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西昌新能源产业道路探讨

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西昌新能源产业道路探讨

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与西昌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探讨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调整能源结构,已成为世界各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对全球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高峰期的2009年为例,就西昌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产业的概念

新能源产业萌芽于20世纪,区别与传统的化石能源,主要指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的

热能。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标准,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可再生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1、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分工大格局下,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已按照产业链进行分解、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同步进入了新能源产业,但发达国家凭借超强的技术研发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新能源领域位居前列;发展中国家因起步晚、未掌握核心技术、投入不足等因素,新能源产业发展较慢。目前,就研发水平、核心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全球新能源呈现美国独领风骚、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发展中国家全力追赶的发展格局。以太阳能特别是发展高峰期的2009年为例,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臵达到创纪录的64.3亿瓦,比2008年增长6%,全球太阳能产值达380亿美元;欧洲国家太阳能发电量为47.5亿瓦,占2009年全球市场的74%,其中40.7亿瓦来自最主要的三大太阳能能源国:德国、意大利和捷克共和国。美国在全球光伏市场居第三位,总量达485兆瓦。以风能为例,根据欧洲风能协会和全球风能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500兆瓦,相当于23台EPR核电机组发电量。美国风力发电产能达25.1GW,占全球风力发电的五分之一,并已超越德国的23.9GW,成为世界风力发电的首强,中国风能发电量以23GW排名第三。

2、新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能源产业成为拉动实体经济

发展的驱动力和领头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争先发展新能源产业。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 目前已有美国、欧盟、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1)美国

2009年,美国出台了总额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以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等。

(2)欧盟

欧盟加大发展“绿色能源”的力度,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长期规划,主要内容是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的款项,在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初步形成“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产业的系统化和集约化。其中,英国把北海当成“未来之湾”,大力发展风能,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2020年英国风力发电总量预计将达330亿瓦;丹麦作为生态村理念的首创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新能源,探索出了一条“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其制订的最新能源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能源构成将是风

能占50%,太阳能15%,生物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35%;芬兰被誉为全球最环保的国家之一,充分利用森林废弃物、人造能源林,以及木材造纸加工业的副产品和残余废物,建立起了配套完善的生物能源商业链,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占芬兰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该国还将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挪威2001年至2006年连续6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国家”,水电技术十分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占能源总消耗的近60%。

(3)日本

日本凭借其新能源开发技术优势,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最新计划,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1、新能源发展迅猛,多个领域世界排名第一

目前,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购买专利获得了新能源产业相关技术,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均实现高速增长,新能源建设呈现低碳、清洁化的趋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十大发电集团中有三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已占其总发电量的10%以上。2009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

电等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共计2.2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一,占25.4%,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75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相比2000年分别增长51倍和7.7倍;光伏发电呈爆发式增长,全年安装量超过160兆瓦,超过2009年前几十年安装量的总和,其中并网发电占到总量的85%。目前,我国太阳能设备制造能力和太阳能利用面积已经达到世界第一,风电连续几年成倍增长,2009年新增风力装机1000多万千瓦,居世界第一。特别是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开馆以来,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TD-LTE应用、LED照明工程等多个新能源示范应用项目吸引了全球目光,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单体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太阳能屋面正在示范运行,仅太阳能屋面年发电量可供上海4500户居民使用一年。

2、新能源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三大障碍制约快速发展

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上马新能源项目,或者重复建设产业链,致使某些产业刚刚起步,就已出现发展失衡简单追风倾向。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臵;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仅有资源还不够,还应充分考虑市场、价格以及成本。在太阳能领域,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但只有约10万千瓦的电池产品用于国内装机,其余都用于向德、美、日等太阳能发达国家出口,实际上消耗了国内大量能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却加速了外国的发展。专家透露,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主要存在技术、成本、安全三大障碍。

(1)技术障碍

据《2010年度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相关资料,新能源产业的科研工作虽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大规模工业应用之间还有距离。以生物能源产业为例,目前技术难题仍是制约生物能源产业的主要因素,当前生物质能源加工利用技术集成化和成熟度不高,生物转化和加工效率低下,生物技术转化工艺难以实现规模化,一些核心技术在国内仍然是空白。同时,大型精密设备需从国外引进,国产化水平不够,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化的瓶颈。

(2)运营成本高

新能源产业运营成本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展空间。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来说,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是每年73亿吨标准煤,但开发量尚不足4000万吨,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且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

化,但新能源产业运行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小水电发电成本约为煤电的1.2倍,生物质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则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成本更高,约为煤电的11倍至18倍。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抑制了新能源发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市场容量的狭小又进一步缩小了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空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新能源的产业化步伐。

(3)安全问题

由于新能源标准缺失,行业门槛低,同时政府与企业在治理、监管、补贴扶持、市场管理、消费接入等方面的配套不完善,不少项目表面是新能源的创造与推动,实则是二次污染、浪费,环保代价、资源代价及市场代价非常严重。目前,国际上新能源设备“中国制造”烙印明显,但国内大面积示范运用较少,还没有大面积铺开;另一个是在价格上没有优势,新能源企业投入多,但赚钱难。

3、低碳目标正式确定,新能源政策措施进一步明朗

2009年12月,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非石化能源使用达到15%的目标。年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

太阳能开发利用,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按照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其中,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新能源振兴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为扶持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7年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年3月中国财政部发布《关于就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并推出“太阳能屋顶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20元/瓦的补贴;2010年4月,新的《可再生能源法》施行,标志着新能源产业进入合理、有序和规范的高速发展新时期,值得关注的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二、西昌市发展新能源的优势

2009年6月28日,成都凉山区域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西昌成功召开,双流县人民政府和西昌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的战略合作协议》,吹响了西昌市新能源开发利用“集结号”。市委、市政府立足西昌市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

源和开发新能源产业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响亮提出“发展新能源、建设绿色西昌”,全面启动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工作,力争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西部最大的新能源基地。

(一)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29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邓小平曾盛赞“这里得天独厚。”水能资源富集。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四川,四川水电在凉山。凉山是水电王国,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5%、四川的57%。西昌周边水能可开发量6351万千瓦,是三峡电站的3倍。矿产资源丰富。凉山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世界罕见的聚宝盆,有“中国乌拉尔”之称,已探明矿种103种。钒、钛、稀土居全国第一,铅、锌、铜、磷居全省第一。农业资源优越。西昌是全国粮食大县、洋葱之乡、花木之乡,日照充分,雨量丰沛,所处的安宁河谷是四川第二大平原,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资源丰富。西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气候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8℃,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拥有四个4A级旅游景区、一个3A级旅游景区。民族风情浓郁。西昌是南方古丝绸之路重镇,明清古城保存完好,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美誉。

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彝族歌舞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二)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西昌是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龙头。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08亿元,是2005年的4倍;工业增加值70.7亿元,增速32.1%,是2005年的1.8倍(占全州的三分之一);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8%。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104位、西部第8位、全省第3位,进入全国州盟首府城市三强。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城市、四川省十大最具活力县市。2011年,全市经济商贸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39.3亿元,工业增加值97.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38.8%,名列全州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27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49.94亿元,全市私营企业2144户、个体工商户2.8万户。泰国正大、法国雅高、德国凯宾斯基等跨国企业抢滩西昌。世界五百强沃尔玛、肯德基、百盛集团、中冶实久落户西昌。水电七局、水电八局、华电集团、二滩公司等水电巨头云集西昌。总投资150亿元的官地电站、总投资65亿元的裕隆换流站、静态投资171亿元的西昌钒钛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西昌成为中国西部最适宜居家创业的首选城市。

(三)新能源资源优势明显

西昌拥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三大新能源资源优势。太阳能方面,西昌是全国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光热资源仅次于青藏高原。光照强,晴天多,云雾少,海拔1510米,无霜期长达270多天,日照强度135千卡/平方厘米,常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4%。全年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米6773兆焦尔。西昌日照时数比甘孜康定县多677小时,比阿坝马尔康县多234小时。2006年,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同志来西昌视察时指出:“我到过很多地方,光热资源都不及西昌,开发利用太阳能大有可为。”风能方面,西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高空为干暖南支气流控制,从11月至次年4月为风季,境内安宁河谷地带风能密度达到123瓦/米,年可利用时数4910小时,地面平均风力8米/秒,最大风力30米/秒,每年大风日数达到130天。生物质能方面,雅砻江、金沙江、安宁河流域海拔700-1600米,是麻疯树等生物能植物最佳生长区,西昌及周边地区有麻疯树资源25万亩,种子产量和含油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西昌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降雨充沛,沼气发酵原料丰富,是发展沼气的最适宜地区。全市拥有沼气池2.8万口,年产沼气1.3亿立方米。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西昌是全国太阳能应用最广泛的城市。城区家庭太阳能

热水器普及率达95%,农村大量使用太阳能灶,境内主要景区均安装有太阳能路灯等设备;西昌及凉山州已建成小型光伏发电站20多个,总装机规模6万千瓦,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西昌市委、市政府已把新能源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提出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新能源总部经济。

(五)供电网络完善

西昌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每年对外送电200多亿度。拥有国家电网(西昌电业局)、地方电网(西昌电力公司)两大供电网络。西昌电业局拥有50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10座,变电总容量160万千伏安。管理营运输电线路58条2370千米,并网电厂51座。目前在建大型输变电站有裕隆±800KV换流站、佑君500KV、经久220KV等项目。西昌电力公司是上市公司,拥有110KV变电站7座,变电总容量45万千伏安。公司目前拥有发电厂7个,已建和在建电站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西昌完善的供电网络设施,为太阳能、风能电力上网供电提供了强力保障。

(六)区位优势明显

西昌是内陆地区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地区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区域聚集功能,境内交通便捷。航空方面,正在投资4亿元扩建西昌青山机场,形成每年运

送旅客110万人次能力。铁路方面,正在加紧建设铁路二级口岸;成昆铁路复线工程已开工建设,2014年建成后西昌至成都、昆明车程仅为 2.5小时;西昌-昭通铁路已列入省网规划,将形成对接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通道。高速公路方面,四川省实施的12条出川高速公路通道中,涉及西昌的有3条,西昌-昆明、西昌-成都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西昌-昭通、西昌-乐山高速公路即将动工。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物流基础。

(七)成凉合作的历史机遇

2009年启动的成都凉山区域合作,为西昌市发挥资源优势,依托与成都业已达成的资本、产业、项目、信息、招商、人才、技术、开发、建设合作平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产业基础、技术力量较强的成都市现已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成凉区域合作和双方达成的共同建设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的共识,将为西昌市发展新能源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2010年出台的《四川光伏产业发展建设规划》,目前四川省在“核电、大容量CFB机组、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方面,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规划指出,2015和2020年四川省太阳能发电能力将分别达到30MW和100MW,空间布局方面攀西地区将重点建设并网区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屋顶计划中成都、攀枝花、凉山、

甘孜和阿坝将建成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区。区域合作、建设规划、产业政策为西昌新能源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西昌市新能源招商引资情况

(一)招商情况

为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西昌市成立了新能源产业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依托成凉合作招商平台,先后派员参加了欧盟亚太生态环境建设论坛会、2009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太阳能展览会、成凉区域合作项目推介会、第十届西博会,广泛邀请国际国内知名新能源企业来昌共谋发展。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与法国生态集团、西班牙歌美飒、保定天威、中国大唐集团、北京京东方、中广核、阿波罗、中国兴业高层人士就太阳能、风能利用开展对接磋商;就生物质能开发,与香港绿色东方、盈信天地、环宇新能源负责人多次洽谈。

(二)签约项目

2009年6月28日,市委、市政府与保定天威签署《西昌市人民政府与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在西昌市共同建设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18亿元建设60MW屋顶建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其中一期10M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额3亿元;2009年12月3日,签署《西昌市人民政府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西昌市

新能源建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30亿元建设100MW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其中一期10MW太阳能光伏项目投资额3亿元,同时还将投资风能发电领域;2010年1月20日,签署《西昌市人民政府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200亿元建设1000M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其中一期10MW太阳能光伏项目投资额2.6亿元。截止2010年5月,西昌市新能源项目签约金额已达248亿元。

四、西昌市新能源项目推进情况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新能源项目推进情况

1、新能源产业规划即将启动

为加快推进西昌市新能源产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现已启动《西昌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纲要正在编制,审批通过后即开展编制单位招投标工作。纲要提出西昌市将以新能源示范运用为起点,以技术研发为支撑,以重点企业为载体,重大项目为抓手,培育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及核心部件制造业,推进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①规划目标。重点发展太阳能地面光伏发电站、地面光热发电站、屋顶建筑光伏发电和独立光伏系统项目,大力支持风力发电项目,积极探索逐步发展生物质能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新能源项目。2015年,新能源领域投资达到100

亿元,建成5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一座、100MW光热发电站一座,建成10MW屋顶建筑光伏发电应用项目和10MW独立光伏发电项目;2030年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00MW,光热发电规模达到1000MW,屋顶建筑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00MW,独立光伏发电规模达到100MW,建成投入使用三条以上现代化生物柴油生产线,建成投入使用2个以上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将西昌市新能源开发利用与凉山州水电开发相结合,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将西昌市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西部最大的新能源基地。

②规划地点。新能源利用项目规划建设地点按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分区规划,成都凉山工业园区规划区作为新能源项目设备制造基地。

太阳能利用项目方面:以西昌市中坝乡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至黄水乡、阿七乡、佑君镇、黄联关镇和西溪乡、四合乡,重点建设太阳能地面光伏、光热发电站。以西昌市城市建成区及城市拓展区为重点,辐射至城郊新农村,重点建设屋顶建筑光伏发电项目。以西昌市马鞍乡、大箐乡、银厂乡等边远山区为重点,辐射至周边县,重点建设独立光伏系统。

风能开发利用方面:以黄水乡为重点,沿安宁河谷南北向规划部署。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方面:充分利用西昌市二半山区和边

远山区充裕的林地资源,建设项目所需生物质原材料基地;加工基地选址成都凉山工业园区规划区。

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方面:以太和镇为中心,辐射至樟木乡、开元乡、裕隆乡,建设垃圾发电站和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基地。

2、已签约太阳能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保定天威、中国大唐、北京京东方已签约入驻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三个新能源项目,三家公司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项目组,派出人员长驻西昌,现已完成项目调研、论证和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中国大唐集团已安装了太阳能辐射测光仪,开展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和项目方案设计工作。按照国家新能源政策和审批程序,太阳能光伏、光热等新能源项目必须经市、州、省立项初审上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审批后才能开工建设。保定天威7.56MW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于2009年8月上报国家相关部委审批未获通过,目前正在开展重新申报工作,其余项目州发改委至今未立项审批并上报省发改委。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保定天威与北京京东方在中国西南仅与西昌市正式签署了光热、光伏发电合作协议,中国大唐除与西昌市签订协议外只与攀枝花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三家公司非常看好西昌市的资源优势,正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落地,但不排除进度滞

后、部门支持不到位、未及时上报审批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导致公司转而投资甘孜州、攀枝花市等其它地区。目前西昌市发展新能源面临的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争取光伏光热发电项目指标问题,据中国大唐集团等公司对接省发改委后提供的信息,四川省2010年光伏光热发电项目指标已基本分配完毕,已签约项目能否争取到机动指标的可能性极小;二是太阳能项目的立项审批问题,州发改委至今未启动中国大唐、北京京东方新能源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即使通过还要经省发改、国家相关部委审批,耗时长、变数大。三是州市党委、政府对新能源项目的配套措施问题,要确保项目落地,州市党委、政府要下大的决心从扶持资金、土地价格、运营公司组建、发电并网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对新能源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否则项目将无法落地;四是新能源项目用地指标问题,根据市国土资源局的规划,2010年西昌市三大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指标约300亩左右,已致使大批签约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以成凉工业园区为例,2010年下达的土地利用指标仅为60亩,截止5月已有26个项目无地可供。

五、对西昌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迅速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四川省光伏产业发展建设规划》等法律法规,迅速启动《西昌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摸清发展现状,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落实保障举措,以规划为指导,全面启动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鉴于新能源产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性较强,建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二)认真研究,制订出台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其投入成本高、见效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始终未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为促进新能源发展,建议尽快成立州市新能源产业领导小组,争取省州大力支持,制订出台投资补助、价格优惠、创新支持等扶持政策,从政府投入、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全力支持。借鉴国外绿色证书交易模式,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新能源项目投入运营后,以出售节能减排指标和申报联合国清洁能源城市争取国内外资金,全部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三)加强协调,全力争取光伏光热项目指标

目前,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都涉及到价格补贴,在民间资本融资渠道尚未畅通前,各地上马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补助资金,前提是必须成功争取到年度指标。建议州市新能源领导小组迅速履行职责,责成州级相关部门2010年8月初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工作,由州委、州政府出面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努力争取2010年度至少20MW的光伏、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指标,并报国家相关部

委审批。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团队,形成新能源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四)创新思维,千方百计落实项目用地

发展新能源产业,短期内可采用独立项目选址的方式,也可采取购买周边县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办法,但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争取省州支持尽快调整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留够留足工业建设用地,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满足项目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成凉、攀凉区域合作的推进,用地指标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同时项目用地受报批制约,要加快项目落地必然承担巨大风险。以成凉工业园区为例,2009年上报待批调规面积为10000余亩,占1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6%左右,2010年下达园区的占补平衡指标仅为60亩。解决用地指标成为确保项目落地的先决条件。

参考资料:

1、《2010年度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四川投资促进动态》2010年第4期

3、《2009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4、《中国新能源整体发展趋势好》

5、《中国电力回顾与展望》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