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知识点分析

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知识点分析

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知识点分析
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知识点分析

09年10年11年12年13年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

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

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

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

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

西汉C.南北朝D.唐朝

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

歌:“市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

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

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

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

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

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

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

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

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

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

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

但不完善

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

…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

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

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

(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

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

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

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21(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

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

史进步性。(7分)(2)据材料二,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

、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

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

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3.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

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

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

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

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

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 诏令须由

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

令草拟的职能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

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

定制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

、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

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

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

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

次,俱列六部之上。冶据此,对明代

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

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

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5.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

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

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

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

明军机处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

与政务,秉旨办事C. 设有官衙,机构完

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农业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

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

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

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

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

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

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

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09-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考点分布一览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相关知识点

(2)手工业

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3)商业

21(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字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

3.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4)主要经济政策(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2)汉代儒学

(3)宋明理学

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朱熹B. 李贽C. 陆九渊D. 黄宗羲21(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

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1)科技成就

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4.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 .农业仅赖百工B .百工亦为本业C .农工比重适当D .农工任其消长

21(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3 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 分)(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

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与发展

2.古代中国的经济21(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

的观点。(5分)

与文学艺术

(2)汉字与书画

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

(3)文学成就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4)戏曲艺术

(1)雅典的民主政

13.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

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

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12.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

13.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2)罗马法

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冶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于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1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冶材料中的“他们冶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

15.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5.古代希腊罗马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3)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14.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4)近代欧美(新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历史作用

(1)经典力学

(2)生物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

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两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

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

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

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 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 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 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 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4)辛亥革命

22(1)第一种说法主要师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事实加以说明。(4分)(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

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

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 .临时政府

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2(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3分)

22(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5 分)

(6)国共政权的对

10.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的确立与发展

11.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7)抗日战争

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 .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 太原会战D. 台儿庄战役

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冶这种“悲痛的心情冶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22(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 分)

(8)解放战争

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冶解放军的“下一步冶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1)晚清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

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冶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

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

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民国时期民族

工业的曲折发展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

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

行C.货币大量增发各给民族工业巨大

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

需求

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冶的促进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

(1)“师夷长技”的主张

(2)维新思想

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

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 魏源B. 李鸿章C. 康有为D.孙中山22(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冶的内涵。(4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冶为

主题进行论证。(9 分)

放潮流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求民主的斗争

22(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3)新文化运动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俄国十月革命

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 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

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

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

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

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3(1)图① 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 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 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冶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冶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持断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23(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 20 世纪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 分)(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 分)(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 分)(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

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罗斯福新政18.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

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

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

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

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

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

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

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

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

经济”时代的奇迹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两极格局的形成19.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

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

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

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

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

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

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

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

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

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

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

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

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

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

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

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

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

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

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

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

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

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

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

联合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4(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

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

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6分)

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

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

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

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

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

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妨

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

外经济的扩张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

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

地位A. 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24(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

格局产生什么影响?(2分)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

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

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

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

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

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

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

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 分)(2)材料

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

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

视角有何新意? (3 分)(3)据材料三表

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

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

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 分)(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

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

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

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

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3(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 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 分)(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 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 分)

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迷住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界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区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这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 1948 年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冶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2)民主政治建设

的曲折发展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22(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4 分)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 .缓和中苏关系

恶化的局面B .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 .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

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

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

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

济合作得以加强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

(3)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

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

设与祖国统一

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

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

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

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 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 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 .土地的使用权B .土地的用途C .土地的所有权D .土地的规模

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队“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④

(2)经济体制改革12题

12.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和平与发展的世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2(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

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

件是什么?(7分)(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9.徐克《清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顶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②③B .①②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冶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冶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冶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冶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冶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冶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6.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冶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道路

2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

思想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

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3)邓小平理论(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

增)

(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梭伦改革

24A(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分)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 分)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25A(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5.1861年(新增)俄国农奴制改革

25A(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压力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的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24A(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 分)(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冶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冶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分)(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5.现代中国科技发展

的主要成就

24.20世纪以来的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2)毛泽东、邓小平

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

特征。(3分)(2)依据材料二,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

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

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3)

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

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

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分)

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

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

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

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

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

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

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

治前提

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

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

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

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

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

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

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

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 而不

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冶这段话体

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

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

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

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

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其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