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全部教案

两个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解决方法:利用简单的举例得到一般的结论.

2.难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区分。解决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活动设计

1.活动:思考,讨论,对比,练习.

2.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正

1.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使得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商品生产工序复杂化,解决一件事常常有多种方法完成,或几个过程才能完成。

排列组合这一章都是讨论简单的计数问题,而排列、组合的基础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关键.

2.新课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l)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 2班,轮船有 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 4十2十3=9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 n种不同的方法.

(2)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 村到C村又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 3X2=6种不同的走法.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 m2…m n种不同的方法.

例1 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

1)从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中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的取法?

解:(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数学书,可以从6本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语文书,可以从5本书中任取一本,有5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6十5=11.

答:从书架L任取一本书,有11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可以分成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数学书,有6种方法;第二步取一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 N =6X5=30.

答:从书架上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30种不同的方法.

练习:一同学有4枚明朝不同古币和6枚清朝不同古币

1)从中任取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2)从中任取明清古币各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例2(1)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允许重复三位数?

(2)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3)由数字0,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解:要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共有5种选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由于数字允许重复,

这仍有5种选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同理,它也有5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可以组成的三位数的个数是N=5X5X5=125.

答:可以组成125个三位数.

练习:

1、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陆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陆路可走,又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2条水路可走.

(1)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一名儿童做加法游戏.在一个红口袋中装着2O张分别标有数1、2、...、19、20的红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被加数;在另一个黄口袋中装着10张分别标有数1、2、 (9)

1O的黄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加数.这名儿童一共可以列出多少个加法式子?3.题2的变形

4.由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小结:要解决某个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是分类,还是分步?分类时用加法,分步时用乘法其次要注意怎样分类和分步,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练习

1.(口答)一件工作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有 5人会用第一种方法完成,另有4人会用第二种方法完成.选出一个人来完成这件工作,共有多少种选法?

2.在读书活动中,一个学生要从 2本科技书、 2本政治书、 3本文艺书里任选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乘积(a1+a2+a3)(b1+b2+b3+b4)(c1+c2+c3+c4+c5)展开后共有多少项?

4.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通,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丁地有4条路可通,从丁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5.一个口袋内装有5个小球,另一个口袋内装有4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的颜色互不相同.(1)从两个口袋内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两个口袋内各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作业:(略)

排列

【复习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第二

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

这件事共有

N=m1+m2+m3+…m n

种不同的方法.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

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

件事共有

N=m1?m2?m3?…?m n

种不同的方法.

3.两个原理的区别:

【练习1】

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机票?

2.由数字1、2、3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二位数?请一一列出.

【基本概念】

m≤)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1.什么叫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n

按照一定的顺序

.........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什么叫不同的排列?元素和顺序至少有一个不同.

3.什么叫相同的排列?元素和顺序都相同的排列.

4.什么叫一个排列?

【例题与练习】

1.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已知a、b、c、d四个元素,①写出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排列;②写出每次取出4个元素的所有排列.

【排列数】

1. 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n m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元素中

取出m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p 表示.

用符号表示上述各题中的排列数.

2. 排列数公式:m n p =n(n-1)(n-2)…(n-m+1)

=1n p ;=2n p ;=3

n p ;=4n p ;

计算:25p = ; 45p = ;215p = ;

【课后检测】 1. 写出:

① 从五个元素a 、b 、c 、d 、e 中任意取出两个、三个元素的所有排列; ② 由1、2、3、4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所有3位数. ③ 由0、1、2、3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所有3位数.

2. 计算:

① 3100

p ② 3

6p

2

848p

2p - ④

712

812

p p

排 列

课题:排列的简单应用(1)

目的:进一步掌握排列、排列数的概念以及排列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用排列数公式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一、复习:(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1.排列的定义,理解排列定义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2.排列数的定义,排列数的计算公式

)1()2)(1(+---=m n n n n A m

n 或)!

(!

m n n A m n

-= (其中m ≤n m,n ∈Z )

3.全排列、阶乘的意义;规定 0!=1

4.“分类”、“分步”思想在排列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授:

例1:⑴ 7位同学站成一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问题可以看作:7个元素的全排列——7

7A =5040

⑵ 7位同学站成两排(前3后4),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根据分步计数原理:7×6×5×4×3×2×1=7!=5040

⑶ 7位同学站成一排,其中甲站在中间的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问题可以看作:余下的6个元素的全排列——6

6A =720

⑷ 7位同学站成一排,甲、乙只能站在两端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根据分步计数原理:第一步 甲、乙站在两端有22A 种;第二步 余下的5名

同学进行全排列有55A 种 则共有2

2A 5

5A =240种排列方法

⑸ 7位同学站成一排,甲、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法一(直接法):第一步 从(除去甲、乙)其余的5位同学中选2位同学站在

排头和排尾有2

5A 种方法;第二步 从余下的5位同学中选5位进行排列(全排列)有55A 种方法 所以一共有25A 55

A =2400种排列方法. 解法二:(排除法)若甲站在排头有66A 种方法;若乙站在排尾有6

6A 种方法;若

甲站在排头且乙站在排尾则有5

5A 种方法.所以甲不能站在排头,乙不能排在排尾的排法共有77A -662A +55A =2400种.

小结一:对于“在”与“不在”的问题,常常使用“直接法”或“排除法”,对某些特殊元素可以优先考虑.

例2 : 7位同学站成一排.

⑴甲、乙两同学必须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先将甲、乙两位同学“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与其余的5个元素(同学)一

起进行全排列有6

6A 种方法;再将甲、乙两个同学“松绑”进行排列有2

2A 种方法.所以这样的排法一共有66A 2

2A =1440种.

⑵甲、乙和丙三个同学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方法同上,一共有55A 33

A =720种. ⑶甲、乙两同学必须相邻,而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的排法有多少种?

解法一:将甲、乙两同学“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此时一共有6个元素,因为

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所以可以从其余的5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放在排头和排

尾,有25A 种方法;将剩下的4个元素进行全排列有4

4A 种方法;最后将甲、乙两个

同学“松绑”进行排列有22A 种方法.所以这样的排法一共有2

5A 44A 22

A =960种方法.

解法二:将甲、乙两同学“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此时一共有6个元素,

若丙站在排头或排尾有255A 种方法,所以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的排法有960)2(225566=?-A A A 种方法.

解法三:将甲、乙两同学“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此时一共有6个元素,因为

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所以可以从其余的四个位置选择共有14A 种方法,

再将其余的5个元素进行全排列共有55A 种方法,最后将甲、乙两同学“松绑”,所以这样的排法一共有1

4A 55A 2

2A =960种方法.

小结二:对于相邻问题,常用“捆绑法”(先捆后松).

例3: 7位同学站成一排.

⑴甲、乙两同学不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法一:(排除法)36002

26677=?-A A A

解法二:(插空法)先将其余五个同学排好有55A 种方法,此时他们留下六个位置(就称为“空”吧),再将甲、乙同学分别插入这六个位置(空)有26A 种方法,所以一共有36002655=A A 种方法.

⑵甲、乙和丙三个同学都不能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解:先将其余四个同学排好有4

4A 种方法,此时他们留下五个“空”,再将甲、乙和

丙三个同学分别插入这五个“空”有35A 种方法,所以一共有4

4A 35A =1440种.

小结三:对于不相邻问题,常用“插空法”(特殊元素后考虑).

三、小结:

1.对有约束条件的排列问题,应注意如下类型: ⑴某些元素不能在或必须排列在某一位置; ⑵某些元素要求连排(即必须相邻); ⑶某些元素要求分离(即不能相邻);

2.基本的解题方法:

⑴ 有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排列问题,通常是先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称为优先处理特殊元素(位置)法(优限法);

⑵ 某些元素要求必须相邻时,可以先将这些元素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排

列后,再考虑相邻元素的内部排列,这种方法称为“捆绑法”;

⑶ 某些元素不相邻排列时,可以先排其他元素,再将这些不相邻元素插入空挡,这种方法称为“插空法”;

⑷ 在处理排列问题时,一般可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思维形式,从而寻求有效的解题途径,这是学好排列问题的根基.

四、作业:《课课练》之“排列 课时1—3”

排 列

课题:排列的简单应用(2)

目的:使学生切实学会用排列数公式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 过程:

一、复习:

1.排列、排列数的定义,排列数的两个计算公式; 2.常见的排队的三种题型:

⑴某些元素不能在或必须排列在某一位置——优限法; ⑵某些元素要求连排(即必须相邻)——捆绑法; ⑶某些元素要求分离(即不能相邻)——插空法. 3.分类、分布思想的应用. 二、新授:

示例一: 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中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

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法一:(从特殊位置考虑)136080

5

919=A A 解法二:(从特殊元素考虑)若选:595A ? 若不选:69A

则共有 595A ?+6

9A =136080

解法三:(间接法)=-5

9610A A 136080

示例二:

⑴ 八个人排成前后两排,每排四人,其中甲、乙要排在前排,丙要排在后排, 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略解:甲、乙排在前排2

4A ;丙排在后排1

4A ;其余进行全排列5

5A .

所以一共有2

4A 1

4A 5

5A =5760种方法.

⑵ 不同的五种商品在货架上排成一排,其中a , b 两种商品必须排在一起,而c, d 两种商品不排在一起, 则不同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略解:(“捆绑法”和“插空法”的综合应用)a , b 捆在一起与e 进行排列有2

2A ;

此时留下三个空,将c, d 两种商品排进去一共有2

3A ;最后将a , b “松绑”有22A .所

以一共有22A 23A 2

2

A =24种方法. ☆⑶ 6张同排连号的电影票,分给3名教师与3名学生,若要求师生相间而坐,则

不同的坐法有多少种?

略解:(分类)若第一个为老师则有33A 33A ;若第一个为学生则有33A 33A 所以一共有233A 33

A =72种方法. 示例三:

⑴ 由数字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正整数?

略解:3255

545352515=++++A A A A A

⑵ 由数字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并且比13 000大的正整数?

解法一:分成两类,一类是首位为1时,十位必须大于等于3有3

313A A 种方法;另一类是首位不为1,有4

41

4A A 种方法.所以一共有3313A A 1144

41

4=+A A 个数比13 000

大.

解法二:(排除法)比13 000小的正整数有33A 个,所以比13 000大的正整数有-55A 3

3

A =114个. 示例四: 用1,3,6,7,8,9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由小到大排列.

⑴ 第114个数是多少? ⑵ 3 796是第几个数?

解:⑴ 因为千位数是1的四位数一共有603

5=A 个,所以第114个数的千位数应

该是“3”,十位数字是“1”即“31”开头的四位数有122

4=A 个;同理,以“36”、

“37”、“38”开头的数也分别有12个,所以第114个数的前两位数必然是“39”,而“3 968”排在第6个位置上,所以“3 968” 是第114个数.

⑵ 由上可知“37”开头的数的前面有60+12+12=84个,而3 796在“37”开头的四位数中排在第11个(倒数第二个),故3 796是第95个数. 示例五: 用0,1,2,3,4,5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

⑴ 能被25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⑵ 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的有多少个?

解: ⑴ 能被25整除的四位数的末两位只能为25,50两种,末尾为50的四位数

有2

4A 个,末尾为25的有1313A A 个,所以一共有2

4A +1

313A A =21个.

注: 能被25整除的四位数的末两位只能为25,50,75,00四种情况.

⑵ 用0,1,2,3,4,5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一共有3003

51

5=A A 个.因

为在这300个数中,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大小关系是“等可能的....”,所以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的有

1502

13

515=A A 个. 三、小结:能够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排列方法,同时注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此外能够

借助一题多解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四、作业:“3+X ”之 排列 练习

组 合 ⑴

课题:组合、组合数的概念

目的: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以上由学生口答. 2.提出问题:

示例1: 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

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示例2: 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引导观察:示例1中不但要求选出2名同学,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

示例2只要求选出2名同学,是与顺序无关的. 引出课题:组合..问题. 二、新授:

1.组合的概念: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注:1.不同元素 2.“只取不排”——无序性 3.相同组合:元素相同 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

⑴ 从A 、B 、C 、D 四个景点选出2个进行游览;(组合)

⑵ 从甲、乙、丙、丁四个学生中选出2个人担任班长和团支部书记.(排列)

2.组合数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m

n C 表示.

例如:示例2中从3个同学选出2名同学的组合可以为:甲乙,甲丙,乙丙.即

有323=C 种组合.

又如:从A 、B 、C 、D 四个景点选出2个进行游览的组合:AB ,AC ,AD ,BC ,

BD ,CD 一共6种组合,即:62

4=C

在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去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 题,关键是看是否与顺序有关.

那么又如何计算m

n C 呢?

3.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⑴提问:从4个不同元素a ,b ,c ,d 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34C 是多少呢? 启发: 由于排列是先组合再排列.........

,而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34A 可以求得,故我们可以考察一下34C 和34A 的关系,如下:

组 合 排列

dcb

cdb bdc dbc cbd bcd bcd dca cda adc dac cad acd acd dba bda adb dab bad abd abd cba

bca acb cab bac abc abc ,,,,,,,,,,,,,,,,,,,,→→→→

由此可知:每一个组合都对应着6个不同的排列,因此,求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3

4A ,可以分如下两步:① 考虑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

的组合,共有3

4C 个;② 对每一个组合的3个不同元素进行全排列,各有33A 种方法.由

分步计数原理得:34A

?34C 3

3A

,所以:

333

4

34

A A C =.

⑵ 推广: 一般地,求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m

n A ,可以分如下两步:

① 先求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m

n C ;② 求每一个组合中m 个元素全排列数m m A ,根据分布计数原理得:m n A =m n C m m

A ? ⑶ 组合数的公式:

!)1()2)(1(m m n n n n A A C m m m

n m

n

+---=

=

或 )!

(!!

m n m n C m

n -= ),,(n m N m n ≤∈*且

⑷ 巩固练习:

1.计算:⑴ 4

7C ⑵ 7

10C

2.求证:1

1+?-+=

m n m

n C m

n m C 3.设,+∈N x 求3

211

32-+--+x x x x C C 的值.

解:由题意可得:??

?-≥+-≥-3

211

32x x x x 即:2≤x ≤4

∵,+∈N x ∴x =2或3或4

当x =2时原式值为7;当x =3时原式值为7;当x =2时原式值为11. ∴所求值为4或7或11. 4.例题讲评

例1. 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3同学,每人各得2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分 法?

略解:902

22426=??C C C

例2.4名男生和6名女生组成至少有1个男生参加的三人实践活动小组,问组成方法共有多少种?

解法一:(直接法)小组构成有三种情形:3男,2男1女,1男2女,分别有3

4C ,

1624C C ?,2614C C ?,所以一共有34C +1624C C ?+2

6

14C C ?=100种方法. 解法二:(间接法)1003

6310=-C C

5.学生练习:(课本99练习) 三、小结:

此外,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看是否与顺序有关,从而确定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必要时要利用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 四、作业:课堂作业:教学与测试75课

课外作业:课课练 课时7和8

组 合 ⑵

课题:组合的简单应用及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目的:深刻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强调:排列——次序性;组合——无序性. 2.练习一:

练习1:求证:11--=

m n m

n C m

n C . (本式也可变形为:11--=m n m n nC mC ) 练习2:计算:① 310C 和710C ; ② 26

37C C -与3

6C ;③ 5

114

11C C +

答案:① 120,120 ② 20,20 ③ 792 (此练习的目的为下面学习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练习二:

⑴ 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⑵ 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共有多少条?

答案:⑴45210=C (组合问题) ⑵902

10=A (排列问题)

二、新授:

1.组合数的 性质1:m n n m n C C -=.

理解: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后,剩下n - m 个元素.因

为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与剩下的n - 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一一对应....

,所以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这n 个元素中取出n - 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m n n

m n C C -=.在这里,我们主要体现:“取法”与“剩法”是“一一对应”的思想.

证明:∵)!

(!!

)]!([)!(!m n m n m n n m n n C m n n -=

---=

- 又 )!

(!!m n m n C m

n -=

∴m n n m n C C -=

注:1? 我们规定 10=n C

2? 等式特点:等式两边下标同,上标之和等于下标.

3? 此性质作用:当2

n m >时,计算m n C 可变为计算m

n n C -,能够使运算简化.

例如:20012002C =200120022002-C =1

2002C =2002.

4? y n x

n C C =y x =?或n y x =+

2.示例一:(课本101例4)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7个白球和1个黑球.

⑴ 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共有多少种取法?

⑵ 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含有1个黑球,有多少种取法? ⑶ 从口袋内取出3个球,使其中不含黑球,有多少种取法?

解:⑴ 5638=C ⑵ 2127=C ⑶ 353

7=C 引导学生发现:=38C +27C 37

C .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从口袋内的8个球中所取出的3个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含有1个黑球,一类不含有黑球.因此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上述等式成立.

一般地,从121,,,+n a a a 这n +1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是m

n C 1+,

这些组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含有元素1a ,一类不含有1a .含有1a 的组合是从

132,,,+n a a a 这n 个元素中取出m -1个元素与1a 组成的,

共有1

-m n C 个;不含有1a 的组合是从132,,,+n a a a 这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组成的,共有m

n C 个.根据分类计

数原理,可以得到组合数的另一个性质.在这里,我们主要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含与不含其元素”的分类思想.

3.组合数的 性质2:m n C 1+=m n C +1

-m n

C . 证明: )]!

1([)!1(!)!(!!1---+

-=

+-m n m n m n m n C C m n m n )!1(!!)1(!+-++-=m n m m n m n n

)!1(!!)1(+-++-=m n m n m m n

)!

1(!)!1(+-+=

m n m n m

n C 1+= ∴ m n C 1+=m n C +1-m n

C . 注:1? 公式特征:下标相同而上标差1的两个组合数之和,等于下标比原下标多

1而上标与高的相同的一个组合数.

2? 此性质的作用:恒等变形,简化运算.在今后学习“二项式定理”时,我

们会看到它的主要应用.

4.示例二:

⑴ 计算:6

9

584737C C C C +++

⑵ 求证:n m C 2+=n m C +12-n m C +2

-n m C

⑶ 解方程:3

213

113-+=x x C C

⑷ 解方程:3

33

22

210

1+-+-+=+x x x x x A C C

⑸ 计算:4

43

42

41

40

4C C C C C ++++和5

54535251505C C C C C C +++++

推广: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21210=+++++-

5.组合数性质的简单应用: 证明下列等式成立:

⑴ (讲解)1

1321++---=+++++k n k k k k k n k n k n C C C C C C

⑵ (练习)1

121++++++=++++k k n k n k k k k k k k C C C C C

⑶ )(2

32103

2

1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n nC C C C +++=

++++

6.处理《教学与测试》76课例题 三、小结:1.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2.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四、作业: 课堂作业:《教学与测试》76课

课外作业:课本习题10.3;课课练课时9

组 合 ⑶

课题:组合、组合数的综合应用⑴

目的:进一步巩固组合、组合数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组合应用问题,提高合理选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

一、知识复习:

1.复习排列和组合的有关内容:

依然强调:排列——次序性;组合——无序性. 2.排列数、组合数的公式及有关性质 性质1:m

n n

m

n C C -= 性质2:m n C 1+=m

n C +1

-m n C 常用的等式:11

10

10

====+++k k k

k k k C C C C

3.练习:处理《教学与测试》76课例题

二、例题评讲:

例1.100件产品中有合格品90件,次品10件,现从中抽取4件检查. ⑴ 都不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 ⑵ 至少有1件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

⑶ 不都是次品的取法有多少种?

解:⑴ 2555190

4

90=C ; ⑵ 13660354

101903102902103901104904100=+++=-C C C C C C C C C ; ⑶ 3921015

4901103902102903101904104100=+++=-C C C C C C C C C . 例2.从编号为1,2,3,…,10,11的共11个球中,取出5个球,使得这5个球的编号之和为奇数,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分为三类:1奇4偶有4516C C ;3奇2偶有2536C C ;5奇1偶有5

6C 所以一共有4516C C +2536C C +23656=C .

例3.现有8名青年,其中有5名能胜任英语翻译工作;有4名青年能胜任德语翻 译工作(其中有1名青年两项工作都能胜任),现在要从中挑选5名青年承担一项任务,其中3名从事英语翻译工作,2名从事德语翻译工作,则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解:我们可以分为三类:

① 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有2

324C C ;

② 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从事德语翻译工作,有1

334C C ; ③ 让两项工作都能担任的青年不从事任何工作,有2334C C . 所以一共有2324C C +1334C C +2

334C C =42种方法.

例4.甲、乙、丙三人值周,从周一至周六,每人值两天,但甲不值周一,乙不值周六,问可以排出多少种不同的值周表 ?

解法一:(排除法)4221

31424152426=+-C C C C C C

解法二:分为两类:一类为甲不值周一,也不值周六,有2414C C ;另一类为甲不

值周一,但值周六,有2324C C .所以一共有2414C C +2

324C C =42种方法.

例5.6本不同的书全部送给5人,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

解:第一步从6本不同的书中任取2本“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有2

6C 种方

法;第二步将5个“不同元素(书)”分给5个人有5

5A 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26C 55

A =1800种方法. 变题1:6本不同的书全部送给5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 变题2: 5本不.同的书全部送给6人,每人至多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 变题3: 5本相.

同的书全部送给6人,每人至多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送书方法?

答案:1.1562556

=; 2.7205

6=A ; 3.656

=C . 三、小结:1.组合的定义,组合数的公式及其两个性质; 2.组合的应用:分清是否要排序. 四、作业:《3+X 》 组合基础训练

《课课练》课时10 组合四

组 合 ⑷

课题:组合、组合数的综合应用⑵

目的:对排列组合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排列组合一些常见的题型及解题方法,能够运用两个原理及排列组合概念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过程:

一、知识复习: 1.两个基本原理;

2.排列和组合的有关概念及相关性质. 二、例题评讲:

例1.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⑴ 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两本; ⑵ 分为三份,每份两本;

⑶ 分为三份,一份一本,一份两本,一份三本;

⑷ 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一本,一人两本,一人三本; ⑸ 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一本.

解:⑴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902

22426=C C C 种.

⑵ 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两本有222426C C C 种方法,这个过程可以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分为三份,每份两本,设有x 种方法;第二步再将这三份分给甲、乙、丙三名

同学有33A 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33222426xC C C C =,所以153

3

2

22426==A C C C x .因此分为三份,每份两本一共有15种方法. 注:本题是分组中的“均匀分组....

”问题. ⑶ 这是“不均匀分组”问题,一共有60332516=C C C 种方法.

⑷ 在⑶的基础上在进行全排列,所以一共有36033332516=A C C C 种方法. ⑸ 可以分为三类情况:①“2、2、2型”即⑴中的分配情况,有90222426=C C C 种方法;②“1、2、3型”即⑷中的分配情况,有36033332516=A C C C 种方法;③“1、1、4型”,有903346=A C 种方法.所以一共有90+360+90=540种方法.

例2.身高互不相同的7名运动员站成一排,甲、乙、丙三人自左向右从高到矮排列且互不相邻的排法有多少种?

解:(插空法)现将其余4个同学进行全排列一共有4

4A 种方法,再将甲、乙、丙三名

同学插入5个空位置中(但无需要进行排列)有35C 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44A 35

C =240种方法. 例3.⑴ 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⑵ 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且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解:⑴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25644

=种方法.

⑵(捆绑法)第一步从四个不同的小球中任取两个“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

有24C 种方法,第二步从四个不同的盒取其中的三个将球放入有3

4A 种方法.所以一共有24C 34

A =144种方法. 例4.马路上有编号为1,2,3,…,10的十盏路灯,为节约用电又不影响照明,可以把其中3盏灯关掉,但不可以同时关掉相邻的两盏或三盏,在两端的灯都不能关掉的情况下,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灯方法? 解:(插空法)本题等价于在7只亮着的路灯之间的6个空档中插入3只熄掉的灯,

故所求方法总数为2036=C 种方法.

例5.九张卡片分别写着数字0,1,2,…,8,从中取出三张排成一排组成一个三位数,如果6可以当作9使用,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

解:可以分为两类情况:① 若取出6,则有)(21

7171228C C C A +种方法;②若不取6,则有2717A C 种方法.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一共有)(217171228C C C A ++2

717A C =602种

方法. 三、小结: 四、作业:《教学与测试》77课;《课课练》相关练习

二项式定理---1定理

一、 复习填空:

1. 在n=1,2,3,4时,研究(a+b)n 的展开式.

(a+b)1= ,

(a+b)2= ,

(a+b)3= , (a+b)4= .

2. 列出上述各展开式的系数:

3.这些系数中每一个可看作由它肩上的两个数字 得到.你能写出第五行的数字吗?(a+b)5= .

4.计算:04C = ,14C = ,24C = ,34C = ,4

4C = .用这些组合数表示

(a+b)4的展开式是:(a+b)4= .

二、定理:

(a+b) n = (n N ∈),这个公式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公式右边的多项式叫做 (a+b) n 的 ,其中r n C (r=0,1,2,……,n )叫做 ,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通项是指展开式的第 项,展开式共有 个项.

例题:1.展开4)x 1x (+; 2. 展开6

)x

1x 2(-

.

小结:求展开式中的指定项一般用通项公式,当指数n 不是很大时,也可用

定理展开,再找指定项.

3.计算:(1)(0.997)3 的近似值(精确到0.001)

(2)(1.002)6的近视值(精确到0.001).

三 、课后检测

1.求(2a+3b )6的展开式的第3项.

2.求(3b+2a )6的展开式的第3项.

3.写出n 33)x

21x (-

的展开式的第r+1项.

4.求(x 3+2x )7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并求第4项的系数.

5.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1)93)b a (+; (2)7

)x

22x (-.

6.化简:

(1)5

5

)x 1()x 1(-++; (2)4

212

14

212

1)x 3x 2()x 3x 2(----+

二项式定理---2通项应用---求指定项

一、复习填空:

(a+b) n = (n N ∈),这个公式表示的定理叫做二项式定理,公式右边的多项式叫做 (a+b) n 的 ,其中r n C (r=0,1,2,……,n )叫做 ,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通项是指展开式的第 项,展开式共有 个项. 二、应用举例: 1.62

)x

a a

x (

-

的展开式中,第五项是…………………………………………( )

A .x 15-

B .32

a

x 6- C .x 20 D .x 15

2.153)a

1a (-

的展开式中,不含a 的项是第……………………………( )项

A .7

B .8

C .9

D .6

3.二项式(z-2)6的展开式中第5项是-480,求复数z .

4.求二项式73)2

13(+

的展开式中的有理项.

三、练习及课后检测

1. 9)x

1

x (-的展开式中含x 3的项是 .

2.二项式10)x i 3(-的展开式中的第八项是………………………………( ) A .-135x 3 B .3645x 2 C .7ix 3360 D . 3ix 33240

3.2475)53(+的展开式中的整数项是…………………………………( ) A .第12项 B . 第13项 C . 第14项 D . 第15项

4.n )2

2x 3(-

展开式中第9项是常数项,则n 的值是………………… ( )

A .13

B .12

C .11

D .10

5.9)di 2(-的展开式中的第7项是………………………………………( ) A .2d 2288 B . -2d 2288 C .-672d 3i D .672d 3i

6.10

2

3)x 1x 2(+展开式的常数项是 . 7.3)2|

x |1

|x (|-+

展开式的常数项是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四 全册教案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教材P3面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β | β = α + k ·360 ° , 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③象限角; 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 5.课后作业: ①阅读教材P 2-P 5; ②教材P 5练习第1-5题; ③教材P .9习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α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α,2 α 各是第几象限角? 解:α 角属于第三象限,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万能公式文科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万 能公式文科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六部分 概率与统计万能知识点及经典题型Ⅰ 【考题分析】 1、考试题型:选择填空1个,解答题:18(必考) 2、考题分值:17分; 3、解答题考点:①频率直方图的应用,②线性回归直线的应用,③独立性检验和概率 4、难度系数:左右,(120分必须全对,100以上者全对) 【知识总结】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 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高中数学专题――概率统计专题.

专题二概率统计专题 【命题趋向】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一种处理或然问题的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常识.概率与统计的引入,拓广了应用问题取材的范围,概率的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计算及应用都是考查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在高考试卷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统计图表的识别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别及概率计算.解答概率统计试题时要注意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或然与必然思想的运用.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最基础的,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该部分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是2—3个小题和一个解答题. 【考点透析】概率统计的考点主要有:概率与统计包括随机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等.【例题解析】 题型1 抽样方法 -)中,在公证部门监督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确【例1】在1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为000999 定后两位数为的号码为中奖号码,该抽样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以上均不对 分析:实际“间隔距离相等”的抽取,属于系统抽样. 解析:题中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采确定中奖号码,中奖号码依次为: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8.答案B. 点评:关于系统抽样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分成均衡几个部分,然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一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事先研究的规则抽取样本.(3)适用范围:个体数较多的总体.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理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已知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抽取64名学生,则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A.24B.18C.16D.12 Array 分析:根据给出的概率先求出x的值,这样就可以知道三年级的学生人数,问题就解决了. x=?=,这样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解析:C 二年级女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9%,即20000.19380 +++=,三年级学生有500人,用分层抽样抽取的三年级学生应是总数是3733773803701500 64 50016 ?=.答案C. 2000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统计最基础的知识,还涉及到一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题目以抽样的等可能性为出发点考查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知识. 例3.(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2题)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2500,3500(元)月收入段应抽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 出人.

人教版高中数学_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课文目录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结构: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

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 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几种常凸多面体间的关系 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图形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 行,而其余每相 邻两个面的交线 都互相平行的多 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 的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 直棱柱 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侧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对角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 的形状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正多 边形 名称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图形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底面是正多边 形,且顶点在底 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由正棱锥截得 的棱台

[精品]新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概率与统计优质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概率与统计 高考要求 概率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新增的随机变量这部分内容要充分注意一些重要概念的实际意义,理解概率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重难点归纳 本章内容分为概率初步和随机变量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和独立重复实验第二部分包括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涉及的思维方法观察与试验、分析与综合、一般化与特殊化主要思维形式有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有一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率数如下 [10,15]4 [30,35)9 [15,20)5 [35,40)8 [20,25)10 [40,45)3 [25,30)11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含累积频率);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的分布图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的分布图的画法

知识依托频率、累积频率的概念以及频率分布表、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的画法 错解分析解答本题时,计算容易出现失误,且要注意频率分布与累积频率分布的区别 技巧与方法本题关键在于掌握三种表格的区别与联系 解 (1)由所给数据,计算得如下频率分布表 数据段频数频率累积频率 [10,15) 4 0.08 0.08 [15,20) 5 0.10 0.18 [20,25)10 0.20 0.38 [25,30)11 0.22 0.60 [30,35)9 0.18 0.78 [35,40)8 0.16 0.94 [40,45) 3 0.06 1 总计50 1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累积频率分布图如下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原稿)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 第一部分:统计 一、什么是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 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 (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高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教案】 教育精品资料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11.1算法与程序框图???????????????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设计 课题:1.3抽样方法 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系统抽样 2.会用系统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 教学重点:系统抽样的概念及如何用系统抽样获取样本 教学难点: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系统抽样也属于等概率抽样,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剔除几个个体,使剩下的个体数能被样本容量整除,然后再按系统抽样进行,这时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仍然是相等的.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统计学里,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2.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3.⑴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N 1;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N n;⑵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逐个抽取,且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⑶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是其他更复杂抽样方法的基础. 4.抽签法: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适用范围: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全部教案

抽样方法(月日) 42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概念,要求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这两种 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重点: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过程: 复习: 1.在统计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叫总体,其中的__________ __叫个体,从总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一个样本,样 本中_________叫做样本容量。 2.从5万多名考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的成绩,用他们的平均成绩去估计所有考生的平均 成绩,指出:_______是总体,___________是个体,________ __________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______。 3.我们在初中学习过一些统计知识,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用样本估计总体,即通过不 是直接去研究总体,而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根据样本

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相应情 况,例如,我们通常用样本平均去估计总体平均数,这样,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对于研究 总体来说十分关键。 那么,怎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呢?怎样使所抽取的样本能更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呢? 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常用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二、新课讲授: 1.简单随机抽样: 假定一个小组有6个学生,要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取3个学生参加一项活动,第1 次抽取时每个被抽到的概率是___,第2次抽取时,余下的每个被抽到的概率都是__, 第3次抽取时,余下的每个被抽到的概率都是__。 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那么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 概率是否确实相等? 例如,从含有6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总体中的任意 一个个体,在第一次抽取时,它被抽到的概率是__;若它第1次未被抽到而第2次被抽 a 到的概率是____,由于个体第1次被抽到与第2次被抽到是___(填互斥,独立) a 事件,根据___事件的概率__公式,在整个抽样过程中,个体被抽到的概率P=__ a _____。又由于个体的任意性,说明在抽样过程中每个体被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全套教案

第1,2课时1.1.1 任意角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始 边 终 边 顶 点 A O B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例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⑴ 60°; ⑵ 120°; ⑶ 240°; ⑷ 300°; ⑸ 420°; ⑹ 480°; 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 3.探究: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 ∈Z ⑵ α是任一角; ⑶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 角α + k ·720 °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例3.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⑴-120°;⑵640 °;⑶-950°12'. 答:⑴240°,第三象限角;⑵280°,第四象限角;⑶129°48',第二象限角; 例4.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 解:{α | α = 90°+ n ·180°,n ∈Z}. 例5.写出终边在x y 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4.课堂小结 ①角的定义; ②角的分类: ⑵ B 1 y ⑴ O x 45° B 2 O x B 3 y 30° 60o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专题二 概率统计(文科) (一)统计 【背一背基础知识】 一.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包含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三种方法,三种抽样方法都是等概率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公平性,但又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频率分布直方图:画一个只有横、纵轴正方向的直角坐标系,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组的组距,然后以此段为底作一矩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 频率 组距 ,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相应数据的频率,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1; 2.茎叶图:茎叶图是一种将样本数据有条理地列出来,从中观察样本分布情况的图.在茎叶图中,“茎”表示数的高位部分,“叶”表示数的低位部分. 3.样本的数字特征: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的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即为该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a 对应的直线x a =的左右两边的矩形面积之和均为0.5,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中位数; (3)平均数: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121 n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4)方差: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 ()()() 2222 121n s x x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方差,方差衡量样本的稳定

高中数学必修三 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与统计 1.要从已编号(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号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试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 A.5,10,15,20,25B.3,13,23,33,43C.1,2,3,4,5D.2,4,8,16,32 2.从鱼塘捕得同一时间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分别是1.5,1.6,1.4,1.6,1.3,1.4,1.2,1.7,1.8(单位:千克).依此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大约是( ).A.300克B.360千克C.36千克D.30千克 3.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五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 已知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则,x y的值分别为()A.2,5B.5,5C.5,8D.8,8 4.为了考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甲、乙两位同学各自独立作了10次和15次试验,并且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回归直线分别为l1,l2,已知两人得的试验数据中,变量x和y的数据的平均值都分别相等,且值分别为s与t,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l1和l2一定有公共点(s,t)B.直线l1和l2相交,但交点不一定是(s,t) C.必有直线l1∥l2 D.直线l1和l2必定重合 5..设某大学的女生体重y(单位:kg)与身高x(单位:cm)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一组样本数据(x i,y i)(i=1,2,…,n),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85x-85.7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y与x具有正的线性相关关系B.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x,y)C.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增加1cm,则其体重约增加0.85kgD.若该大学某女生身高为170cm,则可断定其体重比为58.79kg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 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 (I)提出问题 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 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 x-< 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73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II)讲授新课 1.集合含义 通过以上实例,指出: (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 确定性: 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 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a 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 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如A={2,4,8,16},则4∈A ,8∈A ,32?A.(请学生填充)。 (2) 互异性:即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说明: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对象.因此,以后提到集合中的两个元素时,一定是指两个不同的元素. 如:方程(x-2)(x-1)2 =0的解集表示为{1,-2 },而不是{ 1,1,-2 } (3)无序性: 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III )课堂练习 (IV )课时小结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中,确定性可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合的表示,无序性可用于判定集合的关系。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万能公式文科

第六部分 概率与统计万能知识点及经典题型Ⅰ 【考题分析】 1、考试题型:选择填空1个,解答题:18(必考) 2、考题分值:17分; 3、解答题考点:①频率直方图的应用,②线性回归直线的应用,③独立性检验和概率 4、难度系数:0.7-0.8左右,(120分必须全对,100以上者全对) 【知识总结】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 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 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 ?()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测试题

概率与统计 1.如果一个整数为偶数的 概率为 (1)a+b 为偶数的概率; (2)a+b+c 为偶数的概率。 0.6 ,且 a,b,c 均为整数,求 2.从 10 位同学 (其中 6 女,4 男)中随机选出 3 位参加测验,每位女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 43 均为,每位男同学能通过测验的概率均为,求55 (1)选出的 3 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男同学的概率; (2)10 位同学中的女同学甲和男同学乙同时被选中且通过测验的概率。 3.袋中有 6 个白球, 4 个红球,甲首先从中取出 3 个球,乙再从余下的 7 个球中取出 4 个球,凡取得红球多者获胜。试求 (1)甲获胜的概率; (2)甲,乙成平局的概率。 4.箱子中放着 3 个 1 元硬币, 3 个 5 角硬币, 4 个 1 角硬币,从中任取 3 个,求总钱数超过 1 元 8 角的概率。 5.有 10 张卡片,其号码分别位 1,2,3?,10,从中任取 3 张。 (1)求恰有 1 张的号码为 3 的倍数的概率; (2)记号码为 3 的倍数的卡片张数为ξ,求ξ的数学期望。 6.某种电子玩具按下按钮后,会出现白球或绿球,已知按钮第一次按下后,出现红球与绿球 1 的概率都是,从按钮第二次按下起,若前次出现红球,则下次出现红球、绿球的概率2 1 2 3 2 分别为, ;若前次出现绿球,则下次出现红球、绿球的概率分别为, ,记第 n(n ∈ 3 3 5 5 N,n ≥1) 次按下后,出现红球的概率为P n

(1)求P2的值; (2)当 n∈N,n ≥2 时,求用P n 1表示P n的表达式; (3)求P n关于 n 的表达式。 7.有甲、乙两个盒子 ,甲盒子中有 8 张卡片 ,其中两张写有数字 0,三张写有数字 1 ,三张写有数字 2 ;乙盒子中有 8 张卡片,其中三张写有数字 0,两张写有数字1,三张写有数字 2 , (1) 如果从甲盒子中取两张卡片,从乙盒子中取一张卡片,那么取出的 3 张卡片都写有 1 的概率是多少? (2)如果从甲、乙盒子中各取一张卡片,设取出的两张卡片数字之和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期望。 8.甲、乙两位同学做摸球游戏,游戏规则规定:两人轮流从一个放有 1 个白球, 3 个黑球, 2 个红球且只有颜色不同的 6 个小球的暗箱中取球,每次每人只取一球,每取出一个后立即放回,另一个人接着取,取出后也立即放回,谁先取到红球,谁为胜者,现甲先取 (1) 求甲摸球次数不超过三次就获胜的概率; (2) 求甲获胜的概率。 9.设有均由 A,B,C 三个部件构成的两种型号产品甲和乙,当A或 B 是合格品并且 C 是合格 品时,甲是正品;当 A, B 都是合格品或者 C 是合格品时,乙是正品。若 A 、 B、C 合格的概率均是 P,这里 A ,B,C 合格性是互相独立的。 (1) 产品甲为正品的概率P1是多少? (2)产品乙为正品的概率P2 是多少? (3)试比较P1与P2的大小。 10.一种电路控制器在出厂时每四件一等品装成一箱,工人在装箱时不小心把两件二等品和两件一等品装入了一箱,为了找出该箱的二等品,我们对该箱中的产品逐一取出进行测试。 (1) 求前二次取出的都是二等品的概率; (2) 求第二次取出的是二等品的概率; (3)用随机变量ξ表示第二个二等品被取出时共取的件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导数的背景(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222)(9.44.2939.4)3(9.4)3()3(t t t s t s s ?+?=?-?+=-?+=?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t s ??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 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