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网络设备安全标准研究_张治兵

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网络设备安全标准研究_张治兵

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网络设备安全标准研究_张治兵
关键基础设施中的网络设备安全标准研究_张治兵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中心?13002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发展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相应的网络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网络攻击行为给网络环境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严重影响着网络系统的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网络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技术和预测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关键技术;分析探究 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人们每天都会应用网络进行交流以及获取各种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影响范围,同时还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可以高效的进行传播。有时一条信息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攻击和网络病毒的普遍存在也威胁着网络

环境安全,可能会损害网络设备,为用户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不断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中的主要技术 在当前网络环境发展中,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可以有效的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结合了很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在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进行及时的检测运行和报警,通过对网络安全进行的实时监测,使得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可以对网络安全情况提供相应的评估,同时还能有效预测出网络环境的整体变化规律和趋势。 (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的基本构成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提取特征,通过相应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技术,可以对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筛选,最终提出能够体现网络安全态势基本特征的重要信息。(2)安全评估,在获取网络安全态势基本特征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网络安全技术评估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有效确立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模型[1]。(3)态势感知,通过对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信息的有效识别,探寻出其中的基本关系,逐渐形成一种安全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关键性 目前,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以立法形式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安全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实践。开展在针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的研究中,首当其冲的理清关键基础设施(CI)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CII)的关系问题。在对CII的研究中发现,国际社会虽然对 CI有着基本的共识,但对CII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分歧。近十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接入互联网,CII涵盖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 1.国际社会CI与CII的相关概念 (1)关键基础设施相关概念 国际社会上,国家关键基础设施(CI)的概念由来已久,这些设施的关键性在于关系国计民生,为社会提供不可缺少的产品和服务。 1.美国2001年《爱国者法案》认为,CI是指关系到美国生死存亡的,无论是物理还是虚拟的系统和资产,这些系统和资产的功能丧失或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国家公众健康与安全或这些要素的任何结合产生严重影响。 2.欧洲委员会于2004年10月20日发布的通告《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加强CI保护》中针对CI作出了定义,明确CI是指如果被破坏或摧毁,会对公民的健康、安全、稳定或经济福祉或成员国政府的有效运转造成严重影响的物理和信息技术设施、网络、服务和资产。CI横跨经济的诸多部门和重要政府服务。 4.德国的CI保护的主要理念是政府和社会在总体上严重依赖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转,在基础设施中,凡是其故障会导致供应短缺或给大部分人口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元素都被定义为关键的。德国在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国家计划》中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为:给定基础设施中 IT部分的总和。 5.荷兰明确规定,对于社会不可或缺的,其损坏速度造成全国性紧急状 态,或者会在更长时间内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基础设施,为CI 0 6.英国将关键国家基础设施(CNI )界定为由不间断向国家提供基本服务来说不可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17:19:11.0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胡晓玥姜天琪 [导读] 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 (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如今我们已经完全进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大家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尽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这就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有些计算机风险因素是通信网络自身造成的,还有的风险来源于恶意的外界攻击,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仅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1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1内部原因 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的内部原因指的是由计算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计算机硬件的问题,还有网络结构的问题等。计算机性能和质量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施决定的,尽管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但是网路系统庞大而且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所以时间长了计算机内部的组件就会遭到破坏,网络的安全性还受到网络结构设计的直接影响,因为网络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若是网路内部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那么整个网络危险将会不断的加大。在对网络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公开服务器和外网、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从而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因为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若是有不足就会对网络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威胁。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具有问题的通信数据在进入到主机之前就将其拒绝,需要提前对外网服务请求进行筛选。 1.2外部原因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自然环境归于恶劣或者是线路失火、断电以及黑客网络病毒等都可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自然因素就是雷击,所以为了避免网络工程受到危害,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防雷的建设。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危机是难以防范的,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而且对网络安全的防护机构也缺乏专业性,所以,黑客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侵入网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篡改、窃取,如果信息数据被泄露会使得信息系统的功能收到限制,不仅如此,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犯罪。计算机病毒传播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病毒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对计算机病毒的控制不当,可能会使得病毒侵入网络系统,导致系统瘫痪,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也会丢失,阻碍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2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2.1信息加密技术 所谓的信息安全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其中一方面指的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内容的安全性。为了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需要对由于有害信息传播引发的后果进行负责,所以,应该合理的控制网络信息,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在信息传播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个过滤,严禁有害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性,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以及完整性,这也可以避免不法分子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从而保护用户信息。为了保护通信网络安全,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信息加密技术,运用此技术能够降低信息被盗的风险,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当中发生意外事故。在商务交易中应用信息加密技术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是分为两种技术方法,分别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其中对称加密是信息双方的加密和解密数据都是一样的,这种加密方式适用于含有较多数据量的信息,非对称加密信息指的是信息双方共同使用一对密钥。 2.2内部安全协议技术 在网络运行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控制协议的存在,互联网络之间的连接离不开控制协议,若是没有控制协议的支持互联网的连接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通信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控制协议发挥着重大作用,既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还能够实现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功能。网络内部安全协议存在着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恶意攻击者想要破译网络安全协议,从而获取信息数据,所以要想实现内部安全协议技术,需要对信息数据进行鉴别。利用网络内部安全协议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2.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电子化手段对信息传输双方的身份进行确认,并进一步检查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信息数据进行确认。现在,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两种方式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中得以认证的两种技术方法。对文章信息的认证,审核等工作,主要是通过数字签名来实现的,当对信息进行审核发现没有问题之后还应该负责文件生效的工作。为了实现数字签名技术,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应该将散列函数和公开密钥算法进行有机结合,负责发送信息的一方参考散列函数把需要进行传输的信息转化成散列值,然后对其进行加密,通过私钥加密的散列值会自动转换成数字签名的形式,然后将信息进行传输。负责接收信息的一方在收到信息提醒之后,需要对数字签名进行破解,主要是通过发送者的公开密钥进行破解,之后再对解密达到的散列值和接收者自己推断的散列值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传输的信息是正确的话,那么,两个值数就应该是一样的。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可以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鉴别,所以可以避免一些经过篡改伪造信息的传播。数字证书与数字签名有不同的地方,用户若想得到相关的数字证书,需要有专业机构的认证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得到数字证书,所以由此看来,数字证书与身份识别符类似,利用数字证书能够识别信息数据的真实性。 2.4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受网络入侵的影响,而且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及敏感程度较高的信息都会随着网络的入侵受到破坏。网络信息技术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与进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于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此项技术也是预防安全风险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完全威胁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入侵程序进行拦截和定期进行安全监测,为了识别网络的安全状态,需要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水平,所以需要分析计算机内部管理以及信息协议,从而对网络安全进行实

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应用

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7-07-17T11:55:04.2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作者:杨雅徐麦[导读] 电力系统日趋复杂,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力系统的一些难题,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但是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石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运检班,湖北省 435000;2.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石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网络控制室,湖北省 435000)摘要:电力系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日趋复杂,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力系统的一些难题,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但是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信息系统在遇到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或其他安全危险时会直接导致电力信息系统故障甚至 崩溃,所以必须提高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电力系统稳定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前言: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电力系统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让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但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尽快掌握信息安全存储的技术方法,以适应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1.我国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现状 我国地域广阔,电压等级多,所以电力系统稳控范围庞大而且复杂,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逐渐实现信息化,对信息化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了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但是由于电力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比如说(2015年12月23日乌克兰电力系统遭受攻击事件)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想确保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控制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电力信息系统涉及到的电力的生产、输电、配电过程都通过电力信息系统进行控制管理。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开始重视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管控,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且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像电信企业那样受到普遍重视,缺乏针对性的技术和策略,在实际运用当中实用性不强,风险管理不到位,影响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综合我国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电力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缺陷,电力企业建立的电力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不健全,电力信息系统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所以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不断融入到互联网+时代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2)部分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建立技术先进且完备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也没有充分重视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只是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安装了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基础信息防护措施,难以保证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面对对发电、输电、配电的稳控安全威胁(例如通过恶意代码直接对变电站系统的程序界面进行控制,通过恶意代码伪造和篡改指令来控制电力设备),电力企业不能够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升级信息安全防护系统,造成电力信息系统面临安全威胁,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电力信息安全存储技术 2.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信息安全存储的主要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电力企业应在内部局域网和外部网络均设置防火墙,使一切信息传递都经过防火墙的监测。合理设置防火墙的方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开通访问模式,拒绝未被许可的信息链接。 2.2身份鉴别技术 身份鉴别技术可对系统用户进行识别,规定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识别的方式是口令输入,操作简捷,适用性广泛。电力企业应为所有操作人员设置独立的口令密码,便于身份识别和安全管理。身份鉴别应在操作权过程中实时进行,确保使用者进行权限范围内的安全操作。 2.3入侵监测技术 入侵监测技术是防止黑客入侵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分布式监测架构实现大范围系统监测,当黑客入侵是及时发出警报,并对入侵行为作出反应,是防范来自外网攻击的警戒系统。 2.4加密技术 网络数据传播具有很高的安全风险,容易被“窃听”,造成信息泄露。数据加密技术是保证数据传播过程中安全性的有利手段。信息发出方通过特定的加密方式将信息流转变成乱码,及时信息被截取,也能保证信息内容不会泄露。信息接收方在接到信息后在依照对应的解密方法对信息进行还原,完成信息的最终传播。 2.5病毒查杀技术 一些网络数据带有病毒代码,在传播过程中会给系统带来危害,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完备的病毒查杀系统,在数据传播的全过程是实时监控,及时找到并清除病毒代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病毒查杀系统应具备升级功能,以适应对新型病毒的查杀任务。 3.电网信息安全管理 3.1保障网络安全 在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黑客攻破网关进入某个内部主机后,便可以随便攻击局域网内的其他主机。电力调度信息网作为电力生产的重要平台,对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它承载了电力调度管理系统、电力市场交易、语音和视频等大数据量业务,网络的性能和业务连续性有很高的保障要求,防火墙体系必须是科学严密的,但是传统的网关防御只能防范外部攻击,不能防范来自内部的攻击。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根据木桶效应,薄弱的任何一点都会降低整体安全防御力,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所以终端安全体系建设也同样非常重要。在关键位置装入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采取入侵防护、病毒防护、服务器核心防护,专用安全隔离装置,专用数字证书等防护措施对其重点防范。 3.2物理安全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 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几种主要的 电力通信方式,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加密技术等多个角度与方面就电力 系统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 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1 前言 作为电力系统应用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对其信息安全的研究占据着极为关键 的地位。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分析 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应用的最终整 体效果。 2 概述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 趋势,因此,注重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 才能真正保障电力系统中各种信息的安全,最终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整体效益不断 增长。在高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各种不定因素, 大大提高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风险,是当前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根据电力企业 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与各区域电力系统自身特点相符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严 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和操作,可以促进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体系不断完善,最 终保障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从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系统的安全防护管理机制, 把防护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滴,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 3 几种主要的电力通信方式 3.1 电力线载波通信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指利用高压电力线、中压电力线或低压配电线(380/220V 用户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语音或数据传输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它通过把 网络信号调制到电线上,利用现有电线来解决网络布线问题。利用这一通信方式 具有很多优势,如安全性高、速率快、稳定性强、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等,因而 被广泛应用。 3.2 微波中断通信 微波中断通信是指使用波长在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进行通信的一种通 信方式。它不像电力线载波通信一样需要电线作为介质,它不需要借用任何固体 介质,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时就可以使用微波传送。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具 有容量大、质量好、传输距离远的特点,因此也是一种重要通信手段。其主要缺 点是一次投资大,电路传输有衰减,远距离通信需要增设中继站,当地形复杂时,选站困难。 3.3 电力专线通信 电力专线由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按一定的方式绞合而成的线束,其外面包 有密闭的外护套,必要时还有外护层进行保护。然后,根据实际需求直接通到用 户场所,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设定带宽。这一通信方式安全性、稳定性高,但不适 合太原距离的通信。 3.4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波作为载波来传送信息,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信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使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坚持顶层设计、整体防护,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运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第四条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国家密码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第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下称运营者)对本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负主体责任,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第六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第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发现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有权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举报。 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支持与保障

第八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第九条国家制定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相关的技术、产品、服务创新,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培养和选拔网络安全人才,提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水平。 第十条国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利用标准指导、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第十一条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开展工作绩效考核评价。 第十二条国家鼓励政府部门、运营者、科研机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行业组织、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合作。 第十三条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应当设立或明确专门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并组织实施本行业、本领域的网络安全规划,建立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并督促落实。 第十四条能源、电信、交通等行业应当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与网络功能恢复提供电力供应、网络通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重点保障和支持。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侦查打击针对和利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六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下列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活动和行为: (一)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二)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未经授权向他人提供可能被专门用于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技术资料等信息; (三)未经授权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渗透性、攻击性扫描探测; (四)明知他人从事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活动,仍然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五)其他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活动和行为。 第十七条国家立足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积极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

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价指引-全国信息安全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 查评估指南》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此外规定了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以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 为了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测评估相关方法、流程,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立项《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国家标准,2016年7月,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下达《<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委托任务书,委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展该标准的研制工作,并将本项目标识为WG7 组重点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牵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更名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 1.2主要工作过程 2017年1月至3月,《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牵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讨论,讨论研究指南的编制,并形成标准讨论稿,向中央网信办领导汇报标准编制进展,并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项目申请。 2017年4月,标准通过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WG7组会议讨论。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重点专项按照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7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 (2016-2020 年)。 1.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类) 面向物联网节点计算资源、体积、功耗受限和规模、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安全挑战,研究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在大连

接、异构数据、时延复杂的条件下,能够与物联网节点融合的一体化安全机制;研究基于标识技术的安全物联网互联互通架构,基于标识的加密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大规模信任服务机理及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协商、数据完整性与私密性、跨域设备身份与认证服务等;研究大规模设备监控技术,实现在无安全代理条件下设备自动发现、识别及状态、行为智能感知;研究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总体技术架构;研究支持智慧城市统一管理且支持隐私保护的智慧小区或智慧家庭适用的安全技术架构及其相关原型系统。 考核指标: 1.提出适应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目标的模型和体系框架,指导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安全实践; 2.研制安全物联网原型平台,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对象的分级分层管理与安全解析,物联网设备发现、识别和监控以及身份认证、密钥管理服务均支持10亿规模; 3.设计完成采用国家标准密码算法的物联网管理域的强逻辑隔离安全机制,安全隔离方案应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查; 4.设计完成多物联网管理域之间的受控互联互通机制与协议,支持基于身份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映射,支持时间、环境以及安全上下文敏感的授权管理,其中时间粒度应不大于1分钟,支持的环境鉴别应包括物理位置、网络接入途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等因素;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 护条例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73-41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规划、建设、运营、维护、使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坚持顶层设计、整体防护,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运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第四条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

全保护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国家密码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第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下称运营者)对本单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负主体责任,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第六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 第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发现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行为,有权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举报。 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

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 商用网络在互联网上得以运行, 首先应建立或使原有的网络升级为内部网, 而专用的内部网与公用的互联网的隔离则有赖于防火墙技术。有了防火墙, 商家们便可以比较安全地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应的商业活动。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其实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 s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 防火墙有二类, 标准防火墙和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 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接一个路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 即公用网; 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双家网关(dual home gateway) 则是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又称堡垒主机(bation host) 或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 layer gateway), 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 但却能同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 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边疆, 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 双家网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 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 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 隐蔽子网)。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行隐蔽,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上, 通过路由器的配置, 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一系统。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商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 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 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般来说, 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2. 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 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 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 常用的方针有线路加密和端——端加密两种。前者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 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应把握几个要点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应把握几个要点 (来源:《中国信息安全》2017年第8期,作者:闫晓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的重要资产,《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要对其实行重点保护。为落实法律要求,2017年7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划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范围,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安全保护职责,规定了安全保护的基本制度。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保护是各国通行的做法,美欧很早就建立了相关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定的做法和经验。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应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界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概念 这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安全保护的前提。国际上有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概念。关键基础设施是指对国家至关重要的系统和资产,一旦遭受破坏或毁灭,将对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公民的健康安全等造成严重损害,如2001年美国《爱国者法》和2004年欧盟《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打击恐怖主义》的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对关键基础设施自身至关重要或者其运行必不可少的信息通信系统,这些系统处理、接收、存储电子信息,如2011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安全网络未来蓝图:国土安全企业网络安全战略》和2005年《欧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项目绿皮书》的规定。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关键基础设施保护重点从物理保护转向网络安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采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是符合这一趋势的。 二、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具体范畴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方案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

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Internet 的普及和电子商务、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 一方面,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国计民生和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另一方面, 政府主管机构、企业和用户对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和可发展性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因此, 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角度来看, 加大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的力度已刻不容缓。 研究现状: 自从网络技术运用的20多年以来,全世界网络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的网络安全技术在近几年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另一方面因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企业不断跟进最新安全技术,不断推出满足用户需求、具有时代特色的安全产品,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网络安全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以往人们主要关心系统与网络基础层面的防护问题,而现在人们更加关注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问题,安全防护已经从底层或简单数据层面上升到了

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控制措施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控制措施》(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当前,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网络攻击,《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提出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网信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该条例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安全保护要求。但是,用于指导具体保护工作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亟需配套标准支撑。此外,我国正在推进全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等也需要相关技术标准作为指导。 基于对《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细化落实,围绕上述目标,结合目前已经开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组织开展了系列标准的制定,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控制措施》《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指标体系》等。其中,本标准作为《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基本要求》的配套标准,根据要求提出相应控制措施,运营者开展安全保护工作时可在该标准中选取适用的控制措施。 2017年4月,本标准在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周”期间通过立项,由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负责。2017年10月,在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周”进行汇报并通过会议决议可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建议将标题修改为《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控制措施》。会后,编制组根据标准周答辩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分修

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16T14:33:32.3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作者:甘运洪,黄峥琳 [导读] 网络空间安全是信息化社会人们和信息对网络空间的基本需求 摘要:网络空间安全是信息化社会人们和信息对网络空间的基本需求。网络空间是所有信息系统的集合,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信息系统。由于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形象,致使网络空间安全在解决传统危害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新的安全挑战。本文间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网络防护;隐私保护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类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安全风险频发。当我国已经步入网络大国行列距离网络强国还有明显的差距,想要迈进网络强国行列就应当深刻意识到当前网络技术基础微弱、自主研发网络核心技术紧缺、网络空间维护安全的优质人才紧缺等现实问题和弊端问题。只有敢于直面现实和短板,才能打破常规处理安全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具体执行时所运用的操作、处理方法,才能切实立足于网络信息化的有力条件下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从专业化人才培养、攻克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关卡、将关键软硬件产品用同属性国产替代,同时构建和落实空间安全制度等诸多方面来建设条理性的、全方面的、细致化的管理、预防、控制于一体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以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的目标。 一、网络空间安全体系 方滨兴院士提出四横八纵的网络安全层次模型;杨明教授等5人提出了四横一纵的网络安全研究体系;李辉等提出了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细分为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五个方面;杨良斌等通过借鉴外国的教育体系、社会培养体系、人才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提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得出结论:本文在网络安全空间体系结构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从产生、存储、转换、提取、传输、显示、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的信息安全因素。本文提出的1+2网络空间研究体系结构。如图一所示。 其中1是指协议单元的具体划分,2是安全服务单元和实体单元层次。协议单元主要包含物理层安全、传输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内容,这三项是计算机主体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服务单元主要负责为协议层次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实体单元主要包含应用系统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三方面,包含数据信息提取时的安全性、需求性、保密性、可靠性,可以有效服务于主机网络管理和信息保护,满足计算机主机系统的安全需求,希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二、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中运用的关键性技术 (一)协议单元中物理层安全 第一点:电子辐射技术。由于计算机内部有快速制动的介质电子,在计算机运作过程中电子受电能的影响在附近形成电磁波,利用电磁波检测技术就可以轻易获取介质中传输的数据信息,因此必须要在高度重视电磁波的检测技术和屏蔽技术,它是唯一能杜绝电磁波泄密的主要 方式之一,但信息保密效果确是最好的。 第二点:电子干扰技术。电子干扰技术主要是用于无线通信频率选择、信息道同频率调试等不良行为所采取的攻击性手段。例如:最常用的频谱干扰。 第三点:电子对抗技术。电子对抗就是以损害电子形成的电磁波为代价,利用电力防护技术和电子攻击技术对电磁波进行破坏。 第四点:芯片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是依靠半导体的芯片安全。芯片制造的关键点是留有后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芯片进行操作。只要通过对芯片的程序进行篡改,就可以完成信息窃取、破坏或植入病毒等组织软件正常运行,安全事故频发几率大。新阶段我国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功能集成化芯片已经成为芯片运用范围最广、使用最多的。多功能集成化芯片可以同时完成数据信息储存、数据加密、数据传输等多项功能,但是不好之处就在于安全威胁更大,一经损坏或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我国为此特意研究出可信计算技术,逐层传递、逐层防护、逐层信任,能实现整个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协议单元次中传输层安全 第一点:移动互联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主要包括:其一,移动终端安全,包括安卓、苹果等系统安全、电源安全、定位安全等。其二网络连接安全,包含卫星传输安全、手机数据网络安全、无限区域覆盖安全等。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同时运用多项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 第二点:网络攻防安全。网路攻击是未经他人允许私自进入他人计算机窃取相关信息的一种不良行为。其中有些攻击是显性的可以被安全技术检测出来并运用相关设备防御的;还有一部分攻击是隐形的无法被安全技术检测出来也无法进行安全拦截和处理。但是利用数据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等进行全方面的保护和防范。 (三)协议单元中应用层安全 第一点:运用软件安全。传统的木马病毒、计算机病毒等仍然是软件安全需要重点防控的内容之一,同时微信二维码中隐藏恶意代码、手机网络通信登陆方式被盗等现象发生几率逐渐增大,恶意攻击者的行为已经严重尾危害到用户个人身份信息、电子银行资金等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