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考试大纲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考试大纲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考试大纲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考试大纲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北 京 市 中 小 学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教 师 资 格 认 定

《教育学》考试大纲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教育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代表性著作及其主要观点,了解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能够结合实际,认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教育的词源;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2、识记:广义与狭义的教育定义;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外教育家们的代表性教育著作及其核心观点。

3、理解: 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中英文教育的词源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和狭义的教育的定义

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和特点及相互关系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萌芽阶段的特点

2、萌芽阶段的中外教育家及其著作

3、萌芽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创立阶段的特点

2、创立阶段的中外教育家及其作者(夸美纽斯、洛克、裴斯特洛齐、赫尔巴特和杜威)

3、创立阶段的主要教育思想

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3、当代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

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的主要遗产

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明确当代中国教育的定位,科学认识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现状,把握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总方向和基本要求。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2、识记:教育的其他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原始教育、奴隶教育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学校教育的两种国家形态和两种历史形态;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

3、理解: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4、掌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其它起源说:

1、教育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教育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生产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

一、原始教育形态

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学校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2、封建社会的教育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古代学校产生和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政治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三、现代学校教育

1、现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现代学校教育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现代学校教育的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种历史形态。

2、现代学校教育具有: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革命性。

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

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我国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

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25、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

26、“文革”十年的教育

27、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

1、义务教育

2、高中阶段教育

3、高等教育

4、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与民办教育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掌握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对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识记;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文化与科技 对教育的作用。

3、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社会制

约性与相对独立性的关系;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4、掌握: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科教兴国”战略。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资源、动力、尺度和归属。

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与布局

4、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的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二、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的课程内容

3、文化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模式

4、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历史传统

四、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第二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再生产现代劳动力

2、教育石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促使现代经济的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进程

二、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促使人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培养现代政治法律人才

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三、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可能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阻碍

或催生作用。

二、教育发展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中的主导和促进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并正确认识:“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人的身心发展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2、识记: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特征,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动力观的主要观点;遗传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理解:遗传素质、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性。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念

一、人的身心发展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特征

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与个别差异性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内法论、外铄论、多因素系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作用

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的定义

2、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遗传素质的作用性质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的定义

2、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环

3、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

三、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的定义

2、人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第三节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具体作用

二、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性

1、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2、“教育万能论”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过程以及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因素;理解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当今我国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深刻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我国教育方针的内涵与价值;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的因素;我国古代及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建国后我国 教育的历史演变情况;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2、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各种教育目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3、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我国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4、掌握: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观点;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制定

一、西方教育目的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二、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1、奴隶社会的教育目的

2、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三、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

1、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目的

2、西方国家近现代的教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建国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

1、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演变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思想观点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含义

2、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3、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4、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现代学制确立与发展的历程、教育法规的概念和我国教育法规体系构成,以及教师资格与任用制度和教师培训、考核与奖励制度的主要条例,掌握“义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制度”两种主要的当代教育制度,以及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确立依法执教的意识,提升依法执教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现代学制确立与发展的历程;我国教育法规体系。

2、识记:“教育制度”、“教育法规”的概念;“义务教育”的含义与性质;依法执教的含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教师考核与奖励制度的主要条例。

3、理解:“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及其制度化发展趋势;教师的法定含义,教师对学生的法律责任。

4、掌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确立依法执教意识的基本要求。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内涵

1、广义的教育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

(二)、教育制度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制度类型。

二、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

从清末到民国期间,中国教育体系和学制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两种。

(二)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

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成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

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的学制类型,

(1)双轨制 (2)单轨制 (3)分支制

三、义务教育制度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

(二)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

1、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

四、终身教育制度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2、促进了驾驭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三)终身教育的制度化发展

第二节 教育法规概述

一、教育法规的概念

(一)概念内涵

(二)规范作用

二、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

(一)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二)教育法律

1、教育基本法律

2、教育单行法律

(三)教育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教育法规

(五)教育规章

1、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即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

2、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人民政府的教育规章。

三、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

(二)、教师应当依法执教

第三节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力与义务

一、教师的法定含义

二、教室的权力

依据《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我国学校教师享有的权利。

三、教师的义务

《教师法》第八条集中的对教师应承担的义务作出了规定。

第四节教师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责任

一、学生的权力就是教师的责任

(一)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1、学生入学权。

2、学生上课学习权。

3、学生受教育选择权。

4、学生升学权

(二)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

(三)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财产权

二、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法律责任

(一)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

(二)教师承担的保护学生安全的主要责任

三、教师负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责任

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教师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

第五节教师资格制度及任用制度

一、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

(一)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

(二)取得教师资格的程序

中小学教室资格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

(三)教师资格的限制与丧失

二、教室任用制度

《教师法》规定,实行教师聘任制。

第六节 教师的培训、考核与奖励制度

一、教师培训制度

二、教师考核制度

三、教室的奖励

第六章教室与学生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和应具备专业素质;掌握学生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师生关系的性质及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提升教室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以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师生关系的多重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2、识记:教师的多重角色;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本质特征。

3、理解:教师的职业定位;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内涵,教师的角色;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4、掌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 略。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

2、教师的含义

3、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4、教师劳动的特点

二、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包括:诊断者、传授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等各种角色的内涵、意义及要求。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1、教师综合素质修养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3、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征

1、发展性

2、有潜性

3、差异性

4、主动性

5、独立性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作用

1、师生关系的多重性

2、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

1、师生互动

2、师生对话

第七章课程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理解课程的定义、制约因素以及各种类型课程的划分标准和不同的特点;掌握课程表现形式及其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文件精神,掌握课程改变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

1、考核要求

1、了解: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

2、识记: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定义。

3、理解:各种课程类型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标准,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制约课 程发展的诸因素及其影响;中小学开设的主要学科课和活动课;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4、掌握:我国课程改变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念

1、广义和狭义的“课程”定义

2、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二、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

制约课程发展的诸因素及其影响,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与特点、课程理论等因素。

三、课程的分类

1、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类别

2、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 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分类标准、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二、课程设计的模式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定义、结构及其设计原则。

第三节 课程发展

一、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课程发展的选择化与个性化、平衡化、综合化、管理的多极化趋势。

二、我国基层教育的课程改革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评价与考评制度、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教 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教学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认识教学工程的特点与阶段、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能够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掌握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内容和要求、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要求,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概念与智育的区别。

2、识记:教学的定义与任务;教学原则的定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定义。

3、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与阶段:各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要求。

4、掌握:教学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实施要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内容要求。

5、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教学原则;教学现象所放映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教学概念

教学的内涵;“教学”和“智育”的区别。

二、教学点作用和地位

1、教学点主要作用

2、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

三、教学的任务

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指导性或交往性、教育性、发展性等特点

2、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阶段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定义: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二、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环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1、备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备课的基本要求

二、上课

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兴环节

2、课的类型与结构

3、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的种类和形式

2、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四、课外辅助

1、课外辅助的意义与内容

2、课外辅助的要求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检查与评定的意义与方式

2、考试测定与成绩评定的要求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概念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3、班级授课制的意义

4课的类型和结构

二、教学的其它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分层教学

4、现场教学

5、复式教学

第六节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定义与种类

2、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手段

1、教学手段的概念

2、教学手段的发展过程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4、教学手段的操作要求

第九章 德 育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理解德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掌握德育规律、原则和方法,用以分析实际想象、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新时期国家有关文件政策关于德育的重要指示精神。

2、识记: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途径的定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主要的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

3、理解:德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教学和实践活动是德育的主要途径;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4、掌握:德育的基本规律、主要原则和常用方法的要求。

5、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德育工作关于德育原则与规律的循守或违背问题。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1、德育的概念

2、德育的重要意义

二、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1、德育任务

2、德育内容

第二节 德育工程

一、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定义、要素与主要矛盾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过程

第三节 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概述

1、德育原则的定义

2、德育原则的意义

二、主要的德育原则

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等主要德育原则的基本涵义、贯彻要求。

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途径

1、德育途径的定义

2、德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集会与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

二、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品德评价等德育方法的定义、特点与运用要求。

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教育部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规定,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明确班主任的基本任务与职责;理解班级与班集体概念的区别,掌握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内容与要求,提升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履职实践能力。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班级产生的历史背景:教育部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规定。

2、识记:班级、班主任、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的定义;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班级常规管理的工作内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3、理解:班级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班级体形成的条件;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班级常规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非常规管理的意义与基本策略。

4、掌握:班级活动意义及设计与实施的要求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班级

一、班级

1、班级的定义

2、班级产生的背景

3、班级的教育意义

二、班集体

1、班集体的构成要素

2、班集体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自发性。(2)相似性。(3)封闭性。(4)凝聚性。(5)竞争性。(6)权威性。

(二)班级非正式全体的功能

非正式全体具有的积极功能与消极作用表现。

(三)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

1、思想认识上要正视非正视群体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必要性

2、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表现自我的良好机会,满足非正式群体的需求。

3、注意发挥和引导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4、正确认识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5、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减少非正式群体不良因素的侵蚀

第二节 班主任

一、班主任概述

(一)班主任的定义

班主任是全面负债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二、班主任的专业地位与素质要求

(1)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2)人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3)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引导和教育管理能力。

三、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四、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设立班级目标;转化后进生。

第三节 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概述

1、班级管理的定义

2、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班级常规管理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与总结

三、班级非常规管理

班级偶发事件的特点及其处理意义与方法

第四节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班级活动概念

1、班级活动的含义和意义

2、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班会、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节日及纪念日活动、其它班级活动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选题

2、制定活动计划

3、活动实施与总结

第十一章 中下学教育科研方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够认识教育科研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各种教育科研方式、方法的实施要求,从而促进在教育实施中有效运用各种方法、独立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提升。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对象及其意义。

2、识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方法。

3、理解:各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的含义。

4、掌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研究、叙事研究教育科研方式、方法的实施要求。

三、考核内容要点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概述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与对象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为了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钻研和探究活动。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对象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中所研究的对象及其类型。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层次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式

(三)具体方法与技术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四、中小学校本研究和教学研究

中小学校本研究、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含义。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施过程

一、课题选择

(一)课题选择的来源

1、教育实践。

2、教育理论。

3、科研规划。

(二)课题选择选题的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二、查找文献资料

1、文献资料的类型

2、文献资料的来源

3、查阅资料的方法

4、查阅资料的步骤

三、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

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的目的

研究设计方案的基本构成

四、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五、资料的出来与分析

六、研究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结题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

一、调查研究

二、行动研究

三、经验研究

四、个案研究

五、叙事研究

六、试验研究

以上各种研究方式的含义及其实施过程步骤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

一、实物分析法

二、观察法

三、问卷法

四、访谈法

五、测验法

六、行动研究中的具体方法

以上各种科研方法的含义及其运用要求与注意事项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3361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1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2

整理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整理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分享 作者:风信子已被分享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 )。B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 )。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3.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 C ) A.保存 B.延续 C.创新 D.选择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8.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C )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论 C.教育学 D.课程论9.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0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教学法是:( A ) A .产婆术 B.讲授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 A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5.( 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政治经济,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政治经济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 B ) A.影响个体功能 B.影响文化功能 C.影响经济功能 D.影响政治功能 欢迎下载

《教育学》复习大纲 (1)

《幼儿教育学》复习大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福禄培尔)。 ●创立了“活教育”理论的是(陈鹤琴)。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_。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义务教育)。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 程中应(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属于(伙伴关系)。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用来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游戏化方法)的体现。 ●幼儿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不包括(中介者)。 ●在出生几个小时后,新生儿就能进行工具性调节反射的学习,说明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农村幼儿园用三合土铺的活动场地,就比水泥地省钱又安全,说明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不包括(全面发展性)。 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教师的做法违反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_。 ●在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中,活动法不包括(观察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1996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 教育的机构。”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活动)。 ●所谓(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 ●幼儿游戏的实质是(自主性)。 ●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幼儿的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把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教育目的: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观察法: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 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发展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角色游戏: 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其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 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绝对评价: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 ●操作练习法: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指幼儿园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 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的八大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重视 个别差异的原则;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保教结合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 ●1、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教育学复习大纲

教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什么是教育?(2) 德国,鲁道夫·络赫纳:教育是一种合乎目的的行动 法国,迪尔凯姆:教育是来源于社会的多有影响的总和 美国,杜威: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英国,赫伯特·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完美生活做准备 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是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5)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三、教育的类型(6) 1.根据目的,职能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2.根据教育活动发生的空间,可分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3.根据教育内容,可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4.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可分为学龄教育,成人教育。 按接受程度划分教育机构,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9)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与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中国:战国后期,儒家思孟学派,《学记》,我国古代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在专门论述教育学的著作;西塞罗《论雄辩家》;奥古斯丁《忏悔录》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2、.1806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实验教育学(德,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2、实用主义教育学(对我国影响甚大,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文化教育学(爱德华·斯普朗格;西奥多·李特), 4、结构主义教育学(皮亚杰学说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布鲁纳《教育过程》), 5、构建主义教育学(格拉塞斯菲尔德)P18(特点了解) 6、终身教育思想(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价,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P19(特点了解) 西方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及答案【2017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D )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A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B)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C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A )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A )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B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A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B )

2014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改内容)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附新课 改内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 《教育概论》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学记》。 2、学校教育产生于 _奴隶_ 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授课)制。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培养人 。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 布鲁纳_提出的。 】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 和 上课 、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 说服教育 。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 准备阶段 和 运用阶段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A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C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B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 A )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D )。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 B )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C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判断题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 )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 √ )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 × ) ^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 √ )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 × )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 )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 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 ) —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 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 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 (3)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5)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灵活性 (3)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答:(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答:(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 3、“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 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 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答: 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 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第二天,丢失的钱 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 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循序渐进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教育学复习大纲

教育学复习大纲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的活动;教育是使人的身心发展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因素。关系:教育者根据 一定的教育目的去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为桥梁来实现,而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便是受教育者发送合乎预期目的的变化。 3. 教育的词源: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的最早出自《孟子,尽心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5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时期、孔丘《论语》;独立形态时期、洛克《教育漫话》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发展时期、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代表人物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深化时期、布鲁纳《教育过程》。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PS: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填空、简答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 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填空题。 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6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助于正确的进行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可作为教育学科研提供理论基础并有助于发展教育理论。 1.教育目的的概念: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 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来讲,就是指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3.教育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标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 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标和构建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个人个性的发 展。 4.社会本位论强调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制定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 生活的稳定与延续是教育目的所在。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有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水平; B.教师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有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增强现代科学教育; C.展开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A.理解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准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理解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应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 ) A. 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BCD )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有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 A. 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有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 A.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水平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BE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相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简答题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个点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C 】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 】 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 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B 】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 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A 】 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 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B 】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D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 】 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 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B 】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1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B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B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