这幅“中心图画”所展现出来的历史内容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俄国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崛起。具体表现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社会经济结构的改组。一定的思想是从历史潮流中吸取来的,较大的思想深度是从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而历史潮流和历史内容都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所制约和决定的。

不反映社会基本矛盾,便无法表现托尔斯泰所处那个时代的历史潮流和历史内容。他的作品作为一面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的镜子,首先应理解为主要是一面反映俄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镜子。托尔斯泰的作品反映俄国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实现的,正是社会基本矛盾构成托尔斯泰笔下的那些典型人物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典型环境,反转来又通过典型人物来揭示当时社会的典型环境,达到反映社会基本矛盾的目的。

社会基本矛盾:一是农民和贵族地主的矛盾;二是农民和资产者的矛盾;三是贵族地主和资产者的矛盾。与三种矛盾相适应,托尔斯泰塑造了三种人物形象:

其一,《安娜.卡列尼娜》令人瞩目地塑造了廖宾宁这样一个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的资产者这个“猎取暴利的骑士”的形象。

其二,托尔斯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贵族形象,摄魂勾魄地表现出这些贵族的历史命运,刻画了他们在“一切都翻了个身”的社会变革中,在资本主义势力日甚一日的冲击下,在农奴制末日临头的历史关口,或恐惧、或颓唐、或沉沦、或依附于资本主义势力、或进行紧张的探索寻求摆脱资本主义势力侵袭的出路、或背离自己的阶级,走向“新生”。一种是垂死没落型的贵族形象;另一种是屈膝依附型的贵族形象;再一种是追求和探索型的贵族形象。康·列文是一个托尔斯泰式的英雄人物,托尔斯泰通过描写列文的农业改革和思想探索,一定程度的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但是,这只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还有一种是反叛和转化型的贵族形象,如聂赫留朵夫在他赎罪的过程中,通过目睹贵族官场的腐败,接触农民和革命者,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己阶级的可悲的历史命运,开始脱离旧的营垒,走向“复活”和“新生”。

其三,托尔斯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借农民形象表现他们在农奴制改革后由于深受地主贵族和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遭受的苦难。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农奴制崩溃与资本主义生长时期俄国社会的广阔画面,真诚的表达了农民群众对农奴制的诅咒和仇恨,对资本主义势力的震惊和恐怖。托尔斯泰通过塑造三种人物形象,揭示出三种社会矛盾,表现出当时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更替这些时代的根本特点,从而广阔的勾勒出一幅无与伦比的俄国社会生活的“中心图画”,有力的展示了1861—1905年这一历史时期内,俄国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崛起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二,从现实主义创作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度来看。作为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其一、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包含着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所以“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首先应阐释为至少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其二、列宁认为,生活或革命的本质是有“某些方面”的。即是说,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分析的;其三,列宁对作家和作品反映生活和革命的本质,没有提出苛刻的要求。但是托尔斯泰的揭示是广阔的多方面的,带有比较完整的特点。他十分鲜明的揭露了现代社会所借以维持的一切制度、教会、法庭、军国主义、“合法”婚姻、资产阶级科学的内在虚伪,使我们看到了俄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2]

托尔斯泰极其深刻的揭示了革命前社会基本矛盾在经济、政治、法律、宗教、道德、教育、妇女等诸多领域中的表现,展现了旧俄国各种社会制度的阶级本质。经济上,对农奴制进行了无情的揭发和愤怒的抗议,表现了农奴制重扼下贫困农民的悲惨的生活,尖锐的指出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是贫苦农民的痛苦和不幸的根源。政治上,深刻揭露了沙皇俄国的国家机器和官僚机构的腐败和罪恶。法律制度上,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尖锐的谴责了沙皇专制的暴力机关。在官方教会的阶级本质上,辛辣的讽刺了官方教会的伪善和欺骗,官方教会为罪恶的政治压迫披上神圣的外衣,充当维护沙皇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沙皇政府用来与暴力镇压相结合,从思想上麻醉和欺骗人民任其蹂躏和宰割的精神毒药。第三,艺术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艺术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艺术认识是艺术表现的前提,艺术表现是艺术认识的展示和呈现。托尔斯泰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的艺术家”,首先因为他极其熟悉俄国的社会生活,而且充满着最深沉的感情和最强烈的愤怒。[3]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大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那就是真实和朴素,大胆的撕去一切假面具,拨正了统治阶级千百年来借以愚弄人民的邪说和谬论为了撕去一切假面具,达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托尔斯泰让他笔下的主人公或以探索、追求的精神去寻根问底;或着力表现被损害的人物的命运揭示造成不幸和痛苦的根源;或以鲜明的对比手法,画出世上两个彼此悬殊互相尖锐对立的营垒,使真善美和假恶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究其根本原因:

第一、托尔斯泰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俄国革命按社会经济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按其社会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俄国革命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非常高度发展并在俄国比较高度发展的时期的农民资产阶级革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土地问题。列宁认为,清除俄国农奴制的残余以及在各方面的表现是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托尔斯泰虽然不完全理解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虽然不主张用暴力,但他的创作却极其真实的表现了俄国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对地主贵族土地占有制的不满和诅咒,对消除农奴制残余的热切的愿望。具有批判的民主主义的思想成分。托尔斯泰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和表现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贵族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在保全俄国宗法制农业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前提下,寻求改良出路;一是站在宗法式农民的立场上,用宗法式农民的眼光看待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得出了否定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的结论。作家以清醒的现实主义,追根究底,找出群众灾难的真实原因,揭示了私有财产及统治阶级靠剥削劳动人民而获得财富的不断累计是人民不幸和痛苦的根源,从而真实的反映了消除农奴制、废弃土地私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历史趋势,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俄国革命的性质和历史特点。

第二、托尔斯泰的作品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俄国革命的力量和弱点,也表现了它的威力和局限性。一是托尔斯泰的作品表现了对沙皇统治的自发的反抗和愤怒的情感,表达了农民民主的情绪、心理和要求。如《复活》;二是反映了消除农奴制残余的历史趋势,明确的提出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三是表达了俄国农民妄图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小农的社会生活来代替警察式的阶级国家的政治理想。这种以“不摧毁整个大厦”只改变“建筑物的内部装置”而建立起来的“自由平等的小农的社会生活”的政治理想,既

表现了俄国农民革命的力量,也反映了它的弱点。

这里说的弱点主要体现在:一、革命农民所追求的新的社会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并不明了,并不理解;二、为了谋求这个自己还不太清楚的新的社会生活,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斗争手段?

托尔斯泰笔下的革命家的思想和行为里,看不到革命的战斗锋芒。所以列宁指出,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一面镜子,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放映。同时说明农民的耽于幻想、缺乏政治素养、革命意志不坚定。但这些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托尔斯泰深刻揭示了俄国革命的根源、性质和特点,真诚表达了俄国农民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在狂热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的反动说教,抵制和取消革命。这样托尔斯泰便成为“革命”的“不革命”家或“”不革命“的”革命“家。[5]

我们从这些角度进而来对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进行分析:

(一)世界观的转变:(1)外部条件——资本主义的崛起,宗法制俄国旧根基的崩溃;(2)内因方面——从出身和教育来说是属于俄国上层贵族地主,但他接近农民,还有生活地位的改变。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是他的世界观中的两种思想因素相互斗争的过程和积极成果。他的世界观中的贵族的思想因素和农民的思想因素的内在矛盾是俄国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农民与地主间的矛盾在这位作家意识中的反映。

(二)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中的矛盾: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又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他对社会上的撒谎和虚伪提出了非常有力的、直率的、真诚的抗议;无情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揭露了政府的暴虐以及法庭和国家管理机关的滑稽剧,暴露了财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众的穷困、野蛮和痛苦的加剧之间极其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的信仰基督的地主;是一个托尔斯泰主义者,提倡道德上的自我修养;疯狂的鼓吹不以暴力抵抗邪恶;鼓吹世界上最卑鄙龌龊的东西之一,既宗教,力求让有道德信念的神父代替官职的神父,这就是说,培养一种最精巧的因而是特别恶劣的僧侣主义。

托尔斯泰把主要注意力不放在对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的改变上,而放在社会成员本身的道德方面的自我修养上。他不懂得道德观念是历史的、阶级的范畴,超阶级的道德只是一种幻想,这些抹杀了阶级对立、抵制阶级斗争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种种说教,是极其有害的思想毒素,是一种和着蜜糖的砒霜。不以暴力抗恶完全回避了1905—1907年的群众革命斗争,并否定了革命的手段,他的革命只是宗法式农民的革命,这是荒谬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三)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中的矛盾的社会阶级根源:托尔斯泰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不是什么个人的东西,是当时俄国的现实生活、矛盾条件、社会影响、历史传统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社会经济结构的改组。矛盾条件:是以千百万宗法式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基础,两重性。社会影响:吃母奶的时候就受到旧社会的影响,反动势力残酷镇压。

历史传统:是东方的亚洲的国家体制的封闭、落后、保守、寂静主义等传统习惯和历史惰性。

5、列宁论托尔斯泰的观点和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列宁论托尔斯泰的评论,是党性和科学性、革命精神和求实精神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列宁不仅从政治上还从艺术上进行评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批判的继承托尔斯泰的文学遗产:列宁论托尔斯泰的观点和方法: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科学的阐明了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创作和生活的关系,正确揭示了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创作的客观内容和社会根源。第二,列宁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纵的方面)分析古典的作家和作品。是历史评价(高度、乌托邦)和现实评价(随时代发展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任何理论的根据)的关系。第三,批判了各种政治势力评价托尔斯泰时所贩卖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谬论。(横的方面)一分为二:阶级根源、政治根源、社会根源。第四,列宁坚持文学的党性原则,用无产阶级的政治观点,阐明托尔斯泰的学说和作品的政治倾向(对农奴制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憎恶),正确评价它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作用。“俄国无产阶级要向群众阐明托尔斯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样做不是为了让群众局限于诅咒资本和金钱势力,而是让他们学会在自己的生活和斗争中处处依靠资本主义的技术成就和社会成就,把自己团结成一支社会主义战士的百万大军,去推翻资本主义,去创造一个人民不再贫困、人不再剥削人的新社会。”“俄国工人阶级研究托尔斯泰的艺术作品,会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敌人;而全体俄国人民分析托尔斯泰的学说,一定会明白他们本身的弱点在什么地方,正是这些弱点使他们不能把自己的解放事业进行到底。”

总之,托尔斯泰是成就辉煌的那些世界级的大师中的伟大的一员,他的创作使人类的精神历史增添了绚丽光彩的一页。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思想的矛盾,而且是一些及其复杂和矛盾的条件对无论一般的政治教育领域方面,或专门属于文学艺术方面的教育、社会印象、历史传统的反映,这些东西曾经决定了改革后和革命前这一时期俄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各个阶层的心理”。

【参考文献】

[1]王佳波、赵先捷.不朽的托尔斯泰[J].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四期.第15页.

[2]列宁.列〃尼〃托尔斯泰.无产者报.1908年9月24日.

[3]费〃伊林.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 明星报.1911年1月22日.

[4]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安娜〃卡列尼娜.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

[5]列夫〃托尔斯泰著.安东/南风译.Воскресение (复活).上海译林出版社.2006年.

《俄国革命》历史教案设计

《俄国革命》历史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_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国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__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发生的.那么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爆发于何时,结果如何?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总结: 时间:__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生答:没有达到.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成果是() A.击退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2.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同时并存的两个政权是() ①沙皇政府②临时政府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④人民委员会⑤苏联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③ 3.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A.1917年10月B.1917年11月C.1918年10月D.1918年11月 4.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是()A.中国革命B.巴黎公社C.俄国十月革命D.二月革命 5.彼得格勒起义的总指挥部设在()A.克里姆林宫B.冬宫C.斯莫尔尼宫D.“阿芙乐尔”号舰 6.苏维埃政府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是通过()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土地法令》C.《土地法大纲》D.《宅地法》 7.苏维埃政权最终得到巩固是在()A.1920年B.1922年C.1919年D.1918年 8.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迁到了()A.彼得格勒B.莫斯科C.彼得堡D.柏林 9.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10.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是() A.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C.国内各种矛盾尖锐D.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11.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B.暴力夺权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D.和平夺权12.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1919年的苏俄的是()①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②农民到集市上卖余粮③周末上班工资翻倍④在前线继续和德军作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4.年11月,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当选为主席。 15.俄国十月革命,在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同、议和,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孙香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2.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教材分析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预习学案 1.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2._______年___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___的方针。____月_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______,领导起义。____月___日,起义取得胜利。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 4.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 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的统治,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课内探究学案

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异同介绍

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异同介绍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异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异同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发生在俄国的革命,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的3月8日,当时的俄历为二月,所以称之 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当时的俄历为十月份,所以称之为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由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发起的革命,但是两者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下面就比较一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首先从革命性质来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由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但是从革命性质上来说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则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的统治,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窃取了革命果实。而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政权,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再者从两者的意义和影响来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具有非常大的差别,二月革命完成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影响到的只是俄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无论是对俄国还是对世界来说意义和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开辟了人类的新纪元也丝毫不为过。 总而言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具有非常大的不同,

两者并不是同一性质的革命,而且影响和意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十月革命的简介 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十月革命是1917年11月7日发生在俄国的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这一天是俄历10月25日,因此称之为十月革命。这是一次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次革命开辟了人类的新纪元,对俄国和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十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1917年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异常的尖锐,这个时候的俄国处于封建专制王朝沙皇的统治之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争中失败,这使得俄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已经逐渐的壮大起来,同时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也已经在列宁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成熟。俄国国内的革命形势逐渐的成熟,于是爆发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之后资产阶级窃取了政权,建立起了临时政府,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结束俄国的战争,而且也没有能够及时的出台有利于缓和国内矛盾的政策措施。因此列宁敏锐的决定发动十月革命。 于是1917年11月7日,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起义,通过武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且发布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全国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 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俄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世界上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之后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纪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比较测试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二 月革命的比较测试题新人教版 A.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斗争 B.工人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C.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D.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答案:D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和二月革命最大的不同,答案D。 例题2很多俄罗斯学者和普通百姓认为,不管有什么缺点,“十月革命”都是20世纪一个重大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C 解析:“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C。 1.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 A.革命的主体力量不同 B.革命的方式不同 C.革命的背景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

2.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背景是() A.列宁提出了明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B.两个政权并立 C.沙皇实行专制统治 D.参加一次大战 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 A.革命对象相同 B.革命方式相同 C.革命性质相同 D.革命结果相同 4.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布尔什维克党起到领导作用 B.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较高 C.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革命对象 D.采用暴力革命斗争方式 1. D 解析:革命性质不同,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答案D。 2.D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背景是俄国参加一次大战,答案D。 3.B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革命方式相同,都是采取革命斗争方式,答案B。 4.C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十月革命是以资产阶

读前苏联文学名著普通一兵心得体会

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激情 在平凡岗位上做一名合格的“普通一兵” ――读前苏联文学名著《普通一兵》心得体会文章 记得第一次读前苏联小说《普通一兵》是在一九六九年。那时文化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除“红宝书”和少量红色书籍外,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苏修”的书籍,一律在禁读之列。当时,我正值青少年时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我不断光顾被父亲严密地藏在老家堂屋屋檐下的各类书籍。按先易后难、先通俗后古典、先中国后外国的顺序,我阅读了前苏联小说《普通一兵》。回想初读的时候兴趣不大,觉得外国小说故事情节没有中国小说热闹,说教过多,描写人物的思维活动过多,再加上外国人的名字太长,不好记,所以只读一遍就束之高阁了。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以及对中外革命英雄人物高尚情操认识的不断加深,近年来重读《普通一兵》这部书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父亲收藏的书籍均已遗失,新华书店又买不到,只好托在书店上班的同学帮忙订购。今年三月,我如愿以偿,重新购置了这本书,可谓如获至宝。书到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先浏览了一遍,每当我看到封面上前苏联英雄――马特洛索夫的不朽雕像时,就不由感慨万分。我把这

本书放在床头,利用睡前、饭后等闲杂时间,细细地读,慢慢的品,真如笛卡尔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深深地感到《普通一兵》是一本好书,读这样的书籍无疑是对人类美德的塑造和对自己人格的完善,在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受到洗礼,其乐无穷,受益非浅。 《普通一兵》是一部珍贵的纪实传记小说,描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的一生经历。马特洛索夫的全名是亚历山大·马特悦耶维契·马特洛索夫,一九二四年生,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三日牺牲,他牺牲时才十九岁。小说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他那短促的但却又是光辉的一生。马特洛索夫从小失去父母,被儿童教养院收养。在辅导员教师的帮助下,他生活幸福,健康成长。苏德战争爆发后,他积极要求参军,在艰苦环境中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上前线后他屡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火力点久攻不下,马特洛索夫奋不顾身地上前突击,最后用自己年轻的身体堵住了火力点的枪眼,为胜利的到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马特洛索夫牺牲后被追赠“革命英雄”称号,他的故事曾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广泛流传。《普通一兵》是在一九四九年发表的,距离今天已经五十八年了,近六十年沧桑,前苏联和世界,也包括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今天重读这部小说,马特洛索夫这个人物的光辉形象依然神采奕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的】 1.知识与能力: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国内外敌人向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及其被粉碎的事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课前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完成后,互批互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有哪几个国家组成?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火药桶”的是哪儿?导火线?开始的标志?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导入: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阅读教材P2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 教师点拔: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 经济上:① ---------------------------------------------------------------------------------------- ② ---------------------------------------------------------------------------------------- 外交上: ------------------------------------------------------------------------------------------- 军事上:

俄罗斯文学名词解释

解冻文学以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在真之前,斯大林时代的文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且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解冻》一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时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 解冻文学 “解冻文学”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解冻文学”以爱伦堡的《解冻》为发端,开创了一个文学潮流。 首先,要求重视人,呼唤人性的复归,要求重新确认“人”的地位,要求文学站在“人性本位”的高度,直面和批判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解冻文学之前的苏联文学作品往往写事重于写人,“生产小说”、“商业小说”、“农业题材”、“工业题材”等都是指写事,而不是写人,解冻文学力图走出这种文学误区。 其次,要求重新发掘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打碎即往的虚伪的、矫饰的既“瞒”又“骗”的政治口号式的创作毒流。1953年底至1954年上半年,苏联的《新世界》导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它们触及到了当时十分敏锐的社会问题。其中,波麦兰采夫的《论文学的真诚》最有代表性。该文揭露了文学中“粉饰现实”的种种积习和手法,呼吁作家拿出“真诚”和“良心”,写“生活的真实”。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响。苏联在这个时期发表了一连串反官僚主义题材的小说,如亚·雅申的《杠杆》、丹·格拉宁的《个人意见》等。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在30年代遭镇压而死的作家的作品。 苏共20大后,思想解放界的“解冻”思潮一泻千里,波匈事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边串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加上国内出现“莫斯科大学事件”,使苏共领导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从1957年开始,便开始收紧“解冻”的闸门,特别是对文艺界的“不健康倾向”的批判,随后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解冻”思潮便基本停止发展。在1959—1960年期间,“解冻”的闸门虽没有关死,正常的平反虽还照常进行,但思想解放的步伐却大大放慢了下来。 以《解冻》发表为标志,被西方称为“解冻文学”时期的作品从此源源不断地出现,如:柯涅楚克的剧本《翅膀》、佐林的剧本《客人》、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杜金采夫的《不是单靠面包》,特瓦尔托夫斯基的长诗《华西里·焦尔金游地府》,尼古拉耶娃的《前进中的战斗》,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叶甫图申科的诗歌《斯大林的继承者们》等等。不过,苏联文学界一直不承认“解冻文学”这个说法。西方评论界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就我们的理解,“解冻”思潮主要指斯大林逝世后十年中,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那些揭露苏联社会阴暗面,反斯大林化,要求创作自由,向西方靠拢的趋向。这里所说的反斯大林化,不单是指反对斯大林的错误,而是把斯大林的名字与苏联的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九年级历史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案示例一

九年级历史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案示例一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准备 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用心爱心专心121号编辑 1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6、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国内: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一、新时代的曙光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历史小沙龙: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 (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故事会: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 用心爱心专心121号编辑 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测试题新人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 1.背景: 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继续参加一线,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2.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强大; 有一个成熟的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例题1“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答案B。 例题2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临时政府镇压国内人民反战运动 C.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D.沙皇政府的残余力量进行叛乱 答案:D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不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答案D。

1.下列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原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 C.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D.外国的武装干涉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最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第二国际的领导 B.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兴起 C.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破坏 D.帝国主义各国的大规模厮杀 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4.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俄国在当时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俄罗斯经典文学赏析

俄罗斯经典文学赏析 从俄罗斯文学了解俄罗斯 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交通运输1601 姓名: ** 学号: 3160409023 课题名称: 2020年11月28日 从俄罗斯文学了解俄罗斯 说起俄罗斯,我的第一印象是高中课堂上经常被开玩笑的一些话语,比如说俄罗斯的 人开车一定很厉害,因为名字都叫什么“斯基”,又比如会想起新闻上经常说的俄罗斯飞 机起飞故障,全机人下去推飞机的“战斗民族”。我们中国的学生从小接受到的俄罗斯文 化虽然有限,但是也不少,从小学高尔基的《海燕》,初中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到高中的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不知不觉都在潜移默化的受俄罗斯文化的 影响。历史是一个社会文化的背景,而文化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文字,要了解一 个国家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除了最简单粗暴的旅游的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文学 作品。下面我将通过几个著名的俄罗斯的作家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从历史纵向的角度介绍 以及描述俄罗斯文化。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罗斯19世纪末期最 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 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我们都知道,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 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他辖制着大家,给众人精神 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概述 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主要特征是叙写人情风俗史,强调客观真实性,描写典型环境,描写普通人。重要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狄更斯、果戈理。 一、形成的原因 1.政治经济结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2.特定的社会心理--冷静、务实 3.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和实证主义哲学盛行--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孔德 4.自身发展规律--“模仿说”、人文主义作家、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 二、发展 20世纪高尔基发明“批判现实主义”一词。 19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一词出现,指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这一名词在欧洲影响不大,同时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称呼。 不平衡,可以以1871年巴黎公社斗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法国是发源地,是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曾经经历过浪漫主义创作时期。《欧那尼》和《红与黑》都在1830年出版。40年代达到高潮。50-60年代以福楼拜为主的创作已经略逊一筹。最精确的现实主义。?艺术上比较成熟,尤其是结构方面堪称典范,长于探索,较少因袭传统。 英国在40年代出现,已经开始出现劳资矛盾。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有劝善、道德说教、温情脉脉的特点,同时关注下层人民、小人物。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20-30年代萌芽,独特主题是批判农奴制。?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搅在一起,叫做“自然派”。作家大多是贵族出身。人物也多是贵族。挥之不去的哀愁。沉重感、历史感,气势庞大,巴黎公社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占主导地位。 三、特征 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 社会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1、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 2、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3、人道主义的新特点,既反对封建贵族,也反对大资产阶级,博爱特征,同情下层人民。“爱的呓语”。 4、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5、长篇小说空前繁荣,使之成为文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描写城市生活现象与心理,善于展示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的历史进程,描写资产者的发家史和城市平民的个人奋斗史,肯定金钱。 19世纪法国中期文学的主要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小仲马、福楼拜、波德莱尔。一、发展轨迹 1.30/40年代--封资矛盾,资内部矛盾 斯丹达尔《拉辛与莎士比亚》《红与黑》--形成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成熟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十月革命简单的说就是爆发于俄历十月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武装起义。具体的可以说是俄国1917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革命。对于十月革命的特点有以下的认识。 首先:就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一个发生在二月,一个发生在十月。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的一场民主革命,由于后来是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可以说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可以说是一场偶然的事件,由于群众上街游行所引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过程中成立许多的苏维埃,有工人代表、士兵代表、农民代表等。这就造成了二月革命一个突出的特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大资产阶级与大地主结合的产物,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相比,他有着完整的政府机构,因而是主要政权。同时好得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从刚产生起就以革命政权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它得到掌握武装力量的工人和士兵的支持。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这也是俄国革命的定型阶段。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场大革命下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即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它们两者之间相距几个月,说明十月革命所存在的一个特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间很短。但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次:就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其存在着偶然因素,造成了俄国革命中的偶然性与必然的性相结合的。这些造成了后面社会发展的失调。偶然性,就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时间上的。虽说在这场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做出了一些宣传,但其并没有领导这场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的自觉作用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这必然性。俄国发生革命是必然的,发生十月革命也是必然的,当时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掌握了权力,但是其进行着与沙皇一样的事件就是进行,帝国主义

俄罗斯文学

填空1’×5 单选1’×5 阅读理解40’ 论述20’×2 普希金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短篇小说《驿站长》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小人物主题,以满腔同情描写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遭遇。《驿站长》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描写“小人物”命运的开山之作。整篇小说通过作者虚构的人物别尔金三次访问驿站,描写了驿站长一生悲惨的命运。 《别尔金小说》中感伤主义最浓烈的要属《驿站长》。主人公普通的驿站长萨姆松·维林与自己的宝贝女儿冬尼亚艰难维持着驿站的生计,聪明可爱的冬尼亚善解人意,能为老实的父亲平息一次次客人的怒火。但这样平静的生活却被路过的军官明斯基打破了。他骗走了驿站长唯一的女儿,从此驿站长痛苦不堪,贫困潦倒,几次寻女无果,郁郁而终。 驿站长维林长久过着被侮辱被欺压的生活,他生命中唯一的安慰和幸福是女儿冬尼娅,然而这仅有的幸福也被过路的军官明斯基夺走了。作者通过维林四次寻女,逐步展示了贵族军官的凶暴和社会的不公,揭示了小人物惶惶不可终日处境的社会原因:是他们卑下无权的地位,是统治者的骄横暴虐,是专制农奴制度的反动黑暗。 普希金塑造人物简洁鲜明,但并不单薄。小说中维林扔掉明斯基的钞票,后又回去寻找的细节,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深刻地展现出来。同时,对明斯基的描绘也没有止于花花公子的形象,毕竟他对冬尼娅没有始乱终弃。 小说结尾,冬尼娅回来了。这个美丽、勤劳的姑娘,这个维林视为珍宝的女儿,是来求得父亲的谅解,是来弥补心灵的愧疚,可面对的却是老人凄凉的坟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何等的创痛,又是何等的无奈与悲哀啊! 莱蒙托夫 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诗人之死》创作背景 1837年2月10日,俄罗斯新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在与逃亡俄国的法国保皇党徒丹特士的决斗后死于非命。这场决斗实际上是上流社会对普希金的侮辱所酿成的恶果,官方舆论千方百计地掩盖诗人之死的真相。莱蒙托夫出于对伟大诗人的热爱和对沙皇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的义愤,写下了这首不朽名诗:痛揭诗人之死的谜,猛追凶手的宫中后台,在十二月党人失败后,头一个喊出了与沙皇抗争的人民心声。这首重量过千钧、锋利如匕首的悼亡诗,震动

8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原卷版)

易混易错点8、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错因归纳:不能正确区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任务、性质、结果和影响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8·海南高考·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2.(2017江苏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3.(2014·海南单科·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4.(2014·上海单科·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A.列宁 B.拿破仑C.彼得一世 D.斯大林5.(2014·四川文综·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表2 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12 16 14 10 难以回答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③④6.(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2012·全国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模拟突破 1.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 意义等基本史实。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一战“中俄国的战况来导入,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 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是“俄国十月革命“。教材通过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两个子母体 现本主体。二月革命一目介绍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十月革命一目介绍了彼 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主要过程及其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 国际社会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本课是九年级 下册的第一课,是整册教材的开篇之课,地位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两年半了,初步掌握了一 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彼得格勒起义不是十分了解。因此通过教师 讲解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 十月革命具体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学生基本 能够掌握俄国政权的过渡。

教学重点 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和教师以故事的方式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 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教学难点 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突破方法:对于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采用分析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事件经过 感受历史; 2、材料教学法:教学中针对每一目的相关问题适当地选取材料,引导学 生阅读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对比分析法: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习讨论的基 础上采用教师对比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4、影像辅助法:可以向学生展示十月革命的图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5、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思维,温故知 新,探究新知。 课型:新授课 教师教学材料准备 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相关影像材料与图片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授课时间:第 16 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 (二)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 (二)出示自学指引(1分钟)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8分钟) (四)师生共同探究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 、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一战灾难 → 二月革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月革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 、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学案新人教版

俄国十月革命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俄国十月革命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因此,本课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表明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知识梳理】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2、时间与领导人:1917年11月 3、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6、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8、历史意义: (1)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链接: 1、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1)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教师点拨: 1.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2.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四月提纲》提出使列宁深受革命群众拥护。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由于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多集中在大城市,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3. 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典例说明】 例1: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缺口”出现的事件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