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2009-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2009-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2009-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万方数据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作者:唐继梅, 张洋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CT、MRI科,137400

刊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英文刊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年,卷(期):2009,11(11)

参考文献(3条)

1.谢秀丽;徐英春血培养对布氏杆菌病诊治的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处方药 2005(39)

2.罗端德布氏杆菌病 2004

3.邓国华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 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93114434.html,/Periodical_zgsqys-yxzy200911143.aspx

2010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AS的患病率在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的病因未明。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健康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如欧洲的白种人为4%~13%,我国为2%~7%,可是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在我国患者高达90%左右。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的滑膜炎在组织学上与类风湿关节炎(RA)难以区别。肌腱端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2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晨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

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疾病早期臀部疼痛多为一侧呈间断性或交替性疼痛,数月后疼痛多为双侧呈持续性。多数患者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髋关节和外周关节病变,其中膝、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足小关节偶有受累。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常只累及少数关节或单关节,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之一。髋关节和膝以及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出现在发病早期,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挛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前5年内。发病年龄较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可反复发作甚至.可致视力障碍。 本病的全身表现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病在本病常见。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误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AS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 3 诊断要点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影像及病理学表现 袁雁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影像及病理学表现袁雁 摘要】目的:由于布氏杆菌病与其他脊柱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于是 总结本院近一年确诊的由布氏杆菌性引起的脊椎炎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通过 归纳总结来提升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8例经 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脊椎炎的CT、MRI影像学资料及相关病理学资料的整 理与已确诊的脊椎病变的影像表现比较。结果:布氏杆菌病多见于腰椎,病变椎 体骨质破坏一般较轻,且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小且多,一般都是破坏只局限于椎 体边缘的单个椎体破坏最为明显,不累及椎弓根,一般椎体无压缩改变,脓肿区 域较为局限且相邻椎体周围也可出现脓肿,椎间盘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结论: 根据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及病理学的特征性表现,可以与其他脊柱病作出鉴 别诊断。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53-02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 病[1],病患临床常出现腰背痛、间断发热、椎间隙及椎体感染,给患者正常生活 造成诸多不便。该病易感染,多发于牧区,主要传染由于接触了带有病菌的牛羊 的阴道分泌物、皮毛、粪便等。近些年,由于新疆畜牧业高速发展,在新疆牧区 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影响了牧民的正常生活。由于该病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的特 别之处,一般来说,仅是椎体病变部位的叩压疼痛,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脊椎活动 受限无法在临床上给予确诊。通过长期实践发现,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炎 在影像学显示上有一定特点,熟悉并掌握其在影像学的特点,能为该病的快速确 诊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收集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且影像学资料齐 全的18例患者,通过研究CT扫描加后期的三维重建、核磁、病理征象从而加强 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表现的认识,达到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水平的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经手术及最终病理诊断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18例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范围39至65岁,平均年龄为50岁,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表现为间断发热、多汗、乏力、食欲不振,腰痛以下 腰痛为主。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运用SIEMENS炫速双源CT检查,检查完后采用后处理技术对 病变进行冠矢状MPR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多方面展示病灶。 1.2.2 MRII检查运用SIEMENS1.5 TMRI检查,使用体部线圈,采用多序列 (T1WI、T2WI及压脂序列中的TIRM压脂)扫描及多方位扫描(轴位、矢状位及 加扫的冠状位)。 1.2.3 实验室检查方法所有病例采用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 性的结果由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出,显示为血沉增快的病人有14例,实 验室检查中显示为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病人为15例。 1.3 病理学表现 渗出、增生、肉芽肿的形成是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所以经过HE染色

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查房

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查房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症。是最为常见的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它的发生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胸膜的刺激和机体敏感性增强。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时,结核菌及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干性胸膜炎。少数病人由干性胸膜炎进展为渗出性胸膜炎。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其临床表现各异。 ㈠干性胸膜炎主要症状为胸痛,为剧烈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多发生腋侧下胸部。少数病人有轻中度发热、干咳及其他结核毒性症状。体征为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低和闻及胸膜摩擦音。 ㈡渗出性胸膜炎临床症状因发病部位、积液量不等,有较大差异。常急性起病,亦可缓发。 ⒈结核中毒症状80%患者有发热,多为中度热,常伴有乏力、纳差、盗汗等症状。 ⒉胸痛与病程的发展阶段及部位有很大关系,常见于疾病初期及病程后期、呈针刺样 或隐痛。 ⒊咳嗽多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⒋大量积液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积液体征随胸液多寡而异,胸液量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气管移向健侧。 ㈢结核性脓胸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多数有结核中毒症状。胸膜下空洞突然破裂,严重感染胸膜,起病急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可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常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音减低,纵隔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三、病例分析 基本资料 姓名:孙曼性别:女年龄:21岁床号:53 入院日期:2012年9月26日 入院诊断:胸腔积液原因待查:结核性?类肺炎性? 主诉:胸疼一周,发热伴气促2天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出现胸痛,为右侧季肋区闷胀样不适及胀痛感,于2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2℃,并有咳嗽、干咳为主,感轻度胸闷、气促。 查体:T37.7 P88 R20 BP115/70 神志清,精神可,右下肢呼吸音低,右肺叩诊浊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7g/l N85.6% HB136g/l PLT364g/l CRP45mg/l 胸腔B 超:右侧胸腔积液胸片:支气管炎,右侧胸腔积液血气分析:PH7046 PCO232mmhg PO2 81mmhg BE-0.4 HCO3 22.8 SPO2 97% 四、护理诊断

医学考研:内科学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特点

1.1989N124X 以下不符合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特点的有 A.OT试验多属阴性 B.患侧胸廊运动受限 C.胸水中常可找到结核菌 D.胸水为渗出性 1.1989N124X 答案:AC 【考点还原】(P120)“我国渗出液(D对)最常见的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壮年,胸痛(积液增多后胸痛减轻或消失,但出现气急),并常伴有干咳、潮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胸水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间皮细胞<5%,蛋白质多大于40g/L,ADA 及γ-干扰素增高,沉渣找结核分枝杆菌或培养可阳性,但阳性率仅约20%(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OT试验为检测结核杆菌感染的特异的指标,多属阳性(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胸膜可导致胸膜通透性增加,引起出现渗出性胸腔积液(D对),胸腔积液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运动受限(B对);但胸水中找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较低,仅约20%(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2.1995N63A 关于结核性胸膜炎,下列哪项正确 A.是人体处于高过敏状态时发生的渗出性病变 B.肺内无结核病灶 C.多见于中年人 D.胸腔活检无干酪灶

E.不能加用糖皮质激素 2.1995N63A 答案:A 【考点还原】(P120)“我国渗出液最常见的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壮年(C错)…胸膜活检阳性率达60%~80%(D错)”。(P73)“仅用于结核毒性症状严重者。必须确保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P121)“如全身毒性症状严重、大量胸水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可尝试加用泼尼松30mg/d,分3次口服”(E错)。 【答案解析】结核性胸膜炎是肺部结核炎症累及胸膜时引起的胸膜炎症,肺内多存在结核病灶(B错),多见于青壮年(C错)。结核性胸膜炎和浸润性肺结核一样,均为迟发型变态反应,是人体处于高敏状态下发生的渗出性病变(A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活检阳性率达60%~80%(D错)。糖皮质激素(E错)可以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但仅用于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且必须确保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 3.1996N67A 女性38岁,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胸水检查结果:淡红色,比重1.018,白细胞总数264×106/L,Rivalta试验阳性,蛋白定量胸水/血清为1.0,LDH568U/L,葡萄糖定量3.4mmol/L,应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结核性 B.风湿性 C.肿瘤性 D.细菌性肺炎 E.肺梗塞 3.1996N67A 答案:C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及准确率。方法:对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为%;CT确诊76例,诊断率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X线;CT;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的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但发展到后期脊柱强直以后,病情不能逆转,致残率高[1]。因此,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对于阻止病情继续恶化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现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

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X线及CT诊断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76例,均为我院收治首次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例诊断依据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13~47岁,平均29岁。病程5个月~1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及腰部疼痛、腿疼、晨僵、无功能障碍或脊柱畸形。57例患者有外伤史,其中弯腰搬物伤19例,车祸伤12例,按摩伤11例,轻微碰撞伤8例,跌倒伤7例;剩余19例无明显外伤史。该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HLA-B27抗原测定均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影像学检查:该组患者均进行X线及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X线检查:采用Kodak 2000 DR 系统,正侧位,全自动曝光。CT检查使用西门子Sensatipn 16层螺旋CT机,取骨窗、软组织窗观察。200 mA,130 kV,准直器宽度mm,螺重建间隔1 mm,螺距mm,扫描层距4 mm,层厚5 mm。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速率ml/s注射80 ml碘海醇以及50 ml生理盐水。 分析方法:影像资料的分析由3位影像诊断医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

·182· Shanghai J Acu-mox, Mar 2011, V ol 30, No 3 异体蛋白,浮线后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产生多种免疫因子,可提高人体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由于夹脊穴在中轴关节两侧,在强直性脊柱炎选穴中是首选穴位。从经络学、神经学、解剖学等看,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夹督脉伴太阳经而行,三者经气相互贯通及作用功能相似,刺激夹脊穴的针灸效应可以同时调控督脉及太阳经经气,夹脊穴正是脊神经出口的位置,脊柱两旁分布着椎旁神经节,它们借节间支连成交感干,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或脏器[3],有学者发现刺激夹脊有利气血运行,能改善微循环状态,能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同时还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强直性脊柱炎取夹脊穴治疗有一定理论依据[4,5]。除了外治,我们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静滴,鹿瓜多肽是从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多肽类活性成分,梅花鹿的骨骼具有补肾,植物甜瓜具有通经活络功效。功能是促进局部血运障碍的恢复;还能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达到止痛效果及改善关节活动。对于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有促进分化和降低分化的双重调节作用,同时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有调节作用,它既能缓解炎症反应的破坏性,因此可阻止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进程。和其他西药相比无明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损伤等毒副反应[6,7]。 穴位浮线是将羊肠线植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利用它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浮线可获得长久刺激,且疗效持久,两次治疗间隔可以长达5 d,弥补针灸原有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疗效不易巩固的缺点。而且与埋线相比,埋线一般需要酸麻涨重等感觉,而浮线则不需要,操作时也不需要“得气”,如果“得气”疗效反而不好,由于不进入肌肉而减少疼痛及不影响美观,这点容易为广大患者接受。笔者将内治和外治有机结合起来,可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通过局部夹脊穴浮线,穴位受羊肠线刺激产生长久治疗效应,可以直达病所,刺激了相应的神经根,同时减少了治疗时间,从而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其次通过鹿瓜多肽的全身调理,对整个中轴关节产生了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云玉,黄红宇,陆红兵,等.4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结 果的调查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8,29(1):41-42. [2] 詹庆业,查和萍,周丽明.中脘“浮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 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5):3-4. [3] 张慰民.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4):23-24. [4] 严少敏.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中医 药通报,2006,5(5):49. [5] 郭艳明.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颈腰痛杂志, 2008,29(5):495. [6] 郭生玉,林连捷,楚华,等.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 察[J].中国骨伤,2008,21(8):610-612. [7] 谢延新,苏萍.铺灸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5例[J].上 海针灸杂志,2003,22(6):13-14. 收稿日期2010-07-24 ·相关链接·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的病变,但是由于骶髂关节结构比较复杂,加以盆腔内容物如肠道、肠气、粪块等的干扰,早期骶髂关节炎较难识别。所以普通X线既不利于显示复杂的骶髂关节结构,也难于显示其早期的微小改变,对临床高度疑似,骨盆X线片正常或不能确定,以及骨盆平片显示I级骶髂关节炎者,需行CT检查。但即使是这样,CT能够最早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也已有10年左右的病史。因此,必须结合临床才可能尽早的诊断本病。对于临床出现腰骶部症状的患者,如果发现骶髂关节的对称性损害,就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根据Rome提出的诊断标准,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下背痛和僵硬,休息后不缓解;②胸椎段痛和僵硬;③腰椎运动受限; ④胸部扩张受限;⑤有虹膜炎及其后症病史;⑥影像学表现双侧骶髂关节的特征性改变。如果有以上特征性的CT表现,而且有以上任意2项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过去对于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X 线的表现,CT的诞生不仅解决了骶髂关节显影困难的问题,而且对强直性脊柱炎可以进行精确分级。国内学者曾经提出了CT Ⅱ~Ⅳ级的表现,具体如下。Ⅱ级为软骨下局限性骨硬化、骨皮质模糊不清、斑块状缺钙、轻度侵蚀和微小囊变,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严重的软骨下侵蚀、囊变,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或部分强直,韧带部分受累增多;Ⅳ级为完全性强直和韧带。最近,肖正权等又根据髋关节受损的情况提出强直性髋关节炎的分期具体如下。Ⅰ期为两侧髋关节变化轻微;Ⅱ期为髋关节狭窄伴随关节周围有明确异常征象;Ⅲ期为髋关节严重狭窄伴随关节周围的严重异常;IV期为髋关节韧带骨化融合或骨性融合。以髋关节软骨坏死的程度对强直性髋关节炎的分期,体现了预后功能的判断。掌握这一新方法后,医生通过X线摄片即可进行强直性脊柱炎分期诊断,指导功能预后评估。 (摘自范卡,李素兵.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及分型[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0,(9):60-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