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精)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精)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精)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精)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主持人:潘景立

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时间:2009.10.30

摘要 (2)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3)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依据 (4)

2.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4)

2.2多元智力理论 (4)

2.3 人本主义理论 (4)

第三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关键因素 (5)

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5)

3.2 整合的关键因素 (5)

第四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研究 (6)

4.1 研究材料与方法 (6)

4.2实验设计 (6)

第五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教学实践 (9)

结果与分析 (9)

5.1 学生学业水平的变化 (9)

5.2 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10)

5.3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的变化 (10)

5.4 促进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1)

研究成果: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革,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生物教学,整合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2001年起,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体系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给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赋予了新的内容。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诠释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目标。并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和结构成分来支持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

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包含多媒体和通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学习(CAL)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三个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用的阶段。

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鉴于此,我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作为研究的课题。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革,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过程——课程教学整合阶段,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然而,信息技术硬件大量的投入,并未在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生物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中达到预期效果。

2006年,我校开通了校园网和每口教室都设置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目前这些设备不能真正高效应用于生物等学科教学、建立新型教学结构的生物学教师也不占多数。我对我们生物教研组的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能熟练使用ppt等课件上课的老师不到90%,而能够开展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教师更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校又有实力雄厚的多媒体硬件设施,而且生物学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涉及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这一特点。作初中生物学科的一线教师,我选择了在教学论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作为研究内容。目的是既能够帮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更好

的学习生物学这门功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把静止的关系动态化,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运用计算机参与试验操作,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另一方面探索一种教学模式,使我校生物教研组的老师都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整合中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融合为整体。整合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课程的教学设计,在经历了整合实践后,认识到“整合”实质上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生物学科课程的各个方面去。同时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使教学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依据

2.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多媒体教育系统,把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并与其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等)共同作用,构成合理的教育系统结构,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

2.2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以及存在智力。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应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和创造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学生。

2.3 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学习观中有这样的观点:教育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则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理想整合能够更好的实现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第三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关键因素

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科的整合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课程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3.2 整合的关键因素

为了保障整合研究和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整合时要注意几个关键因素:

1.“整合”要有明确的目的——“整合”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沟通机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与远程学习)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造思维、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整合”必须有正确明晰的指导思想——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具有多种价值取向可供选择。一定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把整合的研究和实施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整合”要坚持整合要素的个性特点——在研究和实施“整合”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也要严格遵循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体现教学过程规律的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整合”是功能特点和基本规律意义上的整合。

4.“整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把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特点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不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推理就能实现的;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去实验、探求和总结,才能发现“整合”的本质和规律。

5.“整合”的结果是“双赢”的——成功的整合应当是把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了课程教学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学科智能水平的提高;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第四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研究

4.1 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初中学生

(二) 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调查问卷》。本问卷共包括三个维度的内容:(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行为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下的学习策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应该在教学论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科教学特征、探究学习所需的情境与过程进行理论与文献分析。

2.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班级就同一课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调查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

问卷所得全部数据只采用了简单的Excel分析。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中一些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现象或不能正确有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个案进行整理和分析,由现象得出结论,为实验操作提供参照。

4.经验总结法组织生物教研组的教师对自己平时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座谈、讨论。即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在研究中反思、总结、提升。

4.2实验设计

4.2.1 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在两个对照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验班合理采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实验,而对照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以考察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效果提高有何影响。

4.2.2 实验对象

2009.3-2009.10期间,我对江苏省运河中学初一年级的初一(1)和初一(2)两个班进行研究,随机制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实验班初一(2)和对照班初一(1)的学生人数,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在实验开始前,两班学

生在智力水平,各科学习成绩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4.2.3实验设计

根据我们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的认识,我们在实验班进行了以下的干预措施:

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

一个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而利用多媒体很容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最大、最持久的动机是学生对课堂的内在兴趣。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形、光、声”同时作用于学生感官,充分展现自然现象及自然规律,而且还能融知识性、新颖性、娱乐性于一体。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血管》:首先播放一段一起交通事故的录像,画面中有人因伤出血,有的是少量渗出血液,有的是缓慢的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有的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还有医生对不同伤员做出不同的处理。看了这一段录像以后自然的就会想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医生又是怎样处理的?我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样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使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助于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自信的参与教学,真正做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

2.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先导。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后,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才能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创造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同学们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可受的动物──老虎、狗熊、狐狸、小白兔、松鼠等,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美丽的图画吸引,迸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在美丽的大森林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可是,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的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参加。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的方法,了解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多媒体

尽管媒体的形式特点不同,传播信息的内容不同,但如果教师演示的千篇一律,也是无法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

(1).新授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电教媒体(投影、幻灯、录相、微机等)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如形态部分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内容,因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CAI 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形成深刻的印象。再如前面所说《血液循环》部分的教学设计,也是一个根据不同理论内容合理选用媒体的例证。

(2)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如:用录相带示范基本操作要领,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功能键进行处理,用投影片分析实验原理等,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

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方面等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数学任务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一堂课媒体运用得是否恰当,唯一标准就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那种游离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之外的媒体教学是不可取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

第五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教学实践

结果与分析

5.1 学生学业水平的变化

在为期一年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施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了,看不见的一些素质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体现如下:(具体成绩见附录)

在初一(1)班(对照班)和初一(2)(实验班)班的对照实验中,其2个学期(即开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研究之前和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实践研究之后的两个学期)期中和第二期的期中生物成绩变化相比较如下表:

表一实验班和对照班第一学期期中、第二学期期中成绩的均分

在第一学期的期中,实验班的生物均分比对照班低0.11分,到了第二学期,即在实验班进行了为期1个学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后,实验班的期中考试均分高于对照班。

表二实验班第一学期期中、第二学期期中成绩的分数段分析

表三实验班第一学期期中、第二学期期中成绩的分数段分析

人数明显增多,低分数段的人数明显减少,几乎没有了。33—36分数段的人数由24.39%上升到30.49%,多了 6.1个百分点,虽然在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中26-29分是14.63%,比第一学期的期中高了1.22个百分点,我认为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学生保守,一下子还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方式;37分以上的学生由 6.10%达到了32.93%,多了26.83个百分点。而25分以下的学生由37.80%减少到1.22%,少了36.58个百分点。

5.2 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差异,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目标呈现方式采用多种多媒体手段;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内容通过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学习内容,从科学探究到实验设计以至于模拟一些不容易直接操作的实验等环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活动中更体现层次性、主动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学生逐渐形成了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心态。应该说,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其实质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指导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它并不十分完善,但它有勇气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道路。”

5.3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的变化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主体性教学是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无可否认,传统教学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践证明,它没有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那样的显著效果。因此,可以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也就是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和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当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胜得多,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

2.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有关问题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优化了思维过程,认识了问题本质,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促进了知识的同化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上课时,更多的同学能主动地发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

5.4 促进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了,看不见的一些素质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一些比较内向的、不爱与人交流和交往的同学现在也敢于发言了,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也有的同学从“别人的进步就是我的退步”的这种狭隘的竞争意识中走出来,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活跃。减少了嫉妒他人的心里,从而促进心里健康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不具有单一学科性,而是越来越多的具有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

有待进一步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评价方案及其策略,培养学生生物多媒体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方面的学习案例有待进一步验证。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韩保来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2.《中学生物教学建模——学科教学建模丛书》贺建等.广西教育出版社

3.《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美)里德利等著.沈湘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计算机网络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吴宜功编著。

5.《中学生物学教学理论》刘恩山.高等教育出版社

6.《Flash MX 多媒体教程》

7.《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美黛安娜.罗曼斯

8.《Dreamweaver CS3多媒体教学风暴》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9.《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

10.《Photoshop多媒体系统教程》

致谢

一年来我对“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但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和条件的限制,研究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但通过同事之间的交流研讨,邳州市教研室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加上我个人到努力,重新找到久违的学有所获、有所突破的小小成就感。值此结题之际,首先要感谢教研室领导付荣超老师和邳州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石华建老师,感谢江苏省运河中学的领导和生物教研组的各位老师。感谢江苏省运河中学生物教研组长任振兴老师,是你们的帮助和鼓励使我的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最后,向参加本次课题评审团的各位专家和评委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附:认为质量较好的4篇案例和4篇读书笔记是: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教学设计公开课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一(1)。 题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的基础课程,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大教师必须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从新的角度出发,研究出适合当代学生的一套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1引言。 当前,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了学校,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还能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更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信息素养。因此,要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然而,长期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低效化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2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控制着课堂,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扮演着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这种单一的角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先进的科技手段已经大踏步进入教育领域。单凭理论教学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多媒体教学以无可争辩的优势出现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它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可能体验到成功感,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教,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师生合作、共同提高。目前,多媒体教学进入教学课堂,正在全国普遍推广,它以其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性,学生反映的强烈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正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现代教育中,怎样在教育教学中把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环境与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现代化教学中需要考虑的课题。 多媒体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以提供的互动功能。还可以使视听与启发、理解相结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其优势可见性强。多媒体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也使得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把多

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更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在当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做为职业教育一线上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多媒体对现代化教育的促进作用,逐步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就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优越作用。 一、目前现状 当前很多人对教育技术装备缺乏全面认识,设备利用率不高。很多学校盲目追求教育设备的高档次,将其视为门面或装饰,盲目攀比;很多学校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只是摆设,没有发挥到实质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已经广泛的用于教学领域,这是目前国内刚开始起步的领域,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学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自考等。教学领域是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领域。多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以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目前很多老师都开始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上,从而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中学部五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七年级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的硬件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简单的熟悉了键盘,初掌握了鼠标的操作,对一些简单的程序也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八年级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会简单的利用WORD处理文字工作,每周只有两节课,加之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可喜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仍使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所编着的教材,本学期七年级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文字信息、加工数据信息等。其中加工文字信息部分是本学期的重点。八年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能简单的制作修改美化电子表格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九年级重点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基本技能,能用好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网络知识,并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班级学生多电脑少这一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每节课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机动手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李克东)。 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 3.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4.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可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 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观感知法。虽然在一些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

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二)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也已迅速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框框里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观点和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探索、建构知识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宰者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意义的。所以在课堂上积极创建合适的情境,对于促动学生建构知识,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多媒体技术因为具有生动性、开放性和动感性的特点,能够说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仅仅将多媒体技术用来代替黑板和粉笔,未免大材小用。所以,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再多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这与新课程实施标准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不过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和多年观察,觉得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提出,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商讨。 当前新的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动力和平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于是投影仪没用了,投影片被束之高阁,粉笔基本上已成为摆设,长期服役、朝夕相处的黑板也基本上光荣下岗了,教室经过一番整修,全副武装,迅速变成了多媒体的天下。教师原来精心备课的笔记变成了打印的教案,原来的板书也换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多媒体投影片。然后教师继续站在讲台上按照一贯的教学方式完成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仅此而已。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惊叹: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添置多媒体设施,仅仅代替了黑板和粉笔的作用?这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物,过于浪费了?不过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在很多课堂上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课件是顺利展开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永远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角。不过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这个点,以多媒体为中心,为课件而教学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作者在教研活动中就听过一节课,是关于“新陈代谢与酶”内容。这堂课教师精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上课时间: 课题第十三课图文混排科目信息技术课时 1 年级初一年级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文档中插入图片 2、对图片进行格式设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插入不同类型的图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3、培养学生团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方法。 2、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知识准备:word软件使用的基本知识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室、word软件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课:课前播放一首歌曲《老 师》。 师:老师刚才播放的是《老师》 这首歌,大家知道老师为 什么比方这首歌吗? 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今天我 们就要用我们的双手为我 们的班主任老师(韩伟)制 作一个电子的手抄报,来表 达我们对韩妈妈的感激之 情也为我们的班主任节增 光添彩。大家说好不好? 生:因为我校最近要举 行班主任节。 生:好!

教学过程师:看来大家对韩主任的感情 很深厚啊!老师先给他家展 示一下老师制作的电子手 抄报,大家来仔细观察我制 作的手抄报里都添加了什 么素材? 师:大家非常聪明,下面老 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添 加这些素材。 新授: 一、图片 1、图片的插入:“选择插入 点”--插入图片-剪贴画--出 现“对话框”--选取所需图 片插入--确定 2、图片的编辑 (1)图片的缩放 (2)图片的移动 (3)图片的裁剪 (4)图像处理 (5)设置环绕 (6)删除图片 二、艺术字 1、艺术字的插入:“选择插入 点”-- 插入图片艺术字--出 现“对话框”选取所需艺术 字式样--输入内容--确定 2、艺术字的编辑 (1)艺术字的缩放和移动 (2)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 (3)艺术字的颜色和线条 三、文本框 1、文本框的插入:“选择插入 点”--插入文本框 --出现“横向”、“纵向”-- 选取所需样式--插入--确定 生:图片,艺术字,背 景。 听述 思考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

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

初中信息技术WORD教学大全word版本

认识 Word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 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用Word写一篇日记。 【板书】 认识Word 一、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二、启动Word 三、认识Word窗口 四、新建Word文档 方法一:“文件”/“新建”/空白文档/“确定”。 方法二:使用“新建”工具按钮。 五、输入文字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再按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结束。 六、保存文档 1.保存文档 方法一:“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确定”。 方法二:使用“保存”工具按钮。 2.另存文档 七、退出Word 【教学后记】

合肥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1-4-22 14:41:29 点击:636 次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容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使用多媒体,应恰当、准确地把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为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应精心设计和准备,才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要充分启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和操作水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瞬间展示大量的信息,即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多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要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水平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即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当然,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适合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一堂课从开始到结尾都用计算机,什么是教学环节都用计算机。教学中用黑板能生动地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细腻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是没生命和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而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必要的分析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演充分体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用计算机在课程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一中李志坚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引入中学课堂教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基础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建设的“高投”与教学的“低效”问题,也可通过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来解读。本文结合不同学科教学的特点,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不足作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宜、适度和实效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前言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规模在中国的不断高速扩大,信息技术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变,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学课堂教学已从理论走向实践,走向发展,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仅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成为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标准,到今天也成为许多有条件学校的教学常态。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教育工作者改变了观念,积极投入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运用中来。广大教师也掀起了自制教学课件的热潮,在网络中能查询到的有关教学的各种影音素材、备课资料、教学课件已数不胜数。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和教学常规。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大约是2/3。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及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3572106.html,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及方法 作者:孙树保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4期 摘要:信息技术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与其他教学科目不同,初中信息技术 与时代科技变化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对于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课堂教学获取信息搜索创新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1] 首先,在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应引导学生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分析的能力也必须具备。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信息加工的能力也必须具备。对于初中生来说,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还必须具备信息利用的能力。中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搜索;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2] 其次,教师应注重注重对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学校:六台中心学校 课题第六课一目了然看图表 科目信息技术 课时1课时 班级七年级 教师佟庆英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1)掌握到Excel 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2)熟练使用一种图表。 能力目标:研究Excel中图表的修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小组探究Excel中各种图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Excel 中插入图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Excel中图表的修饰。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使用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网 软件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 复习: 启动Excel程序,找到前几节课做的范例。 路径:我的电脑——E:\——有Excel做理财表。 本课中我们会常用到一个新的知识:图表 操作步骤: (1)启动Excel理财表。 (2)单击[插入]→[图表],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在“图表类型”中选择“柱形图”。右侧“子图表类型”中,出现多个可供选择的子图表类型是,选择其中“簇状柱形图”。 (3)单击“下一步”→“数据区域”选择工作表区域,A2——A8单元格,然后按住房“Ctrl”继续选择C2——G8单元格,然后按刚才的按钮返回,设置系列产生在“列”。

(4)单击“下一步”,在“图表选项”中,设定“图表标题”为“上半年支出统 计表”,“分类(X)轴”为“月份”,“数值(Y)轴”为“金额”。(5)单击“下一步”,在“图表位置”对话框中,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为“上半年收支统计表”,将图表插入到工作表“上半年收支统计表”中,单击“完成”。 布置本课任务:《一目了然看图表》 提示: 找到前几节课做的范例注意路径, 提示:注意随时存盘。 方法:任务驱动 任务: (1)做完的同学,练习用其它图表做一下。 (2)大多数图表项可被告移动或调整大小,也可用图案、颜色、对齐、字体及其他格式属性一类设置这些图表项的格式。 教师活动:指导。 总结:通过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针对还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就有的作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将从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从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讨论交流为主。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如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和数学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如数学学科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

以表现一些抽象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分数时,为了解决黑板、粉笔所不能很好体现形象具体的问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理解分数,形象展示分数加减法,让学生动动手,使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这一学习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导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主题:彩色世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掌握画笔中绘画工具箱中的涂色工具的用法; 2、进一步掌握调色板中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设置方法; 3、培养学生绘画兴趣,提高绘画能力等 教学重点:涂色工具的应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绘画中学会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调配方法以及对封闭图形 涂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2、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画笔进入的方法和步骤 (1)双击“学生电脑”图标,指导第一种打开程序的方法-----最小化 (2)指导第二种进入方法,(投影出示)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 (3)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使其最大化。

2、复习绘画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名称。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使其弹出,指导学生操作。 二、教学新课 1、调色板的应用。 (1)教学前景色的操作。 打开画笔以后,前景色和背景色在计算机中默认为黑色和白色。 指导操作:先用鼠标点击一下前景色,再按回车键. (2)练习操作一下。前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 (3)教学背景色的操作。 先用鼠标点击一下背景色,再按回车键。 (4)练习:背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 2、涂色工具的教学。 用左键单击-用前景色涂色 用右键单击-用背景色涂色 3、开文件。 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指导操作-----最小化 4、打开文件“房子”, 5、练习涂色。 三、学生练习、交流 1、做练一练(1) (1)打开文件:图形涂色。绘画P73页“试一试”

全课总结(略) 〔课后记〕 这个内容其实不难的,而且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安排学生多上机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涂色工具的用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涂色不正确,左击和右击会操作相反导致前景色和背景色对调。所以特别提醒要注意。 主题:查找文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 2、初步认识“资源管理器”; 3、掌握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软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最喜欢干什么? 有的时候,桌面上或开始菜单中的快捷方式会被不小心删掉,同学们就不会打开这个游戏了,通过学习“查找文件”,你就会自己来找游戏了。 二、教学新课 (一)介绍文件和文件夹。 电脑中的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根据信息的不同,文件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