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土地利用规划

无锡土地利用规划

无锡土地利用规划
无锡土地利用规划

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简介

时间:2007-12-7 [ 大中小] 浏览次数:868 [ 打印] [ 关闭] [ 收藏]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无锡市市域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

指导性文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4908.27平方公里。

????第三条无锡市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依据

???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⑶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通知》(苏政发[1997]8号)

????⑷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1997]国土[规]字第100号)

????⑸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苏政发[1997]121号)

????⑹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⑺《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3)及其实施办法(1996)????⑻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1988)

????⑼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苏政发[1998]16号)

????⑽《无锡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2、技术与资料依据

????⑴《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⑵《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00年)

????⑶无锡市土地详查资料(1996)及历年统计年鉴

????⑷《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⑸其它有关专项规划

????第五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为指导,以1991-200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两区”规划为基础,坚持从本市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照“对土地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的要求,把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努力实现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保障全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第六条规划的原则

????本规划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要求,并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第七条规划的主要任务

????1、结合本地实际,制定1997-2010年的土地利用目标、任务和方针;????2、确定1997-2010年耕地总量的目标、布局和实施方案;

????3、分解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项控制指标,制定市、市(县)区乡镇建设规模及其他非农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性要求,并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4、划定土地利用的各用途分区及制订其相应的管制要求;

????5、编制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规划;

????6、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7、制定保障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

????第八条规划期限

????近期:1997年-2000年

远期:2001年-2010年

远景:2011年-2030年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

????第九条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

????无锡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东经119°31'至120°36',北纬31°07'至32°00'之间,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南濒太湖,北依长江,西南端与浙江、安徽两省交界。行政区划辖江阴、锡山、宜兴三个县级市及崇安、南长、北塘、郊区、马山、新区六个区,共有117个建制乡镇,27个街道。1996年全市总人口430.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88万人,农村人口246.94万人。????全市土地总面积4908平方公里。境内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等,以平原为主。平原地区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47%,西南低山丘陵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2.61%。?本行政区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日照1993.6小时,年均气温为15.7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069毫米。全市土壤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红壤、紫色土、沼泽土、碳岩土共7个土类,14个亚类,27个土属,75个土种。?水稻土占土地总面积68.05%,潮土和黄棕壤占23.44%。光、热、水、土四要素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

????无锡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成就显著,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辖江阴、锡山、宜兴三市(县)都排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列。

????第十条土地利用现状及结构

????根据1996年10月31日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辖区内土地总面积4908平方公里(736.2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7407公顷(266.11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6.15%;园地面积14720公顷(22.0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3.00%;林地面积42220公顷(63.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60%;牧草地面积2.67公顷(40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72927公顷(109.3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86%;交通用地面积1533.34公顷(23.0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13%;水域面积163220公顷(244.8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3.26%;未利用土地面积4933.33公顷(7.4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0%。

????第十一条土地资源和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程度高。由于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利用率高达98.99%。土地产出率较高,据1996年调查,每亩土地提供的工业产值达20万元,农业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也在650?公斤以上。全市土地面积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8%,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7.84%。

????2、水域面积大。全市江、湖、河、荡齐全,水域资源丰富,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建国以来,水域资源虽已得到利用,但仍属粗放型,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3、低山丘陵地区有深度开发潜力。沿太湖及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环境好,土地特别适宜于种植水蜜桃、百合、茶叶、板栗、沙棘等林特产品,且分布相对连片,易开发形成既有规模又有特色的经济林基地。

????4、旅游资源丰富。本市地处太湖之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域内有风光秀丽的太湖山水,妙趣横生的影视外景基地,还有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二泉”等名胜古迹,旅游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遍及全市,进一步开发的潜力较大。????第十二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1、耕地锐减,人地矛盾尖锐。1952年,全市人口249.76万人,耕地227687公顷(341.53万亩),到1996年人口增至430.82万人,耕地下降到177407公顷(266.11万亩),人均耕地由1.37亩下降到0.62亩。特别是近20年来,人口以年平均6.5‰速度增长,?耕地却以年平均6.4‰速度下降,现有耕地不足承载现有人口。

????2、小城镇用地比较粗放,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过大。?城镇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用地外延扩张过猛,乡镇企业用地规模过大,乡村道路建设占用耕地过多,?农村居民点布局零乱,人均用地普遍超过100平方米标准,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3、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全市未利用土地资源很少,1996?年末全市实有耕地177407公顷,未利用土地仅有4930公顷,其中可开发成耕地的资源不多,且开发难度较大。

????4、非农建设发展较快,农业和非农用地矛盾更加突出。至?2010年全市非农建设仍需占用耕地8806.62公顷(13.21万亩),其中含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2313.33公顷(3.47万亩),?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难度极大。

????第十三条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1、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

????全市有未利用土地4933.33公顷(7.40万亩),?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220公顷(4.83万亩),分别为窑业挖废地753.33公顷(1.1 3万亩)、交通挖废地686.67公顷(1.03万亩)、水利挖压废地?433.33公顷(0.65万亩)、荒滩、废河塘、废河浜1346.67公顷(2.02万亩)。通过复垦,可建成耕地1473.33

公顷(2.21万亩),园地?673.33公顷(1.01万亩),林地806.67公顷(1.21万亩),养殖水面86.67公顷(0.13万亩),建设用地180公顷(0.27万亩)。??? 2、农用地深度开发潜力:

??? (1) 宜南丘陵山区有低产果、茶园686.67公顷(1.03万亩),其中果园553.33公顷(0.83万亩),年亩产仅135公斤,茶园133.33公顷(0.20万亩),年亩产不足60公斤。通过综合整治和改良品种,?果园年可增加果品292万公斤,茶园可增产茶叶8万公斤以上,并可建成耕地386.67公顷(0.58万亩)。??? (2) 全市有低值林8746.67公顷(13.12万亩),?坡度相对平缓,一般在5-8度左右,经开发可种植板栗、银杏、沙棘、早园竹等经济林,经开发可种植板栗、银杏、沙棘、早园竹等经济林,6至8?年后,?按每亩年平均收益2000元计,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62亿元。如果能解决灌溉问题,同时考虑到生态因素,最大限度可将其中的25%建成耕地,合2186.67?公顷(3.28万亩)。????(3) 全市有低效水面4406.67公顷(6.61万亩),其中,低产池塘166.67公顷(0.25万亩),低产水库93.33公顷(0.14万亩),?低产河沟1926.67公顷(2.89万亩),低产湖荡2220公顷(3.33万亩)。池塘水产品年亩产在180公斤以下,其余水面基本无收益。通过综合治水和提高放养技术,年水产品产量可提高到池塘每亩250公斤、水库和河沟每亩40公斤,湖荡每亩30公斤,?则全市每年可净增水产品233万公斤。如果将166.67公顷(0.25万亩)低产池塘复垦,可全部建成耕地。

? (4) 全市有人工渔池4420公顷(6.63万亩),?基本上都是利用低洼的水稻田开挖而成,由于开挖不深,产量不高。学习山东省济宁市“抬田”的经验,可将50%的人工渔池退渔还粮,合2213.33公顷(3.32万亩),其余的低产渔池同时可改造成高产渔池,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3、土地整理潜力:

????(1)农田整理潜力。全市有基本农田150933.33公顷(226.40万亩),其中低产田2.67公顷(40万亩),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7.67%,中产田66666.67公顷(100万亩),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44.17%,通过土地整理和改良品种,可以使低产田变为中产田、中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田,按每亩农田平均增产50公斤计,全市可增加粮食7000万公斤,相当于增加4000余公顷(6万余亩)高产粮田。?至规划期末,整理中、低产田83333.33公顷(125万亩),经整理后的农田按净增面积4%计,可增加耕地3333。33公顷(5万亩)。????(2)村庄整理潜力。全市有村庄1.56万个,占地面积约41033公顷(61.55万亩),人均166.17平方米。至规划期末,如果能达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即全市城镇化水平50%以上,人均用地142.45平方米以下,?则可腾出土地约6020公顷(9.03万余亩)。按52%复垦成耕地计,可增加耕地3120公顷(4.68万亩)。

????4、城镇建成区土地利用潜力:

????市中心城区建筑密度比较高,内部空闲地少,存在高价值土地低价值利用的现象。按照优化配置的原则,将中心城区的工厂用地置换成商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在城区范围内可盘活存量土地约1000公顷(1.5万亩)。小城镇建设粗放用地现象比较严重,?乡镇企业和村庄内闲置土地较多,内涵潜力更大。以上各类盘活的存量建设用地,总量达8026.67公顷(12.04万亩)。????5、砖瓦窑厂土地利用潜力

????全市目前尚有200余家轮窑,随着耕地保护措施的落实,?将有三分之二

的窑厂相继关停,据调查,窑基占地平均为5公顷,?利用这部分土地将能建成耕地500公顷,另外可腾出166.7公顷(2500亩)土地作为建设用地。

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第十四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

????土地利用的根本任务是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使无锡市在本世纪末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至2010年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先进地区。

????2010年,无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00

亿元,每年递增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万元,比1980年翻五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到规划期末,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491.6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45.80万人,农村人口245.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城乡一体化三大发展战略,保证全市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农业方面,以建设“米袋子”、“菜篮子”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建成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工业方面,通过高层次开发、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改造,实现工业经济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这一质的飞跃。第三产业优先发展交通通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开发旅游观光业,不断拓展信息咨询业,推动三产增长方式向辐射型、集约型转变,产业素质向高级化、信息化转变。

????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在土地利用上必须长期坚持“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以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为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全市人民生活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目标

????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土地利用特点,到2010年全市土地利用目标是:

????1、总体目标:

????努力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农业用地得到有效保护,各业用地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在确保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同时,有效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合理进行土地整理和农用地深度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具体目标:

????(1)至2010年,确保全市耕地总量达到177873.33公顷(266.81万亩),比基期净增466.67公顷(0.7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150933.33公顷(226.40万亩),其中粮田不少于133333.33公顷(200万亩),市属蔬菜地2000公顷(3万亩)以上。

????(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0200公顷(15.3万亩)以内,国家、省重点项目用地2313.33公顷(3.47万亩),地方建设项目用地6493.33 公顷(9.74万亩)。退耕灾毁及其它减少耕地面积控制在1393.33公顷(2.09?万亩)以内。

????(3)1996年,无锡市城区人口90.95万人(不包括郊区、马山区农业人口),

建成规模83平方公里,人均91.26平方米;江阴、锡山、宜兴三个县级市城区总规模51平方公里,小城镇总规模112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无锡市城区人口控制在129万人,城区规模控制在12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99.23平方米;江阴、锡山、宜兴三个市城区总规模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小城镇总规模控制在149平方公里以内。

(4)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实现补充耕地10666.67?公顷(16.00万亩),耕地总量比1996年净增466.67公顷(0.70万亩,见附表一、二)。????3、远景目标:

????至2030年,确保耕地总量的稳定,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城乡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逐步降至100平方米左右。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1、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立占用耕地和复垦开发挂钩的机制,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严格用途管制制度,在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3、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中的基础作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4、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有组织、?有计划地补充耕地;????5、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6、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保护措施。?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十七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在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粮、菜、油等基本农产品用地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

????2、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各类建设用地应当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在省下达的指标内,重点保证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逐步建立并实行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撤并和整理村庄新增耕地挂钩制度。

????3、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要建立占补平衡机制,充分发挥造田公司的作用。耕地开垦费要全部用于开垦耕地。制定政策,鼓励土地整理、鼓励撤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

????4、注重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在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注意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都要以增加耕地、改善生产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防止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第十八条按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对全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见附表三)。

????1、耕地调整:基期全市耕地总量177407公顷(266.11?万亩)。1997-2000年调整为177494公顷(266.24万亩),期间建设占用2480公顷(3.72万亩),退耕灾毁减少393公顷(0.59万亩);土地复垦开发补充耕地973公顷(1.46万亩),土地整理补充耕地1986公顷(2. 98万亩)。

????2010年耕地总量调整为177873公顷(266.8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36.25%;比规划基期净增466.67公顷(0.70万亩)。规划期内,全市耕地共减少10200公顷(15.3万亩),?其中用于国家及省以上重点工程2313.33公顷(3.47万亩),市以下各业用地6493.33公顷(9.74万亩),退耕灾毁量减少1393.33公顷(2.09万亩);补充耕地10667公顷(16万亩),其中通过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213公顷(6.32万亩),土地整理补充耕地6353公顷(9.68万亩)。????2、园地调整:2010年调整为14780公顷(22.17万亩),规划期内增加60公顷(0.09万亩)。

????3、林地调整:2010年调整为40240公顷(60.36万亩),?规划期内减少1980公顷(2.97万亩)。

????4、牧草地调整:1996年面积2.67公顷(40亩),2010年保持现有面积不变。

????5、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调整:全市基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量72927公顷(109.39万亩),2010年调整为75280公顷(112.92万亩),规划期内增加2353.33公顷(3.53万亩)。

????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由10220公顷(15.33万亩)调整为19613?公顷(29.42万亩),增加9393公顷(14.09万亩);

????农村居民点用地由41033公顷(61.55万亩)调整为35013?公顷(52.52万亩),减少6020公顷(9.03万亩);

????独立工矿用地由19600公顷(29.40万亩)调整为19667公顷(29.50

万亩),增加67公顷(0.1万亩),主要通过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和集约利用土地来实现;

????特殊用地和其它用地由2073公顷(3.11万亩)调整为986.67公顷(1.48万亩),减少1086.33公顷(1.63万亩)。

????6、交通用地调整:2010年调整为19753.33公顷(29.63万亩),规划期内增加4380公顷(6.57万亩)。

7、水域调整:2010年调整为161160公顷(241.74万亩),规划期内减少2060公顷(3.09万亩)。

????8、未利用土地调整:2010年调整为1713.33公顷(2.57万亩),规划期内减少3220公顷(4.83万亩)。

第五章基本农田保护

????第十九条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主要农副产品的基本需求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区域。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按照国务院和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实行特殊保护。

????第二十条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对象

????1、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3、蔬菜生产基地;

????4、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5、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第二十一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全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0933.33公顷(226.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5.08%。(见附表四)。

至规划期末年,城郊范围内基本农田总面积少于4246.67公顷(6.37万亩),其中郊区2180公顷(3.27万亩)、马山区133.33公顷(0.20万亩)、新区1933.33公顷(2.90万亩)。

第二十二条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得有下列行为

????1、建房、建厂、建窑、建坟;

????2、采矿、采石、挖沙、取土、挖渔池;

????3、弃耕、抛荒和破坏地力;

????4、堆放固体废弃物、排放污染物;

????5、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基本农田的建设、保护和管理

????1、建设

按照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环保规划,对基本农田进行配套建设和农田整理,严禁工业、生活污染直接排入基本农田,控制农业自身污染源,防止土壤污染而降低耕种质量,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

2、保护和管理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田,实行严格管理,永久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保护区内的农地严格控制改变用途,确需占用的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基本农田征用后必须从一般农田中补充数量、质量相等的面积,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变,并按规定交纳补偿费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要按法定程序办理。

第六章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

????第二十四条用地规模

????遵循优先保证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努力确保城市和开发区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地方交通、水利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农村小城镇和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内涵挖潜,盘活存量的原则,全市安排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总规模8806.67公顷(13.21亩)。

????第二十五条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至2010年,我市有15个国家、省重点项目待建,需用地约?3333.33公顷(5万亩),其中占用耕地2313.33公顷(3.47万亩,见附表五)。

??? 1、公路建设项目3个,占用耕地633.33公顷(0.95万亩)。分别是太仓至溧水高速公路江阴段、无锡至宜兴高速公路、南京至杭州高速公路宜兴段。????2、铁路建设项目4个,占用耕地920公顷(1.38万亩)。?分别是南京至杭州铁路宜兴段、新沂至长兴铁路无锡段、镇江至南翔铁路江阴段、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无锡段。

????3、航运建设项目1个,占用耕地440公顷(0.66万亩)。?江苏内河航运工程。

????4、水利建设项目5个,占用耕地260公顷(0.39万亩)。?分别是望虞河二期工程、环太湖大堤防洪工程、湖西引排工程、武澄锡引排工程、长江干流防洪堤工程。

????5、电力建设项目2个,占用耕地60公顷(0.09万亩)。分别是宜兴铜官山蓄能电站建设及利港电厂二期工程建设。

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至2010年,地方建设项目用地16793.33公顷(25.19万亩),其中占用耕地6493.33公顷(9.74万亩)。

????1、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

????规划用地10600公顷(15.9万亩),需占用耕地3586.67公顷(5.38万亩),占用非耕地1680公顷(2.52万亩),?通过建设用地存量挖潜(包括国有土地和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村庄、乡镇企业等)5333. 33公顷(8万亩)。????其中无锡市城区建设用地(含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市蠡园经济开发区)4086.67公顷(6.13万亩),需占用耕地1333.33公顷(2万亩),占用非耕地400公顷(0.6万亩),通过建设用地存量挖潜2353.33公顷(3.53万亩)。

????三个县级市城区用地(其中江阴市城区用地含江阴滨江开发区用地、锡山市城区含锡山市经济开发区用地、宜兴市城区用地含宜兴环科园开发区用地),共3106.67公顷(4.66万亩),需占用耕地1053.33公顷(1.58万亩)、非耕地300公顷(0.45万亩),通过建设用地存量挖潜1753.33公顷(2.63万亩)。????2、交通建设

????规划用地2466.67公顷(3.70万亩),需占用耕地1326.67公顷(1.99万亩)。其中市级交通建设项目47个,需用地920公顷(1.38万亩),占用耕地713.33公顷(1.07万亩);乡镇道路、水利建设需用地1546.67公顷(2.32万亩),占用耕地613.33公顷(0.92万亩)。

????3、水利建设

????规划用地386.67公顷(0.58万亩),需占用耕地313.?33公顷(0.47万亩)。其中市级水利占用耕地26.67公顷(0.04万亩);乡镇水利建设需用地386.67公顷(0.58万亩),占用耕地286.67公顷(0.43万亩)。????4、小城镇建设

????规划用地3340公顷(5.01万亩),需占用耕地1266.67公顷(1.90万亩)。根据市域小城镇体系规划,至2010年,重点建设27?个中心镇和68个一般镇。按照规划期末镇区人口规模和人均占用标准规划用地,以内涵挖潜和占用非耕地为主。

????第二十七条农村居民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用地规模

????因全市人均建设用地已超过省政府规定的100平方米标准,因此,中心村建设用地与整理、撤并自然村新增耕地数量挂钩,实行总量控制,不再另行安排用地指标。

第七章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

第二十八条为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至2010年,全市补充耕地10666.67公顷(16.00万亩),其中江阴市补充3200公顷(4.80万亩),锡山市补充2866.67公顷(4.30万亩),宜兴市补充4406.67公顷(6.61万亩),郊区补充93.33公顷(0.14万亩),马山区补充33.33公顷(0.05万亩),新区补充66.67(0.1万亩)。主要通过土地整理和农用地结构调整和深度开发利用来实现。

????第二十九条耕地补充具体目标

????1、未利用土地复垦开发3220公顷(4.83万亩),?建成耕地1473.33公顷(2.21万亩)。全市可供复垦开发的未利用土地,?规划期内全部安排复垦。????(1)复垦窑业挖、压废地753.33公顷(1.13万亩),建成耕地406.67公顷(0.61万亩)。

????(2)复垦交通挖、压废地686.67公顷(1.03万亩),建成耕地326. 67公顷(0.49万亩)。

????(3)复垦水利挖、压废地433.33公顷(0.65万亩),建成耕地180公顷

(0.27万亩)。

????(4)复垦各类低洼地、废池塘、荒滩地等1346.67公顷(2.02万亩),至2010年,通过清淤造田等建成耕地560公顷(0.84万亩)。

????2、农用地深度开发利用9466.67公顷(14.2万亩),建成耕地2740公顷(4.11万亩)。

????(1)改造园地686.67公顷(1.03万亩),建成耕地386.67公顷(0.58万亩)。其中开发宜南丘陵山区低值果园553.33公顷(0.83万亩),建成耕地273.33公顷(0.41万亩);复垦低值茶园133. 33公顷(0.20万亩),建成耕地113.33公顷(0.17万亩)。

????(2)开发低值林8746.67公顷(13.12万亩),建成耕地2186.67?公顷(3.28万亩)。

????(3)规划期内,对全市现有低效池塘166.67公顷(0.25万亩)全部进行复垦开发,建成耕地166.67公顷(0.25万亩)。

?????3、整理基本农田83333.33公顷(125万亩)。主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计划每年整理基本农田6666.67公顷(10万亩),按净增耕地面积4%计,增加耕地3333.33公顷(5.00万亩)。

????4、通过整理村庄,增加耕地3120公顷(4.68万亩)。?根据“两区”划定成果,规划期内整理村庄2500个,撤并自然村600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规划期末城市化水平50%,即农村人口比1996年减少1.14万人,预计可腾出土地6020公顷(9.03万亩),其中52%复垦成耕地、计3120公顷(4.68万亩,见附表六、七)。

第三十条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根据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层层落实责任制;????2、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统筹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整治、利用,?注重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相统一;

????4、建立占用耕地和开发复垦挂钩机制,?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必须承担补充同面积、等质量耕地的义务,或按规定交纳造地费,造地费全额收取,不得减免;

????5、建立土地复垦开发专项基金管理,?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的资金实行专户存储,按照国家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实行管理,保证资金投入到位;

????6、坚持“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使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完善机制改革、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八章土地利用分区

第三十一条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1、体现本市土地资源特征;

????2、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3、土地主导用途和土地保护、限制、管理措施的相应一致;????4、便于实施和管理;

????5、以用途分区为主,地域分区为辅。

????第三十二条土地利用用途分区

????按照土地基本(主导)用途的不同,全市土地可划分为农业用地区、建设用地区和其它用地区三大类土地利用用途分区(见附表九)。

????1、农业用地区分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其它农业用地区三类。总面积240417.62公顷,其中耕地区177873公顷、?后备资源开发区10697.22公顷、其它用地区包括园地、林地、牧草地等,?面积为51847.4公顷。????2、建设用地区包括城镇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及其它用地。建设用地区总面积98481.6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区38270.91公顷、村镇建设用地区31404.37公顷、其它用地区28806.33公顷。

????3、其它用地区主要指生态景观保护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等其它用地。总面积164171.73公顷,其中生态景观保护区1313.34公顷、水域128173.53公顷、未利用土地等其它用地34684.86公顷。

????第三十三条农业用地区管制要求和规则

????1、农业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或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2、鼓励农业用地区内的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用地,按规划可保留现状用途的,不得擅自扩大用地面积;

????3、控制农业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

????4、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禁止占用农业区内的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或擅自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等。

????第三十四条建设用地区管制要求和规则

????1、城镇建设用地区管制要求和规则

????⑴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规模。???⑵城镇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新增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

????⑶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

????⑷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平衡,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菜地和基本农田。

????2、村镇建设用地区管理要求和规则

????⑴村镇建设用地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镇村企业、?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严格执行村镇规划。

????⑵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将其它用地区内零散分布的村庄和级(镇)村企业,向规划村镇建设用地区集中。严禁在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新增村镇建设用地。

????第三十五条其他用地区管制要求和规则

????1、生态景观保护区管制要求和规则

????⑴生态景观保护区内的土地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保护区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

????⑵生态景观保护区内影响生态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应按要求调整到适宜用地区。

????⑶生态景观保护区内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物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禁止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

⑷加强宜兴龙池中亚热带常绿落宽叶林的生态保护和其他生态景观自然保护区

的保护。

2、水域管制要求和规则

????⑴保护水域环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⑵严格禁止影响通航、灌溉、泄洪、?渔业生产等其他用地项目进入水域。

????⑶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水体质量的前提下,?允许适度开发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

????第三十六条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为加强区域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合理指导各区域土地利用,根据土地类型的相对一致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似性,保持乡镇行政界线的完整性等土地利用分区原则,全市共划分为五个土地利用区域(见附表八)。????1、中心城市发展区

????该区包括无锡市中心城区、郊区、马山区、新区。?土地总面积59040

公顷(88.5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03%。

????本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交通便捷,人口绸密,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区位优势明显。

????土地利用方向:合理规划城市和开发区建设用地,完善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内涵挖潜、盘活存量的路子,加大旧城改造步伐。逐步提高工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扩大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重点建设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无锡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2、宜南低山丘陵综合经济区

????该区位于我市西南部,包括宜兴市南部的宜城、新街、归径、善卷、西渚、张渚、太华、茗岭、湖滏、伏东、丁蜀、宜兴林场、阳羡茶场等乡镇、场圃和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61866.67公顷(92.80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61%。

????本区属浙江天目山余脉,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位置,气候温暖湿润,宜林、茶、果生产,人均耕地相对较多,园地、林地面积为各分区之首,非金属矿藏较多,陶土、石灰石、大理石藏量丰富,洞天、竹海、茶洲、林涛是该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林、茶、?果等林特产品的集散地。

????土地利用方向:改造丘陵山区中、低产田,深度开发灌木林、低产值园地,扩大优质果、茶园面积,提高开发中的科技含量,尽快形成产业化结构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态,?增加宜农耕地面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和旅游条件,拓展林特产品市场,加大开发建设山区生态观光农林区的力度,加强省级龙池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建设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和江苏省宜兴经济开发区,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3、沿江经济开发区

????该区位于我市北部,沿长江呈带状分布,其范围包括江阴市区和沿江的石庄、利港、申港、夏港、澄江、要塞、山观7?个镇及江苏省江阴经济开发区,土地面积28920公顷(43.38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89%。????本区经济、技术条件优越,新长铁路和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后,水陆交通便捷,城乡一体化水平高,乡镇工业发达,?是江苏省沿江经济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阴港是国家开放口岸。

????土地利用方向:确保现有耕地面积,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交通枢纽优势,发

展造拆船、电力、港口仓储、运输、冶金、旅游等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重点建设江苏省江阴经济开发区和江阴长江大桥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加快利港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全面推动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建设进程,统筹安排乡镇工业用地,强化环境污染治理。

????4、平原经济区

????该区位于我市中部太湖平原,其范围包括锡山市的全部和江阴、宜兴的部分,即是前面三个分区的剩余部分,包括江阴、锡山、宜兴77个乡镇,土地总面积340973公顷(511.4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47%。????本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交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市的主要粮食产区,农业生产水平高,主要担负着为全市居民提供必需的农副产品任务。本区乡镇工业发达,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名闻全国百强县之首的锡山市和江阴市华西村均位于该区。????土地利用方向: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现有粮田面积,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和村庄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速“三高”农业工程建设步伐,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出效益,同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重点建设江苏省锡山市经济开发区。

????5、太湖风景旅游区

????该区为复合分区,范围包括无锡市区、沿太湖地区和宜兴南部丁蜀、善卷、西渚、湖滏等乡镇,景区主要包括太湖影视城景区、锡惠景区、马山景区、蠡园景区、梅梁湖景区和阳羡景区,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本区是我国最负盛名的集风光和影视负盛名的集风光和影视旅游为一体的区域。

????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建设以太湖影视城景区为主的“山水城”和马山无锡国家旅游度假区,进一步开发以太湖自然风光为内容的吴文化特色旅游和太湖宜南低山丘陵地区自然风光旅游项目,加强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环保工业,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第九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第三十七条无锡市人民政府制定颁布《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办法》,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八条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通过土地利用计划,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各项控制指标。

????第三十九条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用地指标特别是耕地保护指标,要逐级分解,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内。

????第四十条各行业、各部门的规划涉及到用地的必须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第四十一条完善规划的管理制度,实行建设用地规划审查制度。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用途管制的依据,严格限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加强各项用地的规划跟踪管理。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监测系统,凡土地用途发生变化的应及时依法办理变更。

????第四十二条建立和健全耕地占补平衡机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实施单位必须履行补充同等数量且质量相当的耕地,或交纳耕地开垦费。耕地总量达不到规定数量的乡镇,停止供地。

????第四十三条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国土管理部门的执法监督

职能,严格查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加强规划实施中的监督检查,违反规划的用地发现一宗,依法查处一宗,决不手软。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按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增强全民的土地忧患意识和规划意识,提高对保护耕地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件(1996 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三个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具有同等效力,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第四十六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由无锡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无锡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数据

时间:2007-12-6 [ 大中小] 浏览次数:195 [ 打印] [ 关闭] [ 收藏] 索引号BA13-E0200-2007-001 生成日期2007-12-6 发布日期2007-12-6 文件编号公开时限

发布机构无锡国土局公开形式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范围

公开程序

内容概要:无锡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数据

2005年2006年

辖区面积: 7181413.1 7181413.1

农用地:3665057.3 3614918.0

耕地:2041604.5 2000284.2

园地:313065.1 313882.4

林地:539494.1 535065.0

牧草地: 629.7 629.7

其他农用地:770263.9 765056.7

建设用地:1709381.5 1769123.8

居民点及工矿: 1508818.5 1563049.8

交通运输用地:155985.9 160814.7

水利设施用地:44577.1 45259.3

未利用地: 1806974.3 1797371.3

未利用土地:145912.9 138671.7

其他用地: 1661061.4 1658699.6

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

浏览次数:45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范围

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无锡创新发展模式、当好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转变增长方式、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构建和谐社会、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示范区,提高执政能力、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的重要时期,是无锡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努力打造“五大名城”,奋力实现“两个确保”的关键时期,也是无锡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速发展,农村“三集中”强力推进,资源保护和供给保障矛盾凸显的特殊时期。编制实施《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无锡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关系我市国土资源事业的长远发展,是未来五年无锡国土资源工作的行动纲领。

《无锡市国土资源管理“十一五”规划纲要》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年至2010年为规划期。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当好、三争创”的战略任务,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优质全面。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依法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坚持落实各项征地补偿安臵政策,切

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坚持市场主导和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科学合理配臵土地资源;坚持科技创新,推动解决国土资源重大问题;坚持统筹规划,不断提升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争创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科学发展先导区、和谐发展示范区、党的建设模范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

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得到缓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臵体系比较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有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显著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国土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础业务建设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监测逐步深化,地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规模土地整理取得重大进展。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执法监察体系不断完善,土地管理行为日益规范。测绘统一监管显著加强,“数字国土”框架基本建成,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具有权威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体制。

(二)“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

“十一五”末,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1.6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少、质量不降、用途不变。

“十一五”期间,安排各类建设用地33万亩,其中:上级下达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3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指标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万亩。

“十一五”期间,通过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整理基本农田等农地新增耕地10万亩,平均每年不少于2万亩。通过整理关闭矿山宕口、砖瓦窑厂和村庄(企业)等建设用地15万亩,其中产生通过省厅验审批准的“挂钩”指标不少于8万亩。

“十一五”末,土地公开交易制度全面完善,未纳入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新增用地,全部实施有偿供地,一律按照设定的土地使用条件,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

“十一五”末,年矿石开采量控制在900万吨以下,全市所有关闭矿山宕口和砖瓦窑厂恢复整治率达到100%。

“十一五”期间,1:5000数字国土实现全覆盖,年更新率争取超过20%以上。“十一五”末,土地登记发证率达到95%。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国土资源管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保护

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07年底,完成市、市(县)区、镇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乡村建设规划的关系,做好各规划间的统筹和协调,安排好城乡各类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国土资源保护和依法集约保障用地等专项规划编制

工作。严格规划修改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充分利用建设项目预审、农用地审批、实施年度计划等手段,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监测。

2、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各项政策措施,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管理和建设水平。

3、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按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原则,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核定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有效控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坚持按建设项目考核,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在同质同量的基础上实现占一补一。严把基本农田调整关,对非农建设确需调整基本农田的,依法从严掌握调整的次数和范围。

4、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从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严格限制窑业用地和开山采矿。全市砖瓦窑厂2006年底控制在20家以下,到2007年底,除宜兴市保留少数有土源的砖瓦窑厂外,其它砖瓦窑厂都关闭到位。确保在2007年底前宜兴市域范围内矿山企业控制在20家以内。加大关闭窑业、矿山整治力度,按计划、因地制宜开展窑业用地和矿山宕口复垦复绿、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到2007年底,所有关闭

窑业和90%以上的矿山宕口实现复垦和综合利用,到2010年恢复整治率达到100%。

5、开展大规模土地整。把土地整理列入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系统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科学编制“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规划,认真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大力开展关闭窑业、矿山、村庄(企业)等建设用地整理和基本农田等农地整理。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持“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用地整理和基本农田等农地整理总面积40万亩,建成(新增)耕地18万亩。

(二)切实搞好用地保障和服务

1、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要求,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分配用地指标,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优先保障能源、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重点项目用地。建立土地利用计划分类考核办法,加强实施计划台帐管理,及时评估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落实计划执行报告制度。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监测,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土地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管。

2、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资、调整、臵换来盘活批而未用、批多用少的存量用地,满足发展用地需求。鼓励建设项目利用原有厂区土地进行增资扩建或改造。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新五小企业”,配合当地政府积极采取土地整合,提高利用效率。采取依法无偿收回、改变用途、

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精)

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文 本 ( 送 审 稿 )

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办事处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三章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6)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8) 第五章建设用地布局 (10) 第六章耕地保护 (12) 第七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13) 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4) 第九章土地利用分区 (15)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1) 成果表1 硕放街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2) 成果表2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表 (24) 成果表3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25) 成果表4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26) 成果表5 2006-2020年硕放街道用地平衡表 (27) 成果表6 土地用途区面积统计表 (29) 成果表7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列表 (3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强化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保护耕地,合理保障发展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产出效益,促进无锡市新区硕放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 (5)《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0年) (6)《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3年) 2.政策文件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8]33号)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最新】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应当确保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由此可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思路是依据上一级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新增耕地面积和净增耕地面积三项控制指标,本着“从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重在“控制”,而且是刚性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没有自上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城市规模是建立在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资源、产业政策、人文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的设想,很少考虑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是从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 3、两个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同 4、两个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不一样 5、从微观上来说,两大规划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 6、规划期限不一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编制的,最终目标也都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随着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两规在编制中有越来越多的共通点,两规的方案更需要共同研究、相互衔接来确定,两规在前期研究、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海南省海口市用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撰稿人201117020223 指导老师:唐常春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一、概述 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省会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南大门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纽带。未来将建设成为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南海资源开发基地以及热带海岛旅游胜地。国家现已将发展海南省为国际旅游岛。对于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及旅游于一身的国际化城市来说,土地利用规划尤为 重要。因此,海口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 其未来的发展。 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将有助于海口市以后更加合理 的规划与发展。(区域位置分析图,见附1图) 二、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海口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海口市土地总面积227506公顷,其中农用地1733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2%;建设用地39207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17.2%;其他用地14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 (1)农用地中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共占海口市土地总面积的55.8%,其中耕地701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8%;林地567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园地面积26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牧草地面积112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其他农用地面积80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坑塘水农用地, 76%建设用 地, 17%其他用地, 7% 海口市土地利用现状饼状图 农用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面和养殖水面共计28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 (2)建设用地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共281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44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36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分别为2947公顷和3808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3%和1.7%;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 (3)其他用地总面积1497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含滩涂沼泽)83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自然保留地面积65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 耕地, 25% 林地, 21%园林, 10%牧草, 41%其他用 地, 3% 农用地利用现状 耕地 林地 园林 牧草 其他用地 0.0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城镇工矿用地, 6.40%农村居民点用地, 6.00%交通运输用地, 1.30%水利设施用地, 1.70%城乡建设用地 系列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制图步骤

1.新增规划用地 在ArcCatalog新建(或直接导入)“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开始“Editor”,Target:GH**(乡镇代码)_**乡(镇)_新增规划用地 根据乡镇调研成果,找到准确的位置,通过复制现状地类图斑等命令规划新增用地。 单击右键,打开“Attributes”,根据“Shape_Area”调整图斑面积,单位:平方米。(调整结果“Shape_Area”个位数字5以下,最好是0,十位百位必须都是0)规划规模与之对应保留一位小数,单位:公顷。 具体调整方式: 选中图斑,使用Task:Cut Polygon Features命令,割去多余的面积。 双击图斑,调整结点位置。可以单击右键insert vertex或者delete vertex增加或删除结点。 注意: 适当割补,不要出现尖角和小块图斑。 打开“Attributes”,根据“乡镇规划用途分区代码一览表”修改图斑属性。(ps:个人建议,在这一步,只修改XMMC、规划规模、乡镇村名三条属性,出图代码、出图分类、用途分区以及管制分区四项属性可以在规划图层完成后,open Attributes Table,使用“Field Calculator”命令,统一修改,汉字写在英文状态的””里) (1)县级重点项目上图 导入“县级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等”图层 复制该图层图斑到“新增规划用地”图层 Tips: A.县级重点项目以乡镇调研确定的位置为准,形状根据具体地类图斑情况以及边界作调整,面积不变; B.有勘界资料的,将勘界范围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 (2)高速公路铁路等上图 导入“GH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选择”县级新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 将其复制到“GH 面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中. 选中高速公路, Data managemeng tools 再features 再polygon to line,这样就把面转为一个新线图层. 在这个新图层中,再用split tool 把线打碎,删成一条线. 导入“GH线状地物_高速公路和铁路用地”图层, 把这条线导入其中,即可. 再对线的位置作一定调整. 完成! (3)场镇范围允许建设区以及有条件建设区上图 参考场镇规划基本范围制图(有CAD规划图的要先将.dwg文件导入Arcgis)。将现状场镇作为允许建设区,将规划场镇作为有条件建设区。 Tips: A.将场镇规划.dwg文件导入Arcgis步骤: 1.提取场镇边界。打开场镇规划.dwg文件,选中场镇边界即规划红线,复制到新.dwg文件,并缩放另存 到规划图数据文件夹中 2.打开Arcgis,拖入场镇边界文件。“export data”完成转换 3.配准。缩放到图层,打开spatial adjustment 选四个点,修改点坐标,进行配准。X坐标复制到X,前 加36(36度纬度带)Y坐标复制到Y(看CAD图的经纬度,如果经度位数为6,纬度位数为7,则用上

海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2020)

海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2020) 发文日期:2020年04月09日 海口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2020)第5号 经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将云龙产业园B0201-2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挂牌出让土地的基本情况 本次挂牌出让的用地,位于云龙产业园B0201-2地块,土地面积为53355.5平方米(合80.03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出让年期为50年。该宗地土地权属清晰,安置补偿已落实到位,地上无建筑物,地块不在系统污染或疑似污染地块范围内,无法律经济纠纷,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条件明确,已具备动工条件。根据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云龙产业园B0201-2地块规划意见的函》(海高新函〔2020〕54号),该地块规划性质为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1.0,建筑密度≥30%。 二、竞买人资格 除法律法规另有限制以及存在在海口市行政辖区内因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或拖欠土地出让金行为的以外(注:失信被执行人不得参加本次竞买),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申请竞买。本次挂牌不接受联合申请。 (一)非海口市注册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在签署成交确认书后7日内在海口市注册成立法人项目公司(持股须50%以上,不含50%)或全资子公司,由项目公司(持股须50%以上,不含50%)或全资子公司与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 (二)竞买申请人或其关联公司须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竞买申请人或其关联公司须为国内主板(含中小板)上市公司。 三、本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设有底价并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竞得人,本次挂牌地块起始价为2843.84万元,每次加价幅度为人民币10万元或10万元的整数倍。竞买人在报名时需缴纳土地竞买保证金2843.84万元。 四、竞买咨询及报名期限 有意竞买者请到海口市土地交易中心(地址:海口市国贸二横路国土大厦五楼)或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一楼3号窗口查询,凭有效证件到海口市土地交易中心索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手册》,并按挂牌出让手册的具体要求报名参加竞买。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相同之处:1、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2、组织领导,都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 3、规划审批,都是分级审批 4、两规关系的法律规定,两规法律均规定 规划的不同之处: 1、规划的范围不同《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是相应行政级别辖区内全部土地资源,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整治。《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 总体规划中划定。 2、关于规划思路。两规的规划思路是不同的,这两规之间重要的相异之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同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性规划,两规的充分衔接对城乡建设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两规的编制过程中,由于出发点、规划对象、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两规无法充分衔接,如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难以协调一致、城镇形态难以保持一致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同等。两规内容的不一致使部分建设项目无法同时符合两个规划,从而不能实现用地。这样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浪费了两规的建设用地指标,而且让土地使用者无所适从,损害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两规不能充分衔接与目前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方法有很大关系,系统地分析两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的角度研究解决方案,是促使两规协调的关键。 一、两规协调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都是地方政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0m,北方宽< 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水浇地旱地农用地园地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地坎。 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表 A.1(续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城市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三级类含义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事项的通告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事项 的通告 【法规类别】土地资源 【发文字号】海府[2001]54号 【发布部门】海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1.06.20 【实施日期】2001.06.2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关于收取市政设施附加费的通知》等569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事项的通告 (海府〔2001〕54号) 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市土地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我市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于1999年组织编制了《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规划》),并于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现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将《规划》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一、《规划》期限 以1996年为基期,2000年为近期目标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并展望到203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按我市行政辖区面积236.44平方公里的范围编制。 三、《规划》目标 根据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海南省下达的各项规划用地控制指标,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确定我市土地利用总体目标为: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合理发展城镇用地规模,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实现耕地的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促使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显著的提高,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目标 1.耕地保护 根据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的要求和省下达的控制指标,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确定2000年耕地保有面积为5527.26公顷,2010年耕地保有面积为4717.74公顷;选择集中连片、生产条件较好的水旱田和旱地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350.71公顷;继续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搞好渠道维修,整治排灌系统,提高灌溉效益,并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总体质量有所提高。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其它农业用地 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各类农业用地,2000年全市园地面积62.95公顷,林地面积4116.10公顷,牧草地面积33.11公顷,水面面积1263.02公顷;至20

无锡土地利用规划

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简介 时间:2007-12-7 [ 大中小] 浏览次数:868 [ 打印] [ 关闭] [ 收藏]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无锡市市域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 指导性文件,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4908.27平方公里。 ????第三条无锡市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依据 ???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⑶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通知》(苏政发[1997]8号) ????⑷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1997]国土[规]字第100号) ????⑸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苏政发[1997]121号) ????⑹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⑺《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3)及其实施办法(1996)????⑻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1988) ????⑼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苏政发[1998]16号) ????⑽《无锡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2、技术与资料依据 ????⑴《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⑵《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00年) ????⑶无锡市土地详查资料(1996)及历年统计年鉴 ????⑷《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⑸其它有关专项规划 ????第五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为指导,以1991-200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两区”规划为基础,坚持从本市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照“对土地实行严格用途管制”的要求,把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作为本次规划的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努力实现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保障全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海口市区域分析与规划

海口市区域分析 摘要:区域是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的载体。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其意义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新的发展高度上,对海口进行有效合理的区域分析,这对为海口社会经济建设总体战略部署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已有发展优势、挖掘潜在发展优势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海口市区域分析国际旅游岛产业结构主导产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气候宜人的海口市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十一五”时期,海口市紧紧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既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当前发展形势下,一方面,在新的“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海口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的加快,经济发展孕育的新突破,这都将有利于海口市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外需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以及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等都不利于海口市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必须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其进行全面的区域分析,做好合理的区域规划,牢牢把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总体来看,地势较为平缓,水热组合状况良好,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土地】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含水旱田4.1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林地面积3.4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0.2万公顷、山塘水库0.42万公顷。 【水系】海南岛最长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其主流在市区流域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其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此外,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城市生活与生产水资源供应充足。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新城中心城市设计_以无锡市东亭中心区为例

杨俊宴 吴明伟 Yang Junyan Wu Mingwei 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教授 210096 yjy-2@https://www.doczj.com/doc/429171865.html, 2008 06 23 中图分类号 TU984.1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1-0122-06 摘 要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复合使用是满足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也是创造多样、连续、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该文以无锡东亭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心区复合空间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现路径。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中心区 复合空间 无锡市东亭中心区 Abstract It is the trend of realizing land intensive use to complexly use space in urban center district, and it can create diverse, continuous and rich urban public space. Taking Dongting center district in Wuxi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dea, method and realizing ways of complex space design in center district. Key Words Intensive use of land, Urban center district, Complex space, Dongting center district in Wuxi City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综述性论述·城市设计·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Virescence 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复合利用和集聚效应能够给城市带来持久的活力,而这种活力的取得需要中心区空间的多样性、连续性、丰富性和复合性。对于城市设计而言,为了形成这种充满活力的中心区风貌,混合布局与多功能用地结构是典型的技术方法。 1 规划设计背景 东亭中心区位于无锡城市东部,为无锡东部新城的核心(图1),中心区城市设计是在无锡市主城区内部功能疏解、城 市东联、东部城区 改造建设日益迫切的背景下进行的。无锡市作为特大城市的全新定位要求对东部新城功能布局进行调整,对建设层次进行提高,赋予其新的角色与定位;城区工业企业的外迁为城区改造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改造的腹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城区改造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居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为城区改造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规划范围为东亭原城市中心区中轴线及沿锡沪路两侧地区,长约2.8 km,呈展翅的蝶形,用地约221 hm 2(图2)。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布局以行政和居住为主,各类用地分散穿插,不成系统,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城市风貌比较破碎。 2 规划重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规划重点 本次城市设计将为东亭城区重点地段的近、远期开发提供基本框架和规划指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新城中心城市设计 ·江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项目批准号:BK2007120)· —— 以无锡市东亭中心区为例 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该重点地段规划的性质定位与开发目标;②确定科学的功能布局及土地利用;③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及环境容量;④处理好该重点地段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⑤保护和加强该重点地段的生态环境与格局;⑥进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与景观意向设计。 2.2 关键问题 ①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和东亭城区重点地段生态优化寻求新的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②为满足未来多方位发展需要提供一个灵活的规划框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居住、产业、人口、经济、交通、建设等的发展需求; ③通过东亭城区重点地段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东亭城区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④通过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创造更为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Urban Design of New City Center Based on Intensive Use of Land: Taking Dongting Center District in Wuxi City as the Example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20页)

1997-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编制和实施北京市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配置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首都的发展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以及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保障了首都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生活及各项生产的用地需要。但是,由于我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为此,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士她利用的方针政策,以《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北京市生态建设规划》及有关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土地资源实行严而又严的保护与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全市各项土地利用活动。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走节约用地和内涵挖潜的路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坚持占用耕地和开发整理复垦耕地相平衡。

海口市概况

自然地理 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 口自北宋开埠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海口于 1926 年 12 月 9 日建市,1950 年 4 月 23 日解放。1988 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成为海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 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2002 年,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海口市的 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地理】 海口市位于北纬 19°32′~ 20°05′,东经 110°10′ ~ 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 18 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 望。东与文昌市相邻,南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邻澄迈县。东起大致坡镇老 村,西至西秀镇拔南村,两端相距 60.6 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 两端相距 62.5 公里。全市土地面积 2304.84 平方公里。 【地势】 海口市地形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 海口市中部穿过。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 原。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 222.2 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 米)、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 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 米)等 38 个山丘 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 100 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地表主 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呈较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 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 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 【气候】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 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 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 2000 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 11~ 12 万卡;年平均气温 23.8℃,最高平均气温 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 18℃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 1664 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 0.1 毫米以上雨日 150 天以上;年平均 蒸发量 1834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 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 3.4 米/秒。 【土地】 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 2304.84 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 1756 平 方公里,建设用地 363 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 153 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中,耕地面 积 7.9 万公顷,含水旱田 4.1 万公顷,旱地 3.8 万公顷;林地面积 3.4 万公顷;可 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 0.2 万公顷、山塘水库 0.42 万公顷。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 土、砖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滨海沙土 7 个土 类,12 亚类,29 个土属,54 个土种。 【水系】 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 区长 75 公里,流域面积 1300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60.99 亿立方米。南渡江流经市 区的支流水系有鸭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铁炉溪。境内还有演州河、演丰

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doc

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 发文单位:无锡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4-12-22 执行日期:2005-4-1 生效日期:1900-1-1 经2004年11月26日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制定,并经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2月22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并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不设区的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第四条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以及热岛效应等公害。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依法制定。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不得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六条城市规划管理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七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不设区的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经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城市分区规划、城镇组团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不设区的市的城镇组团规划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区人民政府编制的城镇组团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区人民政府根据地区发展需要,根据分区规划、城镇组团规划和规划编制要点,可以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土地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基础上,对《1986—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修订,制定《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各类用地矛盾集中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以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为重点,确定全国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协调各类用地矛盾,提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的政策意见,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纲要》编制的原则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纲要》以1996年为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并展望到2030年。 《纲要》的内容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 一、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形势(略) 二、规划目标和方针 (一)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997年到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具体目标是: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利用和治理 【发文字号】海府办[2012]231号 【发布部门】海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9.11 【实施日期】2012.09.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管理职 责分工的通知 (海府办〔2012〕23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南渡江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管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按照“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协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现将各机构及部门单位分工明确如下,请逐条认真抓好落实。 一、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领导小组 (一)市政府成立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土地整治领导小组),

对南渡江土地整治工程进行领导,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负责与省政府及海南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工作,落实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的有关工作要求。 (三)负责南渡江土地整治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 (四)按权限批复有关南渡江土地整治工程的申请事项。 (五)决策和议定有关南渡江土地整治工程重大事项。 二、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负责土地整治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负责与海南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接。 (三)落实和督办秀英、龙华、琼山三个区政府与市直各有关部门落实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领导小组的决策。 (四)负责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 (五)起草相关制度、程序,报领导小组审批。 (六)组织开展南渡江土地整治工程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七)对项目片区、功能片区的可研立项、规划设计、变更工程预算等方案进行审查,并指导各区及相关单位实施年度项目计划。 (八)组织对南渡江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督查。 (九)组织建立项目专家库,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检查指导。 (十)组织开展项目文书及技术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并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收集先进地区有关信息资料。 (十一)指导区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开展产业招商工作,并对引进产业项目进行审查。 (十二)对项目资金进行审核及监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