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

毕业论文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学生

指导教师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华坪县农广校

工作单位华坪县公安局

2011年 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时间:年月日

密级:(请注明密级及保密期限)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工维权备受社会关注,其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现,正视问题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对研究状况作了简要评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的加强、深化和拓展提供一些必要参考。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述评

目录

前言 (1)

1农民工的产生 (1)

1.1农民工 (1)

1.2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农民工的来源 (1)

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1)

3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隐患和原因 (1)

3.1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1)

3.2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原因 (2)

4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基本原则 (3)

4.1适度保障原则 (3)

4.2分类分层的原则 (3)

4.3循序渐进的原则 (3)

5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

5.1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其政治意义 (3)

5.2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3)

5.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意义 (4)

5.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4)

6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障碍因素 (4)

6.1主观方面的因素 (4)

6.2体制方面的因素 (4)

6.3客观方面的因素 (5)

7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基本思路 (5)

7.1横向和纵向分析 (5)

7.2农民工社会保障还应包括其他保障项目 (5)

8结论 (6)

参考文献 (7)

后记 (8)

前言

农民工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还正视不足,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还关注不够。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有研究中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进行总结的现实需要。鉴于此,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农民工的产生

1.1农民工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农民户口,但他们又从事着非农产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从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于是众多的学者们就干脆给了他们一个有概括性的名字:“农民工”。

1.2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农民工的来源

由于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农村土地的边际生产效益递减,从而对剩余劳动力产生一种“推力”;而城镇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相对有利,从而产生一种“拉力”。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由于行政化村治对村庄经济资源的过度汲取,对农民产生一种“压力”,从而使农民不得不到社区以外去寻求生存,而城市是最好的选择。

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低,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农民工群体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有人研究发现,只有很小部分农民工有一至两项非均衡的、水平极低的社会保障,而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其中社会保险各险种的参保率都在10%以下,其余75.2%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农民工完全处在城市社会保障之外,尤其在失业救助、医疗看病等方面农民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保障待遇和保障机制。农民工虽然进城创造了财富,但大量农民工都没有社会保障。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位及其对工伤、医疗保险的迫切需求,政府也尝试和制定了一些面向农民工的参保办法,但问题是效果难如人意。

3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隐患和原因

3.1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是社会稳定的隐患

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中低层职业,还面临着失业风险,所以在陷入生活困境时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目前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已推进到逐步将城市户口各类劳动者涵盖于其中,是否能进一步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包括进来,关系到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能否最终形成;进城农民工如不能为相应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所吸收,就将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由此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推进城乡居民实质平等地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农民工在市场初次分配中只能获得较小的份额,在再分配中应得到适当补偿,但城市再分配却基本将农民工排除在外,尤其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被考虑到。

3.2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原因

3.2.1思想观念方面原因

一些思想观念客观上阻碍了农民工社保问题的解决。一是认为政府社会保障负担已经很重,无力承担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二是认为农民工虽然从事工人职业,但他们仍是农民,还有农村的土地赖以保障,不必考虑他们的社保问题。

3.2.2企业方面的原因

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农民工参保会增加成本,加重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竞争力,部分企业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采取能拖则拖的态度,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保。同时,在现行保障体制下,也有极少数企业无力参保。农民工所在单位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或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装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不少是微利行业。存在极少数企业为他们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障金感到负担较重,参保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3.2.3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一是不知道享有社保权利。对社保不了解,社保意识薄弱。二是不愿参保。部分农民工离开土地来到城镇的动机主要是赚钱回家改善生活,并不想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缴纳保险费减少了现金的收入,不愿意拿钱参保。三是不敢提出参保要求。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农民工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一些农民工也不敢冒着丢掉饭碗的风险向用人单位提出参保要求,就业的压力迫使部分不得不接受用人单位的低工资和无保障。四是无力参保。部分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且不稳定,缴纳保险费个人的负担过重。

3.2.4制度管理实施方面的原因

农民工最显著的特点是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不仅往返流动于城乡之间,并在单位之间、城镇之间频繁地变动工作岗位,新老农民工进行代际更替。参保基本上是照搬城镇职工的制度,缺乏适应农民工特点和要求的管理办法和机构,难以满足农民工大规模参保的要求,比如,由于缺乏便于农民工参保、转保、退保的办法,外来农民工频繁变动工作,有的农民工更换新工作后

也常常被迫中断参保或退保,由于退保集中,手续繁杂,不少农民工连自己缴的保费也拿不到手便一走了之。

4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基本原则

4.1适度保障原则

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目前还很不完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能难度更大,真正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农民工的社保问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农民工社会保障应当从实际出发,实行低费率、低费基,其享受待遇标准也相应降低。

4.2分类分层的原则

分类分层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政策选择。在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之前,应先对农民工进行适当的分类,对于从事正规就业、建立劳动关系或事实关系5年以上的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于频繁流动以及从事各种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可制定过渡性的参保办法。

4.3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农民工缴费能力较弱,国家的财力有限,因此应根据有关风险对农民工的危害程度,将农民工最需要的社会保障项目优先建立。首先应优先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障问题。其次,加快建立农民工的大病或住院保障。。第三,要逐步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

5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5.1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其政治意义

(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城市居民同时要为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应有的保障。(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政府着眼长远的要求。如果因农民工的流动性与劳动关系不稳定而不考虑其保险问题,那么今后再解决比现在就应对成本要大得多。(3)社会保障是国家赋予每个劳动者的一种权利,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保障农民工基本公民权的需要。

5.2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1)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增进社会的整合与稳定,是社会顺利转型的客观需要。(2)是城市化战略推进的需要。合理解决我国城市化的难题,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城乡社会

保障制度的有机衔接,要给农民工相应的社会保障。(3)农民工得失悬殊、进退两难的处境使社会主义的公平机制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社会保障机制,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4)是新时期社会反贫困的重要举措。农民工作为农村“精英分子”的身份和责任使得他们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对其家庭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极有可能导致因伤、因病而致贫甚至于返贫。

5.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意义

(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利于引导农民工放弃兼业型转移、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从而可以改善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为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必须建立一个不分所有制、不分用工形式、涵盖所有劳动者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要求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3)可以引导农民工对劳动力流动的投资。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减少了他们流动的心理成本,增加了流动的间接收益和净收益现值,从而有利于农民工的流动投资。(4)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立可以提高农民工抗风险能力,降低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对于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5)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利于维护雇佣农民工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以及企业的发展与长期利益最大化。

5.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1)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时期弥补国有企业职工可能出现的保险金支付不足,有利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2)农民工虽然持农村户口,但他们已与城镇职工一样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体现其公平性。(3)农民工作为社会边缘人,他们应有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护自身权利,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4)从长远来看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既能减少改革的阻力与成本,又不会扭曲社会保障一元化目标,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必然要求。

6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障碍因素

6.1主观方面的因素

(1)农民工没有得到基本的身份认同,一部分人单纯站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忽视农民工自身的基本权益;(2)大部分的农民工雇主缺乏自觉保护农民工的意识,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农民工的保护;(3)农民工自身由于主客观原因不敢或还没有意识到需要维护自己应有的基本权益,维权意识缺乏。(4)城市居民对对于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较强的抵触心理,担心会引来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5)一些地方搞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往往是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扩面指标层层向企业进行安排,也不管农民工是不是真正需要,这种行政强制的工作开展方式让农民工心生反感。

6.2体制方面的因素

(1)现有制度安排的障碍。主要是国家为保证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严格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相应的立法,使相应的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实现强制性原则;(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甚至是缺失。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远未形成,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严重脱节,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4)农民工虽然人数众多却由于其弱势地位和较低的组织程度使得其争取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的能力不足,他们的诉求和意愿难以引起决策层的应有重视。

6.3客观方面的因素

(1)农民工表现出的极大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不仅反映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也表现在职业及单位之间.(2)作为保障对象的农民工规模巨大且构成复杂。我国农民工数量非常庞大且还不断增长,而且层次不一、构成复杂,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别。(3)农民工经济收入上的障碍。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和收入很不稳定,这种状况使其难以取得进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资格。(4)社保资金的障碍。近年来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状况使得维持原社会保障体系尚力不从心,如果再把农民工纳入其中将会不堪重负。

7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基本思路

7.1横向和纵向分析

从横向构成看,主要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应包括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是将农民工社会保障基本等价于当前的城镇社会保险,即包含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五大部分,较第一种观点增加了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从纵向构成看:大多观点认为当前由于主客观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不宜也不可能求大求全、齐头并进,而应坚持分类分层分阶段逐步推进的策略和基本原则,依次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和生育保险制度,积极而有效地逐步维护和实现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权益.尤其绝大多数观点都指出工伤保险问题的解决尤显必要和迫切,应该首先建立针对农民工的以普遍性为原则的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好关联农民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及其全家幸福的工伤问题。

7.2农民工社会保障还应包括其他保障项目

7.2.1应将农民工纳入到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应将农民工纳入其中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但鉴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多元化要求只能适时地分层分类将农民工纳入。应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可供选择的两条途径是通过户籍改革将其变成城镇居民进而纳入镇社会保障体系或者通过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将农民工直接纳入。

7.2.2应对农民工实行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现阶段应推出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一种作为过渡形态的“三元社会保障模式”,农民工身份的过渡性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城乡衔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其勾勒了一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架构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从该制度的保障对象、保障项目、基金筹集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7.2.3应将农民工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和参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两种模式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具备可行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应把农民工纳入到应加快改革和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最终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过渡。农民工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具有客观、正当而迫切的社会保障诉求,应采取分类分层保障的办法依次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8结论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甚至是缺失,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远未形成,与城镇社保存在严重脱节,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社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建立由国家、集体、农民三方负担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职工社保制度的接轨,并最终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过渡。要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农民工社保权益方面的作用。根据农民工人数众多、工作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创新工会组建形式。比如,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组建以工程项目工会主体的工会联合会,在小型的非公有制单位,可以建立楼宇工会、市场工会以及区域性和行业性工会,加强工会的组建,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要督促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监督合同的履行;督促企业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帮助农民工申领各项应得的社会保障待遇;积极兴办职工医疗互助保险活动,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符合农民工作为工人的特点,也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罗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

[2]李强。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新视野。

[3]陈锡文。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中国农村经济。

[4]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5]王文韬等。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半月谈。

[6]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鹭江出版社。

[7]李迎生。从分化到整合: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改革与前瞻。

[8]杨辉。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天府新论。

[9]陆丽芳,杨鹏程。构建面向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南京社会科学。

[10] 刘钧:《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时正新等: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 郭崇德:《社会保障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13] 周正平:《13亿农民涌入城镇农民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角》。

[14] 郑功成:《应当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15] 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16] 王文韬等: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半月谈。

[1]柳松,李大胜.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07.

[2]熊自权.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M】一匕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朱镜德.中国的三元劳动力市场格局下的两阶段乡——城迁移理论【J】.中国人口科学,1999.[6]陈平.建立中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自损国际竞争力的短视政策【J】中国改革,2002.[7]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

[8]李郁芳.试析土地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9]赵锡斌,温兴琦,龙长会.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3.

[10]卢海元.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04.[11]郑功成,黄黎若连.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米庆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述评,2006年9月14日,中国论文网,

[14]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15]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后记

经过《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知识,并能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特别是我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我所学的知识,使论文所阐述的观点、原理更加符合实际;另外,我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认真查寻了有关论文的资料,尽可能多的阅读相关书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更深入细致;再次,我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辛勤的指导和批阅,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是完不成的,我真心的向老师们表示感谢,谢谢你的批阅和指导!

2009年10月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信息表

学生张云敏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批次071

层次专升本

指导教师李慧波

学号 w530228071019

学习中心华坪县农广校

工作单位华坪县公安局

2009年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表1

毕业论文(设计)申请表

表2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表三

毕业实践活动记录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