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9《诗词五首》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最新精选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9 诗词五首复习巩固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如梦令》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答案】:【解析】:第2题【多选题】李清照的词分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是指( )。
A、南渡前B、南宋C、南渡后D、北宋【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朝______ 度______潮______ 渡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除______ 怜______滁______ 玲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鹂______ 间______骊______ 涧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词《如梦令》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代女词人______,号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如梦令》这首词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的______的细腻感情。
惜花实际上是______,惜自己如花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滁州西涧》中,“深”字写出树的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解释划线词的词语。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①春潮②野渡【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解释划线词的词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①独怜幽草②深树【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解释词语。
①幽草②野渡【答案】:【解析】:第14题【诗歌鉴赏】阅读下诗,回答下列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第29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2 [学海导航]150多年前,马克思曾经高度评判我们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事实上,我们还有同这三大发明构成双子星座的另外三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
它们同样以其专门的体系,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过重大阻碍,当今世界,仍旧显示出庞大的魅力。
我们会倾听到杜甫的爱国心音,也会走进韦应物〝恬淡寂静〞的〝山水田园〞,了解赵师秀和李清照的落寞、苦恼,感受辛弃疾的豪迈的报国之志。
[杰出视点]一、杜甫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深,被奉为「诗圣」。
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爱国主义诗人。
有«杜工部集»传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脍炙人口的名作。
流寓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那个消息,欣喜假设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抒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欢乐。
〔1〕诗作感情流畅,真实自然,真情显露,无丝毫修饰和矫情,是杜诗乃至唐诗中的精品。
〔2〕清新、句式工整、语言酣畅。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成工整的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爽朗流走的流水对。
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反复,文势、音调,迅疾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
那个地点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现想象,又描画现实。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故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故用〝向〞,用词高度准确。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姓名:班级: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姓名:班级: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词五首精彩语段练习一、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练习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参考答案: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14《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珍羞(害羞)不胜寒(经受不住)B.直万钱(直接)冰塞川(堵塞)C.济沧海(渡)弃置身(丢弃,放在一边)D.万木春(春天)把酒(执,持)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ǐ)苍海。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D.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投箸(zhù)婵娟(chán)闻笛赋(fù)B.金樽(zūn)丙辰(chén)冰塞川(sāi)C.绮户(qǐ)琼楼(qóng)长精神(zhǎng)D.朱阁(gé)宫阙(què)烂柯人(kě)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形容酒美价贵)B.今日听君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C.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实现远大理想)D.千里共婵娟(指嫦娥)5.下面对《行路难》(其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6.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9 诗词五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B)A.蓟.北(jì) 涕.泪(tì)两鬓.(bìn)翩翩两骑.(jì)B.襄.阳(xiānɡ) 口称敕.(shì)漫卷.(juǎn) 辗.冰辙(niǎn)C.海棠.(táng)郁.孤台(yù)鹧鸪..(zhè gū) 半匹红绡.(xiāo)D.巫.峡(wū) 一丈绫.(líng)口称敕.(chì)雨疏风骤.(zhòu)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却.看妻子愁何在(可是)B.卖炭得钱何所营..(做什么用)C.黄梅时节家家雨.(下雨)D.可怜..无数山(可惜)3.名句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能体现“快”的诗句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卖炭翁》反映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约客》用一细节描写生动体现主人失落、无奈的绝妙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如梦令》中体现词人无忧无虑生活的诗句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5)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流露出忧国忧民,要像鹧鸪只南不北投奔南宋坚定自己的报国志向的心迹的句子是: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用四个地名组成工巧的对句,规划出回乡时的具体路线,表现出诗人急于回乡过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B.《约客》前两句抒情,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后两句点题,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C.《如梦令》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可看出,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D.《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开头两句,由俯瞰“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深深地概括了金兵侵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苦难的痛史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最新精选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9 诗词五首习题精选九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对《如梦令》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浓睡不消残酒”是说沉睡了一夜,酒还没有全醒。
B、“却道海棠依旧”中的“道”字课解释为“说”C、“知否”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D、“应是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对《如梦令》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昨夜雨点稀疏,晚风突然。
B、“试问”细腻地表达了词人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矛盾心理。
C、“却道”写出了“卷帘人”回答主人时的漫不经心。
D、作者在词中以花自喻,赞叹自己青春如花。
【答案】:【解析】:第3题【多选题】李清照南渡后词的内容是( )。
A、思夫B、思乡C、思国D、闲愁【答案】:【解析】:第4题【多选题】李清照南渡前的词写的是( )。
A、少女时期的生活B、少妇时期的生活C、闲愁、离愁D、思念亡夫【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除______ 怜______滁______ 玲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①《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______②《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词《如梦令》中“卷帘人”是指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词《如梦令》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代女词人______,号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根据意思写句子。
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______,______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诗词五首》课文复习内容预览:29.诗词五首【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却看:再看。
却,还,再。
漫:随便。
约:约会。
疏:疏落。
可怜:可惜。
行人:指逃避战乱的难民。
涕泪:眼泪。
涕,在这里指眼泪。
自横:(船在水流的作用下)横于水面,随波飘荡。
漫卷诗书:随意把书卷起来。
深树鸣:在大树茂密的枝叶间鸣叫。
闲敲棋子落灯花:闲坐等候客人时,放落的棋子震掉了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应是绿肥红瘦:(经过这场春末夏初的风雨,庭中)该是花残叶茂的景象。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每课一练
一、语言实践
1.填空。
(1)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 。
(2)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 。
(3)黄梅时节家家雨, ________ 。
(4)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 。
(5)知否?知否? 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 ,毕竟东流去。
2.解释下列诗句中粗体字词。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____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________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______________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________________
3.想象一下《滁州西涧》描绘的画面,并说说本诗所配的插图和你的想象是否一致。
4.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完成下列三题。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表达手法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敲”“落”在诗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实践
(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此诗选自,作者是代的。
6.解释粗体字词的含义。
(1)涕泪(2)却看
(3)漫卷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9.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回答问题。
(1)诗中上片“行人泪”“可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上片刚说“可怜无数山”,下片却又说“青山遮不住”,是否矛盾?
(3)本词最后一句如何把“愁”与“鹧鸪”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鹧鸪有何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青春作伴好还乡(2)野渡无人舟自横(3)青草池塘处处蛙(4)闲敲棋子落灯花(5)应是绿肥红瘦(6)青山遮不住
2.(1)歌:歌唱。
青春:春天。
(2)怜:爱。
(3)绿肥红瘦:枝叶繁茂,花儿凋零。
(4)可怜:可惜。
3.略。
4.(1)抒发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孤寂、清冷)(2)本句以闹写静,烘托了主人候客时孤寂、清冷的心境。
(3)“敲”“落”极富情致,颇见主人候客的急切之状和焦急难耐的心情。
5.《杜工部集》唐杜甫
6.(1)眼泪。
(2)还、再。
(3)随便。
7.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以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
8.D
9.(1)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2)不矛盾。
这是下片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3)“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