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养正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

...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 “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康熙皇帝发出这一感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君主高度专制集权

B.皇位嫡长制继承不可替代

C.帝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D.丞相制度废除的局限性显现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4. 有学者认为:“‘向西方学习’,必须适应和结合实际才有作用,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了这样的范例。”洪秀全所开创的‘范例’应该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相结合

B.社会改革与平均主义相结合

C.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D.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5. 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

做皇帝。”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

...的是

A.平易地解释了要实行民权主义的思想

B.通俗地表明了要建立君主立宪的思想

C.形象地描述了要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D.无奈地迎合了老百姓心中的帝王思想

6. 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

7. 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命令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材料表明

①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力量②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

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取得成果④国民政府坚持联合抗战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9. 下图是《解放战争形势图》(深色部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的区域),与这一形势直接相关的是

①战略决战时机成熟②战略反攻揭开序幕

③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④战略决战胜利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海基会和海协会的形成

11.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D.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12.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 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 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13.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

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15. 近代以来,在中亚地区广泛出土过“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货币,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索里德”金币。这些发现表明当时

A.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

B.中国同东罗马帝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C.中亚或西亚货币可以在中国流通

D.中国货币可以在中亚或西亚流通

16. 宋仁宗景佑年问,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17. 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18.诗能入史、证史。有不同的研究者在自己论文中都引用了《卖炭翁》中“两骑翩翩来是谁?黄农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的诗句。下列各项分别是他们研究论文的主题,请据此判断其中引用不当的最有可能是

A.封建时代社会下层人民的生存状况B.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艰难

C.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价值D.唐代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19.《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2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

21. 右图为明代地契。与之相关的是

A.可能曾作为政府执行“一条鞭法”的征税依据

B.说明当时地主所有制占统治地位

C.导致租佃关系成为主要的剥削方式

D.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22. 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俱不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田耶?”材料体现的信息有

①康熙帝认识到了人口膨胀问题②当时垦荒之风盛行③汇报的官员未发现问题的本质

④政府将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蔽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24. 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过地圆的想法,直到16世纪人类才证实了这个假说。在实现这一过程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推动力是

A.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B.地理大发现

C.殖民扩张

D.近代科学革命

25.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无限的扩张性 B.统治的残暴性

C.极端的掠夺性 D.竞争的激烈性

26.“从某种意义上说,哥伦布的远航不是第一次,而是最后一次对美洲的‘发现’。它的划时代意义源于欧洲对它的回应方式。因此,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他到达了一个‘新’大陆。”这一说法

A.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B.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C.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肯定“欧洲中心论”

D.肯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批评“欧洲中心论”

27.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8.“资本主义国家侵入落后民族,掠夺天然财富、农业原料,倾销商品,落后民族的那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终于被资本主义势力所破坏,旧的生产方式解体,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发展新式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西方列强入侵带给落后民族最深远的社会影响是

A.转变了文明形态

B.造成了民族灾难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实现了工业化29.下表摘编自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一书。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斯塔福特郡的矿口女工的周工资表

①女童工在工业革命中使用较普遍②女工的工资比男工要低得多

③妇女独立意识增强,主动离开家庭走进工厂④早期工业时代缺乏人文关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 史载: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备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上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根源是

A.世界市场的发展

B.生产力的进步

C.社会主流意识的变化

D.各民族交往的加深

31.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2.右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

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

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下列对这幅漫画

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33题15分,34题12分,33题13分,33题12分,合计52分。

33.(15分)新航路开辟之前,中西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彼此缺乏联系和交流。古代中国和希腊在不同的历史轨迹上发展着,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希腊基本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8分)(2)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两国经济的基本特点。试述其形成的基本条件。(4分)

(3)有人认为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优越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你如何看待这个说法?(3分)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一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5.(13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序,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材料二明清时期,证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

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据粱柏力《被误解的中国》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6 分)

36.(12分)人类文明的进程总体呈现出由地域性向全球性方向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它不仅改变了英国面貌,也改变了世界面貌。如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形成和解体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本国和世界面貌的。(4分)

高三年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34.(12分)(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1分)选择:“一边倒”;(1分)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2分)

(2)意图: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1分)

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或《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任答2点,共2分)

影响:有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或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任答2点,共2分)

(3)现状:合作与冲突交织。(两者答完整,1分)

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两大国在国际上应承担的责任;中国台湾问题解决的需要。(任答2点,共2分)

35.(13分)

(1)特点:①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②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专门化的手工业市镇;

③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耕、织分离和手工业内部的纺、织分离;

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达到新水平;

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本小题答案任答4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主要原因:①明清时期匠役制度的变革和废除,使手工业发展的环境日益宽松;

②自由手工业者数量不断扩大,增加了手工业发展的劳动力;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

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⑤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进一步开拓了手工业发展的市场。

(本小题答案任答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2)有利因素: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

②劳动力充足;

③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

④传统科技的发展。

(本小题答案任答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3)原因:①重工业发展缓慢;

②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

④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小题答案任答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36.

(1)形成原因: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领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东亚国家区域内部贸易活跃。解体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等。(4分)

(2)内在动力:王权强化,积极对外扩张;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

影响:打破世界各大洲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往,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4分)

(3)对本国:纺织工业和煤、铁等重工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铁路、航海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海外贸易;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对世界: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